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后马克思主义者阿甘本的思想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
张扬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7 |
0 |
|
2
|
拉克劳政治主体理论的形成和核心线索 |
张晓娜
胡爱玲
|
《前沿》
|
2020 |
0 |
|
3
|
析“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概念 |
糜海波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4
|
“让日常生活成为艺术”:一种后马克思的都市化乌托邦构想 |
刘怀玉
范海武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0
|
|
5
|
不可能性:后马克思思潮的政治立场 |
张一兵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0
|
|
6
|
走出“后马克思主义悖论”——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教训及其启示 |
胡大平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6
|
|
7
|
“葛兰西转向”与英国后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诞生 |
李永新
|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8
|
后马克思主义批评视阈下的底层人物:论近期英美作品中的“新仆人叙事” |
杨晓霖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9
|
空间社会理论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 |
卓承芳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