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臭氧在“臭氧-生物活性炭”饮用水处理工艺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漆文光 陆少鸣 《四川环境》 2006年第3期18-21,49,共5页
本文通过分析饮用水深度处理中试工艺各处理单元出水水质指标的变化研究臭氧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中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中试工艺中,臭氧具有很好的氧化、杀藻和消毒的作用;并且两级臭氧氧化分别对常规处理单元和颗粒活性炭去除污... 本文通过分析饮用水深度处理中试工艺各处理单元出水水质指标的变化研究臭氧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中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中试工艺中,臭氧具有很好的氧化、杀藻和消毒的作用;并且两级臭氧氧化分别对常规处理单元和颗粒活性炭去除污染物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臭氧氧化 生物活性炭 大分子有机物 消毒副产物
下载PDF
输配水系统中水体余氯的衰减规律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徐洪福 赵洪宾 +3 位作者 张金松 尤作亮 任月明 王宇锋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5-18,共4页
 研究了输配水系统中水体余氯的衰减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发现用传统的一级反应模型模拟氯的衰减规律不够准确,因不同时段的衰减系数是变化的;采用多点加氯并调整投加比例可以降低耗氯量,单纯的预臭氧化会提高滤后水的需氯量。
关键词 输配水系统 余氯衰减 分段模拟 预臭氧化
下载PDF
臭氧预氧化对城市污水二级出水可生化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3
作者 王树涛 张立珠 +1 位作者 马军 刘惠玲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81-184,204,共5页
以臭氧预氧化强化后续曝气生物滤池对城市污水二级出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净化效率为目的,研究了臭氧预氧化对二级出水可生化性的影响。臭氧投量为10mg/L、接触时间为4min时,臭氧氧化对COD和TOC去除率分别达到25.7%和16.5%;臭氧氧化使二级... 以臭氧预氧化强化后续曝气生物滤池对城市污水二级出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净化效率为目的,研究了臭氧预氧化对二级出水可生化性的影响。臭氧投量为10mg/L、接触时间为4min时,臭氧氧化对COD和TOC去除率分别达到25.7%和16.5%;臭氧氧化使二级出水的生物可降解有机碳(BDOC)值提高为原来的2.45倍;臭氧氧化使二级出水中有机物的分子量分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分子有机物比例减少,小分子有机物比例增加,使分子量小于1kDalton的有机物的比例由原来的52.9%提高到72.6%;通过UV254值变化可知,臭氧氧化能将大多数含有C=C、C=O双键等活性基团破坏;臭氧氧化后,GC/MS检测到的有机物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多,氧化前后烷烃种类明显增多,而环状结构、羧酸和醇类化合物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出水 可生化性 臭氧预氧化 曝气生物滤池(BAF)
下载PDF
臭氧预氧化对石化污水厂二级出水水质的作用 被引量:25
4
作者 高祯 吴昌永 +3 位作者 周岳溪 宋嘉美 刘明国 常丽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390-3395,共6页
研究了臭氧预氧化对石化企业综合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水质的改善作用,采用分子量分级、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三维荧光扫描等手段对臭氧预氧化前后水质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预处理前后的二级出水采用曝气生物滤池进行了对比处理研究。结果... 研究了臭氧预氧化对石化企业综合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水质的改善作用,采用分子量分级、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三维荧光扫描等手段对臭氧预氧化前后水质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预处理前后的二级出水采用曝气生物滤池进行了对比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二级出水平均COD为77.8mg·L-1,臭氧投量为10mg·L-1,接触时间为4min的条件下,臭氧预氧化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为11.4%,对UV254的平均去除率为23.9%。臭氧预氧化能够去除水中含不饱和键以及溶解性微生物产物和腐殖酸类等难降解有机物,改变了废水中有机物的分子结构,使水中分子量小于1×103的有机物比例从53%提高至67%。预氧化后废水经BAF处理,其COD去除量较二级出水直接经BAF处理提高了1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化废水 臭氧 预氧化 可生物降解性 分子量分布
