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真相时代”社交网络的信任异化现象研究 被引量:121
1
作者 全燕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2-119,共8页
"后真相时代"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其中社交网络中的信任危机尤为突出。信任异化渐渐成为这一时代的政治现实困境。本文认为,信任异化是由政治不信任演化来的一种社会逆反心理,呈现为无原则信任和强迫性不信任两种... "后真相时代"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其中社交网络中的信任危机尤为突出。信任异化渐渐成为这一时代的政治现实困境。本文认为,信任异化是由政治不信任演化来的一种社会逆反心理,呈现为无原则信任和强迫性不信任两种表现形态。信任异化源自现代性背景下的信任焦虑、互联网政治中系统信任的解体和后现代状况下道德与情感信任的变异。它将导致谣言认同、网络犬儒主义和民粹式政治等消极后果。社交网络的信任重建需要多头并进,重视信任与不信任的结构调整,提升制度性设计强化强制性公共信任,实现信任异化的自我纠正,同时通过对公共信任的培育,改善网络信任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真相时代 社交网络 信任 信任异化
原文传递
后真相时代的传播——兼论专业新闻业的当下危机 被引量:120
2
作者 胡翼青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8-35,共8页
后真相时代正在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其特征表现为:一方面,被原有社会秩序规定的真相界定者和界定方式正在受到公众前所未有的质疑;另一方面,公众与真相提供者之间原本较为稳定的契约关系变得飘乎不定。公众只需要那些符合其推测的"... 后真相时代正在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其特征表现为:一方面,被原有社会秩序规定的真相界定者和界定方式正在受到公众前所未有的质疑;另一方面,公众与真相提供者之间原本较为稳定的契约关系变得飘乎不定。公众只需要那些符合其推测的"真相";公众对于传播者的诚意看得比真相更重要。究其原因,从时间维度来看,社交媒体以更为迅捷的速度终结了大众传媒在真相上的垄断性,但又无法因碎片化的信息而成为真相的代言人;从空间维度来看,社交媒体的社区传播方式培育了更加多元的立场与标准,使共识变得既不可能也不重要。专业新闻业在历史上曾由于专业知识壁垒太低和客观性的危机受到质疑,在后真相的时代,其存在的前提,即尽可能提供事实变得既困难又无意义,因而专业新闻业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真相时代 专业新闻业 社交媒体
下载PDF
“后真相时代”网络舆情与舆论转化机制探析——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下的研究 被引量:37
3
作者 董向慧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0-60,共11页
将互动仪式链理论引入到网络舆情与舆论转化研究,能够对网络舆情与舆论转化的机制、结构、作用方式、心理动力作出深入阐释。同时,互动仪式链理论作为经典的“情感社会学”理论契合“情感与信念优先”的“后真相时代”,为解释“后真相... 将互动仪式链理论引入到网络舆情与舆论转化研究,能够对网络舆情与舆论转化的机制、结构、作用方式、心理动力作出深入阐释。同时,互动仪式链理论作为经典的“情感社会学”理论契合“情感与信念优先”的“后真相时代”,为解释“后真相时代”网络舆情事件的起因、特性,网络舆情与舆论转化机制提出了可行性的理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仪式链 网络舆情 网络舆论 “后真相时代”
下载PDF
“后真相”与“新媒体”:时代的新课题 被引量:18
4
作者 唐绪军 《传媒观察》 2018年第6期5-11,2,共7页
"后真相"(post-truth)被《牛津词典》评选为2016年的年度词汇。有人认为,这个词或将成为"定义我们这个时代的词汇之一"。本文梳理了该词概念的源流,简述了西方学界对"后真相"问题的相关研究,分析了"后真相"在国际热点事件中... "后真相"(post-truth)被《牛津词典》评选为2016年的年度词汇。有人认为,这个词或将成为"定义我们这个时代的词汇之一"。本文梳理了该词概念的源流,简述了西方学界对"后真相"问题的相关研究,分析了"后真相"在国际热点事件中的具体表现和影响,并着重讨论了"后真相"与"新媒体"的关系。文章认为,"后真相"的出现是当代社会、技术、文化的综合产物,尤其是"新媒体"广泛采用后的一个阶段性产物,是拟态媒介环境中个体自适应的结果。从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来看,"后真相"现象反映的是社交媒体时代西方政治对民意操控的试水,从中获利的则是能够及时对技术变化、社会民众心理和行为变化有意图地加以把控的一方。在此基础上,本文归纳了"后真相"研究对我国的几点启示,并就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真相 后真相政治 后真相时代 新媒体
原文传递
新媒体背景下的网络舆情与意识形态安全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传利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6-62,共7页
