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足患者就诊延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9
1
作者 张苍 曾咏梅 刘可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7-572,共6页
目的调查糖尿病足患者就诊延迟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就诊于目标医院的99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就诊情况调查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糖尿病足患者到目标医... 目的调查糖尿病足患者就诊延迟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就诊于目标医院的99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就诊情况调查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糖尿病足患者到目标医院的就诊时间中位数为28.0d,超过24h就诊于目标医院的有80例,即就诊延迟率达80.80%,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溃疡数和发现症状后进行自我处理是影响患者就诊延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足患者存在严重的就诊延迟现象,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降低糖尿病足患者就诊延迟率,促进糖尿病足早期病变的有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就诊延迟 影响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优化院前急诊护理及医疗处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发病后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9
2
作者 皮玲丽 李丹卉 +3 位作者 谭薇 陈晖 张继文 彭刚刚 《齐鲁护理杂志》 2020年第6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优化院前急诊护理及医疗处理流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的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1日~2018年8月31日收治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将患者按照急诊护理流程的差异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优化院前急诊护理及医疗处理流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的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1日~2018年8月31日收治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将患者按照急诊护理流程的差异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干预,干预组遵从优化院前急诊护理流程实施护理。比较两组院前延迟时间、预后情况、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满意度,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因素。结果:干预组院前延迟时间<2 h的人数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而院前延迟时间>5 h的人数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病情稳定出院率、转入专科治疗率高于对照组(P<0.05),48 h内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d,干预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价可知,患者康复的影响因素为年龄、未使用优化院前急诊护理流程护理及意识障碍(P<0.05)。结论:优化院前急诊护理及医疗处理流程可显著缩短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院前延迟时间,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提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院前急诊 护理流程优化 院前延迟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院前和院内延误现状分析 被引量:28
3
作者 李晶晶 佟旭 曹亦宾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11期991-996,共6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首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治疗,由于静脉溶栓有时间限制,有研究表明院前及院内时间延误是阻碍AIS患者发病后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主要因... 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首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治疗,由于静脉溶栓有时间限制,有研究表明院前及院内时间延误是阻碍AIS患者发病后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主要因素,本文旨在探讨静脉溶栓治疗的院前和院内延误的现状、影响因素,缩短延误的改进建议,从而规范溶栓治疗体系,改进溶栓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院前延误 院内延误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前院内协作的溶栓急救绿色通道构建 被引量:24
4
作者 邓先锋 向莉 +4 位作者 冯霞 贺巧玲 张新丽 黎雪琼 王晓洁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860-865,共6页
