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8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27
1
作者 黄春华 《中华全科医学》 2015年第4期667-669,共3页
目的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患者的关键在于对患者进行科学的院前急救以及转运,为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急诊抢救时间,降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改善患者满意度,运用并探讨了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 目的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患者的关键在于对患者进行科学的院前急救以及转运,为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急诊抢救时间,降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改善患者满意度,运用并探讨了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绍兴市人民医院于2013年3月—9月接受救治的57例患者采取常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对2013年10月—2014年3月收治的4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护理路径指导小组的指导下实施院前急救路径护理措施,采用t检验分别统计分析实施前后患者的急诊抢救时间、患者存活率、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临床效果,以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抢救时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分别由实施前的(44.3±7.1)min、17.4%(8/46)、(14.5±5.3)d降低至(35.7±5.2)min、2.1%(1/47)和(11.4±3.7)d,患者存活率和患者满意度分别有由实施前的80.7%(46/57)、3.7±0.4提高至95.9%(47/49)和4.5±0.8,实施前后的各项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实施显著缩短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了心血管时间发生率和患者病死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护理路径 急性心肌梗死
原文传递
我国院前急救立法存在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43
2
作者 刘鑫 王梦娟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7-59,共3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院前急救的服务需求也日益加大,由此出现了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与人们的需求之间的供需矛盾问题以及衍生出来的其他问题。如何解决院前急救医疗服务存在的问题,提高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是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院前急救的服务需求也日益加大,由此出现了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与人们的需求之间的供需矛盾问题以及衍生出来的其他问题。如何解决院前急救医疗服务存在的问题,提高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是目前我国院前急救医疗亟待解决的难题。通过介绍我国院前急救的概念和立法现状,分析我国现阶段院前急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了解国外比较成熟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为我国院前急救事业的发展提出几点优化建议,以期能够对我国的急救医疗事业献计献策,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的水平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立法 急诊医学
下载PDF
心脏骤停患者现场心肺复苏成功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0
3
作者 田建广 陆峰 +3 位作者 解炯 李明华 董钧 谢兰丰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1年第4期292-294,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抽查2009年复苏成功率较高的11名医生的复苏成功病例80份(复苏成功组)及复苏不成功病例87份(复苏无效组)(共167例)。分析患者因素,患者家属因素以及急救中心急救反应速度对复苏成... 目的探讨影响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抽查2009年复苏成功率较高的11名医生的复苏成功病例80份(复苏成功组)及复苏不成功病例87份(复苏无效组)(共167例)。分析患者因素,患者家属因素以及急救中心急救反应速度对复苏成功的影响。结果①两组发病年龄具有相同的分布特点(P〉0.05),均呈偏态分布,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70岁以上,平均78岁。女性发病年龄略高于男性。②复苏成功组患者中心电图表现为无脉搏心电活动(PEA)者占45%,显著高于复苏无效组(17%,P〈0.05)。③复苏成功组发现患者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后平均10.2min发出呼救,呼救时间显著短于复苏无效组(平均为21.7min,P〈0.05)。④复苏成功组现场施行CPR的占5%,复苏无效组2.3%(P〉0.05)。⑤从接到调度指令至到达现场施救的时间两组都平均在7min左右(分别为7.25min和7.83min,P〉0.05)。结论患者家属现场自救意识和能力普遍欠缺。早发现,及时启动急救反应系统是复苏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急救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5
4
