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三种核苷类药物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
2
1
作者
黄修伙
罗贤鑫
+1 位作者
陈兴
陈阳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32期55-57,共3页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核苷类药物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5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组,每组50例,分别行恩替卡韦、拉米夫定、阿德福...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核苷类药物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5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组,每组50例,分别行恩替卡韦、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后HBV-DNA含量、肝功能评分(Child-Pugh)、HBeAg阴转率,随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三组间HBV-DNA含量、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HBV-DNA含量、Child-Pugh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A组HBV-DNA含量、Child-Pugh评分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BeAg阴转率为36.0%,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毒副作用小,有利于促进HBeAg阴转,其中恩替卡韦效果更为突出,可予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类药物
恩替卡韦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H
b
V-DNA
含量
肝功能评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早期门脉高压实验室指标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何永建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2期168-170,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未成熟血小板分数(IPF)、高荧光强度未成熟血小板分数(HIPF)、清蛋白(ALB)、纤维蛋白原(Fbg)、肝脏门静脉内径、腹水生成、脾脏大小等指标在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纳入该院80例乙型肝炎后肝...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未成熟血小板分数(IPF)、高荧光强度未成熟血小板分数(HIPF)、清蛋白(ALB)、纤维蛋白原(Fbg)、肝脏门静脉内径、腹水生成、脾脏大小等指标在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纳入该院8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作为病例组,4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2组研究对象的IPF、H-IPF、ALB、Fbg、肝脏门静脉内径、腹水生成、脾脏大小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ALB、Fbg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IPF、H-IPF明显低于病例组(P<0.05);病例组的血小板减少亚组IPF、H-IPF、门静脉内径均大于血小板正常亚组(P<0.05);ALB与门静脉内径相关性较弱。脾大患者的ALB明显低于脾正常患者(P<0.05);腹水患者的ALB明显低于非腹水患者(P<0.05)。结论 IPF和H-IPF可有效评估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未成熟血小板分数
门脉高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种核苷类药物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
2
1
作者
黄修伙
罗贤鑫
陈兴
陈阳
机构
阳江市公共卫生医院
出处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32期55-57,共3页
文摘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核苷类药物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5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组,每组50例,分别行恩替卡韦、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后HBV-DNA含量、肝功能评分(Child-Pugh)、HBeAg阴转率,随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三组间HBV-DNA含量、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HBV-DNA含量、Child-Pugh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A组HBV-DNA含量、Child-Pugh评分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BeAg阴转率为36.0%,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毒副作用小,有利于促进HBeAg阴转,其中恩替卡韦效果更为突出,可予以推广。
关键词
核苷类药物
恩替卡韦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H
b
V-DNA
含量
肝功能评分
Keywords
Nucleoside
drugs
Entecavir
post
-
hepatitic
b
cirrhosis
H
b
V-DNA
content
Liver
function
score
分类号
R512.62 [医药卫生—内科学]
R575.2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早期门脉高压实验室指标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何永建
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检验科
出处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2期168-170,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未成熟血小板分数(IPF)、高荧光强度未成熟血小板分数(HIPF)、清蛋白(ALB)、纤维蛋白原(Fbg)、肝脏门静脉内径、腹水生成、脾脏大小等指标在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纳入该院8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作为病例组,4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2组研究对象的IPF、H-IPF、ALB、Fbg、肝脏门静脉内径、腹水生成、脾脏大小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ALB、Fbg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IPF、H-IPF明显低于病例组(P<0.05);病例组的血小板减少亚组IPF、H-IPF、门静脉内径均大于血小板正常亚组(P<0.05);ALB与门静脉内径相关性较弱。脾大患者的ALB明显低于脾正常患者(P<0.05);腹水患者的ALB明显低于非腹水患者(P<0.05)。结论 IPF和H-IPF可有效评估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形成。
关键词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未成熟血小板分数
门脉高压
Keywords
post
-
hepatitic
b
liver
cirrhosis
immature
platelet
fraction
portal
hypertension
分类号
R446.6 [医药卫生—诊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三种核苷类药物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
黄修伙
罗贤鑫
陈兴
陈阳
《中外医学研究》
202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早期门脉高压实验室指标变化规律的研究
何永建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