下载PDF
臭氧对有机物混凝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海龙 王东升 +2 位作者 王敏 王玲 汤鸿霄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56-460,共5页
采用PDA(Photometric Disperse Analysis)和有机物表观分子量分级、有机物化学极性分级技术从絮体形成过程、絮体表现、有机物分子水平变化等方面研究了臭氧预氧化对混凝过程的影响;并对比了不同混凝剂在预臭氧条件下的混凝过程和效率.... 采用PDA(Photometric Disperse Analysis)和有机物表观分子量分级、有机物化学极性分级技术从絮体形成过程、絮体表现、有机物分子水平变化等方面研究了臭氧预氧化对混凝过程的影响;并对比了不同混凝剂在预臭氧条件下的混凝过程和效率.结果表明:臭氧预氧化对混凝过程有复杂的影响,其剂量和水体有机物特征决定了其对混凝的整体影响效果.有机物分级显示,臭氧化对有机物结构有重要影响,导致有机物极性、亲水性组分含量大幅提高(36.7%),小分子量组分(<10×103)大幅增高(100%左右);但总的DOC去除率不高(3.28%).对PACl而言,在中、低剂量(O3/TOC<0.7)下,臭氧对絮体形成过程影响较小,但对絮体沉降性和浊度去除已经有阻碍作用.在中、高剂量下(O3/TOC>0.7),对絮体形成有显著滞后,浊度、有机物去除效率下降.AlCl3对臭氧化作用反应敏感,臭氧化在试验剂量条件下,对絮体形成和浊度、有机物去除都有明显的阻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预氧化 有机物分级 PDA
下载PDF
预臭氧/混凝/气浮工艺去除水库原水中的藻类 被引量:13
6
作者 季华 Didier PERRIN 杨燕华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60-62,共3页
采用预臭氧/混凝/气浮工艺处理水库高藻原水,研究该工艺的最优运行参数。结果表明,在原水藻含量为1.4×108个/L的条件下,当臭氧投加量为1 mg/L、聚合氯化铝铁(PAFC)投加量为20 mg/L、气浮回流比为10%时,除藻效果最好,去除率可达到90... 采用预臭氧/混凝/气浮工艺处理水库高藻原水,研究该工艺的最优运行参数。结果表明,在原水藻含量为1.4×108个/L的条件下,当臭氧投加量为1 mg/L、聚合氯化铝铁(PAFC)投加量为20 mg/L、气浮回流比为10%时,除藻效果最好,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另外发现,适当的预臭氧氧化可提高气浮对藻类的去除效率,投加臭氧较不投加可将除藻率提高4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臭氧 混凝 气浮 除藻
原文传递
预臭氧化强化常规工艺去除黄浦江原水中污染物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学艳 马垚 +2 位作者 徐飞飞 黄勇 高乃云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8-41,共4页
以上海某自来水厂设计规模为7 500 m3/d的臭氧/生物活性炭示范工程(预臭氧/高密度澄清池/砂滤/后臭氧/生物活性炭滤池)为研究背景,考察不同预臭氧投量下常规工艺对微污染黄浦江原水的处理效果。通过考察不同预臭氧投量下澄清池、砂滤工... 以上海某自来水厂设计规模为7 500 m3/d的臭氧/生物活性炭示范工程(预臭氧/高密度澄清池/砂滤/后臭氧/生物活性炭滤池)为研究背景,考察不同预臭氧投量下常规工艺对微污染黄浦江原水的处理效果。通过考察不同预臭氧投量下澄清池、砂滤工艺对浊度、DOC、COD Mn、UV254等指标的去除效果,以确定最优的预臭氧投量。结果表明,单独砂滤及澄清池对COD Mn、DOC及UV254基本没有去除效果,但预臭氧化工艺能强化常规工艺对这些指标的去除。预臭氧对原水中亚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较好,当水力负荷分别为2 000和6 000 m3/d,预臭氧投量为1.5 mg/L时,工艺出水浊度均低于0.1 NT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臭氧 生物活性炭 深度处理 黄浦江原水
原文传递
预臭氧化工艺对消毒副产物影响的生产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岳尚超 王启山 +5 位作者 张伟林 李思思 张怡然 刘艳芳 鲁金凤 赵文玉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20,共5页
通过进行预臭氧化—紫外线联合氯消毒工艺处理高温高藻期滦河水的生产性试验,检测和分析三卤甲烷生成势(THMFP)和卤乙酸生成势(HAAFP)的含量变化情况,研究了整套水处理工艺,尤其是预臭氧化单元对氯消毒副产物(DBPs)的去除效果。同时,研... 通过进行预臭氧化—紫外线联合氯消毒工艺处理高温高藻期滦河水的生产性试验,检测和分析三卤甲烷生成势(THMFP)和卤乙酸生成势(HAAFP)的含量变化情况,研究了整套水处理工艺,尤其是预臭氧化单元对氯消毒副产物(DBPs)的去除效果。同时,研究了甲醛和溴酸盐这两种臭氧化副产物在处理过程中的生成情况。结果表明:在高温高藻期,预臭氧化单元对THMFP和HAAF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2.43%和15.06%,整套工艺对THMFP和HAAFP的平均总去除率分别为39.33%和54.12%,氯消毒副产物前体物得到有效去除;出水中甲醛含量低于50μg/L,溴酸盐的含量小于6μg/L,臭氧氧化副产物得到了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臭氧化 消毒副产物 THMFP HAAFP 甲醛 溴酸盐 高温高藻
