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转子后半截骨入路与标准Kocher-Langenbeck入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疗效比较
1
作者 张津 申建军 +3 位作者 海祥 刘川源 周文杰 陈志伟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8期786-792,共7页
目的:比较大转子后半截骨入路与标准Kocher-Langenbeck(K-L)入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更优入路。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47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大转子后半截骨组(... 目的:比较大转子后半截骨入路与标准Kocher-Langenbeck(K-L)入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更优入路。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47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大转子后半截骨组(试验组)及标准K-L入路组(对照组)。试验组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42.00±4.5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6.75±1.15)d。对照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41.00±5.8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7.09±1.20)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总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复位质量(Matta标准)、髋关节外展肌力、髋关节功能(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术后两组并发症及异位骨化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6个月随访,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两组术后6个月骨折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髋关节外展肌力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异位骨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标准K-L入路法,大转子后半截骨入路可缩短手术时间,对术后髋关节外展肌力恢复更好,术中对涉及髋臼后壁较为粉碎的骨折或臼顶骨折暴露视野更加,提高骨折解剖复位率,为临床治疗髋臼后壁骨折提供新的思路令另患者可早期行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转子后半截骨 Kocher-Langenbeck入路 髋臼后壁骨折 围术期指标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