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雷公藤类药材及其制剂中雷公藤甲素的含量 被引量:12
1
作者 库尔班江 张焱 《中南药学》 CAS 2008年第5期552-555,共4页
目的建立雷公藤药材及其制剂中雷公藤甲素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外标法,色谱柱:Angilent ZORBAX SC-C18(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40:60);检测波长:218m;柱温:25℃;流速:1.0mL·min^-1;进样量:20μL。... 目的建立雷公藤药材及其制剂中雷公藤甲素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外标法,色谱柱:Angilent ZORBAX SC-C18(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40:60);检测波长:218m;柱温:25℃;流速:1.0mL·min^-1;进样量:20μL。结果雷公藤甲素在0.0498~0.249Omg·m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n=5),平均回收率为100.66%,RSD=1.60%(n=9)。结论本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回收率好,精密度:重现性高,分析快速的优点。可作为雷公藤药材及其制剂中雷公藤甲素的定量分析和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药材 制剂 雷公藤甲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Discovery and Content Variation Analysis of Fibrinolytic Enzyme in Semen Sojae Praeparatum Fermentation 被引量:7
2
作者 WENG Meizhi DENG Xiongwei +2 位作者 CHEN Qingfeng WANG Liyuan XIE Xiaomei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CSCD 2020年第1期87-92,共6页
A strong fibrinolytic activity was demonstrated in the Semen Sojae Praeparatum(SSP), which is a famou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study the activities and dynamic changes of fibrinolytic enzyme, standard fibrin ... A strong fibrinolytic activity was demonstrated in the Semen Sojae Praeparatum(SSP), which is a famou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study the activities and dynamic changes of fibrinolytic enzyme, standard fibrin plate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fibrinolytic activity. For the first time fibrinolytic enzyme was found during the fermentation of SSP and the fibrinolytic activities of samples were shown to increase significantly over time. In the "yellow cladding" stage, the fibrinolytic activity was 619.75 IU/g. On day 6, 12 and 15 of the "secondary fermentation" stage, the fibrinolytic activity was 711.49 IU/g, 866.67 IU/g, 1 022.31 IU/g,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ibrinolytic enzyme was generated during the fermentation of SSP and it displayed increasing activity which peaked at the "secondary fermentation" stage. The fibrinolytic enzyme was found to not only degrades fibrin directly, but also activate plasminogen to do s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EN Sojae praeparatum FIBRINOLYTIC enzyme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THROMBOLYTIC effect functional FOODS
原文传递
中药滴丸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昌利 张文平 孙静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1期62-64,共3页
对中药滴丸剂的研究历史和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并论述了中药滴丸剂的特点和提高生物利用度的机理,提出了中药滴丸剂在研发中的问题和优势。
关键词 中药滴丸剂 研究进展 制剂
下载PDF