新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特点,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涉及范围广、受众人数多,而且善于创造受众认为的"事实",从而改变了理性认识世界的规则,构建了后真相时代的世界图景。西方敌对势力将互联网看作输出其价值观和制... 新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特点,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涉及范围广、受众人数多,而且善于创造受众认为的"事实",从而改变了理性认识世界的规则,构建了后真相时代的世界图景。西方敌对势力将互联网看作输出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工具,借助新媒体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维护政治安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首要的任务是提高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者的政治能力。党员干部必须在事关意识形态的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头脑清醒。依靠人民群众,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才能把党管媒体的原则贯彻到新媒体领域,打赢新媒体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后真相时代 意识形态 网络舆情
下载PDF
后真相时代下的回避新闻及其现实影响:基于一种辩证视角 被引量:14
6
作者 强月新 孔钰钦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8-43,共6页
互联网使新闻易得性越来越高,但回避新闻的人却越来越多。文章对中国语境下回避新闻的概念内涵进行了厘清和界定,认为后真相时代的开启与演进为回避新闻的出现和蔓延提供了背景和土壤:新闻过载与泛化导致新闻效能感降低;"过滤泡操... 互联网使新闻易得性越来越高,但回避新闻的人却越来越多。文章对中国语境下回避新闻的概念内涵进行了厘清和界定,认为后真相时代的开启与演进为回避新闻的出现和蔓延提供了背景和土壤:新闻过载与泛化导致新闻效能感降低;"过滤泡操纵"与"回声室效应"滋生群体极化与冲突;传统权力关系解构使媒体公信力受到挑战。在此基础上,文章采用辩证视角探讨了回避新闻的现实影响:消极层面上,带来了个体公共性的衰退及社会共同体消解的风险;积极层面上,有助于在后真相时代的异化环境中重构个体的主体性,刺激和驱动业态的自我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真相时代 回避新闻 现实影响 公共性 主体性
下载PDF
走向传播深处:“后真相时代”思潮的哲学检讨 被引量:12
7
作者 荆学民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6-113,121,共9页
学术理论界新近对"后真相时代"的种种隐晦的、暧昧的赞许、宽容和追捧令人不安。从哲学深度剖析其可能性后果,多少能遏制以新闻传播学领域为甚的非理性的狂奔。"后真相时代"思潮是非理性要素的沉渣泛起、政治"... 学术理论界新近对"后真相时代"的种种隐晦的、暧昧的赞许、宽容和追捧令人不安。从哲学深度剖析其可能性后果,多少能遏制以新闻传播学领域为甚的非理性的狂奔。"后真相时代"思潮是非理性要素的沉渣泛起、政治"异象"的兴风作浪、媒介传播的推波助澜。推动"后真相时代"思潮中"政治"不断偏离本性而沦落为"私域"和"私利"的权力工具的,是政治上的种种类型的民粹主义力量。新闻传播领域对"后真相时代"思潮的推波助澜,其思想深处是相对主义、唯心主义和实用主义作祟。我们需要把"后真相时代"思潮区分为"经验呈现"和"价值观作祟"两个层面。"经验呈现"的思想倾向和行为表现可以理解,但"价值观作祟"层面的思想倾向和行为表现则不可放纵。我们必须清醒,二者之间紧密联系相互贯通,所以,要不断澄明"经验呈现"层面,狙击其长期积淀而进入"价值观作祟"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 后真相时代 政治 哲学
原文传递
"后真相时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陶元 胡晓敏 《高教学刊》 2021年第2期27-30,共4页
随着“后真相”一词的广泛使用,有媒体宣称后真相时代已经来临。“后真相时代”不仅有着自身的显著特点,而且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困扰。要应对这种困境,高校要加强与政府和社会的合作,通过转变教育观念,明晰责任主体... 随着“后真相”一词的广泛使用,有媒体宣称后真相时代已经来临。“后真相时代”不仅有着自身的显著特点,而且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困扰。要应对这种困境,高校要加强与政府和社会的合作,通过转变教育观念,明晰责任主体,并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深度融合来强化引领,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并健全职业生涯教育发展保障机制,不断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真相时代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下载PDF
