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6
1
作者 孙玉阳 纪宏宇 +3 位作者 陈博 初明慧 王海荣 吴琳华 《中国药师》 CAS 2017年第1期144-147,共4页
原发性痛经是妇科最常见疾病之一,给女性的身心健康和工作学习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有效防治原发性痛经已成为医学界面对的问题。原发性痛经的病因复杂,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现代医学在治疗痛经过... 原发性痛经是妇科最常见疾病之一,给女性的身心健康和工作学习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有效防治原发性痛经已成为医学界面对的问题。原发性痛经的病因复杂,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现代医学在治疗痛经过程中存在不良反应多等不足,而传统中医药在原发性痛经治疗方面有独特优势。现结合近几年的相关文献报道,从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两个方面对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以及中医药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为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发病机制 中医药 治疗
下载PDF
桂枝茯苓胶囊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2
2
作者 仲云熙 孙建国 王广基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3115-3120,共6页
桂枝茯苓胶囊是由桂枝、茯苓、牡丹皮、白芍、桃仁5味中药通过现代化技术精制而成的复方中药制剂。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桂枝茯苓胶囊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调节平滑肌、调节内分泌、提高免疫力等药理作用,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子宫肌瘤... 桂枝茯苓胶囊是由桂枝、茯苓、牡丹皮、白芍、桃仁5味中药通过现代化技术精制而成的复方中药制剂。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桂枝茯苓胶囊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调节平滑肌、调节内分泌、提高免疫力等药理作用,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盆腔炎、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疾病,也能够用于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前列腺增生等男性疾病,对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等具有一定的疗效。目前桂枝茯苓胶囊就原发性痛经的治疗在美国进行II期临床试验已经结束。针对近年来桂枝茯苓胶囊的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阐述,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茯苓胶囊 复方中药制剂 抗炎 镇痛 抗肿瘤 精索静脉曲张 原发性痛经 桂枝 茯苓 牡丹皮 白芍 桃仁
原文传递
大学女生中医体质与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4
3
作者 郑良琴 毕建璐 +4 位作者 占春旺 邓卫 林家省 罗仁 赵晓山 《中医药导报》 2011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痛经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探讨原发性痛经的体质特征。方法:以广州市某医科大学某学院在读各年级本科大学女生共600名作为被调查的对象,使用"中医体质量表"及本课题组编制的"痛经量表",由调查员在体... 目的:分析原发性痛经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探讨原发性痛经的体质特征。方法:以广州市某医科大学某学院在读各年级本科大学女生共600名作为被调查的对象,使用"中医体质量表"及本课题组编制的"痛经量表",由调查员在体检时进行现场调查,问卷当场收回。依据体检报告排除患有各种实质性疾病者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科院校学生原发性痛经总体现患率为73.71%;痛经人群中偏颇体质、复合体质明显多于非痛经人群,两者有显著差异;原发性痛经与气郁质有显著相关性;原发性痛经与相关因素的回归模型发现,不良情绪、家族史与原发性痛经呈正相关,锻炼身体、初潮年龄为负相关。结论:气郁质对原发性痛经有显著性影响;偏颇体质、复合体质者更易出现痛经,不良情绪、家族史可能为原发性痛经的危险因素;锻炼身体、初潮年龄可能为原发性痛经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质 大学女生 原发性痛经 调查研究
下载PDF
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的流行病学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5
4
作者 孟文苓 王宁宁 +5 位作者 李苹 刘丰惠 张舒涵 郗帅帅 刘一志 程琮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579-583,共5页
