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6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分度诊断和处理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51
1
作者 漆洪波 邵勇 +1 位作者 吴味辛 张建华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 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分度诊断和处理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 1999年1月至 2 0 0 3年 5月 ,在我院产前检查并诊为ICP的 2 78例患者 ,应用我院 1999年自订的ICP分度标准 ,根据ICP患者的血清胆红素、肝转氨酶和甘胆酸水平分... 目的 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分度诊断和处理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 1999年1月至 2 0 0 3年 5月 ,在我院产前检查并诊为ICP的 2 78例患者 ,应用我院 1999年自订的ICP分度标准 ,根据ICP患者的血清胆红素、肝转氨酶和甘胆酸水平分为轻度与重度ICP。并进行分度诊断和分度处理 ,观察其妊娠结局与分度诊断前后的围产儿死亡率。结果  (1)轻度ICP患者为 192例 (轻度组 ) ,重度ICP患者为 86例 (重度组 )。 (2 )重度组和轻度组ICP患者终止妊娠的平均孕周分别为(35 8± 1 6 )周和 (37 7± 1 9)周 ,两组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3)重度组和轻度组ICP分度诊断后 ,期待治疗的时间为 (10± 5 )d和 (19± 6 )d ,两组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0 1)。 (4)重度组ICP患者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转入重症监护室的发生率分别为 38 4 % (33/ 86 )、12 8% (11/ 86 )、30 2 % (2 6 / 86 ) ,明显高于轻度组的 9 4 % (18/ 192 )、4 2 % (8/ 192 )、9 4 % (18/ 192 )。(5 )采用分度诊断前围产儿死亡率为 3 9%~ 6 0 % ,分度诊断后围产儿死亡率为 0 7%~ 1 2 % ,两者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对ICP患者进行分度诊断和处理 ,有助于改善围产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分度诊断 处理 血清胆红素 肝转氨酶 甘胆酸
原文传递
潜伏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孕妇妊娠结局与新生儿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3
2
作者 贾利红 王文凯 陈艳丽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3期42-44,共3页
目的:潜伏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孕妇妊娠结局与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本院通过麻醉分娩镇痛的孕妇174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潜伏组和对照组,两组孕妇均给予常规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治疗,对照... 目的:潜伏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孕妇妊娠结局与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本院通过麻醉分娩镇痛的孕妇174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潜伏组和对照组,两组孕妇均给予常规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治疗,对照组孕妇在宫口开大高于3 cm时给予实施,潜伏组孕妇在宫口扩张1-2 cm时给予实施,在孕妇宫口开始扩张时应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对孕妇进行疼痛评估,统计分析所有孕妇产程时间、疼痛情况、分娩结局和围产儿结局。结果:潜伏组产妇第一、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宫口扩张60 min内各时点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潜伏组产妇分娩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潜伏组产妇产后围产儿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潜伏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方式可有效缩短产妇产程时间,快速缓解产妇疼痛,有助于实现产程无痛分娩,增强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对降低剖宫产率有积极作用。同时改善孕妇妊娠结局和围产儿结局,有利于提高新生儿预后水平,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期 椎管内阻滞麻醉 分娩镇痛 妊娠结局 新生儿预后
下载PDF
早发型重度妊高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贺晶 上官雪军 +1 位作者 温泓 董旻岳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04年第8X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发生在较小妊周的重度妊高征之发生率、临床特征、治疗原则、终止妊娠时机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妊娠≤34周的重度妊高征病例45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治疗组(遵循妊高征的治疗原则,同时给予营养支持和促胎肺成熟药物)和... 目的:探讨发生在较小妊周的重度妊高征之发生率、临床特征、治疗原则、终止妊娠时机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妊娠≤34周的重度妊高征病例45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治疗组(遵循妊高征的治疗原则,同时给予营养支持和促胎肺成熟药物)和观察组。结果:两组病例均没有孕产妇死亡和子痫发生,但合并症、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95.24%。治疗组围产儿死亡率及发病率明显低于观察组。结论:早发型重度妊高征在终止妊娠前短期的保守治疗是安全有效的,给予积极治疗能明显减少围产儿死亡率、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并发症 高血压 期待治疗 预后
