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解读
1
作者 徐兵 赵海军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295-297,共3页
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mediastinal large B-cell lymphoma,PMBL)是一种原发于纵隔的侵袭性大B细胞淋巴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及分子学特征。近年来,对PMBL发病机制的认识、诊断及治疗均有不同程度的进展,特别是新药治疗领... 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mediastinal large B-cell lymphoma,PMBL)是一种原发于纵隔的侵袭性大B细胞淋巴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及分子学特征。近年来,对PMBL发病机制的认识、诊断及治疗均有不同程度的进展,特别是新药治疗领域取得了较大突破。为提高我国临床医师对PMBL的诊断及治疗水平,中华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抗淋巴瘤联盟组织相关专家,制订了《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为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文章拟对该共识的诊断及个体化分层治疗部分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 专家共识 个体化分层治疗
原文传递
胸腺淋巴瘤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与临床分期及病理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潘越 杜磊 +6 位作者 翟雪 王观筠 徐晓丹 孟晓琳 刘家金 王瑞民 徐白萱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73-978,共6页
背景18F-FDG PET/CT利用图像融合技术,可显示功能代谢异常及结构的改变,但其在胸腺淋巴瘤鉴别诊断、分期和分型中的作用研究仍相对较少。目的探讨胸腺淋巴瘤的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与其病理分型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 背景18F-FDG PET/CT利用图像融合技术,可显示功能代谢异常及结构的改变,但其在胸腺淋巴瘤鉴别诊断、分期和分型中的作用研究仍相对较少。目的探讨胸腺淋巴瘤的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与其病理分型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2年5月于解放军总医院一中心核医学科行PET/CT检查和病理学证实为胸腺淋巴瘤的患者,记录胸腺淋巴瘤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mean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ean)、代谢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病灶糖酵解总量(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和肿瘤-正常肝组织标准摄取值比值(tumor-to-normal liver standard uptake value ratio,SUVR)。以淋巴结和结外器官受累结果进行Ann Arbor分期,并根据主要病理类型进行分组。对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与临床病理分型、分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共计85例患者纳入研究,男性46例、女性39例,年龄(30.34±14.48)岁。其中原发性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mediastinal large B-cell lymphoma,PMBCL)35例,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nodular sclerosis Hodgkin lymphoma,NSHL)29例,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cell lymphoblastic lymphoma,T-LBL)19例。Ann Arbor分期:Ⅰ期2例,Ⅱ期29例,Ⅲ期10例,Ⅳ期44例。PMBCL、NSHL、T-LBL三组间各项代谢参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Ann Arbor分期间各代谢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淋巴瘤Ann Arbor分期与各项代谢参数均呈正相关(TLG:rs=0.494,P<0.01;MTV:rs=0.469,P<0.01;SUVR:rs=0.378,P<0.01;SUVmax:rs=0.296,P=0.006;SUVmean:rs=0.273,P=0.012)。结论不同病理类型胸腺淋巴瘤的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存在一定差异,代谢参数TLG、MTV、SUVR与胸腺淋巴瘤Ann Arbor分期中度相关,可为临床制定治疗计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淋巴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成像 代谢参数 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 霍奇金淋巴瘤
下载PDF
原发性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治现状
3
作者 程瑶 施菊妹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15-218,共4页
原发性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诊断与治疗目前尚无统一的指南可供参考。近几年随着研究者更多的关注此疾病,其在诊断及治疗方面存在的困难及问题被一一指出;目前普遍认可的诊断方法为结合临床表现、形态... 原发性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诊断与治疗目前尚无统一的指南可供参考。近几年随着研究者更多的关注此疾病,其在诊断及治疗方面存在的困难及问题被一一指出;目前普遍认可的诊断方法为结合临床表现、形态学、免疫表型及影像学综合诊断;一线治疗多以免疫化疗方案联合/不联合巩固性放疗为首选,难治/复发性原发性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则以靶向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多见;但仍存在较多争议及问题有待解决。了解原发性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对临床工作中减少漏诊及误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放化疗治疗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4
作者 苏鹏飞 李颖璐 金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84-688,共5页