目的了解目前女大学生的月经状况,探索有效预防原发性痛经的针对性措施与策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提高女大学生生活质量。方法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不同系别、不同专业的600名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发生率为69.78... 目的了解目前女大学生的月经状况,探索有效预防原发性痛经的针对性措施与策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提高女大学生生活质量。方法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不同系别、不同专业的600名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发生率为69.78%。经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母亲有痛经史、月经来潮时有恐惧心理、有喝冷饮习惯等因素为原发性痛经的影响因素(P<0.05)。女性痛经与年龄、经量等因素无明显关系(P>0.05)。痛经者中医学生与非医学生比较,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在喝冷饮习惯、吃早餐习惯、经期饮食、规律饮食等方面有差异(P<0.01)。痛经者中高年级与低年级学生情况比较,高年级与低年级学生在规律饮食、经期运动情况等方面有差异(P<0.01)。结论痛经者应该尽量避免喝凉茶、增加运动、生活要有规律、加强营养、减轻心理负担,可有效地减少或减轻痛经。要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开设,加强学校对女大学生的青春期保健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女大学生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5
作者 张琴明 张华 房敏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推拿 综述
下载PDF
三阴交穴真假针刺对原发性痛经镇痛作用临床观察 被引量:39
6
作者 韩莹 周友龙 +3 位作者 郭现辉 刘宜军 李慧 陈晓燕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8-322,共5页
目的:观察月经来潮疼痛时针刺与假针刺三阴交穴对原发性痛经镇痛作用的疗效差异,评价心理效应对针刺镇痛的影响。方法:将6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假针刺组,每组30例。均取双侧三阴交穴分别予以常规针刺及假针刺,于月经来潮疼痛发作... 目的:观察月经来潮疼痛时针刺与假针刺三阴交穴对原发性痛经镇痛作用的疗效差异,评价心理效应对针刺镇痛的影响。方法:将6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假针刺组,每组30例。均取双侧三阴交穴分别予以常规针刺及假针刺,于月经来潮疼痛发作时进行针刺干预,每次留针30min,共观察3个月经周期。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每个月经周期疼痛发生时针刺前和针刺后0.5h、1h、3h、6h、12h各时点进行VAS疼痛程度评分评定。结果:针刺组每个月经周期疼痛发生时针刺后任一时点VAS评分均较前任一时点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假针刺组在针刺后6h、12h较前一时点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针刺后针刺组各时点VAS评分均低于假针刺组(均P<0.05)。结论:针刺三阴交穴对原发性痛经镇痛效果显著,假针刺的心理安慰剂效应对针刺镇痛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针刺 假针刺 针刺镇痛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 被引量:38
7
作者 金锦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783-1784,共2页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口服芬必得治疗。结果:针灸组的总有效率为94.2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0%,针灸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口服芬必得治疗。结果:针灸组的总有效率为94.2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0%,针灸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治疗痛经临床效果显著,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经 针灸疗法 药物疗法
下载PDF
原发性痛经现代针灸腧穴应用研究 被引量:35
8
作者 卜彦青 陈少宗 杜广中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11-813,共3页
目的探讨现代针灸防治原发性痛经的腧穴应用规律。方法在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通过整理、分析1994年1月~2009年7月的期刊文献,检索记录原发性痛经文献量及所有腧穴的使用频次,分析针灸防治原发性痛经的常用腧穴、少用腧穴及... 目的探讨现代针灸防治原发性痛经的腧穴应用规律。方法在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通过整理、分析1994年1月~2009年7月的期刊文献,检索记录原发性痛经文献量及所有腧穴的使用频次,分析针灸防治原发性痛经的常用腧穴、少用腧穴及其归经分布。结果有122篇有关针灸防治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医学期刊文献,涉及的穴位共有72个,常用腧穴有三阴交、关元、足三里、气海、中极、地机、太冲、次、肾俞、血海、水道、肝俞、合谷、脾俞、命门、归来、阴陵泉、太溪、照海、内关、十七椎、子宫、阳陵泉、中脘,共计24穴;少用腧穴有天枢、膈俞、至阴等26个腧穴。分部选穴是以腰骶、少腹部的局部选穴与小腿部的远道选穴为其基本规律。结论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推荐常用腧穴有关元、次、十七椎下、地机、三阴交、太冲等,但穴位选取数量多、范围广,取穴组方无明确规范,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文献研究 针灸疗法 腧穴
原文传递
桃红四物汤用于原发性痛经的整合效应评价研究 被引量:34
9
作者 刘立 段金廒 +4 位作者 华永庆 刘培 尚尔鑫 唐于平 宿树兰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3275-3281,共7页
