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st-ore Modifica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the Indosinian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in Geza Arc, Yunnan, SW 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LIU Xuelong LI Wenchang +2 位作者 ZHANG Na LAI Anqi LI Zhe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期755-756,共2页
Objective The post-ore modifica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is controlled and influenced by various geological processes, and the regional uplift and denud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hi... Objective The post-ore modifica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is controlled and influenced by various geological processes, and the regional uplift and denud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his study used biotite mineral geobarometer and Apatite Fission Track (AFT) to restore the uplift evolution of the granitic porphyries in the Geza arc and to obtain quantitative data of rock erosion degree and denudation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ore Modifica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the Indosinian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in Geza Arc SW China YUNNAN
下载PDF
滇西富碱斑岩型金成矿系统特征与变化保存 被引量:105
2
作者 邓军 杨立强 +5 位作者 葛良胜 袁士松 王庆飞 张静 龚庆杰 王长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33-1645,共13页
同时开展成矿作用及成矿后变化保存两方面研究,是提高矿产预测能力的迫切需求。滇西新生代富碱斑岩型金多金属矿床除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密切的时空和成因关系外,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发生了强烈的次生富集作用,是开展成矿系统变化与保... 同时开展成矿作用及成矿后变化保存两方面研究,是提高矿产预测能力的迫切需求。滇西新生代富碱斑岩型金多金属矿床除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密切的时空和成因关系外,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发生了强烈的次生富集作用,是开展成矿系统变化与保存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含矿斑岩为一套以富碱(K2O+Na2O>8%)为特征的从基性到中酸性的岩石系列,其源区为古特提斯构造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富集地幔,并于新生代早期上升至壳幔混合带时遭受部分熔融。含矿斑岩主体形成于33~38Ma,大规模成矿作用集中于34±2Ma左右,它们的形成与构造动力体制转换过程中的壳幔物质强烈交换和构造变形密切相关,并可能受青藏高原物质向东逃逸和软流圈脉动隆起的联合制约。之后,发生了印度板块由前期逆时针旋转向顺时针旋转的转变、反向旋转板块的拖曳与斜向俯冲板块回退作用的综合效应,导致了滇西地区岩石圈伸展作用和多期左行和右行断裂走滑运动及强烈构造隆升的发生,诱发了亏损地幔减压熔融产生的板内高钾岩浆岩的就位、大规模热水流体活动,并叠加区域红土化作用,成矿系统遭受了强烈的变化与改造,金的表生成矿作用在矿床形成后即已开始,之后经历了多阶段的演化,有明显的穿时性。主要表现为矿床抬升或掩埋、矿体错切或错失、矿化叠加或次生富集、远距离迁移以及就近淋滤或贫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系统 变化与保存 富碱斑岩 新生代 滇西
下载PDF
矿床学研究的历史观 被引量:33
3
作者 翟裕生 王建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03-611,共9页
矿床是地球历史演化的产物,每一个矿床都有其特殊的形成史和变化保存史。矿床学的基本内容应是矿床成因和矿床变化保存两个方面。以历史演化的观点查明矿床形成-变化-保存全过程,有利于矿床学理论水平的提高,也是矿产勘查工作的需要。... 矿床是地球历史演化的产物,每一个矿床都有其特殊的形成史和变化保存史。矿床学的基本内容应是矿床成因和矿床变化保存两个方面。以历史演化的观点查明矿床形成-变化-保存全过程,有利于矿床学理论水平的提高,也是矿产勘查工作的需要。提出历史观开展矿床学研究的三个层次:①单个矿床形成变化与保存;②区域成矿演化;③全球成矿演化。单个矿床研究与区域成矿演化并重,恢复成矿作用历史,查明成矿时空分布规律以指导找矿勘查工作是矿床学研究永恒的主题;而矿床的变化和保存研究是矿床学科的一个重要方向,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学 历史观 成矿系统 叠加成矿 变化与保存
下载PDF
矿床变化与保存研究的裂变径迹新途径 被引量:24
4
作者 王建平 翟裕生 +2 位作者 刘家军 柳振江 刘俊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1-427,共7页