目的:探讨放化疗综合方案治疗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CL)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行放化疗综合治疗(放化疗组)和28例仅行化疗治疗(对照组)的PMBCL患者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以及远期生存情况。结果:放化疗组患者总有效率(OR)... 目的:探讨放化疗综合方案治疗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CL)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行放化疗综合治疗(放化疗组)和28例仅行化疗治疗(对照组)的PMBCL患者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以及远期生存情况。结果:放化疗组患者总有效率(OR)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组患者血液毒性反应、黏膜炎及放射性皮炎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组患者治疗后1年无进展生存率(PFS)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3年局部控制率(LC)、PF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5年LC、OS、PF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化疗综合方案治疗PMBCL疗效显著,远期无进展生存率高,可作为治疗PMBCL的优选方案,但需要注意放化疗并发症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纵隔b细胞淋巴瘤 放化疗 临床疗效 生存情况
下载PDF
早期原发纵隔B细胞淋巴瘤静态IMRT和VMAT计划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徐利明 康明磊 +10 位作者 江波 房辉 金晶 王维虎 王淑莲 刘跃平 宋永文 刘清峰 王清鑫 戴建荣 李晔雄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38-643,共6页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静态IMRT和VMAT计划靶区剂量分布与正常组织照射情况,以明确原发纵隔B细胞淋巴瘤( PMBCL)患者最佳IMRT方式。方法共16例(男女各8例)首程放疗的Ann?ArborⅠ期PMBCL患者纳入研究。 PGTV与PTV分别给予45 Gy与40 G...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静态IMRT和VMAT计划靶区剂量分布与正常组织照射情况,以明确原发纵隔B细胞淋巴瘤( PMBCL)患者最佳IMRT方式。方法共16例(男女各8例)首程放疗的Ann?ArborⅠ期PMBCL患者纳入研究。 PGTV与PTV分别给予45 Gy与40 Gy。每例患者均设计4种调强计划:静态IMRT (5F?IMRT、7F?IMRT、9F?IMRT)和VMAT计划,评估各计划靶区剂量分布、正常组织照射剂量与计划实施效率。单向方差分析剂量差异。结果5F?、7F?、9F?IMRT、VMAT 的PGTV平均CI值和HI值分别为1.01和1.10、1.01和1.10、1.01和1.10、1.01和1.11( P=0.963和0.843),PTV平均CI值和HI值分别为1.04和1.22、1.03和1.19、1.03和1.17、1.08和1.14(P=0.964和0.969)。正常组织体积剂量参数均相近( P=0.192~1.000)。9F?IMRT计划治疗时间和机器跳数明显高于其他静态 IMRT 与 VMAT ( P=0.000、0.000),其中 VMAT 机器跳数最少(13345.0 MU)、治疗时间最短(5.9 mins )。结论7F?与9F?IMRT 靶区覆盖度比5F?IMRT 与 VMAT 更好。VMAT在早期PMBCL中较IMRT无剂量学优势,尤其是乳腺低剂量照射范围较大,但实施效率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纵隔b细胞淋巴瘤 静态调强放疗 旋转调强放疗 放疗计划比较
原文传递
放化疗与单纯化疗对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生存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范冰杰 常宇 +2 位作者 柳喜洋 张明智 张蕾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05-212,共8页
目的探讨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CL)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利妥昔单抗时代前后接受放化疗与单纯化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从SEER数据库中提取2001—2015年间确诊的PMBCL患者,SEER Stat软件计算PMBCL的发病率,Kaplan-Meier法和Cox回... 目的探讨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CL)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利妥昔单抗时代前后接受放化疗与单纯化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从SEER数据库中提取2001—2015年间确诊的PMBCL患者,SEER Stat软件计算PMBCL的发病率,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模型分析各临床变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排除信息不完整的患者外,共纳入635例PMBCL患者。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分期、化疗是OS和DSS的独立预后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2006—2015年接受单纯化疗患者的OS明显优于2001—2005年的患者(χ^(2)=10.002,P=0.002)。2001—2005年接受化疗联合放疗患者的OS优于接受单纯化疗的患者,两组患者的DSS未见明显差异。2006—2015年接受放化疗联合治疗患者的OS和DSS与接受单纯化疗患者无明显差异。结论利妥昔单抗的应用改善了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长期生存,2006—2015年中接受放化疗的患者与接受单纯化疗的患者预后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 放化疗 化疗 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数据库 生存分析
下载PDF
原发性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分子诊疗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袁婷 曹铮 冯晓莉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20年第5期387-392,共6页
原发性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L)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和生物学特点。研究发现其某些分子特征与结节性硬化霍奇金淋巴瘤(NSHL)相似。最近的研究不仅关注这两种肿瘤的共同生物学特点,确定了淋巴瘤形成的新的关键途径,还关注它们不同的突变... 原发性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L)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和生物学特点。研究发现其某些分子特征与结节性硬化霍奇金淋巴瘤(NSHL)相似。最近的研究不仅关注这两种肿瘤的共同生物学特点,确定了淋巴瘤形成的新的关键途径,还关注它们不同的突变基因。虽然目前PMBL的标准治疗方法是化疗和放疗,但也提出了去除放疗以消除其长期毒副作用的方法。在PMBL中评估新的靶向药物的作用和影响,为研究小分子抑制剂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药物铺平了道路,并指明这些疾病的未来治疗方向应侧重于有效的新药与化疗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 JAK-STAT通路 NF-Κb通路 免疫豁免 PD-1 PD-L1
