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理贫穷感对决策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徐斐 孙时进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40-548,共9页
"贫穷感"是个体与金钱相关的、相对稳定的内心感受,包含不安全感、焦虑感、厌恶感、不满足感和金钱关注五个维度,用以描述个体与金钱相关的认知和情绪上的差异。其概念内涵由28位心理学专家和社会学专家共同界定。贫穷感自评... "贫穷感"是个体与金钱相关的、相对稳定的内心感受,包含不安全感、焦虑感、厌恶感、不满足感和金钱关注五个维度,用以描述个体与金钱相关的认知和情绪上的差异。其概念内涵由28位心理学专家和社会学专家共同界定。贫穷感自评量表是一个15题5点Likert量表。通过问卷法对420位社会人员测量发现,贫穷感与生命史Mini-K测量结果显著负相关。贫穷感越高的个体越倾向于生命史快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穷感 德尔菲法 量表编制 生命史策略 Mini-K
下载PDF
治理相对贫困的经验验证——基于习近平关于扶贫重要论述的探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韩军辉 周健晓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0-17,共8页
习近平关于扶贫重要论述的内涵极其丰富,在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后,需要我们继续以其为指引推进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文章运用全国家庭微观社会调查数据,对习近平关于扶贫重要论述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习近平关于扶贫重要论述蕴含治理相对贫困... 习近平关于扶贫重要论述的内涵极其丰富,在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后,需要我们继续以其为指引推进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文章运用全国家庭微观社会调查数据,对习近平关于扶贫重要论述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习近平关于扶贫重要论述蕴含治理相对贫困的理论智慧,即“精神扶贫”内含了相对贫困的隐蔽性,“两不愁、三保障”体现了相对贫困的多元化雏形,扶贫“持久战”论断指出了相对贫困的长期性。为此,在习近平关于扶贫重要论述引领下,未来相对贫困的治理实践需从治理起点前置化、治理过程系统化以及治理效果评价益贫化等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关于扶贫重要论述 相对贫困 获得感 幸福感
下载PDF
高校贫困生心理初探 被引量:2
3
作者 刘金仿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6-18,共3页
近些年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调整 ,高校贫困生的比例也呈上涨趋势。贫困生心理问题已成为高校思政工作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有效帮助他们克服这些问题已引起每一位思政工作者的深深思考。本文就这一问题从两个方面做一些粗浅... 近些年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调整 ,高校贫困生的比例也呈上涨趋势。贫困生心理问题已成为高校思政工作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有效帮助他们克服这些问题已引起每一位思政工作者的深深思考。本文就这一问题从两个方面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贫困生 心理研究 经济压力 思想政治工作 自卑感 自尊心 心理健康教育 自信心 校园文化
下载PDF
贫穷感量表在我国军人群体中的应用及量表信效度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昂阳 董薇 +3 位作者 徐斐 刘蕾 张帆 蔡文鹏 《职业与健康》 CAS 2020年第15期2084-2088,共5页
目的检验贫穷感量表在中国军人群体中应用的信效度,为现役军人贫穷感研究提供参考工具。方法 2018—2019年,选取4个军事单位共434名军人施测《贫穷感量表》和生命史策略《Mini-K量表》,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共时效度、效标效度、内部一... 目的检验贫穷感量表在中国军人群体中应用的信效度,为现役军人贫穷感研究提供参考工具。方法 2018—2019年,选取4个军事单位共434名军人施测《贫穷感量表》和生命史策略《Mini-K量表》,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共时效度、效标效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分析,并比较不同人口学资料军人贫穷感差异。结果贫穷感量表5维度模型拟合度高(χ~2/df=180.756,CFI=0.959,NFI=0.930,TLI=0.947,RMSEA=0.054),结构效度较好;量表总分与各维度分及与MiniK量表显著相关(r=-0.41^-0.27,P<0.01),具有良好的共时效度和效标效度;量表克隆巴赫α系数、分半信度和3个月后重测信度都在0.6以上,具有较高的信度。结论贫穷感量表符合心理测量学基本要求,在中国军人样本中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官兵心理贫穷感的测量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穷感 信度 效度 军人 家庭经济状况
原文传递
心理贫穷在神经质与焦虑敏感性关系中的中介效应
5
作者 毕鑫鑫 吴昂阳 +1 位作者 蔡文鹏 董薇 《职业与健康》 CAS 2021年第7期947-950,共4页