目的:通过构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急救绿色通道,缩短脑卒中患者就医延误的时间。方法:选取2017-01-2018-12期间在我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67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59例,观察组208例。对照组采... 目的:通过构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急救绿色通道,缩短脑卒中患者就医延误的时间。方法:选取2017-01-2018-12期间在我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67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59例,观察组20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模式,观察组采用院前院内协作的模式构建绿色通道进行急救。结果:溶栓率由5.02%升至14.02%(P<0.01);患者发病至开始治疗的时间(onset to treatment time,OTT)由241.47 min降至167.55 min(P<0.01);患者入院至溶栓用药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DNT)从72.51 min缩短至43.69 min(P<0.01);DNT≤60 min的患者比例从49.15%上升至86.54%(P<0.01);脑血管再通率由25.42%提高到59.13%(P<0.01);出院时NIHSS值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院前院内协作的模式构建溶栓急救绿色通道,整合多学科医疗资源,有效减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医延误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院前延迟 院内延迟 绿色通道
原文传递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救治时间延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5
作者 梁宏艳 李明 +1 位作者 惠文 吉训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62-666,共5页
卒中的治疗在于脑缺血发生后早期快速有效的再灌注,挽救缺血半暗带,恢复脑血流。然而中国卒中患者的溶栓率仅为2%,救治时间的延迟是瓶颈,院前延迟是重要原因,院内延迟情况也不容乐观。作者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救治时间延迟的现状、影... 卒中的治疗在于脑缺血发生后早期快速有效的再灌注,挽救缺血半暗带,恢复脑血流。然而中国卒中患者的溶栓率仅为2%,救治时间的延迟是瓶颈,院前延迟是重要原因,院内延迟情况也不容乐观。作者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救治时间延迟的现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拟为今后组织化、一体化缺血性卒中急救模式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院前延迟 院内延迟 影响因素 综述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就医延迟的研究现状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李金秀 赵秋利 +1 位作者 刘晓 吴燕妮 《护理管理杂志》 2012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分析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就医延迟的研究现状,为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网络数据库1998年至2010年间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就医延迟的相关文献,采用文献研究法进行分... 目的分析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就医延迟的研究现状,为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网络数据库1998年至2010年间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就医延迟的相关文献,采用文献研究法进行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就医延迟研究的文献逐年平稳增加,护理类期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就医延迟的研究推广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此类文章的研究方法单一,而阻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就医的因素多而复杂。结论现阶段需要更多关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就医延迟卫生服务中心的临床随机干预试验研究,制订缩短院前就医延迟时间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延迟 患者延迟 就医延迟
下载PDF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误时间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陈剑峰 薛书峰 +3 位作者 张守彦 金军 冯青俐 邱春光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2-74,77,共4页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75岁)和对照患者(≤75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前延误时间的差异。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及急诊科的STEMI患者400例。所...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75岁)和对照患者(≤75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前延误时间的差异。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及急诊科的STEMI患者400例。所有入选患者根据年龄分为两组,即高龄组(>75岁)和对照组(≤75岁)。询问并记录患者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龄组患者院前延误时间小于6h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患者院内,出院后30d及半年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接受积极治疗者相对较少,这主要是因为对年龄相关的不良反应方面存在担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 心肌梗死 因素分析 统计学 高龄患者 院前延误
下载PDF
中国急性脑梗死院前延误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宋彦丽 刘改芬 +7 位作者 王艳云 潘岳松 张润华 王伊龙 赵性泉 李子孝 王春雪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9期736-742,共7页
