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蒋禹欢 周立英 +6 位作者 朱继宁 杨应贵 陈地志 彭发智 陆兴恒 刘沛 杨其贵 《系统医学》 2021年第1期105-109,140,共6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次全切(PC)钛网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PSRF)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TLBF)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收治于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的严重TLBF患者纳入研究,均已确诊。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融合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次全切(PC)钛网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PSRF)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TLBF)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收治于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的严重TLBF患者纳入研究,均已确诊。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融合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PCPSRF治疗,融合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钛网植骨融合治疗,记录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治疗前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受压面积、神经功能情况等。结果常规组的术中出血量为(586.45±60.45)mL,与融合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75,P>0.05);常规组的手术时间为(104.68±13.65)min,与融合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55,P<0.05);常规组的下地时间为(13.65±3.54)h,住院时间为(20.42±3.84)d,均与融合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1、0.676,P>0.05);融合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8,P>0.05);融合组治疗前的后凸Cobb角为(27.02±3.16)°,椎体前缘高度为(35.34±2.48)mm,受压面积为(51.57±6.31)mm2,均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0、0.124、0.056,P>0.05);融合组治疗后的后凸Cobb角为(6.57±1.18)°,椎体前缘高度为(52.34±5.51)mm,受压面积为(17.57±2.01)mm2,均与融合组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t=8.997、4.126、5.041,P<0.05);常规组治疗前的神经功能优良率为13.33%,与融合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常规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优良率为40.00%,与融合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5)。结论PC钛网植骨融合PSRF治疗可有效改善严重TLBF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神经功能,无增加患者手术创伤、并发症、术后恢复时间等不良影响,但需提高相关技术操作以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椎体次全切 钛网植骨融合 椎弓根钉棒内固定 胸腰椎爆裂骨折
下载PDF
60例胸腰椎骨折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鹏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4期46-47,共2页
目的:分析胸腰椎骨折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对象为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选至2014年3月—2017年1月,数表法分成两组:跨伤椎后路内固定术对照组60例,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后路钉棒内固定术观察组6... 目的:分析胸腰椎骨折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对象为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选至2014年3月—2017年1月,数表法分成两组:跨伤椎后路内固定术对照组60例,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后路钉棒内固定术观察组60例,评定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0.0%,统计有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椎间隙高度、后凸Cobb角优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P<0.05)。结论:给予胸腰椎骨折患者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能改善椎体高度,预防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植骨 后路钉棒内固定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多节段下颈椎结核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1
3
作者 朱超 刘春 +1 位作者 张玉发 钱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5期449-452,共4页
目的总结一期颈椎前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多节段下颈椎结核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03—2021-03采用一期颈椎前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的10例多节段下颈椎结核,根据结核病灶累及节段和破坏程度选择固... 目的总结一期颈椎前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多节段下颈椎结核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03—2021-03采用一期颈椎前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的10例多节段下颈椎结核,根据结核病灶累及节段和破坏程度选择固定节段,常规置入合适长度的颈椎椎弓根钉或侧块螺钉,安装钛棒并矫正残留的颈椎后凸。根据结核病灶节段、脓肿部位、脓肿大小选择颈前左侧或右侧作纵向或横向切口,逐层显露病灶节段,彻底清除椎前脓肿、坏死组织及死骨组织。结果1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9.7(12~24)个月。术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未出现切口愈合不良及神经功能并发症。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为0~3分,平均1.3分;NDI指数为25%~58%,平均43.2%;局部后凸Cobb角为-7.6°~3.1°,平均-2.7°;C2~7后凸Cobb角为-10.7°~1.8°,平均-3.2°。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为0~3分,平均1.1分;NDI指数为4%~25%,平均11.6%;局部后凸Cobb角为-6.9°~2.0°,平均-2.6°;C2~7后凸Cobb角为-9.5°~2.7°,平均-3.3°。1例术后出现声音嘶哑,予以雾化、营养神经对症治疗,术后3个月症状缓解。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结核病灶椎体均获得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松动发生。结论一期颈椎前路结核病灶清除联合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多节段下颈椎结核有利于恢复和维持颈椎曲度和颈椎序列的稳定性,促进病灶骨性愈合,为后期可能进行的前路内固定手术创造条件并缩短前方固定融合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 多节段颈椎结核 脊柱结核病灶清除 后路钉棒内固定
原文传递
