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前唇皮下组织瓣在双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
5
1
作者
田孝臣
刘虎仙
+5 位作者
吕晓杰
陈俊男
杨超
刘莹
刘会娜
赵亚楠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6年第3期154-156,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前唇皮下组织瓣,重建口轮匝肌连续性和完整性,修复双侧唇裂继发上唇“口哨”畸形与鼻底凹陷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前唇皮下组织瓣修复双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患者36例。采用前唇上方双侧皮下组织c1瓣、c2瓣修复鼻底凹陷畸形...
目的探讨应用前唇皮下组织瓣,重建口轮匝肌连续性和完整性,修复双侧唇裂继发上唇“口哨”畸形与鼻底凹陷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前唇皮下组织瓣修复双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患者36例。采用前唇上方双侧皮下组织c1瓣、c2瓣修复鼻底凹陷畸形,两侧口轮匝肌a瓣、b瓣向中线对合,重建口轮匝肌连续性,同时前唇下方皮下组织d瓣向下推进形成或再造唇珠。根据“口哨”畸形改善、唇珠形态、双侧伤口瘢痕和患者满意度,采用量化评分法评价手术效果。结果全部患者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鼻底、唇部形态明显改善,唇珠明显,上唇形态自然。36例患者术后8个月以上随访到23例,5例很满意,16例满意;2例不满意,后经门诊手术局部调整后,患者均较满意。结论前唇上方皮下组织双侧c1瓣、c2瓣及前唇下方皮下组织d瓣,可以改善鼻底凹陷,加强或再造唇珠;两侧口轮匝肌a、b瓣在中线对位缝合可以重建口轮匝肌连续性,上唇形态恢复好,治疗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唇裂
外科皮瓣
唇裂术后继发畸形
口轮匝肌
原文传递
双旗形皮瓣矫正双侧唇裂术后前唇部过短过宽畸形
被引量:
4
2
作者
于仁义
刘顺利
+3 位作者
陈铭锐
刘本立
卞东会
武铠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44-247,共4页
目的探索双侧唇裂术后前唇部过短、过宽畸形矫正的手术方法。方法设计上唇双旗形皮瓣,切除四边形原手术瘢痕皮肤(皮瓣的旗杆部分),切开掀起经鼻孔底部向鼻翼沟伸沿的旗形皮瓣(旗面部分)。牵引唇珠,钝性分离人中上端,形成宽4~6m...
目的探索双侧唇裂术后前唇部过短、过宽畸形矫正的手术方法。方法设计上唇双旗形皮瓣,切除四边形原手术瘢痕皮肤(皮瓣的旗杆部分),切开掀起经鼻孔底部向鼻翼沟伸沿的旗形皮瓣(旗面部分)。牵引唇珠,钝性分离人中上端,形成宽4~6mm创面,将两侧旗形皮瓣,向中央旋转、推进,间断缝合,形成新的鼻底、前唇部。唇珠、唇红部畸形,采用V—Y或z成形术矫正。结果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临床应用10例,患者术后前唇部增高4~6mm,从根本上矫正了双侧唇裂术后前唇部过短、过宽引发的上唇畸形;同时矫正了唇珠区凹陷或缺损、人中过宽、人中嵴瘢痕和红唇连续性差等畸形,随访3个月至3年,效果满意。结论上唇鼻底部双旗形皮瓣,操作简单、效果良好,是一种矫正双侧唇裂术后前唇部过短、过宽畸形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术后继发畸形
双侧唇裂
外科皮瓣
原文传递
唇鼻肌肉第一副张力线组重建技术修复唇裂术后继发鼻槛畸形
被引量:
4
3
作者
姜婵媛
麻恒源
+5 位作者
郑益略
王永前
宋涛
李海东
吴镝
尹宁北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18-923,共6页
目的探讨通过重建唇鼻肌肉张力线组矫正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槛畸形的方法及术后效果评估。方法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对437例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槛畸形的患者,通过重建第一副张力线组达到新的生物力学平衡进行修复。依据全球美学改善量...