下载PDF
预臭氧在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中的优化和协同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董秉直 孙雨卉 +1 位作者 蒋福春 张雪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4-30,共7页
预臭氧通常位于净水处理工艺的最前端,其对后续工艺的协同和优化作用值得探讨。通过中试,研究预臭氧在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工艺处理太湖水中的作用。试验表明,预臭氧具有助凝效果,但对混凝去除有机物的帮助有限。研究发现,预臭氧可有效... 预臭氧通常位于净水处理工艺的最前端,其对后续工艺的协同和优化作用值得探讨。通过中试,研究预臭氧在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工艺处理太湖水中的作用。试验表明,预臭氧具有助凝效果,但对混凝去除有机物的帮助有限。研究发现,预臭氧可有效提升砂滤去除可生物降解有机物(BDOC)的效果,并与臭氧投加量有密切关系。预臭氧投加量为1.5 mg/L时,常规处理(混凝沉淀-砂滤)去除有机物的效果最好。预臭氧还可促进生物活性炭去除BDOC。在本试验中,最佳的预臭氧投加量对整个深度工艺去除有机物为1.5 mg/L,砂滤起到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处理 预臭氧 生物活性炭 协同作用
下载PDF
臭氧预氧化-堆肥去除污染土壤中菲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牛秋雅 曾光明 +1 位作者 牛一乐 曾凡凡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352-2358,共7页
分别将菲的丙酮溶液喷洒入未被污染的表层红壤和次表层红壤制成含菲的模拟土样,通过监测堆体温度、有机物含量、菲的残留率和种子发芽指数试验研究了臭氧预氧化-堆肥法去除污染土壤中菲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臭氧预氧化-堆肥是一种有效去... 分别将菲的丙酮溶液喷洒入未被污染的表层红壤和次表层红壤制成含菲的模拟土样,通过监测堆体温度、有机物含量、菲的残留率和种子发芽指数试验研究了臭氧预氧化-堆肥法去除污染土壤中菲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臭氧预氧化-堆肥是一种有效去除土壤中菲污染的方法,污染土壤经处理后减弱了菲污染对植物的毒害作用,且加入的有机物经堆制腐熟后促进了植物的萌发.臭氧预氧化能够加快后续堆肥处理的启动过程并可使堆料中菲的残留率进一步降低,而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显著影响臭氧氧化的效率.臭氧处理100min时,有机质含量分别为7.73%和3.64%的表层土壤和次表层土壤中菲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2.1%和76.4%.堆肥31d,经臭氧预氧化的表层土壤和次表层土壤菲的残留率分别为1.1%和0.9%,而未经臭氧预氧化样品的菲的残留率分别为15.0%和14.5%.各堆制样品种子发芽指数均可达到1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预氧化 堆肥 土壤
原文传递
对比COD与COD_(Mn)分析大分子有机物在給水处理系统中的去除与转化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漆文光 陆少鸣 杨立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42,共4页
本文通过分析COD与CODMn差值的变化研究大分子有机物在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中的去除与转化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混凝沉淀对大分子有机物有很好的处理效果;臭氧预氧化虽然有助于提高混凝效果,降低浊度,同时也因大分子被氧化为小分子,... 本文通过分析COD与CODMn差值的变化研究大分子有机物在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中的去除与转化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混凝沉淀对大分子有机物有很好的处理效果;臭氧预氧化虽然有助于提高混凝效果,降低浊度,同时也因大分子被氧化为小分子,使混凝沉淀及砂滤对有机物的去除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臭氧氧化 混凝沉淀 大分子有机物 消毒副产物前质
下载PDF
臭氧氧化对地表水溶解性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廖日红 申颖洁 +3 位作者 战楠 刘操 黄赟芳 马宁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7-132,共6页
