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偃师商城遗址制陶作坊区的产品与布局结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邓玲玲 陈国梁 +2 位作者 曹慧奇 谷飞 田苗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81,F0003,共14页
本文以偃师商城遗址制陶作坊区的十座陶窑及与之共存的其他遗迹群为研究对象,通过遗存中发现的残次陶片的器类与数量的统计分析,讨论陶窑的主烧产品和辅烧产品。偃师商城3段和4段时,陶窑集中分布于作坊区的东侧,主烧商品为单一器类;5段... 本文以偃师商城遗址制陶作坊区的十座陶窑及与之共存的其他遗迹群为研究对象,通过遗存中发现的残次陶片的器类与数量的统计分析,讨论陶窑的主烧产品和辅烧产品。偃师商城3段和4段时,陶窑集中分布于作坊区的东侧,主烧商品为单一器类;5段时,陶窑集中分布于作坊区西侧,主烧产品转变为多种器类。陶窑以生产泥质陶器为主,主烧产品为盆、鬲和大口尊,此三者为偃师商城居民主要使用的日用陶器。制陶作坊区的规划和布局处于偃师商城城市建设的整体统筹之下,是商城东北部手工业区的组成部分。偃师商城遗址的制陶作坊为高度专业化的综合性附庸型手工业作坊,主要使用时间为4段和5段,以生产日用陶器为主,同时也生产葬器、高等级陶礼器等物品,以满足城内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偃师商城 制陶作坊区 陶窑 产品 结构布局
原文传递
2022年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纳日松镇念壕梁遗址发掘简报
2
作者 岳够明 王燕海(绘图) +5 位作者 海日汗(绘图/摄影) 徐焱(文/摄影) 李倩 王永胜 秦旭光 薛峰 《草原文物》 2024年第1期53-60,共8页
2022年4月至6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鄂尔多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准格尔旗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对准格尔旗念壕梁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清理出灰坑3座、单体窑址1座,出土瓦当、板瓦、筒瓦、釉陶屋脊兽等建筑构件及残瓷碗、残瓷罐等... 2022年4月至6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鄂尔多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准格尔旗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对准格尔旗念壕梁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清理出灰坑3座、单体窑址1座,出土瓦当、板瓦、筒瓦、釉陶屋脊兽等建筑构件及残瓷碗、残瓷罐等遗物。根据窑址结构及出土遗物,推断该遗址是一处明代官搭民烧的琉璃窑厂。该遗址的发掘是对鄂尔多斯准格尔旗地区明代历史资料的重要补充,对研究鄂尔多斯乃至内蒙古中南部地区明代建筑构件、窑址结构、烧造工艺、手工业发展等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壕梁遗址 陶窑 釉陶建筑构件
下载PDF
老河口市柴店岗砖厂汉代窑址清理简报 被引量:7
3
作者 符德明 艾志忠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22,27,共15页
1999 年,老河口市博物馆配合柴店岗砖厂取土,抢救清理了 1 座西汉中晚期陶窑。窑为半地穴式建筑,3 个烟囱,主要由窑前室、火门、火膛、窑床等构成。窑室东部低洼地堆积有丰富的窑内废弃物,主要有日用陶器、丧葬用陶、生产工具、建筑仞... 1999 年,老河口市博物馆配合柴店岗砖厂取土,抢救清理了 1 座西汉中晚期陶窑。窑为半地穴式建筑,3 个烟囱,主要由窑前室、火门、火膛、窑床等构成。窑室东部低洼地堆积有丰富的窑内废弃物,主要有日用陶器、丧葬用陶、生产工具、建筑仞陶等。此窑应为专门烧制日用陶器、丧葬用陶及建筑用陶的民营私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河口 柴店岗 西汉 陶窑
下载PDF
宁夏隆德周家嘴头遗址仰韶文化陶窑发掘简报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剑 霍耀 +1 位作者 王晓阳 孙广贺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5,F0002,F0003,共14页
周家嘴头遗址位于宁夏南部隆德县神林乡双村。2017年至202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连续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清理的新石器时代遗存主要包含仰韶早、中、晚期及龙山晚期四个阶段,其中大规模史前陶窑的发现尤为重要,证明... 周家嘴头遗址位于宁夏南部隆德县神林乡双村。2017年至202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连续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清理的新石器时代遗存主要包含仰韶早、中、晚期及龙山晚期四个阶段,其中大规模史前陶窑的发现尤为重要,证明该遗址是一处制陶业显著的新石器时代聚落,对我们研究史前陶器专业化的生产及当时社会经济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德县 周家嘴头遗址 仰韶文化 陶窑