作者 程丽梅 胡子春 刘贤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4期176-177,共2页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程序的68例患者为观察组,未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的5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正规治疗时间、住院期间病死...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程序的68例患者为观察组,未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的5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正规治疗时间、住院期间病死率的差异。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FMA运动功能评定肢体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正规治疗时间为(46.28±10.35)min,短于对照组[(71.92±19.27)min],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住院期间病死率分别为10.3%和19.2%,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及FMA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程序,有助于减少住院期间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院前急救 护理
下载PDF
院前急救模式与急救人员岗位培训国内外比较分析 被引量:34
5
作者 刘静 郝艳华 +5 位作者 吴群红 董雪 胥娇 吴振悦 陈海平 孙毅华 《中国卫生资源》 2013年第1期30-32,共3页
对比分析国内外院前急救模式及急救人员岗位培训,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建立符合我国长远发展需求的均衡性院前急救模式;通过储备人才、建立岗前培训机制、继续教育体制、国家资格认证体系,提高院前急救人员急救水平,提高院前... 对比分析国内外院前急救模式及急救人员岗位培训,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建立符合我国长远发展需求的均衡性院前急救模式;通过储备人才、建立岗前培训机制、继续教育体制、国家资格认证体系,提高院前急救人员急救水平,提高院前个体患者救治和突发事件现场应急医疗救援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急救模式 急救人员 岗位培训
下载PDF
上海市2007年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32
6
作者 郭荣峰 车在前 +7 位作者 李警雷 黎晓光 周伟君 盛慧球 宋艳艳 吴伟君 陈尔真 陆一鸣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1127-1130,共4页
目的探讨上海市2007年院前急救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以上海市急救中心2007年院前急救患者数据库和同期全市人口数据为基础,对其中记录完整者进行统计分析。构成比之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确切概率法,对时间、日期和月份使用圆形分... 目的探讨上海市2007年院前急救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以上海市急救中心2007年院前急救患者数据库和同期全市人口数据为基础,对其中记录完整者进行统计分析。构成比之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确切概率法,对时间、日期和月份使用圆形分布的统计方法。结果2007年本市中心城区实施的院前急救患者中,有完整数据记录者86815人,男女比为3.89:1,老年人占84.95%。其主要疾病依次分别为创伤、脑血管病、心脏病、昏迷、高热、肿瘤急症、急腹症、妇产科急症和上消化道出血。一天中,院前急救的高峰时点为12:15,高峰时段为05:43至17:45,不同疾病的院前急救均有其高峰时点和时段;一年中,院前急救无明显高峰期,但高热、急腹症和上消化道出血的院前急救均有其高峰期。结论上海市中心城区院前急救患者有其自身的流行病学特点,因此不断完善院前急救系统建设,加强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院前急救需求,是提高危急重患者院前急救成功率的根本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上海市 流行病学调查 上消化道出血 流行病学特征 流行病学特点 中心城区 高峰时点
原文传递
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影响 被引量:33
7
作者 陈竹芳 黄鹤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19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8月~2013年2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出车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2例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采用优化急救护理... 目的探讨应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8月~2013年2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出车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2例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采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比两组的急救时间、急救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出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救治时间、溶栓或介入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救现场的情况了解和正确处理指导,转运途中对症处理和病情评估,急诊绿色通道衔接的优化急救护理流程,使患者获干预时间提前,缩短等待治疗处理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流程模式 急救护理 院前急救
下载PDF
国外院前急救分类救护系统现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展望 被引量:30
8
作者 陆峰 李明华 +1 位作者 吴德根 张悦 《中国卫生资源》 2013年第1期74-76,共3页
综述了美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的院前急救分类救护系统现状,分析他们各自的特点和应用背景;并介绍了我国院前急救调度系统现状,分析了现有模式存在的问题;最后对院前急救分类救护系统在我国的应用问题做相关探讨。
关键词 调度 院前急救 分类救护系统
下载PDF
优化院前急诊护理及医疗处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发病后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9
9
