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实践、生命走向生态──新时期中国美学的理论进程 被引量:27
1
作者 刘成纪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25,共8页
20世纪90年代,中国当代美学在实践本体论之后提出了生命本体论的构想。至此,对于美学的人学研究,分别以对主体性和个体性的强调形成了一个相互补充的框架。但是,在当代生态问题越来越严峻的背景下,这两种“人学化的美学”明显... 20世纪90年代,中国当代美学在实践本体论之后提出了生命本体论的构想。至此,对于美学的人学研究,分别以对主体性和个体性的强调形成了一个相互补充的框架。但是,在当代生态问题越来越严峻的背景下,这两种“人学化的美学”明显因其强烈的人类自我中心主义色彩而显得狭隘──它们更多地关注人的主体地位和人的当下生存,而对人与自然之间怎样和谐共存的问题、以及自然本身审美价值独立性的问题,却没能作出令人信服的理论阐释。据此,确立万物皆有生命的观念,承认万物各有其主体性,是形成新型人、物关系的前提,也是生态美学对实践美学和生命美学进行新一轮超越的理论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美学 生命美学 生态美学 中国美学
下载PDF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美学的本根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玉能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33-37,共5页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应该是美学的本根。从哲学和美学的发展来看,回到日常生活世界是大势所趋;新实践美学从来就认为,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审美关系是人类的社会实践达到一定自由程度的产物,审美关系首先是在...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应该是美学的本根。从哲学和美学的发展来看,回到日常生活世界是大势所趋;新实践美学从来就认为,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审美关系是人类的社会实践达到一定自由程度的产物,审美关系首先是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之中生成的,也应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的。它具体表现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个人与社会的协调统一,人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大体上有三个向度:精英化、大众化、市井化。中国当前仍然处在日常生活全面审美化的起步阶段,任重而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美学的本根 实践美学
下载PDF
实践美学与审美形式性 被引量:23
3
作者 张玉能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4,共4页
中国当代所有反对和否定实践美学的美学观点都异口同声地指责实践美学忽视美和审美的形式性。其实,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和曲解。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并不忽视美和审美的形式性,而是强调在社会实践之中形式性与内容性的统一所实现的实践的... 中国当代所有反对和否定实践美学的美学观点都异口同声地指责实践美学忽视美和审美的形式性。其实,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和曲解。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并不忽视美和审美的形式性,而是强调在社会实践之中形式性与内容性的统一所实现的实践的自由。无论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还是话语实践,都是形式性与内容性的统一。它们表现为形式性,但是离不开内容性。美及审美的形式性和内容性,在社会实践和审美实践之中高度统一而显现为形象的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美学 审美个体性 物质生产 精神生产 话语实践
下载PDF
人为什么需要美——审美性能论 被引量:18
4
作者 陈伯海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5-70,共6页
本文认为生存、实践、超越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三个基本环节 ,环环相扣 ,依次联结 ,组成人的存在的基本方式。人的总体需求包括审美需求 ,都是由这种基本生存方式决定的。从生命体验转为体验生命 ,再由体验生命以感发生命 。
关键词 美学 审美体验 生命活动 生存 实践 超越 审美性能论
原文传递
让艺术和审美研究从实践出发——艺术人类学之学术意义的一种阐释 被引量:16
5
作者 何明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2-86,共5页
西方现代美学在批判古典美学纠缠于形而上的本体论问题、以思辨方法演绎理论体系等过程中提出了从事实和经验出发分析与解决有关艺术和审美的具体问题的学术目标,但由于美学自身的方法论为这一目标的实现设置了障碍,从而进展缓慢;现代... 西方现代美学在批判古典美学纠缠于形而上的本体论问题、以思辨方法演绎理论体系等过程中提出了从事实和经验出发分析与解决有关艺术和审美的具体问题的学术目标,但由于美学自身的方法论为这一目标的实现设置了障碍,从而进展缓慢;现代人类学特有的田野工作和“民族志”方法为解决美学的这一难题提供一条路径。目前美学与人类学的结合主要从资料引用、思想启迪等方面切入,属于跨学科研究的性质,现代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尚未真正进入艺术和审美研究的领域,因而作为学科意义的艺术人类学目前尚未确立。把田野工作和“民族志”的方法融进艺术和审美的研究之中,是探寻解决当代美学难题、实现有关艺术和审美研究从经验事实和实践出发的重要路径,也是创建艺术人类学的根本依据和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田野工作 民族志 美学 艺术人类学
下载PDF
电影美学中的想象力消费:动机、生产和目的 被引量:14
6
作者 袁一民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8-56,共9页
