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术后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1
1
作者 魏小红 刘文娴 +1 位作者 陈立颖 杨鲲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19-624,共6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intervention, PCI)术后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收录北京安贞医院2009年至2015年行急性PCI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111例,根据院内转归分为院内死亡组...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intervention, PCI)术后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收录北京安贞医院2009年至2015年行急性PCI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111例,根据院内转归分为院内死亡组(31例)及院内存活组(8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指标、心肌梗死范围、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情况、并发症情况、药物治疗及器械辅助情况,用Logistic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后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75岁、高脂血症、血肌酐(Scr)> 110 μmol/L、左室射血分数(LVEF)< 40%、前壁心肌梗死、冠脉三支病变、PCI术后罪犯血管TIMI血流(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flow grade)< 3级、急性肝损伤及急性肾损伤在院内死亡组的比例均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IABP在院内死亡组的使用比例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罪犯血管的分布、非梗死相关血管的处理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年龄≥75岁、冠脉三支病变、PCI术后罪犯血管TIMI血流< 3级及急性肾损伤为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年龄≥75岁、冠脉三支病变、PCI术后罪犯血管TIMI血流< 3级及急性肾损伤是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术后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 院内死亡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文广 卜军 何奔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4-327,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内应用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老年患者(≥75岁)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PCI)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因STEMI行PPCI的老年患者104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及...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内应用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老年患者(≥75岁)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PCI)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因STEMI行PPCI的老年患者104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及对照组。主要临床终点是PPCI术后心肌微循环灌注水平,次要临床终点是:①住院期间不良事件(死亡、再梗死、靶血管重建和脑卒中);②B型脑利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③出血及消化道不良症状。结果:替罗非班组术后心肌微循环灌注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MBG2~3级:79.63%。58.00%,P〈0.05);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入院时BNP无明显差异,入院1周时替罗非班组BNP低于对照组[(117.5士23.50)ng/ml:(245.1±27.11)ng/ml,P〈0.01],替罗非班组LVEF值高于对照组[(57.13土7.37)%:(51.19士5.68)%,P〈0.05],两组LV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严重及中度出血发生率及消化道不良症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罗非班组轻度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16.67%:4.00%,P〈0.05)。结论:老年STEMI患者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可提高心肌微循环灌注水平,不增加严重出血事件,但应注意观察轻度出血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小板糖蛋白Ⅱb Ⅲa受体拮抗剂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