目的:评价桃红四物汤及各分离部位对热板致小鼠疼痛,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小鼠痛经模型及离体子宫收缩的影响,探讨效应部位群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大孔树脂分离制备各部位样品(TH-1~TH-15);整体动物实验,采用热板致小鼠疼痛的模型,观... 目的:评价桃红四物汤及各分离部位对热板致小鼠疼痛,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小鼠痛经模型及离体子宫收缩的影响,探讨效应部位群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大孔树脂分离制备各部位样品(TH-1~TH-15);整体动物实验,采用热板致小鼠疼痛的模型,观察样品对小鼠痛阈值的影响;采用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模型,观察样品对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采用小鼠痛经模型,观察样品对小鼠扭体反应,子宫匀浆中钙离子和NO的影响。离体器官实验,采用缩宫素诱导的小鼠离体子宫收缩模型,观察样品对离体子宫收缩指标的影响。用HPLC-DAD法对效应部位群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整合生物效应评价表明,桃红四物汤效应部位除整方水煎液(TH-2)和醇沉上清部位(TH-4)外,TH-9,TH-10和TH-11是主要的效应部位群,对其主要效应成分进行分析,化合物类型包括单萜苷类、苯酞类、有机酸类等。结论:桃红四物汤用于痛经的主要效应部位群为TH-9,TH-10和TH-11,是水溶性小分子部位经大孔树脂吸附醇梯度洗脱得到的30%~50%活性部分,与TH-10,TH-11比较,TH-9的效应较强,这可能与其所含的化合物类型和含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红四物汤 原发性痛经 整合效应
原文传递
药物铺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及对患者子宫动脉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32
10
作者 阮春鑫 林树梁 +2 位作者 陈兴奎 卢振中 孔敏刚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27-830,共4页
目的:观察药物铺灸与口服美洛昔康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差异,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1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铺灸组52例采用药物铺灸治疗,先铺灸腰骶部穴区再小腹部穴区,于月经前5d开始治疗,至经期第3d停止,... 目的:观察药物铺灸与口服美洛昔康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差异,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1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铺灸组52例采用药物铺灸治疗,先铺灸腰骶部穴区再小腹部穴区,于月经前5d开始治疗,至经期第3d停止,每3d灸1次。西药组49例采用口服美洛昔康片治疗,每天1次,每次7.5mg,在月经来潮前1d开始服用,连服3d,比较两组1个疗程(3个月经周期)后的临床疗效;并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动脉和弓状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的变化情况。结果:1个疗程后,铺灸组总有效率为92.3%(48/52),优于西药组的67.3%(33/49,P<0.05);1个疗程后,铺灸组子宫动脉及弓状动脉的RI、PI值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且均优于西药组(均P<0.05),而西药组子宫动脉及弓状动脉的RI、PI值均无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药物铺灸能改善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美洛昔康片,其作用与可改善患者子宫的血供情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药物铺灸 彩色多普勒 子宫动脉血流
原文传递
电针、艾灸、埋线对痛经大鼠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5
11
作者 鞠琰莉 王黎 +2 位作者 刘金芝 邝枣园 唐纯志 《上海针灸杂志》 2007年第9期43-45,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艾灸、埋线对实验性痛经大鼠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已烯雌酚和催产素模拟制作痛经模型,观察痛经大鼠的扭体反应情况和大鼠胸腺、脾脏的变化,检测大鼠血浆CD3、CD4、CD8的水平。结果电针、艾灸、埋线能明显减少痛经模... 目的观察电针、艾灸、埋线对实验性痛经大鼠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已烯雌酚和催产素模拟制作痛经模型,观察痛经大鼠的扭体反应情况和大鼠胸腺、脾脏的变化,检测大鼠血浆CD3、CD4、CD8的水平。结果电针、艾灸、埋线能明显减少痛经模型30 min内扭体次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CD3、CD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低下。电针、艾灸、埋线组CD3、CD4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免疫器官胸腺和脾脏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变化,电针、艾灸、埋线组的胸腺和脾脏的病理变化较模型组有一定的改善。结论电针、艾灸、埋线不但有很好的止痛或缓解疼痛的作用,而且对拟原发性痛经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器官都有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拮抗了原发性痛经出现的免疫功能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原发性痛经 免疫
下载PDF