在中国电影美学中,想象力被认为是一种由艺术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理性经验;这种理性经验在后工业和消费主义时代语境下,通过同经济实践行为的融合而进一步构成了商业和美学的实践行动,这被称为想象力消费。想象力消费研究具有积极... 在中国电影美学中,想象力被认为是一种由艺术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理性经验;这种理性经验在后工业和消费主义时代语境下,通过同经济实践行为的融合而进一步构成了商业和美学的实践行动,这被称为想象力消费。想象力消费研究具有积极和开拓性的审美批评靶向和综合的、跨学科的社会结构诠释视野。对这一概念的诠释聚焦于电影艺术中真实社会的边界拓展,以及如何通过电影商品的经济交易行为实现其审美和商业的有效转换,最终实现电影美学中商业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交互统一。以想象力消费作为中层理论观照,通过消除大众文化的底层惯习区隔,将社会结构整体图景的追求设置为大众社会审美下公共领域探索的主题,实现电影受众的主观生活经验和客观社会认知联结下的审美互动。想象力消费已经成为大众消费文化背景下电影美学的重要实践手段和理论拓展方向,并且必将在新时代和新技术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持续绽放其独特的、多学科的、贯通研究的学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美学 电影生产 想象力消费 消费文化 社会实践 社会美学
下载PDF
当代中国美学:走向生态美学 被引量:7
7
作者 韩德信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26-30,共5页
当代中国美学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其中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的超越、生态美学的异军突起等都是美学界引人注目的理论现象。我们认为,无论实践美学还是后实践美学,都是某一阶段的重要理论现象,它随特定历史环境而产生,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 当代中国美学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其中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的超越、生态美学的异军突起等都是美学界引人注目的理论现象。我们认为,无论实践美学还是后实践美学,都是某一阶段的重要理论现象,它随特定历史环境而产生,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被另一种学说所替代。生态美学的出现一方面适应了社会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又全面激活了美学的理论研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因此,当代中国美学走向应该是生态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美学 后实践美学 生态美学
下载PDF
对“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再辨析——兼答复一种反批评的意见 被引量:13
8
作者 董学文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3-65,共13页
对马克思的"实践"概念,要理解其变革性与具体规定性。把"实践"概念泛化,不符合辩证唯物论的本意。"实践"不能作为"本体",作为"存在"之源。马克思的实践观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将... 对马克思的"实践"概念,要理解其变革性与具体规定性。把"实践"概念泛化,不符合辩证唯物论的本意。"实践"不能作为"本体",作为"存在"之源。马克思的实践观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将马克思实践观与海德格尔存在论结合,用实践论阐释"人生在世"是不妥当的。抽象的非历史的实践哲学和实践唯物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用"存在论"取代"本体论",就容易将存在虚无化、客体实践化、主体生存化。建设马克思主义美学,应当使辩证法和唯物论得到彻底的贯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存在 本体 美学 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关于物理文化的学术探讨 被引量:6
9
作者 解世雄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7-21,共5页
这里首先论述物理文化概念的起源 ;其次对物理文化的实践观、发展观、美学观和教育观等几个重要学术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物理文化 起源 实践观 发展观 美学观 教育观
下载PDF
给实践美学提十个问题 被引量:6
10
作者 阎国忠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44-48,共5页
实践美学是国内处于主流地位的美学,也是可以在国际学术界发生影响的美学,但它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特别在哲学本体论、实践概念、人与人的本质力量、自然人化与美的本质、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美的规律与审美活动的起源、自然美的地位... 实践美学是国内处于主流地位的美学,也是可以在国际学术界发生影响的美学,但它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特别在哲学本体论、实践概念、人与人的本质力量、自然人化与美的本质、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美的规律与审美活动的起源、自然美的地位与意义、艺术与美、美与自由、美学学科的性质等问题的阐释上存在许多纰漏,需要商榷。实践美学是开放性而非封闭性的美学,他的主要代表都在努力修正和完善自己,可以期望它有更丰饶的学术成果问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美学 本体论 实践 人的本质力量 美的起源 自然人化 艺术 自由
下载PDF
走向“超实践美学”——后理论时代中国当代美学建构的第三条道路
11
作者 肖建华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41-56,共16页
