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创缝合术后局部加压和固定对胫前烧瓶样伤口愈合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8
1
作者 宫红敏 王兴蕾 +3 位作者 祁永军 潘伊 王茂英 姜笃银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27-1032,共6页
目的探讨清创缝合术后局部加压和固定对胫前烧瓶样伤口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5月-2018年6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57例单纯胫前烧瓶样伤口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25例;年龄20~60岁[(41.4±8.1)... 目的探讨清创缝合术后局部加压和固定对胫前烧瓶样伤口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5月-2018年6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57例单纯胫前烧瓶样伤口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25例;年龄20~60岁[(41.4±8.1)岁].受伤原因均为急性外伤,伤口长度为1~10 cm.患者均仅为急性皮肤软组织损伤,无骨折、大面积皮肤缺损及大面积撕脱伤等情况,并且均无糖尿病、下肢血管性病变等慢性基础疾病.观察组37例,对照组20例.其中,观察组行清创缝合术后采用局部加压包扎及肢体固定;对照组伤口清创缝合后采用常规简单包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5,7,14,21 d伤口潜行大小、渗液类型、渗液量、伤口周围皮肤颜色和伤口组织类型,并记录愈合时间.结果患者均获随访30~90 d[(52.2±3.5)d].术后3d,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对照组和观察组渗液量、伤口周围皮肤颜色和伤口组织类型评分分别为(4.2±0.7)分∶(3.3±0.6)分、(3.5±0.7)分∶(2.5±0.6)分、(3.4±0.6)分∶(2.5±0.5)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伤口潜行大小、渗液类型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对照组和观察组伤口潜行大小、渗液类型、渗液量、伤口周围皮肤颜色和伤口组织类型评分分别为(3.5±0.5)分∶(2.5±0.7)分、(3.4±0.7)分∶(2.4±0.5)分、(4.0±0.8)分∶(2.8±0.5)分、(3.4±0.5)分∶(1.3±0.5)分、(3.3±0.5)分∶(2.1±0.4)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对照组和观察组伤口潜行大小、渗液类型、渗液量、伤口周围皮肤颜色和伤口组织类型评分分别为(2.9±0.6)分∶(1.2±0.7)分、(2.8±0.7)分∶0分、(3.3±0.7)分∶(1.0±0.0)分、(3.1±0.6)分∶(1.1±0.4)分、(3.0±0.6)分∶(1.2±0.5)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1 d,对照组和观察组伤口潜行大小、渗液类型、渗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损伤 伤口愈合 加压包扎
原文传递
改良绷带包扎法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和舒适度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叶丽蓉 王欢 严云丽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2年第24期1859-1864,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绷带包扎法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湖北省肿瘤医院接受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的9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 目的探讨改良绷带包扎法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湖北省肿瘤医院接受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的9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患者均接受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在压力包扎环节,对照组采用"8"字交叉包扎法,试验组采用改良绷带包扎法,即肘关节以下部位采用"8"字交叉包扎法,肘关节以上部位采用螺旋包扎法。采用患肢臂围、患肢组织水分比例、舒适状况量表、绷带松散率和绷带损耗量评价包扎效果。结果治疗后20 d,试验组患者患肢尺骨茎突至近心端30、40 cm处的臂围分别为(20.69±2.06)、(25.76±3.79)cm,组织水分比例为(10.15±2.49)%,低于对照组的(21.97±3.45)、(27.33±3.25)cm和(11.67±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2.11、2.56,均P<0.05);试验组舒适状况量表中生理维度得分和总分分别为(11.07±2.09)、(81.71±5.65)分,高于对照组的(8.36±2.28)、(77.29±7.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8、3.16,均P<0.05);试验组绷带松散率为2.2%(1/45),对照组为6.7%(3/4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P>0.05);试验组绷带损耗量为(3.47±0.53)卷,低于对照组的(3.79±0.40)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P<0.01)。结论改良绷带包扎法可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程度,改善患者舒适度,降低绷带使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水肿 加压包扎 弹力绷带
原文传递
耳廓假性囊肿病因学及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王鹏 何永静(综述) +1 位作者 朱礼昆 王继华(审校) 《中国医疗美容》 2020年第10期113-118,共6页
