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未足月胎儿胎膜早破后残余羊水指数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的影响 被引量:26
1
作者 张秀云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儿胎膜早破(PPROM)后残余羊水指数(AFI)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53例PPROM的临床资料,根据ROC曲线确定截断值,将其分为2组,AFI≤40 mm为A组(n=252),AFI>40 mm为B组(n=...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儿胎膜早破(PPROM)后残余羊水指数(AFI)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53例PPROM的临床资料,根据ROC曲线确定截断值,将其分为2组,AFI≤40 mm为A组(n=252),AFI>40 mm为B组(n=401),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预后。结果 A组孕妇破膜至分娩时间为(69.54±14.25)h,短于B组的(136.96±9.5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孕妇破膜时孕周、剖宫产率、母亲发热和胎盘早剥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新生儿病死率为3.57%,高于B组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出生体质量、性别、出生胎龄、新生儿窒息率、胎儿宫内窘迫率和围产期感染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FI≤40 mm可使新生儿死亡(OR=2.314,P<0.05)和新生儿窒息(OR=3.05,P<0.05)的发生率增高;破膜时孕周也是新生儿死亡的危险因素(OR=1.785,P<0.05)。结论 PPROM后AFI与多项母婴不良结局密切相关,可以将AFI≤40mm作为终止妊娠的指标,以减少不良妊娠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足月胎儿胎膜早破 残余羊水指数 妊娠结局 新生儿
下载PDF
生殖道感染对未足月胎膜早破母婴围产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智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5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生殖道感染对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母婴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5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生殖道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95例)和未感染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母婴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未足月胎膜早... 目的探讨生殖道感染对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母婴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5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生殖道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95例)和未感染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母婴围产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未足月胎膜早破生殖道感染发生率63.3%(95/150)。感染组平均期待治疗时间(5.27±2.53)d短于未感染组(11.89±3.2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剖宫产率、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大于未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率均大于未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褥感染和新生儿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殖道感染是导致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主要因素,对生殖道感染的治疗可降低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生率,改善母婴围产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道感染 未足月胎膜早破 围产结局
下载PDF
经阴道超声检查检测宫颈长度及漏斗样变预测未足月胎膜早破高危孕妇发生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价值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倩 黄健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3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TVS)检测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高危人群的宫颈长度及漏斗样变是否可预测PPROM的发生。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于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住院的68例PPROM高危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后是否发生PPROM...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TVS)检测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高危人群的宫颈长度及漏斗样变是否可预测PPROM的发生。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于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住院的68例PPROM高危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后是否发生PPROM,将其分为发生PPROM组(n=28)与未发生PPROM组(n=40)。所有受试者均进行TVS,检测宫颈长度及漏斗样变发生情况。统计学分析两组孕妇宫颈长度及宫颈漏斗样变率差异,并分析不同宫颈长度及漏斗样变率预测PPROM的准确性及其与PPROM发生的关系。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孕妇年龄、孕前体质量及入组时孕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①发生PPROM组孕妇的宫颈长度显著短于未发生PPROM组,而宫颈漏斗样变率,则显著高于未发生PPROM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73,5.909;P〈0.05)。②宫颈长度越短及宫颈漏斗样变率越高,预测发生PPROM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逐渐升高,宫颈长度〈5mm或75%〈宫颈漏斗样变率≤100%,对预测PPROM的特异度(97.2%及96.3%)及阳性预测值(79.6%及76.3%)最高,并且与PPROM的发生关系最密切(OR=6.47,95%CI:1.33~38.21,P〈0.05;OR=5.80,95%CI:1.11~30.22,P〈0.05)。结论 TVS检测宫颈长度及宫颈漏斗样变,可有效预测PPROM高危人群是否发生PPROM;其中宫颈长度〈5mm及宫颈漏斗样变率〉75%,对发生PPROM的预测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阴道超声波检查 未足月胎膜早破 子宫颈 预测
原文传递
近足月胎膜早破终止妊娠不同时机及方式的临床对比观察 被引量:8
4