实践美学重视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实践活动,而后实践美学则采取了一种“去实践化”的举动。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共享着同一种有关实践的理念,即都对实践作了一种非哲学的、社会学化的、历史科学化的理解。20世纪西方的实践哲学和美学转... 实践美学重视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实践活动,而后实践美学则采取了一种“去实践化”的举动。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共享着同一种有关实践的理念,即都对实践作了一种非哲学的、社会学化的、历史科学化的理解。20世纪西方的实践哲学和美学转向提出了“审美在何种意义上是一种实践”这个大问题。审美可以是一种实践,但不是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眼中的实践,而是一种奠基在源初的生活世界中的前反思性的现象学意义上的实践。“超实践”不是不要实践,而是回到一种带有原发性的、主客未分状态下的前反思性实践。超实践美学建立在一种崭新的“超实践”观的基础上,是后理论时代中国当代美学建构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美学形态,是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第三条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美学 后实践美学 实践 超实践 超实践美学
下载PDF
实践美学终结了吗——与章辉博士商榷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玉能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6,共6页
“实践美学终结论”是一种极其有害、不利于学术多元发展的论调,而且,实际上实践美学没有并且也不会终结,只会与时俱进,开辟通向美学真理的新道路。首先,实践美学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和实践观点就是与时俱进的、开放... “实践美学终结论”是一种极其有害、不利于学术多元发展的论调,而且,实际上实践美学没有并且也不会终结,只会与时俱进,开辟通向美学真理的新道路。首先,实践美学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和实践观点就是与时俱进的、开放的,不可能终结的;其次,“实践美学终结论”对实践美学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进行了有意无意的误解和曲解;再次,“实践美学终结论”的理论根据是西方现代和后现代的形形色色哲学和美学的观点,而这些观点本身的真理性就是值得分析和质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美学 实践美学终结论 真理性
下载PDF
美学争论中的哲学问题与学术规范——评“新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之争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碧辉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19,共9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学基础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是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的批判,这种批判与争论对于推进美学理论的研究不无益处。然而,在表面热闹的背后却存在着极大的问题。参与争论的一些学者缺乏对基本学术规范的尊重,在一些概念...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学基础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是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的批判,这种批判与争论对于推进美学理论的研究不无益处。然而,在表面热闹的背后却存在着极大的问题。参与争论的一些学者缺乏对基本学术规范的尊重,在一些概念使用上随意性相当大,对经典文本的解读有断章取义、唯我所用之嫌。其中涉及一些基本概念和问题,如人的生存方式、美学的逻辑起点、实践、劳动、异化、自由、超越、马克思关于自由王国"存在于物质生产领城的彼岸"的理解等,后实践美学的坚持者对这些概念和范畴在理解上有误,在使用中不当,往往失之主观与片面,缺乏对哲学史的基本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哲学 实践美学 后实践美学 学术规范
原文传递
话语生产与实践美学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玉能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661-666,710,共7页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尽管对于语言学和美学问题没有做过系统全面的阐述,但是在他们所创立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之中,语言(言语、话语)是实践的一种类型,在20世纪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之中,福柯等哲学家明确地把"话语&qu...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尽管对于语言学和美学问题没有做过系统全面的阐述,但是在他们所创立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之中,语言(言语、话语)是实践的一种类型,在20世纪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之中,福柯等哲学家明确地把"话语"作为"话语生产"或"话语实践"来运用,一些语言哲学家也指出了语言的实践功能,从实践的对象性、意向性、目的性、感性活动性等特点也应该把话语生产作为实践的一种类型。话语生产无论在按照美的规律所进行的物质生产(人的自身生产、生活资料的生产、生产资料的生产)之中,还是在直接生产审美对象的精神生产(艺术)之中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实践要素,尤其是在文学生产之中更是一种主要的实践要素。新实践美学揭示了话语生产在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社会实践之中的中介性,从而发现了话语生产的审美本体意义,是对实践美学的一种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生产 实践 实践美学 新实践美学
下载PDF
国内生态美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精科 《中州大学学报》 2004年第4期27-30,共4页
