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高温循环衰减机理研究及应用
1
作者 王长伟 吴沛佳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19期176-179,共4页
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具有循环寿命长,安全性好的优点,被认为是有希望的下一代磷酸盐系材料;探索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高温循环容量加速衰减机理,有利于为开发高温循环性能更优的磷酸锰铁锂材料指明方向。本文深入研究磷酸锰铁锂/石墨的软... 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具有循环寿命长,安全性好的优点,被认为是有希望的下一代磷酸盐系材料;探索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高温循环容量加速衰减机理,有利于为开发高温循环性能更优的磷酸锰铁锂材料指明方向。本文深入研究磷酸锰铁锂/石墨的软包电池,探索其在高温45℃下循环衰减加速的原因。研究表明高温循环衰减机理主要来自于正极材料中锰的价态变化造成的溶出以及材料结构衰变,进而导致极化加剧、电性能衰减。同时也指出了改善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高温循环性能的开发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锰铁锂 正极材料 高温循环衰减 软包电池 锰溶出 改善
下载PDF
聚合物基全固态锂金属软包电池的设计与性能研究
2
作者 苏韵 王嫣 +5 位作者 刘艳 朱振威 陈熙邦 邱景义 曹高萍 张浩 《防化研究》 2024年第4期36-44,共9页
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因其卓越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有望成为下一代高能高安全电池技术首选。然而,由于技术难度大,全固态锂金属电池技术仍停留在电容量低、正极负载量低的微型扣式电池水平。本研究通过突破高温鞣制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膜技术... 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因其卓越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有望成为下一代高能高安全电池技术首选。然而,由于技术难度大,全固态锂金属电池技术仍停留在电容量低、正极负载量低的微型扣式电池水平。本研究通过突破高温鞣制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膜技术,实现了聚合物基全固态锂金属软包电池(700 mAh,3.7 V,三元层状氧化物正极|聚环氧乙烷基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金属锂负极)自主小批量制备,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性能测试和失效分析。利用X射线断层扫描、离子抛光-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气相色谱等表征技术,研究了聚合物基全固态锂金属软包电池中的机械-电化学耦合失效机制;利用绝热加速量热仪测试了电池的热失控过程,表明该电池具有显著的热安全优势。基于以上测试分析结果,本文为全固态锂金属电池提出了未来发展建议,为其性能进一步提升和应用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锂金属电池 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软包电池 安全性
下载PDF
软包锂硫电池研究进展
3
作者 秦小茜 吴桐 +2 位作者 杨道通 贾铭勋 刘景海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5期392-394,共3页
高理论容量和高能量密度使锂硫电池成为下一代储能系统具有竞争力的候选产品。然而,由于一些不可避免的障碍,实现锂硫电池的实际应用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活性硫的低导率,正极的体积膨胀和多硫化锂的严重穿梭效应极大地限制了电池的容... 高理论容量和高能量密度使锂硫电池成为下一代储能系统具有竞争力的候选产品。然而,由于一些不可避免的障碍,实现锂硫电池的实际应用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活性硫的低导率,正极的体积膨胀和多硫化锂的严重穿梭效应极大地限制了电池的容量,导致循环性能差。其中,软包锂硫电池具有质量轻、工艺简单、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等特点,因此,对软包锂硫电池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软包锂硫电池在多硫化锂饱和析出以及金属锂负极快速失效等方面所面临的关键挑战,讨论了软包锂硫电池各主要部件的设计策略和前景,并结合课题组研究工作对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材料在锂硫电池领域中的应用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软包电池 g-C3N4(石墨相氮化碳)
下载PDF
动力锂电池系统运行环境条件对其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廖成龙 王刘涛 +1 位作者 王健雁 凌泽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7-170,共4页
压力、温度和湿度均会影响动力电池系统性能的发挥,环境条件的滥用更是会影响其安全性。所以应加强模组夹具的设计,使其在充放电过程中维持在合适的压力范围内,这能保持电芯的一致性以提升系统的循环寿命;电池系统也应充分考虑密封设计... 压力、温度和湿度均会影响动力电池系统性能的发挥,环境条件的滥用更是会影响其安全性。所以应加强模组夹具的设计,使其在充放电过程中维持在合适的压力范围内,这能保持电芯的一致性以提升系统的循环寿命;电池系统也应充分考虑密封设计的耐久性,并对可能的水汽侵入做好防护,各种可靠性实验后也应进行气密性测试。这样才能应对电动汽车复杂多样的运行环境,给使用者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 锂离子软包电池 循环寿命 凝露 安全性
