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督徒祷告过程中人神依恋关系的质性探索 被引量:21
1
作者 张秀敏 杨莉萍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5-129,共15页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索基督徒祷告过程中人神依恋关系的形成与发展。研究者以"局外人"身份,采用逐步暴露方式进入研究现场开展客位研究。运用强度抽样方式和综合式抽样策略,抽取14名(男女各7名)正式受洗(受洗时间从2年到32年不...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索基督徒祷告过程中人神依恋关系的形成与发展。研究者以"局外人"身份,采用逐步暴露方式进入研究现场开展客位研究。运用强度抽样方式和综合式抽样策略,抽取14名(男女各7名)正式受洗(受洗时间从2年到32年不等)的基督徒作为样本,通过深度访谈收集资料;运用扎根理论对收集到的资料依次进行初步分析、类属分析和理论建构;运用参与者检验法、非参与者检验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效度检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祷告是基督徒以"信靠"作为承诺,向上帝、基督、圣灵袒露心迹,提出心理诉求,进而与上帝建立亲密关系的沟通方式和重要渠道,它提供了人神依恋系统被激活的情境。"信靠"是基督徒通过祷告与上帝之间形成和发展人神依恋关系的前提条件和关键因素;人神亲密度的增加又反过来促进人对于神的信靠程度。现实生活的困难为基督徒祷告提供了刺激源,并推动人神依恋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基督徒的祷告经历了三个阶段,由Ⅰ期向Ⅲ期水平渐次提升,最终形成"以上帝为中心"的困难应对图式。在此过程中,随着"上帝"的观念越来越深地植入基督徒的自我,有关"上帝"的心理表征不断得到强化,相反,有关"自我"的心理表征渐次弱化,最终进入某种"无我"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徒 祷告 人神依恋 深度访谈 扎根理论
下载PDF
清华简《四告》的性质与结构 被引量:13
2
作者 程浩 《出土文献》 2020年第3期21-36,154-155,共18页
清华简《四告》是由四篇祷辞组成的一卷竹书,其体裁可与祭告先祖的金文以及祝祷体裁的"书"比观。《四告一》全篇可分为两节,记录的是前后两天中周公两次祭告皋繇之辞。皋繇作为天帝的百辟,故可享周公之祭,而周公祭祀他的历史... 清华简《四告》是由四篇祷辞组成的一卷竹书,其体裁可与祭告先祖的金文以及祝祷体裁的"书"比观。《四告一》全篇可分为两节,记录的是前后两天中周公两次祭告皋繇之辞。皋繇作为天帝的百辟,故可享周公之祭,而周公祭祀他的历史背景则是东征践奄后对皋繇后人商奄之民的安抚。该篇文辞古奥,多可与周初文献对读,同《尚书·立政》更是一时之作。与此同时,周公的长子伯禽也对所封鲁国境内任、俞等族的先祖进行了祝祷,要求他们认清形势、献土归周,这便是《四告二》。《四告一》《四告二》两篇作成的材料来源应该都是周初的历史记录,而《四告三》《四告四》则文辞不古、逻辑混乱,很可能是春秋以后的拟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告》 祷辞 周公 天神信仰 文献生成
下载PDF
从《醒世姻缘传》看明清妇女的朝山进香 被引量:7
3
作者 梅莉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1期54-59,共6页
《醒世姻缘传》反映了明清之际山东地区的社会风俗 ,其中对妇女朝山进香多有描述。本文依据书 ,结合相关史料 ,认为明清时期妇女朝山进香是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她们多随香会出行 ,或祈福还愿 ,或游山玩水 ,游历所及遍及宗教圣地和名山... 《醒世姻缘传》反映了明清之际山东地区的社会风俗 ,其中对妇女朝山进香多有描述。本文依据书 ,结合相关史料 ,认为明清时期妇女朝山进香是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她们多随香会出行 ,或祈福还愿 ,或游山玩水 ,游历所及遍及宗教圣地和名山大寺。这种活动虽遭到统治阶级及维护礼教人士的禁止和反对 ,但却屡禁不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 明清妇女 朝山进香 祈神还愿
下载PDF
先秦的祝祷辞、嘏辞及贺辞 被引量:5
4
作者 董芬芬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05-110,共6页
祝辞本为祭祀活动中祝福求福之辞。先秦的祝辞主要有祈祷辞、嘏辞和贺辞等。祈祷辞是祭祀仪式上人对神的赞美和要求,常规祭祀所用的祈祷辞形成相对稳定的格式和套语。嘏辞是祭祀中神尸给主祭者的致福,由祝官来传达。嘏辞多用第二人称&qu... 祝辞本为祭祀活动中祝福求福之辞。先秦的祝辞主要有祈祷辞、嘏辞和贺辞等。祈祷辞是祭祀仪式上人对神的赞美和要求,常规祭祀所用的祈祷辞形成相对稳定的格式和套语。嘏辞是祭祀中神尸给主祭者的致福,由祝官来传达。嘏辞多用第二人称"尔",表示赐福给你。贺辞是人对人的祝福,本质上是嘏辞的世俗化。先秦时的这三种祝辞都沿用四言韵文的传统形式,虽然发生的典礼仪式和针对的对象各不相同,但内容与形式大体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祝辞 祈祷辞 嘏辞 贺辞
