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耳蜗植入术相关的面神经隐窝及后鼓室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邹团明 谢南屏 +2 位作者 郭梦和 舒繁 张宏征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445-448,共4页
目的:通过对人工耳蜗植入术相关的面神经隐窝及后鼓室解剖结构进行观察测量,为人工耳蜗植入术中避免面神经、鼓索神经等损伤及准确定位鼓阶开窗口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20侧成人颞骨标本进行解剖,模拟经面神经隐窝入路人工耳蜗植入术,... 目的:通过对人工耳蜗植入术相关的面神经隐窝及后鼓室解剖结构进行观察测量,为人工耳蜗植入术中避免面神经、鼓索神经等损伤及准确定位鼓阶开窗口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20侧成人颞骨标本进行解剖,模拟经面神经隐窝入路人工耳蜗植入术,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测量与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相关的解剖数据。结果:外耳道后上棘至砧骨短脚之间的距离为(12.44±0.51)mm;鼓索神经发出点至茎乳孔之间的距离为(2.67±0.51)mm;砧骨短脚至鼓索神经发出点之间的距离为(15.22±0.83)mm;面神经隐窝最宽处至砧骨短脚之间距离为(6.28±0.41)mm;面神经隐窝最宽处至鼓索神经发出点之间距离为(9.81±0.71)mm;面神经隐窝最大宽度为(2.73±0.20)mm;镫骨头水平面神经隐窝宽度为(2.48±0.20)mm;圆窗水平的面神经隐窝宽度为(2.24±0.18)mm;锥隆起至圆窗膜前缘之间的距离为(2.22±0.21)mm;镫骨头至圆窗膜下缘之间的距离为(2.16±0.14)mm。结论:利用面神经垂直段并非一条直线垂直下行,而是向后有一拱形的弧度,因此面神经垂直段弧度最大位置是打开并充分开放面神经隐窝起始位置;术中切开耳蜗底回的位置位于锥隆起前下方约2.22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植入 面神经隐窝 后鼓室 解剖学
原文传递
后鼓室颞骨切片与CT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段菊如 魏江平 +2 位作者 李明智 熊俊平 鲁纯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5-358,共4页
目的:为后鼓室及耳科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5例成人头部标本,以眦耳线(CML)为基线,获得间隔为1.00mm,厚度为1.00mm的CT图像,扫描后的头部标本按原定位截取以耳颞区为中心的组织块并将其制成厚为1.00mm的连续... 目的:为后鼓室及耳科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5例成人头部标本,以眦耳线(CML)为基线,获得间隔为1.00mm,厚度为1.00mm的CT图像,扫描后的头部标本按原定位截取以耳颞区为中心的组织块并将其制成厚为1.00mm的连续横断薄层切片。标本切片与CT图像对照,对颞骨内砧骨窝、鼓索隆起、茎突隆起、面神经隐窝、鼓室窦、岬小桥、外耳道上棘等结构进行观察。结果:砧骨窝深度为1.49mm,至面神经锥曲的距离为5.67mm。后鼓室窦内侧壁至面神经水平部的距离为3.14mm。外耳道上棘至面神经垂直段、鼓索神经、鼓岬的距离分别为16.76mm、15.94mm和21.81mm。结论:耳颞区断面标本与CT图像进行对照研究,其结果对耳科疾病的影像诊断及手术治疗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 后鼓室 解剖学 横断面 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后鼓室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王金平 鞠学红 +2 位作者 王岱君 鞠晓华 高培福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3年第3期236-237,共2页
目的 为后鼓室入路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利用成人 6 0侧颞骨标本 ,用牙科钻磨开乳突腔 ,打开外耳道外侧壁和鼓室盾板 ,充分暴露后鼓室入路手术中有关的解剖结构。以外耳道上棘、面神经管锥曲为测量标志 ,在手术显微镜下 ,对在手... 目的 为后鼓室入路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利用成人 6 0侧颞骨标本 ,用牙科钻磨开乳突腔 ,打开外耳道外侧壁和鼓室盾板 ,充分暴露后鼓室入路手术中有关的解剖结构。以外耳道上棘、面神经管锥曲为测量标志 ,在手术显微镜下 ,对在手术中遇到的解剖结构之间的距离进行了测量。结果 外耳道上棘至砧骨窝、锥隆起、鼓索隆起、面神经管锥曲、外侧半规管、后半规管、前庭窗、蜗窗、匙突、乙状窦垂直部前缘中点、窦膜角的距离分别是 17 19、18 0 2、15 2 2、14 4 9、15 39、17 35、19 5 8、2 0 0 9、2 0 32、15 6 8、18 76mm。面神经管锥曲至鼓索隆起、水平半规管、后半规管的距离分别是 3 33、1 5 3、2 15mm。结论 外耳道上棘、面神经管锥曲是后鼓室入路的重要手术标志 ,鼓索隆起向内 3mm是手术入路的安全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鼓室 手术入路 应用解剖学 耳科学 解剖结构
