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曾卓的“潜在写作” 被引量:2
1
作者 江胜清 《孝感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8-21,共4页
曾卓是"七月派"的代表诗人,又是共和国初期文坛悲壮的受难者。在遭受厄运的20多年间,在诗神逃遁的时代,在诗意枯竭的地方,他以坚韧的意志,顽强地进行着"潜在写作"。他以自己独特的言说方式,为我们留下了那个荒诞时... 曾卓是"七月派"的代表诗人,又是共和国初期文坛悲壮的受难者。在遭受厄运的20多年间,在诗神逃遁的时代,在诗意枯竭的地方,他以坚韧的意志,顽强地进行着"潜在写作"。他以自己独特的言说方式,为我们留下了那个荒诞时代严肃的精神证词;他以富有个性的艺术创造,在一片诗歌的荒漠中为我们贡献了丰硕的果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卓 “潜在写作” 诗歌 意象 哲理
下载PDF
论彭燕郊“潜在写作”期诗歌的思想艺术特色 被引量:1
2
作者 容小明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90-92,共3页
彭燕郊是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重要诗人,他的创作跨越了中国新诗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从抗战时期一直延伸至今。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诗歌界和学术界对他关注不多,他的诗歌艺术探索,特别是后期诗歌由于疏离政治话... 彭燕郊是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重要诗人,他的创作跨越了中国新诗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从抗战时期一直延伸至今。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诗歌界和学术界对他关注不多,他的诗歌艺术探索,特别是后期诗歌由于疏离政治话语和主流思想而没有引起评论界的足够重视。本文试图把彭燕郊"潜在写作"期诗歌的思想艺术成就纳入20世纪中后期中国新诗从单一到多元发展的大框架中,论述其诗歌所绽放的思想光辉和独特的艺术品质及其在中国诗坛所占有的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写作” 思想特色 艺术特色 历史地位
下载PDF
黄翔1962—1977年的诗歌之于“潜在写作”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晓东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7期68-70,共3页
20世纪6、70年代,我国受极左思潮的影响至深,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极左思潮达到高潮。在这种影响之下,文学创作陷入了整体"失语"的状态,真正能代表该时期文学水平的却是长久以来被埋藏在"地下"的"... 20世纪6、70年代,我国受极左思潮的影响至深,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极左思潮达到高潮。在这种影响之下,文学创作陷入了整体"失语"的状态,真正能代表该时期文学水平的却是长久以来被埋藏在"地下"的"潜在写作"。通过对"潜在写作"这一概念的疏理,明确了黄翔6、70年代的诗歌创作在"潜在写作"中的地位及在文学研究中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翔 诗歌创作 “潜在写作”
下载PDF
飘落的花瓣——评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文霞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17-120,共4页
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对传统的政治一元化的当代文学史提出质疑,用独创性的"民间意识"、"潜在写作"理论来对中国当代文学进行整合,体现出独特的文学史写作个性。但这种学术姿态决定了《中国当代文学... 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对传统的政治一元化的当代文学史提出质疑,用独创性的"民间意识"、"潜在写作"理论来对中国当代文学进行整合,体现出独特的文学史写作个性。但这种学术姿态决定了《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在文学史上独特的悲壮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思和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民间意识 潜在写作
下载PDF
牛汉:“向阳湖”诗意与“潜在写作” 被引量:1
5
作者 乔军豫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84-90,共7页
1969年至1974年间,牛汉在“向阳湖”的文化部“五七”干校接受劳动和思想改造。在此,诗人不仅亲历了农村自然风光蕴育的诗情画意,而且感受到淳朴农民身上饱含的深情厚谊,心灵得到大自然的熏陶和情感上的慰藉。诗人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豁达... 1969年至1974年间,牛汉在“向阳湖”的文化部“五七”干校接受劳动和思想改造。在此,诗人不仅亲历了农村自然风光蕴育的诗情画意,而且感受到淳朴农民身上饱含的深情厚谊,心灵得到大自然的熏陶和情感上的慰藉。诗人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豁达的个性促成他对“向阳湖”作出“诗意的裁判”,并以“咀嚼苦难,反刍人生”的方式创造着诗意。在“向阳湖”的日子里,诗人努发掘生活与生命之美,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与诗歌守望相助,致力于“潜在写作”,其“归来”后的创作成就引人注目,为他迎来了人生和诗歌的第二个春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汉 向阳湖 诗意的裁判 潜在写作
下载PDF
文学史写作的史观、方法与史料--“潜在写作”问题再思考
6
作者 井延凤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0-116,共7页
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和陈思和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出版后,引发了以“潜在写作”为核心的史料问题的论争。通过对这些论争进行深入辨析,我们将厘清传统文学史叙述策略和叙述框架生成的文化机制。作为知识形态的文学史是中国... 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和陈思和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出版后,引发了以“潜在写作”为核心的史料问题的论争。通过对这些论争进行深入辨析,我们将厘清传统文学史叙述策略和叙述框架生成的文化机制。作为知识形态的文学史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产物,它对客观性的追求、对“原本”的倚重,以及将发表年代作为判断文学作品产出年代的标准,都与印刷文化成为主导文化的社会现实密切相关。印刷文化给予人们的稳定性和权威性是其发生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心理基础。面对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传统文学史研究不断暴露出自身的局限性。要突破这种局限,需要新的文学史范式的建立,需要研究者史观和方法论的革新,而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的“史料热”和“文献学转向”却是价值重建尚未完成、新的知识范式尚未建立的症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潜在写作 史料