原发性痛经患者三阴交穴电阻值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佘延芬 孙立虹 +5 位作者 李新华 葛建军 杨继军 李文丽 刘玉祁 朱江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96-499,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痛经发作时双侧三阴交穴电阻比值变化规律,并与正常女性相对照,进一步了解人体胞宫相关穴位之三阴交穴双侧阻抗比值变化与胞宫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对照及测量、记录、统计人员分离的方法,以原发性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并... 目的通过观察痛经发作时双侧三阴交穴电阻比值变化规律,并与正常女性相对照,进一步了解人体胞宫相关穴位之三阴交穴双侧阻抗比值变化与胞宫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对照及测量、记录、统计人员分离的方法,以原发性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与正常人相对照,以双侧三阴交穴电阻左右比值超过(1.0±0.2)范围定为失衡标准,观察比较痛经组与正常组双侧三阴交穴电阻的失衡比率。结果正常组的失衡率为16.7%,痛经组的失衡率为53.3%,经χ2检验,痛经组的双侧三阴交穴的失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χ2=8.864,P=0.003)。结论原发性痛经患者三阴交穴的电阻值失衡现象较正常人明显。因此推测,三阴交穴是原发性痛经在患者体表的反应点之一,而针灸该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具有一定的镇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交 原发性痛经 穴位电阻
原文传递
隔药灸脐法对原发性痛经患者下腹部疼痛及额外卧床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24
13
作者 张晓宁 杜冬青 +2 位作者 马海洋 李玉婕 马玉侠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28-531,共4页
目的观察隔药灸脐法对原发性痛经患者下腹部疼痛时间、疼痛程度、额外卧床时间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5名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隔药灸脐组、隔淀粉灸脐组、针三阴交组,每组各25例,采用COX痛经症状量表评价3组患者治疗前、第1、... 目的观察隔药灸脐法对原发性痛经患者下腹部疼痛时间、疼痛程度、额外卧床时间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5名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隔药灸脐组、隔淀粉灸脐组、针三阴交组,每组各25例,采用COX痛经症状量表评价3组患者治疗前、第1、2、3月经期及随访期下腹部疼痛情况及疼痛引起的额外卧床时间。结果第2、3月经期,隔药灸脐组对下腹部疼痛时间及疼痛程度改善优于隔淀粉灸脐组和针三阴交组(P〈0.05-0.01);对额外卧床时间的改善优于针三阴交组(P〈0.01)。随访期隔药灸脐组对下腹部疼痛时间及疼痛程度、额外卧床时间的改善优于隔淀粉灸脐组和针三阴交组(P〈0.05-0.01)。结论隔药灸脐组对原发性痛经患者下腹部疼痛时间及疼痛程度、额外卧床时间改善明显,且远期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隔药灸脐法 下腹部疼痛 额外卧床时间
下载PDF
金匮温经汤对虚寒证原发性痛经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3
14
作者 徐丁洁 张碧溦 +2 位作者 杜晨光 董玉山 徐洪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金匮温经汤对虚寒证原发性痛经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完善金匮温经汤治疗本病的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45例虚寒证原发性痛经患者,给予金匮温经汤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45例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痛经患者血清炎症... 目的探讨金匮温经汤对虚寒证原发性痛经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完善金匮温经汤治疗本病的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45例虚寒证原发性痛经患者,给予金匮温经汤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45例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痛经患者血清炎症相关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变化。结果痛经组治疗前,血清HsCRP、IL-6、TNF-α、MCP-1和HMGB1均显著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后IL-6、MCP-1和HMGB1,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s-CRP和TNF-α,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寒证原发性痛经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金匮温经汤能够减轻机体的微炎症反应程度,有效治疗虚寒证原发性痛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寒证 原发性痛经 金匮温经汤 微炎症
下载PDF
基于PGF_(2α)浓度变化研究当归川芎对抗原发性痛经小鼠子宫组织痉挛的机制 被引量:22
15
作者 余青 李德顺 +3 位作者 李云君 程井军 吴建红 张智华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第11期62-64,共3页
目的从PGF2α浓度变化出发,研究当归-川芎对原发性痛经小鼠子宫组织痉挛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雌二醇联合缩宫素建立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模型,将当归:川芎不同比例(1∶1、2∶1、3∶1、3∶2)作用于PD小鼠,观察小鼠扭... 目的从PGF2α浓度变化出发,研究当归-川芎对原发性痛经小鼠子宫组织痉挛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雌二醇联合缩宫素建立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模型,将当归:川芎不同比例(1∶1、2∶1、3∶1、3∶2)作用于PD小鼠,观察小鼠扭体反应潜伏期及30min内扭体次数,用ELISA法测定小鼠子宫组织中前列腺素F2α(PGF2α)、前列腺素E2(PGE2)、孕酮(P)浓度变化;结果当归-川芎4种配比均能提高扭体潜伏期,减少扭体次数(P<0.05、0.01);均能降低PGF2α的浓度(P<0.01),提高PGE2及P的水平(P<0.05、0.01);PGF2α浓度与扭体次数呈正相关(P<0.01),与扭体反应潜伏期呈负相关(P<0.05);PGE2、P与扭体次数及扭体潜伏期之间无相关性(P>0.05);PGF2α与PGE2、P均呈现出负相关(P<0.05、0.01);结论当归-川芎能对抗PD小鼠子宫平滑肌痉挛,其机制与抑制PGF2α生成,提高PGE2、P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川芎 原发性痛经PGF2α PGE2 E2 P
