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治疗双侧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杨红志 《智慧健康》 2018年第4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双侧腰椎管狭窄患者进行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入并展开治疗的双侧腰椎管狭窄患者共计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传统组64例与观察组86例。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后路减压椎间... 目的探讨双侧腰椎管狭窄患者进行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入并展开治疗的双侧腰椎管狭窄患者共计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传统组64例与观察组86例。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评分较治疗前均得到改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两项评分改善程度优于传统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传统组,P<0.05。结论双侧腰椎管狭窄患者经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术治疗后其功能障碍情况得到改善,且疼痛程度降低,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时间较快,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开窗潜行减压术 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 双侧腰椎管狭窄
下载PDF
腰椎退行性疾病行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术后切口深部感染的病原学、治疗及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栗磊 苏振炎 +4 位作者 张益宏 邱文奎 李晓龙 姬建钧 贾思明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6期966-970,共5页
目的对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手术后的深部切口感染(surgical site deep infection,SSDI)病原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总结其治疗经验和SSDI发生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自2017年9月~2021年9月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手术后并发S... 目的对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手术后的深部切口感染(surgical site deep infection,SSDI)病原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总结其治疗经验和SSDI发生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自2017年9月~2021年9月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手术后并发SSDI的21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都接受了彻底清创、冲洗、引流术处理(症状严重者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并同期接受抗感染治疗,以及病原学检测。将此21例患者列为SSDI组,另按1:3的原则抽取同期于本科手术、但术后未发生SSDI的63例患者列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相关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针对SSDI的潜在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疗效:21例患者治疗后,切口顺利愈合,触痛消失。经术后1年以上随访,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沉和C反应蛋白指标均恢复正常,且内固定稳固、均已实现椎间融合。②病原菌分布特征:21例分离出病原菌26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7株(65.3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57.69%)最为常见;革兰氏阴性菌9株(34.62%),以大肠埃希菌(23.08%)最为常见。③风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体质量指数(OR=2.759)、饮酒(OR=3.126)、糖尿病(OR=5.524)和引流管放置时间(OR=1.835),均是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手术后并发SSDI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手术后并发SSDI的病原菌分布以革兰氏阳性菌、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大肠埃希菌。给予合理的抗生素治疗,充分清创、冲洗引流处理,尽量保留原内固定物,可避免二次或多次清创。SSDI风险因素较多,对于体质量指数偏高、饮酒和合并糖尿病的人群,术后引流时间较长者,应高度警惕SSD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切口深部感染 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术 病原菌特征 风险因素
下载PDF
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伴HIV感染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杰 张耀申 +1 位作者 赵昌松 张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31-638,共8页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10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骨科接受后路减...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10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骨科接受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的25例老年(≥65岁)HIV感染者(HIV组)的临床资料,选取同一时期因腰椎退行性疾病接受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的35例年龄、性别、症状持续时间、退行性疾病类型、合并基础疾病种类及严重程度、减压类型、融合类型与HIV组相匹配的老年非HIV感染者作为非HIV组,比较HIV组与非HIV组术前腰椎骨密度、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白蛋白、血红蛋白、合并感染疾病情况;两组均予以围术期规范化处理及出院后长期健康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12个月的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植骨融合情况;统计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统计HIV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12个月髋部骨密度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顺利,HIV组手术时间147.16±6.58min,术中出血量319.16±26.84ml;非HIV组手术时间145.31±9.77min,出血量309.69±24.43ml。HIV组患者术前腰椎骨密度、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BMI、白蛋白、血红蛋白均显著低于非HIV组(P<0.05),HIV组合并感染疾病(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梅毒)例数显著高于非HIV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12个月的VAS、ODI及JOA评分呈持续好转趋势(P<0.05);HIV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VAS、ODI及JOA评分明显高于非HIV组(P<0.05),术后12个月VAS、ODI及JO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HIV感染 老年 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 疗效
下载PDF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对不稳定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3
4
作者 白晓军 《医学综述》 2015年第18期3427-3429,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对不稳定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7例不稳定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设为对照...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对不稳定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7例不稳定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设为对照组,35例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580±212)m L比(920±385)m L],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190±54)min比(234±56)min],Cobb角矫正丢失较对照组大[(5.5±1.9)°比(2.8±1.2)°],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2.9%(1/35)比18.2%(4/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两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伤椎内占位情况、脊髓神经功能和术后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不稳定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疗效与前路手术相当,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不稳定性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