下载PDF
早发型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与预后 被引量:26
4
作者 刘全 贺晶 +1 位作者 董旻岳 楼卓鑫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6期506-509,共4页
目的:探讨早发型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及母婴结局。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5年中115例早发型子痫前期病例进行分析,观察发病情况,病情特点及母婴并发症。结果:早发型子痫前期占子痫前期的13.4%,以低蛋白血症,肝、肾功能损害为主要... 目的:探讨早发型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及母婴结局。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5年中115例早发型子痫前期病例进行分析,观察发病情况,病情特点及母婴并发症。结果:早发型子痫前期占子痫前期的13.4%,以低蛋白血症,肝、肾功能损害为主要并发症。围产儿病死率13.3%。入院孕期、分娩孕期与围产儿预后显著相关(P<0.001)。随访发现,经规范治疗的病例大多预后良好。结论:早发型子痫前期有较高的母婴病死率,是子痫前期的一种特殊类型,值得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子痫 妊娠并发症 心血管 早发型 子痫前期 并发症 预后
下载PDF
双绒毛膜及单绒毛膜双胎与妊娠期并发症及围生儿结局分析 被引量:26
5
作者 周艳 徐丽玲 +3 位作者 汪平 吴琼蔚 陈雯霞 金皖玲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47-350,共4页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绒毛膜性对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及围生儿预后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对我院定期随诊并分娩的472例双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绒毛膜性分为单绒毛膜双羊膜囊组(MCDA组)和双绒毛膜双羊膜囊组(DCDA组),对两组孕妇的分娩...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绒毛膜性对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及围生儿预后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对我院定期随诊并分娩的472例双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绒毛膜性分为单绒毛膜双羊膜囊组(MCDA组)和双绒毛膜双羊膜囊组(DCDA组),对两组孕妇的分娩孕周、并发症以及围生儿预后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孕产妇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DA组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及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DCDA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DA组中双胎输血综合征发生率为7.32%。结论:绒毛膜性对孕妇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无明显影响,而双胎孕妇于孕早期行B超检查诊断单绒毛膜或双绒毛膜对预测围生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尽早确定双胎类型,加强对单绒毛膜双胎的监护及干预,是改善胎儿和新生儿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胎 绒毛膜性 妊娠期并发症 围生儿预后
下载PDF
妊娠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5
6
作者 陈海霞 李兆生 +1 位作者 卢澄钰 李映桃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8-153,共6页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资料完整的妊娠合并DKA 12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母儿结局。结果:本组妊娠合并DKA发病率0.36‰;发生在孕早期1例(8.3%)、孕中期2例(16.7%)、孕晚期9例(75.0%)...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资料完整的妊娠合并DKA 12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母儿结局。结果:本组妊娠合并DKA发病率0.36‰;发生在孕早期1例(8.3%)、孕中期2例(16.7%)、孕晚期9例(75.0%);孕前糖尿病(PGDM)8例(66.7%),妊娠期糖尿病(GDM)4例(33.3%)。12例均为单胎自然妊娠、均未进行孕前咨询及正规产检,有不良孕产史4例,孕前超重4例,既往血糖升高史1例,糖尿病家族史1例。12例均未规范产检且胰岛素用量不足;感染5例(41.7%),重度子痫前期3例(25.0%),地塞米松诱发2例(16.6%),先兆临产应激2例(16.6%),饮食不当1例(8.3%)。实验室检查,p H值7.050~7.319,BE-11.6^-28.8,平均血糖20.91±6.13 mmol/L,平均血酮体3.06±1.44 mmol/L,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为(9.04±2.09)%,10例患者尿糖阳性,12例患者尿酮体均为阳性,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电解质紊乱。12例患者均在4~8小时内成功酮体转阴,血糖控制达标。入院前就发生死胎者3例,难免流产1例;入院后仅8例继续妊娠,其中4例因妊娠合并症在DKA纠正后的1~3天终止妊娠,4例妊娠足月分娩,8例新生儿均存活。结论:妊娠合并DKA的发病率随孕周的增加而增加,PGDM比GDM者更易发生;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内环境紊乱及胰岛素使用不规范和感染。高危妇女应规范筛查并积极诊治糖尿病,早期识别并规范处置DKA,可获得良好的母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 高危因素 预后