下载PDF
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金平 刘清明 +2 位作者 王岱君 鞠学红 刘洪国 《解剖学研究》 CAS 2005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目的探讨后鼓室入路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有关解剖,为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成人颞骨标本60侧(左、右各30侧),在放大6倍的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圆窗龛(窝)的形态大体分为2种类型:近圆形(5... 目的探讨后鼓室入路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有关解剖,为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成人颞骨标本60侧(左、右各30侧),在放大6倍的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圆窗龛(窝)的形态大体分为2种类型:近圆形(52%)和近半圆形(48%)。圆窗龛下壁有一窦腔者占86.7%。岬下脚出现率为11.7%,岬小桥出现率为33.3%。颈静脉窝高位,窝顶达圆窗龛上缘者占11.7%,均未影响圆窗龛的形态。外耳道上棘至锥隆起、鼓索隆起、圆窗龛前唇(缘)、面神经管锥曲的距离分别是(18.02±1.21)mm、(15.22±1.32)mm、(20.09±1.20)mm、(14.96±2.03)mm。鼓索隆起至面神经管锥曲、锥隆起的距离分别是(3.33±0.42)mm、(3.79±0.56)mm。锥隆起向后至面神经管的距离平均为(3.58±0.47)mm。结论后鼓室进路即是通过面神经隐窝的进路,面神经隐窝大小各异,鼓索隆起至面神经管锥曲和至锥隆起的距离,可作为面神经隐窝的宽度。人工耳蜗植入术经面神经隐窝入路较理想,距圆窗龛较近,有利于电极插入。该入路靠近面神经管,手术操作时应注意保护面神经。圆窗龛前唇遮盖圆窗膜,手术时必须磨去前唇暴露圆窗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术 面神经隐窝 圆窗龛 后鼓室 应用解剖 应用解剖学研究 面神经管 手术操作 耳蜗植人 解剖学基础
下载PDF
人工耳蜗植入术鼓阶入口定位的相关解剖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邹团明 郭梦和 +2 位作者 张宏征 舒繁 谢南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04-907,共4页
目的通过对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相关的后鼓室及上鼓室解剖结构进行观察、测量,为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中顺利找到并准确定位鼓阶入口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20侧成人颞骨标本进行解剖,模拟人工耳蜗植入术,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测量与人工耳蜗植... 目的通过对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相关的后鼓室及上鼓室解剖结构进行观察、测量,为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中顺利找到并准确定位鼓阶入口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20侧成人颞骨标本进行解剖,模拟人工耳蜗植入术,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测量与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相关的解剖数据。结果砧骨短脚至圆窗龛之间的距离为(5.91±0.29)mm;镫骨头至圆窗龛之间的距离为(2.11±0.18)mm;面神经垂直段至圆窗龛之间的距离为(6.70±0.19)mm;锥隆起至圆窗膜前缘之间的距离为(2.22±0.21)mm;镫骨头至圆窗膜下缘之间的距离为(2.16±0.14)mm;鼓阶入口与卵圆窗最近距离为(2.12±0.19)mm;匙状突至圆窗龛之间的距离为(3.79±0.17)mm;镫骨头至耳蜗第二回切开点之间距离为(2.25±0.13)mm;锥隆起至耳蜗第二回转切开点之间距离为(2.28±0.20)mm。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中切开耳蜗底回的位置位于锥隆起前下方约2.22 mm处;切开耳蜗第二回的位置位于锥隆起前上方约2.28 mm处;根据病人不同情况,为术中选择不同的鼓阶切开点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植入 圆窗龛 后鼓室 解剖学
下载PDF
