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校正念珠菌定植指数在重症侵袭性念珠菌感染抢先治疗中的应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东浩 高心晶 +5 位作者 魏路清 夏睿 孙亮 李青 彭民 秦英智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25-528,共4页
目的评价运用校正念珠菌定植指数(CCI)对发生侵袭性念珠菌感染(ICI)高危重症患者进行抗念珠菌抢先治疗的有效性,并获取念珠菌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选择2008年10月1日-2009年4月30日天津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内急性... 目的评价运用校正念珠菌定植指数(CCI)对发生侵袭性念珠菌感染(ICI)高危重症患者进行抗念珠菌抢先治疗的有效性,并获取念珠菌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选择2008年10月1日-2009年4月30日天津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10分以上住院患者110例,随机分为CCI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CCI进行监测。对照组依据临床医师经验对患者制定治疗方案。CCI组临床出现脓毒症且CCI≥0.4者立即给予抗念珠菌治疗,CCI〈0.4者则不予抗念珠菌治疗;如临床症状加重甚至生命体征不稳定,则进行补救性抗念珠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治疗方法、APACHEⅡ评分及脓毒症发生率、ICU停留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CI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8例和50例发生脓毒症,自发生脓毒症起至临床应用抗念珠菌药物所需时间分别为(0.94±0.67)d,(3.75±3.62)d(P〈0.05);CCI≥0.4(57例)与CCI〈0.4(53例)两者间ICU内停留时间[分别为(15.34±6.63)d,(7.24土3.75)d]、不能建立肠内营养支持率(分别为64.9%,43.4%)也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而APACHEⅡ评分、需要机械通气和血液净化等脏器支持治疗者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分析110例患者575株念珠菌多部位定植菌种分布显示,白色念珠菌仍占较大比例(59.3%),热带念珠菌占10.8%,其他依次为光滑念珠菌、罗伦特隐球菌、克柔念珠菌。结论运用CCI可增加对ICU内ICI实施抢先治疗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可获得患者ICI菌种流行病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 校正念珠菌定植指数 抢先治疗
原文传递
抢先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张萍 王椿 +3 位作者 姜杰玲 蒋瑛 颜式可 杨隽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39-541,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抢先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allo—HSCT治疗的患者103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监测CMV—DNA,并根据其结果抢先治疗CMV相关疾病,分析抢先治疗对于阻止CMV血症发展... 目的回顾性分析抢先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allo—HSCT治疗的患者103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监测CMV—DNA,并根据其结果抢先治疗CMV相关疾病,分析抢先治疗对于阻止CMV血症发展为CMV相关疾病的意义。结果103例患者中检测出63例次(51例)CMV—DNA阳性,CMV血症发生率为49.5%,经抢先治疗19例发生CMV相关疾病,发生率为18.4%。60例次CMV血症经更昔洛韦和(或)膦甲酸治疗转阴,1例不可评价疗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8%(60/62)。CMV相关疾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5%(17/19),2例患者因CMV相关肺炎伴急性GVHD而死亡,CMV相关疾病的直接死亡率为1.9%(2/103)。结论在不进行预防性治疗的前提下,CMV血症和CMV相关疾病发生率未见升高。抢先治疗能有效阻止大部分CMV血症患者发病,并能有效控制CMV相关疾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巨细胞病毒 抢先治疗
原文传递
感染性疾病抢先预防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祥 宁永忠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53-855,共3页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进步,出现了一些新的医疗理念,衍生出新的医学术语,如抢先预防。本文介绍抢先预防的概念、内涵、方法等,着重阐述抢先预防在感染性疾病领域的应用。分析抢先预防与其他相似术语如普通预防、靶向预防的区别和联系,...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进步,出现了一些新的医疗理念,衍生出新的医学术语,如抢先预防。本文介绍抢先预防的概念、内涵、方法等,着重阐述抢先预防在感染性疾病领域的应用。分析抢先预防与其他相似术语如普通预防、靶向预防的区别和联系,为广大医务人员临床应用该理论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抢先预防 感染 抢先治疗 抢先监测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病毒感染的防治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漾 张义成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3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病毒感染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移植后非复发死亡的重要原因。移植后免疫缺陷是导致病毒感染及再激活的主要因素。随着病毒诊断学的改进,尤其是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的普及,大大促进了移植后病毒感染的早... 病毒感染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移植后非复发死亡的重要原因。移植后免疫缺陷是导致病毒感染及再激活的主要因素。随着病毒诊断学的改进,尤其是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的普及,大大促进了移植后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预防及抢先治疗策略的实施,则进一步控制了移植后潜伏病毒的再激活和病毒感染的严重程度。用于恢复病毒特异性免疫的过继细胞疗法是治疗病毒性疾病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感染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防 抢先治疗 病毒特异性T细胞疗法
下载PDF
How could we reduce antifungal use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5
作者 Anahita Rouzé Karim Jaffal Saad Nseir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5年第4期55-58,共4页
Fungal infection is comm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However, this infection is difficult to diagnose, and alarg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receive empirical antifungal treatment without further confirmation of invasiv... Fungal infection is comm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However, this infection is difficult to diagnose, and alarg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receive empirical antifungal treatment without further confirmation of invasive fungal disease. Whilst prompt appropriate antifungal treatment is associated with better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confirmed infections, this treatment has several drawbacks. In addition, no clear beneficial effect of empirical antifungal treatment was found in patients without confirmed infection. Reducing antifungal treatment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ICU) is feasible, and would allow avoiding drawbacks of this treatment without negative impact on outcome. Antifungal stewardship, preemptive antifungal treatment, based on colonization index and fungal biomarkers; and deescalation of antifungal treatment based on microbiology results and fungal biomarkers could be suggested to reduce antifungal use in the ICU, and are currently under invest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FUNGALS Biomarkers COLONIZATION INFECTION preemptive treatment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防治 被引量:4
6
作者 王钧 孟庆祥 +8 位作者 张红宇 姚志娟 孙丽华 张文丽 张倩 许蕾 钟风鸾 徐海婵 郭乃榄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542-545,共4页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病毒感染的发生特点及防治策略。方法:选择2002年3月-2009年5月在我院接受allo-HSCT患者75例,其中急、慢性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71例,重型再障4例,预处理-9~2 d常规予更昔洛韦预防病毒感染...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病毒感染的发生特点及防治策略。方法:选择2002年3月-2009年5月在我院接受allo-HSCT患者75例,其中急、慢性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71例,重型再障4例,预处理-9~2 d常规予更昔洛韦预防病毒感染。移植后早、中期用实时定量PCR法(RT-PCR)每周对巨细胞病毒(CMV)、腺病毒(ADV)、EB病毒(EBV)等进行DNA监测至+90 d。出现病毒血症即行早期干预性治疗。结果:75例患者出现89例次相关病毒感染,其发病率依次为CMV 44%,带状疱疹(VZV)34.7%,ADV 26%,EBV 17.3%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16.2%。其中ADV发病时间最早,CMV次之且好发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患者,而RSV易迅速恶化且常并发其他病原体感染。以上病例除1例死于RSV肺炎外,其他病例经及时治疗最终均得以控制。结论:应用RT-PCR法进行早期诊断及干预性治疗是控制移植后病毒感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 病毒感染 实时定量多聚酶链反应 早期干预性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