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病机结合病理,药性结合药理”临证模式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思路探讨 被引量:57
1
作者 王朋倩 吴茵 +3 位作者 张淼 霍海如 杜新亮 隋峰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448-2453,共6页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少阳阳明合病的经典名方,现代常用于治疗精神神志及神经系统、妇科、男科、心血管系统等疾病,然而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尚不多见。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该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能缩短病...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少阳阳明合病的经典名方,现代常用于治疗精神神志及神经系统、妇科、男科、心血管系统等疾病,然而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尚不多见。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该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能缩短病程,并能显著减少复发。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特征包括:邪在少阳证、精神神经症状、水饮上冲证以及热结胃肠证。"病机结合病理,药性结合药理"是现代中医临床的重要思维模式。据此原则,该文认为中风病机以火热亢盛为主,兼夹痰瘀水饮,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中对应的缺血病灶周围的应激性脑水肿带,颅内压升高、交感神经神经兴奋,单胺类神经递质大量释放、中风后自主神经功能减退,胃肠道应激反应等病理过程契合。同时,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药理学研究表明,其作用靶标集中在以HPA轴为中心的神经内分泌学系统,参与神经元再生与凋亡、氧化应激、交感神经亢进、炎症反应等过程,这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的病理改变具有一致性。因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方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缺血性脑卒中 经典名方 方证 药理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经典名方治疗策略与思考 被引量:32
2
作者 苏克雷 熊兴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94-503,共10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其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在全球多个国家暴发,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药治疗瘟疫历史悠久,病毒性疾病是中医药的临床优势所在。在当前尚无特效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其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在全球多个国家暴发,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药治疗瘟疫历史悠久,病毒性疾病是中医药的临床优势所在。在当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的前提下,中医药在此次COVID-19的治疗中取得一定疗效,备受关注,并且已被升级为国家战略。关于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认为,在中医学病名方面,应当重新认识"寒温一统"的现代内涵,并且主张根据临床具体方证和指征用药。在病机方面,COVID-19存在由轻到重,由表入里,由实转虚的病机演变规律,应该重视初期的湿疫伤及太阳,中期的少阳、阳明合病,危重期的痰热壅肺,后期的肺脾亏虚。在临床治疗策略方面,早期予达原饮解表宣散,中期注重小柴胡汤合麻杏石甘汤表里双解,危重期酌情联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苇茎汤、宣白承气汤、小陷胸汤、三子养亲汤化痰清热,后期注重竹叶石膏汤、沙参麦冬汤、六君子汤益气健脾。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在初期的轻症阶段,中期及危重期阶段,还是在后期的恢复阶段,中医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防止轻症转重症,缩短退热时间,改善咳嗽症状,提升血氧饱和度,减少死亡率。诸多研究表明,经典名方能够减轻细胞因子风暴、调节免疫失衡,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产生协同治疗COVID-19的潜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中医药 经典名方 方证
原文传递
当归芍药散方证内涵探微 被引量:14
3
作者 崔巍 赵德喜 《中医学报》 CAS 2021年第11期2285-2288,共4页
当归芍药散证归属少阳病,核心病机为血虚血瘀,水湿停滞。当归芍药散中三水药与三血药共奏养血祛瘀利水之功。临床症见头晕、心悸、腹痛、小便不利等疾病,只要符合当归芍药散证中芍药证、当归证、川芎证、茯苓证、泽泻证、白术证,皆可以... 当归芍药散证归属少阳病,核心病机为血虚血瘀,水湿停滞。当归芍药散中三水药与三血药共奏养血祛瘀利水之功。临床症见头晕、心悸、腹痛、小便不利等疾病,只要符合当归芍药散证中芍药证、当归证、川芎证、茯苓证、泽泻证、白术证,皆可以当归芍药散养血利水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芍药散 六经 方证 少阳病
下载PDF
经方治疗荨麻疹探讨 被引量:10
4
作者 马家驹 张广中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97-1000,共4页