耳廓假性囊肿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无痛性囊肿,以成年男性多见,多为单耳发病,发病部位常位于舟状窝,三角窝,耳甲腔和耳甲艇。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如不治疗会影响耳廓美观。多年来,虽然已经提出并实践了多种方法来治疗这种简单的疾病,... 耳廓假性囊肿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无痛性囊肿,以成年男性多见,多为单耳发病,发病部位常位于舟状窝,三角窝,耳甲腔和耳甲艇。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如不治疗会影响耳廓美观。多年来,虽然已经提出并实践了多种方法来治疗这种简单的疾病,但是由于经常会复发而臭名昭著,因此一直是临床医生的挑战。为此,本文综述耳廓假性囊肿病因学、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进展,以便使耳鼻喉科医生、整形外科医生以及皮肤科医生在治疗方法上有更深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廓假性囊肿 病因学 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加压包扎 复发
下载PDF
两种动静脉内瘘穿刺点压迫包扎方法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邱伟兰 《现代临床护理》 2012年第7期30-31,共2页
目的比较沙布卷压迫高弹力松紧带包扎法和沙布卷压迫胶布包扎法对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患者舒适度的作用。方法选择采用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5例(穿刺1500例次),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760例次)和对照组37例(... 目的比较沙布卷压迫高弹力松紧带包扎法和沙布卷压迫胶布包扎法对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患者舒适度的作用。方法选择采用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5例(穿刺1500例次),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760例次)和对照组37例(740例次),动静脉内瘘穿刺点观察组采用沙布卷压迫高弹力松紧带包扎法,对照组采用沙布卷压迫胶布包扎法。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点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的舒适度。结果观察组穿刺点出血和皮下血肿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患者舒适度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静脉内瘘穿刺点采用沙布卷压迫高弹力松紧带包扎法,可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患者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压迫包扎
下载PDF
术区间隔缝合对腋臭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被引量:5
5
作者 齐贺斌 张雅丽 +1 位作者 何洪彬 徐楠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17期2694-2696,共3页
目的探讨术区间隔缝合对腋臭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17年12月手术治疗的腋臭患者228例,常规小切口方法彻底清除大汗腺。将95例采用常规术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患者设为对照组,经术区间隔缝合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的133例... 目的探讨术区间隔缝合对腋臭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17年12月手术治疗的腋臭患者228例,常规小切口方法彻底清除大汗腺。将95例采用常规术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患者设为对照组,经术区间隔缝合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的133例患者设为治疗组,比较2组术后血肿、皮肤坏死、切口愈合率。结果治疗组术后皮下血肿、皮肤坏死、切口延迟愈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按照Skin和Park腋臭程度分级,治疗组2例Ⅰ级,对照组1例Ⅰ级。对照组2例治疗组3例虽呈0级、但患者自觉复发,予以棉签檫拭双侧腋窝后患者自嗅后无异味,经心理疏导患者满意。结论经常规小切口治疗腋臭术后,术区间隔缝合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手术方便、无需特殊耗材,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汗症 间隔缝合 加压包扎
下载PDF
持续负压引流系统在游离植皮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赵月强 朱占永 +5 位作者 王晓利 范华骏 童怡兰 陈学杰 周海孝 余墨声 《临床外科杂志》 2019年第12期1070-1073,共4页
目的比较应用持续负压引流系统与常规加压包扎植皮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3月~2018年9月急慢性创面并且需要进行植皮手术治疗的病人98例,根据术中皮片包扎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游离植皮+常规加压包... 目的比较应用持续负压引流系统与常规加压包扎植皮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3月~2018年9月急慢性创面并且需要进行植皮手术治疗的病人98例,根据术中皮片包扎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游离植皮+常规加压包扎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游离植皮+持续负压引流系统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手术优良率、满意度、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及血肿、感染、皮片不成活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手术结果优30例、良5例、可7例、差7例;观察组手术结果优41例、良6例、可1例、差1例。观察组病人手术优良率及满意度分别为95.92%和97.96%,对照组分别为71.43%和73.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伤口愈合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血肿、感染、皮片不成活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12%,对照组为22.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植皮术应用持续负压引流系统较常规植皮加压包扎可明显提高手术效果和病人术后满意度,促进伤口愈合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皮术 加压包扎 持续负压引流系统