目的探索个体焦虑敏感性特点,心理贫穷在神经质和焦虑敏感性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2019年7—9月,选取驻沪某海军部队及海军院校发放《焦虑敏感性指数量表-3》《大五人格问卷-44》和《贫穷感量表》,有效回收442份,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目的探索个体焦虑敏感性特点,心理贫穷在神经质和焦虑敏感性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2019年7—9月,选取驻沪某海军部队及海军院校发放《焦虑敏感性指数量表-3》《大五人格问卷-44》和《贫穷感量表》,有效回收442份,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变量间关系。结果调查对象焦虑敏感性总分为13.26±12.38,躯体关注为3.50±4.25,社会关注为6.19±5.02,认知关注为3.58±4.10;一线及省会城市和城镇个体焦虑敏感性尤其是社会关注高于农村个体(P<0.05);个体焦虑敏感性及三维度与其人格和心理贫穷感显著相关(P<0.01),且神经质和心理贫穷可以预测个体焦虑敏感性,解释其方差变异的43.1%;中介效应模型和Bootstrap检验结果显示,神经质通过心理贫穷影响个体焦虑敏感性(χ2/df=3.226,P<0.01),比较拟合指数(CFI)=0.974,规范拟合指数(NFI)=0.963,相对拟合指数(RFI)=0.946,递增拟合指数(IFI)=0.974,Tucker-Lewis指数(TLI)=0.962,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71,贫穷感的中介效应为0.301,中介效果量为54.6%。结论心理贫穷在神经质和焦虑敏感性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应重点关注高神经质个体,调节其心理贫穷感,降低焦虑敏感性水平和焦虑障碍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敏感性 心理贫穷 神经质 中介作用
原文传递
“百万中产”:是一个“阶级”吗?
6
作者 安迪.萨姆纳 周杰 《金融市场研究》 2013年第4期138-144,共7页
关于如何定义中产阶级,研究领域尚未形成统一共识。经购买力平价折算后的每日人均支出2-13美元的消费群体一般被认为符合"中产阶级"的标准,其收入所占国民收入的比例总是稳定于50%左右,是既不太穷也不太富的一群人,但是一旦... 关于如何定义中产阶级,研究领域尚未形成统一共识。经购买力平价折算后的每日人均支出2-13美元的消费群体一般被认为符合"中产阶级"的标准,其收入所占国民收入的比例总是稳定于50%左右,是既不太穷也不太富的一群人,但是一旦受到某种外力因素的干扰,就极有可能重新陷入贫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产阶级 贫穷 安全感
原文传递
“生存-发展-风险”视角下离土又离乡农民工贫困状况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朱晓 段成荣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44,共15页
伴随城市化发展,日益频繁的人口流动使得"贫困的城市化"现象日渐凸显,农民工特别是离土又离乡农民工已成为城市贫困人口新主体。以往对贫困研究多聚焦"生存",少关注"发展+风险",贫困指标选取方面不是单... 伴随城市化发展,日益频繁的人口流动使得"贫困的城市化"现象日渐凸显,农民工特别是离土又离乡农民工已成为城市贫困人口新主体。以往对贫困研究多聚焦"生存",少关注"发展+风险",贫困指标选取方面不是单一化就是多维的碎片化。文章基于稀缺理论及风险社会理论,提出"生存-发展-风险"的贫困三维视角,并用2008年流动人口居民收入调查(CHIP)数据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农民工贫困状况令人担忧。绝大部分贫困农民工不仅收入受到剥夺、发展受阻,而且缺乏社会保险易因外部风险致贫;此外,他们的主观剥夺感也强于非贫困人口。研究进一步发现,性别、受教育程度、工作类型、主要工作职业和地区对是否沦为贫困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三维 主观剥夺 离土又离乡农民工 贫困的城市化 贫困率
原文传递
精准扶贫中的人民获得感:基于广西民族地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李涛 陶明浩 张竞 《管理学刊》 CSSCI 2019年第1期8-19,共12页
精准扶贫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贡献。本研究以广西7个乡镇613户贫困户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25.0对民族地区精准扶贫过程中贫困群体的人民获得感相关问题进行实... 精准扶贫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贡献。本研究以广西7个乡镇613户贫困户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25.0对民族地区精准扶贫过程中贫困群体的人民获得感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政府承诺与政府信任对人民获得感都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即政府承诺和政府信任越高,人们就越容易产生获得感。而且政府信任在政府承诺与人民获得感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从贫困群体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层面去分析问题,为政府更好地处理精准扶贫中的问题提供经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政府承诺 政府信任 人民获得感
下载PDF
电商扶贫背景下贫困主体获得感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王昕天 康春鹏 汪向东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2-124,共13页
本文基于电商扶贫案例,通过数理模型阐述影响贫困主体获得感的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本研究认为,电商扶贫不仅要对接或搭建电商平台,还需要重视产品、政策和服务的共同作用。电子商务为贫困地区打开了通向外部市场的信息渠道,贫困地区在外... 本文基于电商扶贫案例,通过数理模型阐述影响贫困主体获得感的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本研究认为,电商扶贫不仅要对接或搭建电商平台,还需要重视产品、政策和服务的共同作用。电子商务为贫困地区打开了通向外部市场的信息渠道,贫困地区在外部需求的促进下实现了快速发展和产业集聚,是技术、商业模式和政策交替升级的结果。因此,电商扶贫政策要基于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应重视服务型产品的引入,电商平台需符合本地农业产业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商扶贫 获得感 电子商务
