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炼铜冶铁制陶燃料初探——以先秦秦汉时期的煤炭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薛毅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1-6,共6页
从石器到铜器再到铁器,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煤炭是一种有机可燃岩石,它在石器时代主要是装饰品、工艺品等的原料,到了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则成为冶铸的重要燃料。煤炭的利用对中国古代炼铜、冶铁、制陶业的提升和发展起到过... 从石器到铜器再到铁器,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煤炭是一种有机可燃岩石,它在石器时代主要是装饰品、工艺品等的原料,到了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则成为冶铸的重要燃料。煤炭的利用对中国古代炼铜、冶铁、制陶业的提升和发展起到过重要作用。探讨这方面的问题,有益于全面认识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的历史面貌和演进历程,有助于推进矿冶史和煤炭开发利用史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秦汉时期 炼铜 冶铁 制陶 燃料 煤炭
下载PDF
前秦苻坚与后秦姚兴之汉文化特征及其现代启示——以汉武帝以降“崇儒兴学”的汉文化传统为中心 被引量:1
2
作者 戴晓刚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380-384,共5页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多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时期,其间正当两晋南朝玄风弥漫之际,十六国北朝却儒风雄劲。从十六国中后期开始,前秦苻坚、后秦姚兴等胡族统治者大力吸取汉、魏、晋以降汉族统治者的治国之道,颇具以"崇儒兴学"...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多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时期,其间正当两晋南朝玄风弥漫之际,十六国北朝却儒风雄劲。从十六国中后期开始,前秦苻坚、后秦姚兴等胡族统治者大力吸取汉、魏、晋以降汉族统治者的治国之道,颇具以"崇儒兴学"为中心的汉文化特征,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前秦、后秦政治、经济、文化诸项事业的发展,而且有力地推进了整个十六国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比较探究苻坚与姚兴的汉文化特征,不仅有助于从文化层面进一步了解十六国中后期的历史发展及其基本规律,而且对当前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均具有较大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秦 后秦 苻坚 姚兴 十六国 崇儒兴学 汉文化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先秦至秦汉时期焚香之风与香具——兼谈五凤熏炉的命名 被引量:1
3
作者 向祎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53,共3页
我国识香用香之风起源甚早。秦汉之前,所用之香以香草香木类为主,直接使用或直接焚烧以利用其香;秦汉以来,疆域扩大,凿通西域,香料之路繁荣,南方与西亚等地的外来香料被国人所喜爱,基于香料种类的扩大与变化,专用的香具也随之流行开来。
关键词 先秦 秦汉 熏炉
原文传递
《帝王略论》中的先秦及秦朝帝王论
4
作者 刘治立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60-65,共6页
中国古代史论著作《帝王略论》卷一记录了李世民与虞世南对先秦至秦朝夏禹、秦始皇等帝王得失荣辱的讨论,在后四卷中也多次论及这些帝王的功过是非。这些论断对于贞观政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玄武门之变被比作周公诛管放蔡的义举,贞观盛... 中国古代史论著作《帝王略论》卷一记录了李世民与虞世南对先秦至秦朝夏禹、秦始皇等帝王得失荣辱的讨论,在后四卷中也多次论及这些帝王的功过是非。这些论断对于贞观政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玄武门之变被比作周公诛管放蔡的义举,贞观盛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先秦治世的悠长回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王略论》 先秦 秦朝 虞世南
下载PDF
先秦至两汉时期帝王陵门阙位置关系研究
5
作者 吴悦娜 许政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40-47,共8页
东周时期各诸侯国王陵的出现,陵园的兴建,使阙开始出现于陵园之中,为其后帝陵门阙位置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多数研究认为陵园中门阙在空间位置上彼此相连,其实不然.自门阙位置关系出现于陵园时起,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就一直在不... 东周时期各诸侯国王陵的出现,陵园的兴建,使阙开始出现于陵园之中,为其后帝陵门阙位置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多数研究认为陵园中门阙在空间位置上彼此相连,其实不然.自门阙位置关系出现于陵园时起,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就一直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考察东周时期陵园中阙制的产生入手,以先秦至两汉时期帝王陵中的陵阙为研究对象,结合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述,分析先秦至两汉时期帝王陵中门阙位置关系的演变轨迹及演变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秦汉时期 帝王陵阙 空间位置 演变轨迹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人才思想——从先秦至秦汉
6
作者 王新心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3-16,共4页
中国古代人才思想体现了历朝统治者与学者们对于人才问题的探索与思考,从先秦时期人们对于人才道德的重视,到秦代统治者对于依法用才思想的推崇,从西汉统治者对于人才考评问题的倡导,到东汉统治者对于推进人才培养制度化的努力,一系列... 中国古代人才思想体现了历朝统治者与学者们对于人才问题的探索与思考,从先秦时期人们对于人才道德的重视,到秦代统治者对于依法用才思想的推崇,从西汉统治者对于人才考评问题的倡导,到东汉统治者对于推进人才培养制度化的努力,一系列的探索都体现出了先人对于人才问题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人才思想 梳理 先秦 秦汉
下载PDF
也论“先秦和秦朝法治的现代省思”——兼与高鸿钧先生商榷
7
作者 胡启明 田也壮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40-45,共6页
以先秦和秦朝法治为代表的某些中国传统法治资源和西方正义法治资源对中国现代法治具有建构意义。《先秦和秦朝法治的现代省思》一文富有探讨意义,该文在继承法治之中土传统时,遗神取貌;移植法治之西方资源时,买椟还珠;选择法治之实践... 以先秦和秦朝法治为代表的某些中国传统法治资源和西方正义法治资源对中国现代法治具有建构意义。《先秦和秦朝法治的现代省思》一文富有探讨意义,该文在继承法治之中土传统时,遗神取貌;移植法治之西方资源时,买椟还珠;选择法治之实践路径时,南辕北辙。以民主自由为核心的正义是现代法治必不可少的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和秦朝法治 现代省思 移植西方法治 分析实证主义法学 法治实践路径
下载PDF
先秦至秦代成人教育教材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启示——以儒家经典教材为例
8
作者 李攀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31-35,108,共6页
对先秦至秦代以来的成人教育教材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发现该时期教材发展呈现以下特点:教材价值取向从“学而优则仕”到“以吏为师”,教材内容从儒家的礼教到法家的法教,承载的成人教育理念从成为“人”的教育到成人职业教育的诸多特点。... 对先秦至秦代以来的成人教育教材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发现该时期教材发展呈现以下特点:教材价值取向从“学而优则仕”到“以吏为师”,教材内容从儒家的礼教到法家的法教,承载的成人教育理念从成为“人”的教育到成人职业教育的诸多特点。得出三点启示:实现成人教育教材的高质量提升;实现成人教育教材的内容多样;实现成年人的教育以及成为人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教育 教材 先秦 秦代
下载PDF
先秦诸子的廉政思想及其现代价值初探 被引量:9
9
作者 唐贤秋 《唐都学刊》 2003年第2期48-53,共6页
先秦诸子的廉政思想产生于先秦社会转型时期。尽管由于学派不同 ,但各派对廉政的认识几乎是趋于一致的。廉政必须解决好爱民、举贤和法治等问题 ,这是先秦诸子的一致共识。这些思想不仅在当时达到了相当水平 。
关键词 先秦时期 诸子百家 廉政思想 现代价值 法治
下载PDF
先秦散文描述
10
作者 李品素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47-49,共3页
先秦散文以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的庞大气势和精妙笔法立于中国散文的源头 ,该文着重对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的高超写作艺术加以描述。
关键词 先秦散文 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 文学研究 艺术手法 《左传》 《国语》 庄子 《春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