后真相时代美国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汪怀君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19,共9页
随着数字媒介的崛起与媒介形态的快速更替,美国传统媒介素养教育举步维艰。为迎接后真相时代的严峻挑战,一场由政府、媒介素养教育组织、教育工作者、高校、新闻界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数字媒介素养教育全面启动。数字媒介素养教育可以... 随着数字媒介的崛起与媒介形态的快速更替,美国传统媒介素养教育举步维艰。为迎接后真相时代的严峻挑战,一场由政府、媒介素养教育组织、教育工作者、高校、新闻界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数字媒介素养教育全面启动。数字媒介素养教育可以帮助年轻人识别数字媒介的不利影响,帮助他们养成探究的习惯和表达技巧,将他们培养成为批判性的思想者、有效的沟通者和积极的公民。当前中国同样备受谣言、假消息的困扰,公众的媒介素养亟待提高。借鉴美国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的经验,应尽快将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正规教育体系,制定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的整体教学规划,鼓励与发展数字媒介素养社会组织,高度重视家庭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真相时代 媒介素养教育 数字媒介素养 假新闻
原文传递
后真相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嬗变的成因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9
10
作者 赵芮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92-98,共7页
后真相时代的到来,使社会舆情在主观主义与媒介技术变革的双重作用下变得更加复杂。高校网络舆情是反映高等教育发展与高校稳定的晴雨表。后真相时代,触发高校网络舆情的动因、场域和形态都发生了改变,原因在于传播个体的"节点化&q... 后真相时代的到来,使社会舆情在主观主义与媒介技术变革的双重作用下变得更加复杂。高校网络舆情是反映高等教育发展与高校稳定的晴雨表。后真相时代,触发高校网络舆情的动因、场域和形态都发生了改变,原因在于传播个体的"节点化"作用凸显、智媒技术及其带来的沉浸体验的普及和媒介化生存的日益复杂,加剧了舆情控制的难度。因此,必须做大做强主流声音,用"对话"取代"喊话"、用"聆听"取代"解释",把握并处理好舆情发展中网络舆论与现实民意、网络舆情与网络道德两对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真相时代 高校 网络舆情
原文传递
社交媒体、议程设置与后真相时代——佛罗里达大学新闻系Wayne Wanta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8
11
作者 程红 朱博研 《全球传媒学刊》 CSSCI 2020年第4期134-145,共12页
Wayne Wanta是现任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议程设置理论的第三代传人,本文针对美国社交媒体传播效果、网络安全等诸多问题对Wanta教授进行采访。在访谈中,Wanta教授首先对社交媒体的概念进行定义,并认为传统的大众传播理... Wayne Wanta是现任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议程设置理论的第三代传人,本文针对美国社交媒体传播效果、网络安全等诸多问题对Wanta教授进行采访。在访谈中,Wanta教授首先对社交媒体的概念进行定义,并认为传统的大众传播理论在社交媒体时代仍然适用。从传播效果来看,社交媒体平台的社群属性强化了新闻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同时,社交媒体的传播方式滋生了虚假新闻并导致人们态度的两极分化,从而导致“后真相时代”的到来。解决这些问题一是需要加强媒体的“过滤器”功能,二是提升受众的媒介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议程设置 后真相时代 特朗普
下载PDF
后真相时代下舆论特点及引导策略——以“江歌案”为例 被引量:8
12
作者 余沐芩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106-110,共5页
近年来后真相时代的新闻事件成为新闻传播学界研究的热点。"后真相"这一概念的重要特征是真相居于次要地位,而情感占据上风,越来越多的热点事件和不良的媒介现象折射出后真相的影子,在2017年引爆舆论场的"江歌案"... 近年来后真相时代的新闻事件成为新闻传播学界研究的热点。"后真相"这一概念的重要特征是真相居于次要地位,而情感占据上风,越来越多的热点事件和不良的媒介现象折射出后真相的影子,在2017年引爆舆论场的"江歌案"中呈现出理性讨论让位于情感诉求、舆论失焦以及舆论热点转移速度快等后真相时代的特点。因此,应从新闻专业主义、两个舆论场融合、意见领袖以及公民媒介素养几个角度考量,增强舆论引导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真相时代 舆论特点 引导策略 江歌案
下载PDF
