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8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可及性调查基础数据报告 被引量:140
1
作者 郑晓瑛 陈功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6,共15页
目的是了解中国未婚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评价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服务的可得性与可及性,为改善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可及性提供政策支持。利用分层和概率比例规模抽样相结合的四阶段混合的抽样方法,用结构化问卷对... 目的是了解中国未婚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评价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服务的可得性与可及性,为改善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可及性提供政策支持。利用分层和概率比例规模抽样相结合的四阶段混合的抽样方法,用结构化问卷对15-24岁未婚青少年的三类子总体进行匿名一对一面访式调查。青少年整体缺乏全面正确的生殖健康知识,22.4%的青少年具有性经历。首次和最近一次性行为中,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的比例分别为51.2%和21.4%。在有性经历的女性青少年中,怀孕率为21.3%,多次怀孕率为4.9%。书/杂志、同学/朋友、学校老师、网络以及电影/电视是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的五大来源。学校课程对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具有积极作用,但青少年参加相关课程/讲座的比例不足40%。50%以上的咨询和治疗需求未实现。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婚青少年 性与生殖健康 知识 态度 行为 可及性 知识来源 咨询 治疗
下载PDF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应然分析:教学自动化的必然与可能 被引量:49
2
作者 张志祯 张玲玲 李芒 《中国远程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35,92,共14页
"智能化领跑教育信息化2.0"正逐渐成为教育信息化研究者与政策制定者的共识。但目前学校教育的自动化程度还比较低,学校是手工"工场",而非机器生产的"工厂",多数教育工作者并未感受到人工智能的冲击。为... "智能化领跑教育信息化2.0"正逐渐成为教育信息化研究者与政策制定者的共识。但目前学校教育的自动化程度还比较低,学校是手工"工场",而非机器生产的"工厂",多数教育工作者并未感受到人工智能的冲击。为应对未来教育发展的需求,教育工作者需明确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与技术限度,需从宏观与微观层面把握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关系。本文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与教育的三层次相互作用模型:(1)潜在作用层次,源于人类的知识和知识实践的纽带作用,改变知识实践方式的人工智能必然会影响主要是知识传播实践的教育活动;(2)直接作用层次,人工智能帮助教育实现教学自动化(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提供课程内容,教育为人工智能培养人才、提供实践场域;(3)间接作用层次,人工智能更活跃,通过对个体、社会的影响提出新的人才培养需求,倒逼教育变革。在人工智能与教育相互作用的"推拉"效应、大规模教学个性化需求、教育机构降低成本分工细化等因素作用下,教学自动化具有逻辑必然性,而教育发展与教育信息化的需求、公众人工智能意识提升、前期教育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利的宏观政策等因素,使教学自动化具有现实可能性。我国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研究尚难支撑大规模教育智能化实践。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研究亟待超越技术、产品开发与应用设想研究,亟待开展有关人机分工教学法的机制与效果及其对教育机构的全面影响的系统化理论研究与高生态效度的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 教学自动化 人工智能 知识 知识实践 知识传播 知识应用 教育改革
原文传递
知信行模式对尘肺病患者健康教育干预应用研究 被引量:39
3
作者 邱新香 郑倩玲 +7 位作者 夏丽华 巫带花 肖素娟 汤春宜 虢远宁 曾向嫩 陈英姿 卢秀凤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5-271,共7页
目的分析应用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路径对尘肺病患者实施疾病知识、态度、行为(KAP)健康教育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将尘肺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18例)和对照组(124例)。在住院期间,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通... 目的分析应用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路径对尘肺病患者实施疾病知识、态度、行为(KAP)健康教育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将尘肺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18例)和对照组(124例)。在住院期间,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通过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路径实施KAP健康教育干预。采用自行设计的《尘肺病KAP调查问卷》对2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的KAP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组患者干预前对疾病知识认知率、对疾病态度积极率、建立健康行为积极率以及KAP知识、态度、行为3个维度得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知识维度有8个条目认知率较干预前升高(P<0.05),行为维度有6个条目积极率较干预前升高(P<0.05),但该组对疾病态度积极率和KAP的3个维度得分分别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对疾病知识认知率、对疾病态度积极率和建立健康行为积极率均较干预前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KAP的3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对疾病知识认知率、对疾病态度积极率、建立健康行为积极率以及KAP的3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KAP各个维度干预后与干预前的得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的相应得分差值(P<0.05)。结论对尘肺病住院患者实施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路径可有效提高其对尘肺病的认知,促进树立对待疾病的积极态度,建立健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信行模式 尘肺病 健康教育 护理干预 知识 态度 行为