下载PDF
失踪者档案--《改选》与《月食》之间的李国文及其创作
7
作者 邵部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3-32,共10页
在文学史的叙述中,李国文在新时期的"复出"直接与20世纪50年代的"受难"经历相连接。其间的生命历程则被以"断代史"的方式单独处理,变成了一段可以被自由剪辑的时间。这是那一批重回新时期文坛的"归... 在文学史的叙述中,李国文在新时期的"复出"直接与20世纪50年代的"受难"经历相连接。其间的生命历程则被以"断代史"的方式单独处理,变成了一段可以被自由剪辑的时间。这是那一批重回新时期文坛的"归来者"普遍面临的问题。实际上,李国文的写作在《改选》与《月食》之间并非一片空白。一方面,他坚持"地下"写作,为"归来"做好了准备;另一方面,他又假借友人赵希向之名公开发表过一组文学作品,显示出参与主流叙述的意图。他的这些文学活动为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架起了一座桥梁,将文学史叙述的"断代史"变为"通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来作家 失踪者 李国文 地下文学活动
下载PDF
潜在写作: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关键词
8
作者 雷斌 《襄樊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68-71,共4页
陈思和在他的当代文学研究中引入的"潜在写作"的概念,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关键词,凸现了当代文学的一体化和异质性、丰富性和复杂性。以沈从文为代表的自由主义作家、以胡风为代表的七月派作家群、反右派前后的作家群... 陈思和在他的当代文学研究中引入的"潜在写作"的概念,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关键词,凸现了当代文学的一体化和异质性、丰富性和复杂性。以沈从文为代表的自由主义作家、以胡风为代表的七月派作家群、反右派前后的作家群落以及文革时期的年轻一代的潜在写作,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延续着中国新文学的传统,使得我们看到了时代共鸣主题之外的精神空间和不朽的文学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写作 自由主义作家 七月派 新诗派 右派诗人 地下诗社
下载PDF
简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的编写理念及其得失
9
作者 张莉萍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第36期49-52,共4页
陈思和将其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提出的当代文学研究的几个关键词,诸如“战争文化心理”“民间”“潜在写作”“共名与无名”等理论运用到《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的写作实践中,并在此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这些概念。此《中国当代文学史教... 陈思和将其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提出的当代文学研究的几个关键词,诸如“战争文化心理”“民间”“潜在写作”“共名与无名”等理论运用到《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的写作实践中,并在此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这些概念。此《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体现了陈思和独到的见解,但同时也留下了一些问题和缺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文化心理 民间 潜在写作 共名与无名
下载PDF
十七年文学史视野下的“风雨楼”——阿垅遗稿与潜在写作
10
作者 袁继锋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8-150,共3页
文章认为阿垅在17年阶段中的诗歌文学创作基本是以所谓潜在写作的形式呈现的,因此梳理并归纳诸如阿垅这样在文学史中被遮蔽的文学文本和文学现象就具有了实际的文学史意义。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阿垅遗稿 潜在写作
下载PDF
论无名氏对现代派爱情小说的新发展
11
作者 王丽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5期116-118,共3页
无名氏的爱情小说故事中隐藏着乍明乍现的哲理意蕴与文化反思,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体风格,对现代小说文体革新具有创造性的意义。以无名氏为代表的后期现代派的艺术创作给传统的言情传奇文学带来不可思议的革命,后期现代派虽然不是中国... 无名氏的爱情小说故事中隐藏着乍明乍现的哲理意蕴与文化反思,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体风格,对现代小说文体革新具有创造性的意义。以无名氏为代表的后期现代派的艺术创作给传统的言情传奇文学带来不可思议的革命,后期现代派虽然不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流,但是它丰富了新文学的内容,增添了它的色彩,影响巨大,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名氏 潜在写作 后期现代派 爱情小说
下载PDF
忏悔中的辩护——《追风筝的人》的潜在书写意图
12
作者 齐荣军 付强 齐卓然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134-139,共6页
《追风筝的人》讲述了主人公阿米尔早年背叛和陷害仆人哈桑,二十多年后又忏悔、赎罪的故事。故事中所涉及的大量有关阿富汗的信息,隐约体现出为阿富汗辩护的意图:今昔对比表明阿富汗的悲惨现状是俄国人入侵造成的恶果;普通阿富汗人不是... 《追风筝的人》讲述了主人公阿米尔早年背叛和陷害仆人哈桑,二十多年后又忏悔、赎罪的故事。故事中所涉及的大量有关阿富汗的信息,隐约体现出为阿富汗辩护的意图:今昔对比表明阿富汗的悲惨现状是俄国人入侵造成的恶果;普通阿富汗人不是恐怖分子而是恐怖主义的受害者;阿米尔的赎罪过程显示了阿富汗人改错的勇气和诚意。这一意图在故事叙述中虽未明言,但又不言而喻,显示了作者胡赛尼高超的书写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风筝的人》 忏悔 赎罪 辩护 潜在书写意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