Contents Variation Analysis ofγ-Amino Butyric Acid in Semen sojae praeparatum Fermentation Using Online Pre-Column Derivatization-HPLC 被引量:2
4
作者 WENG Meizhi HE Jing +5 位作者 REN Jiaxiu LIANG Yonghong CHEN Qingfeng SU Mingsheng WANG Liyuan XIE Xiaomei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CSCD 2021年第1期55-61,共7页
This paper reported the contents variation analysis ofγ-amino butyric acid(GABA)in Semen sojae praeparatum(SSP)which is a famou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was used and G... This paper reported the contents variation analysis ofγ-amino butyric acid(GABA)in Semen sojae praeparatum(SSP)which is a famou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was used and GABA was derivatized by online pre-column derivatization with o-phthalaldehyde(OPA).To validate this method,the precision,stability,repeatability and recovery were discussed.In the concentration range from 0.0125 to 0.400 mg/m L,the calibration curve for GABA was linear and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was obtained wit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R2)of 0.9999.Relatively high levels of GABA exist in SSP and the content changes of GABA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during the fermenting process were detected.At the"yellow cladding"stage,GABA level was very low or even undetectable;the"secondary fermentation"stage witnessed a rapid increase of GABA content to 1.39-5.52 mg/g,which remained stable after 18 days of"secondary fermentation".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GABA was generated at the"secondary fermentation"stage,revealing the significance and rationality of the"secondary fermentation"stage in the fermenting process of SSP.On the other hand,it suggested the downside of taking soy isoflavones as the only measurement in existing quality assessment and optimization approach for the fermenting process of S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en sojae praeparatum γ-amino butyric acid(GABA) "secondary fermentation"process online pre-column derivatization-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原文传递
半夏及其炮制品化学成分及功效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91
5
作者 杨冰月 李敏 +3 位作者 敬勇 赖月月 刘佳灵 彭亮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4349-4355,共7页
目的研究半夏及其不同炮制品化学成分及功效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半夏及其炮制品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水提取物中8种有效成分肌苷、鸟苷、腺苷、琥珀酸、盐酸麻黄碱、甘草苷、甘草酸铵、6-姜辣素含量;通过小鼠气管段酚红法和浓... 目的研究半夏及其不同炮制品化学成分及功效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半夏及其炮制品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水提取物中8种有效成分肌苷、鸟苷、腺苷、琥珀酸、盐酸麻黄碱、甘草苷、甘草酸铵、6-姜辣素含量;通过小鼠气管段酚红法和浓氨水刺激小鼠引咳法对半夏传统功效祛痰、止咳进行药效学研究。结果半夏炮制品中肌苷、鸟苷、腺苷、琥珀酸、盐酸麻黄碱含量较半夏生品明显下降,法半夏中未检出肌苷。3种炮制品相比,清半夏中肌苷、鸟苷、腺苷、琥珀酸含量最高,姜半夏最低,与祛痰作用强弱一致,该4种成分是祛痰作用的活性成分,清半夏炮制时加入白矾,也增强其化痰功效;法半夏止咳作用最强,其次为半夏、清半夏,姜半夏作用最弱,法半夏经甘草、石灰水制后,辅料甘草(引入甘草苷、甘草酸铵)的加入增强了法半夏止咳作用。姜半夏经生姜、白矾制后,生姜(引入6-姜辣素)增强姜半夏止呕作用,减弱化痰、止咳作用。结论半夏炮制后化学成分及功效均发生一定变化,不同炮制方法对其化学成分和功效的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炮制品 清半夏 姜半夏 法半夏 肌苷 鸟苷 腺苷 琥珀酸 盐酸麻黄碱 甘草苷 甘草酸铵 6-姜辣素 祛痰 止咳