下载PDF
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进展型硬膜下积液的不同方案治疗及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林吴用 马宝林 +1 位作者 房正华 宋湖平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17期154-156,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进展型硬膜下积液的不同方案治疗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进展型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进展型硬膜下积液的不同方案治疗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进展型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28)与观察组(n=32)。对照组接受钻孔引流术或局部穿刺引流术治疗,术后应用弹力绷带适当加压包扎,观察组接受钻孔引流术或局部穿刺引流术治疗,术后应用弹力绷带适当加压包扎及腰大池持续引流。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头部引流管留置时间(7.51±1.20)d,硬膜下积液基本消失时间(6.68±1.08)d,住院时间(19.44±3.08)d,均优于对照组的(11.52±2.36)、(10.36±2.02)、(23.68±3.6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性治愈率为84.38%,高于对照组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4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GOS评分为(3.90±0.42)、(4.08±0.7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52±0.51)、(3.68±0.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进展型硬膜下积液应用钻孔引流术或局部穿刺引流术后应用弹力绷带适当加压包扎及腰大池持续引流,可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改善疾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去骨瓣减压术 进展型硬膜下积液 加压包扎 腰大池持续引流
下载PDF
植皮术后施予环形加压包扎或负压封闭引流的研究
8
作者 傅听雨 王继华 +3 位作者 何永静 朱礼昆 杨蔚琪 徐路娟 《云南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四肢皮肤缺损植皮术后分别应用环形加压包扎与VS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21年9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四肢皮肤缺损患者103例,按照植皮术后固定方式不同分为环形加压包扎组56例和VSD组47例,对比分... 目的探讨四肢皮肤缺损植皮术后分别应用环形加压包扎与VS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21年9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四肢皮肤缺损患者103例,按照植皮术后固定方式不同分为环形加压包扎组56例和VSD组47例,对比分析2组皮片存活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植皮区周围正常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皮片存活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上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环形加压包扎组患者植皮区周围正常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V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植皮术后采用环形加压包扎方式对患者固定,患者植皮区周围正常皮肤较少发生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包扎 负压封闭引流 皮肤缺损 植皮术
下载PDF
膝关节置换术后加压包扎减轻肿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荟萃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李睿 杨信信 +4 位作者 马崇文 张小辉 姜金 吴萌 夏亚一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284-1288,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加压包扎减轻膝关节肿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搜集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加压包扎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8年10月。采用Stata... [目的]系统评价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加压包扎减轻膝关节肿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搜集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加压包扎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8年10月。采用Stata14.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采用GRADE pro3.6软件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6个RCT,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TKA术后下肢常规包扎组相比,下肢加压包扎不能降低膝周径[MD=0.10,95%CI(-0.79,0.99),P=0.832]、大腿周径[MD=0.18,95%CI(-1.01,1.38),P=0.763]、小腿周径[MD=0.05,95%CI(-0.77,0.87),P=0.904]、术后第1 d VAS[MD=0.21,95%CI(-0.28,0.70),P=0.396]和术后第2 d VAS[MD=0.04,95%CI(-0.22,0.30),P=0.496]。证据质量评价显示:3个关键结局指标为中等质量,2个重要结局指标分别为中等质量和低质量。[结论]当前证据显示TKA术后下肢加压包扎并不能有效减轻膝关节肿胀和疼痛,反而会增加病人不适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加压包扎 改良罗伯特琼斯绷带
