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现代叙事文本的三大特征——从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谈起 被引量:15
1
作者 魏燕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26-131,共6页
美国作家塞林格发表于 1 95 1年的代表作《麦田里的守望者》在语言形式、叙述视角、叙述方式等方面体现了后现代叙事文本的三大特征 :他用“低俗”的语言消融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界限 ;从独特的青少年的视角来观察世界 ,打破了权力... 美国作家塞林格发表于 1 95 1年的代表作《麦田里的守望者》在语言形式、叙述视角、叙述方式等方面体现了后现代叙事文本的三大特征 :他用“低俗”的语言消融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界限 ;从独特的青少年的视角来观察世界 ,打破了权力话语和传统的美学观念 ;以非人格化叙述的“无言”搁置了真理和终极意义。塞林格的创作极大地影响了二十世纪下半期西方后现代文学创作的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高雅文化 通俗文化 审美观念 非人格化叙述 文学评论 美国 后现代叙事文本 塞林格 《麦田里的守望者》
下载PDF
叙事的“非自然性”辨微:再论非自然叙事学 被引量:14
2
作者 尚必武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45,共10页
进入新世纪之后,"非自然叙事学"以异常迅猛的火热态势向前发展,在叙事诗学与叙事批评实践层面皆取得了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引发国际叙事学界的普遍关注。本文试图从四个层面考察这一新兴后经典叙事学派的核心命题和主要特征:... 进入新世纪之后,"非自然叙事学"以异常迅猛的火热态势向前发展,在叙事诗学与叙事批评实践层面皆取得了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引发国际叙事学界的普遍关注。本文试图从四个层面考察这一新兴后经典叙事学派的核心命题和主要特征:第一,在概念层面上辨析"非自然叙事"、"后现代叙事"、"非自然叙事学";第二,在理论框架层面上讨论非自然叙事研究之于当代叙事理论的丰富和拓展;第三,在研究对象层面上审视跨文类和跨媒介的非自然叙事;第四,在方法论层面上探究非自然叙事的阐释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然叙事 后现代叙事 非自然叙事学 后经典叙事学
下载PDF
道德批评视角下的马丁·艾米斯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和龙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08年第1期47-54,共8页
本文将英国后现代小说家马丁·艾米斯置于道德批评的视角下,尝试对其作品中的否定性道德形象与后现代叙事进行剖析。本文第一部分认为,艾米斯小说中的道德内涵主要表现在种种否定性的形象中,这些否定性的形象经历了一个从表现形而下... 本文将英国后现代小说家马丁·艾米斯置于道德批评的视角下,尝试对其作品中的否定性道德形象与后现代叙事进行剖析。本文第一部分认为,艾米斯小说中的道德内涵主要表现在种种否定性的形象中,这些否定性的形象经历了一个从表现形而下之"坏"到揭示形而上之"恶"的演变过程。本文第二部分认为,艾米斯的后现代叙事对"宏大叙事"的颠覆,同时也是对传统叙事作品中的伦理道德观念的颠覆,他的审美追求与道德追求因此构成了高度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丁·艾米斯 道德批评 否定性形象 后现代叙事
原文传递
论新叙事史学与教育史学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先军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2-61,共10页
受微观史学、心态史学、人类学等影响,20世纪70、80年代新叙事史学产生。新叙事史学有着与传统叙事史学、科学化史学以及新史学不同的特点。它更关注具体个人的生存意义,注重微观的历史叙事,重视研究者主体性的发挥。在历史研究中,叙事... 受微观史学、心态史学、人类学等影响,20世纪70、80年代新叙事史学产生。新叙事史学有着与传统叙事史学、科学化史学以及新史学不同的特点。它更关注具体个人的生存意义,注重微观的历史叙事,重视研究者主体性的发挥。在历史研究中,叙事有着独特的价值。叙事有利于人的身份建构,知识的合法性来自叙事,历史需要通过叙事来表现。新叙事史学对教育史研究的借鉴意义在于,加深对人受教育过程的理解,促进现实教育问题的解决,提升研究者的反省意识。教育史研究者运用历史叙事时,应关注历史中"人"的生存境遇,进行差异叙事与批判性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叙事 叙事史学 教育史学
原文传递
托马斯·品钦的后现代叙事——《秘密融合》 被引量:1
5
作者 J.希利斯.米勒 徐颖果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12,共5页
在解释了何谓后现代状况之后,以美国后现代重要作家托马斯.品钦的小说《秘密融合》为范例,阐释了美国后现代叙事的主要特点。此外,还通过讨论《秘密融合》的故事,证实后现代叙事显示了德里达所说的社群自我破坏性的自动免疫逻辑。
关键词 后现代叙事 托马斯·品钦 《秘密融合》 美国后现代作家
下载PDF
后殖民与后现代的杂糅——萨尔曼·拉什迪小说的身体解读
6
