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尺侧副韧带后束的解剖学特征及临床意义
1
作者 杨涛 高转 +4 位作者 刘炳智 李武超 孙睿哲 郎昱颖 李京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 观察肘关节尺侧副韧带(UCL)的解剖学特征,对其后束(PB)进行解剖学分类,为肘关节精确解剖、韧带的外科修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82例结构完整的人上肢标本,解剖UCL,观察PB的形态特征及变异,依据其与肘关节囊的关系划分类型;测量PB的... 目的 观察肘关节尺侧副韧带(UCL)的解剖学特征,对其后束(PB)进行解剖学分类,为肘关节精确解剖、韧带的外科修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82例结构完整的人上肢标本,解剖UCL,观察PB的形态特征及变异,依据其与肘关节囊的关系划分类型;测量PB的长度、起点宽度、止点宽度等。结果(1)根据PB与肘关节囊的关系分为:(1)Ⅰ型:PB的前缘及后缘均位于关节囊表面,增厚并游离,呈独立型条带61%(50例);此类型男性、女性PB的长度分别是(20.92±2.59) mm、(17.28±2.07) mm,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t=5.531);(2)Ⅱ型:PB的前缘与肘关节囊融合,后缘增厚游离16%(13例);(3)Ⅲ型:PB的后缘与肘关节囊融合,前缘增厚游离18%(15例);(4)Ⅳ型:PB的前缘、后缘均与肘关节囊融合,难以分辨5%(4例)。(2)男性PB以Ⅰ型与Ⅱ型较多,女性PBⅠ型与Ⅲ型较多,在类型构成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χ^(2)=8.096,P=0.035)。结论 本实验对PB的分型,是对UCL解剖结构的补充;PB呈Ⅱ~Ⅳ等类型可能是导致其变异的重要因素;处理PB损伤时应考虑性别差异,便于结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侧副韧带 后束 变异 应用解剖
下载PDF
大鼠膈神经移位修复前肢神经丛下干后股
2
作者 黎立 艾尔肯·热合木吐拉 +1 位作者 司裕 周泓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26-830,共5页
[目的]评价确腡神经移位至前肢神经丛下干后股恢复伸趾功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端侧吻合组:膈神经与隐神移植物端侧吻合,移位至下干后股。端端吻合组:膈神经切断隐神经移植物端端吻合,移位至下干... [目的]评价确腡神经移位至前肢神经丛下干后股恢复伸趾功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端侧吻合组:膈神经与隐神移植物端侧吻合,移位至下干后股。端端吻合组:膈神经切断隐神经移植物端端吻合,移位至下干后股。原位吻合组:切断下干后股直接缝合。未修复组:切断下干后股不予修复。术后观察功能情况,行电生理检查,桡神经深支、下干后股逆向荧光示踪检测。[结果]术后第7周,端侧吻合组、端端吻合组刺激腡神经均可在伸趾总肌记录到CMAP,两组间CMAP的波幅、潜伏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位吻合组刺激下干后股可在伸趾总肌记录到CMAP,其CMAP的波幅、潜伏期均显著优于端侧吻合组和端端吻合组(P<0.05)。端侧吻合组、原位吻合组、未修复组刺激膈肌均可在膈肌记录到CMAP,各组间比较波幅与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示踪检测方面,端侧吻合组、端端吻合组手术侧桡神经深支示踪后均可在C_(1/4)脊髓节段前角发现阳性细胞,端端吻合组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多于端侧吻合组(P<0.05)。端侧吻合组、端端吻合组健侧下干后股示踪至C_(8)T_(1)脊髓节段前角的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多于原位吻合组、未修复组两组健侧桡神经深支示踪至CIT脊髓节段前角的阳性细胞数量(P<0.05)。[结论]膈神经端侧移位修复下干后股可部分恢复伸趾功能是安全并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神经 端侧神经移位 端端神经移位 前肢神经丛下干后股 伸趾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