下载PDF
苏轼佛教行事略考 被引量:4
5
作者 许外芳 张君梅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23-26,共4页
近年来学界对苏轼与佛教的关系研究颇多,却无人研究苏轼自身的佛教行事。本文略考了苏轼一生中的事佛事迹,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戒杀,二是施舍,三是祈祷,四是净土信仰。苏轼的佛教信仰表明了北宋初期禅、净、教合流的倾向。
关键词 苏轼 佛教 关系 信仰 戒杀 施舍 祈祷 净土信仰
下载PDF
基于文旅融合的祈福文化体验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5
6
作者 周睿 蓝俊豪 +1 位作者 邱扬 费凌峰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8-305,共8页
目的祈福文化源于中国传统祈禳文化,在众多出土文物上也呈现有祈福观遗痕。而伴随着文旅融合的推进,祈福活动逐渐朝向地域民俗化和旅游体验消费方向发展。以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为例,已连续成功举办多年"金沙太阳节",打造成为... 目的祈福文化源于中国传统祈禳文化,在众多出土文物上也呈现有祈福观遗痕。而伴随着文旅融合的推进,祈福活动逐渐朝向地域民俗化和旅游体验消费方向发展。以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为例,已连续成功举办多年"金沙太阳节",打造成为融入古蜀祈福祭祀的一项著名节事活动,并以此为契机推进将节事向日常园区游览的文化消费演进转化。方法以打造金沙祈福文化及其祈福文创商品为设计实务案例,剖析旅游场域构建祈福文化的特征,在祈福文化基因和实施条件的基础上,立足于用户体验要素模型进行祈福文化的体验设计与创意实践,并对祈福文化体验的发展进行展望与反思。结论一方面博物馆借助祈福活动提升文化消费的体验品质与精神文化底蕴,另一方面通过祈福文化的IP挖掘和构建促进博物馆自身的品牌树立,增强与城市旅游、地域文化等相融合的文博事业发展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祈福文化 祈禳 博物馆 文旅融合 文化体验 祈福文创
下载PDF
敦煌藏文忏悔祈愿文叙述风格研究
7
作者 完玛南加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 CSSCI 2024年第1期144-154,共11页
敦煌藏文文献中具有数量可观、内容丰富、功能多样的祈愿文书,其中一类是忏悔祈愿文。文章通过文献学研究方法,拿出其中十五余篇不同编号的忏悔祈愿文,重点介绍每篇祈文的大致内容及其前后相关文书之间的关系。以此为基础认为藏文“’gy... 敦煌藏文文献中具有数量可观、内容丰富、功能多样的祈愿文书,其中一类是忏悔祈愿文。文章通过文献学研究方法,拿出其中十五余篇不同编号的忏悔祈愿文,重点介绍每篇祈文的大致内容及其前后相关文书之间的关系。以此为基础认为藏文“’gyod tshangs”一词是自汉文佛经藏译中频繁出现的名词,与藏文“bshags pa”具有相同的含义,且二者都在吐蕃时期共同使用。以“’gyodtshangs”为题名的忏悔祈愿文,因忏悔方式及框架结构的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以P.T.17为例,即六支积资为内容的忏悔祈愿文;另一类为以P.T.178为例,即礼拜与忏悔为主要内容的忏悔祈愿文。通过分析二者的叙述风格以及各自所依佛经的不同,表明忏悔祈愿文作为人们日常修行内容流行于吐蕃时期,深受汉地佛教文化交流的影响。以此阐明在佛教传播的影响下,在当时的丧葬、治病等习俗中渗透着佛教忏悔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忏悔 悔罪 祈文 P.T.17 P.T.178
下载PDF
《天回医简》祝由四方探赜
8
作者 金越 周昀璐 李荣群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163-1167,共5页
[目的]探析老官山汉墓中四首祝由方,辨明祝由的发展进程以及在中医学发展过程中的贡献。[方法]使用文献搜查法和二重证据法,将《天回医简》祝由四方与相近时代著作、现代文献进行联系研究,梳理释义;结合时代文化背景,对治疗内容进行深... [目的]探析老官山汉墓中四首祝由方,辨明祝由的发展进程以及在中医学发展过程中的贡献。[方法]使用文献搜查法和二重证据法,将《天回医简》祝由四方与相近时代著作、现代文献进行联系研究,梳理释义;结合时代文化背景,对治疗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天回医简》是秦汉时期较为成熟的医学资料,其中包括4首祝由方,涉及3种疾病。这些祝由方在内容和形式上依附了神鬼之说,但同时也初步显现了中医哲学思想和后世主流治疗理念的雏形。不仅药与祝由并用、导引数术兼备,还隐约可见一些现代心理学和外科学治疗手段。[结论]在所处时代背景下,《天回医简》作为当时内容较为完备、写作较为规范的医学文献,其祝由内容呈现出蒙昧与觉醒交织的特点,亦是中医学演进的缩影,是从蒙昧的实践到出现体系化理论的曙光的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回医简》 祝由 难产 血痹 心暴痛 祝祷 禹步 数术
下载PDF
宗教与认同:宗教对自我认同发展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昕亮 乐国安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10年第6期12-17,共6页