目的分析我国急性脑梗死患者院前延误的影响因素。方法中国国家卒中登记数据库于200侔9月到2008年8月连续收集来自全国各地152家二级和三级医院的急性卒中住院患者。本研究利用该数据库中的患者信息,以发病至到院时间大于3h为院前延误... 目的分析我国急性脑梗死患者院前延误的影响因素。方法中国国家卒中登记数据库于200侔9月到2008年8月连续收集来自全国各地152家二级和三级医院的急性卒中住院患者。本研究利用该数据库中的患者信息,以发病至到院时间大于3h为院前延误,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院前延误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对来自中国国家卒中登记数据库的105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院前延误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发现仅有21.58%的患者(n=2267)在发病5h内到达医院。导致院前延误时间缩短的因素有:老龄[调整后的比值比(odds ratio,OR)0.99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 nterval,CI)0.988~0.9971、使用急救车到达医院(调整后的OR 0.540,95%C/0.500~0.584)、饮酒史(调整后的DR0.895,95%C/0.802~0.999)、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调整后的OR0.786,95%C/0.684~0.905)、心房颤动病史(调整后的OR0.555,95%引0.452.~0.635)、首发症状为意识障碍(调整后的OR0.660,95%010.561~0.776)。导致院前延误时间延长的因素:单独居住(调整后的OR1.760,95%纠1.507~2.571)、自费医疗(调整后的OR1.255,95%C/1.081~1.411)、睡醒时发现症状(调整后的OR1.678,95%C/1.489~1.891)、发病前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2分(调整后的OR1.445,95%C/1.207-1.750)、高血压病史(调整后的OR1.114,95%C/1.004-1.2-38)、糖尿病病史(调整后的0R 1.141,95%C/1.006~1.295)、首发症状为失语(调整后的DR1.580,95%C/1.259~1.556)、首发症状为视野缺损(调整后的OR1.458,95%d1.056~2.051)。结论我国脑梗死患者的院前延误现象比较严重,提高公众对卒中的认识,加强院前急救系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院前延误 急救系统 单独居住
下载PDF
Pre-hospital care-seek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ubsequent quality of care in Beijing 被引量:16
9
作者 SONG Li YAN Hong-bing HU Da-yi YANG Jin-gang SUN Yi-ho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6期664-669,共6页
Background Cumulative evidence demonstrates that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is a mperfusion strategy for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evaluate the pre-... Background Cumulative evidence demonstrates that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is a mperfusion strategy for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evaluate the pre-hospital care-seeking pathway and subsequent care quality in patients with STEMI in the Beijing health care system,which offers patients a choice between seeking care in a small community hospital(SH group)or a large hospital(LH group).Methods Between January 1 and December 31,2006, a cross-sectional and multicenter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11 hospitals qualified as tertiary centers in Beijing and included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STEMI admitted within 24 hours after onset of symptoms.Results Among the 566 patients interviewed,28.3%first arnved at a small community hospitaI and were transferred to large hospitals with the ability to perform primary PCI.The median total pre-hospital delay in the SH group(n=160)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in the LH group(n=406)(225 vs.120 minutes,P〈0.001).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interpreting symptoms to non-cardiac origin(OR,1.996;95%CI: 1.264-3.155),absence of history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OR,1.595;95%CI:1.086-3.347),non-health insuranca coverage(OR,1.931;95%Cl:1.079-3.012)and absence of sense of impending doom (OR,4.367;95%CI:1.279-1 4.925) we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for choosing small hospitals.After adjusting for demographics and medical history,patients in the SH group were 1.698 times(95% CI: 1.1 82-3.661) less likely to receive primary PCI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LH group. Conclusions Above one fourth of the STEMI patients in Beijing experienced inter-hospital transfer.Factors including symptoms interpretation,symptoms,history of myocardial infarcUon,and insurance coverage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patients'pre-hospital care-seeking pathway.The patients who were transferred had longer pre-hospital delays and were less Iikely to receive primary P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RE-SEEKING pre-hospital dela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原文传递
卒中病人居家照顾者疾病相关知识认知情况调查 被引量:15
10
作者 孙晓 毛雅芬 +3 位作者 施雁 金逸 朱晓萍 龚美芳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15年第1期185-188,共4页