作者 杨晓英 冯秋红 《中国性科学》 2015年第7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近足月胎膜早破终止妊娠不同时机及方式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423例近足月、单胎的胎膜早破终止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按照分娩时间和干预方法分为五组:A组为胎膜早破后12h内剖宫产32例,B组为胎膜早破后12h内缩宫... 目的:探讨近足月胎膜早破终止妊娠不同时机及方式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423例近足月、单胎的胎膜早破终止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按照分娩时间和干预方法分为五组:A组为胎膜早破后12h内剖宫产32例,B组为胎膜早破后12h内缩宫素计划分娩41例,C组为胎膜早破后12~24h剖宫产45例,D组为胎膜早破后12~24h缩宫素计划分娩93例,E组为24h内自然分娩212例。比较五组孕妇的母婴结局。结果:B组和D组以及E组的分娩方式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五组间产钳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与E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C、D两组与E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D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围生儿的不良结局发生率与E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C、D两组与E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C、D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及早进行终止妊娠可以改善足月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但何种方法对结局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足月胎膜早破 终止妊娠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监测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血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的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侯灵彤 周跃文 刘春凤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1777-1778,共2页
目的:探讨监测母血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对预测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早期绒毛膜羊膜炎(CMA)的意义。方法:收集PPROM孕妇羊水,测定沙眼衣原体IgM抗体、巨细胞病毒IgM抗体、解脲支原体,并作细菌培养;采集母血测定CRP及IL-... 目的:探讨监测母血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对预测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早期绒毛膜羊膜炎(CMA)的意义。方法:收集PPROM孕妇羊水,测定沙眼衣原体IgM抗体、巨细胞病毒IgM抗体、解脲支原体,并作细菌培养;采集母血测定CRP及IL-6含量。结果:①PPROM合并早期CMA者母血CRP、IL-6含量明显升高。②母血CRP≥0.15g.L-1、IL-6≥6.12×10-8g.L-1为预测PPROM合并早期CMA的最适诊断值。结论:监测母血CRP及IL-6变化可以预测早期宫内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足月胎膜早破 绒毛膜羊膜炎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未足月胎膜早破390例期待疗法时间及终止妊娠时机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邢玉红 刘志云 赵卫东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3年第8期51-52,75,共3页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期待疗法时间及终止妊娠时机的选择,以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9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孕周28-33辐周138例,孕周34-36柏周252例。对无临床感染征象或其他产科并发症者,采用保守治...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期待疗法时间及终止妊娠时机的选择,以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9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孕周28-33辐周138例,孕周34-36柏周252例。对无临床感染征象或其他产科并发症者,采用保守治疗延长孕周;对于胎肺已成熟或有宫内感染、胎儿窘迫等终止妊娠指征者终止妊娠。结果孕周28-33“周新生儿窒息、感染、颅内出血、围生儿死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孕周34-36“周(均P〈0.05)。结论胎膜早破期待疗法时间及终止妊娠时机根据孕周及母婴情况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足月胎膜早破 期待疗法 终止妊娠
下载PDF
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护理对策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左红艳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第5期169-170,共2页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护理对策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9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分随机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分别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孕产妇及新生儿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保胎时间与妊娠结局与参考组比较...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护理对策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9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分随机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分别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孕产妇及新生儿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保胎时间与妊娠结局与参考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母婴预后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膜早破 临床护理 妊娠结局
下载PDF