作者 皮玲丽 李丹卉 +3 位作者 谭薇 陈晖 张继文 彭刚刚 《齐鲁护理杂志》 2020年第6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优化院前急诊护理及医疗处理流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的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1日~2018年8月31日收治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将患者按照急诊护理流程的差异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优化院前急诊护理及医疗处理流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的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1日~2018年8月31日收治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将患者按照急诊护理流程的差异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干预,干预组遵从优化院前急诊护理流程实施护理。比较两组院前延迟时间、预后情况、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满意度,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因素。结果:干预组院前延迟时间<2 h的人数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而院前延迟时间>5 h的人数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病情稳定出院率、转入专科治疗率高于对照组(P<0.05),48 h内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d,干预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价可知,患者康复的影响因素为年龄、未使用优化院前急诊护理流程护理及意识障碍(P<0.05)。结论:优化院前急诊护理及医疗处理流程可显著缩短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院前延迟时间,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提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院前急诊 护理流程优化 院前延迟
下载PDF
院前急救急诊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进展 被引量:26
10
作者 宗雨晴 彭飞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6年第9期879-882,885,共5页
综述现阶段国内外院前急救、急诊存在的护理风险,分析影响因素,提出有效、规范的防范措施,以减少院前急救、急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急救工作快速、有效、便捷地展开,提高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患者的救治率。
关键词 前急救 急诊 护理风险 防范措施
下载PDF
2015-2016年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25
11
作者 陈唯 梁永晴 +2 位作者 曹彦 徐昌圆 夏苏建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938-941,共4页
目的:了解某一线城市2015-2016年院前急救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提升院前急救的服务质量、优化急救资源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某一线城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管理系统数据库提取2015-07-2016-06的全部院前急救患者资料106 304例,进... 目的:了解某一线城市2015-2016年院前急救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提升院前急救的服务质量、优化急救资源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某一线城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管理系统数据库提取2015-07-2016-06的全部院前急救患者资料106 30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6 304例患者中男58 641例,女47 183例,男女比例1.24∶1。患者平均年龄(53.6±24.1)岁,≥75岁和25~44岁年龄段患者所占比例均超过25.0%。院前急救的高峰季节为春、冬季,一天中高峰时间段为8:00~00:00和20:00~22:00。疾病谱中排名前3位的系统疾病依次为:创伤、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院前急救的平均反应时间为(14.3±5.4)min。结论:院前急救患者的数量在季节、时间和疾病谱等分布上具有一定的特点和趋势,急救医疗指挥中心以及相关部门应该据此优化急救资源配置,提高院前急救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急救医疗服务 流行病学 疾病谱
原文传递
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对院前急救心脏骤停的影响 被引量:25
12
作者 任晓红 单飞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54-556,共3页
目的探讨发生在院前急救中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CPR)的程序,以便提高CPR的成功率。方法选择2005-01-2010-12期间我中心院前急救中以CAB(以维持循环为主的复苏程序)救治的心脏骤停者60例、以D或DC(以早期电除颤为主的复苏程序)... 目的探讨发生在院前急救中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CPR)的程序,以便提高CPR的成功率。方法选择2005-01-2010-12期间我中心院前急救中以CAB(以维持循环为主的复苏程序)救治的心脏骤停者60例、以D或DC(以早期电除颤为主的复苏程序)救治的心脏骤停者60例、以ABC(传统cpn)救治的心脏骤停者60例,比较复苏成功率。结果院前急救反应时间CAB组较其他组短,复苏成功率CAB组8.3%,ABC组5%,D或DC组1.7%,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CPR与院内不同,受到客观多重因素的影响,在现场进行CPR时可根据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发病时间、目击者施救与否、临床表现及原发病等,抓住主要矛盾,科学、灵活地选择CAB复苏程序,但鉴于影响复苏成功率原因复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CPR) 院前急救 心脏骤停 成功率 程序