[目的]了解居家照顾者卒中相关知识认知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了解103名居家照顾者对卒中诱发因素、卒中发作症状、家庭急救措施的认知情况。[结果]居家照顾者对卒中诱发因素认知欠佳,尤其是对A型行为、生活压力会诱发卒中。50%... [目的]了解居家照顾者卒中相关知识认知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了解103名居家照顾者对卒中诱发因素、卒中发作症状、家庭急救措施的认知情况。[结果]居家照顾者对卒中诱发因素认知欠佳,尤其是对A型行为、生活压力会诱发卒中。50%以上居家照顾者对卒中发作时"说话困难""头痛难忍""突然有眩晕感"症状缺乏认知。50%以上居家照顾者对相关卒中家庭急救措施缺乏认知。不同照顾时间及工作类型的居家照顾者对卒中诱发因素及院前延误因素认知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病人居家照顾者对卒中诱发因素、卒中发作时症状及卒中院前家庭急救措施的认知欠佳,因此在延伸护理服务中应针对居家照顾者开展适宜有效的健康教育具有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家照顾者 脑卒中 诱发因素 院前延误 认知程度
下载PDF
非胸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 再通时间的院前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刘晓鹏 冯青俐 +2 位作者 郑锐锋 朱平 陈剑锋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03-606,共4页
目的:探讨无胸痛症状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患者冠状动脉(冠脉)再通时间的院前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分析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目的:探讨无胸痛症状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患者冠状动脉(冠脉)再通时间的院前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分析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时是否有胸痛表现将患者分为胸痛组和非胸痛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入院至冠脉再通时间、就诊至心电图获得时间及获得心电图至入导管室时间。采用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冠脉再通的影响因素。结果共259例STEAMI患者入选,其中胸痛组154例,非胸痛组105例。与胸痛组比较,非胸痛组女性较少(26.67%比42.20%,P<0.05),年龄更大(岁:68.1±8.93比62.34±7.12,P<0.05),脑卒中、心绞痛、心力衰竭等既往史发生率更高(分别为27.61%比13.63%,31.42%比18.83%,26.67%比11.68%,均P<0.05),Killip分级≥Ⅲ级的患者比例更高(15.24%比6.49%,P<0.05),救护车送至医院的比例较低(26.67%比44.81%,P<0.01),住院时间较长(d:12.50±2.89比9.50±2.67,P<0.05),MACE发生率较高(19.05%比9.09%,P<0.05),入院至冠脉再通时间及就诊至心电图获得时间较长(min:159.01±51.21比115.31±36.74,53.06±18.17比30.35±9.93,均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无胸痛症状〔优势比(OR)=5.14,95%可信区间(95%CI)=2.34~10.81,P<0.001〕、年龄≥65岁(OR=1.43,95%CI=0.93~2.99,P=0.022)、糖尿病(OR=1.57,95%CI=0.66~2.15,P=0.015)及非救护车运送(OR=1.55,95%CI=0.73~2.75,P<0.001)是冠脉再通时间延迟≥2h的危险因素。结论无胸痛症状的STEAMI患者较有胸痛症状者有更高的MACE发生率,心电图获得时间及最初PCI时间延迟;临床医生应尽力减少该类患者的时间延迟,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非胸痛 冠脉再通时间 院前延误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院前发病过程应对轨迹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明慧 赵秋利 +2 位作者 高伟 杨柳 张肖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2-375,共4页
目的 明确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和家属院前发病的应对过程,解明其应对规律和影响因素,为构建全面的脑卒中院前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收集10例个案资料,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和家属... 目的 明确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和家属院前发病的应对过程,解明其应对规律和影响因素,为构建全面的脑卒中院前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收集10例个案资料,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和家属院前发病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即识别阶段、反应阶段、警觉阶段和行动阶段.结论 健康教育人员应当结合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和家属院前应对的整个过程,构建全面的、综合性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院前延迟 应对 轨迹 质性研究
原文传递
中国静脉溶栓绿色通道建设现状及方向 被引量:13
13
作者 黄镪 黄丽 +1 位作者 杨骊鹏 武剑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89-692,共4页
缺血性卒中是中国具有高患病率、高发病率和重大疾病负担的最常见病种之一,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是其最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改善卒中绿色通道是推广静脉溶栓等有效治疗方法的人群获益的重要措施,其主要包括缩短院前和院内时间延误。近年... 缺血性卒中是中国具有高患病率、高发病率和重大疾病负担的最常见病种之一,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是其最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改善卒中绿色通道是推广静脉溶栓等有效治疗方法的人群获益的重要措施,其主要包括缩短院前和院内时间延误。近年来我国的静脉溶栓绿色通道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也存在专业化卒中医师欠缺,公众、急救系统与医院之间的协作机制尚不成熟等问题。文章就我国静脉溶栓绿色通道的建设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绿色通道 院前延误 院内延误