作者 刘春娴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33-39,共7页
萨尔曼·拉什迪在文学批评界被称为后殖民文学教父和后现代主义文学大师。流散的身体体验塑造了拉什迪的文学创作。隐身的身体、受伤的身体和他者化的身体构成了文学文本深层的身体现象,呈现了拉什迪的文本政治观。文学身体想象和... 萨尔曼·拉什迪在文学批评界被称为后殖民文学教父和后现代主义文学大师。流散的身体体验塑造了拉什迪的文学创作。隐身的身体、受伤的身体和他者化的身体构成了文学文本深层的身体现象,呈现了拉什迪的文本政治观。文学身体想象和修辞以残缺的身体、魔幻的身体、被消费的身体为表征,再现了后现代文学叙事之风。文章从后殖民文本和后现代叙事两个谱系解读拉什迪的小说创作,认为身体书写是拉什迪政治意识和文学姿态诗性糅合的文本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文本 后现代叙事 拉什迪 身体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 Postmodern Narrative Features in Lighthousekeeping
7
作者 张俊萍 《海外英语》 2017年第21期175-177,共3页
The paper illustrates the postmodern narrative techniques in Jeanette Winterson's Lighthousekeeping mainly from the non-linear structure,meta-narrative strategy and unreliable narration.Non-linear narrative mode i... The paper illustrates the postmodern narrative techniques in Jeanette Winterson's Lighthousekeeping mainly from the non-linear structure,meta-narrative strategy and unreliable narration.Non-linear narrative mode is a use of the disorder of the plot and time,which can achieve certain effects conceived by the author;the meta-narrative oversets the traditional novel models and norms,challenges the reliability and authenticity of the story,and demonstrates the illusory nature of the novel;unreliable narration,which performs a function of irony,can provoke thoughts on the content or the themes of the no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modern narrative non-linear structure meta-narrative strategy narrative person
下载PDF
后现代叙事的建构:“重写现代性”及其方法论意涵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依娜 《社会科学论坛》 2022年第1期190-196,共7页
叙事分析是重要的社会学研究方法之一,面对日趋复杂和多样的社会变化,“现代叙事”并没有适应且难以适应这些新变化。该文以利奥塔提出的“重写现代性”作为探寻后现代叙事的主线,归纳了其“双重姿态”的研究取向,解析了其所处的宏观社... 叙事分析是重要的社会学研究方法之一,面对日趋复杂和多样的社会变化,“现代叙事”并没有适应且难以适应这些新变化。该文以利奥塔提出的“重写现代性”作为探寻后现代叙事的主线,归纳了其“双重姿态”的研究取向,解析了其所处的宏观社会结构及其方法论基础,揭示了其解构性与建构性的双重含义,为当下理解与分析“现代性”提供了一个方法论意涵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叙事 重写现代性 利奥塔
下载PDF
通过后现代主义碎片的“拼贴”来确认宠儿的身份——兼论身份确认的意义指向
9
作者 罗毅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73-76,共4页
《宠儿》中后现代叙事的碎片,为我们呈现了一副副被撕裂、被异化的画面,碎片本身是黑人的肉体与灵魂被撕裂的隐喻。借“拼贴”之技法,对相关联的碎片进行粘贴,宠儿的身份就得以顺利确认。宠儿身份的确认,一段暗哑的历史得以叙说,... 《宠儿》中后现代叙事的碎片,为我们呈现了一副副被撕裂、被异化的画面,碎片本身是黑人的肉体与灵魂被撕裂的隐喻。借“拼贴”之技法,对相关联的碎片进行粘贴,宠儿的身份就得以顺利确认。宠儿身份的确认,一段暗哑的历史得以叙说,中断的历史得以延续。历史的复原既帮助修复黑人与美国的记忆,也重构着黑人族群以及美国民族的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拼贴 后现代叙事 碎片 宠儿 身份 确认
下载PDF
张爱玲文本影视化叙事困境及原因探微
10
作者 吴丹凤 《职大学报》 2017年第5期17-21,94,共6页
张爱玲作品经常被翻拍成影视,但我们难以从中感受到张爱玲文本的叙事魅力。究其原因,张爱玲擅长的画面叙事,看似借鉴了影视拍摄技巧,实则是一种后现代解构叙事。这种叙事技巧营造出的无序与混沌美并不适合影视线性叙事的要求。
关键词 张爱玲 影视 文本 后现代叙事
下载PDF
当代通俗小说的后现代叙事及其价值——以斯蒂芬·金的《凯丽》为例