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疾患。经方是中医学的经典学科,临床采用六经辨证体系。荨麻疹多有身痒症状,通过文献分析及临证体会,身痒多见于表证范畴,因此临床治疗荨麻疹当从表论治,但荨麻疹同时可见于里证、半表半里证,或表里合病。因此,... 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疾患。经方是中医学的经典学科,临床采用六经辨证体系。荨麻疹多有身痒症状,通过文献分析及临证体会,身痒多见于表证范畴,因此临床治疗荨麻疹当从表论治,但荨麻疹同时可见于里证、半表半里证,或表里合病。因此,经方辨治荨麻疹,重在临床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方证相应,方可取得良好疗效。总之,经方治疗荨麻疹,重在先辨六经继辨方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方 荨麻疹 六经 方证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的《伤寒论》方证知识挖掘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汤尔群 任廷革 +3 位作者 陈明 刘晓峰 张帆 孙燕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4期31-34,共4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对《伤寒论》方证进行知识挖掘。方法采用中医处方智能分析系统(CPIAS)对《伤寒论》112首方剂的知识点进行量化表达。结果初步实验效果较好,机器的认识与传统《伤寒论》的认识基本相符,吻合率高达98%。结论本研究...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对《伤寒论》方证进行知识挖掘。方法采用中医处方智能分析系统(CPIAS)对《伤寒论》112首方剂的知识点进行量化表达。结果初步实验效果较好,机器的认识与传统《伤寒论》的认识基本相符,吻合率高达98%。结论本研究实现了《伤寒论》方证的君、臣、佐、使排序,气、味、归经规律及辨证处方规律等方面的知识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中医处方智能分析系统 伤寒论 方证
下载PDF
《伤寒论》方证治法的源流及发展 被引量:4
6
作者 辛智科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12-15,共4页
方证治法源于古代,为仲景所创立,《伤寒论》使之系统完善,唐宋后历代医家有所发展,近现代医家研究有所创新。方证是《伤寒论》辨证施治的精华,具有浓厚的中医特色。
关键词 医学史 方证 伤寒论 研究
下载PDF
基于彭子益圆运动学说分析乌梅丸之理法方药 被引量:9
7
作者 李福 汪剑 +2 位作者 王寅 李兆福 张晓琳 《中医药导报》 2021年第9期187-190,共4页
以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结合文献研究的方法,从理、法、方、药角度分析乌梅丸证及彭子益运用乌梅丸的特色。彭子益圆运动学说以"中气如轴,四维如轮"为核心,通过探究宇宙大气的圆运动与人体之气的圆运... 以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结合文献研究的方法,从理、法、方、药角度分析乌梅丸证及彭子益运用乌梅丸的特色。彭子益圆运动学说以"中气如轴,四维如轮"为核心,通过探究宇宙大气的圆运动与人体之气的圆运动变化关系来阐释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紧扣乌梅丸证"水寒火热,木枯土败"的病机,以"舌尖红、脉虚细急数"为辨证要点,若临床症状符合寒热错杂的证候特点,可使用乌梅丸缓肝调中,清上温下,使水温火清,木和土复,阴阳平和,维持人体之气的圆运动。彭子益重视圆运动学说,抓住厥阴病寒热错杂,风气内动之病机,临证灵活运用乌梅丸,对指导现代临床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丸 圆运动学说 彭子益 理法方药 方证
下载PDF
《古今录验》续命汤治肺胀解 被引量:8
8
作者 魏韬 张永 +1 位作者 张树森 胡勇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8年第1期51-53,共3页
围绕《古今录验》续命汤的药物组成、配伍规律,探讨续命汤治疗肺胀类疾病的方证、药证,分析归纳出续命汤所治之肺胀之病机属于疾病发作期因虚寒客,痰饮内伏,饮热互结证,并结合自身临床实践,指出其使用要点及加减规律,从而为临床治疗肺... 围绕《古今录验》续命汤的药物组成、配伍规律,探讨续命汤治疗肺胀类疾病的方证、药证,分析归纳出续命汤所治之肺胀之病机属于疾病发作期因虚寒客,痰饮内伏,饮热互结证,并结合自身临床实践,指出其使用要点及加减规律,从而为临床治疗肺胀类疾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丰富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胀 续命汤 方证 药证
下载PDF
经方小建中汤的临床应用体会 被引量:6
9
作者 孙宁宁 张松江 +3 位作者 武鑫 苏少华 王冬慧 高剑峰 《中医临床研究》 2018年第35期100-102,共3页
小建中汤系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经方之一,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一味饴糖,并将芍药的量加倍而成,从而使得桂枝汤的作用发生变化,成为补虚止痛的小建中汤。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型的胃脘痛,而对于其他类型的胃脘痛,只要辨证得... 小建中汤系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经方之一,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一味饴糖,并将芍药的量加倍而成,从而使得桂枝汤的作用发生变化,成为补虚止痛的小建中汤。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型的胃脘痛,而对于其他类型的胃脘痛,只要辨证得当,随症加减,也会收到不错的疗效;但小建中汤的临床应用绝不仅限于此,本文通过临床验案三则探讨小建中汤的临床应用范围,以期为临床相关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方 小建中汤 方证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大青龙汤方证释疑 被引量:6