原文传递
贫困人口扶贫政策获得感评价与提升路径研究——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22
10
作者 钱力 倪修凤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6-114,共9页
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视角,运用大别山片区微观调研数据,通过理论分析与数理推导,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贫困人口扶贫政策获得感进行综合评价与提升路径研究。结果表明:贫困人口物质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公平需求、能力需求在一... 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视角,运用大别山片区微观调研数据,通过理论分析与数理推导,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贫困人口扶贫政策获得感进行综合评价与提升路径研究。结果表明:贫困人口物质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公平需求、能力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后均能对其扶贫政策获得感的提升产生正向促进作用,且位于需求层次高低两端的物质需求与能力需求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强;各维度正向促进作用在不同脱贫状态群体中差异性较大,能力需求对于已脱贫群体获得感提升的影响更为显著;大别山片区整体贫困人口扶贫政策获得感较高,各维度上指数得分差异性较小,但不同地区间存在一定差距。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一些贫困人口扶贫政策获得感提升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获得感 提升路径 结构方程模型
原文传递
精准扶贫背景下西南民族地区贫困人口获得感调查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李丹 杨璐 何泽川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7-62,共6页
精准扶贫要切实提高扶贫成果可持续性,让贫困人口有更多的"获得感"。根据贫困多维性与民族地区的特殊性,从物质、安全、能力、公平、尊严五个维度构建民族地区贫困人口"获得感"理论模型,用之对贫困地区彝、藏等少... 精准扶贫要切实提高扶贫成果可持续性,让贫困人口有更多的"获得感"。根据贫困多维性与民族地区的特殊性,从物质、安全、能力、公平、尊严五个维度构建民族地区贫困人口"获得感"理论模型,用之对贫困地区彝、藏等少数民族精准扶贫现状的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民族习俗、行为等区域人文内生性因素及精准扶贫政策等外生性因素,影响民族地区贫困人口获得感。因此,应加强全方位的多元主体扶贫参与,完善反贫困协同治理机制,兼顾民族地区区域性贫困与差异化贫困,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以保障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可持续脱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民族地区贫困人口 获得感 五维一体
下载PDF
中国“兴边富民”行动20载研究回溯与展望——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拓俊杰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04-212,共9页
作为一项长期持续的边境治理方略,“兴边富民”行动实施20年来成效显著。相关研究的学术关注度和学术传播度不断增加,研究价值日益凸显。最初,学界对“兴边富民”行动的研究集中在政策内涵、战略意义等方面,政策落地后逐渐以政策绩效评... 作为一项长期持续的边境治理方略,“兴边富民”行动实施20年来成效显著。相关研究的学术关注度和学术传播度不断增加,研究价值日益凸显。最初,学界对“兴边富民”行动的研究集中在政策内涵、战略意义等方面,政策落地后逐渐以政策绩效评估和差异化政策为主,但在基础性理论研究、实施风险研究、政策协同研究、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逻辑机制研究上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面对“十四五”时期的新挑战和新机遇,“兴边富民”行动研究应注重基础理论的不断深入和创新,关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重点工作的主线引领,重点研究“兴边富民”战略如何衔接“乡村振兴”战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同时,研究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差异化政策实施路径和保障制度,确保“兴边富民”行动不断促进边疆与内陆地区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边富民 边疆边境地区问题 贫困治理现代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研究趋势
下载PDF
公共性扶贫资源配置对农村贫困人口获得感的影响——基于贵州省国定贫困县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澹远 陈始发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8-175,共8页