11
作者 胡铁生 宁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0-127,共8页
美国当代通俗小说和惊悚小说大师斯蒂芬·金在其作品《凯丽》的创作中,以后现代的身体叙事作为主要书写策略,形成了惊悚小说在当代通俗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叙事方式;以戏仿的互文叙事策略,多角度和立体化地塑造出人物形象和建构起小... 美国当代通俗小说和惊悚小说大师斯蒂芬·金在其作品《凯丽》的创作中,以后现代的身体叙事作为主要书写策略,形成了惊悚小说在当代通俗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叙事方式;以戏仿的互文叙事策略,多角度和立体化地塑造出人物形象和建构起小说的故事情节;以“碎片”加“拼接”的方式将多种文本进行整合,实现了蒙太奇式的叙事视角转换,进而使该通俗小说讲述的故事更加具有画面感、可读性和“人学意义”。该作品采取的后现代主义叙事策略成功地塑造出凯丽这个当代“妖女”的人物形象,其创作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在文艺美学和政治美学价值以及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层面,对当代通俗小说的经典化具有启示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蒂芬·金 通俗小说 《凯丽》 后现代叙事 文学价值
下载PDF
一幅拼贴画的后现代叙事——也谈《金色笔记》的形式与内容
12
作者 雷小青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49-53,共5页
《金色笔记》是多丽丝·莱辛对传统小说创作的一次解构与否定。作品架构和文本写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拼贴手法,这使得小说具有了浓厚的后现代主义色彩。拼贴手法的后现代美学特征和叙事意义的分析,解答的是关于文本形式与内容的本质关... 《金色笔记》是多丽丝·莱辛对传统小说创作的一次解构与否定。作品架构和文本写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拼贴手法,这使得小说具有了浓厚的后现代主义色彩。拼贴手法的后现代美学特征和叙事意义的分析,解答的是关于文本形式与内容的本质关系:小说的割裂性叙事、安娜人格的零碎化、人物主体性的消解揭示了世界分裂、虚幻的面目以及世界对人的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色笔记》 拼贴 后现代叙事
下载PDF
《内景唐人街》的后现代叙事与种族操演性
13
作者 武越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22年第1期76-81,共6页
美国华裔作家游朝凯的新作《内景唐人街》创见性地采用电视剧本的形式进行创作,戏仿美国大众文化中的种族刻板印象,以言语行为和内心独白的方式叙述亚裔自我意识,通过拼贴杂糅亚裔历史重新审视亚裔自我、历史与族群的关系。本文关注小... 美国华裔作家游朝凯的新作《内景唐人街》创见性地采用电视剧本的形式进行创作,戏仿美国大众文化中的种族刻板印象,以言语行为和内心独白的方式叙述亚裔自我意识,通过拼贴杂糅亚裔历史重新审视亚裔自我、历史与族群的关系。本文关注小说的电视剧本形式和后现代叙事策略,指出这一形式和策略在凸显种族操演性的同时将其历史化和语境化,由此探讨种族操演性对亚裔主体性和身份认同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朝凯 《内景唐人街》 后现代叙事 种族操演性
原文传递
后现代叙事对行动的打破——以《哈扎尔辞典》和《佩德罗·巴拉莫》为例
14
作者 李侨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36-38,共3页
行动是时间性的,后现代主义作家打破时间的同时也打破了"一个完整而有一定长度的行动"。《哈扎尔辞典》中利用语言、魔鬼和死亡等因素打破"编纂《哈扎尔辞典》"这一行动,而《佩德罗.巴拉莫》中"胡安寻父"... 行动是时间性的,后现代主义作家打破时间的同时也打破了"一个完整而有一定长度的行动"。《哈扎尔辞典》中利用语言、魔鬼和死亡等因素打破"编纂《哈扎尔辞典》"这一行动,而《佩德罗.巴拉莫》中"胡安寻父"这一行动是被死人叙述、分割场景等叙事策略所打破。这些被打破的行动最终通过读者的阅读活动凸显全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叙事 行动 时间 哈扎尔辞典 佩德罗·巴拉莫
下载PDF
博斯绘画与后现代叙事—以安德鲁·林赛的《面包匠的狂欢节》为例
15
作者 叶子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7-106,共10页
本文讨论中世纪荷兰画家博斯的绘画作品对当代话语表达中后现代叙事的种种影响,考察由博斯所启发的多模态叙事模式间的相异与互涉。论文将以澳大利亚小说家安德鲁·林赛的《面包匠的狂欢节》为主要范例,对其叙事语法中的"重复... 本文讨论中世纪荷兰画家博斯的绘画作品对当代话语表达中后现代叙事的种种影响,考察由博斯所启发的多模态叙事模式间的相异与互涉。论文将以澳大利亚小说家安德鲁·林赛的《面包匠的狂欢节》为主要范例,对其叙事语法中的"重复/缺席"的客体、元叙事和叙事格调等作重点的分析和讨论,追问博斯绘画在当代艺术中的意义。最终目的不在于对博斯绘画作笼统的归纳与总结,而是进一步思考多模态叙事符号机理间的复杂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罗尼米斯·博斯 安德鲁·林赛 《面包匠的狂欢节》 后现代叙事
原文传递
后现代社会与后现代叙事——评马丁·艾米斯的《伦敦场地》
