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因果推断的统计方法 被引量:38
1
作者 苗旺 刘春辰 耿直 《中国科学: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753-1778,共26页
探索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因果作用是很多科学研究的重要目的.因果推断的统计方法是利用试验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得到的数据,评价变量之间的因果作用和挖掘多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将介绍因果作用和因果关系的形式化定义,以及因果推... 探索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因果作用是很多科学研究的重要目的.因果推断的统计方法是利用试验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得到的数据,评价变量之间的因果作用和挖掘多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将介绍因果作用和因果关系的形式化定义,以及因果推断的两个主要统计模型:潜在结果模型和因果网络模型.本文将探讨因果作用的可识别性和因果网络的结构学习,综述有关因果推断的若干研究问题和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作用 因果网络 混杂因素 潜在结果模型 替代指标 因果推断 有向无环图
原文传递
体育锻炼与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存在因果关系:基于潜在结果理论 被引量:2
2
作者 林奕蝶 张柏杨 +3 位作者 胡美婧 徐铭涵 秦成洁 朱彩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91-1197,共7页
目的基于潜在结果理论,采用多重插补法探讨体育锻炼与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7月~2018年12月入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随访时间满1年且具有行动能力的首发缺血性脑卒中幸存者生存资料。共纳入636例首发缺血性... 目的基于潜在结果理论,采用多重插补法探讨体育锻炼与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7月~2018年12月入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随访时间满1年且具有行动能力的首发缺血性脑卒中幸存者生存资料。共纳入636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观察对象分为两组:低体育锻炼水平组(LPE)244人,中高体育锻炼水平组(MHPE)392人。采用潜在结果理论将是否复发和复发时间作为每个观察对象在不同体育锻炼水平下的潜在结果,由于实际只能观察到每个个体在一种暴露水平下的潜在结果,因此在个体反事实的潜在结果必然缺失的条件下,采用多重插补法建立缺失结果的预测矩阵并进行填补,构建因果推断模型,估计体育锻炼对卒中复发的平均因果效应。结果随访期间共148名患者卒中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24个月,累计复发率高达23.3%。对比多重插补前后数据集的分类散点图及核密度图,多重插补的结果没有出现异常点,潜在结果变量的边际分布较为一致,插补效果稳定。基于插补后的10个完整数据集构建因果估计模型并对所得结果进行合并,得到体育锻炼对卒中复发的平均因果效应为ACE=0.578,方差为0.039,即中高体育锻炼水平的首发缺血性卒中幸存者的复发风险是低体育锻炼水平者的0.578倍(95%CI:0.186-0.970,P=0.012)。结论体育锻炼与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卒中后参与中高强度水平的体育锻炼可以降低卒中复发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锻炼 缺血性卒中 潜在结果 多重插补法 因果推断
下载PDF
Causal Measures for Prognostic and Predictive Biomarkers
3
作者 Yasutaka Chiba 《Open Journal of Statistics》 2018年第2期241-248,共8页
Researchers conducting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with two treatment groups sometimes wish to determine whether biomarkers are predictive and/or prognostic. They can use regression models with interaction terms to ass... Researchers conducting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with two treatment groups sometimes wish to determine whether biomarkers are predictive and/or prognostic. They can use regression models with interaction terms to assess the role of the biomarker of interest. However, although the interaction term is undoubtedly a suitable measure for prediction, the optimal way to measure prognosis is less clear. In this article, we define causal measures that can be used for prognosis and prediction based on biomarkers. The causal measure for prognosis is defined as the average of two differences in status between biomarker-positive and -negative subjects under treatment and control conditions. The causal measure for prediction is defined 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ausal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for