后鼓室病灶清理对干耳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余得志 邱建新 +1 位作者 陶冶 曹卫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873-874,共2页
目的:探讨中耳手术中常规开放后鼓室对术后干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8名中耳手术病例,按术中是否开放后鼓室分组,比较2组术后干耳率。结果:未开放后鼓室组和开放后鼓室组术后干耳率分别为81.7%(67/82)和91.9%(79/86);未开放后鼓室... 目的:探讨中耳手术中常规开放后鼓室对术后干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8名中耳手术病例,按术中是否开放后鼓室分组,比较2组术后干耳率。结果:未开放后鼓室组和开放后鼓室组术后干耳率分别为81.7%(67/82)和91.9%(79/86);未开放后鼓室组中胆脂瘤型和骨疡型患者干耳率分别为78.9%(30/38)和84.1%(37/44),开放后鼓室组这2型干耳率分别为88.1%(37/42)和95.5%(42/44);未开放后鼓室组中行乳突根治术和鼓室成形术患者术后干耳率分别为81.8%(36/44)和84.6%(31/38),而开放后鼓室组则分别为91.3%(42/46)和92.5%(37/40)。结论:中耳手术中常规开放后鼓室不仅有利于清理隐匿的病灶,而且有利于最大限度的修低面神经嵴,通畅引流,最终提高术后干耳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室 干耳 中耳炎 乳突根治术
原文传递
经乳突面隐窝入路后鼓室相关手术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珊珊 田广永 +1 位作者 段永畅 徐达传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经乳突面隐窝入路后鼓室人路的相关解剖,进行观察测量,为该入路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成人头颅福尔马林泡过6例12侧,在放大10倍的手术显微镜下模拟中耳乳突面隐窝后鼓室入路手术,观察和测量了外耳道上棘、面神经、面隐窝、... 目的探讨经乳突面隐窝入路后鼓室人路的相关解剖,进行观察测量,为该入路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成人头颅福尔马林泡过6例12侧,在放大10倍的手术显微镜下模拟中耳乳突面隐窝后鼓室入路手术,观察和测量了外耳道上棘、面神经、面隐窝、锥隆起、圆窗、卵圆窗,岬小桥、岬后脚、等相关的解剖结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外耳道上棘至砧骨短脚的平均距离为20.06mm,外耳道上棘至面神经锥段中点平均距离为17.28 mm,面神经锥段中点距外耳道后壁垂直距离平均为4.67mm,面神经水平段平均长12.30 mm,面神经垂直段平均长16.31 mm.面神经水平段与垂直段的夹角平均为111.5°,鼓索神经与面神经垂直段的夹角平均为23.9°锥隆起至圆窗龛的平均距离为4.46 mrn,锥隆起到镫骨头平均距离2.62mm,锥隆起到砧骨窝平均距离4.43mm,卵圆窗至圆窗龛的平均距离为3.84mm,砧镫关节至圆窗龛的平均距离为3.89mm面神经锥段中点到卵圆窗平均距离8.10mm;面神经锥段中点到岬小桥与岬下脚下端的距离分别是(4.85±0.45mm),(6.21±0.52mm);鼓索神经和面神经垂直段夹角平均为48.3°,水平半规管与面神经水平段夹角平均为19.5°,面神经水平段与垂直段夹角平均为111.5°。结论中耳乳突入路手术中部分重要解剖结构位置恒定,重要解剖结构间距离及角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熟悉其解剖关系,可以完全的清楚病变,又可以指导临床手术,避免手术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 后鼓室 面隐窝 应用解剖学
下载PDF
后鼓室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良发 王爱莲 杨月如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91-93,共3页
以100侧成人正常颞骨标本为材料,对整个后鼓室进行形态学观察。后鼓室以锥隆起为中心,借面神经管凸,岬小桥,锥体嵴,鼓索嵴等为标志,分为卵圆窗龛后隐窝,鼓室窦,外侧鼓室窦,面经验隐窝。面经神管与面神经隐窝的关系恒定,均位于其内侧壁,... 以100侧成人正常颞骨标本为材料,对整个后鼓室进行形态学观察。后鼓室以锥隆起为中心,借面神经管凸,岬小桥,锥体嵴,鼓索嵴等为标志,分为卵圆窗龛后隐窝,鼓室窦,外侧鼓室窦,面经验隐窝。面经神管与面神经隐窝的关系恒定,均位于其内侧壁,埋藏较浅;面神经管乳突段与外侧鼓室窦的关系较复杂,其埋藏位置,深浅与后者的型别有关。本文提出了根据外侧鼓室窦型别预测面神经乳突段的方法。还对鼓索嵴,岬小桥,锥体嵴的形态改变对后鼓室各窝窦间的相互关系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观察,并探讨了其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鼓室 鼓室窦 解剖学
下载PDF
基于连续组织切片图像重建的后鼓室入路辅助设计与模拟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天宇 戴培东 +1 位作者 王正敏 王克强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5年第2期81-82,i002,共3页