3D打印辅助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对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应激及腰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马验 刘立峰 许正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3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对强直性脊柱炎(AS)并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应激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72例AS并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经后路椎弓根钉... 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对强直性脊柱炎(AS)并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应激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72例AS并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与观察组(36例,3D打印辅助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两组的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3个月,两组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均高于术前,矢状位Cobb角均小于术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3个月,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3D打印辅助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可缩短AS并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减轻手术应激反应及疼痛程度,改善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位Cobb角,进而恢复患者的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 强直性脊椎炎 胸腰椎骨折
下载PDF
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4
5
作者 步秀兰 杨燕 《护士进修杂志》 2021年第16期1512-1516,共5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及其护理配合,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共22例,采用OLIF联合后... 目的探讨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及其护理配合,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共22例,采用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22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32~165 min,平均手术时间(147.4±16.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95.8±20.6)mL;术后平均住院日(5.8±1.1)d。所有患者术中均未发生手术及手术护理配合相关并发症。6个月随访过程中,未见后方椎弓根钉棒松动、移位或断裂,未出现融合器沉降及移位,所有病例均在术后6个月内获得了骨性融合。结论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对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有良好效果,规范的手术管理、充分的术前准备及默契的手术配合是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手术成功的关键,提高了护理质量,并有效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斜外侧椎间融合术 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 手术配合 护理
下载PDF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志祥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8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在治疗胸腰椎骨折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骨伤科自2011年7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4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实施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部分患者联合外侧植骨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椎体前后缘... 目的探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在治疗胸腰椎骨折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骨伤科自2011年7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4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实施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部分患者联合外侧植骨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及脊髓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按照JOA评分标准,手术优良率达87.8%,其椎体前后缘高度及脊髓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可使受伤椎体复位,维持椎体的稳定性,同时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固定性好的优点,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疗效
下载PDF
枢椎棘突椎板螺钉固定技术的建立与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向阳 邹小宝 +8 位作者 付索超 马仁财 陈钧麟 杨浩志 邓琛府 涂强 王建华 章凯 夏虹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5期408-413,共6页
目的:介绍枢椎棘突椎板螺钉固定技术,并评价其初步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建立枢椎棘突椎板螺钉固定技术,并应用于2022年1—12月收治的5例寰枢椎脱位和颅底凹陷症患者。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状态,测量寰齿前间隙(ADI... 目的:介绍枢椎棘突椎板螺钉固定技术,并评价其初步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建立枢椎棘突椎板螺钉固定技术,并应用于2022年1—12月收治的5例寰枢椎脱位和颅底凹陷症患者。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状态,测量寰齿前间隙(ADI)评估寰枢椎复位情况,测量脊髓有效空间(SAC)评估脊髓压迫情况。术后及随访期间行X线、CT检查评价寰枢椎序列、枢椎棘突椎板螺钉位置、整体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1例行后路寰枢椎钉棒固定融合术,4例行后路枕颈钉棒固定融合术,平均手术时间(134.6±25.2)min,平均中出血量(150.0±50.0)mL。每例患者均在枢椎椎弓根狭小的一侧成功置入1枚枢椎棘突椎板螺钉,对侧置入枢椎椎弓根螺钉、椎板螺钉或峡部螺钉。枢椎棘突椎板螺钉与寰椎螺钉和枕骨固定板的连接方便,钉棒无需特殊弯棒,螺钉术中复位过程中无松动,未出现脊髓神经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JOA评分由(11.8±4.4)分提高至(14.2±2.8)分(t=-2.954,P=0.042)。X线及CT示寰枢椎序列恢复良好,ADI由(4.7±2.4)mm减小至(1.5±0.6)mm(t=3.122,P=0.035),5枚枢椎棘突椎板螺钉位置满意,整体内固定、植骨融合良好。MRI示脊髓减压充分,SAC由(8.5±3.4)mm增大至(12.5±3.7)mm(t=-2.808,P=0.048)。1例患者出现取髂骨处切口渗液,对症处理后甲级愈合。结论:枢椎棘突椎板螺钉固定技术上可行,应用于寰枢椎脱位和颅底凹陷治疗的初步临床效果满意,可作为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替代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椎棘突椎板螺钉 寰枢椎脱位 后路钉棒内固定系统 后路复位固定术
下载PDF
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伴椎管狭窄的效果
8