下载PDF
79例患者院前心跳呼吸骤停采取心肺复苏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4
13
作者 徐捷 龚秀芹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24期15-19,共5页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有效抢救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院前急救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从心跳呼吸骤停后开始复苏时间、抢救半径、现场有无目击者参与、气管插管耗时(含气囊—面罩给氧)、是否使用电除颤等方面进行相关因素...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有效抢救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院前急救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从心跳呼吸骤停后开始复苏时间、抢救半径、现场有无目击者参与、气管插管耗时(含气囊—面罩给氧)、是否使用电除颤等方面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79例患者中,心肺复苏成功抢救患者7例,抢救成功率8.86%。心跳呼吸骤停后开始复苏时间〈4 min与开始复苏时间≥4 min心肺复苏(CPR)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复苏时间〈4 min能有效提高CPR复苏成功率(OR=13.64,95%CI:1.43~130.08);在院前急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过程中,抢救半径〈5 km、气管插管(含气囊—面罩给氧)耗时〈90 s及现场有目击者参与的情况下和抢救半径≥5 km、气管插管(含气囊—面罩给氧)耗时≥90 s及现场无目击者参与,CPR复苏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电除颤是CPR复苏成功要素之一(OR=10.00,95%CI:1.14~87.59)。结论 79例患者临床分析表明,院前急救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后开始复苏时间早,抢救半径短,气管插管(含气囊—面罩给氧)耗时少和有目击者参与是影响CPR复苏成功的关键因素,实施专业化院前急救可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心跳呼吸骤停 心肺复苏 成功率
下载PDF
郑州市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分布与院前创伤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3
14
作者 杨万广 李德剑 +2 位作者 崔宗朝 徐欣 徐翔宇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0期1736-1739,共4页
目的了解目前郑州市院前疾病谱,分析郑州市区院前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优化院前急救医疗资源的配置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1月1日郑州市120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统计的院前急救患者的资料,对院前创伤患者的性别... 目的了解目前郑州市院前疾病谱,分析郑州市区院前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优化院前急救医疗资源的配置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1月1日郑州市120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统计的院前急救患者的资料,对院前创伤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受伤时间分布、损伤部位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院前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最终纳入287 250例院前急救患者。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谱前6位依次为创伤[41.938%(120 468/287 250)]、神经系统疾病[15.731%(45 186/287 250)]、循环系统疾病[9.508%(27 312/287 250)]、酒精中毒[6.957%(19 984/287 250)]、消化系统疾病[6.071%(17 439/287 250)]、呼吸系统疾病[5.660%(16 257/287 250)]。创伤患者男女人数比为2.021∶1。创伤高发人群为中青年,占71.600%(86 255/120 468)。创伤高发时间段分别为8:00~09:59,10:00~11:59,18:00~19:59,依次占11.800%(14 215/120 468)、11.700%(14 095/120 468)、11.400%(13 733/120 468)。致伤原因主要为交通事故[58.700%(70 715/120 468)],主要受伤部位是四肢[43.799%(52 764/120 468)]和头面颈部[39.299%(47 343/120 468)]。结论在郑州市院前急救患者中,创伤所占比例最大。创伤患者以中青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原因多为交通事故。急救中心要将急救资源主要配置在上下班高峰期,使医疗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疾病谱 创伤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急救流程再造在院前急救中的效果 被引量:23
15
作者 黄建红 陈建洪 +2 位作者 俞玉梅 陈巧郁 黄丽平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0年第3期273-275,共3页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模式,优化院前急救流程,缩短有效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方法对院前急救护理流程进行再造,采用全程无缝隙服务流程,合理调配医疗资源,改进了流程的"瓶颈",使有限的急救资源开...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模式,优化院前急救流程,缩短有效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方法对院前急救护理流程进行再造,采用全程无缝隙服务流程,合理调配医疗资源,改进了流程的"瓶颈",使有限的急救资源开放、共享,实现统一的调度和管理。结果急救流程再造后,有利于急救工作标准化管理,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有效急救时间缩短,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较高。结论院前急救实施全程无缝隙服务流程,可提高工作效率及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医疗护理风险,也为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急救流程再造 护理质量