原文传递
长江中游地区先秦时期陶窑研究
5
作者 陈贤威 张云峰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09,共11页
长江中游地区先秦时期陶窑类型多样,分布广泛。根据类型学研究,长江中游先秦时期陶窑可以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四个时期,每期陶窑特征明显。同时不同区域陶窑差异显著,主要差异及差异出现节点显示,文化因素及政治势力可能是导致南北差异... 长江中游地区先秦时期陶窑类型多样,分布广泛。根据类型学研究,长江中游先秦时期陶窑可以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四个时期,每期陶窑特征明显。同时不同区域陶窑差异显著,主要差异及差异出现节点显示,文化因素及政治势力可能是导致南北差异明显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 先秦时期 陶窑
原文传递
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2021年发掘简报
6
作者 戴向明 吕赵力(绘图) +5 位作者 申红俊(绘图) 刘文晖(绘图) 田伟(摄影) 刘文晖(摄影) 王一如 汤毓赟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2-57,共26页
2021年夏季,中国国家博物馆、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及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联合组队,在西吴壁遗址冶铜遗存集中分布区开展考古发掘工作,揭露出龙山晚期、二里头、二里岗及东周等多个时期的考古学文化遗存。本简报主要介绍发掘所获二里头和二... 2021年夏季,中国国家博物馆、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及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联合组队,在西吴壁遗址冶铜遗存集中分布区开展考古发掘工作,揭露出龙山晚期、二里头、二里岗及东周等多个时期的考古学文化遗存。本简报主要介绍发掘所获二里头和二里岗时期文化遗存。发掘所获的二里头时期遗存包括房址、陶窑、祭祀坑及灰坑;二里岗时期遗存包括窖穴、祭祀坑及灰坑。发掘获得了比较典型的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陶器群,二里岗时期器类较少。比较重要的是,此次发掘发现了一座二里岗时期的大型动物祭祀坑,整牲埋葬牛、羊、猪、狗等动物20余只,是这种牺牲组合的最早发现,对探索三代祭祀制度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吴壁遗址 二里头文化 二里岗文化 祭祀坑 陶窑
原文传递
从陶窑看西周时期丰镐的陶器生产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迪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8-117,共10页
通过分析西周时期丰镐遗址的陶窑类型、烧制产品和陶窑的空间分布情况,文章总结丰镐的陶器生产特点。这些特点表明烧陶传统不同的各小规模制陶家族依附于若干大小不一的贵族家族,在各自的贵族领地范围内从事生产应是丰镐陶器生产的基本... 通过分析西周时期丰镐遗址的陶窑类型、烧制产品和陶窑的空间分布情况,文章总结丰镐的陶器生产特点。这些特点表明烧陶传统不同的各小规模制陶家族依附于若干大小不一的贵族家族,在各自的贵族领地范围内从事生产应是丰镐陶器生产的基本组织方式。多数作坊的规模小,主要是为了满足贵族本族的需要。西周晚期出现大型制陶作坊,可能和人口压力增大有关。丰京和镐京分别烧制夹砂陶和泥质陶,应是丰镐制陶产业的基本布局原则。陶瓦的生产特点,应与陶瓦制作技术及与宫殿距离远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镐 西周 陶窑 陶器生产 生产组织
原文传递
宁夏隆德周家嘴头遗址制陶模拟实验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剑 霍耀 郭梦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9-57,共9页
宁夏隆德周家嘴头遗址是一处仰韶时期制陶业特征显著的聚落,经过连续的发掘共清理陶窑42座,其中仰韶晚期陶窑33座,陶窑的数量之多和分布密度之大在其他同时期遗址中较为少见。周家嘴头遗址仰韶晚期遗存最为丰富,出土了大量的陶器标本,... 宁夏隆德周家嘴头遗址是一处仰韶时期制陶业特征显著的聚落,经过连续的发掘共清理陶窑42座,其中仰韶晚期陶窑33座,陶窑的数量之多和分布密度之大在其他同时期遗址中较为少见。周家嘴头遗址仰韶晚期遗存最为丰富,出土了大量的陶器标本,这为我们研究当时陶器制作与生产提供了实物证据。我们基于周家嘴头遗址发现的陶窑和出土陶器开展了多次的陶器制作及烧制实验,从而对周家嘴头遗址仰韶晚期整个制陶业的操作链技术及生产方式等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隆德 周家嘴头 仰韶晚期 陶窑