原文传递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迟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青云 张瑞雪 +4 位作者 王全良 王芬 钱瑞娟 孙丹丹 魏瑞瑞 《护士进修杂志》 2019年第3期216-219,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资料调查表对2017年5月-2018年10月就诊于我院的14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调查。研究者为经过培训的心内科护士,收集内容包括年龄、性别、经济来...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资料调查表对2017年5月-2018年10月就诊于我院的14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调查。研究者为经过培训的心内科护士,收集内容包括年龄、性别、经济来源、文化程度、发病时有无陪伴人员、患者对疾病是否认知、陪伴人员对疾病是否认知、糖尿病史、就医决策人性别、疼痛程度评分、发病症状是否典型等为影响因素,同时收集患者院前延迟时间作为本研究的结局变量。结果高龄、女性、无经济来源、对疾病缺乏认知、疼痛症状不典型以及疼痛程度较轻是患者院前延迟的影响因素。结论加强对高龄女性、无经济来源、对疾病缺乏认知、发病症状不典型以及疼痛程度较轻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认知宣教,强化急救意识,提高和改善基层医院医疗水平,是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迟时间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院前延迟 疾病认知 护理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延迟就医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东霞 高鹏 +3 位作者 段亚伟 王燕庆 尹娜娜 韩玉平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2期264-266,270,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延迟就医的影响因素。方法石家庄市区及周边地区STEMI患者285例,采用统一在调查问卷收集资料,根据患者症状出现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S-to-FMC)分为早期组(≤3 h)和延迟组(>3 h),分析其心肌...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延迟就医的影响因素。方法石家庄市区及周边地区STEMI患者285例,采用统一在调查问卷收集资料,根据患者症状出现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S-to-FMC)分为早期组(≤3 h)和延迟组(>3 h),分析其心肌梗死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发病后第一反应、发病1 h内重视程度、梗死前48 h心绞痛情况、是否应用急救医疗系统等院前因素的差异,分析影响患者S-to-FMC相关危险因素。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果本研究中显示患者S-to-FMC为115.5(58.5,223.0)min,早期组占67.0%,延迟组占33.0%。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48 h前心绞痛、胸痛症状典型、症状进展、家中发病、发病1 h重视程度、怀疑心脏疾患、否知晓心肌梗死临床表现,与S-to-FMC延长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8 h前心绞痛、症状进展、发病1 h重视反应、家中发病与患者S-to-FMC有明显相关性(P<0.05)。发病1 h重视反应、症状进展与S-to-FMC呈负相关(P<0.05),老年、48 h前心绞痛、家中发病与S-to-FMC呈正相关(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发病1 h内重视自身症状及症状进展缩短S-to-FMC时间,而老年、发病48 h前心绞痛、家中发病延长S-to-FMC时间,应要加强高危患者对自身症状的识别教育,强化胸痛症状的正确处理方式,进一步缩短院前延迟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延迟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首次医疗接触
下载PDF
信息框架对居民脑卒中就医延迟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芬 张绮珊 +6 位作者 孙兴兰 秦凤银 黄奕敏 韩郭茵 赖锦佳 张小培 谭益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4-73,共10页
背景 信息框架(收益框架和损失框架)理论在健康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其在公众脑卒中认知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基于“中风120”的收益与损失框架信息对居民脑卒中院前延迟行为意向影响的差异。方法 2021年1—9月,通... 背景 信息框架(收益框架和损失框架)理论在健康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其在公众脑卒中认知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基于“中风120”的收益与损失框架信息对居民脑卒中院前延迟行为意向影响的差异。方法 2021年1—9月,通过脚本撰写、视频制作、视频评价3个步骤,形成基于“中风120”的收益框架视频和损失框架视频。于2021年10—1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81例广东省广州市35~80岁的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的比例,将其随机分为收益框架视频干预组(n=40)和损失框架视频干预组(n=41),邀请收益框架视频干预组居民观看收益框架视频,邀请损失框架视频干预组居民观看损失框架视频。在观看视频前后,采用脑卒中先兆症状识别和应对调查问卷、脑卒中院前延迟行为意向量表(SPDBI)对居民进行调查。比较两组居民干预前后对各脑卒中先兆症状的正确识别与应对情况,以及SPDBI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结果 最终共纳入75例居民,其中收益框架视频干预组37例,损失框架视频干预组38例。干预前,两组居民对各脑卒中先兆症状的正确识别率、应对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居民SPDBI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收益框架视频干预组居民对各脑卒中先兆症状的正确识别率、应对率较干预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DBI总得分及除不就医行为合理化维度外的其他维度得分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失框架视频干预组居民对各脑卒中先兆症状的正确识别率较干预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除口角歪斜外的其他脑卒中先兆症状的正确应对率较干预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DBI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失框架视频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框架 卒中 院前延迟 就医延迟 行为意向 视频干预 中风120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高危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测评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11