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周及期待期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程炜 孙彦华 米鑫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22期54-56,59,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孕周发生的未足月胎膜早破及其期待期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1月~2015年4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322例(28~36+6周)PPROM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按PPROM发生时孕周分成两组:1孕28~33+6周;2孕34~36+6周。根据期待... 目的分析不同孕周发生的未足月胎膜早破及其期待期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1月~2015年4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322例(28~36+6周)PPROM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按PPROM发生时孕周分成两组:1孕28~33+6周;2孕34~36+6周。根据期待期是否达到48 h,两组再各分为两个组,分别对比两组不同期待期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孕28~33+6周PPROM组发生绒毛膜炎、胎儿窘迫、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均高于孕34~36+6周PPROM组;孕34~36+6周PPROM孕妇,期待期超过48 h组发生绒毛膜炎、产后出血、新生儿感染的比例明显高于期待期在48 h内组。孕28~33+6周PPROM孕妇,期待期超过48 h组发生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均低于期待期在48 h内组;并未增加母儿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孕28~33+6周PPROM可采取促胎肺成熟、抑制宫缩和预防感染处理,尽可能延长期待期48 h以上或34周后终止妊娠;对孕34~36+6周PPROM应尽快终止妊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足月胎膜早破 期待期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妊娠34 周前胎膜早破的治疗进展
9
作者 刘红霞 张敏 黄楠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7期190-194,共5页
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the membranes,PPROM)特别是孕龄<34周的胎膜早破是临床上处理比较困难的问题,期待治疗增加了母体感染、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胎儿也可能存在宫内感染,胎膜早破所致羊水过少;期... 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the membranes,PPROM)特别是孕龄<34周的胎膜早破是临床上处理比较困难的问题,期待治疗增加了母体感染、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胎儿也可能存在宫内感染,胎膜早破所致羊水过少;期待时间过长可导致胎儿骨骼发育异常、胎儿肢体粘连、胎肺发育不全等不良后果。在无继续妊娠禁忌证情况下,期待治疗能明显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因此,在制订诊疗方案时需结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得出最佳治疗方案,以期减少母儿并发症发生。本文通过对PPROM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足月胎膜早破 期待治疗 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 促胎肺成熟
下载PDF
未足月胎膜早破不同孕周的处理方式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湘 《中外医疗》 2017年第14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孕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的临床处理方式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1年3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138例PPRO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孕周不同将入选病例分为A组和B组。对比观察两组不同保胎时间、不同分娩方式下的... 目的探讨不同孕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的临床处理方式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1年3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138例PPRO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孕周不同将入选病例分为A组和B组。对比观察两组不同保胎时间、不同分娩方式下的母儿结局。结果 A组保胎≥24 h者新生儿死亡率(14.3%)低于保胎<24 h者(39.3%),B组保胎<24 h者绒毛膜羊膜炎(6.7%)、产褥感染(2.2%)、新生儿窒息/NRDS(8.8%)和新生儿死亡(4.4%)均低于保胎≥24 h者(P<0.05)。结论 PPROM患者应根据实际孕周及胎儿状况科学延长保胎时间、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以减少母体并发症和新生儿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孕周 未足月胎膜早破 处理方式 母儿结局
下载PDF
期待治疗未足月胎膜早破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丁太峰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48-50,共3页
目的:研究期待治疗未足月胎膜早破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诊治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160例,根据妊娠结局,将产妇分为无不良妊娠结局组(80例)和不良妊娠结局组(80例),并将新生儿分为无不良妊娠结局组(80... 目的:研究期待治疗未足月胎膜早破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诊治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160例,根据妊娠结局,将产妇分为无不良妊娠结局组(80例)和不良妊娠结局组(80例),并将新生儿分为无不良妊娠结局组(80例)和不良妊娠结局组(80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产妇无不良妊娠结局组和不良妊娠结局组的就诊时间、白细胞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无不良妊娠结局组和不良妊娠结局组的母就诊时间、母白细胞数和母C反应蛋白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就诊时间、白细胞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是期待治疗未足月胎膜早破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就诊时间、白细胞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是期待治疗未足月胎膜早破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临床上一旦发现胎膜早破应当及时就诊,并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各项临床指标,以改善妊娠结局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待治疗 未足月胎膜早破 不良妊娠结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CRP和MMP-9在预测未足月胎膜早破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中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灵 蒋淑丽 姚鹏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213-215,218,共4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预测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the membranes,PPROM)导致的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中的作用。