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钳的研制及其在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马向阳 邹小宝 +5 位作者 杨浩志 张双 邓琛府 马仁财 陈钧麟 夏虹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53-858,共6页
目的观察自行研发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钳在辅助单纯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中的初步应用效果。方法在寰枢椎后路钉棒系统的基础上,研制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钳辅助单纯后路钉棒系统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回顾性研究2... 目的观察自行研发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钳在辅助单纯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中的初步应用效果。方法在寰枢椎后路钉棒系统的基础上,研制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钳辅助单纯后路钉棒系统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回顾性研究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脊柱外科应用此技术治疗的5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资料。男2例,女3例;年龄分别为53、62、45、32、48岁;诊断:游离齿状突并寰枢椎脱位1例,寰枢椎脱位2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2例。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分别为9、11、12、13、10分,寰齿前间隙(ADI)分别为9.8、7.4、6.6、6.4、8.5 mm。术后行X线、CT及MRI检查评价寰枢椎复位及脊髓压迫情况,行X线、CT检查评价内固定、寰枢椎序列及植骨融合情况。术后1周采用JOA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状态,测量术后1周ADI以评估寰枢椎复位情况。结果5例患者手术成功实施,术中均未出现脊髓神经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寰枢椎复位满意,内固定位置良好,脊髓压迫解除,术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术后1周JOA评分分别为13、14、14、15、13分,术后1周ADI分别为2.6、2.1、1.8、1.5、2.2 mm,随访时间分别为3、6、12、9、6个月,骨性融合时间分别为3、3、6、6、3个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寰枢椎序列良好,无复发脱位。结论自行研发的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钳可辅助单纯后路钉棒系统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初步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脱位 关节融合术 难复性寰枢椎脱位 后路钉棒系统 后路复位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