17
作者 赵秋利 李金秀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年第25期2981-2986,共6页
目的初步编制“急性心肌梗死高危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测评量表”,并对其信效度进行检验,为评估急性心肌梗死高危者院前延迟倾向提供一个有效的测评工具。方法应用量表开发的综合策略,以计划行为理论作为编制量表的基本理论框架,在广... 目的初步编制“急性心肌梗死高危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测评量表”,并对其信效度进行检验,为评估急性心肌梗死高危者院前延迟倾向提供一个有效的测评工具。方法应用量表开发的综合策略,以计划行为理论作为编制量表的基本理论框架,在广泛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建立条目池,采用专家评议法和预试验法对量表条目进行筛选,形成暂定版量表,并选取哈尔滨420名急性心肌梗死高危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测量,对量表的信效度进行检验。结果形成的急性心肌梗死高危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测评量表,由6个维度组成,具体为就医决策、症状警觉、习惯反应样式、症状程度判断、阻碍就医因素、促进就医因素,量表的Cronbaeh’s a系数为0.744;其累积解释总方差的58.694%,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结论本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既可作为测评急性心肌梗死高危者院前延迟倾向的工具之一,也可为以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院前延迟 行为意向 量表
原文传递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误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陈剑峰 薛书峰 +2 位作者 张守彦 段卡丹 王静 《医学与哲学(B)》 2017年第2期49-51,共3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误的原因,包括社会经济学和个人因素等。选取327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详细记录患者人口学资料,受教育水平,婚姻状况,何种方式就诊于医院及院前延误时间。35.7%的患者在症状发...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误的原因,包括社会经济学和个人因素等。选取327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详细记录患者人口学资料,受教育水平,婚姻状况,何种方式就诊于医院及院前延误时间。35.7%的患者在症状发作的2小时内到达医院,7.9%患者在症状发作24小时后到达医院。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已婚,高学历,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将自己的症状归结为心脏原因,具有的疼痛症状和非疼痛症状数量多,发病时不在家,发病时有陪同者,发病后呼叫EMS是院前延误时间短的相关因素(P<0.05)。增加患者对心血管症状和危险因素的认识,教育患者一旦出现症状,立即呼叫急救系统可能缩短院前延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延误 教育
下载PDF
脑卒中高危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左庆庆 赵秋利 +9 位作者 朱雪梅 杨丽 杨柳 李明慧 高伟 张肖 程姗姗 刘爽 马江平 王艳秋 《护理管理杂志》 2015年第9期620-622,共3页
目的调查脑卒中高危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脑卒中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测评量表,对哈尔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和哈尔滨市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脑卒中高危者320例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高危者... 目的调查脑卒中高危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脑卒中患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测评量表,对哈尔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和哈尔滨市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脑卒中高危者320例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高危者的院前延迟行为意向测评量表总分及各维度的平均得分率均大于50.00%。家庭人均月收入、体检状况、是否接受培训或自学脑卒中知识是脑卒中高危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结论脑卒中高危者院前延迟行为意向水平较高,提示医务人员和有关健康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脑卒中高危者对症状的习惯反应,加强急救系统使用、定期体检的健康教育,并提供脑卒中知识教育,从而有效减少脑卒中院前延迟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院前延迟 行为意向
下载PDF
脑卒中院前延迟综合健康教育方案的构建 被引量:11
20
作者 赵秋利 李明慧 +8 位作者 郝艳华 刘昕 程春梅 杨柳 高伟 朱雨岚 朱雪梅 杨丽 沈晓颖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CSCD 2014年第11期8-11,共4页
在健康信念模式、社会认知理论和缺血性脑卒中院前应对模式等理论指引的基础上,结合适宜的健康教育方法和内容,以脑卒中高危者和其家属为健康教育对象,构建了可行性较强的脑卒中院前延迟综合性健康教育方案,以达到提高社区高危人群和其... 在健康信念模式、社会认知理论和缺血性脑卒中院前应对模式等理论指引的基础上,结合适宜的健康教育方法和内容,以脑卒中高危者和其家属为健康教育对象,构建了可行性较强的脑卒中院前延迟综合性健康教育方案,以达到提高社区高危人群和其家属对脑卒中疾病认知,减少院前延迟的发生,推动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发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院前延迟 健康教育方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