下载PDF
妊娠期及产褥期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结局 被引量:25
7
作者 周齐 王凤英 +3 位作者 张鹏 龙晓宇 孙晓燕 刘彤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58-362,共5页
目的 探讨妊娠期及产褥期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临床特点及结局.方法 选择2002年1月-200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住院并分娩的孕产妇共15 652 例,发生颅内静脉窦血栓24例,其中发生于妊娠期7例,产褥期17例.对24例妊娠期及产褥期合并... 目的 探讨妊娠期及产褥期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临床特点及结局.方法 选择2002年1月-200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住院并分娩的孕产妇共15 652 例,发生颅内静脉窦血栓24例,其中发生于妊娠期7例,产褥期17例.对24例妊娠期及产褥期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治疗及结局等.结果 (1)发生率及发病原因:妊娠期及产褥期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发生率为0.15%(24/15 652),其中,发生于产褥期17例(71%,17/24),妊娠期7例(29%,7/24).24例患者中,合并重度子痫前期5例,妊娠剧吐5例,贫血1例;自然分娩后发生9例,剖宫产术分娩后发生8例.(2)临床表现:24例患者中,22例(92%,22/24)出现头痛,16例(67%,16/24)出现恶心呕吐,15例(63%,15/24)出现抽搐,6例(25%,6/24)出现视物不清.入院时意识不清8例(33%,8/24),一侧肢体活动障碍3例(13%,3/24),合并发热8例(33%,8/24).(3)影像学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12例,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MRV)检查23例;显示上矢状窦血栓形成15例;眼底检查示视神经乳头水肿4例,13例患者的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测结果基本正常;高脂血症6例,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FTT)异常7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异常5例,血小板计数异常升高3例,D二聚体阳性4例,血红蛋白〈10 g/L 1例,红细胞压积(HCT)异常4例,10例血纤维蛋白原(Fib)结果〉4 g/L,,(4)治疗经过及妊娠结局:7例妊娠期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中,2例孕晚期合并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立即行剖宫产术结束妊娠,术后积极降压、解痉、脱水、抗凝治疗后,母子痊愈出院.5例妊娠早期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中,1例行钳刮术后抗凝治疗,痊愈出院;2例行血管内溶栓治疗后病情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并发症 产褥期疾病 窦血栓形成 颅内 预后
原文传递
妊娠合并心脏病不同心功能状态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4
8
作者 李芳 陆丽 朱启英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2年第11期1287-1290,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类型,以及不同心功能状态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及产前检查的重要性。方法对2002年2月~2011年2月期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102例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心功能Ⅰ...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类型,以及不同心功能状态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及产前检查的重要性。方法对2002年2月~2011年2月期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102例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心功能Ⅰ~Ⅱ级组61例、心功能Ⅲ~Ⅳ级组41例。结果本组102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38例(占37.25%)、心律失常22例(占21.57%)、风湿性心脏病17例(占16.67%)、围生期心肌病15例(占14.71%)、妊娠期高血压心脏病7例及其他类型心脏病3例。心功能Ⅲ~Ⅳ级组的平均分娩孕周和新生儿平均体重均低于心功能Ⅰ~Ⅱ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Ⅲ~Ⅳ级组早产、足月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和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均高于心功能Ⅰ~Ⅱ级组,两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Ⅰ~Ⅱ级组的正规产检率显著高于心功能Ⅲ~Ⅳ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正规产检组与未正规产检组患者早产及足月低体重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与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的心脏病类型以先天性心脏病最为常见,母亲的心功能状态直接影响围生儿的预后,而正规的产前检查和及时的诊断、治疗则可改善母子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心脏病 心功能 产前检查 围生儿 预后
原文传递
无痛分娩对自然分娩初产妇母婴结局、预后指标及焦虑抑郁的影响 被引量:19
9
作者 宋建敏 敖利 +1 位作者 刘正来 白耀武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897-899,903,共4页