下载PDF
四物汤及其组方药对与药味对小鼠原发性痛经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21
16
作者 朱敏 段金廒 +3 位作者 唐于平 华永庆 宿树兰 陈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09-112,共4页
目的:研究四物汤及其组方药对、药味对原发性痛经模型小鼠的影响,探讨其组方特点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原发性痛经模型,观察各给药组对原发性痛经模型小鼠的扭体反应以及子宫组织匀浆中钙离子(Ca2+)、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四物汤及其组方药对、药味对原发性痛经模型小鼠的影响,探讨其组方特点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原发性痛经模型,观察各给药组对原发性痛经模型小鼠的扭体反应以及子宫组织匀浆中钙离子(Ca2+)、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结果:四物汤组方药对、药味能不同程度地减少痛经模型小鼠的扭体反应次数,降低子宫组织中Ca2+含量,提高NO水平。结论:四物汤及其拆方对小鼠原发性痛经模型的干预作用各有特点,其中熟地对其他3味药在抑制整体动物模型的扭体反应上可能具有拮抗作用,当归-白芍药对可能是抑制小鼠原发性痛经模型的主要贡献药对,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物汤 原发性痛经 一氧化氮 钙离子
原文传递
艾叶不同提取物对小鼠原发性痛经的影响 被引量:21
17
作者 张来宾 阎玺庆 +2 位作者 段金廒 闫福林 吕洁丽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05-208,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艾叶不同提取物(水提液、95%醇提液、先水提后95%醇提混合液)对痛经模型小鼠的影响,初步探讨艾叶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9组,分别是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西乐葆45.0 mg.kg-1组、艾叶不同提... 目的:通过观察艾叶不同提取物(水提液、95%醇提液、先水提后95%醇提混合液)对痛经模型小鼠的影响,初步探讨艾叶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9组,分别是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西乐葆45.0 mg.kg-1组、艾叶不同提取物的高、低剂量组(1.65,0.55 g.kg-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以10 mg.kg-1的剂量给小鼠sc苯甲酸雌二醇连续7 d,第8天给予ip缩宫素10 mL.kg-1制造原发性痛经模型。各组均在造模第5天起,每天ig给予不同药物连续4d,观察艾叶不同提取物对原发性痛经模型小鼠的扭体次数以及对子宫组织匀浆中一氧化氮(NO)和钙离子(Ca2+)水平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艾叶醇提物高剂量、先水提后醇提混合液的高、低剂量对原发性痛经小鼠的痛阈有极显著的提高,扭体反应抑制率分别为36.9%,52.5%,42.2%(P<0.01),且相同剂量下先水提后醇提混合液的作用优于水提液(P<0.05);此外艾叶醇提物高剂量、先水提后醇提混合液的高、低剂量组能显著增加子宫组织内NO含量,降低Ca2+含量(P<0.01)。结论:艾叶提取物制法不同,对原发性痛经模型小鼠的镇痛作用强度不同。在3种不同提取物中,先水提后醇提混合液药效最强,醇提液次之,水提液最弱,这可能与其溶出的效应物质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不同提取物 原发性痛经 一氧化氮 钙离子
原文传递
毫火针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杜敏 韩怡菊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1期109-110,144,共3页
目的观察毫火针疗法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组,完成治疗者为毫火针组(治疗组)44例和普通针刺组(对照组)45例,治疗3个月后统计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痛经症状评分、即刻VAS值(0min、10min、1hour)。结... 目的观察毫火针疗法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组,完成治疗者为毫火针组(治疗组)44例和普通针刺组(对照组)45例,治疗3个月后统计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痛经症状评分、即刻VAS值(0min、10min、1hour)。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6.0%,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88.0%、9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起效时间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10min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毫火针疗法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火针 刺法 针刺 痛经
下载PDF
悬灸关元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灸时、灸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任建坤 侯永春 +1 位作者 张唯 严孜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246-5249,共4页
