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5
1
作者 谢光文 罗加龙 +1 位作者 贺杰 王艇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第3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SuperPATH入路及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92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SuperPATH入路组及后外侧入路组,记录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 目的探讨SuperPATH入路及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92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SuperPATH入路组及后外侧入路组,记录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后2周及术后1、3个月进行髋关节评分。结果后外侧入路组手术时间短于SuperPATH入路组,术后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长于SuperPATH入路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高于SuperPATH入路组,术后2周及1个月时髋关节功能评分低于SuperPATH入路组(P <0. 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经SuperPATH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具有更好的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SuperPATH入路 后外侧入路 高龄 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22
2
作者 关智宇 冯殿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36期85-88,共4页
目的观察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辽宁省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4例,均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采用的术式不同,将患... 目的观察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辽宁省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4例,均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采用的术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围术期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91.3±9.7)比(88.2±10.1)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314.8±102.5)mL]、术后引流量[](129.1±25.4)mL]少于对照组[(540.4±108.8)、(346.4±33.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Harris髋关节评分[(25.45±7.13)比(26.83±6.62)分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Harris髋关节评分f(89.42±6.28)分]高于对照组【(81.41±6.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9.38%、15.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较优,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常规切口 后外侧入路 老年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行经腓骨入路与后外侧入路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20
3
作者 余智 韩森东 《临床外科杂志》 2019年第11期973-976,共4页
目的探讨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行经腓骨入路与后外侧入路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病人69例,依据Lauge-Hansen分型标准均达到旋后外旋型Ⅲ~Ⅳ度。按照随机对照试验(RCT)原则进行肯德尔系... 目的探讨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行经腓骨入路与后外侧入路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病人69例,依据Lauge-Hansen分型标准均达到旋后外旋型Ⅲ~Ⅳ度。按照随机对照试验(RCT)原则进行肯德尔系数单盲随机分组,A组35例,经腓骨入路行钢板螺钉固定;B组34例,经后外侧入路行钢板螺钉固定。比较两组临床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相关并发症,随访12个月评价踝关节愈合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为(113.78±11.79)分钟,术中出血量为(251.97±36.87)ml、住院时间(18.57±2.17)天,B组分别为(109.87±12.31)分钟,(266.04±37.19) ml和(17.96±2.01)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骨愈合时间为(51.57±6.18)天,A组为(59.68±7.5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1、3、6、12个月不同时间段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分别为(40.59±6.29)分,(64.08±6.68)分,(79.84±7.14)分和(92.87±5.58)分,恢复优良率为93.75%,A组分别为(32.15±5.17分,(53.77±5.19)分,(64.87±6.68)分,(83.47±5.09)分和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4例术后切口感染,4例骨愈合后行走仍旧伴有踝关节疼痛感;B组仅1例切口感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腓骨入路或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均有良好效果,其中后外侧入路方式更具优势,可缩短骨愈合周期,保障踝关节稳定性,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后外旋型 踝关节骨折 腓骨入路 后外侧入路
下载PDF
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9
4
作者 聂迁 孙钰 +3 位作者 李小磊 陈岗 胡翰生 颜连启 《江苏医药》 CAS 2017年第17期1219-1222,F0002,I0001,共6页
目的比较直接前方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PLA)在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7例初次行THA的患者随机分为DAA手术方式组(A组,27例)和PLA手术方式组(B组,30例),比较两组术后治疗效果。结果与B组相比,A组手术切口长... 目的比较直接前方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PLA)在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7例初次行THA的患者随机分为DAA手术方式组(A组,27例)和PLA手术方式组(B组,30例),比较两组术后治疗效果。结果与B组相比,A组手术切口长度缩短,手术时间延长,住院时间减少,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增加(P<0.05);而两组引流量、出血量、股骨头直径、髋臼前倾角和外展角、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PLA手术比较,初次行THA患者采用DAA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费用少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直接前方入路 后外侧入路 快速康复外科
原文传递
膝关节后内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JOA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吴小宝 陈晓君 +1 位作者 张利萍 汤培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1419-1421,1444,共4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JOA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16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JOA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16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应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方案治疗,研究组应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联合后外侧入路方案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Lysholm评分、随访1年后的膝关节恢复优良率及骨折复位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评分、行走功能评分、稳定性评分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皆有所改善,但研究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皆行Lysholm评分,研究组膝关节跛行、承受能力、疼痛、上下楼能力、关节肿痛、下蹲起立、总分数等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1年,研究组膝关节恢复优良率为95.3%,对照组为71.4%,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1年,研究组膝关节骨折复位优良率为94.0%,对照组为78.6%,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关节后内侧入路联和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和骨折定位,效果较佳,临床上应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后内侧入路手术 后外侧入路手术 胫骨平台后侧骨折