目的 研究自然分娩初产妇接受无痛分娩后对母婴结局、预后相关指标及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1年1~8月因到预产期入院的初产妇1 320例产妇纳入,随机数字表法分作无痛组及传统组,每组660例。传统组产妇实施传统自然分娩,无痛组产妇... 目的 研究自然分娩初产妇接受无痛分娩后对母婴结局、预后相关指标及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1年1~8月因到预产期入院的初产妇1 320例产妇纳入,随机数字表法分作无痛组及传统组,每组660例。传统组产妇实施传统自然分娩,无痛组产妇则接受无痛分娩。分析2组产妇产程及产后出血量,疼痛程度,分娩结局,产妇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无痛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均短于传统组(P<0.05);2组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组疼痛程度为1级、2级人数占比均显著高于传统组,而3级、4级人数占比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无痛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P<0.05);2组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P>0.05)。无痛组产妇SAS、SDS评分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 自然分娩初产妇接受无痛分娩后产程显著缩短,产后出血量减少,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风险明显降低,且产妇心理状态相对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分娩 初产妇 无痛分娩技术 母婴结局 预后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的远程胎儿电子胎心监护在妊娠晚期孕妇中的应用和效果观察 被引量:23
10
作者 贾红知 马玉红 +2 位作者 刘欢 肖建华 张瑶瑶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9年第8期45-48,共4页
目的分析远程电子胎心监护(electronic fetal monitoring,EFM)在妊娠晚期孕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至东莞康华医院妇产科接受产前检查的孕晚期孕妇3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0... 目的分析远程电子胎心监护(electronic fetal monitoring,EFM)在妊娠晚期孕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至东莞康华医院妇产科接受产前检查的孕晚期孕妇3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检查,观察组进行远程EFM,比较两组监测结果、妊娠不良心理、分娩方式和围产儿结局。结果观察组胎动、胎心、产前胎心监护无应激试验(non-stress test,NST)异常检出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两周后,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和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 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远程EFM能够提高妊娠晚期不良事件检出率,缓解妊娠期不良心理,改善围生儿不良妊娠结局,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电子胎心监护 妊娠晚期 胎儿 围生儿预后
原文传递
中药内服外敷对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性激素水平及短期妊娠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3
11
作者 毛燕舞 徐素君 +2 位作者 徐晓敏 徐甜甜 郑珊珊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8年第3期58-61,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补肾安胎方)外敷(益肾保胎膏穴位贴敷)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基础干预,肌肉注射黄体酮加益肾保胎膏穴位贴敷治疗,治疗组在...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补肾安胎方)外敷(益肾保胎膏穴位贴敷)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基础干预,肌肉注射黄体酮加益肾保胎膏穴位贴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服补肾安胎方。两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后随访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短期妊娠预后及用药安全性,比较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性激素水平,性激素包括血清孕酮(P)、雌二醇(E_2)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7.7%、81.4%;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间治疗后比较,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组间治疗后比较,P、E_2、HC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两组继续妊娠率(97.7%vs 83.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7%vs 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补肾安胎方)外敷(益肾保胎膏穴位贴敷)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血清性激素水平,改善妊娠预后,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先兆流产 肾虚证 内外合治 性激素 妊娠预后 保胎安胎
下载PDF
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刘建华 陈鸣 法韫玉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5期460-461,469,共3页