原文传递
半夏及其炮制品姜半夏HPLC特征指纹图谱系统性研究 被引量:38
6
作者 杨冰月 李敏 +3 位作者 施佳 夏冬梅 李晓霞 杨小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2-658,共7页
目的对半夏Pinelliae Rhizoma及其炮制品姜半夏Pinelliae Rhizoma Praeparatum cum Zingibere et Alumine不同提取部位的HPLC特征指纹图谱进行研究,阐明半夏炮制前后主要药效物质变化。方法通过HPLC梯度洗脱建立半夏及其炮制品姜半夏的... 目的对半夏Pinelliae Rhizoma及其炮制品姜半夏Pinelliae Rhizoma Praeparatum cum Zingibere et Alumine不同提取部位的HPLC特征指纹图谱进行研究,阐明半夏炮制前后主要药效物质变化。方法通过HPLC梯度洗脱建立半夏及其炮制品姜半夏的水及75%、95%乙醇提取部位的特征指纹图谱,并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和SPSS 17.0软件进行相似度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分别建立了半夏及其炮制品姜半夏不同部位的HPLC特征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指认了肌苷、鸟苷、腺苷、琥珀酸、盐酸麻黄碱、6-姜辣素6个特征峰。姜半夏与半夏HPLC特征指纹图谱相比,姜半夏在保留时间18.3、73.5 min附近新增2个峰(10号峰、19号峰6-姜辣素)。结论首次建立了半夏及其炮制品姜半夏不同提取部位的HPLC特征指纹图谱,该方法稳定、简便、可靠,可有效地控制半夏药材及姜半夏饮片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姜半夏 HPLC 特征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 肌苷 鸟苷 腺苷 琥珀酸 盐酸麻黄碱 16-姜辣素
原文传递
基于UPLC-Q-TOF-MS/MS研究法半夏中甘草化学成分 被引量:36
7
作者 杨彬 王媛 +3 位作者 田梦 袁磊 武媛媛 李遇伯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5-49,共5页
目的: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对法半夏中所含甘草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以法半夏水提液作为供试品溶液,采用Waters Acquity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 目的: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对法半夏中所含甘草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以法半夏水提液作为供试品溶液,采用Waters Acquity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二元梯度洗脱,流速0.25 m L·min-1,柱温35℃。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模式下扫描采集数据,根据准分子离子及二级碎片离子,并结合对照品及文献报道的质谱数据对法半夏中所含甘草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从法半夏中鉴定出15个甘草化学成分。其中三萜皂苷类成分6个,黄酮类成分9个。结论:该研究通过UPLC-QTOF-MS/MS分析技术,明确了法半夏中含有的15种甘草化学成分,可以为阐明半夏经甘草炮制成为法半夏后功效发生变化的物质基础及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法半夏 甘草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PCR-DGGE技术研究淡豆豉炮制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31
8
作者 朱海针 谢卫华 +3 位作者 龙凯 苏明声 王立元 谢小梅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57-1765,共9页
目的采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研究淡豆豉Sojae Semen Praeparatum炮制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的动态变化,为揭示其炮制机制奠定基础。方法运用PCR-DGGE技术研究淡豆豉炮制不同时间的样本... 目的采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研究淡豆豉Sojae Semen Praeparatum炮制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的动态变化,为揭示其炮制机制奠定基础。方法运用PCR-DGGE技术研究淡豆豉炮制不同时间的样本中细菌、真菌菌群种类和数量的动态变化,通过非加权组平均法(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s,UPGMA)聚类分析各炮制时间点的菌系差异。