下载PDF
骨髓腔穿刺输液在院外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2
16
作者 王坤 杨萍芬 严浩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0年第3期288-290,共3页
目的比较通过骨髓腔输液与常规静脉输液对于院外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北京急救中心中区分中心院外救治的创伤失血性性休克患者100例随机分骨髓腔穿刺组(IO,n=50)和常规静脉穿刺组(IV,n=50)。分... 目的比较通过骨髓腔输液与常规静脉输液对于院外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北京急救中心中区分中心院外救治的创伤失血性性休克患者100例随机分骨髓腔穿刺组(IO,n=50)和常规静脉穿刺组(IV,n=50)。分别应用骨髄腔穿刺或常规静脉穿刺进行快速补液治疗。比较建立补液通道所用的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现场救后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骨髓腔穿刺组建立有效补液通道时间明显比常规辞脉穿刺组短(P<0.05),骨髓腔穿刺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静脉穿刺组(P<0.05),骨疏腔穿刺组现场救后生存率明显高于常规静脉穿刺组(P<0.05),骨髓腔穿刺组发生液体渗漏的患者明显少于常规静脉穿刺组(P<0.05)。结论常规静脉穿刺对救治环境和患者自身条件有一定的要求,院外现场急救因其特殊性有时难以保证常规静脉穿刺的顺利进行。采用骨髓腔穿刺建立补液通路具有操作简单、快捷,输液通路穩定性高,方便及时给予抢救药物,可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争取宝贵的时间。骨髓腔穿刺具有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在院外现场抢救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腔穿刺 静脉穿刺 创伤失血性休克 院外急救
下载PDF
在优化改进后的绿色通道下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门-球扩张时间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2
17
作者 朱永福 吕云 +3 位作者 施鹏 王玺 毕海燕 木丽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4-317,共4页
目的 观察优化改进后的绿色通道下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球囊扩张所需时间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云南省急救中心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出诊救治的177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2016年6... 目的 观察优化改进后的绿色通道下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球囊扩张所需时间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云南省急救中心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出诊救治的177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救治的52例STEMI患者为传统模式组〔按照传统绿色通道抢救模式将患者送入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CCU)进行救治〕;以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25例STEMI患者为优化模式组(按照优化后的绿色通道抢救模式将患者送至介入室进行救治).比较两组患者球囊扩张所需时间和预后.结果 优化模式组入门至描记心电图时间(min:7.23±1.87比11.07±2.98)、描记心电图至签字时间(min:8.38±1.86比10.65±2.24)、签字至进入导管室时间(min:8.64±2.33比12.33±2.76)、进入导管室至进入穿刺鞘时间(min:9.95±2.31比13.62±3.37)、入门至球囊扩张时间(min:39.03±9.89比62.68±11.65)均较传统模式组明显缩短(均P<0.05).两组出院时全球急性冠脉事件注册评分(GRACE)均较入院时降低,且出院时优化模式组GRACE明显低于传统模式组(分:70.92±11.99比92.93±15.22,P<0.05).优化模式组住院治疗费用较传统模式组明显减少(万元:3.06±0.34比4.94±0.38,P<0.05),住院时间较传统模式组明显缩短(d:10.35±2.16比14.80±2.23,P<0.05).优化模式组患者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5.60%(7/125)比7.69%(4/52)〕、继发心力衰竭发生率〔1.60%(2/125)比3.85%(2/52)〕、因心源性疾病再次入院率〔1.60%(2/125)比11.54%(6/52)〕、全因病死率〔0.80%(1/125)比9.62%(5/52)〕、心源性病死率〔1.60%(2/125)比11.54%(6/52)〕均低于传统模式组.结论 与传统绿色通道救治模式相比,在优化改进后的绿色通道模式下救治STEMI患者球囊扩张时间更短,可提高PCI疗效,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绿色通道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球囊扩张 预后
下载PDF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8