下载PDF
16例原发纵膈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8
作者 胡星 江慧 +5 位作者 薛磊 耿良权 胡茂贵 丁凯阳 郑昌成 童娟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2年第6期773-777,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16例原发纵膈大B细胞淋巴瘤(PMBCL)患者的临床特征、疗效评估、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及其生存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自2015年3月~2022年2月收治的16例PM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16例原发纵膈大B细胞淋巴瘤(PMBCL)患者的临床特征、疗效评估、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及其生存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自2015年3月~2022年2月收治的16例PM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特点,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例PMBCL患者的中位总生存(OS)时间未达到,5年OS率为92.3%。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为7(95%CI 6.5~15.5)个月,5年PFS为43.3%。至随访截止日期,16例患者中,1例失访,中位随访时间25(95%CI 4~70)个月,14例(93.3%)生存,其中8例持续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总缓解率(ORR)为86.67%。4例难治复发患者,使用PD-1抑制剂ORR达75%。单因素预后分析表明Ann Arbor分期、B组症状、LDH水平、是否巨型包块、aa-IPI评分、PET-CT病灶SUV-max、Mum-1是否阳性、不同Ki-67水平均不是引起PMBCL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PMBCL患者初始治疗使用含有利妥昔单抗的化疗方案,可改善患者总生存,但PFS改善不佳,需要新的方案以期待达到治愈的目的。复发难治PMBCL可考虑使用以PD-1单抗为基础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纵膈大b细胞淋巴瘤 PD-1单抗 预后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中枢转移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超雨 赵海丰 +1 位作者 于泳 张翼鷟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71-72,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26岁,主因"咳嗽伴憋喘1周"于2014年7月入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伴有轻度憋喘,无咳痰、发热、盗汗、体重无明显变化,后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颜面部水肿。B超提示:双下颈、双锁上、右腋下多发实性肿物... 1病例资料患者,男,26岁,主因"咳嗽伴憋喘1周"于2014年7月入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伴有轻度憋喘,无咳痰、发热、盗汗、体重无明显变化,后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颜面部水肿。B超提示:双下颈、双锁上、右腋下多发实性肿物,符合淋巴类肿物;双侧胸腔积液,左侧水深8.8cm,右侧水深9.1cm;心包积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 中枢转移 治疗
原文传递
原发纵隔淋巴瘤研究进展:第19届欧洲血液学会年会报道 被引量:1
10
作者 庞一帆 王晶 克晓燕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4年第10期589-592,共4页
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C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B细胞淋巴瘤,推测来源于胸腺髓质B细胞,占所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6%~10%,具有特殊的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基因异常,需要与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和其他结性DLBCL亚型鉴别.文章... 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C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B细胞淋巴瘤,推测来源于胸腺髓质B细胞,占所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6%~10%,具有特殊的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基因异常,需要与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和其他结性DLBCL亚型鉴别.文章就PMBCL的病理学特征、分子生物学改变、治疗、预后及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PET)在评估初始治疗反应中的作用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 治疗 预后 欧洲血液学会年会
原文传递
成人初发的泛发性湿疹合并纵隔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
11
作者 闫慧敏 姜薇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74-1176,共3页
患者男,36岁,泛发性湿疹伴瘙痒4个月。患者全身泛发红褐色、棕色粟粒至黄豆大斑疹、斑丘疹,部分融合成片状,其上可见点状结痂及细碎鳞屑,躯干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左颈部、双锁骨上多发肿大淋巴结。纵隔肿物经皮穿刺活检示:非霍奇金淋巴瘤... 患者男,36岁,泛发性湿疹伴瘙痒4个月。患者全身泛发红褐色、棕色粟粒至黄豆大斑疹、斑丘疹,部分融合成片状,其上可见点状结痂及细碎鳞屑,躯干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左颈部、双锁骨上多发肿大淋巴结。纵隔肿物经皮穿刺活检示: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型。免疫组织化学:CD20(+)、LCA(+)、Ki-67(40%~50%+)、CD30(+)、CD99(+)。诊断:纵隔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纵隔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下载PDF