结果发酵至"黄衣上遍"过程中细菌种类丰富,真菌以曲霉菌为主;再闷过程中细菌以乳杆菌为主,真菌以隐球菌为主。发酵第1天恶臭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占优势;发酵第3天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鞘氨醇杆菌属和米曲霉为优势菌种;发酵第6天解淀粉芽孢杆菌、曲霉菌和丝孢酵母为优势菌种;再闷第3天以枯草芽孢杆菌、丝孢酵母和黑曲霉占优势;再闷第9天以枯草芽孢杆菌、那须乳杆菌、弧形乳杆菌和隐球菌为优势菌株;再闷第15天以枯草芽孢杆菌、弧形乳杆菌、隐球菌、丝孢酵母属和2株不可培养真菌为优势菌。整个炮制过程中,产酸克雷伯氏菌、枯草芽孢杆菌、弧形乳杆菌作为优势菌种始终参与。"黄衣上遍"阶段与再闷阶段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大。发酵第3天与第6天的细菌、真菌群落结构相似度最高,分别达76.4%和66.1%;而发酵第3、6天与再闷第9天的细菌群落结构相似度均最低,仅为24.5%,发酵第3天与再闷第15天真菌群落结构相似度最低,仅11.2%。结论炮制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和独特的微生物种类可能决定了淡豆豉特有的性味、功能,同时也从微生物学角度印证了再闷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豆豉 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菌群 优势菌种 非加权组平均法 产酸克雷伯氏菌 枯草芽孢杆菌 弧形乳杆菌 再闷
原文传递
淡豆豉炮制前后异黄酮组分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25
9
作者 牛丽颖 杜红娜 +2 位作者 刘姣 曹秀莲 王鑫国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72-674,678,共4页
采用HPLC法对淡豆豉炮制前后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含量进行测定,以探讨淡豆豉炮制前后异黄酮组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炮制对淡豆豉中异黄酮组分含量有明显影响,炮制后大豆苷、染料木苷含量降低,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含... 采用HPLC法对淡豆豉炮制前后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含量进行测定,以探讨淡豆豉炮制前后异黄酮组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炮制对淡豆豉中异黄酮组分含量有明显影响,炮制后大豆苷、染料木苷含量降低,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含量升高。淡豆豉炮制后苷类成分含量降低,苷元类成分含量升高,提示淡豆豉的炮制存在由苷向苷元转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豆豉 高效液相色谱法 大豆苷 染料木苷 大豆苷元 染料木素
下载PDF
炮姜的药理药化及其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0
作者 吴福林 董庆海 +4 位作者 王涵 谭静 林红强 李平亚 周柏松 《特产研究》 2018年第4期104-108,共5页
炮姜为临床常用中药材,具有多种活性成分和广泛的药理作用。本文对近年来有关炮姜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研究进行了综述,为炮姜药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炮姜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制川乌与法半夏不同比例配伍组合对乌头类生物碱的影响 被引量:26
11
作者 张鲁 李遇伯 +5 位作者 李利新 王玉明 许妍妍 靳晶 张秀秀 张艳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81-685,共5页
目的研究制川乌与法半夏不同配伍组合中乌头类生物碱的变化趋势,阐明两药配伍后的化学物质基础。方法采用LC-MS技术分析久煎处理的不同配伍组合,结合药液pH值的变化,运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寻找、分析差异标记物。结果制川乌与法半夏不同配... 目的研究制川乌与法半夏不同配伍组合中乌头类生物碱的变化趋势,阐明两药配伍后的化学物质基础。方法采用LC-MS技术分析久煎处理的不同配伍组合,结合药液pH值的变化,运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寻找、分析差异标记物。结果制川乌与法半夏不同配伍组合化学成分的量差异明显,随着法半夏比例的增大,药液pH值呈上升趋势,乌头类双酯型生物碱的量整体呈下降趋势。结论制川乌与法半夏配伍后毒性物质减少,这可能与法半夏中的某些成分影响了乌头类生物碱的稳定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川乌 法半夏 化学计量学 配伍 PH值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中半夏炮制品的使用刍议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李陆杰 陈仁寿 +2 位作者 施铮 程建明 池玉梅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7,共7页