作者 周文丽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51-1853,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NEWS)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344例院前急救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试验组696例采用NEWS评分系统进行院前急救,对照组648例采用常...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NEWS)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344例院前急救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试验组696例采用NEWS评分系统进行院前急救,对照组648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院前急救,比较两组院前急救病人24 h留观意外事件发生率和30 d病死率,病人及家属医疗服务满意度以及两组院前急救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结果]试验组院前急救病人24 h留观意外事件发生率(1.29%)和30 d病死率(3.45%)低于对照组(24 h留观意外事件发生率为3.09%,30 d病死率为7.87%),病人或家属医疗服务满意度(88.94%)高于对照组(68.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院前急救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改良的NEWS应用于院前急救评估可以降低病人24 h留观意外事件发生率和30 d病死率,提高病人及家属医疗服务满意度,增强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预警评分 院前急救 意外事件 死亡 满意度 评判性思维能力
下载PDF
11361例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的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20
19
作者 姜维民 周湘鸿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669-672,676,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湘潭市中心医院11361例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特征,掌握院前急救患者的发病规律,提高急救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01-2015-12-31湘潭市中心医院院前急救科所有接诊患者的病历资料,排除资料不全以及院间转诊等病例,对... 目的:通过分析湘潭市中心医院11361例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特征,掌握院前急救患者的发病规律,提高急救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01-2015-12-31湘潭市中心医院院前急救科所有接诊患者的病历资料,排除资料不全以及院间转诊等病例,对纳入病例的年龄,性别,呼救时间段、月份以及主要诊断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1 361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41∶1.00,平均年龄为(55.43±22.43)岁;各年龄组中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P<0.01)。死亡患者407例,男女比为2.26∶1.00,平均年龄为(63.89±17.64)岁;死亡量与院前急救量,在发病月份(r=0.698,P=0.012)、发病时间段(r=0.657,P=0.02)以及发病年龄段(r=0.698,P=0.012)上呈线性相关。院前急救疾病谱的前6位依次为:创伤(23.4%)、神经系统疾病(15.5%)、心血管疾病(11.6%)、消化系统疾病(8.9%)、呼吸系统疾病(7.5%)和中毒(4.6%);除孕产妇疾病和内分泌疾病外,各疾病组中的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P<0.01)。总体来看,一天之中8~10点以及18~20点为院前急救高峰时间段,而一年之中3月和12月为高发月份。创伤患者以中青年为主,而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等主要以老年人为主。结论:本研究揭示了我院院前急救疾病谱构成以及常见病种的时间分布特点,为急危重病的预防提供了基本资料,有助于在疾病高峰到来之前做好救治出诊准备,提高院前急救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疾病谱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中国急性脑梗死院前延误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20
作者 宋彦丽 刘改芬 +7 位作者 王艳云 潘岳松 张润华 王伊龙 赵性泉 李子孝 王春雪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9期736-742,共7页
目的分析我国急性脑梗死患者院前延误的影响因素。方法中国国家卒中登记数据库于200侔9月到2008年8月连续收集来自全国各地152家二级和三级医院的急性卒中住院患者。本研究利用该数据库中的患者信息,以发病至到院时间大于3h为院前延误... 目的分析我国急性脑梗死患者院前延误的影响因素。方法中国国家卒中登记数据库于200侔9月到2008年8月连续收集来自全国各地152家二级和三级医院的急性卒中住院患者。本研究利用该数据库中的患者信息,以发病至到院时间大于3h为院前延误,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院前延误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对来自中国国家卒中登记数据库的105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院前延误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发现仅有21.58%的患者(n=2267)在发病5h内到达医院。导致院前延误时间缩短的因素有:老龄[调整后的比值比(odds ratio,OR)0.99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 nterval,CI)0.988~0.9971、使用急救车到达医院(调整后的OR 0.540,95%C/0.500~0.584)、饮酒史(调整后的DR0.895,95%C/0.802~0.999)、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调整后的OR0.786,95%C/0.684~0.905)、心房颤动病史(调整后的OR0.555,95%引0.452.~0.635)、首发症状为意识障碍(调整后的OR0.660,95%010.561~0.776)。导致院前延误时间延长的因素:单独居住(调整后的OR1.760,95%纠1.507~2.571)、自费医疗(调整后的OR1.255,95%C/1.081~1.411)、睡醒时发现症状(调整后的OR1.678,95%C/1.489~1.891)、发病前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2分(调整后的OR1.445,95%C/1.207-1.750)、高血压病史(调整后的OR1.114,95%C/1.004-1.2-38)、糖尿病病史(调整后的0R 1.141,95%C/1.006~1.295)、首发症状为失语(调整后的DR1.580,95%C/1.259~1.556)、首发症状为视野缺损(调整后的OR1.458,95%d1.056~2.051)。结论我国脑梗死患者的院前延误现象比较严重,提高公众对卒中的认识,加强院前急救系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院前延误 急救系统 单独居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