biomarker-positive and biomarker-negative subjects. We also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posed measures and the regression parameters. The causal measure for prognosis corresponds to the terms for the biomarker in a regression model, where the values of the dummy variables representing the explanatory variables are -1/2 or 1/2. The causal measure for prediction is simply the causal effect of the interaction term in a regression model. In addition, for a binary outcome, we express the causal measures in terms of four response types: always-responder, complier, non-complier, and never-responder. The causal measure for prognosis can be expressed as a function of always- and never-responders, and the causal measure for prediction as a function of compliers and non-compliers. This enables us to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measures are plausible in the case of a binary outcome. Our causal measures should be used to assess whether a biomarker is prognostic and/or predi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USAL INFERENCE INTERACTION potential outcome RESPONSE Type
下载PDF
Sample Size Calculation of Exact Tests for the Weak Causal Null Hypothesis in Randomized Trials with a Binary Outcome
4
作者 Yasutaka Chiba 《Open Journal of Statistics》 2016年第5期766-776,共11页
The main purpose in many randomized trials is to make an inference about the average causal effect of a treatment. Therefore, on a binary outcome, the null hypothesis for the hypothesis test should be that the causal ... The main purpose in many randomized trials is to make an inference about the average causal effect of a treatment. Therefore, on a binary outcome, the null hypothesis for the hypothesis test should be that the causal risks are equal in the two groups. This null hypothesis is referred to as the weak causal null hypothesis. Nevertheless, at present, hypothesis tests applied in actual randomized trials are not for this null hypothesis;Fisher’s exact test is a test for the sharp causal null hypothesis that the causal effect of treatment is the same for all subjects. In general, the rejection of the sharp causal null hypothesis does not mean that the weak causal null hypothesis is rejected. Recently, Chiba developed new exact tests for the weak causal null hypothesis: a conditional exact test, which requires that a marginal total is fixed, and an unconditional exact test, which does not require that a marginal total is fixed and depends rather on the ratio of random assignment. To apply these exact tests in actual randomized trials,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 sample size calculation must be performed during the study design.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sample size calculation procedure for these exact tests. Given the sample size, the procedure can derive the exact test power, because it examines all the patterns that can be obtained as observed data under the alternative hypothesis without large sample theories and any assump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usal Inference Conditional and Unconditional Exact Test potential outcome Two-by-Two Contingency Table