农村贫困人口的获得感是新时代扶贫开发的主要目标,公共性扶贫资源配置是影响农村贫困人口获得感的一个关键变量。文章基于问卷调研数据,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了公共扶贫资源配置对农村贫困人口获得感的问题。得到以下结论:... 农村贫困人口的获得感是新时代扶贫开发的主要目标,公共性扶贫资源配置是影响农村贫困人口获得感的一个关键变量。文章基于问卷调研数据,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了公共扶贫资源配置对农村贫困人口获得感的问题。得到以下结论:①农村贫困人口的获得感有待提升。除了经济获得感相对较高外,农村贫困人口的政治获得感、福利获得感和社会获得感相对偏低。②公共性扶贫资源配置对农村贫困人口获得感具有显著影响。不同的配置方式或不同的配置渠道对农村贫困人口获得感的各个维度的影响不同。其中,"输血式"扶贫资源配置方式给农村贫困人口带来了较大的获得感,而"造血式"扶贫资源配置方式尚未给农村贫困人口带来较大的获得感。要提升农村贫困人口的获得感,2020年后中国的扶贫开发就必须实现公共性扶贫资源的有效配置。文章提出以下政策建议:①要积极倡导以资产为基础的新时代扶贫开发政策;②要尽快建立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扶贫资源配置方式;③要努力健全农村医疗卫生福利的供给制度;④要着力增强2020后农村相对贫困人口识别的公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性扶贫资源配置 农村贫困人口 获得感 扶贫开发 医疗卫生福利
原文传递
文化脱贫:一个贫困治理中的难题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乐天 方煜星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50-55,共6页
文章首先介绍了海南省一个国家级贫困县里的故事,通过对这些故事的文化解读,发现了贫困现象与传统农民们的"活法"密切相关,由此提出文化脱贫概念。文章继而回顾了中国著名的乡村建设运动与农业合作化运动,历史经验富有启迪,... 文章首先介绍了海南省一个国家级贫困县里的故事,通过对这些故事的文化解读,发现了贫困现象与传统农民们的"活法"密切相关,由此提出文化脱贫概念。文章继而回顾了中国著名的乡村建设运动与农业合作化运动,历史经验富有启迪,扶贫先扶心,文化脱贫是中国贫困治理中久被忽视却值得高度关注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治理 地方性文化 文化脱贫 贫民教育 社区精神
下载PDF
扶贫资源输入对贫困地区分配公平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管睿 王倩 余劲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35-748,共14页
扶贫资源作为惠及部分贫困人口的特殊公共资源,其本质上带有公平属性。而在收入差距逐步扩大的现实背景下,扶贫资源分配对收入分配公平的积极作用亟待检验。基于此,本文利用2017年集中连片贫困地区909户农户样本数据,通过PSM模型与带有... 扶贫资源作为惠及部分贫困人口的特殊公共资源,其本质上带有公平属性。而在收入差距逐步扩大的现实背景下,扶贫资源分配对收入分配公平的积极作用亟待检验。基于此,本文利用2017年集中连片贫困地区909户农户样本数据,通过PSM模型与带有交互项的OLS模型考察了扶贫资源输入对收入分配公平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精准扶贫政策以转移支付及机会供给这两种方式向乡村社会输入了大量扶贫资源,有效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分配公平,具体表现在贫困人口年均收入增速高出非贫困人口4.2%,且其分配公平感也高出非贫困人口0.470。但贫困人口对转移支付的非理性偏好问题也随之产生,因此一方面要发挥乡村熟人社会的治理功能,充分调动贫困人口的脱贫主体性,改善其对转移支付的非理性偏好;另一方面也要优化扶贫资源分配结构,对不同类型贫困家庭实行差异化的扶贫政策,以此保障精准扶贫政策在促进分配公平的同时,提高扶贫资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贫资源 收入不平等 分配公平感 PSM模型 OLS模型 集中连片贫困地区
原文传递
论王华《大娄山》的脱贫攻坚叙事
16
作者 聂章军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9-103,共5页
从个体到共同体,从小历史到大历史,王华创作的转变体现出了与时代发展的同频共振,其新作《大娄山》延续了这一精神走向。让偏远贫困地区介入现代文明与现代生活,是小说中实现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与方式;通过塑造一个个平凡的个体,构成了... 从个体到共同体,从小历史到大历史,王华创作的转变体现出了与时代发展的同频共振,其新作《大娄山》延续了这一精神走向。让偏远贫困地区介入现代文明与现代生活,是小说中实现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与方式;通过塑造一个个平凡的个体,构成了伟大的、史诗般的大历史叙事,实现了日常化书写和史诗叙事的统一、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统一;《大娄山》的写作具有自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将这一理念和实践融入到扶贫文学中。小说以平凡生命中的史诗故事,呈现出新时代现实主义文学的一种表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华 《大娄山》 脱贫攻坚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个体收入不平等对易地扶贫搬迁农民获得感的影响--基于社会融入的中介效应
17
作者 吴俣 黎洁 《资源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5-987,共13页