10
作者 肖勇洪 刘春丽 +1 位作者 徐梦 彭江云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7期540-542,共3页
[目的]浅析大青龙汤方证原文及方中石膏作用,规范大青龙汤主治病机,扩展其临床应用范围。[方法]遵"以经解经"基本原则,对比《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相关原文,综合历代医家对大青龙汤方证相关认识,结合彭江云教授对大青龙... [目的]浅析大青龙汤方证原文及方中石膏作用,规范大青龙汤主治病机,扩展其临床应用范围。[方法]遵"以经解经"基本原则,对比《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相关原文,综合历代医家对大青龙汤方证相关认识,结合彭江云教授对大青龙汤方证见解,浅析大青龙汤方证;通过对比大青龙汤方证相关原文、论述石膏用量及作用等三个方面,浅析方中石膏之用。[结果]大青龙汤方证第38条病机为风寒两伤营卫,第39条病机为溢饮病或风水病患者复感寒邪,大青龙汤方中石膏并非专为清里热而用。[结论]大青龙汤应用辨证为风寒表实,饮郁肌腠;石膏在本证非专为清里热,而是能助麻黄发汗,辛凉解肌。正确理解大青龙汤方证,才能更好解读《伤寒论》,扩展其临床应用价值,故值得学习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青龙汤 石膏 方证 用量 伤寒论 张仲景 彭江云
下载PDF
从太阳中风证与桂枝汤证看脏腑证候与方证概念转换间的逻辑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贾春华 王庆国 +2 位作者 王永炎 黄启福 鲁兆麟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98-300,30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证候划分中证候概念转换的逻辑关系。方法以逻辑学的方法考察《伤寒论》中“太阳中风证”与“桂枝汤证”两种证候概念的差异。结果《伤寒论》中“太阳中风证”与“桂枝汤证”两种证候概念的关系只是“相容关系”不是“等同... 目的探讨不同证候划分中证候概念转换的逻辑关系。方法以逻辑学的方法考察《伤寒论》中“太阳中风证”与“桂枝汤证”两种证候概念的差异。结果《伤寒论》中“太阳中风证”与“桂枝汤证”两种证候概念的关系只是“相容关系”不是“等同”关系。结论证候研究中必须明确证候概念转换的逻辑关系,并对“以方测证”的研究方法与“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认识方法所得到的推论做了逻辑学上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中风证 桂枝汤证 证候 方证 逻辑关系
原文传递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特点及配伍规律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晶晶 纪家涛 +1 位作者 刘煊 岳小强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0-334,共5页
目的基于验案分析探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方证特点与配伍规律。方法检索瀚堂典藏中医药文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使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古今验案,用频次法计数文献中各验案的主要症状及用药情况,用因子分析和层次... 目的基于验案分析探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方证特点与配伍规律。方法检索瀚堂典藏中医药文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使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古今验案,用频次法计数文献中各验案的主要症状及用药情况,用因子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其方证特点和用药配伍规律。结果共纳入236篇文献,获得古代验案9个、现代文献验案227个。常见症状变量的因子分析显示,柴胡桂枝干姜汤验案症状可以分为少阳胆郁气滞症状、脾虚消化道症状、津液代谢失常湿盛和全身阳气不足症状4类;分层聚类分析显示,少阳郁滞、胆胃失和挟湿以及少阳郁滞、肝脾不调是其汤证的主要病机,兼见阳气不足表现。从用药情况来看,柴胡桂枝干姜汤原方药物的使用频次最高,同时多配伍健脾、和胃、养血、安神之品;药物变量分层聚类分析显示,柴胡桂枝干姜汤原方药物在用药中占绝对优势,聚为独立的一类;陈皮、党参和半夏聚为一类,发挥补虚和胃降逆化饮除湿作用;茯苓、泽泻、白术、白芍、当归和龙骨聚为一类,发挥益气养血、健脾利湿之功。结论柴胡桂枝干姜汤主证以少阳郁滞、脾胃失调、津气不化为特征,临床又有少阳兼胃气不和与少阳兼太阴不足的细微差别,用药上应灵活加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桂枝干姜汤 方证 中药配伍 因子分析 分层聚类
下载PDF
麻黄升麻汤方证源流与现代研究进展
13
作者 刘振航 陈扬波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6期173-177,共5页
麻黄升麻汤见于《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由麻黄、升麻、当归、知母、黄芩、葳蕤、芍药、天门冬、桂枝、茯苓、甘草、石膏、白术、干姜十四味药组成,是《伤寒论》中药味最多、最为复杂的方剂之一。原文指出,本方主治之症状“... 麻黄升麻汤见于《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由麻黄、升麻、当归、知母、黄芩、葳蕤、芍药、天门冬、桂枝、茯苓、甘草、石膏、白术、干姜十四味药组成,是《伤寒论》中药味最多、最为复杂的方剂之一。原文指出,本方主治之症状“为难治”。对麻黄升麻汤的真伪、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疗效,历来存在争议。本文从条文解读、方剂组成、类方鉴别阐述麻黄升麻汤的方证源流并总结了麻黄升麻汤的现代研究进展。笔者认为本方配伍精妙,其病机为表邪不解,里位水血同病,又兼热灼津伤,有解表散寒、清热解肌、温中化饮、养血除痹之效。本方与多种慢性疾病相切合,现代常用于治疗支气管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及风湿免疫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升麻汤 经方 方证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调胃承气汤方证探微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竞 张俭 李健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8期16-18,共3页