下载PDF
软包电池施压与测试实验教学平台开发 被引量:1
5
作者 周龙 郑岳久 +2 位作者 来鑫 刘建国 苏金环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5-128,共4页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核心部件,锂离子电池则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车用动力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寿命长、自放电率低、环保等优点。软包电池容量较同等尺寸规格的钢壳或铝壳电池高5%~15%,且重量更轻,为了研究软包电池外表面恒...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核心部件,锂离子电池则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车用动力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寿命长、自放电率低、环保等优点。软包电池容量较同等尺寸规格的钢壳或铝壳电池高5%~15%,且重量更轻,为了研究软包电池外表面恒压下的性能变化,根据软包电池特点,开发了一套软包锂电池外表面施压装置与测试实验教学平台。该实验平台包括施压装置、恒温箱、测试台和数据分析软件等部分,可有效解决软包电池主动定量压力状态下的性能测试难题,对研究电池性能具有积极意义,同时该实验平台可为高校开展电池测试类实验教学提供硬件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软包电池 施压装置 测试系统 实验教学平台
下载PDF
高镍正极材料LiNi_(0.83)Co_(0.12)Mn_(0.05)O_(2)双包覆改性及软包锂离子电池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伍鹏 郭盼龙 +6 位作者 郭力铭 唐志文 范洪生 李素丽 秦典成 周定军 潘跃德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2年第5期812-818,共7页
对电极材料进行包覆改性,是提升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等重要特性的有效策略。基于高镍三元正极材料Ni_(0.83)Co_(0.12)Mn_(0.05)O_(2)(Ni83),通过纳米ZrO_(2)和纳米B_(2)O_(3)双组分包覆,制备得到了ZB-Ni8_(3)材料,并... 对电极材料进行包覆改性,是提升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等重要特性的有效策略。基于高镍三元正极材料Ni_(0.83)Co_(0.12)Mn_(0.05)O_(2)(Ni83),通过纳米ZrO_(2)和纳米B_(2)O_(3)双组分包覆,制备得到了ZB-Ni8_(3)材料,并对其材料特性和软包锂离子电池性能进行了研究。ICP-OES元素分析结果表明,ZrO_(2)和B_(2)O_(3)已成功实现包覆,ZB-Ni83材料中锆含量为0.1664%,硼含量为0.0689%。XRD和SEM结果表明,ZB-Ni83材料为具有层状结构和良好结晶度的紧密实心二次球形颗粒,该结构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振实密度及电解液浸润性。采用ZB-Ni83正极材料的软包锂离子电池具有良好的倍率、循环和安全性能。在2 C条件下,ZB-Ni83电芯的比容量为182 mA·h·g^(-1)、容量保持率为92.6%;在45℃高温循环及截止容量保持率85%条件下,ZB-Ni83电芯的循环次数约为1100次,而原始Ni83电芯的循环次数仅为约600次。对ZB-Ni83电芯进行满电130℃的热箱实验,结果未发生破裂、冒烟、爆炸、着火等现象。本研究为高镍材料的创新和改进提供了实验参考和可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镍 三元 正极材料 LiNi_(0.83)Co_(0.12)Mn_(0.05)O_(2) 双包覆 软包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Reversible and irreversible heat generation of NCA/Si–C pouch cell during electrochemical energy-storage process 被引量:8
7
作者 Ying Bai Limin Li +8 位作者 Yu Li Guanghai Chen Huichun Zhao Zhaohua Wang Chuan Wu Hongyun Ma Xinquan Wang Hongyue Cui Jiang Zhou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2期95-102,共8页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electronic vehicles(EVs) and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HEVs),the high energy density Li Ni_(0.8) Co_(0.15) Al_(0.05) O_2(NCA) cathode and Si–C anode have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Here we r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electronic vehicles(EVs) and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HEVs),the high energy density Li Ni_(0.8) Co_(0.15) Al_(0.05) O_2(NCA) cathode and