原文传递
耳前瘘管切除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娟 陶跃进 周义兵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33期25-26,共2页
目的分析耳前瘘管手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因素,为提高耳前瘘管切除术后切口甲级愈合率提供依据。方法统计我院67例(73耳)耳前瘘管患者的年龄、术前是否有切开排脓病史、手术时间、是否分层缝合、切口是否加压包扎以及是否感染期手术,分析... 目的分析耳前瘘管手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因素,为提高耳前瘘管切除术后切口甲级愈合率提供依据。方法统计我院67例(73耳)耳前瘘管患者的年龄、术前是否有切开排脓病史、手术时间、是否分层缝合、切口是否加压包扎以及是否感染期手术,分析切口甲级愈合率与切口愈合不良率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耳前瘘管切除术手术时间超过30 min、术后未加压包扎、感染期手术易致切口愈合不良。结论提高手术技能,缩短手术时间,术后适度加压包扎,避免感染期手术可提高耳前瘘管切除术后切口甲级愈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前瘘管 切口愈合 手术时间 加压包扎 感染期
下载PDF
早期不同时点加压包扎预防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栾雷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目的评价开颅去骨瓣减压(DC)术后不同时点加压包扎预防硬膜下积液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DC手术的患者77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早期组37例和晚期组40例,分别在DC术后第3 d和第7~10 d对骨窗进行加压包扎,直至颅... 目的评价开颅去骨瓣减压(DC)术后不同时点加压包扎预防硬膜下积液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DC手术的患者77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早期组37例和晚期组40例,分别在DC术后第3 d和第7~10 d对骨窗进行加压包扎,直至颅脑组织恢复至正常解剖位置,评价两组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和临床预后。结果早期组和晚期组分别有3例和5例患者死亡,但总体GOS评分和住院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别有17例和8例患者出现硬膜下积液,晚期组发生率低于早期组(P〈0.05);治疗后两组颅内压(ICP)均有一定程度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术后第7~10 d加压包扎有助于预防硬膜下积液的形成,但对临床预后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骨瓣减压术 硬膜下积液 加压包扎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放置引流与加压包扎对失血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家强 马登越 +2 位作者 孙振辉 王磊 刘军 《天津医药》 CAS 2015年第10期1194-1196,共3页
目的明确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放置引流与加压包扎对术后失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及天津市人民医院骨关节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行初次TKA治疗的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20例(120膝),男20例,女100例,... 目的明确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放置引流与加压包扎对术后失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及天津市人民医院骨关节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行初次TKA治疗的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20例(120膝),男20例,女100例,平均年龄(65.18±6.88)岁。根据是否安置引流将所有患者分为引流组(60例)和加压包扎组(60例)。分析TKA术后血常规变化、失血量和输血情况。结果引流组和加压包扎组TKA术后总体失血量分别为(1 026.85±274.44)、(789.52±251.58)m L,加压包扎组低于引流组(t=4.938,P<0.01)。术后异体输血:引流组14例,加压包扎组5例,加压包扎组输血率低于引流组(χ2=5.065,P<0.05)。2组患者术后髌上周径差和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KA术中采用伤口加压包扎手术操作简单,能够减少患者围手术期出血、降低异体输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失血 手术 负压伤口疗法 引流术 全膝关节置换 加压包扎
下载PDF
小儿后颅窝病变开颅术后枕部皮下积液的机制探讨及防治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培峰 蔡楚伟 +1 位作者 方旭生 柳隆华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4年第2期228-230,共3页
目的分析小儿后颅窝开颅术后枕部皮下积液形成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3年收治的12例儿童,年龄1~8岁,平均4.5岁,后颅窝开颅术后枕部皮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儿治愈,1例患儿皮下积液合... 目的分析小儿后颅窝开颅术后枕部皮下积液形成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3年收治的12例儿童,年龄1~8岁,平均4.5岁,后颅窝开颅术后枕部皮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儿治愈,1例患儿皮下积液合并脑积水迁延不愈,家属要求自动出院。其中6例经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加枕颈部加压包扎治愈,5例经积液腔置管持续引流枕颈部加压包扎+腰椎穿刺持续引流治愈,无一例再次打开切口手术处理。结论小儿枕颈部肌肉不发达,且术中硬膜、枕下肌肉层和皮下组织缝合不严密及局部遗留死腔是枕部皮下积液形成的主要原因,除传统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外,积液腔置管持续引流枕颈部加压包扎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颅窝开颅 枕部皮下积液 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 积液腔置管持续引流