《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含有半夏的方剂共17首,其中大多仅标记"汤洗"或未标记任何炮制方法,与现行使用要求不符,给相关经典名方的研发带来了一定困惑。通过梳理经典名方在原书、同时代著作以及后世作品中的记载,对比... 《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含有半夏的方剂共17首,其中大多仅标记"汤洗"或未标记任何炮制方法,与现行使用要求不符,给相关经典名方的研发带来了一定困惑。通过梳理经典名方在原书、同时代著作以及后世作品中的记载,对比历代演变中半夏炮制品的使用情况,以及分析不同方剂的功效主治和配伍意义,根据"尊古而不泥古"的原则,笔者建议上述17首经典名方分别使用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半夏炮制品姜半夏、法半夏和清半夏,其中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黄连汤、旋覆代赭汤、竹叶石膏汤、半夏厚朴汤、麦门冬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温胆汤、竹茹汤、金水六君煎、养胃汤用姜半夏,升阳益胃汤、厚朴麻黄汤、半夏白术天麻汤、藿朴夏苓汤用法半夏,仅桑白皮汤用清半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半夏 中药炮制 汤洗 姜半夏 清半夏 法半夏
原文传递
纯种发酵对淡豆豉主要有效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2
13
作者 蔡琨 冯华 田维毅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39-41,共3页
目的:研究纯种发酵对淡豆豉主要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自然发酵和纯种发酵淡豆豉中染料木素和大豆黄素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纯种发酵淡豆豉中染料木素和大豆黄素的含量均高于自然发酵。结论:利用纯种发酵可... 目的:研究纯种发酵对淡豆豉主要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自然发酵和纯种发酵淡豆豉中染料木素和大豆黄素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纯种发酵淡豆豉中染料木素和大豆黄素的含量均高于自然发酵。结论:利用纯种发酵可以保证淡豆豉生产的稳定性和提高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木素 大豆黄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淡豆豉
下载PDF
淡豆豉炮制历史沿革的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王思齐 王满元 +2 位作者 关怀 阮佳琦 史赫男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85-1989,共5页
淡豆豉为常用的药食两用中药。该文通过整理分析古今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对淡豆豉的炮制历史沿革进行考证,理清了淡豆豉的炮制发展脉络。结果表明,淡豆豉的发酵生产工艺在《食经》中有记载,《齐民要术》中的记载已经相对完善。早期豆豉不... 淡豆豉为常用的药食两用中药。该文通过整理分析古今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对淡豆豉的炮制历史沿革进行考证,理清了淡豆豉的炮制发展脉络。结果表明,淡豆豉的发酵生产工艺在《食经》中有记载,《齐民要术》中的记载已经相对完善。早期豆豉不分咸淡,明代医家逐渐认识到"咸"、"淡"豆豉的差异,多数认可"药用淡豆豉"的观点,淡豆豉的发酵炮制工艺有了更为明确的记载。近代以来,淡豆豉发酵制备各地各法,原辅料及发酵工艺各有特色。目前以《中国药典》收载的桑叶、青蒿发酵工艺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豆豉 炮制方法 工艺沿革
原文传递
半夏历代炮制方法考证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李瑞 付艳阳 +3 位作者 吴萍 贺福元 周逸群 石继连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194-205,共12页
通过查阅古今本草、文献及相关法典,对半夏的历代炮制方法进行探讨。半夏炮制方法经历了多样化的历史时期,自《黄帝内经》出现治半夏后相继出现净制、切制、熬制、姜制、煮制、药汁制、火炮、焙制、麸制、浆制、半夏曲、灰制、醋制、矾... 通过查阅古今本草、文献及相关法典,对半夏的历代炮制方法进行探讨。半夏炮制方法经历了多样化的历史时期,自《黄帝内经》出现治半夏后相继出现净制、切制、熬制、姜制、煮制、药汁制、火炮、焙制、麸制、浆制、半夏曲、灰制、醋制、矾制、米制、炙制、炒制、生用、泔制、油制、酒制、面制、煨制、制炭、胆汁制、盐制等一系列不同的炮制方法和要求。其中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和法半夏沿用至今并被广泛使用,但不同时期半夏炮制品的炮制方法、辅料种类及用量等有较大差异,其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化和标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炮制方法 半夏 法半夏 姜半夏 清半夏 考证 历史沿革
原文传递
基于UPLC-Q-TOF-MS/MS分析多物料多流程炮制对半夏化学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3
16
作者 崔美娜 钟凌云 +2 位作者 兰泽伦 张大永 杨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7428-7437,共10页