目的探讨特殊部位 (如子宫颈、输卵管间质部等 )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与预后的关系 ,及与重复异位妊娠相关的因素。 方法对特殊部位的异位妊娠及重复异位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回顾分析 2 0 1例异位妊娠 ,其中宫颈妊娠 1.49% (3/ 2 ... 目的探讨特殊部位 (如子宫颈、输卵管间质部等 )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与预后的关系 ,及与重复异位妊娠相关的因素。 方法对特殊部位的异位妊娠及重复异位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回顾分析 2 0 1例异位妊娠 ,其中宫颈妊娠 1.49% (3/ 2 0 1) ,输卵管间质部妊娠 2 .98% (6 / 2 0 1) ,卵巢妊娠 1.0 0 % (2 / 2 0 1) ,重复异位妊娠4 48% (9/ 2 0 1)。宫颈妊娠均B超早期诊断全部保守治疗成功 ;3例间质部妊娠、2例卵巢妊娠也经B超检查而早期发现及时处理 ,避免了大出血及休克的发生。重复异位妊娠中第一次异位妊娠前有剖宫产史者占 77.78%。第二次异位妊娠腹腔内出血明显少于第一次。 结论特殊部位异位妊娠早期诊断预后较好 ,B超对其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重复异位妊娠与剖宫产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妊娠 早期诊断 预后 超声检查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妊娠期梅毒患者的治疗时机对围产结局及围生儿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1
13
作者 林青 何伟豪 +1 位作者 周艺莹 王再荣 《中国性科学》 2014年第7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上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在不同治疗时机的围产结局,并分析对胎儿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期间收治的119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为调查研究对象,根据治疗与否将其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人数分别为8... 目的:探讨临床上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在不同治疗时机的围产结局,并分析对胎儿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期间收治的119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为调查研究对象,根据治疗与否将其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人数分别为89例和30例.同时根据患者接受治疗时机的不同将治疗组患者分为三个亚组,即早孕组、中孕组以及晚孕组,每组人数分别为28例、32例、29例,治疗的时机分别为孕周在12周以下、孕周在13~28周以及孕周在29周以上,三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对整个围产期进行随访,了解所有患者的围产结局情况,并分析对胎儿预后产生的影响,同时比较三组患者的母婴RPR滴度及其Apgar评分.结果:对治疗组患者给予苄星青霉素或者是红霉素药物进行规范化治疗之后,围产不良结局发生率分别为7.14% (2/28),21.88%(7/32),31.03%(9/29);患者的足月分娩率分别为92.86%(26/28),78.12%(25/32),68.97%(20/29);新生儿在梅毒的发生率上分别为0(0/28),15.63% (5/32),20.69%(6/29);在新生儿的Apgar评分(1min和5min)以及母婴RPR滴度上,早孕组要比中孕组和晚孕组更占优势,而治疗组与非治疗组各项情况相比,前者要明显的占据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治疗亚组患者在围产不良结局发生率、足月分娩率、新生儿梅毒发生率、新生儿的Apgar评分、母婴RPR滴度上均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妊娠合并梅毒的产妇应该做到早发现和早治疗,这能够有效地降低新生儿梅毒发病率,同时促进胎儿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 梅毒 不同治疗时机 围产结局 胎儿预后 影响
下载PDF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21
14
作者 单忠艳 《天津医药》 CAS 2016年第11期1297-1301,共5页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是妊娠期最常见的甲状腺功能异常.妊娠期甲减包括临床甲减和亚临床甲减(SCH).SCH(患病率3%-5%)比临床甲减(〈1%)常见.目前,临床倾向采用妊娠特异性促甲状腺激素(TSH)和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参考值...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是妊娠期最常见的甲状腺功能异常.妊娠期甲减包括临床甲减和亚临床甲减(SCH).SCH(患病率3%-5%)比临床甲减(〈1%)常见.目前,临床倾向采用妊娠特异性促甲状腺激素(TSH)和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参考值诊断妊娠期甲减.妊娠前已确诊的临床甲减在妊娠期间需增加血清左甲状腺素(L-T4)的剂量;而妊娠期新诊断的临床甲减,应立即给予L-T4治疗并尽快使TSH水平达到目标值.对于SCH,虽然对母胎获益的相关临床研究结果不一致,国内外指南的治疗建议也不尽相同,但是,最近几年的研究提示对SCH无论是否伴有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均可考虑治疗.本文就妊娠期临床甲减及SCH诊治相关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妊娠并发症 甲状腺素 促甲状腺素 预后 综述
下载PDF
抗梅毒治疗对妊娠梅毒预后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1
15