原文传递
胸壁结核术后加压包扎与持续负压吸引时给予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友 马克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第2期279-280,共2页
目的:探讨胸壁结核术后加压包扎与持续负压吸引时给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某院住院行胸壁结核清除术,术后均给予加压包扎及持续负压吸引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平分法分为对照组35例患者和观察组35例患... 目的:探讨胸壁结核术后加压包扎与持续负压吸引时给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某院住院行胸壁结核清除术,术后均给予加压包扎及持续负压吸引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平分法分为对照组35例患者和观察组35例患者,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使用干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护理效果等情况。结果:护理后SAS、SDS量表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较大差异(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行胸壁结核术后加压包扎与持续负压吸引时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效果,所以术后护理干预在胸壁结核术后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包扎 持续负压吸引 护理干预 胸壁结核
下载PDF
两种不同加压包扎方法在PICC置管后穿刺部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晓维 王霞 +2 位作者 王欣然 张晓雪 宋颖 《现代临床护理》 2023年第10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加压包扎方法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后穿刺点应用的效果,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包扎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416例乳腺癌PIC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加压包扎方法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后穿刺点应用的效果,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包扎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416例乳腺癌PIC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208例。对照组患者PICC置管后应用无菌纱布覆盖并加压包扎穿刺点,24h进行常规换药,试验组PICC置管后应用藻酸盐敷料覆盖穿刺点并加压包扎,在无局部渗血情况下置管后7d换药。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24h内穿刺点渗血发生率、患者舒适度、换药次数及费用与7d内感染情况。结果对照组205例完成研究,试验组208例完成研究。试验组患者置管后24h穿刺点渗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27.88%,对照组38.05%,χ^(2)=4.829,P=0.028),24h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Z=205.235,P<0.001),换药费用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换药费用中位数56.94元,试验组换药费用中位数10.20元,Z=-8.990,P<0.001);试验组患者局部疼痛和瘙痒评分低于对照组(Z=-12.079,Z=-12.194,均P<0.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穿刺点感染。结论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后应用藻酸盐敷料加压包扎穿刺点,可将24h穿刺点未发生渗血者首次换药时间延长至置管后7d,该方法减少了穿刺点渗血发生率,增加患者舒适度,同时减少换药次数和换药费用,从而减少护士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加压包扎 穿刺点 藻酸盐敷料 随机对照研究
下载PDF
局部有效加压包扎及负压引流技术应用于跟骨骨折的术后护理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小妹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第3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局部有效加压包扎及负压引流技术应用于跟骨骨折的价值并总结其术后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91例(96足)跟骨骨折患者,术后切口行局部有效加压包扎及负压引流,密切... 目的:探讨局部有效加压包扎及负压引流技术应用于跟骨骨折的价值并总结其术后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91例(96足)跟骨骨折患者,术后切口行局部有效加压包扎及负压引流,密切观察患肢情况及切口加压包扎与负压引流的有效性,加强引流管、切口护理及术后康复锻炼。结果:本组患者住院时间12~31 d,平均13.6 d。86例(91足)切口甲级愈合,占94.5%;3例(3足)出现皮缘轻度坏死;2例(2足)出现切口渗液。随访5~32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总体优良率达86.3%。结论:局部有效加压包扎及负压引流技术对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效果满意,可减少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而精心的术后护理和合理的康复锻炼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术后 加压包扎 负压引流 护理