调胃承气汤作为《伤寒论》治疗阳明病的主方之一,在组方内涵、用药组成、服用方法方面均体现丰富的内涵,具有治法上"祛邪扶正"、用法上"攻守兼备"的特点,但目前围绕调胃承气汤进行的药理及临床研究仍相当欠缺,特别... 调胃承气汤作为《伤寒论》治疗阳明病的主方之一,在组方内涵、用药组成、服用方法方面均体现丰富的内涵,具有治法上"祛邪扶正"、用法上"攻守兼备"的特点,但目前围绕调胃承气汤进行的药理及临床研究仍相当欠缺,特别是治疗急危重症胃肠功能障碍方面,值得深入挖掘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胃承气汤 方证 祛邪扶正 文献综述
原文传递
乌梅丸方证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荣武 叶文彬 王雪萍 《光明中医》 2022年第24期4553-4556,共4页
乌梅丸是厥阴病证治主方,其病机是肝阳虚挟有郁火,为上真热,下虚寒。乌梅丸的病位不局限在经文描述的心或心下位置,与厥阴病相关的脏腑、经络、气血病变都可以出现乌梅丸证,其临床表现具有多态性。乌梅丸方证主要有3个方面:其一是寸关... 乌梅丸是厥阴病证治主方,其病机是肝阳虚挟有郁火,为上真热,下虚寒。乌梅丸的病位不局限在经文描述的心或心下位置,与厥阴病相关的脏腑、经络、气血病变都可以出现乌梅丸证,其临床表现具有多态性。乌梅丸方证主要有3个方面:其一是寸关弦尺脉弱,为上盛下虚的乌梅丸的脉象特征;其二是面色暗晦或暗红、舌质暗红,是厥阴相火内郁、病在血分的特征性表现;其三是舌苔中后部黄浊、胁腹部按之实,为木不疏土,水浊不化的重要表现。乌梅丸方药里黄连、黄柏等苦寒药用量并非一成不变,须根据舌苔厚薄、脉力强弱判断寒热比重而灵活变化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丸 方证 寒热错杂 医案
下载PDF
竹皮大丸经义释疑与校诠
16
作者 王桂彬 庞博 《中医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1181-1185,共5页
竹皮大丸始见于《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原文为“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近现代医家多从方证研究角度出发,根据原文“烦乱呕逆”之症,认为该方主治产后虚烦、产后呕逆,又以“阴虚内热,中气不足”之... 竹皮大丸始见于《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原文为“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近现代医家多从方证研究角度出发,根据原文“烦乱呕逆”之症,认为该方主治产后虚烦、产后呕逆,又以“阴虚内热,中气不足”之证,认为该方具有清热降逆、安中益气之功。虽可自圆其说,亦存诸多不通之处。笔者认为,原文应断句为“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则竹皮大丸之因(妇人乳)、之机(中虚)、之症(烦乱呕逆)、之治(安中益气)全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皮大丸 方证 《金匮要略》 张仲景
下载PDF
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方证规律分析 被引量:80
17
作者 庞稳泰 金鑫瑶 +5 位作者 庞博 杨丰文 王辉 刘春香 郑文科 张俊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42-1247,共6页
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的分析,研究方证规律,为临床辨证用药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信息。通过收集国家和各省市卫生主管部门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对该病的分期、证型、处方用药等信息进行汇总,采用频数统计和关... 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的分析,研究方证规律,为临床辨证用药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信息。通过收集国家和各省市卫生主管部门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对该病的分期、证型、处方用药等信息进行汇总,采用频数统计和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中医药辨证和处方用药规律,并进一步探讨该病病机及演变规律。通过检索共获得26个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1个国家方案,25个地方方案),其中16个包括预防和治疗2个方面,7个仅为治疗方案,3个为预防方案。病程可分为初期、中期、重症期、恢复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致病因素为湿毒,核心病机为湿毒壅肺、阻遏气机,病理特点可概括为"湿、毒、闭、虚"。该病病位在肺,多涉及脾、胃,重症波及心、肾。各期的核心治法依次为芳化湿浊、宣肺透邪(初期),清热解毒、宣泄肺热(中期),开闭固脱、回阳救逆(重症期),清解余热、益气养阴(恢复期)。全国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较多,不同地域的诊疗方案具有一定的个性,但总体上遵循国家方案,在病程分期、证候分型、治则治法和处方用药方面具有共性特征,均围绕湿毒致病的核心病机及传变规律进行防治。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深化,相关诊疗方案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和标准化,希望重视重症期和恢复期的化瘀通络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中医药 证治规律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诊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8