下载PDF
前内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治疗踝关节后踝骨折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2
6
作者 周强 刘煊文 +6 位作者 侯伟光 丁小川 张强 李宁远 强喆 刘德敏 陈丹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1期191-194,共4页
目的探讨前内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治疗踝关节后踝骨折患者的疗效评价。方法我院90例行手术治疗后踝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A组(42例)和B组(48例),A组利用前内侧入路治疗,B组选用后外侧入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A组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前内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治疗踝关节后踝骨折患者的疗效评价。方法我院90例行手术治疗后踝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A组(42例)和B组(48例),A组利用前内侧入路治疗,B组选用后外侧入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A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低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术后AOFAS评分高于B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踝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B组(P<0.05)。结论与后外侧入路相比,采用前内侧入路治疗踝关节后踝骨折可降低术中出血,加快骨折愈合和踝关节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踝骨折 前内侧入路 后外侧入路 疗效
下载PDF
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经后外侧入路支持钢板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1
7
作者 冯波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14期11-13,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经后外侧入路支持钢板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5月-2016年3月收治的64例三踝骨折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32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支持... 目的:观察分析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经后外侧入路支持钢板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5月-2016年3月收治的64例三踝骨折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32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支持钢板固定治疗的32例患者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46.73±5.81)min,低于对照组的(67.20±8.29)min,术中出血量(30.91±6.42)ml,少于对照组的(73.69±9.05)ml,术后引流量(3.75±0.60)ml,也少于对照组的(6.43±0.7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外侧入路支持钢板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优于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踝骨折 后外侧入路 切开复位 钢板固定
下载PDF
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早期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邹士东 陈山成 +3 位作者 胡克正 孙付杰 汪明星 邓亦奇 《系统医学》 2023年第3期94-97,102,共5页
目的探讨在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期间,以直接前入路及后外侧入路方式施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单县中心医院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施治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采取数字奇... 目的探讨在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期间,以直接前入路及后外侧入路方式施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单县中心医院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施治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采取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术式,观察组采用直接前入路术式,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下地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24、10.468、4.776、12.099,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15.34±23.17)min长于对照组(79.47±20.6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09,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5);术后1、3 d,观察组血清学指标CK、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828、24.388、12.711、12.880、15.864、23.277,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8、4.876,P<0.05)。结论通过以直接前入路及传统后外侧入路方式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可得到一定手术效果,然而应用直接前入路方式所得早期疗效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老年患者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直接前入路 后外侧入路
下载PDF
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9
作者 官蓉威 钟喜红 +1 位作者 程劲 刘自强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7期946-948,951,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方式对三踝骨折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接受治疗的76例三踝骨折患者,按照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将患者分为传统入路组和后外侧入路组,每组各38例。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方式对三踝骨折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接受治疗的76例三踝骨折患者,按照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将患者分为传统入路组和后外侧入路组,每组各38例。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后外侧入路组患者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传统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后外侧入路组患者优良率(86.84%)高于传统入路组(6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9 0,P<0.05)。术前,两组患者采取的入路方式治疗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个月,两组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外侧入路组患者评分明显高于传统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外侧入路组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89%、7.89%,低于传统入路组的28.95%、2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外侧入路更利于三踝骨折的治疗,具有显露充分,1个切口同时固定外踝和后踝的特点,且术后疼痛发生率低、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发生情况少,比常规入路更具有优势,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入路术 后外侧入路术 三踝骨折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不同手术入路对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假体外展角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唐竞 周一新 +1 位作者 柳剑 王达成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18年第4期225-229,共5页