目的在颞骨显微结构三维重建的基础上,显示后鼓室入路的三维手术解剖和空间毗邻关系,为学习和理解后鼓室入路的空间概念提供帮助。方法取新鲜颞骨标本块,不脱钙聚合物包埋,骨切片机连续50μm薄切片,经图像处理、精确对位后,提取颞骨内... 目的在颞骨显微结构三维重建的基础上,显示后鼓室入路的三维手术解剖和空间毗邻关系,为学习和理解后鼓室入路的空间概念提供帮助。方法取新鲜颞骨标本块,不脱钙聚合物包埋,骨切片机连续50μm薄切片,经图像处理、精确对位后,提取颞骨内各结构轮廓,重建与后鼓室入路相关结构的三维图像并进行手术模拟与三维测量。结果重建图像细致精确,较完整地反映了后鼓室入路手术解剖及其空间毗邻关系,提出安全的后鼓室手术入路边界。结论应用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研究后鼓室手术入路,可以提供大量的三维参数和立体图像,直观反映相关结构之间复杂的空间毗邻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室 手术入路 颞骨 组织切片 解剖 骨切片 骨标本 包埋 空间概念 三维图像
下载PDF
后鼓室解剖结构测量观察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艳 刘新义 +1 位作者 王金平 李大健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18-221,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后鼓室有关解剖结构,及对后鼓室入路手术的径路进行观察、测量,为中耳相关手术入路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取成人30个干性颅骨的60侧颞骨,用耳科钻完成乳突腔气房"轮廓化",充分暴露后鼓室的各相关结构,在手术显... 目的通过研究后鼓室有关解剖结构,及对后鼓室入路手术的径路进行观察、测量,为中耳相关手术入路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取成人30个干性颅骨的60侧颞骨,用耳科钻完成乳突腔气房"轮廓化",充分暴露后鼓室的各相关结构,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解剖学观察,并对有关结构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结果颞骨标本解剖观察结果,锥隆起至鼓索隆起的距离(3.22±0.41)mm、锥隆起至面神经管直线距离(3.59±0.48)mm、鼓索后小管的长度(9.44±1.65)mm;面神经管锥曲至鼓索隆起间的距离(3.34±0.42)mm、面神经锥曲至水平半规管距离(1.54±0.25)mm、面神经锥曲至后半规管距离(2.15±0.29)mm。面神经垂直段从外向内观察大部分呈后凸弧形下行,但有2例(3.33%)呈直线型垂直下行。面神经镫骨肌支全部从面神经管前壁穿出,鼓索神经自面神经管外发起9例(15%),自面神经管下1/3处分出49例(81.67%),自1/3处分出2例(3.33%)。结论经后鼓室进路手术开放面神经隐窝时,鼓索隆起至面神经管锥曲和至锥隆起的距离可作为开放面神经隐窝的宽度,面神经管与锥隆起可作为手术中互为寻找的依据。术中处理面神经隐窝病变时勿随意磨低锥隆起及鼓索隆起,以免损伤面神经镫骨肌支及鼓索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鼓室 应用解剖 面神经隐窝 面神经
下载PDF
经乳突后鼓室入路相关手术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永军 童步升 +2 位作者 徐胜春 刘业海 段茂利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867-870,共4页
目的:探讨中耳乳突后鼓室入路的相关解剖,收集解剖数据,为该入路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20例40侧,在放大8倍的显微镜下模拟中耳乳突后鼓室入路手术,观察和测量了外耳道上棘、面神经、面隐窝、锥隆起、圆窗、卵圆... 目的:探讨中耳乳突后鼓室入路的相关解剖,收集解剖数据,为该入路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20例40侧,在放大8倍的显微镜下模拟中耳乳突后鼓室入路手术,观察和测量了外耳道上棘、面神经、面隐窝、锥隆起、圆窗、卵圆窗等相关的解剖结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外耳道上棘至砧骨短脚的平均距离为19.14 mm,外耳道上棘至面神经水平段与垂直段交点的平均距离为16.30 mm,面神经水平段与垂直段交点距乳突表面的平均距离为20.84 mm,面神经水平段与垂直段交点距鼓索神经发出点平均距离为11.28 mm,面神经水平段与垂直段交点距外耳道后壁的平均距离为4.40 mm,面神经水平段平均长11.60 mm,面神经垂直段平均长15.30 mm,锥隆起至圆窗龛的平均距离为4.46 mm,卵圆窗至圆窗龛的平均距离为3.74 mm,砧镫关节至圆窗龛的平均距离为3.80 mm;面神经水平段与垂直段的夹角平均为110.4°,鼓索神经与面神经垂直段的夹角平均为24.8°,水平半规管与面神经水平段夹角平均为17.5°,砧骨长脚与后拱柱夹角平均为46.0°。结论:中耳乳突入路手术中部分重要解剖结构位置恒定,重要解剖结构间距离及夹角在较小的范围内变化,熟悉其解剖关系,可以指导临床手术,避免手术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 后鼓室 面隐窝 面神经 解剖学