作者 魏红 陈竹 +2 位作者 曾义岚 曾丽 金燕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4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抗梅毒治疗对妊娠梅毒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80例妊娠梅毒孕妇根据孕期抗梅毒治疗的不同时期,分为孕前治疗组(60例)、孕早期(孕期≤20周)治疗组(85例)、孕晚期(孕期>20周)治疗组(97例)和未治疗...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抗梅毒治疗对妊娠梅毒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80例妊娠梅毒孕妇根据孕期抗梅毒治疗的不同时期,分为孕前治疗组(60例)、孕早期(孕期≤20周)治疗组(85例)、孕晚期(孕期>20周)治疗组(97例)和未治疗组(38例),比较各组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及先天梅毒的发生率。结果流产、早产、死胎、低体重儿以及新生儿重度窒息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在孕前治疗组、孕早期治疗组、孕晚期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分别为13.33%(8/60)、28.24%(24/85)、31.96%(31/97)和47.37%(18/38),即孕前治疗组与孕早期治疗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未治疗组(χ2分别为10.206和4.275,P<0.05)。先天梅毒的发生率在孕前治疗组、孕早期治疗组、孕晚期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分别为0(0/58)、2.82%(2/71)、8.64%(7/81)和12.00%(3/25)。结论早期规范的抗梅毒治疗是改善妊娠梅毒不良妊娠结局,改善新生儿预后及降低先天梅毒发生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梅毒 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综合性护理对疤痕妊娠产妇的术后恢复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0
16
作者 康承虹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145-148,共4页
目的分析综合性护理对疤痕妊娠产妇剖宫术后早期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疤痕妊娠产妇10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综合性护理方式,对照组患者50例给予一般护理。观察2组产妇术后肛门排气时... 目的分析综合性护理对疤痕妊娠产妇剖宫术后早期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疤痕妊娠产妇10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综合性护理方式,对照组患者50例给予一般护理。观察2组产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阴道出血量以及血液中β-HCG水平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阴道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产妇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血液β-HCG水平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组产妇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产妇初乳时间、24 h内哺乳幼儿次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术后48 h产妇血清泌乳素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以有效促进疤痕妊娠产妇术后的早期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护理 疤痕妊娠 预后 常规护理 剖宫术
下载PDF
产程潜伏期分娩镇痛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0
17
作者 王新艳 《中国药业》 CAS 2016年第12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产程潜伏期分娩镇痛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78例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9例。对照组产妇于产程活跃期实施分娩镇痛,观察组产妇于产程潜伏期实施分娩镇痛,对比两组的分娩镇痛情况、妊娠结局和新生... 目的探讨产程潜伏期分娩镇痛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78例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9例。对照组产妇于产程活跃期实施分娩镇痛,观察组产妇于产程潜伏期实施分娩镇痛,对比两组的分娩镇痛情况、妊娠结局和新生儿预后。结果观察组顺产率为76.40%,较对照组的61.80%明显升高(P<0.05),剖宫产率为5.62%,较对照组的21.35%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新生儿窘迫发生率为2.2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1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宫口开大3 cm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2.47±0.54)分,较对照组的(7.88±0.65)分明显降低,第1产程时间为(466.14±80.90)min,第2产程时间为(57.43±4.33)min,较对照组的(574.55±87.42)min和(73.40±4.54)min明显缩短(P<0.05);两组产妇宫口开全时VAS评分与新生儿1,5 min时Apgar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产程潜伏期分娩镇痛能减轻产妇分娩的痛苦,缩短产程时间,改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程潜伏期 分娩镇痛 妊娠结局 新生儿预后
下载PDF
妊娠合并心脏病29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刘陶 苏醒 +1 位作者 李桂英 范颖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2219-2221,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母儿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1995年1月~2005年12月间296例妊娠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为2.31%。孕前已行心脏手术纠正者心功能I...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母儿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1995年1月~2005年12月间296例妊娠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为2.31%。孕前已行心脏手术纠正者心功能I~II级占95.50%。心脏病的种类对产妇及新生儿预后无显著影响。心功能Ⅲ~Ⅳ级者,其早产儿、新生儿低体重和围产儿死亡等发生率明显增加。孕前未行外科手术者,其妊娠合并症明显高于已行手术者,早产儿及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亦明显高于后者。结论: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风湿性和先天性心脏病是导致孕产妇严重心功能不良的主要病因,母亲心功能状态直接影响围产儿质量。孕前积极治疗或行心脏手术能明显改善心功能,使妊娠有良好结局。剖宫产是终止妊娠的最佳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妊娠并发症 心血管 预后