对自我的研究是宗教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宗教是青少年自我认同发展的重要源泉。文章对宗教在自我认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后认为,从宏观角度上看,宗教是青少年认同发展的意识形态基础;宗教为青少年提供社会化的社会环境... 对自我的研究是宗教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宗教是青少年自我认同发展的重要源泉。文章对宗教在自我认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后认为,从宏观角度上看,宗教是青少年认同发展的意识形态基础;宗教为青少年提供社会化的社会环境;宗教还是青少年认同发展的重要精神背景。文章还以仪式和祈祷为例,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宗教崇拜对青少年认同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崇拜 自我认同 作用分析 IDENTITY 青少年 心理学研究 意识形态 文章 社会环境 精神背景 角度分析 宏观角度 发展过程 社会化 基础
下载PDF
敦煌文书S.5747《张承奉祭风伯文》性质再探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沚青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4-67,共4页
历来研究者皆认为S.5747《张承奉祭风伯文》是关于农事的祭文,但比照传世文献可知,该件应为金山国建立前,归义军节度使张承奉祭祷风伯保佑战事顺利的祭文。
关键词 敦煌 风伯 祭文 性质
下载PDF
What is the destiny of a threatened fish, Ptychobarbus chungtienensis, now that non-native weatherfishes have been introduced into Bita Lake, Shangri-La?
11
作者 Wan-Sheng JIANG Tao QIN +5 位作者 Wei-Ying WANG Ya-Peng ZHAO Shu-Sen SHU Wei-Hong SONG Xiao-Yong CHEN Jun-Xing YANG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2016年第5期275-280,共6页
Biological invasion is a pervasive negative force of global change, especially in its effects on sensitive freshwater ecosystems. Even protected areas are usually not immune. Ptychobarbus chungtienensis is a threatene... Biological invasion is a pervasive negative force of global change, especially in its effects on sensitive freshwater ecosystems. Even protected areas are usually not immune. Ptychobarbus chungtienensis is a threatened freshwater fish now almost confined to Bita Lake, in the Shangri-La region of Yunnan province, China. Its existence is threatened by the introduction of non-native weatherfishes (Misgumus anguillicaudatus and Paramisgurnus dabryanus) by an unusual method known as 'prayer animal release' Periodic surveys revealed the ratio of invasive weatherfishes to P. chungtienensis has been increasing since the former species was first recorded from the lake in August, 2009. Ptychobarbus chungtienensis shows low genetic diversity in the relict Lake Bita population. Weatherfishes, however, have highly successful survival strategies. The degree of dietary overlap between the species is alarming and perhaps critical if food is found to be a limiting fac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ical invasion Threatened fish prayer animal release Genetic diversity DIETARY
下载PDF