原文传递
对西方传统主流知识观的挑战——从默会知识论看phronesis 被引量:30
4
作者 郁振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7-25,共9页
在西方哲学史上,理论知识episteme支配着人们对知识概念的理解,是传统认识论研究的主要对象。以episteme为核心,在西方哲学史上形成了一个强劲的理论的知识传统。 20世纪中叶兴起的默会知识论把phronesis视为一种自主、独立的知识形态,... 在西方哲学史上,理论知识episteme支配着人们对知识概念的理解,是传统认识论研究的主要对象。以episteme为核心,在西方哲学史上形成了一个强劲的理论的知识传统。 20世纪中叶兴起的默会知识论把phronesis视为一种自主、独立的知识形态,从认识论上激活了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传统,对理论的知识传统形成了挑战。本文从默会知识论的视角出发,对phronesis作了细致的认识论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社会 默会知识论 PHRONESIS 亚里士多德 理论知识
原文传递
实践性社群内社会资本对知识分享的影响 被引量:23
5
作者 罗家德 郑孟育 谢智棋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1-141,共11页
实践性社群(Communities of Practice,COP)已被发展为企业内以及企业间知识分享及创造的主要平台,其强调的是松散且非正式的社群架构,而当中的成员组成也是强调自愿加入,所以社群的维系来自于人际关系及社群意识的形塑,即人与人之间的... 实践性社群(Communities of Practice,COP)已被发展为企业内以及企业间知识分享及创造的主要平台,其强调的是松散且非正式的社群架构,而当中的成员组成也是强调自愿加入,所以社群的维系来自于人际关系及社群意识的形塑,即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也就格外的被重视。本研究以具备实践性社群特质的社群成员为研究对象,在问卷中以社会资本的三大方面为研究角度,企图了解在以创新及知识分享为目标的社群特质下,其社群内人际关系以及社群内知识互动对社群成员的个人知识分享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除了认知面社会资本外,关系面社会资本和结构面社会资本都对个人在社群中的知识分享有显着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管理 实践性社群 社会资本 知识分享
下载PDF
PBL联合CBL教学法在外科实习中的实践 被引量:29
6
作者 邢洲 侯警申 +1 位作者 张竞之 刘彬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7期30-32,共3页
目的探索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BL)联合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法(CBL)在外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实习生分为传统教学法组(对照组)及PBL联合CBL教学(PBL+CBL组),以外科出科考成绩以及问卷调查评估两种教学法在外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价... 目的探索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BL)联合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法(CBL)在外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实习生分为传统教学法组(对照组)及PBL联合CBL教学(PBL+CBL组),以外科出科考成绩以及问卷调查评估两种教学法在外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PBL+CBL组学生在外科出科考试中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 <0.05),PBL+CBL组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主性、巩固基础知识及总体满意度方面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PBL联合CBL教学法对提高外科实习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CBL教学法 外科 临床实习 理论知识 技能操作
下载PDF
高效数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基于优秀高中数学教师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李渺 陈长伟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0-83,共4页
高效数学课堂教学行为的基本特征有:教学有效知识含量高;“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高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师的教育理念密切相关.优秀教师的一种教育理念是教学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其内涵有三:其一,教师... 高效数学课堂教学行为的基本特征有:教学有效知识含量高;“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高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师的教育理念密切相关.优秀教师的一种教育理念是教学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其内涵有三:其一,教师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二,教学相长;其三,教学让教师感到幸福.高效教学行为实现及教育理念形成的基本条件是“教师理论知识的实践化”和“教师实践知识的理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行为 高效 教育理念 理论知识 实践知识
下载PDF
虚拟现实与缄默知识的获得 被引量:19
8
作者 卢宁 卢辉炬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71-74,共4页
虚拟现实技术使使用者感觉不到计算机界面 ,产生沉浸感 ,它所呈现的是多媒体刺激 ,提供了结构化、情境化的学习环境。通过虚拟现实进行的活动具有实践的本质特征 ,称为虚拟实践。缄默知识是通过行动表现的而不能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进... 虚拟现实技术使使用者感觉不到计算机界面 ,产生沉浸感 ,它所呈现的是多媒体刺激 ,提供了结构化、情境化的学习环境。通过虚拟现实进行的活动具有实践的本质特征 ,称为虚拟实践。缄默知识是通过行动表现的而不能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逻辑的说明、不能以正规的形式加以传递、不能加以批判性反思的知识。通过虚拟实践可获得常规教学和学习活动中难以传授的缄默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虚拟实践 缄默知识 显性知识
下载PDF
同步课堂背景下城乡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探索——基于实践共同体的视角 被引量:24
9
作者 吴秀圆 王继新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2-97,共6页