针对臭氧氧化作用对受污染地表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臭氧投加比低于1mgO3/mgDOC时,臭氧对UVA、CODCr和UV410等有机物去除效率较高;臭氧投加比例为0.7mgO3/mgDOC时,BOD/COD由7.4%提高至18.4%,比紫外消光度(... 针对臭氧氧化作用对受污染地表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臭氧投加比低于1mgO3/mgDOC时,臭氧对UVA、CODCr和UV410等有机物去除效率较高;臭氧投加比例为0.7mgO3/mgDOC时,BOD/COD由7.4%提高至18.4%,比紫外消光度(SUVA)逐渐降低并趋于平缓;不同臭氧投加比例下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三维荧光指纹光谱变化规律表明,受污染地表水DOM中主要荧光物质为芳香族蛋白质(荧光峰A、B和C)及类腐殖酸(荧光峰D),其中,A峰、B峰和C峰的中心位置分别位于225/300nm、225/338nm和275/342nm;臭氧投加比例为0.7mgO3/mgDOC时峰强削减率为64%~81%,同时部分芳香族蛋白质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预氧化 受污染地表水 溶解性有机物 三维荧光指纹光谱
下载PDF
Simultaneous desulfuriz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of flue gas by pre-ozonation combined with ammonia absorption 被引量:5
13
作者 Baowei Wang Shumei Yao Yeping Pe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9期2457-2466,共10页
A process of simultaneous desulfuriz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of flue gas was conducted in this study.The flue gas containing 200 mg·m^-3NO,1000-4000 mg·m^-3SO(2,)3%-9%O(2)and 10%-20%CO(2)was first oxidized ... A process of simultaneous desulfuriz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of flue gas was conducted in this study.The flue gas containing 200 mg·m^-3NO,1000-4000 mg·m^-3SO(2,)3%-9%O(2)and 10%-20%CO(2)was first oxidized b(y)O3 and then absorbed by ammonia in a bubbling reactor.Increasing the ammonia concentration or the SO2 content in flue gas can promote the absorption of NOx and extend the effective absorption time.On the contrary,both increasing the absorbent temperature or the O(2)content shorten the effective absorption time of NO((x.))The change of solution pH had substantial influence on NOx absorption.In the presence of CO(2)the NOx removal efficiency reached 89.2%when the absorbent temperature was raised to 60℃and the effective absorption time can be maintained for 8 h,which attribute to the buffering effect in the absorbent.Besides,both the addition of Na(2)S2 O3 and urea can promote the NOx removal efficiency when the absorbent temperature is 25℃and the addition of Na(2)S2 O3 had achieved better results.The advantage of adding Na(2)S2 O3 became less evident at higher absorbent temperature and coexistence of CO(2.)In all experiments,SO(2)removal efficiency was always above 99%,and it was basically not affected by the above f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e gas Ammonia absorption DESULFURIZATION DENITRIFICATION pre-ozonATION
下载PDF
预臭氧氧化对混凝沉淀过程中有机物去除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姚昊 许航 +3 位作者 温昕 王月婷 陈佳佩 张茜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3-42,共10页