下载PDF
A Simple Method of Measuring Vaccine Effects on Infectiousness and Contagion
5
作者 Yasutaka Chiba 《Open Journal of Statistics》 2013年第4期7-15,共9页
The vaccination of one person may prevent another from becoming infected, either because the vaccine may prevent the first person from acquiring the infection and thereby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transmission to the ... The vaccination of one person may prevent another from becoming infected, either because the vaccine may prevent the first person from acquiring the infection and thereby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transmission to the second, or because, if the first person is infected, the vaccine may impair the ability of the infectious agent to initiate new infections. The former mechanism is referred as a contagion effect and the latter is referred as an infectiousness effect. By applying a principal stratification approach, the conditional infectiousness effect has been defined, but the contagion effect is not defined using this approach. Recently, new definitions of unconditional infectiousness and contagion effects were provided by applying a mediation analysis approach. In addition, a simpl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ditional and unconditional infectiousness effects was found under a number of assumptions. These two infectiousness effects can be assessed by very simple estimation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methods under the assumptions. Nevertheless, such simple methods to assess the contagion effect have not been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e methods of assessing infectiousness effects, and apply them to the inference of the contagion effect. The methods provided here are illustrated with hypothetical vaccine tria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irect Effect INTERFERENCE MEDIATION Analysis potential outcome Principal STRATIFICATION
下载PDF
因果推断:不同目标效应量及其可比性问题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文涛 于天琦 +1 位作者 游月媛 李静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90-496,共7页
因果推断是医学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但由于缺乏对因果推断理论的深入认识,研究者为增强结果的可信性会盲目地采用多种统计方法对同一问题进行分析。这导致在比较和解释结果时出现较多问题。本文从因果推断反事实框架的潜在结果、因果效... 因果推断是医学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但由于缺乏对因果推断理论的深入认识,研究者为增强结果的可信性会盲目地采用多种统计方法对同一问题进行分析。这导致在比较和解释结果时出现较多问题。本文从因果推断反事实框架的潜在结果、因果效应和分配机制3个基本概念出发,解读因果推断中6个主要的效应量,并讨论不同情况下各效应量的可比性问题,以期望帮助研究者认识因果推断的原理,正确解读和比较研究结果以避免产生误导性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推断 反事实 潜在结果 混杂 干预效应
原文传递
因果推断三种分析框架及其应用综述 被引量:9
7
作者 马忠贵 徐晓晗 刘雪儿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31-1243,共13页
介绍因果推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及其三种分析框架:反事实框架、潜在结果模型和结构因果模型.首先,从反事实框架介绍因果效应的发端;然后,从基于反事实的两个因果推断分析框架:潜在结果模型和结构因果模型,来分别阐述两个分析框架所涉及... 介绍因果推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及其三种分析框架:反事实框架、潜在结果模型和结构因果模型.首先,从反事实框架介绍因果效应的发端;然后,从基于反事实的两个因果推断分析框架:潜在结果模型和结构因果模型,来分别阐述两个分析框架所涉及的关键理论和应用方法.其中,潜在结果模型使用数学和可计算的语言对因果理论进行阐述,是一种将假设、命题和结论清晰化表达的计算模型,其在原因和结果变量已知的前提下定量分析原因变量对结果变量的因果效应,并对缺失的潜在结果进行补齐,使观察性研究的效果接近试验性研究.结构因果模型则是一种基于图论的因果推断方法,它将事件分为观察、干预和反事实三个层级,并通过do运算将干预和反事实层级的因果关系都降维成可以通过统计学手段解决的问题.最后,探讨了现今多领域内因果推断的应用场景,并总结了三种分析框架的异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效应 因果推断 反事实 潜在结果模型 结构因果模型