原文传递
经乳突-面隐窝入路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三维影像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娟娟 柴福 +4 位作者 韩晓东 王鹏 曾宪海 赵海亮 杨婷君 《临床医药实践》 2016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经乳突-面隐窝入路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相关解剖结构,并对其进行观察测量,为该入路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就诊患者30例,行颞骨部位螺旋CT检查,在重建后的3D图像上观察和测量外耳道上棘、面神经、面隐窝、锥隆起、圆窗... 目的:探讨经乳突-面隐窝入路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相关解剖结构,并对其进行观察测量,为该入路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就诊患者30例,行颞骨部位螺旋CT检查,在重建后的3D图像上观察和测量外耳道上棘、面神经、面隐窝、锥隆起、圆窗、前庭窗、砧骨等相关的解剖结构,以及上述结构之间的空间距离,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经过3D重建后,面隐窝区域的结构清晰可辨,并可对其中重要结构进行测量。其中锥隆起至圆窗距离为(3.78±2.11)mm,前庭窗至圆窗距离为(3.23±1.12)mm,砧骨头至圆窗距离为(7.78±3.23)mm,砧骨短脚至圆窗距离为(8.13±3.19)mm,砧骨短脚至锥隆起距离为(5.27±2.19)mm,面隐窝纵径(5.78±2.34)mm,面隐窝横径为(3.16±2.33)mm。结论:经乳突-面隐窝入路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中部分重要解剖结构位置相对恒定,结构间距离及角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同时CT3D成像可为人工耳蜗手术提供可靠的影像资料,可以作为指导临床手术的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 后鼓室 面隐窝 应用解剖学
下载PDF
卵圆窗龛后隐窝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13
作者 廖进民 彭华山 王爱莲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71-273,共3页
在100侧干颞骨标本和20侧湿标本上观测了卵圆窗龛后隐窝的形态及邻近结构。卵圆窗龛后隐窝的前后径、上下径及深度在干标本分别为1.9,2.0,1.7mm;在湿标本分别为3.1,1.8,1.6mm。岬小桥是一个关键性结构,其形态分桥状、二分桥状、硬状及板... 在100侧干颞骨标本和20侧湿标本上观测了卵圆窗龛后隐窝的形态及邻近结构。卵圆窗龛后隐窝的前后径、上下径及深度在干标本分别为1.9,2.0,1.7mm;在湿标本分别为3.1,1.8,1.6mm。岬小桥是一个关键性结构,其形态分桥状、二分桥状、硬状及板状,能预测卵圆窗龛后隐窝的延伸及分型。构成该隐窝后上界的面神经管凸有42.5%有裂隙,且多近隐窝的上方。这些资料为后鼓室病灶清除术和镫骨手术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鼓室 卵圆窗 龛后隐窝
下载PDF
内镜辅助下后鼓室微创手术入路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14
作者 张珊珊 田广永 段永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9-411,共3页
目的为内镜辅助下后鼓室微创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成人15例(30侧)头部标本,解剖并测量后鼓室及其与周围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结果面神经锥段中点分别到水平半规管最凸点、鼓室窦前缘中点、卵圆窗中点、圆窗中点、岬小桥下... 目的为内镜辅助下后鼓室微创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成人15例(30侧)头部标本,解剖并测量后鼓室及其与周围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结果面神经锥段中点分别到水平半规管最凸点、鼓室窦前缘中点、卵圆窗中点、圆窗中点、岬小桥下端、岬后脚下端的距离是(3.21±0.41)、(2.79±0.25)、(3.97±0.37)、(6.48±0.53)、(4.85±0.39)、(6.21±0.57)mm;砧骨窝中点至锥隆起顶端、面神经锥段中点、镫骨头中点、圆窗中点、卵圆窗中点、匙突顶点的距离分别为(4.43±0.36)、(3.10±0.28)、(6.55±0.55)、(9.56±0.82、(6.67±0.65)、(4.63±0.39)mm;鼓室窦的深度、横截面短径、横截面长径分别是(3.10±0.27)、(1.05±0.10)、(1.89±0.19)mm;后鼓室窦深度、横截面长径、横截面短径分别是(1.15±0.10)、(0.83±0.29)、(0.63±0.51)mm;外侧鼓室窦横截面近似椭圆型,其深度、上下径、左右径分别是(1.63±0.12)、(0.36±0.03)、(0.74±0.09)mm;面隐窝外侧气房直径(0.28±0.13)mm。结论后鼓室解剖结构精细复杂,对其解剖结构的精准定位有利于彻底清除病变和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鼓室 面神经锥曲 砧骨窝 显微解剖