目的探讨通过重建唇鼻肌肉张力线组矫正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槛畸形的方法及术后效果评估。方法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对437例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槛畸形的患者,通过重建第一副张力线组达到新的生物力学平衡进行修复。依据全球美学改善量表制定的标准,对术后效果进行主观评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择24例随访期内的患者进行三维测量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对术后鼻部对称性进行客观评价。结果术后11例患者由于感染或鼻底黏膜血运不良鼻底遗留明显瘢痕,其余患者均一期愈合。术后6个月至3年,378例患者完成调查表,结果显示,84%(317/378)的患者认为鼻槛形态得到明显或适度地改善;通过三维测量分析发现,鼻小柱脚、鼻翼基底部及鼻翼最外侧点的位置在患侧及健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术后患者的鼻部对称性较好。结论重建第一副张力线组的方法,不是简单地增加鼻槛的体积,而是恢复了唇鼻部的生物力学平衡,是修复鼻槛畸形的有效手段,而且鼻小柱偏斜及鼻翼外展畸形同时得到很好地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术后继发畸形
鼻槛
第一副张力线组
原文传递
题名
前唇皮下组织瓣在双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
5
1
作者
田孝臣
刘虎仙
吕晓杰
陈俊男
杨超
刘莹
刘会娜
赵亚楠
机构
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整形外科
出处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6年第3期154-156,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应用前唇皮下组织瓣,重建口轮匝肌连续性和完整性,修复双侧唇裂继发上唇“口哨”畸形与鼻底凹陷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前唇皮下组织瓣修复双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患者36例。采用前唇上方双侧皮下组织c1瓣、c2瓣修复鼻底凹陷畸形,两侧口轮匝肌a瓣、b瓣向中线对合,重建口轮匝肌连续性,同时前唇下方皮下组织d瓣向下推进形成或再造唇珠。根据“口哨”畸形改善、唇珠形态、双侧伤口瘢痕和患者满意度,采用量化评分法评价手术效果。结果全部患者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鼻底、唇部形态明显改善,唇珠明显,上唇形态自然。36例患者术后8个月以上随访到23例,5例很满意,16例满意;2例不满意,后经门诊手术局部调整后,患者均较满意。结论前唇上方皮下组织双侧c1瓣、c2瓣及前唇下方皮下组织d瓣,可以改善鼻底凹陷,加强或再造唇珠;两侧口轮匝肌a、b瓣在中线对位缝合可以重建口轮匝肌连续性,上唇形态恢复好,治疗效果确切。
关键词
双侧唇裂
外科皮瓣
唇裂术后继发畸形
口轮匝肌
Keywords
Bilateral
cleft lip
Surgical
flap
postoperative
deformity
of
cleft lip
Orbicularis
oris
muscle
分类号
R782.21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双旗形皮瓣矫正双侧唇裂术后前唇部过短过宽畸形
被引量:
4
2
作者
于仁义
刘顺利
陈铭锐
刘本立
卞东会
武铠
机构
济南军区总医院烧伤整复科
出处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44-247,共4页
文摘
目的探索双侧唇裂术后前唇部过短、过宽畸形矫正的手术方法。方法设计上唇双旗形皮瓣,切除四边形原手术瘢痕皮肤(皮瓣的旗杆部分),切开掀起经鼻孔底部向鼻翼沟伸沿的旗形皮瓣(旗面部分)。牵引唇珠,钝性分离人中上端,形成宽4~6mm创面,将两侧旗形皮瓣,向中央旋转、推进,间断缝合,形成新的鼻底、前唇部。唇珠、唇红部畸形,采用V—Y或z成形术矫正。结果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临床应用10例,患者术后前唇部增高4~6mm,从根本上矫正了双侧唇裂术后前唇部过短、过宽引发的上唇畸形;同时矫正了唇珠区凹陷或缺损、人中过宽、人中嵴瘢痕和红唇连续性差等畸形,随访3个月至3年,效果满意。结论上唇鼻底部双旗形皮瓣,操作简单、效果良好,是一种矫正双侧唇裂术后前唇部过短、过宽畸形的方法。
关键词
唇裂术后继发畸形
双侧唇裂
外科皮瓣
Keywords
postoperative
deformity
of
cleft lip
Bilateral
cleft lip
Surgical
flaps
分类号
R7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R6
原文传递
题名
唇鼻肌肉第一副张力线组重建技术修复唇裂术后继发鼻槛畸形
被引量:
4
3
作者
姜婵媛
麻恒源
郑益略
王永前
宋涛
李海东
吴镝
尹宁北
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一科
出处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18-923,共6页
文摘
目的探讨通过重建唇鼻肌肉张力线组矫正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槛畸形的方法及术后效果评估。方法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对437例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槛畸形的患者,通过重建第一副张力线组达到新的生物力学平衡进行修复。依据全球美学改善量表制定的标准,对术后效果进行主观评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择24例随访期内的患者进行三维测量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对术后鼻部对称性进行客观评价。结果术后11例患者由于感染或鼻底黏膜血运不良鼻底遗留明显瘢痕,其余患者均一期愈合。术后6个月至3年,378例患者完成调查表,结果显示,84%(317/378)的患者认为鼻槛形态得到明显或适度地改善;通过三维测量分析发现,鼻小柱脚、鼻翼基底部及鼻翼最外侧点的位置在患侧及健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术后患者的鼻部对称性较好。结论重建第一副张力线组的方法,不是简单地增加鼻槛的体积,而是恢复了唇鼻部的生物力学平衡,是修复鼻槛畸形的有效手段,而且鼻小柱偏斜及鼻翼外展畸形同时得到很好地矫正。
关键词
唇裂术后继发畸形
鼻槛
第一副张力线组
Keywords
postoperative
secondary
deformity
of
cleft lip
Nostril
sill
First
auxiliary
muscle
tension
line
group
分类号
R782.2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前唇皮下组织瓣在双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修复中的应用
田孝臣
刘虎仙
吕晓杰
陈俊男
杨超
刘莹
刘会娜
赵亚楠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6
5
原文传递
2
双旗形皮瓣矫正双侧唇裂术后前唇部过短过宽畸形
于仁义
刘顺利
陈铭锐
刘本立
卞东会
武铠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4
原文传递
3
唇鼻肌肉第一副张力线组重建技术修复唇裂术后继发鼻槛畸形
姜婵媛
麻恒源
郑益略
王永前
宋涛
李海东
吴镝
尹宁北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