下载PDF
林业合作组织与林权流转意愿的因果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董晶 王菲菲 +2 位作者 陈骐 文彩云 李扬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9-45,共7页
从因果角度出发,结合潜在结果模型与倾向分方法探讨加入林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林权流转意愿之间的关系。采用"林权制度改革监测"数据,对福建、甘肃、湖南等7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除福建、甘肃2个省外,在其他5省参加合作组织均... 从因果角度出发,结合潜在结果模型与倾向分方法探讨加入林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林权流转意愿之间的关系。采用"林权制度改革监测"数据,对福建、甘肃、湖南等7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除福建、甘肃2个省外,在其他5省参加合作组织均是林权流转意愿提升的原因;平均来看,参加合作组织能促使农户林权流转意愿提升36个百分点。因此,建议加快发展林业合作组织,提升其经营管理效率,并关注其在不同地区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合作组织 林权流转意愿 因果关系 潜在结果模型 倾向分
下载PDF
因果推理中的科学模型--反事实、选择性偏差与赫克曼结构计量经济学模型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文钊 《实证社会科学》 2018年第2期72-88,共17页
因果推理中的科学模型起源于赫克曼对于经济学中样本选择性偏差的研究,它代表了经济学对于因果关系的理论思考,也是对统计学提出的因果理论的回应。为了解决选择性偏差问题,赫克曼没有像统计学一样试图通过随机实验而使得样本选择对于... 因果推理中的科学模型起源于赫克曼对于经济学中样本选择性偏差的研究,它代表了经济学对于因果关系的理论思考,也是对统计学提出的因果理论的回应。为了解决选择性偏差问题,赫克曼没有像统计学一样试图通过随机实验而使得样本选择对于干预结果没有影响,而是求助于科学研究,去发现导致选择性偏差的真实原因,对偏差进行估计,并且将这一选择性偏差模型化,形成了有关选择的模型和结果的模型的两个模型。这种将选择与结果分别建立模型,并且强调它们之间内在逻辑关系构成了因果推理的结构计量经济学路径,也是因果推理中科学模型的核心思想。赫克曼的科学模型不仅对于社会科学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政策评估有突出的价值。更多的因果模型不应该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应该是在相互竞争中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和共同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推理 科学模型 潜在结果模型 选择性偏差 结构方程
下载PDF
空间断点回归分析框架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戚兆坤 隋博文 李红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40-45,共6页
空间断点回归方法是将通过实验研究经济学的方法向地理空间推广,是利用地理信息实现因果关系推断的前沿方法。文章在反事实潜在结果的理论基础上,重点梳理了基于地理空间不同实验场景下,能够识别因果效应的重要假设及相应模型的设定方... 空间断点回归方法是将通过实验研究经济学的方法向地理空间推广,是利用地理信息实现因果关系推断的前沿方法。文章在反事实潜在结果的理论基础上,重点梳理了基于地理空间不同实验场景下,能够识别因果效应的重要假设及相应模型的设定方法和估计方法,构建了空间断点回归方法的基本分析框架,已有相关文献都可归结为此框架下的应用。重点讨论了如何将不同地理信息应用于识别假设和模型设定,并分析了不同地理信息使用方法和使用效果的区别与联系。基于此框架,对重庆市升级为直辖市的经济效应进行实验设计、统计推断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断点回归 反事实潜在结果 经纬度 弦距离 重庆市
下载PDF
社会科学中的因果分析--潜在结果模型、因果网络模型与ABM 被引量:1
11
作者 贾小双 《社会研究方法评论》 2022年第1期206-246,共41页
因果问题是社会科学的核心问题。在因果研究中采取反事实的因果定义已在各学科中达成共识。在这一前提下,当前社会科学的因果分析主要在三大方法论框架下展开:潜在结果模型、因果网络模型和ABM。本文对这三大方法论框架的核心思想及其... 因果问题是社会科学的核心问题。在因果研究中采取反事实的因果定义已在各学科中达成共识。在这一前提下,当前社会科学的因果分析主要在三大方法论框架下展开:潜在结果模型、因果网络模型和ABM。本文对这三大方法论框架的核心思想及其主要模型和方法进行了回顾,首先按照数据类型和混淆变量的可观测性对倾向值匹配、加权、工具变量、断点回归、双重差分法等传统的模型进行了梳理,并介绍了与机器学习结合的最新进展;接着对因果网络模型的来源和其主要方法——贝叶斯因果图——进行了介绍,并简单阐述了贝叶斯因果图对于揭示横向因果机制的作用;最后对ABM的模型原理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其在识别因果关系上的限制及其用于分析纵向因果机制的前提条件、优势与局限。本文希望通过系统性的梳理来为社会科学研究者了解因果分析方法体系及其前沿进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推理 反事实 潜在结果模型 因果网络模型 ABM
下载PDF
合理进行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结合平均处理效应分析
12
作者 胡纯严 胡良平 《四川精神卫生》 2022年第6期512-517,共6页
本文目的是介绍如何结合平均处理效应分析,合理地进行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第一,介绍了与平均处理效应分析有关的4个基本概念。第二,介绍了平均处理效应分析中的核心内容,即6种估算方法。第三,通过一个假设的药物临床试验实例,... 本文目的是介绍如何结合平均处理效应分析,合理地进行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第一,介绍了与平均处理效应分析有关的4个基本概念。第二,介绍了平均处理效应分析中的核心内容,即6种估算方法。第三,通过一个假设的药物临床试验实例,介绍了如何用SAS软件进行分析的全过程,内容如下:①采用传统的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②采用倾向性评分模型计算逆概率权重;③分别采用6种估算方法估计潜在结果均值和平均处理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概率权重 潜在结果均值 平均处理效应 LOGISTIC回归模型 倾向性评分模型