矿床形成后的变化与保存是矿床学研究与找矿勘探中一项极其重要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的基础性工作。影响矿床变化与保存的众多因素中,区域隆升与剥蚀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裂变径迹法是研究区域隆升与剥蚀的一种有效手段,它能为我们提供剥... 矿床形成后的变化与保存是矿床学研究与找矿勘探中一项极其重要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的基础性工作。影响矿床变化与保存的众多因素中,区域隆升与剥蚀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裂变径迹法是研究区域隆升与剥蚀的一种有效手段,它能为我们提供剥蚀速率以及剥蚀量的定量数据。一些产于花岗质岩体内与岩体有成因联系的矿床,其成矿深度可以通过详细的流体包裹体研究来获得。通过成矿深度与岩体剥蚀深度对比分析,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矿床形成后变化保存条件。裂变径迹法与流体包裹体研究相结合是矿床形成后变化与保存研究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系统 成矿后变化与保存 裂变径迹 成矿深度 剥蚀深度
下载PDF
西南三江义敦岛弧南端地壳抬升历史及资源评价意义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学龙 李文昌 张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9-304,共16页
云南格咱岛弧成矿带是西南"三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多岛弧盆系中一个重要的地质构造单元,位于甘孜—理塘结合带西侧德格—中甸陆块的东缘,印支期义敦岛弧带南端。它始于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壳的向西俯冲,燕山期经历了陆内汇... 云南格咱岛弧成矿带是西南"三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多岛弧盆系中一个重要的地质构造单元,位于甘孜—理塘结合带西侧德格—中甸陆块的东缘,印支期义敦岛弧带南端。它始于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壳的向西俯冲,燕山期经历了陆内汇聚和造山后伸展作用阶段,喜山期受青藏高原碰撞隆起效应的影响,本区表现为强烈的逆冲-推覆构造和大规模走滑平移活动。区内岩浆活动强烈,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重要铜多金属成矿带,其中以印支期产出于普朗复式岩体的斑岩型铜矿床最为典型。本文通过格咱岛弧岩浆岩带主要成矿斑岩体的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的研究表明,裂变径迹年龄分布于12~68Ma,均小于成岩成矿时代,区内主要成矿斑岩体的剥蚀速率为0.046~0.236mm/a,剥蚀程度约为1473~2904m。通过岩体的剥蚀程度与铜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深度来分析,各成矿岩体的剥蚀深度基本上小于侵位深度,这对矿床形成后的保存情况较为有利。根据区内主要斑岩型矿床剥蚀资源量的定量计算,将矿床剥蚀情况划分为3个数量级:I级为矿床轻度剥蚀、Ⅱ级为矿床中等剥蚀、Ⅲ级为矿床严重剥蚀,为该区斑岩成矿系统资源潜力评价和深部找矿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铜矿 斑岩体隆升与剥蚀 矿床变化与保存 印支期 格咱岛弧 三江地区
下载PDF
贵州天柱大河边超大型重晶石矿床成矿后断裂(F1)对矿层的改造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明民 谢兴友 +7 位作者 苏特 潘文 王家俊 冯开友 刘灵 石睿 饶红娟 罗邦良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33-840,共8页
贵州天柱大河边超大型喷流沉积型重晶石矿床位于湘西-黔东南前陆隆起之雪峰-武陵逆冲褶皱带内,赋存于留茶坡组中上部的硅质碎屑岩地层中,重晶石矿床的北西边界为坪地断裂F1。为查明F1断裂对重晶石矿层破坏及保存情况,进一步指导深部及... 贵州天柱大河边超大型喷流沉积型重晶石矿床位于湘西-黔东南前陆隆起之雪峰-武陵逆冲褶皱带内,赋存于留茶坡组中上部的硅质碎屑岩地层中,重晶石矿床的北西边界为坪地断裂F1。为查明F1断裂对重晶石矿层破坏及保存情况,进一步指导深部及外围找矿勘查工程部署,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并结合以往勘查成果,针对天柱大河边重晶石矿床坪地断裂F1开展系统研究,鉴别断层性质并探讨其对矿层的改造影响。结果表明,坪地断裂F1为成矿后断裂,具逆-右行平移性质,其在圭禄山地段错断了含矿岩系及重晶石矿层,垂直断距700~800 m,永发地区(钻孔ZK1205)至断裂F1下盘边界区域,含矿岩系留茶坡组内仍赋存厚大重晶石矿层,找矿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晶石 天柱 成矿后断裂 改造作用 大河边
下载PDF
矿床变化与保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被引量:55
7
作者 翟裕生 邓军 彭润民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40-345,共6页
矿床是复杂地质作用的结果 .矿床形成后又经历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变化 .由于已发现矿床的大多数是在其形成后经过变化而保存下来的 ,因此矿床学研究应兼顾矿床的形成(成因 )和矿床的变化、保存 (产出 )两个方面 ,以提高矿产预测的能... 矿床是复杂地质作用的结果 .矿床形成后又经历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变化 .由于已发现矿床的大多数是在其形成后经过变化而保存下来的 ,因此矿床学研究应兼顾矿床的形成(成因 )和矿床的变化、保存 (产出 )两个方面 ,以提高矿产预测的能力 .矿床变化与保存的研究内容包括 :(1)控制要素 ;(2 )变化、改造的过程 ;(3)变化、改造的产物 ;(4)不同矿床类型的变化 ;(5 )不同时 -空域中矿床的变化 ;(6 )矿床保存条件 .研究成矿后变化的基本方法有 :地质构造制图、地球化学分析和模拟实验 .提出要研究和建立矿床的变化、改造模型 ;将矿床演变作为含矿区域地质历史的一个环节 ,将矿床个体变化研究与区域成矿系统演变相结合 .矿床变化研究既有利于矿产预测和勘查 ,又可为改善矿区和区域生态环境提供基础资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后变化 矿床改造 保存 成矿预测 环境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