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拔牙病例隐形矫治器设计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王诗哲 潘晓岗 周可拓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4-267,共4页
目的:分析隐形矫治器关闭拔牙间隙的力学特征.方法:选取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病例,设计4种隐形矫治方案,包括前牙整体内收、前牙散开内收、后牙近移、后牙散开,关闭第一前磨牙拔牙间隙,分别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前牙内收方式-前牙无间... 目的:分析隐形矫治器关闭拔牙间隙的力学特征.方法:选取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病例,设计4种隐形矫治方案,包括前牙整体内收、前牙散开内收、后牙近移、后牙散开,关闭第一前磨牙拔牙间隙,分别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前牙内收方式-前牙无间隙时,内收力更均匀作用于前牙,使其整体受到较大的力,后牙需要提供更大的支抗;前牙有间隙时,内收力首先作用于中切牙,且侧切牙和尖牙的内收力略小于中切牙,后牙需提供的支抗也更小.后牙支抗方式-后牙散开且设计近中移动,有助于保护第二前磨牙的支抗,但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可能受到更大的近移力;后牙散开且无移动设计,第二前磨牙承担更多前牙内收的支抗力,可能有更大的近倾风险;后牙不散开且无设计移动,后牙的支抗力分布更加均匀.结论:前牙内收方式选择应基于不同内收方式作用力的差异,还应考虑个体差异和临床实际;后牙移动方式选择需考虑支抗分布,避免后牙近中倾斜导致开[牙合];单步设计更小的矫治量能更好地进行轴向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矫治器 拔牙病例 前牙内收 后牙支抗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磨牙后间隙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艳 乌兰其其格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23年第2期153-157,共5页
固定矫治获得间隙的常规方法包括拔牙矫治、牙弓扩展以及邻面去釉,而磨牙远移被视为矢状方向牙弓扩展的不二之选。传统推磨牙远移的方法很多,包括带分裂簧的活动矫治器、摆式矫治器、口外弓配合颈带牵引等。此类方法在远移过程中大多很... 固定矫治获得间隙的常规方法包括拔牙矫治、牙弓扩展以及邻面去釉,而磨牙远移被视为矢状方向牙弓扩展的不二之选。传统推磨牙远移的方法很多,包括带分裂簧的活动矫治器、摆式矫治器、口外弓配合颈带牵引等。此类方法在远移过程中大多很难避免支抗的丢失,从而需要患者具有良好的依从性。随着骨支抗系统的发展,磨牙远移的适应证逐渐扩大,远移的量也进一步提升。有了可靠的方法还必须考虑安全范畴,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正畸学者将注意力放到磨牙后间隙的解剖学界限上。本文将对磨牙后间隙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牙后间隙 磨牙远移 骨支抗系统
下载PDF
微种植钉支抗矫正对后牙锁患者髁突形态及对称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同凯 华先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5年第11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微种植钉支抗矫正对后牙锁患者髁突形态及对称性的影响。方法:收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到我院就诊的20例恒牙期安氏I类单侧后牙正锁的患者,20例患者均采用微种植钉支抗矫正。采用颅颌面锥形束CT成像技术观察患者矫治前后... 目的:探讨微种植钉支抗矫正对后牙锁患者髁突形态及对称性的影响。方法:收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到我院就诊的20例恒牙期安氏I类单侧后牙正锁的患者,20例患者均采用微种植钉支抗矫正。采用颅颌面锥形束CT成像技术观察患者矫治前后髁突的变化,将各自正常对侧后牙作为对照,进行比对研究。结果:20例后牙锁患者矫治前的髁突高度、髁突表面积及髁突体积都高于正常对照后牙[(4.61±1.09 Vs 3.52±0.29)mm、(1201.32±121.37 Vs 1010.23±111.26)mm2、(1409.13±168.24 Vs 1243.35±147.08)mm3];20例后牙锁患者矫治后的髁突高度(3.60±0.54)mm、髁突表面积(1009.15±112.37)mm2、髁突体积(1241.03±137.18)mm3都明显低于矫治前。与正常对照后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矫治可以有效改变髁突的形态,提高后牙的咬合度及对称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牙正锁[牙合] 微种植钉支抗 髁突形态 对称性 正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