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贫困文化韧性下的后小康时代相对贫困特征及其治理 被引量:55
1
作者 唐任伍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55-63,共9页
2020年中国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将进入以相对贫困、精神贫困为主要表现的后小康时代。后小康时代的相对贫困具有强韧性和迁移性、“穷人心态”和“贫困思维”弥漫、次生性和多维性、消费型、城市化等新的特点。因此... 2020年中国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将进入以相对贫困、精神贫困为主要表现的后小康时代。后小康时代的相对贫困具有强韧性和迁移性、“穷人心态”和“贫困思维”弥漫、次生性和多维性、消费型、城市化等新的特点。因此,后小康时代的相对贫困治理,需要运用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双轮驱动,加强“贫困耻感文化”建设,出台“贫困治理法”,借鉴“社会性商业”模式,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多维动态识别标准,释放社会企业在贫困治理中的潜力,发掘贫困者内在的正能量,矫正个体失灵,实现贫困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小康时代 相对贫困 贫困耻感文化 非正式制度
下载PDF
后小康时代的相对贫困治理 被引量:23
2
作者 侯守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42,共7页
后小康时代中国扶贫战略将由绝对贫困治理转向相对贫困治理,相对贫困治理的任务会更加艰巨。与绝对贫困治理相比,相对贫困治理具有分散性、多维性、艰巨性、长期性、系统性五大特征,同时也面临脱贫攻坚成效不稳定、脱贫内生动力不足、... 后小康时代中国扶贫战略将由绝对贫困治理转向相对贫困治理,相对贫困治理的任务会更加艰巨。与绝对贫困治理相比,相对贫困治理具有分散性、多维性、艰巨性、长期性、系统性五大特征,同时也面临脱贫攻坚成效不稳定、脱贫内生动力不足、政策有效性和文化贫困四大治理难点。对此,必须构建转型衔接机制、内生动力机制、多重保障机制、人文发展机制四大相对贫困长效治理机制,以顺利实现贫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小康时代 绝对贫困 相对贫困 贫困治理
下载PDF
“后小康时代”社会救助制度的调整优化——基于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 被引量:15
3
作者 公衍勇 聂淑亮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9-103,共5页
我国现行生存型社会救助制度已经无法顺应“后小康时代”农村贫困形式变化的需要、无法满足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无力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迫切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基于发展型社会政策的视角,“后小康时代”我国社会救助制度... 我国现行生存型社会救助制度已经无法顺应“后小康时代”农村贫困形式变化的需要、无法满足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无力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迫切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基于发展型社会政策的视角,“后小康时代”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应该向积极和发展型社会救助制度转变:价值理念上,从消极被动的事后补救转向积极主动的事前预防;制度目标上,由满足贫困群体低层次需求转向兼顾高层次需求;救助主体上,从政府主导转向多元参与;救助对象上,从政策受益者向政策边缘人延伸;救助方式上,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救助体系上,由“碎片化”到“整体化”。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小康时代” 社会救助制度 发展型社会政策
下载PDF
后小康时代中国贫困问题转变及反贫困战略转型 被引量:10
4
作者 邢梓琳 李志明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4-119,共6页
反贫困始终是中国实现“奔小康”、“迈向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重要议题。中国在实现“奔小康”的过程中,反贫困事业总体上遵循的是直接投入和引导投入各种资源,以外部帮扶打破原有贫困均衡,通过日趋精准化的开发式和保障性帮扶措施将... 反贫困始终是中国实现“奔小康”、“迈向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重要议题。中国在实现“奔小康”的过程中,反贫困事业总体上遵循的是直接投入和引导投入各种资源,以外部帮扶打破原有贫困均衡,通过日趋精准化的开发式和保障性帮扶措施将贫困人口“扶持”到生存标准以上生活水平的扶贫开发思路,并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未来中国在“迈向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反贫困事业仍将继续但须适应贫困的新变化,实现从“扶贫”到“防贫”和“助贫”的理念、战略和工作体系的全面转变和重大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小康时代 现代化 反贫困 转型
原文传递
元叙事语境下后小康时代“精神贫困”治理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唐任伍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19年第4期5-12,共8页
消除贫困是元叙事语境下人们的一种大胆设想和理想追求,消除了绝对贫困的后小康时代,“精神贫困”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宏大场域的重要存在,是比物质贫困更难治理的贫困。“精神贫困”作为一种精神状态、价值取向和生活观念上... 消除贫困是元叙事语境下人们的一种大胆设想和理想追求,消除了绝对贫困的后小康时代,“精神贫困”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宏大场域的重要存在,是比物质贫困更难治理的贫困。“精神贫困”作为一种精神状态、价值取向和生活观念上的贫困,是人的“行为失灵”,需要通过弘扬贫困“耻感文化”、克服贫困者的“穷人优先心态”、激发贫困者的内生动力和正能量、扩大贫困者的“带宽”、建立“精神贫困治理法”等途径,彻底根治“贫困”这一人类社会的顽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叙事 后小康时代 精神贫困 心物场
下载PDF