[目的]建档立卡贫困农户的获得感关乎易地扶贫搬迁的最终成效,本文旨在探究易地扶贫搬迁后的个体收入不平等对搬迁农民获得感产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本文基于相对剥夺理论,利用2021年在陕西省4市8县(区)收集的1202份易地扶贫搬迁农... [目的]建档立卡贫困农户的获得感关乎易地扶贫搬迁的最终成效,本文旨在探究易地扶贫搬迁后的个体收入不平等对搬迁农民获得感产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本文基于相对剥夺理论,利用2021年在陕西省4市8县(区)收集的1202份易地扶贫搬迁农户调查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深入探究个体收入不平等、社会融入和易地扶贫搬迁农民获得感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1)总体上,被调查农民认为在易地扶贫搬迁中“获得的”比“失去的”更多,但个体收入不平等对其获得感具有显著负向影响。(2)易地扶贫搬迁农民社会融入在个体收入不平等影响获得感的过程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从子维度来看,经济融入发挥完全中介作用,社会关系和社区参与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心理融入具有遮掩作用。(3)在获得医疗、教育后续帮扶的易地扶贫搬迁农民中,个体收入不平等对其获得感的影响更小甚至不显著。[结论]基于此,政府应出台瞄准低收入搬迁户的就业政策,帮助其扩大社会网络,完善迁入地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获得感 个体收入不平等 相对剥夺 社会融入 陕西省
原文传递
脱贫攻坚的成效考量与示范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蒋长流 许玉久 董玮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213-219,共7页
为进一步衡量地区脱贫攻坚的实际成效和居民生活品质,利用2019年安徽省岳西县有关数据,构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当地脱贫成效,总结精准脱贫提升居民“三感”的示范做法。研究发现:该地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较弱,... 为进一步衡量地区脱贫攻坚的实际成效和居民生活品质,利用2019年安徽省岳西县有关数据,构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当地脱贫成效,总结精准脱贫提升居民“三感”的示范做法。研究发现:该地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较弱,收入、物价、医疗等方面有待改善;而居民安全感较强,工作感受、居住条件等满意度较高。据此构建提升居民“三感”的长效机制,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 获得感 幸福感 安全感 社会效益 生活品质
下载PDF
精准扶贫进程中提升农民获得感的路径研究——以岳阳市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美中 袁征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84-89,共6页
农民获得感是在我国精准扶贫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出的,新时代赋予了农民获得感丰富的内涵。在岳阳市精准扶贫进程中,农民获得感的提升既有成效也有问题,需要从公平认同感、生活舒适感、社会温暖感、脱贫信心感、精神幸福感、价... 农民获得感是在我国精准扶贫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出的,新时代赋予了农民获得感丰富的内涵。在岳阳市精准扶贫进程中,农民获得感的提升既有成效也有问题,需要从公平认同感、生活舒适感、社会温暖感、脱贫信心感、精神幸福感、价值尊严感等方面探索提升农民获得感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农民获得感 路径
下载PDF
民族地区“五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的构建——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艳 陈思颖 《民族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8-116,166,共10页
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治理发展的关键在于构建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在“三治”基础上增加“政治”与“智治”,构建“五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不仅是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重要举措,还是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 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治理发展的关键在于构建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在“三治”基础上增加“政治”与“智治”,构建“五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不仅是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重要举措,还是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通过对云南省怒江州脱贫乡村治理的案例审思,剖析民族地区脱贫乡村治理目前仍存在的现实矛盾:治理主体的逐利性与治理事务的公共性之间的矛盾、治理手段的先进性与村民思想观念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硬治理的外嵌性与软治理的内生性之间的矛盾。在深入分析“五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构建动因,论证“五治”耦合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遵循治理主体—治理工具—治理规范—治理目标为治理逻辑的“政治”“自治”“德治”“法治”“智治”融合的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体系。基于治理实践,提出合理划分主体权责和保障程序公正、转变旧有思想观念和提高治理主体文化水平、强化宏观法律保障和兼具地方柔性约束等解决怒江州脱贫乡村治理现存矛盾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脱贫乡村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五治融合” 乡村治理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