下载PDF
负压引流结合打包加压包扎在改良菱形筋膜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孝良 姜茂华 +3 位作者 黎英豪 魏述强 蒋万顺 王竞鹏 《青岛医药卫生》 2016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结合打包加压包扎在预防改良菱形筋膜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采用改良菱形筋膜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的56例患者作为试验组,术后应用负压引流结合打包加压包...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结合打包加压包扎在预防改良菱形筋膜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采用改良菱形筋膜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的56例患者作为试验组,术后应用负压引流结合打包加压包扎的方法预防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选择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采用同样手术方式,但术后未进行加压包扎的2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发生皮下积液3例,发生率5.36%;发生皮瓣坏死4例,发生率7.14%。对照组发生皮下积液6例,发生率26.09%;发生皮瓣坏死7例,发生率30.4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引流结合打包加压包扎是一种相对简单、有效的预防改良菱形筋膜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菱形筋膜皮瓣 骶尾部褥疮 加压包扎 皮下积液 皮瓣坏死
下载PDF
不同加压方法在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卓绍杨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8年第26期76-77,共2页
目的评价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拔除术后不同加压方法对患者面部肿胀和张口受限的临床效果。方法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术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加压包扎组100、弹力套组100例。两组患者拔除智齿后,分别用医用绷带、弹力套包扎2天,比较两组患者面... 目的评价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拔除术后不同加压方法对患者面部肿胀和张口受限的临床效果。方法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术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加压包扎组100、弹力套组100例。两组患者拔除智齿后,分别用医用绷带、弹力套包扎2天,比较两组患者面部肿胀和张口受限的情况。结果弹力套组面部肿胀和张口受限情况小于医用绷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阻生智齿术后使用弹力套能有效降低患者面部肿胀和张口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包扎 智齿 肿胀
下载PDF
不同加压方法在腮腺浅叶肿瘤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宗晓艳 李倩 郑君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8年第12期14-15,共2页
目的评价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患者采用不同的加压包扎方法对涎瘘发生率的比较。方法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患者152例分为加压包扎组48例、弹力套组55例、加压包扎合并弹力套使用49例。三组拔管后,分别用医用绷带、弹力套、医用绷带合并弹力... 目的评价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患者采用不同的加压包扎方法对涎瘘发生率的比较。方法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患者152例分为加压包扎组48例、弹力套组55例、加压包扎合并弹力套使用49例。三组拔管后,分别用医用绷带、弹力套、医用绷带合并弹力套包扎7天,比较三组涎瘘的发生率。结果医用绷带合并弹力套组涎瘘发生率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术后使用医用绷带合并弹力套能有效的降低涎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手术 涎瘘 加压包扎
下载PDF
弹力网套在包皮环切手术后伤口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凌洁卿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8期2-4,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理想的包皮环切术后伤口加压包扎方法。方法:选择在我院外科小手术室行包皮环切手术患者250例,在均衡的条件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5例,对照组是在包皮环切术后伤口外层使用胶布加压包扎,观察组是在包皮环切术后伤... 目的:探讨一种理想的包皮环切术后伤口加压包扎方法。方法:选择在我院外科小手术室行包皮环切手术患者250例,在均衡的条件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5例,对照组是在包皮环切术后伤口外层使用胶布加压包扎,观察组是在包皮环切术后伤口外层使用弹力网套加压包扎,观察2组患者在手术后伤口出现包皮系带水肿、龟头瘀血、包皮皮下瘀血、切口裂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在手术后伤口出现包皮系带水肿、龟头瘀血、包皮皮下瘀血、切口裂开作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包皮环切术后伤口外层使用弹力网套加压包扎,可明显减少包皮系带水肿、龟头瘀血、包皮皮下瘀血、切口裂开的发生,伤口换药时疼痛轻,减轻病人的痛苦,易被患者接受。护理操作方便,减轻工作量,明显优胜于传统的外层使用胶布加压包扎,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皮环切 弹力网套 加压包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