目的探讨直接前方入路(前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后入路)对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髋臼假体外展角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行小切口THA治疗的115例患者(151髋)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入路不同将病例分为... 目的探讨直接前方入路(前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后入路)对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髋臼假体外展角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行小切口THA治疗的115例患者(151髋)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入路不同将病例分为前入路组和后入路组。前入路组包括55例患者(72髋),后入路组包括60例患者(79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和病因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3 d内摄双髋正位X线并测量髋臼假体外展角。随访观察患者术后人工髋关节脱位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2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全部患者使用生物固定型人工髋关节假体。手术切口长度前入路组(9.3±0.8)cm,后入路组(8.9±1.0)cm。髋臼假体外展角前入路组(39.1±4.2)°(30.1°~47.8°),后入路组(44.2±6.3)°(31.8°~62.1°)。前入路组髋臼假体外展角全部在30°~50°内,后入路组中11髋(13.9%)的髋臼假体外展角>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前入路组髋臼假体外展角误差为(3.3±2.5)°,小于后入路组的(5.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随访(22.2±3.5)个月,未见人工髋关节脱位病例。结论与后外侧入路小切口THA相比,直接前方入路小切口THA髋臼假体外展角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对比研究 直接前入路 后外侧入路 髋臼外展角
下载PDF
腓骨近段骨折在后外侧柱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参考意义 被引量:8
11
作者 霍永峰 殷照阳 +3 位作者 厉雷明 于吉文 顾光学 孙晓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921-1923,1927,共4页
目的探讨腓骨近段骨折对累及后外侧柱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参考意义。方法 69例累及后外侧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Schatzker分型Ⅴ、Ⅵ型),按术后即刻骨折复位质量Rasmussen评分进行筛选,筛选出评分为优且一般情况相似的39例,按... 目的探讨腓骨近段骨折对累及后外侧柱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参考意义。方法 69例累及后外侧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Schatzker分型Ⅴ、Ⅵ型),按术后即刻骨折复位质量Rasmussen评分进行筛选,筛选出评分为优且一般情况相似的39例,按是否伴有腓骨近段骨折和是否接受后外侧支撑钢板固定分为A1、A2和B1、B2组。A1组为未合并腓骨近段骨折但接受了后外侧支撑钢板固定,共10例;A2组为未合并腓骨近段骨折也未接受后外侧支撑钢板固定,共11例;B1组为合并有腓骨钢板近段骨折并接受后外侧支撑钢板固定,共9例;B2组为合并有腓骨近段骨折未接受后外侧支撑钢板固定,共9例。于随访12-14个月(平均12.8个月)时评定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4组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B1、B2两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1、A2两组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腓骨近段骨折并累及后外侧髁的复杂胫骨平台,手术中进行后外侧支撑钢板固定者康复后将获得更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 腓骨骨折 后侧入路 钢板
下载PDF
不同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宋华伟 石岩 +1 位作者 孟令鑫 许猛子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890-892,896,共4页
目的 比较不同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HHA)对移位性股骨颈骨折(FNF)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40例移位性FN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70例,2组均行HHA治疗,A组采用直接前入路(DAA),B组采用... 目的 比较不同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HHA)对移位性股骨颈骨折(FNF)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40例移位性FN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70例,2组均行HHA治疗,A组采用直接前入路(DAA),B组采用后外侧入路。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术后24、48、72 h时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及术前、术后6个月时髋关节功能[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表(HHS)评估]。结果 A组手术切口长度较B组短,术中出血量较B组少,术后可持续坐位1 h所需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较B组短,手术时间较B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24、48、72 h时VAS评分均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HH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后外侧入路,采用DAA的HHA治疗对移位性FNF患者造成的手术创口较小,术中出血量较少,能缩短患者坐立、下床活动时间,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促进髋关节功能改善,但DAA的手术时间较长,部分患者无法耐受,临床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HHA的入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位性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直接前入路 后外侧入路
下载PDF
“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微创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 被引量:7
13
作者 季卫锋 董玉鹏 +1 位作者 尚美妍 曾森炎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533-539,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筋骨并重"理论的微创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108例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资料,根据手... [目的]探讨基于"筋骨并重"理论的微创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108例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其中DAA组46例,在"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采用微创DAA全髋关节置换术;传统后侧入路组62例,采用传统后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中术后假体角度、术后首次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各阶段髋关节Harris评分、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27个月,平均(25.5±3.2)个月。DAA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传统后侧入路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地时间早于传统后测入路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传统后测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81)。DAA组术中、术后髋臼前倾角、外展角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443,P=0.457);传统后侧入路术中、术后髋臼前倾角、外展角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Harris评分优于传统后侧入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1年、2年Harri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中医"筋骨并重"理论指导,微创DAA全髋关节置换术相较于传统后侧入路术式,能够避免对关节周围"筋"的损伤,具有减少软组织损伤和加快术后康复的优势,但远期康复疗效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骨并重 关节置换 直接前方入路 后侧入路 中医骨伤