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进展
12
作者 王彦茹 赵曙 +2 位作者 王佳其 张清媛 张悦 《肿瘤学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534-538,共5页
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mediastinal large B-cell lymphoma,PMBCL)是来源于胸腺髓质B细胞的恶性肿瘤,属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特殊亚型。由于发病率低,缺乏大样本前瞻性临床研究,目前PMBCL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主要治疗方式包... 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mediastinal large B-cell lymphoma,PMBCL)是来源于胸腺髓质B细胞的恶性肿瘤,属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特殊亚型。由于发病率低,缺乏大样本前瞻性临床研究,目前PMBCL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主要治疗方式包括化疗、放疗、自体干细胞移植及靶向治疗等。PMBCL具有特殊的分子生物学特征,这一特点为其特征性的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全文将主要就PMBCL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 化疗 放疗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原发性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13
作者 邵云 张博 +6 位作者 张凤霞 崔淼 刘翠 许春伟 王怀涛 吴永芳 李晓兵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849-853,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mediastinal large B-cell lymphoma,PMB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4年12月病理确诊为PMBL的病例,对其对PMBL进行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mediastinal large B-cell lymphoma,PMB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4年12月病理确诊为PMBL的病例,对其对PMBL进行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PMBL2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3例均侵犯邻近器官,2例伴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受累,1例椎体受累(C7-T4)。镜下见不同程度的纤维化,瘤细胞呈巢状或弥漫浸润,瘤细胞胞质空亮丰富,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其中1例可见坏死。免疫组织化学均表达CD20、CD79a、CD23、bcl2、CD23,其中2例表达CD30,均不表达CD3、CD5。随访3例均生存,化疗后1例获得CR,2例获得PR。结论:纵隔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很少见,形态变化多端,容易引起误诊。提高对PMBL的认识,对避免误诊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大b细胞性淋巴瘤 诊断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56例伴纵隔大包块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慧 王莉 +6 位作者 朱华渊 吴微 梁金花 尹华 范磊 李建勇 徐卫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95-499,共5页
目的:分析伴纵隔大包块淋巴瘤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8年1月诊治的56例初诊伴有纵隔大包块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分型、分期、疗效及预后。结果:56例患者中,男性25例(45%),女... 目的:分析伴纵隔大包块淋巴瘤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8年1月诊治的56例初诊伴有纵隔大包块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分型、分期、疗效及预后。结果:56例患者中,男性25例(45%),女性31例(55%),中位年龄31(17-72)岁。其中≤40岁患者48例(86%)。按病理分型,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DLBCL-NOS)9例(16.1%),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CL)26例(46.4%),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 HL)17例(30.4%),纵隔灰区淋巴瘤(MGZL)4例(7.1%)。所有患者均采用化疗或化学免疫治疗,中位随访时间54.5(11-149)个月。c HL组中联合受累野放疗(IFRT)10例,完全缓解(CR)10例(58.8%),部分缓解(PR)2例(11.8%),疾病进展(PD)5例(29.4%),治疗过程中有6例患者出现复发/难治而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c HL组1年总生存率(OS)为94.1%,2年OS率为88.2%,5年OS率为67.2%。MGZL组中,联合IFRT 3例,auto-HSCT 1例,CR 2例(50%),PD 2例(50%)。MGZL组1年及2年OS率均为66.7%,5年OS率33.3%。PMBCL组中,联合IFRT 8例,auto-HSCT 7例,CR 22例(84.0%),PR 2例(8.0%),疾病稳定(SD)1例(4.0%),PD 1例(4.0%)。PMBCL组1年及2年OS率均为100%,5年OS率为95.7%。DLBCL-NOS组中,联合IFRT 3例,auto-HSCT 2例,CR 4例(44.5%),PR 2例(22.2%),疾病稳定(SD)1例(11.1%),PD 2例(22.2%)。DLBCL-NOS组1年OS率100%,2年及5年OS率均为77.8%。4组间OS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PMBCL组生存期显著长于MGZL组(P<0.01)及c HL组(P<0.05),与DLBCL-NOS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纵隔肿物因其解剖部位独特,常表现为独特的临床特征。c HL、MGZL、PMBCL、DLBCL-NOS等几种原发或伴发纵隔大包块的B细胞起源的淋巴瘤,好发于年轻患者,其临床表现类似,但治疗效果差异显著。在现有治疗条件下,PMBCL的预后优于MGZL及c H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原发纵隔灰区淋巴瘤 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 纵隔大包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