方法选择PPROM孕妇6...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预测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the membranes,PPROM)导致的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中的作用。方法选择PPROM孕妇64例作为研究组,动态监测血清CRP及MMP-9的水平,产后根据病理检验结果,分为早产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组(Ⅰ组)41例和早产非感染组(Ⅱ组)23例。同时选择相同孕周的未足月正常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Ⅰ组在破膜48、96 h及临产时CRP及MMP-9水平均高于研究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研究组CRP及MMP-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孕妇血清MMP-9的临界点为382.45 ng/L,孕妇血清CRP的临界点为4.12 mg/L,为最适预测有无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值。结论动态联合监测PPROM的孕妇血清CRP及MMP-9的变化,有望成为早期预测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特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胎膜早破 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
下载PDF
未足月胎膜早破早期宫内感染预测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侯灵彤 戴旻笙 +1 位作者 张向丽 史德焕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95-396,共2页
目的探讨母血 C反应蛋白 (CRP)、羊水白细胞介素 -6 (IL-6 )及葡萄糖含量三项指标预测未足月胎膜早破早期宫内感染的价值。方法收集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的羊水 ,测定 IL-6、葡萄糖含量及沙眼衣原体 Ig M抗体、巨细胞病毒 Ig M抗体、解脲... 目的探讨母血 C反应蛋白 (CRP)、羊水白细胞介素 -6 (IL-6 )及葡萄糖含量三项指标预测未足月胎膜早破早期宫内感染的价值。方法收集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的羊水 ,测定 IL-6、葡萄糖含量及沙眼衣原体 Ig M抗体、巨细胞病毒 Ig M抗体、解脲支原体 ,并作细胞培养。采集母血测定 CRP。结果  1IL-6预测早期宫内感染的敏感性最高 ;2三指标的参考值为 CRP≥ 0 .1g/ L,IL -6≥6 .0× 10 - 8g/ L,葡萄糖≤ 0 .5 mmol/ L。结论羊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足月胎膜早破 早期宫内感染 白细胞介素-6 葡萄糖含量 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经腹羊膜腔灌注术治疗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媛 张源凤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7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经腹羊膜腔灌注手术在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本院诊断、治疗的72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实施经腹羊膜腔... 目的:探讨经腹羊膜腔灌注手术在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本院诊断、治疗的72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实施经腹羊膜腔灌注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手术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分娩时间为(13.4±2.9) h,短于对照组的(20.3±2.5)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8.2±2.3)分,略高于对照组的(8.0±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0.56%,低于对照组的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临床上发病率较高,采用经腹羊膜腔灌注手术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腹羊膜腔灌注手术 未足月胎膜早破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未足月胎膜早破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3
15
作者 曾敏 高雅娟 黄亚燕 《全科护理》 2021年第14期1965-1967,共3页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9年11月108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产科门诊进行治疗的173例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内容包括孕妇年龄、体...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9年11月108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产科门诊进行治疗的173例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内容包括孕妇年龄、体质指数(BMI)、妊娠情况、羊水量、子宫情况、剖宫产史、生殖道感染情况、辅助生殖史、胎膜早破史等基础资料,同时调取孕妇治疗期间血清维生素C、维生素E及铜离子(Cu^(2+))、锌离子(Zn^(2+))水平,并对存在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两组孕妇在双胎或多胎、胎位异常、生殖道感染、引产或流产史、腹压增加、妊娠期贫血、胎膜早破史、辅助生殖史、产检次数<5次、血清维生素C、血清维生素E、血清Cu^(2+)及血清Zn^(2+)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以孕妇出现未足月胎膜早破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存在统计学意义的高危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双胎或多胎、胎位异常、生殖道感染、引产或流产史、产检次数过少、伴有妊娠期贫血、腹压增加、胎膜早破史、辅助生殖史及血清维生素C、血清维生素E、血清Cu^(2+)及血清Zn^(2+)水平降低均是未足月胎膜早破高危因素(P<0.05)。结论:双胎或多胎、胎位异常、生殖道感染、引产或流产史、产检次数过少、伴有妊娠期贫血、腹压增加、胎膜早破史、辅助生殖史及血清维生素C、血清维生素E、血清Cu^(2+)及血清Zn^(2+)水平降低等因素均为未足月胎膜早破高危因素。针对伴有高危因素的病人,医护人员应通过加强日常监护、开展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采取抗感染措施等方式避免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足月胎膜早破 高危因素 护理对策
下载PDF
未足月胎膜早破后极低出生体重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杰 王译 +2 位作者 李晓华 曾雯 巨容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475-479,共5页