下载PDF
耳内镜在后鼓室探查中的应用
15
作者 杜娟 许为青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4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耳内镜在后鼓室探查中的应用。方法2011~2012年于本院治疗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患者20例,手术显微镜下行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术中联合应用硬质耳内镜行后鼓室探查。术后随访1年,观察疗效。结果20例均在术后3... 目的:探讨耳内镜在后鼓室探查中的应用。方法2011~2012年于本院治疗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患者20例,手术显微镜下行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术中联合应用硬质耳内镜行后鼓室探查。术后随访1年,观察疗效。结果20例均在术后3~4周干耳,中位数3周。术后1年鼓膜形态、色泽良好。大部分患耳纯音听阈气骨导差缩小,听力提高。结论手术显微镜联合耳内镜行中耳乳突手术,能更好地清除后鼓室病灶,提高手术成功率并提高听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内镜 后鼓室 联合手术 疗效
下载PDF
后鼓室入路手术切除鼓室体瘤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天宇 王正敏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6年第3期151-152,共2页
报告经后鼓室入路手术切除2例局限于中耳的颈静脉球体瘤(特称鼓室体瘤)的临床资料。对鼓室体瘤的早期诊断及术式进行讨论,认为后鼓室进路根除鼓室体瘤为首选术式。
关键词 耳肿瘤 颈静脉体 鼓室体瘤 手术入路 后鼓室
原文传递
耳后筛区联合鼓室注射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蒋武冲 李琨 《临床医学工程》 2019年第5期641-642,共2页
目的探讨耳后筛区联合鼓室注射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甲泼尼龙注射治疗,对照组于耳后筛区注射,实验组于耳后筛区联合鼓... 目的探讨耳后筛区联合鼓室注射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甲泼尼龙注射治疗,对照组于耳后筛区注射,实验组于耳后筛区联合鼓室注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同频率听力改善程度。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 <0.05)。两组患者的0.5 kHz、 1 kHz、 2 kHz听力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4 kHz、 8k Hz听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耳后筛区联合鼓室注射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听力障碍,促进听力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泼尼龙 耳后筛区 鼓室 突发性耳聋 效果
下载PDF
探讨中耳乳突根治手术的临床疗效
18
作者 李增贤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4期90-90,共1页
目的:研究分析中耳乳突根治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0~2012年我院共接收了180例慢性中耳炎患者,根据这些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来进行疗效探讨分析。结果临床中完璧式乳突根治以及鼓室成形治疗的患者干耳率达到了94.7%,开放式乳突... 目的:研究分析中耳乳突根治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0~2012年我院共接收了180例慢性中耳炎患者,根据这些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来进行疗效探讨分析。结果临床中完璧式乳突根治以及鼓室成形治疗的患者干耳率达到了94.7%,开放式乳突根治和鼓室成形患者有92.5%的干耳率。结论临床中需要结合慢性中耳炎患者的病情以及病变范围来进行手术方式的选择,后鼓室入路探查和清理可以有效的治疗病变范围较广的患者,对于手术炎症的预防起到了比较积极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炎 后鼓室 面神经隐窝 鼓室成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