原文传递
赤峰市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遗址作坊区发掘简报 被引量:2
9
作者 曹建恩 孙金松 +4 位作者 党郁 王燕(图) 曹荻(图) 杨佳峰(图) 徐婷婷 《草原文物》 2022年第2期12-26,共15页
二道井子遗址作坊区位于居址区南部,与该遗址的墓葬区共处于同一坡地之上,但与墓葬区以沟和空地相分隔,相对独立,区域内发现有烧制陶器的窑址、不同于居住区的特殊灰坑,有淘洗陶泥及储泥的各类遗存。从分布的区域、规模及发现的陶窑、... 二道井子遗址作坊区位于居址区南部,与该遗址的墓葬区共处于同一坡地之上,但与墓葬区以沟和空地相分隔,相对独立,区域内发现有烧制陶器的窑址、不同于居住区的特殊灰坑,有淘洗陶泥及储泥的各类遗存。从分布的区域、规模及发现的陶窑、制作陶器的一系列遗存、临时居住的小型半地穴式房屋等遗存状况来看,应属该遗址的制陶作坊区。其发现对二道井子遗址聚落的制陶生产有了基本了解,也表明制陶业在当时聚落中的重要性。同时为研究夏家店下层文化的作坊分布、规划以及制陶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证据。其与中原及周边地区制陶作坊的异同也体现了各区域文化、技术的广泛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道井子 夏家店下层文化 陶窑 作坊区
下载PDF
山东曲阜旧县四街窑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文斌(整理/绘图/照相) 高明奎 +6 位作者 李召恒 李兆銮 马翔 陈殿和 陈辰 刘志标 闫启新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44,共16页
2013年10—12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曲阜旧县四街窑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汉代及金代陶窑17座,另有少量灰坑、墓葬、道路等遗迹,出土遗物多为砖瓦、生活用陶、瓷器等。此次陶窑的集中发现为山东地区汉代和金代窑址及制陶手工业... 2013年10—12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曲阜旧县四街窑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汉代及金代陶窑17座,另有少量灰坑、墓葬、道路等遗迹,出土遗物多为砖瓦、生活用陶、瓷器等。此次陶窑的集中发现为山东地区汉代和金代窑址及制陶手工业的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曲阜 旧县四街 窑址 汉代 金代
原文传递
河南新乡市金灯寺明清时期窑址发掘简报
11
作者 余新宏 齐雪义(文/摄/图) +1 位作者 王志华(摄/图) 刘文革(摄/图) 《考古学集刊》 2020年第1期125-156,7-14,共40页
2006年,对金灯寺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现窑洞式作坊5座,分布集中,洞体保存较好,均在生土层开挖而成,由洞门和洞室两部分组成。每处窑洞的洞门有3个、2个和1个不等,均用卵石块砌成。洞室底部平面呈长方形,可相互通联,且各自功能不同... 2006年,对金灯寺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现窑洞式作坊5座,分布集中,洞体保存较好,均在生土层开挖而成,由洞门和洞室两部分组成。每处窑洞的洞门有3个、2个和1个不等,均用卵石块砌成。洞室底部平面呈长方形,可相互通联,且各自功能不同。另外,还清理了2座陶窑、2座沉泥池、1眼水井、9个灰坑和2条灰沟,出土一批陶轮盘、刮刀等制陶工具和陶灯台、盆、炉、罐等烧制产品,以及瓷碗、罐、灯盏等生活用品。通过发掘遗迹分析,该遗址是集采土、洗浆、制坯、晾坯、烧制成品于一处的多功能窑址。根据地层叠压和出土的窑工生活用品、铜钱及还未使用的大量陶盆、罐、灯台等遗物推断,该遗址是明代晚期至清代早中期烧制民间日用陶器的制陶作坊,属中原地区首次发现,为研究该时期陶器特征及其制作工艺流程、窑址布局和形态等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新乡市 金灯寺遗址 制陶作坊 陶窑 明清时期
原文传递
成都市郫都区盛家院遗址发现的商周时期陶窑
12
作者 蒋刚 +4 位作者 谢小波(执笔/照相) 蹇泽研(执笔/照相) 杨占风 赵菁蕙(绘图) 陈洪青(绘图)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37,共7页