生态美学的出现与人们当前的生存状况以及生态观念的发展密切相关 ,它是伴随着环境恶化、生态破坏等一系列严重的现实问题而出现的一种崭新的美学观。生态美学已经成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学术领域中的一个热点 ,学术界就生态美学... 生态美学的出现与人们当前的生存状况以及生态观念的发展密切相关 ,它是伴随着环境恶化、生态破坏等一系列严重的现实问题而出现的一种崭新的美学观。生态美学已经成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学术领域中的一个热点 ,学术界就生态美学的相关问题展开了各种形式的研究和讨论。本文就生态美学研究中出现的种种观点进行梳理 ,以期有助于生态美学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关学 实践论美学 生态美 自然美
下载PDF
对中国美学发展之途的一种思考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立元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9,共5页
束缚中国美学实质性的发展的根本性局限在于从认识论框架出发,固守主客两分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1990年代关于《巴黎手稿》尤其是"美的规律"的重新讨论,集中体现了以上思维模式对于美学研究的局限。而1990年代关于"实践... 束缚中国美学实质性的发展的根本性局限在于从认识论框架出发,固守主客两分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1990年代关于《巴黎手稿》尤其是"美的规律"的重新讨论,集中体现了以上思维模式对于美学研究的局限。而1990年代关于"实践美学"的争论,既提出了一些对中国美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建设性意见,又存在对实践美学的某些误解,有些论点本身也存在争议。美学发展的突破途径在于走出主客二元对立的认识论思维方式。我们认为,蒋孔阳先生以实践论为哲学基础、以创造论为核心的审美关系说为此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 认识论 主客二分 实践 实践美学 后实践美学 审美关系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与实践美学的回答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玉能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3-52,共10页
面对后现代主义美学的“重写现代性”所倡导的消解理性、主体性及其意义异延论 (解构美学 ) ,社会差异论 (生存美学 ) ,语言游戏论 (解释学美学 ) ,非主体可能论 (崇高美学 ) ,实践美学从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社会实践出发 ,力图建构起人... 面对后现代主义美学的“重写现代性”所倡导的消解理性、主体性及其意义异延论 (解构美学 ) ,社会差异论 (生存美学 ) ,语言游戏论 (解释学美学 ) ,非主体可能论 (崇高美学 ) ,实践美学从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社会实践出发 ,力图建构起人文理性、多维主体性、自由个体性 ,回应西方后现代美学的不确定性、多元化、非人化、语言学转向等问题和趋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实践美学 意义异延论 语言游戏论 解构美学 人文理性 自由个体性 生存美学 解释学美学 崇高美学
下载PDF
对实践美学的再认识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庆卫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23-127,共5页
新世纪之交 ,实践美学受到来自后实践美学的挑战。从实践美学自身来说 ,由于过去对实践概念的狭隘理解 ,给实践美学的理论带来诸多隐患 ,造成了重认识论轻本体论、重社会轻个体、重理性轻非理性等等偏颇 ;另一方面由于对实践美学的片面... 新世纪之交 ,实践美学受到来自后实践美学的挑战。从实践美学自身来说 ,由于过去对实践概念的狭隘理解 ,给实践美学的理论带来诸多隐患 ,造成了重认识论轻本体论、重社会轻个体、重理性轻非理性等等偏颇 ;另一方面由于对实践美学的片面的理解 ,使得它受到了很多建立在误读上的批评。重新阐释实践概念 ,修正上述偏颇 ,澄清人们以往对它的误读 ,使实践美学重树话语威信 ,并成为新时期美学理论多元共存格局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本文的题旨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实践美学 实践本体 审美活动 肯定价值
下载PDF
音乐指挥实践美学初探 被引量:4
19
作者 田晓宝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0-74,共5页
文章从实践美学的角度分析了音乐指挥实践的过程特征,音乐指挥存在形式与实践的关系,音乐指挥个体与群体的统一关系,音乐指挥的物质性与精神性转化的跃进,音乐指挥的审美与实践的自由感,以此揭示音乐指挥的恒新恒异的创造和独特的审美... 文章从实践美学的角度分析了音乐指挥实践的过程特征,音乐指挥存在形式与实践的关系,音乐指挥个体与群体的统一关系,音乐指挥的物质性与精神性转化的跃进,音乐指挥的审美与实践的自由感,以此揭示音乐指挥的恒新恒异的创造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指挥 实践美学 自由感
下载PDF
智能媒介语境下的身体表征及其伦理取向
20
作者 王婉晴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0-118,共9页
在新媒介时代,数字技术创造了新型实践场域虚拟空间,同时也重塑了身体存在方式,肉身不在场的线上社交和对传统时空生产模式的突破,成为当下身体进行实践时的新表征之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身体不可避免被技术介入,技术逻辑与个体... 在新媒介时代,数字技术创造了新型实践场域虚拟空间,同时也重塑了身体存在方式,肉身不在场的线上社交和对传统时空生产模式的突破,成为当下身体进行实践时的新表征之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身体不可避免被技术介入,技术逻辑与个体主体的实践互动正凸显着身体伦理困境,身体在无意识中迈入被技术形塑的道路上。一方面,技术的便利促使身体从过往单一繁琐的实践活动中获得解放,实现身体自由表达,探索人生更多可能。另一方面,在智能技术的运作逻辑下,身体审美表征由内到外受到技术规制,身体主体性逐渐被侵蚀与身体感知逐渐被削弱,正是身体遭受技术无形规约的明证。对于该问题的解决,需要立足身体美学视角,回归自然身体本身,树立伦理底线,准确把握身体实践与生命意义的内涵,以对身体与技术关系进行重新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空间 身体实践 身体美学 技术逻辑 技术伦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