为解决教学点问题而建立的城乡同步课堂在为教师提出新要求的同时,也为其专业发展提供了新视角。文章从同步课堂开展对教师的需求与影响出发,引入实践共同体的概念并阐述了其对城乡教师发展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文章阐述了运用实践共同... 为解决教学点问题而建立的城乡同步课堂在为教师提出新要求的同时,也为其专业发展提供了新视角。文章从同步课堂开展对教师的需求与影响出发,引入实践共同体的概念并阐述了其对城乡教师发展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文章阐述了运用实践共同体促进城乡教师发展的过程与方法:明确共同目标,创设真实的活动情境;线上线下相结合,促进虚拟与现实实践共同体的共建;建立城乡教师交流机制,营造共享的实践文化。最后,文章通过网络教研、反思性实践及"在设计中学习"总结了城乡教师通过实践共同体实现专业发展的主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课堂 实践共同体 隐性知识 身份认同
下载PDF
关于教师教育课程实践转向的反思 被引量:24
10
作者 叶波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9-114,共6页
教师教育课程实践转向表征了教师知识对于教育教学实践逻辑的积极回应,需要从知识观层面对其作出理性审视。教师教育课程转入实践、转向个体、转为能力割裂了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的内在联系,缺乏对知识公共性的观照,忽视了知识生成... 教师教育课程实践转向表征了教师知识对于教育教学实践逻辑的积极回应,需要从知识观层面对其作出理性审视。教师教育课程转入实践、转向个体、转为能力割裂了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的内在联系,缺乏对知识公共性的观照,忽视了知识生成与价值辩护,具有局限性。基于实践性知识的视域,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转向要求其课程建设注重理解性、对话性和生成性,在课程建设中,重视效果历史意识、注重问题整合知识、提供实验教学的课程实施和课程开发方法的整体转变是可能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课程 实践转向 语境主义 知识观
下载PDF
基于BIM的工程造价专业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探索 被引量:23
11
作者 翟博文 陈燕菲 车玉君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518-521,共4页
为了提升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分析BIM对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能力的影响和新要求,探索教师、学生和知识在能力培养中逻辑关系,构建BIM+基于工程造价管理流程的人才培养知识体系,提出有利于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BIM教学方法与... 为了提升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分析BIM对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能力的影响和新要求,探索教师、学生和知识在能力培养中逻辑关系,构建BIM+基于工程造价管理流程的人才培养知识体系,提出有利于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BIM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研究对推进BIM发展,缩短学生个人能力与用人岗位技能之间差距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造价 BIM(建筑信息化模式)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知识与方法
下载PDF
教育实习对高师生教育学知识发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朱晓民 张虎玲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15,共6页
使用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的教育学试卷在高师生教育实习前后分别进行测试,并运用访谈法访谈部分参加实习的学生。结果显示:教育实习前后的教育学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实习后的成绩高于实习前的成绩,高师生的教育学知识明显地增加;进一步分... 使用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的教育学试卷在高师生教育实习前后分别进行测试,并运用访谈法访谈部分参加实习的学生。结果显示:教育实习前后的教育学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实习后的成绩高于实习前的成绩,高师生的教育学知识明显地增加;进一步分析发现,实习前后记忆型教育学知识与理解型教育学知识的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实习后,前者明显下降,而后者明显提高,教育实习加深了高师生对教育的理解。学生对教育实习的认识与态度、有效时间(讲课次数)、实习场所(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指导教师等是影响实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为有效地实现教育实习的专业发展价值,需要解决师范生的态度与认识、有效时间、实习指导的实效性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实习 高师生 教育学知识 专业发展
原文传递
实践性知识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本土化建构 被引量:20
13
作者 安秋玲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3-98,151,共6页
源于西方的社会工作经验移植到中国之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显示出本土化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对此学术界也进行了针对性的回应。但由于缺乏对本土社会工作实践的足够重视,以及缺乏本土社会工作知识的积累,因此目前的国内社会工作本土化更... 源于西方的社会工作经验移植到中国之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显示出本土化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对此学术界也进行了针对性的回应。但由于缺乏对本土社会工作实践的足够重视,以及缺乏本土社会工作知识的积累,因此目前的国内社会工作本土化更多停留于"要本土化"的阶段,而对"如何本土化"仍需要引入新的视角。为此,基于当代知识观转型的时代背景,我们提出以实践性知识作为本土化建构的可能视角,并阐释了这一视角对社会工作本土化建构及中国社会工作未来发展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性知识 社会工作 本土化
下载PDF
活动理论视域下研训行一体化教师学习模式建构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张军 董秋瑾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23,共6页
优化教师学习模式、提升教师学习成效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本文在分析当前教师学习模式中存在困境的基础上,引入活动理论,探讨教师学习特征和学习模式的应然状况,由此提出有机整合当前教师... 优化教师学习模式、提升教师学习成效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本文在分析当前教师学习模式中存在困境的基础上,引入活动理论,探讨教师学习特征和学习模式的应然状况,由此提出有机整合当前教师学习中的研究、培训和实践等学习方式,构建研训行一体化的教师学习模式,以实现并凸显教师学习的在地化、常态化和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理论 研训行一体化 教师学习 实践知识