Si–C anode have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Here we report the thermal behaviors of NCA/Si–C pouch cell during the charge/discharge processes at different current densities.The total heat generations are derived from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change during electrochemical Li+insertion/extraction in adiabatic surrounding.The reversible heat is determined by the entropic coefficients,which are related with open-circuit voltag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hile the irreversible heat is determined by the internal resistance,which can be obtained via V–I characteristic,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and hybrid pulse power characterization(HPPC).During the electrochemical process,the reversible heat contributes less than 10% to total heat generation; and the heat generated in charge process is less than that in discharge process.The results of thermal behaviors analyses are conducive to understanding the safety management and paving the way for building a reliable thermal model of high energy density lithium ion batt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 generation Internal resistance REVERSIBLE HEAT IRREVERSIBLE HEAT pouch cell
下载PDF
软包电池在纯电动汽车中应用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5
8
作者 徐雅慧 陈思琦 +2 位作者 黄冉军 张广续 张少哲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85-590,共6页
近年来,装载高镍三元锂离子电池的电动汽车起火、爆炸安全事故频发。为同时实现高比能、长续航和安全性等目标,不易炸、抗挤压性能好的软包电池成为很好的选择。车用软包锂离子电池凭借其结构特点,具备高能量密度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诸... 近年来,装载高镍三元锂离子电池的电动汽车起火、爆炸安全事故频发。为同时实现高比能、长续航和安全性等目标,不易炸、抗挤压性能好的软包电池成为很好的选择。车用软包锂离子电池凭借其结构特点,具备高能量密度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诸多技术问题。在软包电池的关键技术--铝塑膜取得重大进展的前提下,如何发挥软包电池的优势成为值得探究的问题。评述了软包电池的研究现状,从制造过程中铝塑膜密封力、尺寸误差控制,使用过程中厚度/预紧力变化对其寿命的影响,软包电池热管理系统设计,软包电池使用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在可能实现突破的技术方面提出了思考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包电池 铝塑膜 预紧力 热管理系统 安全性
下载PDF
软包电芯外观变形的机理及改善措施研究
9
作者 周井 潘政威 +2 位作者 谢跃 项良顺 相佳媛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47-2252,共6页
针对软包电芯生产过程中出现外观变形的问题,首先结合电芯的生产制程全过程分析了可能的变形机理,然后针对化成分容工序,提出了减小分容电流、加压分容和满电化成等一系列解决方案,最后展开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加热加压满电化成能... 针对软包电芯生产过程中出现外观变形的问题,首先结合电芯的生产制程全过程分析了可能的变形机理,然后针对化成分容工序,提出了减小分容电流、加压分容和满电化成等一系列解决方案,最后展开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加热加压满电化成能有效地优化外观不良、减小电芯的堆叠厚度,同时改善界面提高电芯的循环性能。但是满电化成后的老化阶段会消耗活性物质,导致电芯容量下降。因此,在电芯满电化成改进外观后进一步调整降低电芯荷电态,可以减少电芯容量的损耗,从而取得最佳的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包电芯 外观变形 满电化成 荷电态
下载PDF
商用Li_4Ti_5O_(12)电池的温度特性及容量衰减模型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俊年 金翼 +1 位作者 王绥军 郭晓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5069-5075,共7页