盛家院遗址位于成都市郫都区红光镇金土社区。2018年4~6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重庆师范大学西南考古与文物研究中心对盛家院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一批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发现了一座保存完好的商周时期的陶窑,... 盛家院遗址位于成都市郫都区红光镇金土社区。2018年4~6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重庆师范大学西南考古与文物研究中心对盛家院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一批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发现了一座保存完好的商周时期的陶窑,为我们深入研究成都平原十二桥文化时期陶器烧制方法与技术等问题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家院遗址 陶窑 商周时期 十二桥文化
原文传递
内蒙古中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陶窑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铁军 李婉琪 索秀芬 《草原文物》 2017年第1期49-56,共8页
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存众多,该地区烧造陶器的陶窑发现不断,具有独特的发展历程。根据陶窑的窑室和火膛的相对位置,可分为横穴窑和同穴窑:根据陶窑形制,可将该地区新石器时代陶窑分为仰韶时代晚期横穴窑时期和龙山时代... 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存众多,该地区烧造陶器的陶窑发现不断,具有独特的发展历程。根据陶窑的窑室和火膛的相对位置,可分为横穴窑和同穴窑:根据陶窑形制,可将该地区新石器时代陶窑分为仰韶时代晚期横穴窑时期和龙山时代中期同穴窑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中南部 新石器时代 陶窑
下载PDF
河南宜阳韩都故城遗址2016年发掘简报
14
作者 陈南南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0,21,共9页
2016年,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宜阳县韩都故城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实际发掘遗迹有陶窑1座、壕沟1条和灰坑5个:发现遗物主要有建筑材料、生活陶器和制陶工具,遗物时代主要为战国中晚期至西汉初此次发掘为了解宜阳故城遗址地层状况,遗物... 2016年,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宜阳县韩都故城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实际发掘遗迹有陶窑1座、壕沟1条和灰坑5个:发现遗物主要有建筑材料、生活陶器和制陶工具,遗物时代主要为战国中晚期至西汉初此次发掘为了解宜阳故城遗址地层状况,遗物的文化因素等提供了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阳 韩都故城 陶窑 秦文化
原文传递
北方地区早期窑炉特征演变初探
15
作者 马妍 张茂林 《陶瓷研究》 2022年第2期71-73,共3页
南方地区龙窑的出现与发展是瓷器发明的条件之一,北方瓷器始烧于北朝时期,晚于南方。除了南北方原料上的差异以外,窑炉技术的差异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对北方地区窑炉发展变化规律的探讨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考古资料的收集与梳理,将... 南方地区龙窑的出现与发展是瓷器发明的条件之一,北方瓷器始烧于北朝时期,晚于南方。除了南北方原料上的差异以外,窑炉技术的差异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对北方地区窑炉发展变化规律的探讨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考古资料的收集与梳理,将汉代至北朝时期位于黄河下游的河南、河北及山东地区的陶窑进行分型定式及分期,探讨其特征演变轨迹。初步推测烧成温度的提高主要依赖于窑炉形制的变化,包括窑室及火膛面积的增大、烟道增多与面积增大等多个方面。烧成技术的逐步提高是北方地区在北朝时期能够烧制出瓷器的重要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窑 周代 两汉
下载PDF
大青山以南地区新石器时代陶窑研究
16
作者 高兴超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26,共13页