“后小康时代”中国医疗保障改革优化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单苗苗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8-95,共8页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医疗保障的不断优化,在“后小康时代”,继续优化医疗保障改革供给,既是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也是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基于“理念-制度-技术-服务”的医疗保障改革优化分析框架...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医疗保障的不断优化,在“后小康时代”,继续优化医疗保障改革供给,既是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也是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基于“理念-制度-技术-服务”的医疗保障改革优化分析框架,从理念向善、制度创新、技术赋能和服务提质四个方面,提出“后小康时代”中国医疗保障改革新思路:健全以人民为中心的共建共治共享医保共同体理念、创新合理定位与因地制宜的制度供给、提升全流程全民全空间的医保治理能力以及供给更高质量的医疗保障服务,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康社会 医保发展理念 医保制度供给 技术赋能医保 医保服务供给
下载PDF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及理论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曾鹏 魏旭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8-126,共9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经济基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高质量地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补齐后小康时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实现共同富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性任务。深刻理解并准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经济基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高质量地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补齐后小康时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实现共同富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性任务。深刻理解并准确把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加强相关理论议题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基于后小康时代的时代背景,厘清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共同富裕的关系,从理论、历史和实践3个方面梳理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对未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共同富裕的理论议题进行展望,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共同富裕的研究提供新的学术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小康时代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共同富裕 内在逻辑 理论议题
下载PDF
我国贫困治理经验与后小康时代相对贫困治理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史敦友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65-72,共8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贫困治理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精准扶贫、发展改革及与时俱进,成为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贫困治理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基本经验。进入到后小康时代,重新认识相对贫困群体的新特征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贫困治理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精准扶贫、发展改革及与时俱进,成为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贫困治理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基本经验。进入到后小康时代,重新认识相对贫困群体的新特征是相对贫困治理的前提基础,由物质扶贫主导升级为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是相对贫困治理的核心要点,因地制宜培育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相对贫困治理的持续动力,由超常规集中攻坚作战调整为以乡村振兴为统筹常态化推进是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路径,构建以乡村振兴为主导的相对贫困治理制度框架是相对贫困治理的制度保障,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相对贫困治理的长远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治理 相对贫困 乡村振兴 后小康时代 共同富裕
下载PDF
造物文化:后小康时代的演进路向——智能化背景下工业设计创新发展之考量
9
作者 管宁 《文化产业研究》 2020年第3期22-35,共14页
中国造物文化的现代化演进,从外在环境、传承方式和审美观念角度看,有三个重要变迁轨迹:从重农到尚工、重士到重实业;从师徒传授到现代美术教育;从传统造物审美到现代实用审美。这种演进是历史的必然,但不能因此忽视传统造物富有生命力... 中国造物文化的现代化演进,从外在环境、传承方式和审美观念角度看,有三个重要变迁轨迹:从重农到尚工、重士到重实业;从师徒传授到现代美术教育;从传统造物审美到现代实用审美。这种演进是历史的必然,但不能因此忽视传统造物富有生命力的基因及其当代价值。后小康时代作为现代造物主流的工业设计,正处于智能化技术背景下新的转型之中;技术特征上呈现的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逐渐普及,文化特征上呈示的文化与智能科技深度融合,制度特征上体现的治理能力和法律保障的新挑战,都需要人们以新的思维理念迎接现代设计的新变革。为适应后小康时代文化高质量发展需要,应赋予工业设计以文化灵魂,寻求传统与现代造物的有机匹配,致力于有高度的创新设计,以创造新时代中华造物的新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物文化 后小康时代 现代转化 工业设计 智能化
下载PDF
后小康时代农业转移人口相对贫困治理路径研究——基于社会资本视角
10