钛酸锂(Li_4Ti_5O_(12),LTO)由于具有诸多优点,如超长的循环寿命、优异的倍率循环性能和良好的安全性,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负极材料,有望在储能领域大规模应用。该文通过测试商用软包NCM/LTO基锂离子电池(标称容量10A?h,额定电压2.2~3.5V... 钛酸锂(Li_4Ti_5O_(12),LTO)由于具有诸多优点,如超长的循环寿命、优异的倍率循环性能和良好的安全性,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负极材料,有望在储能领域大规模应用。该文通过测试商用软包NCM/LTO基锂离子电池(标称容量10A?h,额定电压2.2~3.5V)在不同温度下5400次循环的容量衰减,获得循环放电容量曲线。通过对其进行特定循环周数的节点测试,获得电池在不同温度下的0.1C放电容量,分离电池的不可逆容量损失,利用阿仑尼乌斯公式建立容量衰减模型,并拟合曲线,公式很好地符合了不同温度的衰减情况,并得到在温度T与循环时间tn下的容量预测经验公式,分别对2500、5000、7500和10000h不同温度下的容量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电池 钛酸锂 软包电池 三元材料 寿命模型 阿仑尼乌斯公式
下载PDF
基于固态电解质膜的软包电池制备与初步表征
11
作者 吴勇民 马尚德 +9 位作者 田文生 吴晓萌 朱蕾 白羽 孟玉凤 顾梅嵘 张伟 温珍海 靳俊 杨丞 《电池工业》 CAS 2024年第3期157-162,共6页
固态电池安全性高、可适应高比能正负极,是蓄电池发展的方向,但存在固相界面阻抗大、界面结构稳定性差等问题。为了快速评估固态电池技术在实用型蓄电池中的作用,本文采用流延法制备了在50℃下离子电导率为6.16×10^(-4)S/cm的固态... 固态电池安全性高、可适应高比能正负极,是蓄电池发展的方向,但存在固相界面阻抗大、界面结构稳定性差等问题。为了快速评估固态电池技术在实用型蓄电池中的作用,本文采用流延法制备了在50℃下离子电导率为6.16×10^(-4)S/cm的固态电解质膜。以高镍三元为正极、石墨为负极,制备了质量为1.1214 g、容量为53.44 mAh的微型软包电池和容量为7252.8 mAh的大容量软包电池。微型软包电池实现了5 C高倍率的放电和150次循环,大容量软包电池在放电深度(DOD)为13.78%时,实现了439次循环充放电。以上结果说明固态电解质膜满足在锂离子电池中使用的要求,然而这些电池的界面构筑仍有不足之处。基于本文结果,通过对固态电解质膜材料、电池化成制度等进行改进,有望促进高性能电池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电解质膜 流延法 软包电池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化成充电SOC对软包磷酸铁锂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魏佳骏 弓梦丽 《广东化工》 CAS 2022年第3期4-7,共4页
在锂离子电池生产制造中,化成是最重要的工序之一。化成工艺决定了电池内部固态电解质膜的质量,进而影响到电池各项终端性能。然而,电池化成后充电到多少荷电状态(SOC)性能最佳,一直未能有较为统一的结论。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化成充... 在锂离子电池生产制造中,化成是最重要的工序之一。化成工艺决定了电池内部固态电解质膜的质量,进而影响到电池各项终端性能。然而,电池化成后充电到多少荷电状态(SOC)性能最佳,一直未能有较为统一的结论。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化成充电SOC对软包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的容量、首次库伦效率、高低温放电性能、倍率充放电性能、循环性能的影响。不同组的实验电池化成SOC分别采用10%、40%、70%、100%。结果表明,化成SOC越高,电池首次库伦效率及容量越低;化成SOC为100%时,电池高低温放电性能最佳;化成SOC为70%时,电池倍率充电及倍率放电性能均最佳;化成SOC为70%或100%时,电池循环寿命最佳。因此,化成充电SOC为70%或100%时电池综合性能最佳。其中化成充电SOC为70%时,倍率充放电性能更好且成本更低;化成充电SOC为100%时,高低温充放电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化成 软包 磷酸铁锂 固态电解质膜 荷电状态
下载PDF
锂金属电池电解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邱亚明 黄华文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20期41-43,共3页
锂离子电池拥有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等众多优点,在可移动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和储能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锂金属因其最高的能量密度,被认为是负极的终极目标,因此成为研究的前沿热点。由于锂金属负极反应活性很高,传统电解液... 锂离子电池拥有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等众多优点,在可移动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和储能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锂金属因其最高的能量密度,被认为是负极的终极目标,因此成为研究的前沿热点。由于锂金属负极反应活性很高,传统电解液碳酸酯和其适配性很差,因此亟待开发锂金属电池电解液。本文主要阐述锂金属电池电解液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锂金属电解液的常用表征方法,包括库伦效率测试,负极界面表征,不同类型电池测试等。并对锂金属电池电解液主要开发方向进行了介绍,包括全氟电解液、双盐电解液、高盐电解液、局域高盐电解液等,分析了其性能优劣。随着研究的成熟,未来的研究将基于更加商业化的体系开发电解液,并多方向融合发展,开发新型有机溶剂等。相信通过持续的深入研究和创新,锂金属电池商业化将成为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锂金属电池 库伦效率 软包电池 全氟电解液 局域高盐电解液
下载PDF
软包装电池对生产线常见异物的耐受力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婷婷 许科 +1 位作者 张磊 姚京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4-298,共5页