下载PDF
因果推理中的潜在结果模型:起源、逻辑与意蕴 被引量:21
13
作者 李文钊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4-149,221-222,共26页
潜在结果模型是统计学上的因果推理革命,它开创了统计学研究因果推理的新境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潜在结果模型强调对同一单位同时接受不同干预的比较而得出一个干预相对于另一个干预的因果关系。潜在结果模型得以成立需要依赖两个关键... 潜在结果模型是统计学上的因果推理革命,它开创了统计学研究因果推理的新境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潜在结果模型强调对同一单位同时接受不同干预的比较而得出一个干预相对于另一个干预的因果关系。潜在结果模型得以成立需要依赖两个关键假设:一个是稳定单位干预价值假设,它强调被干预的单位或对象之间不会有交互关系;另一个是可忽视的干预机制假设,它强调在一定情景之下,分配机制不会对潜在结果产生影响。由于潜在结果是由分配机制决定,这使得分配机制在潜在结果模型中具有突出作用。分配机制是区分不同研究的重要依据。潜在结果模型是认识论和方法论革命,它将实验研究和观察研究统一在一个框架之下思考,并且让观察研究去接近实验研究,也是判断因果关系的重要标准,它对社会科学因果推理研究具有重要启发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推理 潜在结果模型 分配机制 实验研究 观察研究
下载PDF
基于因果推理的政策评估:一个实验与准实验设计的统一框架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文钊 徐文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4-121,共18页
因果推理的可信革命正在对计量经济学、统计学、生物学等学科产生深远的影响,回归实验主义传统成为殊途同归之路。政策评估既是检验因果推理的重要场景,又可以通过引入因果推理提升其科学性。本研究试图发展基于因果推理的政策评估科学... 因果推理的可信革命正在对计量经济学、统计学、生物学等学科产生深远的影响,回归实验主义传统成为殊途同归之路。政策评估既是检验因果推理的重要场景,又可以通过引入因果推理提升其科学性。本研究试图发展基于因果推理的政策评估科学,重点讨论因果推理的理论基础,即潜在结果模型、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理论、选择性偏差模型以及因果图等4种理论,并阐明不同因果推理理论的内在逻辑和一致性。同时,本文还将基于潜在结果模型,提出一个实验和准实验设计的统一框架,并结合政策评估案例进行阐述,他们为政策评估的科学性奠定了基础。对于随机实验设计,重点讨论实验室实验、调查实验和实地实验。对于准实验设计,重点讨论匹配法、双重差分、合成控制、工具变量和断点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推理 潜在结果模型 政策评估 随机实验设计 准实验设计
原文传递
基于因果推断的冷轧带钢厚度异常根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军 杨荃 王晓晨 《中国冶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4-101,共8页
厚度精度是衡量冷轧带钢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快速诊断带钢厚度异常并定位异常发生的根本原因,对提升带钢质量及生产稳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通过轧制机理模型确定厚度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厚度增量残差模型,对残... 厚度精度是衡量冷轧带钢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快速诊断带钢厚度异常并定位异常发生的根本原因,对提升带钢质量及生产稳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通过轧制机理模型确定厚度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厚度增量残差模型,对残差进行核密度估计来检测厚度异常;针对厚度异常,基于因果推断计算影响因素的因果效应,辨识出厚度异常的根本原因。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地诊断厚度异常和辨识异常的根本原因,与常规方法相比,其对冷连轧过程变量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的工况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度异常 根本原因分析 厚度残差 因果推断 潜在结果模型
原文传递
打开“黑箱”:实验研究中的随机分配机制
16
作者 褚刚 余莎 《实证社会科学》 2020年第1期57-88,共32页
近年来,国内采用实验设计的实证研究虽已蔚然成风,但作为其圭臬的随机分配机制却未能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致使该机制在实践中被误解或错用.为了打开随机分配机制的“认知黑箱”,本文首先从反事实框架下的潜在结果模型切入,重点讨论了随... 近年来,国内采用实验设计的实证研究虽已蔚然成风,但作为其圭臬的随机分配机制却未能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致使该机制在实践中被误解或错用.为了打开随机分配机制的“认知黑箱”,本文首先从反事实框架下的潜在结果模型切入,重点讨论了随机分配机制的两个基本假设,厘清了与之相关的六项限定条件;随后,文章借用一个研究案例,从随机抽样的角度阐明了随机分配机制的工作原理,并细致分析了违反限定条件带来的后果;最后,文章依托2014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模拟了政策干预的随机和非随机分配,其分析结果既检验了实验研究相较于观察研究的优势,也揭示了后者在因果推论上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分配 实验 因果推论 潜在结果模型 反事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