16
作者 黄启超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10-12,15,共4页
马丁·艾米斯是英国很有影响力也很有争议的一位后现代主义小说家、评论家和散文家。他以写作技巧上的新颖性而出名。在他的代表作《伦敦场地》中,艾米斯运用了很多后现代主义叙事技巧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关注和批判。通过元小说的叙... 马丁·艾米斯是英国很有影响力也很有争议的一位后现代主义小说家、评论家和散文家。他以写作技巧上的新颖性而出名。在他的代表作《伦敦场地》中,艾米斯运用了很多后现代主义叙事技巧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关注和批判。通过元小说的叙事,即写实性叙事和自我反思性叙事,艾米斯揭示了小说的虚构本质和叙事性质。同时,小说还通过戏仿和碎片化的技巧对传统和主流文化意识形态进行了批判和质疑。所有这些都颠覆了传统叙事策略和读者角色,体现了艾米斯在叙事技巧上的创新,而且反映了他对英国当时很多社会问题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丁·艾米斯 《伦敦场地》 后现代叙事 社会问题
下载PDF
论昂达奇小说《经过斯洛特》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17
作者 刘坤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0期110-116,共7页
迈克尔·昂达奇在小说处女作《经过斯洛特》中大胆尝试形式革新,借助多重叙述视角的轮番叙述,非线性叙事,元小说叙事等后现代叙事策略重新书写了历史人物巴迪·博尔登的人生故事。后现代叙事策略的使用增强了叙述的不确定性,颠... 迈克尔·昂达奇在小说处女作《经过斯洛特》中大胆尝试形式革新,借助多重叙述视角的轮番叙述,非线性叙事,元小说叙事等后现代叙事策略重新书写了历史人物巴迪·博尔登的人生故事。后现代叙事策略的使用增强了叙述的不确定性,颠覆和重塑读者对真相概念的认知,传递了作家特有的后现代真相观。与此同时,后现代叙事使得官方历史和小写历史发生碰撞与对抗,作品由此想象了历史的另一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迈克尔·昂达奇 《经过斯洛特》 后现代叙事 真相 历史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叙事理念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颖果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69-72,共4页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叙事策略不同于传统的叙事方法 ,然而它又不能与西方文化和文学的传统截然分开。了解后现代主义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 ,有助于理解后现代文学的叙事理念 。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文学叙事理念
下载PDF
“类后现代叙事”与中国当代小说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立群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6-182,共7页
“类后现代叙事”是中国当代小说中一种极为独特的叙事文本,其目的主要是要说明中国后现代小说中西合璧的特色。同时,“类后现代叙事”也是中国新时期小说发展过程中一道极为独特的景观,它以独特的外部表征超越了以往历代小说的艺术传统... “类后现代叙事”是中国当代小说中一种极为独特的叙事文本,其目的主要是要说明中国后现代小说中西合璧的特色。同时,“类后现代叙事”也是中国新时期小说发展过程中一道极为独特的景观,它以独特的外部表征超越了以往历代小说的艺术传统,引发了中国小说叙事的艺术变革,并进而使中国当代小说与世界小说艺术潮流趋于同步。本文主要运用叙事学理论探讨了中国“类后现代叙事”在发生、演进过程以及在叙事艺术上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小说 叙事文本 独特 后现代小说 新时期小说 中国小说 小说艺术 世界 变革 演进过程
下载PDF
无以言说的声音:托尼·莫里森的后现代叙事权威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晶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45-47,共3页
每一位发表小说的作家都想使自己的作品对读者具有权威性,都想在一定范围内对那些被作品所争取过来的读者群体产生权威,托尼·莫里森也不例外。她在代表作《最蓝的眼睛》中就为这种作者声音正式开了先河,她将选择起点最终定位在了... 每一位发表小说的作家都想使自己的作品对读者具有权威性,都想在一定范围内对那些被作品所争取过来的读者群体产生权威,托尼·莫里森也不例外。她在代表作《最蓝的眼睛》中就为这种作者声音正式开了先河,她将选择起点最终定位在了语言规范层次上,她的叙述者没有直接抵制"方言"和"白种人英语",而是采用了既不是方言也不是白种人语言的一种地方土话,叙述者使用口语式、会话型的话语,使得每一个人成为个性群体中的角色。莫里森为她的叙述者选用这样的语域,意在采用并借助非洲裔美国黑人社群而获得权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诗学 叙述声音 女性主义 《最蓝的眼睛》 后现代叙事权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