目的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定性分析多物料多流程炮制半夏Pinellia ternata的化学成分,分阶段探究不同物料和流程对其成分的影响。比较成分差异性,为阐明多物料多流程炮制对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提... 目的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定性分析多物料多流程炮制半夏Pinellia ternata的化学成分,分阶段探究不同物料和流程对其成分的影响。比较成分差异性,为阐明多物料多流程炮制对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提供参考。方法将通过不同物料和炮制流程得到的半夏阶段产物分为4组,分别为浸漂半夏、石灰制半夏、甘草制半夏、法半夏,以生半夏作为对照。以5种样品醇提液为供试品溶液,采用Waters Acquity BEH C18色谱柱,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二元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化源(ESI),正、负离子全扫描的一级和二级质谱信息。结果通过一级精确质荷比和二级的碎片数据,参考文献、数据库以及质谱裂解规律,对5组样品所含成分进行鉴定。鉴定了101个化学成分,分别为7个生物碱类、5个氨基酸类、5个酰胺类、14个醇胺类、26个黄酮类、6个溶血磷脂酰胆碱类、14个脂肪酸甘油脂类、6个有机酸类、7个皂苷类及11个其他类型化合物。结论通过UPLC-Q-TOF-MS/MS对5组样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发现半夏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存在明显差异,物料甘草为半夏引入了甘草黄酮、三萜皂苷类成分,而物料石灰对成分引入影响不大,推测出石灰的加入是为了在不影响药效成分的前提下减轻半夏毒性。与生品相比,浸漂后的半夏成分减少,推测浸漂的过程中,会使成分有所损失。而经过多物料多流程炮制的法半夏减少了刺激性毒性成分,增加了甘草黄酮类成分。该方法快速、准确,为探究半夏多物料多流程炮制机制提供一种新的策略,对其药效物质深入研究及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法半夏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多物料多流程炮制 甘草黄酮
原文传递
淡豆豉抗菌活性及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22
17
作者 胡斌 王秋红 +2 位作者 姜海 王知斌 匡海学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3-167,共5页
目的:研究传统发酵中药淡豆豉的抗菌活性及化学成分。方法:淡豆豉80%乙醇提取物用适量蒸馏水混悬,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及水饱和正丁醇萃取,得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部分及水层,利用体外抗菌法筛选和追踪抗菌活性部分,采用硅... 目的:研究传统发酵中药淡豆豉的抗菌活性及化学成分。方法:淡豆豉80%乙醇提取物用适量蒸馏水混悬,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及水饱和正丁醇萃取,得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部分及水层,利用体外抗菌法筛选和追踪抗菌活性部分,采用硅胶柱色谱等方法及制备HPLC对抗菌活性最强部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单体化合物,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MS等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淡豆豉8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显示最强的抗菌活性,该有效部分对呼吸道致病菌及其他常见致病菌均显示较强的抗菌活性,正丁醇萃取部分和石油醚萃取部分次之。从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11个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分别为大豆素(1),大豆苷(2),染料木素(3),染料木苷(4),黄豆黄素(5),黄豆黄苷(6),胡萝卜苷(7),胸腺嘧啶(8),腺嘌呤(9),尿嘧啶(10),尿苷(11)。结论:淡豆豉8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抗菌效果明显。化合物1~6为异黄酮类;化合物7~11为首次从该药材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豆豉 抗菌活性 化学成分 异黄酮
原文传递
清半夏多糖对过敏性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MUC5AC mRNA的影响 被引量:22
18
作者 黄聪 彭伟 +5 位作者 魏大能 钟占琼 牟茂婷 魏蜀君 高永翔 吴纯洁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15-21,共7页