作者 卢炳肖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4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融合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伴椎管狭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贵港市覃塘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椎间盘突出症伴椎管狭窄患者中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选择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融合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伴椎管狭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贵港市覃塘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椎间盘突出症伴椎管狭窄患者中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选择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及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融合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于椎管狭窄伴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建议采取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融合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加快术后恢复进度,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伴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稳定术 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融合
下载PDF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后椎体“空壳现象”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建金 《颈腰痛杂志》 2018年第5期565-567,共3页
目的进行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后椎体"空壳现象"Logistic回归分析,为提升胸腰椎骨折手术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15-01-2017-01于我院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12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 目的进行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后椎体"空壳现象"Logistic回归分析,为提升胸腰椎骨折手术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15-01-2017-01于我院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12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通过CT图像观察椎体"空壳现象"发生情况,将出现"空壳现象"患者设为观察组,未发生者设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病历资料,调查性别、年龄、合并骨质疏松等,通过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后椎体"空壳现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24例患者术后12个月内出发生椎体"空壳现象"现象72例,发生率58.06%;两组合并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程度、骨折类型、椎体复位程度、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合并慢性疾病等因素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椎体压缩程度≥50%、合并骨质疏松症、年龄≥60岁,均是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后椎体"空壳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后椎体"空壳现象"发生率较高,椎体压缩程度≥50%、年龄≥60岁、合并骨质疏松症均会增加其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椎体“空壳现象”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想 贺海怿 +3 位作者 朱文辉 聂富祥 张鹏飞 张凯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年第1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脊柱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患者采用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及身体一...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脊柱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患者采用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及身体一般状况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身体一般状况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疗效确切,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感,改善其身体一般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术 脊柱转移瘤 硬膜外脊髓压迫症
下载PDF
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联合单侧侧块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无放射影像异常脊髓损伤的疗效与对颈椎矢状面平衡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邹玉彬 路磊 +3 位作者 吴冰 何勇 谢建新 朱大安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2年第9期897-901,共5页
目的比较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联合单侧侧块钉棒系统内固定与单纯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无放射影像异常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6—2020-06诊治的42例无放射影像异常脊髓损伤,17例采用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钛... 目的比较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联合单侧侧块钉棒系统内固定与单纯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无放射影像异常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6—2020-06诊治的42例无放射影像异常脊髓损伤,17例采用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联合单侧侧块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联合组),25例单纯采用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微型钛板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JOA评分、NDI评分、C_(2~7)矢状面轴向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C_(2~7)Cobb角、T_(1)倾斜角(Slope)。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12个月的随访。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JOA评分、N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C_(2~7)SVA、C_(2~7)Cobb角、T_(1)Slop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联合组C_(2~7)SVA较微型钛板组小,C_(2~7)Cobb角较微型钛板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_(1)Slop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联合单侧侧块钉棒系统内固定具有良好的保持术后颈椎矢状位面平衡效果,能维持颈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放射影像异常脊髓损伤 颈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内固定 钉棒系统内固定 颈椎矢状面平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