动力电池的安全日益受到关注,电池中异物的种类和尺寸对安全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基于软包装动力电池生产线常见的异物,从非金属、金属不同异物的种类和尺寸等角度分析对电芯的影响,提供软包装电池对异物耐受力的检测方法。机械和循环测试... 动力电池的安全日益受到关注,电池中异物的种类和尺寸对安全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基于软包装动力电池生产线常见的异物,从非金属、金属不同异物的种类和尺寸等角度分析对电芯的影响,提供软包装电池对异物耐受力的检测方法。机械和循环测试,以及对测试后电池拆解的结果表明,金属和硬质橡胶粒径一般不大于600μm以及纤维长度不大于2 000μm,对软包装电池的影响不大;电池在满电状态下,对异物的敏感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包装电池 常见异物 耐受力 生产线清洁度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基于有机-无机复合固态电解质膜的全固态锂电池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甜 陈昱锜 +2 位作者 何泓材 李峥 冯玉川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5-31,共7页
在聚合物电解质中添加Li7La3Zr1 4Ta0 6O12(LLZTO)粉体可以降低聚合物材料的结晶度,促进锂离子迁移,进而提高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以双三氟甲基磺酸亚酰胺锂(LiTFSI)、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以及LLZTO粉体为原料制备了不同L... 在聚合物电解质中添加Li7La3Zr1 4Ta0 6O12(LLZTO)粉体可以降低聚合物材料的结晶度,促进锂离子迁移,进而提高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以双三氟甲基磺酸亚酰胺锂(LiTFSI)、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以及LLZTO粉体为原料制备了不同LLZTO含量的氧化物-聚合物复合固态电解质。研究发现,添加质量分数20%LLZTO的固态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以及高机械强度,同时具有更宽的电化学窗口(5.5V)。所制备的复合正极/固态电解质/复合负极全固态锂离子软包电池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76.32和143.31mAh/g,首次库伦效率为81.3%,25次循环后电池放电容量保持率维持在93%以上。此外,循环前后阻抗变化较小,表现出较好的界面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锂电 有机-无机复合固态电解质 锂镧锆钽氧 LITFSI 软包电池
下载PDF
300Wh/kg NCM811 + Si/C体系动力电池产气分析及可靠性模型
16
作者 伍永彬 牛少军 +1 位作者 王育文 吴凯 《中国基础科学》 2019年第S01期13-17,共5页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还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九车的“心'脏”,是我国新能源汽车戏略卖现的关镀。开发安全、高比能量、长寿命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是各国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必要举措。为了响应国家重...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还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九车的“心'脏”,是我国新能源汽车戏略卖现的关镀。开发安全、高比能量、长寿命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是各国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必要举措。为了响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要求,宇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承担了“新一代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化技术开发”,该项目旨在开发满足产业化应用需求的300 Wh/kg高比能锂需子动力电想。本项目开发的NCM811+Si/C体糸的软包动力电芯•,能量密度达到304 Wh/kg,电恐满足国标的性能要求、安全要求。软包电芯在使用过程中产气导玫的电芯玻胀,是考案软包电恋可靠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对NCM811+Si/C体糸的产气及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且为了预测工况条件下的尹气惰况,采取预测模型方法,建立了产气可靠性棋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0 Wh/kg 硅碳锂离子电池 软包动力电芯 可靠性模型 产气预测
原文传递
双功能电解液添加剂对锂离子电池高温高电压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江依义 沈旻 +4 位作者 宋半夏 李南 丁祥欢 郭乐毅 马国强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10-716,I0001-I0003,共10页