下载PDF
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陶明高 孙克富 +3 位作者 杨广智 黄叶建 韩成相 颜世显 《系统医学》 2019年第17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究三踝骨折患者采取后外侧入路、内侧入路联合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该次研究针对目标为2013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该院骨科收治40例三踝骨折患者,参照随机抽选结果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内外侧入路联合前侧... 目的探究三踝骨折患者采取后外侧入路、内侧入路联合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该次研究针对目标为2013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该院骨科收治40例三踝骨折患者,参照随机抽选结果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内外侧入路联合前侧闭合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总疗效,统计并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计算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总疗效95.00%明显优于对照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P<0.05),且经一段时间恢复后,观察组患者肢体屈伸评分(7.69±0.47)分、内外翻转评分(7.58±0.22)分、足部对线评分(7.55±0.13)分均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3.01±0.17)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88、34.28、61.17、44.88,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更低。结论三踝骨折患者以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效果更佳,可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且术后患者并发症更少,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入路 内侧入路 内固定 三踝骨折 分析
下载PDF
微创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小切口入路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磊 董喆 +4 位作者 马延辉 呼芳 马改平 王凤凤 张杰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8年第7期27-35,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微创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与后外侧小切口入路(posterior lateral approach,PLA)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SCI、Embase、维普信... 目的系统评价微创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与后外侧小切口入路(posterior lateral approach,PLA)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SCI、Embase、维普信息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集国内外DAA与PLA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文献,检索时限为1966年1月至2017年6月。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后,提取疗效评价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髋关节HHR评分、髋关节脱位情况),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研究,总病例数3877例,其中DAA组2085例,PLA组1792例。经Meta分析,与PLA组比较,DAA组手术时间(SMD=1.74、95%CI:1.08~2.40、P<0.000 01)显著增加,术中出血量(SMD=-2.65、95%CI:-4.18^-1.13、P=0.000 7)、手术切口长度(SMD=-1.83、95%CI:-3.36^-0.30、P=0.02)、住院时间(SMD=-1.54、95%CI:-2.28^-0.80、P<0.000 1)、术后髋关节HHR评分(SMD=0.53、95%CI:0.04~1.01、P=0.03)均显著减少;2组术后并发症、髋关节脱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1.06、0.28,95%CI:0.59~1.92、0.07~1.05,P=0.84、0.06)。结论与后外侧小切口入路相比,微创直接前入路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髋关节HHR评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在术后并发症与髋关节脱位发生率方面二者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前入路 后外侧小切口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经梨状肌和臀小肌间隙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对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效果及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詹云佳 金侠 +1 位作者 王雪飞 龙安华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1038-1042,1047,共6页
目的:探究经梨状肌和臀小肌的间隙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对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效果及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108髋)为本研究对象,其中50例病人(55髋)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为A组,46例病人(53髋)行经梨状... 目的:探究经梨状肌和臀小肌的间隙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对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效果及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108髋)为本研究对象,其中50例病人(55髋)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为A组,46例病人(53髋)行经梨状肌和臀小肌间隙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为B组,记录对比2组病人围手术期情况(手术时间、切口最大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髋关节HHS评分、VAS疼痛评分和下肢功能变化情况、术后6个月病人影像学指标情况(外展角、前倾角、偏心距)和生存质量情况(以SF-36量表表示)。结果:A组病人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B组,术后首次下地时间长于B组(P<0.05~P<0.01);A组病人术后1、3、7 d的HISS评分低于B组,VAS评分高于B组(P<0.05~P<0.01),2组病人术前、术后14、30、90、180 d的HISS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人术后30、90 d“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显著优于A组,术后30 d单腿站立测试时间长于A组,术后90 d的6 min步行测试距离优于A组(P<0.05),其他时间点2组病人下肢功能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前倾角小于B组,偏心距大于B组(P<0.05);B组病人SF-36评分量表肢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和总健康程度得分均优于A组(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经梨状肌与臀小肌间隙入路对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的损伤更小、恢复更快,近期疗效指标显著优于传统术式,符合快速康复理念,但手术时长显著增加,病人术后前倾角偏大,偏心距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经梨状肌与臀小肌间隙入路 后侧外入路 老年髋部骨折
下载PDF
侧卧位DAA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研究
17