考察了臭氧强化混凝沉淀对溶解性有机物(DOM)去除的影响,针对长荡湖原水、直接沉后水、预臭氧出水和臭氧沉后水四种水样,利用液相色谱-有机碳检测仪(LC-OCD)和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ICR MS)等从不同层面探究DOM的演变。经试... 考察了臭氧强化混凝沉淀对溶解性有机物(DOM)去除的影响,针对长荡湖原水、直接沉后水、预臭氧出水和臭氧沉后水四种水样,利用液相色谱-有机碳检测仪(LC-OCD)和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ICR MS)等从不同层面探究DOM的演变。经试验确定,预臭氧和聚合氯化铝(PAC)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1.0、30 mg/L,并在此工况下进行研究。原水中主要存在类色氨酸和类富里酸两种有机物,臭氧强化混凝沉淀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最好,对类色氨酸、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类物质的去除率分别为80.75%、77.39%、80.28%。经LC-OCD分析,原水中亲水性有机物总浓度最高为3776.74μg/L。臭氧沉后水中腐殖质降解产物增多,其他几类有机物均减少。在小分子DOM中,CHOSP-DOM占比最大,CHOP-DOM占比最小。臭氧强化混凝沉淀对各类分子相对丰度的分布影响最大,峰值出现在C_(10)H_(10)O_(3)(177.06 u)、C_(13)H_(18)O_(6)(269.10 u)和C_(15)H_(20)O_(7)(311.11 u),且质荷比>680的分子分布明显减少。原水经不同工艺处理后,小分子DOM分布范围均变广,并逐渐向高H/C、低O/C转移,各水样中碳水化合物类、不饱和碳氢化合物、单宁酸类和稠环化合物类占比很少,总占比为10.90%~18.25%。四种水样中小分子DOM的DBE平均值分别为6.6、6.5、6.3和6.1,可以看出臭氧对芳香性或不饱和度的降低起关键作用。总体来看,臭氧强化混凝沉淀工艺的处理效果最好,可以降低水厂后续工艺对有机物的处理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物 预臭氧氧化 混凝沉淀 液相色谱-有机碳检测仪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
原文传递
水厂预臭氧化处理过程中消毒副产物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思思 何凤华 +3 位作者 钟晓 孙淑琴 翟利芳 王启山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16,20,共4页
以滦河水为处理对象,对天津市某水厂预臭氧化-紫外+氯联合消毒工艺处理过程中的氯化消毒副产物和臭氧副产物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分别对各处理单元出水中的三卤甲烷生成势(THMFP)、卤乙酸生成势(HAAFP)、甲醛、溴酸盐的含量进行... 以滦河水为处理对象,对天津市某水厂预臭氧化-紫外+氯联合消毒工艺处理过程中的氯化消毒副产物和臭氧副产物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分别对各处理单元出水中的三卤甲烷生成势(THMFP)、卤乙酸生成势(HAAFP)、甲醛、溴酸盐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原水经过预臭氧化处理后,THMFP和HAAFP的质量浓度均有降低,预臭氧处理单元对THMFP和HAAF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2.76%和22.38%;整套工艺对THMFP和HAAF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46.23%和55.38%。经预臭氧化处理后,甲醛的浓度上升,但后续工艺对甲醛的去除效果较好,未出现溴酸盐超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厂 预臭氧化 消毒副产物
下载PDF
臭氧强化BAF工艺处理微污染窖水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国珍 尹振珑 武福平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405-3411,共7页
采用臭氧-BAF组合工艺处理西北地区微污染窖水,使用比紫外吸收值(SUVA)、有机物分子量分布和三维荧光光谱等指标分析了臭氧预氧化对微污染窖水有机物特性的影响,研究了组合工艺对不同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原水经臭氧预氧化后类... 采用臭氧-BAF组合工艺处理西北地区微污染窖水,使用比紫外吸收值(SUVA)、有机物分子量分布和三维荧光光谱等指标分析了臭氧预氧化对微污染窖水有机物特性的影响,研究了组合工艺对不同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原水经臭氧预氧化后类腐殖质、类色氨酸物质含量分别下降65%、18%;水中小分子有机物含量增加,进水可生化性提高;经臭氧预氧化后BAF反应器出水类色氨酸物质含量低于未经臭氧预氧化的BAF反应器出水,臭氧预氧化起到了强化后续生物处理的作用。反应器出水CODMn、NH_3-N浓度分别为2.97 mg·L^(-1)、0.12 mg·L^(-1),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TOC、UV254和TN去除率分别为55%、53%和45%,水中污染物质得到有效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窖水 臭氧预氧化 曝气生物滤池 比紫外吸收值 三维荧光光谱 分子量分布
原文传递
臭氧-CNTs预沉积耦合方法缓解膜污染研究
17
作者 郭瑾 曾嘉 +4 位作者 魏娜 王宇飞 吴曜辰 刘秋杉 刘国涵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86-1500,共15页