目的:比较悬灸关元穴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不同灸时之间的疗效差异,寻求最佳灸时。方法:纳入120例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悬灸15min)、治疗2组(悬灸30min)、治疗3组(悬灸60min)及治疗4组(悬灸90min),每组30例。结果:治疗1组... 目的:比较悬灸关元穴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不同灸时之间的疗效差异,寻求最佳灸时。方法:纳入120例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悬灸15min)、治疗2组(悬灸30min)、治疗3组(悬灸60min)及治疗4组(悬灸90min),每组30例。结果:治疗1组、治疗2组及治疗3组之间比较,在症状积分、简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MPQ)、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方面比较三组之间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治疗3组与治疗4组之间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悬灸关元穴对原发性痛经有显著改善作用,灸时的长短是影响灸效的重要因素,60min的灸时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最佳灸时长度,而大于60min的灸时未见到进一步改善灸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元穴 原发性痛经 灸时 灸效
原文传递
Ge-Gen Decoction attenuates oxytocin-induced uterine contraction and writhing response: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primary dysmenorrhea therapy 被引量:19
20
作者 YANG Lu CHAI Cheng-Zhi +4 位作者 YUE Xin-Yi YAN Yan KOU Jun-Ping CAO Zheng-Yu YU Bo-Yang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24-132,共9页
The uterine tetanic contraction and uterine artery blood flow reduction are possible reasons for primary dysmenorrhea(PD).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aimed to evaluate the uterine relaxant effect and the influence on ut... The uterine tetanic contraction and uterine artery blood flow reduction are possible reasons for primary dysmenorrhea(PD).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aimed to evaluate the uterine relaxant effect and the influence on uterine artery blood velocity of Ge-Gen Decoction(GGD), a well-known Chinese herbal formula. In female ICR mice, uterine contraction was induced by oxytocin exposure following estradiol benzoate pretreatment, and the uterine artery blood velocity was detected by Doppler ultrasound.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the uterine tissue samples were performed by H&E staining. Ex vivo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oxytocin, posterior pituitary, or acetylcholine induced contractions in isolated mouse uterus. GGD inhibited both spontaneous and stimulated contractions. In vivo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GGD significantly reduced oxytocin-induced writhing responses with a maximal inhibition of 87%. Further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GGD normalized oxytocin-induced abnormalities of prostaglandins F_2 alpha(PGF_(2α)) and Ca^(2+) in mice. In addition, injection of oxytocin induced a decrease in uterine artery blood flow velocity. Pretreatment with GGD reversed the oxytocin response on blood flow velocity.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showed pretreatment with GGD alleviated inflammation and edema in the uterus when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 Both ex vivo and in vivo results indicated that GGD possessed a significant spasmolytic effect on uterine tetanic contraction as well as improvement on uterine artery blood velocity which may involve PGF_(2α) and Ca^(2+) signaling, suggesting that GGD may have a clinic potential in PD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mary dysmenorrheal Spasmolytic and analgesic effect Uterine contraction Uterine artery blood flow Ge-Gen Decoc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