作者 柳杨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59-64,共6页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贫困治理的重心从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转移。而作为城乡二元结构的特殊产物,我国农业转移人口现已成为相对贫困问题的主要群体,进行农业转移人口相对贫困治理对于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社...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贫困治理的重心从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转移。而作为城乡二元结构的特殊产物,我国农业转移人口现已成为相对贫困问题的主要群体,进行农业转移人口相对贫困治理对于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社会资本的理论分析视角对后小康时代农业转移人口相对贫困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认为社会资本是影响农业转移人口相对贫困形成的重要因素,探究社会资本对农业转移人口相对贫困的影响机理,为农业转移人口相对贫困治理和彻底消除贫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小康时代 农业转移人口 相对贫困 社会资本
下载PDF
2020后的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前瞻 被引量:27
11
作者 马蔡琛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38-44,共7页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有效提升公共财政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是"后小康时代"中国公共治理结构转型的重要时代命题。"后小康时代"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挑战包括:从"传统绩...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有效提升公共财政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是"后小康时代"中国公共治理结构转型的重要时代命题。"后小康时代"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挑战包括:从"传统绩效预算"走向"新绩效预算"的当代世界预算改革潮流、预算环境差异与财政风险传导中的传统理财经验斟酌取舍、现代财政制度建设与全口径预算绩效管理的现实国情沧桑正道。"后小康时代"的中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需要构建起覆盖横向(预算绩效管理内外部评价主体)、纵向(基于多级政府理论的财政层级差异和基于"胡焕庸线"的地区间差异)和时间(预算循环周期和中期预算)维度的预算绩效管理三维立体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小康时代” 预算绩效管理 政府预算 现代财政制度
下载PDF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民生发展:问题、思路与对策 被引量:10
12
作者 唐任伍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6-23,共8页
2020年,中国将实现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进入"后小康时代","后小康时代"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科学技术高度发展、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也是一个民生发展... 2020年,中国将实现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进入"后小康时代","后小康时代"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科学技术高度发展、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也是一个民生发展的新时代。建立起"党的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国民响应"的"后小康时代"民生发展的体制机制,是保障"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过渡时期"民生发展的四梁八柱,是践行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的体制保障和制度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小康时代 民生发展 自身建设
下载PDF
后全面小康时代我国贫困治理研究的转型方向和空间策略——基于“结构—秩序—发展”的阐释框架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国敏 王小川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共9页
在空间结构的不同组合形式中,物质生产空间和精神文化空间所构成的“前台—后台”秩序,以及城市空间和乡村空间所构成的“中心—边缘”秩序,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时代我国贫困治理以治理绝对贫困为重心。随着2020年农村摆脱绝对贫困任务完... 在空间结构的不同组合形式中,物质生产空间和精神文化空间所构成的“前台—后台”秩序,以及城市空间和乡村空间所构成的“中心—边缘”秩序,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时代我国贫困治理以治理绝对贫困为重心。随着2020年农村摆脱绝对贫困任务完成,在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效的基础上,后全面小康时代贫困治理的战略任务将由“城市—乡村”空间中的农村贫困治理,转向城乡贫困统筹治理,城乡物质生产空间中的物质贫困治理将由绝对层面转向相对层面,且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空间中的精神贫困治理。对于后全面小康时代贫困治理的空间路径选择,应在精准把握我国贫困问题特征变化、重心转换的基础上,将贫困治理充分融入城乡融合的空间发展之中,协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空间、美好宜居的生活空间和绿色环保的生态空间,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进相对贫困问题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全面小康时代 相对贫困 贫困治理 空间策略
下载PDF
后小康时代农村反贫困治理的制度体系建设:特征、行动金字塔和模块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荣党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1-53,共13页