下载PDF
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胎儿的妊娠结局与预后 被引量:20
19
作者 柴涵婧 罗艳敏 +2 位作者 黄轩 周祎 方群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16-420,共5页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双胎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sIUGR)胎儿的妊娠结局与预后。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MCDA双胎并发sIUGR的孕妇42例及其84个胎儿为sIUGR组,根据脐动...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双胎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sIUGR)胎儿的妊娠结局与预后。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MCDA双胎并发sIUGR的孕妇42例及其84个胎儿为sIUGR组,根据脐动脉血流多普勒波形变化将sIUGR组孕妇分为Ⅰ型25例,Ⅱ型11例,Ⅲ型6例;同期分娩的71例无并发症MCDA孕妇及其142个胎儿(双胎出生体质量正常)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及3种类型sIUGR之间胎儿的妊娠结局及预后,包括宫内死亡率、分娩孕周、出生体质量、双胎出生体质量差、新生儿病死率及随访至6月龄时婴儿存活率。结果(1)sIUGR组胎儿分娩孕周明显早于对照组[分别为(34±3)、(36±2)周],两胎儿宫内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UGR组大胎及小胎的平均出生体质量[分别为(2130±350)、(1520±400)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470±500)、(2340±460)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sIUGR组两胎儿出生体质量差显著大于对照组(分别为27.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sIUGR组Ⅱ型和Ⅲ型分娩孕周[分别为(34±5)、(34±2)周]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两胎儿宫内死亡率(18%)显著高于Ⅰ型(0)及对照组(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IUGR组Ⅰ、Ⅱ、Ⅲ型小胎平均出生体质量[分别为(1640±430)、(1330±310)、(1500±380)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Ⅱ型小胎出生体质量明显低于Ⅰ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UGR组I、Ⅱ、Ⅲ型中两个胎儿出生体质量差(分别为24.1%、34.6%、31.3%)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生长迟缓 双生 单绒毛膜 妊娠结局 预后
原文传递
潜伏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孕妇妊娠结局与新生儿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0
20
作者 罗月华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12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潜伏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孕妇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9月于我院通过麻醉分娩镇痛的孕妇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在孕妇宫口开大>3 cm的活跃期给予椎管内阻... 目的探讨潜伏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孕妇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9月于我院通过麻醉分娩镇痛的孕妇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在孕妇宫口开大>3 cm的活跃期给予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观察组在孕妇宫口开大1~2 cm时的潜伏期给予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的预后;比较两组孕妇的第一和第二产程时间、顺产率、剖宫率、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两组产妇在分娩镇痛后5、30、60 min等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结果观察组产程时间、顺产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镇痛后5、30、60 min,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生后1 min Apgar评分[(8.30±1.2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08±1.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潜伏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方式可快速缓解产妇疼痛,改善孕妇妊娠结局和围生儿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期 椎管内阻滞麻醉 妊娠结局 新生儿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