目的:通过观察清半夏多糖对过敏性哮喘模型大鼠气道黏液分泌的作用,研究清半夏多糖为原药材发挥'燥湿化痰'功效'大分子'成分的物质作用基础。方法:SPF级Wistar大鼠60只,除正常组外,鸡卵清蛋白(OVA)与铝镁佐剂腹腔注射... 目的:通过观察清半夏多糖对过敏性哮喘模型大鼠气道黏液分泌的作用,研究清半夏多糖为原药材发挥'燥湿化痰'功效'大分子'成分的物质作用基础。方法:SPF级Wistar大鼠60只,除正常组外,鸡卵清蛋白(OVA)与铝镁佐剂腹腔注射诱导致敏,OVA溶液雾化激发,建立过敏性哮喘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大鼠随机平均分成5组,为过敏性哮喘模型组,阳性药组(孟鲁司特钠,5 mg·kg-1),清半夏多糖高、中、低剂量组(400,200,100 mg·kg-1)。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含量,BALF沉渣进行嗜酸性粒细胞(EOS)的计数检测;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肺组织黏蛋白5AC(MUC5AC)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过敏性哮喘模型组大鼠血清IL-4含量显著升高(P <0. 01),IFN-γ含量显著降低(P <0. 01),BALF中EOS计数显著升高(P <0. 01);与过敏性哮喘模型组比较,孟鲁司特钠组、清半夏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血清中IL-4的含量(P <0. 01),清半夏多糖高、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BALF中IL-4的含量(P <0. 05,P <0. 01),清半夏多糖中剂量组能显著增高血清中IFN-γ的含量(P <0. 05),孟鲁司特钠组、清半夏多糖各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BALF中的EOS计数(P <0. 01)。HE染色结果显示,过敏性哮喘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出现明显病理改变,孟鲁司特钠组、清半夏多糖各组具有缓解作用。与正常组比较,过敏性哮喘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的MUC5AC mRNA表达显著升高(P <0. 01);与过敏性哮喘模型组比较,孟鲁司特钠组、清半夏多糖高、中、低剂量组MUC5AC mRNA均显著降低(P <0. 01)。结论:清半夏的'大分子'成分清半夏多糖,可能是原药材清半夏发挥'燥湿化痰'功效的物质作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半夏多糖 过敏性哮喘模型大鼠 黏蛋白5AC (MUC5AC)
原文传递
Biolog技术监测淡豆豉发酵炮制过程中微生物种类动态变化 被引量:21
19
作者 朱海针 龙凯 +2 位作者 梁永红 苏明声 谢小梅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4-17,共4页
目的:监测淡豆豉发酵炮制过程中微生物种类的动态变化,为揭示淡豆豉炮制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对从不同发酵时间点淡豆豉样品中分离出的优势细菌、酵母菌和霉菌进行鉴定。结果:在整个发酵炮制过程中,枯草芽... 目的:监测淡豆豉发酵炮制过程中微生物种类的动态变化,为揭示淡豆豉炮制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对从不同发酵时间点淡豆豉样品中分离出的优势细菌、酵母菌和霉菌进行鉴定。结果:在整个发酵炮制过程中,枯草芽孢杆菌为主要优势细菌。发酵第3天优势细菌以枯草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为主,优势霉菌为黄曲霉、寄生曲霉,优势酵母菌是汉氏德巴利氏酵母。发酵第6天细菌种类增多,出现了枯草芽孢杆菌、松鼠葡萄球菌、抗辐射不动杆菌、铅黄肠球菌,霉菌为寄生曲霉,酵母菌为汉氏德巴利氏酵母、瘦果红酵母和白吉利丝孢酵母A。"再闷"3 d优势细菌为枯草芽孢杆菌、赫氏埃希菌,优势霉菌为黑曲霉,优势酵母菌为瘦果红酵母。"再闷"15 d优势细菌为枯草芽孢杆菌和产酸克雷伯菌,未见霉菌出现,酵母菌以海隐球酵母和罗伦隐球酵母占优势。结论:淡豆豉发酵炮制过程中出现了微生物菌群此消彼长的动态变化,枯草芽胞杆菌作为优势菌种始终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豆豉 Biolog技术 优势细菌 优势霉菌 优势酵母菌
原文传递
薏苡仁炮制历史沿革考证 被引量:20
20
作者 周宇 吴孟华 +5 位作者 罗思敏 黄子韩 张英 马志国 曹晖 徐葱茏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694-2701,共8页
薏苡仁作为药食两用的原料在民间被广泛使用。通过查阅历代本草专著及各省市炮制规范等相关文献资料,从薏苡仁采收加工、历代炮制方法及性味功效进行梳理,对其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进行考证。结果表明,本草记载薏苡仁的炮制方法主要有清... 薏苡仁作为药食两用的原料在民间被广泛使用。通过查阅历代本草专著及各省市炮制规范等相关文献资料,从薏苡仁采收加工、历代炮制方法及性味功效进行梳理,对其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进行考证。结果表明,本草记载薏苡仁的炮制方法主要有清炒、糯米炒、盐制(含盐水煮和盐炒)、壁土炒和姜汁拌炒等。其中,清炒、壁土炒沿用至今,麸炒是现代结合实际情况和适应时代需求,在糯米炒的基础上改进所得;并且,现代各地方炮制规范中将古代取仁法列入炮制步骤,与炒制结合,形成"法制"炮制法。2015年版《中国药典》记载薏苡仁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排脓,解毒散结等功效,内容与历代本草所载一致;法制后的薏苡仁已祛除其寒凉之性,性味归经发生变化,应用范围扩大。研究结果厘清了薏苡仁的采制与炮制历史脉络,并总结整理了古今薏苡仁的性味与功效,为薏苡仁后续规范炮制工艺、各炮制品临床合理运用,及药材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历史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仁 采制 炮制 法薏苡仁 历史沿革 考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