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开发和应用受制于高温高电压条件下的容量衰减和电池产气鼓胀等技术难题。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注重电极材料改性和电池设计,另一方面还依赖于电解液的技术进步。本研究报道了四乙烯基硅烷(Tetravinylsilane,TVS)作... 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开发和应用受制于高温高电压条件下的容量衰减和电池产气鼓胀等技术难题。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注重电极材料改性和电池设计,另一方面还依赖于电解液的技术进步。本研究报道了四乙烯基硅烷(Tetravinylsilane,TVS)作为LiNi_(0.6)Co_(0.2)Mn_(0.2)O_(2)(NCM622)/石墨软包电池的电解液添加剂,可以显著改善电池的高温(45~60℃)高电压(4.4 V)性能,包括存储和循环性能。结果表明,电解液中含有质量分数0.5%TVS的电池在2.8~4.4 V区间,1C(1C=1.1 Ah)倍率下循环4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达到92%,而电解液中未添加TVS的软包电池仅为82%。进一步研究表明,一方面TVS高电压下优先被氧化,可以在NCM622颗粒表面形成耐高温的CEI膜,有效抑制NCM622颗粒内部裂纹和过渡金属离子溶出;另一方面,TVS在低电位下还可以优先被还原,在石墨负极表面聚合形成稳定的SEI膜,抑制电解液与负极之间的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软包锂离子电池 电解液添加剂 循环稳定性 过渡金属离子溶出
下载PDF
锂硫软包电池容量衰减的失效分析
18
作者 杨幸遇 张涛 +1 位作者 高文超 刘艳侠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8-633,共6页
采用原位与非原位相结合的方法,将锂硫软包电池循环失效的容量损失进行定量化分析,主要包括可逆容量损失和不可逆容量损失。根据表征实验拆分,可逆容量损失主要由电流极化、电解液缺失和电芯极片膨胀导致的容量损失组成,不可逆容量损失... 采用原位与非原位相结合的方法,将锂硫软包电池循环失效的容量损失进行定量化分析,主要包括可逆容量损失和不可逆容量损失。根据表征实验拆分,可逆容量损失主要由电流极化、电解液缺失和电芯极片膨胀导致的容量损失组成,不可逆容量损失主要由负极沉积硫化锂、隔膜黏附多硫化锂和电解液溶解等容量损失组成。通过计算对比,造成锂硫软包电池循环失效的主要因素为锂金属负极的粉化和硫化锂的沉积(约占47%),其次为隔膜黏附多硫化物约25%。可针对造成循环失效的主要因素进行重点改善,提升锂硫电池的循环性能,推动实用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软包电池 失效分析 容量衰减 量化分解
下载PDF
调控LiPF6基电解液溶剂化结构稳定富锂锰基正极界面
19
作者 胡川 胡志伟 +3 位作者 李振东 李帅 王豪 王丽平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04-1615,共12页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具有高比容量和低成本的优势,有望成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金属锂电池的正极材料。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其相对于金属锂高达4.8 V的充电截止电压,会引发电解液氧化分解失效,导致正极与电解液的界面恶化使得电池难以稳定循环...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具有高比容量和低成本的优势,有望成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金属锂电池的正极材料。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其相对于金属锂高达4.8 V的充电截止电压,会引发电解液氧化分解失效,导致正极与电解液的界面恶化使得电池难以稳定循环。为此本文开发了以1,1,2,2-四氟乙基-2,2,3,3-四氟丙基醚(TTE)充当促配位溶剂的六氟磷酸锂(LiPF6)基新型高电压电解液。实验与表征结果说明,适量TTE引入后具有更多锂盐阴离子参与锂离子配位的溶剂化结构的电解液,能够在正极表面形成5 nm厚且富含氟元素的正极电解液中间相(CEI),稳定正极界面并抑制正极层状结构的退化。使用新型电解液的富锂锰基正极对金属锂扣式电池,以99.8%的平均效率循环400次后,仍有83.9%的容量保持率(0.5 C)。组装1.25 Ah的富锂锰基正极对金属锂软包电池,在0.04 C下能够提供370 Wh/kg的质量能量密度,在0.08 C下循环45次后,仍有80%的容量保持率,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有助于推动富锂锰基正极的应用,为高能量密度金属锂电池的研发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锂锰基正极 高电压 电解液 正极-电解液中间相 层状结构 金属锂软包电池
下载PDF
磷酸铁锂软包电池模组碰撞挤压安全性实验
20
作者 鲁恒飞 朱世淋 +1 位作者 田晓薇 何帆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36-1138,共3页
采用一款磷酸铁锂软包电池模组,参照国标和某汽车集团电池模组挤压测试要求,对电池模组X、Y、Z方向进行挤压实验。第一次正向(Y向)挤压实验,电池模组前端板挤压失效。通过有限元仿真优化和加强模组端板结构,第二次模组Y向挤压实验通过... 采用一款磷酸铁锂软包电池模组,参照国标和某汽车集团电池模组挤压测试要求,对电池模组X、Y、Z方向进行挤压实验。第一次正向(Y向)挤压实验,电池模组前端板挤压失效。通过有限元仿真优化和加强模组端板结构,第二次模组Y向挤压实验通过。分析第一次和第二次Y向挤压实验数据,发现电池模组存在一定的安全边界。按照轻量化设计要求,对加厚的前端板又进行部分结构优化,进行第三次Y向挤压实验,也顺利通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软包电池模组 正向挤压 模组端板 轻量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