作者 陈志奎 宋鑫 +2 位作者 高静 张佳宁 李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9,共9页
中医在对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我国国民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中医诊疗过程中存在着的主观性、模糊性以及不规范性等问题,给中医可持续研究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解决这一挑战,有学者提出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临床诊... 中医在对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我国国民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中医诊疗过程中存在着的主观性、模糊性以及不规范性等问题,给中医可持续研究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解决这一挑战,有学者提出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临床诊断方法,探索中医治疗的本质规律。综述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诊疗方法,总结当前最新研究情况,阐述数据挖掘方法在促进中医诊疗的客观化与标准化上的成果。首先总结面向中医诊疗的主要数据挖掘方法,介绍了算法的特性以及其在中医诊疗中的适用场景。在此之上,以用药规律、证型判断以及方证关系3个方面为论述角度,系统地阐述了数据挖掘算法在中医诊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针对数据挖掘算法在中医诊疗应用中亟须改进的问题,提供一些潜在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诊疗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证型判断 方证关系
下载PDF
方证对应理论源流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19
作者 王阶 张兰凤 王永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4年第4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方证对应的临床意义与理论意义。方法:从方证对应理论源流及临床研究入手,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试验,将6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方证对应与方证不对应组,用血府逐瘀汤及生脉散进行交叉干预。结果:①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血瘀证... 目的:探讨方证对应的临床意义与理论意义。方法:从方证对应理论源流及临床研究入手,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试验,将6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方证对应与方证不对应组,用血府逐瘀汤及生脉散进行交叉干预。结果:①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血瘀证、方证对应组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25%、50%、75%;方证不对应组分别为0、26.66%、26.66%;气阴两虚组方证对应组分别为18.75%、56.25%及75%,方证不对应组分别为0、31.25%及31.2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心绞痛疗效、心电图及硝酸甘油消耗量,方证对应组优于方证不对应组;③血液流变学检查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两组内皮素、NO、t-PA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临床疗效取决于方证对应程度,方证对应与方剂配伍相关,阐明方证关系是方证深入研究的关键,客观指标改善与方剂针对的治则性质有关,方证对应疗效及药物作用方式有关,寻找方对证契合点及方对病的靶点,是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证对应理论 临床研究 中医 复方 证候
下载PDF
身痛逐瘀汤方证释义及其现代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20
作者 朱志飞 樊启猛 +4 位作者 刘有志 肖美凤 周逸群 贺福元 周晋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8期136-140,共5页
身痛逐瘀汤源自《医林改错》,为治疗痹证经典方剂之一。本文从方证释义、现代药理、现代研发等方面进行文献梳理分析,发现现代药理实验涉及范围较小,且缺乏对复方制剂药效物质的功效、原理等方面进行本质的解读。此外,关于身痛逐瘀汤制... 身痛逐瘀汤源自《医林改错》,为治疗痹证经典方剂之一。本文从方证释义、现代药理、现代研发等方面进行文献梳理分析,发现现代药理实验涉及范围较小,且缺乏对复方制剂药效物质的功效、原理等方面进行本质的解读。此外,关于身痛逐瘀汤制剂现代研发的均一性、稳定性等关键问题目前尚未得到解决。本文结合超分子“印迹模板”概念,提出身痛逐瘀汤现代药理学研究新方法,以及如何研制均一、稳定的中药复方制剂,为身痛逐瘀汤后续现代药理研究提供思路,并为中药复方制剂的研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痛逐瘀汤 经典名方 方证释义 超分子化学 印迹模板 复方制剂 药理研究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