教育的舆论风险及其治理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欣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9-196,共8页
教育领域实发的某些具有争议性的事件往往伴随着信任内卷化、关注表面化、言论情绪化的舆论风险。从现代舆论研究的起源看,上述舆论风险的症结在于信息过载的行动环境、民众关于教育的刻板印象、具有后真相时代特色的拟态环境。为了维... 教育领域实发的某些具有争议性的事件往往伴随着信任内卷化、关注表面化、言论情绪化的舆论风险。从现代舆论研究的起源看,上述舆论风险的症结在于信息过载的行动环境、民众关于教育的刻板印象、具有后真相时代特色的拟态环境。为了维护政府公信力、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可尝试从以下三个层面治理教育的舆论风险。一是重塑民众的信息过滤系统,二是开展面向民众的教育舆论再教育,三是夯实后真相时代的教育核心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舆论 突发教育事件 后真相时代 治理
下载PDF
后真相时代美国总统特朗普及内阁政要推特舆论传播分析及启示 被引量:7
14
作者 隋璐怡 《全球传媒学刊》 CSSCI 2020年第2期66-86,共21页
近年来,"后真相"冲击西方社会的新闻舆论生态,西方的新闻舆论进入了以情感驱动舆论走向、社交媒体成为新主流媒体的后真相时代。唐纳德·特朗普正式就任美国总统后,以"美国优先"为核心政策理念、以"推特治... 近年来,"后真相"冲击西方社会的新闻舆论生态,西方的新闻舆论进入了以情感驱动舆论走向、社交媒体成为新主流媒体的后真相时代。唐纳德·特朗普正式就任美国总统后,以"美国优先"为核心政策理念、以"推特治国"为重要传播推手,在国际舆论界不断掀起波澜。美国政界精英高度重视社交媒体,总统及内阁政要的推特已形成机制化运作,传播影响力快速崛起。2018年以来,中美关系面临诸多现实挑战,美国国内对华战略疑虑日益升腾,中美经贸摩擦不断升级,美国内阁政要就涉华议题发布推文,内容与对华政策走向紧密相关,社交媒体正在成为观察美对华舆情的新风向标。本次研究以美国内阁政要为研究对象,探析该群体在政治传播新潮流中的社交媒体使用特点及趋势、社交媒体舆论传播特点、互动特点及涉华议题,并结合实际对我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开展国际传播提出思考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内阁 后真相时代 推特 舆论传播 互动网络分析
下载PDF
“社会性死亡”及其批判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国清 阿里木江·于山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6-166,共11页
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社会性死亡区别于临床死亡或生理死亡。在历史上,该术语主要被用以描述战俘、奴隶、罪犯、流民、外来者或叛国者,他们被剥夺了做平民或正常人的自由、权利、利益和机会,被宣判为社会性死亡或有缺陷的“非人”;中文语... 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社会性死亡区别于临床死亡或生理死亡。在历史上,该术语主要被用以描述战俘、奴隶、罪犯、流民、外来者或叛国者,他们被剥夺了做平民或正常人的自由、权利、利益和机会,被宣判为社会性死亡或有缺陷的“非人”;中文语境下也有社会性死亡的相似概念被使用。20世纪60年代以后,社会性死亡逐渐成为一个严肃的学术课题,成为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传播意义上的所谓“后真相时代”,社会性死亡以新形式得以呈现。尤其是近些年来,该短语频繁出现于自媒体网络,偶尔也见之于官方媒体报道或公告,一些网民用以自嘲,亦有一些网民将其应用到其他个体或特殊群体身上,用以开展网络抨击与社会贬损。公共舆论尤其是自媒体在公共论坛上的攻击性网络语言和网络暴力的滥用将对中国法治建设造成不良后果,有关部门需要对此进行积极引导和有效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真相时代 社会性死亡 帕特森 社会伦理 自媒体批判
下载PDF
“幻影公众”的认知实践:后真相时代生活世界的真相建构解读 被引量:6
16
作者 冯莉 《传媒观察》 CSSCI 2022年第4期87-92,共6页
后真相时代人们在媒介技术发展的赋权下得以进行更加广泛多元的表达与交流,从默不作声的“幻影公众”转变成积极建构生活世界的交互主体。后真相时代的主体认知特点出现了新的框架特征,主体的意向性和具身性不断拓展,同时也会引发事实... 后真相时代人们在媒介技术发展的赋权下得以进行更加广泛多元的表达与交流,从默不作声的“幻影公众”转变成积极建构生活世界的交互主体。后真相时代的主体认知特点出现了新的框架特征,主体的意向性和具身性不断拓展,同时也会引发事实碎片化拼贴和情感主导真相建构的负面影响。须从尊重公众的主体性并不断提升公众的数字素养和责任意识、积极转变媒体定位和加强服务职能、不断提高行政部门的信息处理和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积极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真相时代 幻影公众 生活世界 真相建构
原文传递
后真相时代中学跨媒介阅读教学:价值、特征与实施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淑婷 陆道坤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72,共8页