作者 张涛根 赵学辉 夏卫民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6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侧卧位直接前入路(DAA)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采用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侧卧位直接前入路(DAA)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采用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8例)。两组均采用THA治疗,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PLA),观察组采用DAA。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时疼痛程度;术后1个月入院复查X线比较两组髋臼假体角度;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1、3、6个月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统计两组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时,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时,观察组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髋臼假体前倾角、外展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低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股骨颈骨折患者THA术中采用DAA的手术时间较长,但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缩短切口长度、卧床及住院时间,缓解术后疼痛,快速恢复髋关节功能,且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 直接前入路 后外侧入路
下载PDF
SuperPATH入路与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比较
18
作者 李沛兴 方炯炯 +3 位作者 黄伟韬 蒋托 李彩华 冯宗权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12期1233-1237,共5页
目的比较SuperPATH入路与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1-01—2022-12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分为SuperPATH入路组(采用SuperPATH入路,n=30)和后外侧入路组(采用... 目的比较SuperPATH入路与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1-01—2022-12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分为SuperPATH入路组(采用SuperPATH入路,n=30)和后外侧入路组(采用常规后外侧入路,n=30)。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浓度差值、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1周、3个月、6个月疼痛VAS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60例随访时间3~8个月,平均6个月。SuperPATH入路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浓度差值、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后外侧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假体周围骨折及术后感染,SuperPATH入路组术后褥疮1例,后外侧入路组术后褥疮1例、髋关节脱位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SuperPATH入路组术后1周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后外侧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3、6个月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perPATH入路组在术后不同时间点随访时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高于后外侧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SuperPATH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满意,相较于常规后外侧入路手术,该术式不仅切口较小、术后早期疼痛轻,而且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SuperPATH入路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后外侧入路
原文传递
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后外侧入路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许建标 吴良丰 +1 位作者 黄少龙 林楚标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2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的临床对比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经前外侧入路(AS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2例为ASA组,经后外侧入路(PSA)行全髋...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的临床对比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经前外侧入路(AS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2例为ASA组,经后外侧入路(PS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8例为PSA组,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下床行走时间及住院时间,并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量表评定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5个月髋关节功能,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SA组与PSA组相比,切口长度短、出血量及输血量少(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A组手术时间、下床行走时间及住院时间与PSA组相比均缩短(P<0.05);ASA组术后5个月Harris评分达(92.45±2.51)分,明显高于PSA组的(86.63±2.23)分(P<0.05);而ASA组手术优良率95.24%(40/42)高于PSA组的79.31%(46/58)(P<0.05);ASA组术后1例发生皮肤切口感染且无术后脱位发生,PSA组1例发生皮肤切口感染及1例术后脱位,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经前外侧入路(AS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好地完成手术,且创伤小恢复快,预防术后脱位方面存在优势,可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并且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较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前外侧入路 后外侧入路 HARRIS评分
下载PDF
经后外单侧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雷剑飞 雷黎力 +2 位作者 覃卫常 陈焕诗 任忠亮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6期423-427,共5页
目的探讨经后外单侧入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钉棒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41例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按照采取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后外单侧入路组(23例)和侧前方入路... 目的探讨经后外单侧入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钉棒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41例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按照采取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后外单侧入路组(23例)和侧前方入路组(18例),后外单侧入路组采用经后外单侧入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钉棒固定术,侧前方入路组采用侧前方入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钉板固定。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胸腰椎后凸角(Cobb角)恢复情况、植骨融合情况,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制定的下腰痛疾患评分法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Cobb角恢复情况:两组患者术后1周Cobb角与术前比较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后外单侧入路组Cobb角改善情况明显优于侧前方入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1年两组患者ASIA分级明显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疗效评价:后外单侧入路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65%,侧前方入路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经后外单侧入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钉棒固定与侧前方入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钉板固定相比疗效显著,术后胸腰椎后凸角改善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后外单侧入路 侧前方入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