内蒙古大青山以南及其邻近地区自古就是古人类繁衍生息的重要场所,目前这一地区发现了大量史前时代陶窑遗址,时代包括属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时期和龙山时期两大段。这一地区陶窑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结构复杂,特别是火道系统富于变化,是陶窑... 内蒙古大青山以南及其邻近地区自古就是古人类繁衍生息的重要场所,目前这一地区发现了大量史前时代陶窑遗址,时代包括属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时期和龙山时期两大段。这一地区陶窑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结构复杂,特别是火道系统富于变化,是陶窑结构中变化最为敏感的部位。文章重点分析了这一地区仰韶时代晚期海生不浪文化和龙山时代的阿善文化、老虎山文化及大口一期文化等几个考古学文化的陶窑形制,并进行了各考古学文化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考察。分析得出:自仰韶时代至龙山时代陶窑都以窑室平面呈圆形的A型为主,其次为平面椭圆形的B型;变化敏感的火道形式由仰韶晚期的以直向加环形火道系统为主,转变为龙山时代的以主火道和分火道组合为主的火道系统。最后,对与陶窑相关的专业化、私有化和有关产业问题进行尝试性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青山 仰韶晚—龙山 陶窑 窑室 火道系统
原文传递
宁家坡新石器遗址出土陶窑的加固保护性搬迁与修复
17
作者 梁宏刚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5-109,共5页
宁家坡新石器遗址出土陶窑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保存最早最完好的庙底沟二期竖穴陶窑。由于地处黄河小浪底水库淹没区,我们对陶窑采用分块切割、套箱包装运输,最后异地复原陶窑的保护性搬迁修复方案。陶窑切割搬迁与修复时采用改性环氧树... 宁家坡新石器遗址出土陶窑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保存最早最完好的庙底沟二期竖穴陶窑。由于地处黄河小浪底水库淹没区,我们对陶窑采用分块切割、套箱包装运输,最后异地复原陶窑的保护性搬迁修复方案。陶窑切割搬迁与修复时采用改性环氧树脂WB-1型和WB-2型加固保护用高分子材料;修复复原采用从Y501陶窑火膛底部开始、吊装陶窑切割搬迁块拼对复原的方式;最后窑体内侧切割缝采用石膏色泥封补,外侧围裹建筑用砖,再调制石膏浆浇注固结整个窑体,最终完成陶窑的异地搬迁保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遗址 陶窑 切割搬迁 修复复原
原文传递
景德镇窑变釉陶瓷文化创意艺术解析与思考
18
作者 史丽 胡海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33-36,共4页
近年来景德镇高温窑变釉彩艺术新的文化创意艺术的行业现状,格外引人关注。其文化艺术的价值及其前沿性产业拓展的可行性分析,其形成的品牌文化艺术的文化现象十分值得研究、解析与思考。
关键词 窑变陶艺 传承与创新 产业拓展
下载PDF
青陶勒盖城址陶窑的初步发掘成果
19
作者 A·恩赫图尔 佐川正敏 +7 位作者 臼杵勳 森达也 G·巴图宝立道 Ch·宝音贺希格 D·敖特根 刘萨日娜(译) 潘玲 萨仁毕力格(校) 《草原文物》 2021年第2期112-119,共8页
2006年,蒙古国和日本联合考察队调查研究青陶勒盖城址。四年期间,我们规划并重建了青陶勒盖城址的三维地图。为了确定城墙外的建筑属性和构造,在选定的150米×150米区域,用NOGGIN-500型雷达和G-858型磁力仪等仪器做物探调查研究。... 2006年,蒙古国和日本联合考察队调查研究青陶勒盖城址。四年期间,我们规划并重建了青陶勒盖城址的三维地图。为了确定城墙外的建筑属性和构造,在选定的150米×150米区域,用NOGGIN-500型雷达和G-858型磁力仪等仪器做物探调查研究。调查结果为城南墙外4处地点共发现十几座陶窑,编号为1-10。我们发掘了编号为"窑-1"的遗址。此窑与分布于北亚的馒头窑相似,且经历了翻新和重复使用的过程,适应了蒙古国寒冷天气。在发掘时出土了支具,为烧造陶器的辅助工具。支具上有三个通气孔,高温通过孔,进入陶器内部,将陶器烧制均匀。虽没有发现完整支具,但十多个碎片足以证实其属性。辽代为中央亚洲的游牧民族提供了陶器批量生产、充分利用陶窑空间等先进技术,烧制出大量的陶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陶勒盖城址 陶窑 辽代
下载PDF
河南鹤壁刘寨鹿台遗址汉代遗存发掘简报
20
作者 陈朝云 张晓倩 +1 位作者 李慧清 张建(摄) 《华夏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41,共10页
2018年9~12月,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对鹤壁刘寨鹿台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与发掘。此次发掘确认的汉代文化遗存包括陶窑、水井、灰坑和墓葬等,出土遗物除常见日用生活陶器之外,也... 2018年9~12月,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对鹤壁刘寨鹿台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与发掘。此次发掘确认的汉代文化遗存包括陶窑、水井、灰坑和墓葬等,出土遗物除常见日用生活陶器之外,也不乏建筑用陶、生产用陶。由此判断这是一处集生活、生产于一体的小型陶窑作坊遗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鹤壁 鹿台遗址 汉代 陶窑作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