在后真相时代,人们周围充斥着各种真假难辨的信息,致力于让中学生“区分事实与观点”“形成独立判断”的跨媒介阅读教学彰显出其独特的价值,主要表现为: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开放性阅读;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升阅读能力;发... 在后真相时代,人们周围充斥着各种真假难辨的信息,致力于让中学生“区分事实与观点”“形成独立判断”的跨媒介阅读教学彰显出其独特的价值,主要表现为: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开放性阅读;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升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推动人的现代化。为提升学生在后真相时代寻找事实与真相的能力,培养具有批判意识的理性公民,基于中学跨媒介阅读教学存在多元性、情境性和批判性的特性,教师应当采用以下三种教学策略:拓宽媒介渠道,推动广泛阅读;构建真实情境,促进深度阅读;辨析媒介立场,倡导批判性阅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真相时代 跨媒介阅读 媒介素养 批判性思维
原文传递
后真相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代金晶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8年第1期23-27,共5页
信息素养教育是贯穿高校大学生学习就业整个过程的重要支撑,本文尝试分析了后真相时代产生原因和影响,及此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地位与信息素养教育的定位,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讨论适应后真相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 信息素养教育是贯穿高校大学生学习就业整个过程的重要支撑,本文尝试分析了后真相时代产生原因和影响,及此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地位与信息素养教育的定位,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讨论适应后真相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要点及方向,以推动新时代背景下信息素养教育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真相时代 虚假新闻 高校图书馆 信息素养 事实查证
下载PDF
“疫苗有害论”的“后真理”建构 被引量:5
19
作者 唐倬 柯文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8-54,共7页
在媒体和网络所搭建起一个能诸诉个人情感的虚拟平台和空间中,"后真理"通过情感影响力来贬低客观事实,让科学的话语权与公信力逐渐被弱化,让科学共同体与大众之间出现了裂缝,取而代之的是伪科学之类的"劣币"开始流... 在媒体和网络所搭建起一个能诸诉个人情感的虚拟平台和空间中,"后真理"通过情感影响力来贬低客观事实,让科学的话语权与公信力逐渐被弱化,让科学共同体与大众之间出现了裂缝,取而代之的是伪科学之类的"劣币"开始流行。如果疫苗有害论之类的伪科学言论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越来越多的家长会出于情感原因而对下一代做出不可挽回错误。这不仅是个人选择问题,同时也是影响整个社会的健康和安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真理时代 反疫苗 伪科学
原文传递
后真相时代公安机关涉警网络舆情治理对策 被引量:5
20
作者 丁勇 于茜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112-118,共7页
后真相时代涉警网络舆情呈现出新的特点,公安机关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近年来,国内学者开始关注涉警网络舆情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治理对策,但相关日常警务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对此,公安机关应从创新公安机关话语体系、打造公安机关政务新... 后真相时代涉警网络舆情呈现出新的特点,公安机关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近年来,国内学者开始关注涉警网络舆情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治理对策,但相关日常警务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对此,公安机关应从创新公安机关话语体系、打造公安机关政务新媒体、建立健全涉警网络舆情回应机制等方面加强涉警网络舆情治理工作,努力塑造公安机关公正、文明、值得信赖和无私奉献的社会形象,促进警民关系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真相时代 公安机关 涉警网络舆情 治理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