目的: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the membranes,PPROM)后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VLBWI)脑损伤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以发生脑损伤的未足月胎膜早破后极低出生... 目的: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the membranes,PPROM)后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VLBWI)脑损伤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以发生脑损伤的未足月胎膜早破后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病例对照,未发生脑损伤为对照组,对未足月胎膜早破后极低出生体重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胎龄、窒息,使用无创正压通气、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使用、呼吸机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动脉导管未闭、代谢性酸中毒、贫血发生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OR=6.641,95%CI=2.574~9.214)、窒息(OR=5.271,95%CI=1.010~5.841)、动脉导管未闭(OR=3.354,95%CI=1.574~12.017)、呼吸窘迫(OR=0.306,95%CI=0.156~0.585)、高频呼吸机通气(OR=0.292,95%CI=0.159~0.588)是未足月胎膜早破后极低出生体重儿脑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胎龄、窒息、动脉导管未闭、呼吸窘迫、高频呼吸机辅助通气是PPROM后VLBWI脑损伤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足月胎膜早破 极低出生体重儿 脑损伤
下载PDF
未足月胎膜早破母婴结局的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艳红 苏春宏 +1 位作者 贺芳 陈敦金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545-547,共3页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的母婴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PPROM单胎妊娠的537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孕23-32+6周PPROM患者的死产率为83.3%,新生儿死亡率为63.3%,围产存活新生儿发病率与孕33-36+6周...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的母婴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PPROM单胎妊娠的537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孕23-32+6周PPROM患者的死产率为83.3%,新生儿死亡率为63.3%,围产存活新生儿发病率与孕33-36+6周的PPROM患者相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PPROM患者的围产儿结局与破膜孕周密切相关。结论孕23-32+6周PPROM的早产儿预后较差,在保守治疗期间应根据具体情况适时终止妊娠,而孕33-36+6周PPROM患者建议在积极期待治疗期间及时分娩,以减少早产儿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 未足月胎膜早破 新生儿并发症
原文传递
孕激素膜受体1在早产胎膜早破患者胎膜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叶蓓君 卢丹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孕激素膜受体1(PGRMC1)在早产胎膜早破患者胎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在临产前行剖宫产终止妊娠的孕妇60例,分为早产胎膜早破组(p PROM)、早产未临产组(p TNL)和足月未临产组(TNL),每组各20例,采... 目的探讨孕激素膜受体1(PGRMC1)在早产胎膜早破患者胎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在临产前行剖宫产终止妊娠的孕妇60例,分为早产胎膜早破组(p PROM)、早产未临产组(p TNL)和足月未临产组(TNL),每组各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胎膜组织中PGRMC1的表达和分布情况,并比较其差异。结果三组间PGRMC1表达有明显差别,p PROM组PGRMC1表达最低,而在p TNL组表达最高(P<0.05)。p PROM组PGRMC1在破口处胎膜组织较破口旁表达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GRMC1表达减少与p PROM的发生有关,PGRMC1有望成为早产的特异性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膜组织 早产胎膜早破 孕激素膜受体1 蛋白表达
下载PDF
未足月胎膜早破136例分析
19
作者 李秀艳 王长凯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的发病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PPROM136例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发病因素及妊娠结局。结果在PPROM的发病因素中以炎症居多占27.9%。妊娠结局阴道自然分娩率占57.0%。剖宫产率...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的发病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PPROM136例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发病因素及妊娠结局。结果在PPROM的发病因素中以炎症居多占27.9%。妊娠结局阴道自然分娩率占57.0%。剖宫产率占43.3%。阴道助产率占9.6%。结论 PPROM的发生与多因素有关,但感染仍是最主要的因素尤其是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妊娠结局以阴道自然分娩率居高。PPROM大大增加了新生儿的早产率。如何减少PPROM的发生是临床医生仍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足月胎膜早破 感染 早产
下载PDF
头孢曲松、克拉霉素和甲硝唑联合疗法对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结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郑春燕 曹锦慧 +1 位作者 罗树玲 白治英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8期988-992,共5页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的抗菌治疗方案对于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患者抗菌治疗的有效性及其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PPROM患者的围生期结局,患者在妊娠期<34周分别给予2种抗菌方案治疗;通过羊水培养阳性和羊水中MMP-8浓...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的抗菌治疗方案对于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患者抗菌治疗的有效性及其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PPROM患者的围生期结局,患者在妊娠期<34周分别给予2种抗菌方案治疗;通过羊水培养阳性和羊水中MMP-8浓度升高评估羊膜内感染/发炎。结果给予方案二治疗的患者中位抗菌至分娩的时间较方案一延长(29.9 d vs.8.8 d,P<0.01);方案二治疗组患者急性组织学绒毛羊膜炎和脐带炎的发生率(50.4%、14.2%)低于方案一治疗组(66.7%、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方案二组新生儿的心室内出血、脐带炎和大脑性麻痹的发生率低于方案一组(P<0.05)。结论头孢曲松、克拉霉素和甲硝唑联合疗法对于PPROM患者可以延长潜伏期,降低急性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和脐带炎发生率,改善新生儿的临床结局,表明联合用药(头孢曲松、克拉霉素和甲硝唑)有助于改善PPROM围生期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足月胎膜早破 头孢曲松 克拉霉素 甲硝唑 羊膜内感染/发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