以腐殖酸(humic acid,HA)和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作为模型污染物,考察了臭氧预氧化和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预沉积联合技术对膜污染形成过程和形成规律的影响。通过测定HA和SA物化特性的变化,结合膜滤过程中比通量变... 以腐殖酸(humic acid,HA)和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作为模型污染物,考察了臭氧预氧化和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预沉积联合技术对膜污染形成过程和形成规律的影响。通过测定HA和SA物化特性的变化,结合膜滤过程中比通量变化,辅以Hermia模型和传统滤饼过滤模型,分析了臭氧预氧化和CNTs预沉积缓解膜污染的机理。结果表明,经臭氧氧化后,HA和SA的电负性和亲水性增强,且由于发生微絮凝作用,粒径增大。臭氧预氧化对于HA造成的膜污染无明显改善作用,当氧化后HA粒径接近基膜孔径时,膜孔被完全堵塞甚至加重膜污染;臭氧破坏了SA的凝胶特性,大幅缓解了膜表面的滤饼层污染。不同孔径的基膜进行CNTs预沉积后,表面CNTs层可以拦截吸附部分HA和SA分子,从而缓解了HA和SA造成的膜污染。0.45μm PVDF基膜孔径与CNTs层的孔径相差最大,经CNTs预沉积后,在膜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过滤层,缓解膜污染的幅度最大。臭氧预氧化与CNTs预沉积联用后,在CNTs沉积量较高的情况下能够缓解HA造成的膜污染,对SA造成的膜污染也起到明显缓解作用,在有效降低膜表面滤饼形成的同时,能够延长膜孔堵塞时间或增加膜孔堵塞到滤饼的过渡阶段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预氧化 碳纳米管 膜污染 Hermia模型 传统滤饼过滤模型 膜改性
下载PDF
臭氧预处理蛋白质对聚醚砜超滤膜污染行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苗瑞 葛瑞飞 +3 位作者 王宇鹏 马炳鹏 杨子晗 王磊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1-128,共8页
本研究选用牛血清蛋白(BSA)代表超滤膜典型污染物,通过考察臭氧预处理前后污染层结构特征、污染物在膜面吸附累积及作用力变化特征,结合宏观膜污染行为,解析臭氧预处理对不同孔径超滤膜BSA污染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臭氧预处理后,无... 本研究选用牛血清蛋白(BSA)代表超滤膜典型污染物,通过考察臭氧预处理前后污染层结构特征、污染物在膜面吸附累积及作用力变化特征,结合宏观膜污染行为,解析臭氧预处理对不同孔径超滤膜BSA污染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臭氧预处理后,无论BSA尺寸大于、小于或接近膜孔尺寸,膜污染速率以及不可逆污染幅度皆明显加剧,说明臭氧氧化对污染物与膜孔相对尺寸的影响并不是其影响膜污染行为的关键因素,而臭氧预处理加剧膜污染的根本原因是其促进了BSA分子间二硫键的形成.臭氧预处理后,共价二硫键的形成有效掩盖了静电作用力、氢键及疏水力的变化,促进了BSA在膜面的吸附累积,并形成致密无孔的污染层,最终引起较为严重的膜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膜污染 臭氧预处理 二硫键 相对尺寸
下载PDF
不同源水的过滤堵塞及臭氧预氧化控制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娜 马军 王群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2-35,共4页
以低污染水质期的黄河水作为对比,研究了两种不同类型污染水质期源水(滦河水和黄河水)中的有机物和藻类对滤池堵塞的影响,以及臭氧预氧化的控制效果。研究显示,藻类对滤池堵塞有重要影响,滦河水以个体较大的蓝藻为主,黄河水以个体较小... 以低污染水质期的黄河水作为对比,研究了两种不同类型污染水质期源水(滦河水和黄河水)中的有机物和藻类对滤池堵塞的影响,以及臭氧预氧化的控制效果。研究显示,藻类对滤池堵塞有重要影响,滦河水以个体较大的蓝藻为主,黄河水以个体较小的绿藻为主,其中处理滦河水的滤池堵塞较为严重。两种微污染源水中,颗粒态有机物、溶解性有机物所占的比例不同。其中,黄河水的溶解性有机物含量高,造成气浮出水的大粒径颗粒比例增加,容易缩短滤池的运行周期;同时臭氧预氧化强化去除颗粒物的效果不明显,但能延长滤池的运行周期。滦河水中的"颗粒态"有机物所占比例较大,臭氧预氧化强化去除颗粒物的效果明显,但水头损失增长曲线表明,经臭氧预氧化后其过滤呈现出表层过滤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 藻类 过滤周期 臭氧预氧化 强化过滤
原文传递
南方水库原水的预臭氧化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召海 张昱 +2 位作者 杨敏 范洁 张金松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50,共3页
以南方某水库水为处理对象,探讨了预臭氧化的效果及其适用条件.研究发现,当臭氧量≤0.5 mg/L时,预臭氧化对粒径>2μm的颗粒物、CODMn、UV254等的去除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投量过高反而会造成沉淀出水水质恶化;只有当原水浊度较高时,预... 以南方某水库水为处理对象,探讨了预臭氧化的效果及其适用条件.研究发现,当臭氧量≤0.5 mg/L时,预臭氧化对粒径>2μm的颗粒物、CODMn、UV254等的去除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投量过高反而会造成沉淀出水水质恶化;只有当原水浊度较高时,预臭氧化才显示出对浊度去除的促进作用.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臭氧投量为1.5 mg/L时的除浊效果明显劣于投量为0.5~1.0 mg/L时的除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水 预臭氧化 臭氧投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