敦煌卷子P.2856《发病书》中的病症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程一凡 丁媛 茅婧玮 《中医文献杂志》 2017年第4期1-3,共3页
敦煌卷子P.2856《发病书》是占卜疾病的数术类文献,其中有不少涉及疾病症状的内容。研究认为,这些症状应该是当时敦煌地区民众发生率较高的症状,但与具体的疾病占卜、禳解并无特异性的联系。
关键词 发病书 敦煌文献 症状 占卜 禳解
下载PDF
祈祷:一种独特的对话性叙述——奥古斯丁《忏悔录》的修辞叙事学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毓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9-13,共5页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之所以岁久弥光,其中原因是由于他采取了独特的叙述方式——祈祷。祈祷者"我"对"上帝"的叙述构成了文本的内容以及人的行为关系。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修辞性的呼叫祷告式陈述。借助于交替出...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之所以岁久弥光,其中原因是由于他采取了独特的叙述方式——祈祷。祈祷者"我"对"上帝"的叙述构成了文本的内容以及人的行为关系。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修辞性的呼叫祷告式陈述。借助于交替出现的三种普遍模式,它的四种基本形态以一种对话性叙述方式被呈现出来。这种由两个交叉独白构成的对话,变静态叙述为动态表现,突出了叙述者"我"的独特声音,其最大功能是表现"内在的我"形象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探索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古斯丁 《忏悔录》 祈祷 对话性叙述
下载PDF
“说”祭与“说”体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晓军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2-124,共13页
"说"祭是一种以论说的方式说服神灵满足祭祷者诉求的言语行为,"说"祭祝辞因其特定的情境、内涵与形态而固定为格套,具有鲜明的文体属性,经过祝史的书面化处理与篇章化撰作,便生成祭祷性说体。诸子论说本质上跟祝史&... "说"祭是一种以论说的方式说服神灵满足祭祷者诉求的言语行为,"说"祭祝辞因其特定的情境、内涵与形态而固定为格套,具有鲜明的文体属性,经过祝史的书面化处理与篇章化撰作,便生成祭祷性说体。诸子论说本质上跟祝史"说"祭一样,都是"陈论其事"的言语行为,以犀利的言辞陈述并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诸子论说在方法与策略、思维与逻辑等方面受祭祷性说体的影响,于是形成议论性说体。诸子论辩时先简要表明观点,再详细加以阐述,于是形成经说体。晚周时期,诸子称自家学说为"经说"而贬斥他家学说为"小说"。两汉后,目录学家借用"小说"一词,泛指所有不本于经典的论著,于是又形成了传统的小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祈 说祭 祷辞 说体 小说
原文传递
忏悔录的一个早期形式——从赫梯国王穆尔什里二世的瘟疫祷文论起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政 《现代传记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48-57,273-274,共11页
迄今为止,在赫梯语文献研究中,中外学术界尚无探讨赫梯祷文与忏悔录关系的学术成果。根据现存的赫梯语祷文文献的内容和编撰形式,我们认为,历史地来看,赫梯人的个别祷文很可能已经具备了忏悔录的一些基本特征,值得探究赫梯人的某些祷文... 迄今为止,在赫梯语文献研究中,中外学术界尚无探讨赫梯祷文与忏悔录关系的学术成果。根据现存的赫梯语祷文文献的内容和编撰形式,我们认为,历史地来看,赫梯人的个别祷文很可能已经具备了忏悔录的一些基本特征,值得探究赫梯人的某些祷文作为忏悔录早期形式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梯国王 祷文 忏悔录 早期形式
原文传递
论中世纪西欧犹太妇女在犹太会堂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法、德为个案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淑清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8-63,共6页
尽管犹太妇女在犹太会堂中的地位依然受到传统的犹太律法及习俗的束缚,但是在中世纪的西欧,尤其是在12-13世纪的法国和德国,犹太妇女在犹太会堂中的地位仍然有了很大的改善。她们不仅拥有自己的会堂或者祈祷室,而且有自己的领唱员(canto... 尽管犹太妇女在犹太会堂中的地位依然受到传统的犹太律法及习俗的束缚,但是在中世纪的西欧,尤其是在12-13世纪的法国和德国,犹太妇女在犹太会堂中的地位仍然有了很大的改善。她们不仅拥有自己的会堂或者祈祷室,而且有自己的领唱员(cantor),犹太妇女不仅在安息日而且在平时也去会堂进行公共祈祷。除此之外,犹太妇女还积极地参加会堂的慈善活动。这不仅丰富了犹太妇女的精神生活,提高了犹太妇女的宗教和社会地位,而且极大地改善了犹太妇女的社会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犹太会堂 祈祷 慈善 犹太妇女 中世纪 西欧