2020年以后中国的反贫困工作的重心将转向解决相对贫困,如何有效建立解决后小康时代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做好反贫困制度的顶层设计是关键。研究发现:相对性、流动性、伴生性、层次性、高移化和动态性是后小康时代的中国农村反贫困的六... 2020年以后中国的反贫困工作的重心将转向解决相对贫困,如何有效建立解决后小康时代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做好反贫困制度的顶层设计是关键。研究发现:相对性、流动性、伴生性、层次性、高移化和动态性是后小康时代的中国农村反贫困的六个新特征。基于人类发展理论,从国际组织对基本需求的界定和标准中,能挖掘和提炼出一份"基本生活水平清单";未来反贫困的推进逻辑不是线性的,而是一个"反贫困行动金字塔模型":由"生存背包、发展背包和能力背包"三层组成,每次所放下的"背包"就是反贫困的实现目标;后小康时代的反贫困战略应该分两步走:第一步的反贫困目标指向是解决贫困人群的"发展背包",预计10年,第二步的反贫困目标指向是解决贫困人群体面生活的"能力背包",预计5年。后小康时代的反贫困治理的制度体系设计雏形为问题导向式的闭环"6W反贫困制度模块":以贫困识别制度为逻辑起点,依次推向主体制度、资金投入制度、维度制度、评估制度,收官于国际产出制度,从而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中国农村反贫困的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贫困治理 制度体系 后小康时代 金字塔模型
下载PDF
后小康时代我国相对贫困治理的挑战与应对 被引量:2
15
作者 薛丹 《行政与法》 2022年第2期14-22,共9页
在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后,我国的贫困治理已转向相对贫困。当前,我国的国际方位、发展方位、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相对贫困治理也面临着相对贫困人群瞄准难、相对贫困扶持精准供给难、"能力贫困"及"精神贫困"... 在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后,我国的贫困治理已转向相对贫困。当前,我国的国际方位、发展方位、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相对贫困治理也面临着相对贫困人群瞄准难、相对贫困扶持精准供给难、"能力贫困"及"精神贫困"韧性大、碎片化与系统化矛盾调和难等挑战。后小康时代,应构建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织密多维动态识别、政策统筹衔接、持续就业增收、多层次社会保障、包容性社会发展、内生动力激发"体系网",以此形成"政府主导、市场促进、社会参与"的相对贫困治理大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小康时代 相对贫困治理 益贫式发展 公共服务均等化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后小康时代扶贫政策转向的逻辑遵循与实践路径——基于政策传播视域
16
作者 郭劲光 宋宸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86-96,F0003,共12页
最令全世界瞩目的中国减贫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科学且行之有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政策。本文基于政策变迁理论,以中国扶贫政策实践及其传播为研究出发点,选取各省政府工作报告和《人民日报》扶贫报道为研究样本,运用词频统计方法,发... 最令全世界瞩目的中国减贫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科学且行之有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政策。本文基于政策变迁理论,以中国扶贫政策实践及其传播为研究出发点,选取各省政府工作报告和《人民日报》扶贫报道为研究样本,运用词频统计方法,发现中国扶贫政策实践具有时间连续性、空间异质性,找出中国扶贫政策实践及传播演进的基本规律,即《人民日报》扶贫政策报道经历政治化—理性化—深度化的转变,政策议程持续影响媒体议程,媒体议程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策议程。并在此基础上,基于政策传播视域构建面向后小康时代的大众传媒参与相对贫困治理的“问题—发现”“整合—筛选”“引导—收集”“宣传—扩散”“监督—评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小康时代 政策转向 政策传播 相对贫困治理
下载PDF
后小康时代防返贫预警机制的构建基于“事故链理论”的思考
17
作者 于佳秋 殷荣林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78-82,共5页
目前,我国虽然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绝对贫困得以基本消除,但是,很可能进入一个“相对贫困”的新社会状态。相对贫困具有强韧性、多维性、动态性等特征。构建系统高效的小康社会防返贫机制,使其成为支撑全面小康社会公平... 目前,我国虽然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绝对贫困得以基本消除,但是,很可能进入一个“相对贫困”的新社会状态。相对贫困具有强韧性、多维性、动态性等特征。构建系统高效的小康社会防返贫机制,使其成为支撑全面小康社会公平与幸福体系的系统工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事故链理论”,对返贫生成与突变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防返贫预警机制,以期为我国“后小康”时代的精准帮扶与保小康行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返贫 后小康时代 “事故链理论” 预警机制 精准帮扶
下载PDF
后小康时代民族地区医疗保障制度转型探究
18
作者 陈文佼 李志伟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20-26,共7页
长期以来,医疗保障制度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安全网和减震器的作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实现以后,民族地区要确保“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不再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桎梏,需以发展的视角对民族地区医疗保障... 长期以来,医疗保障制度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安全网和减震器的作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实现以后,民族地区要确保“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不再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桎梏,需以发展的视角对民族地区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理念与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为进一步提高民族地区医疗保障水平,从全民健康的战略视野出发,结合民族地区实际状况,提出将医疗保障制度转型为健康保障制度,同时对健康保障理念下民族地区现行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与运行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小康时代 医疗保障制度 健康保障制度 民族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