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踝关节后踝骨折治疗中微型钢板和螺钉内固定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手术固定的90例后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在随机数字表法下将其随机分为A组(n=45例)和B组(n=45例)。A组手术固定...目的探究踝关节后踝骨折治疗中微型钢板和螺钉内固定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手术固定的90例后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在随机数字表法下将其随机分为A组(n=45例)和B组(n=45例)。A组手术固定方法为微型钢板内固定术,而B组则采用螺钉内固定术。按照踝关节Kofoed功能评分对治疗的优良率进行评价,同时采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踝关节功能评分法(The 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core,AOFAS)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The Pain Visual Analog Scale,VAS)对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踝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另外,对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住院、骨折愈合及下地完全负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展开了统计。结果A组优良率(92.45%)与B组(77.78%)相比更高,且并发症发生率(4.44%)相较于B组(17.78%)更低(x^(2)=6.154,4.050,P<0.05)。A、B两组治疗后的AOFAS、Kofoed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VAS评分低于治疗前,与B组相比A组的AOFAS、Kofoed评分更高且VAS评分更低(P<0.05)。A、B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住院、骨折愈合及下地完全负重时间低于B组(t=-2.378,-2.188,-9.699,P<0.05)。结论在手术治疗中,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均可用于临床,但相较于螺钉内固定手术,微型钢板内固定手术的疗效更确切且安全性更高。展开更多
目的: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后踝撞击综合征患者术后进行3~9年的随访,探讨其中长期疗效,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2010年2月—2015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接受外踝韧带修复和后踝关节镜清理同期手术的患者共47例,...目的: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后踝撞击综合征患者术后进行3~9年的随访,探讨其中长期疗效,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2010年2月—2015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接受外踝韧带修复和后踝关节镜清理同期手术的患者共47例,随访42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28.9±10.0)岁。通过问卷及查体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关节稳定性、活动度及运动机能等,对比术前和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后足评分、运动机能Tegner评分,并分析临床评分与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指数、受伤时间、手术用时、软骨损伤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71.8±22.8)个月。患者术后VAS评分、AOFAS评分及Tegner评分均优于术前水平( 1.0 vs. 5.0, 92 vs. 80, 6.5 vs. 2.0, P 均<0.001),疗效优良率为97.6%,术后VAS评分( t =2.719, P =0.10)、AOFAS评分( t =-2.853, P =0.10)、Tegner评分( t =-3.443, P =0.001)和恢复运动时间( t =2.814, P =0.008)均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术后VAS评分与软骨损伤呈负相关( Z =-2.195, P =0.028)。结论: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后踝撞击同期手术后的中长期临床效果良好,患者年龄与临床疗效呈负相关,合并软骨损伤可加重患者术后疼痛。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究踝关节后踝骨折治疗中微型钢板和螺钉内固定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手术固定的90例后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在随机数字表法下将其随机分为A组(n=45例)和B组(n=45例)。A组手术固定方法为微型钢板内固定术,而B组则采用螺钉内固定术。按照踝关节Kofoed功能评分对治疗的优良率进行评价,同时采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踝关节功能评分法(The 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core,AOFAS)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The Pain Visual Analog Scale,VAS)对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踝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另外,对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住院、骨折愈合及下地完全负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展开了统计。结果A组优良率(92.45%)与B组(77.78%)相比更高,且并发症发生率(4.44%)相较于B组(17.78%)更低(x^(2)=6.154,4.050,P<0.05)。A、B两组治疗后的AOFAS、Kofoed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VAS评分低于治疗前,与B组相比A组的AOFAS、Kofoed评分更高且VAS评分更低(P<0.05)。A、B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住院、骨折愈合及下地完全负重时间低于B组(t=-2.378,-2.188,-9.699,P<0.05)。结论在手术治疗中,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均可用于临床,但相较于螺钉内固定手术,微型钢板内固定手术的疗效更确切且安全性更高。
文摘目的: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后踝撞击综合征患者术后进行3~9年的随访,探讨其中长期疗效,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2010年2月—2015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接受外踝韧带修复和后踝关节镜清理同期手术的患者共47例,随访42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28.9±10.0)岁。通过问卷及查体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关节稳定性、活动度及运动机能等,对比术前和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后足评分、运动机能Tegner评分,并分析临床评分与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指数、受伤时间、手术用时、软骨损伤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71.8±22.8)个月。患者术后VAS评分、AOFAS评分及Tegner评分均优于术前水平( 1.0 vs. 5.0, 92 vs. 80, 6.5 vs. 2.0, P 均<0.001),疗效优良率为97.6%,术后VAS评分( t =2.719, P =0.10)、AOFAS评分( t =-2.853, P =0.10)、Tegner评分( t =-3.443, P =0.001)和恢复运动时间( t =2.814, P =0.008)均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术后VAS评分与软骨损伤呈负相关( Z =-2.195, P =0.028)。结论: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后踝撞击同期手术后的中长期临床效果良好,患者年龄与临床疗效呈负相关,合并软骨损伤可加重患者术后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