下载PDF
秦汉弭灾制度浅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利霞 王秀玲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20-24,共5页
我国古代灾荒频发,水灾、旱灾、冰灾、雹灾、地震及其他气象性的灾害,无时不在侵袭着历朝历代。为了减轻灾害、救治灾荒,统治阶级及广大的下层人民不仅掌握了丰富的救灾、减灾经验,而且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程序化的救灾减灾制度。秦汉的... 我国古代灾荒频发,水灾、旱灾、冰灾、雹灾、地震及其他气象性的灾害,无时不在侵袭着历朝历代。为了减轻灾害、救治灾荒,统治阶级及广大的下层人民不仅掌握了丰富的救灾、减灾经验,而且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程序化的救灾减灾制度。秦汉的弭灾主要包括帝王自谴祈祷,更改年号、策免三公,大赦与录囚等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仍有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弭灾 制度 祈祷
下载PDF
江南地区元宵节考略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杭芳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75-79,86,共6页
以灯火为亮点和核心的元宵节,是春节狂欢的最后的高潮,其活动领域包含了饮宴、庭院、广场及宇宙。元宵节人神共舞、普天同庆的场面是其他任何节日都无法比拟的。元宵节有着深厚的传统渊源和漫长的演变历程,它受到宗教文化思想、人的生... 以灯火为亮点和核心的元宵节,是春节狂欢的最后的高潮,其活动领域包含了饮宴、庭院、广场及宇宙。元宵节人神共舞、普天同庆的场面是其他任何节日都无法比拟的。元宵节有着深厚的传统渊源和漫长的演变历程,它受到宗教文化思想、人的生存心理以及天、地、神、人四个维度的作用和影响,整个节日体现了"闹"、"敬"、"禁"、"祈"的重要特征,折射出元宵节全民狂欢的民众心理和基本精神。该文以浙江为例,通过对元宵节民俗事象全面、立体的解读,从而阐发元宵节日的重大文化哲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宵节 狂欢 敬仰 祈愿
下载PDF
睡虎地秦简《马禖》新探
19
作者 王强 《古代文明(中英文)》 CSSCI 2023年第4期66-73,M0005,共9页
根据北大汉简《日书》和《日忌》的提示,简文中的“祝”应为“大祝”或“太祝”之省,本篇题作《马禖》最具合理性。在此前提下,全篇可划分为3部分,由“●”和“▅”两个符号隔开,前后两部分为需要祝者读出的内容,中间部分则是关于神位... 根据北大汉简《日书》和《日忌》的提示,简文中的“祝”应为“大祝”或“太祝”之省,本篇题作《马禖》最具合理性。在此前提下,全篇可划分为3部分,由“●”和“▅”两个符号隔开,前后两部分为需要祝者读出的内容,中间部分则是关于神位安置和餟祭等环节,不需要祝者读出。第一部分中,“日丙”应理解为先牧之名,如此方能与“马禖”合神。第二部分中,旧释“东向南向各一马”之“马”应为“席”字残文,孔家坡汉简日书《鸡血社》简文可证。第三部分中,“㪇”字本当作“牧”,应是涉上文“先”字而误,“先牧”与“四厩行大夫”为并列的神灵名,因此可以与“次席”连读。“屏詷马”应分析为“屏+詷马”,“詷”为修饰马的形容词。从韵读和北大汉简《日书》新材料来看,方勇对“令其口耆(嗜)葏(荐)[齒出]=([齒出][齒出]),耆(嗜)㱃(饮)律=(律律),弗遏自退,弗敺(驱)自出”一句的断读和分析正确,可从。从用字习惯方面考虑,“嗅乡”应读作“嗅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禖 秦简 祝祷 数术
下载PDF
论秦国的两篇祝祷辞 被引量:1
20
作者 延娟芹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63-67,共5页
目前出土了战国时期秦国的两篇祝祷辞,《诅楚文》与《秦曾孙骃告华大山明神文》。《诅楚文》作于秦楚蓝田之战前夕(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公元前312年),是秦国欲发动鬼神的力量以战胜楚国,在神灵面前数说楚王罪状、诅咒楚王的文字。《秦... 目前出土了战国时期秦国的两篇祝祷辞,《诅楚文》与《秦曾孙骃告华大山明神文》。《诅楚文》作于秦楚蓝田之战前夕(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公元前312年),是秦国欲发动鬼神的力量以战胜楚国,在神灵面前数说楚王罪状、诅咒楚王的文字。《秦曾孙骃告华大山明神文》的作时在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公元前255年)至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之间,是秦骃因自己病重而向华大山祈祷自己能够康复的文字。两篇都属于祝祷辞中的策祝一类,前者祷战,后者祷病。两篇都对前代祝祷辞有一定继承,但同时又有了较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诅楚文》 《秦曾孙骃告华大山明神文》 祝祷辞 策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