原文传递
基于智能研修平台的教师知识共享研修模型建构与实践 被引量:20
15
作者 代毅 刘臻 傅龙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4-142,共9页
教学实践是教师研修的核心内容,线上研修环境与线下实践环境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已成为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下一代研修平台将朝同步化、定制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方向演进,智能研修平台应运而生。智能研修平台在混合式研修中正在... 教学实践是教师研修的核心内容,线上研修环境与线下实践环境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已成为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下一代研修平台将朝同步化、定制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方向演进,智能研修平台应运而生。智能研修平台在混合式研修中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仅仅作为研修内容的信息载体,逐渐发展成一种交互方式。不论是信息的传递,还是同伴的交流,在“交互”中可以实现知识的发生、共享和聚合。该文以大规模配置录播设备的云教室为教学实践场景,创设泛在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支撑环境,重点关注以教师实践性知识提升为目标的知识共享,构建并分析验证了基于智能研修平台的由环境层、交互层和共享层构成的知识共享研修模型,实现了基于真实教学实践的、大规模、远距离、密切互动式教师间协作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研修平台 混合式研修 教学实践 知识共享 交互
下载PDF
论形成“中国式管理”的必要条件 被引量:19
16
作者 陈春花 《管理学报》 CSSCI 2010年第1期7-10,16,共5页
通过探寻"中国式管理"来促进企业实践与管理理论的和谐发展是中国管理学者的重要责任。从3个方面论述了形成"中国式管理"的必要条件:中国企业的实践成效;对实践中重大问题的认识;对中国理念和人文精神的体认。
关键词 中国式管理 实践 认识 中国理念
下载PDF
临床教学实践模式:学前教师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被引量:18
17
作者 何慧华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40,共6页
"实践取向"是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这一理念强调学前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打造"反思性实践者"。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构建默会性的实践知识,而默会性知识的构建需要通过临床... "实践取向"是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这一理念强调学前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打造"反思性实践者"。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构建默会性的实践知识,而默会性知识的构建需要通过临床教学实践来传递。因此,笔者认为,临床教学实践模式可以视为学前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本文从剖析学前教师的专业角色与专业发展特征入手,指出学前教师教育的改革目标,探讨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改革的内涵取向临床教学实践模式的实践理念以及践行临床教学实践模式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思性实践者 实践取向 临床教学实践模式 默会性知识 学前教师教育改革
原文传递
基于实践论的隐性知识获取模型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周宽久 仇鹏 王磊 《管理学报》 CSSCI 2009年第3期309-314,共6页
根据毛泽东的实践论,提出隐性知识来源于实践,来源于显性知识指导下的实践。隐性知识是人类通过实践得到的经验的概化,是实践经验与显性知识集成而形成的高度抽象的支持高效推理和快速检索的知识,最后提出用计算机仿真模型来仿真隐性知... 根据毛泽东的实践论,提出隐性知识来源于实践,来源于显性知识指导下的实践。隐性知识是人类通过实践得到的经验的概化,是实践经验与显性知识集成而形成的高度抽象的支持高效推理和快速检索的知识,最后提出用计算机仿真模型来仿真隐性知识的获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管理 实践论 隐性知识 计算机模拟
下载PDF
基于加权小世界网络模型的实践社区知识扩散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李志宏 朱桃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1-55,共5页
从社区成员的关系网络出发,基于加权小世界网络,研究实践社区的知识扩散网络。提出用社区成员的特征关系长度和聚类系数来表证实践社区的知识扩散频率、集中度,发现它们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应该保持在一个适度较大的水平,才能有效地促... 从社区成员的关系网络出发,基于加权小世界网络,研究实践社区的知识扩散网络。提出用社区成员的特征关系长度和聚类系数来表证实践社区的知识扩散频率、集中度,发现它们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应该保持在一个适度较大的水平,才能有效地促进社区的知识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权小世界网络模型 实践社区 知识扩散 知识扩散频率 知识扩散集中度
下载PDF
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研究的知识向度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兆璟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1-65,共5页
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发生的机理在于合理地认定双方主体的知识身份。要使教育理论知识活性化,在教育理论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之间确立知识分享的理念是必需的,这也是破解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一条重要的知识理路。而对于教育理论研究... 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发生的机理在于合理地认定双方主体的知识身份。要使教育理论知识活性化,在教育理论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之间确立知识分享的理念是必需的,这也是破解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一条重要的知识理路。而对于教育理论研究中“普遍主义”的消解是被一种叫做“地方性知识”的知识观来完成的。在当前的情形下,对教育理论“普遍主义”的“合法化”消解就是教育理论流派的创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理论 教育实践 教育研究 知识向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