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tibiotics/antibacterial drug use, their marketing and promotion during the post-antibiotic golden age and their role in emergence of bacterial resistance 被引量:4
1
作者 Godfrey S. Bbosa Norah Mwebaza +2 位作者 John Odda David B. Kyegombe Muhammad Ntale 《Health》 2014年第5期410-425,共16页
During the post-antibiotic golden age, it has seen a massive antibiotic/antibacterial production and an increase in irrational use of these few existing drugs in the medical and veterinary practice, food industries, t... During the post-antibiotic golden age, it has seen a massive antibiotic/antibacterial production and an increase in irrational use of these few existing drugs in the medical and veterinary practice, food industries, tissue cultures, agriculture and commercial ethanol production globally. The irrational drug use has been further exacerbated by the increased marketing and promotion of these drugs by the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thus increasing their accessibility in the public and hence their improper use. The lack of produc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the newer and effective antibiotic/antibacterial drugs in clinical practice in the post-antibiotic golden age has seen an increase in the emergence of the resistant pathogenic bacterial infections creating a significant problem in the global health of humankind. The massive productions of the antibiotic/antibacterial drugs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poor disposal of these drugs and hence many of them are discharged in various water bodies contributing to the environmental antibiotic/antibacterial drug pollution. In the environment, these drugs exert pressure on the environmental bacteria by destroying useful bacteria that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recycling of the organic matter and as well as promoting the selection of the resistant pathogenic bacteria that can spread in human and animal population thus causing an increase in the observed bacterial disease burden and hence a significant global public health problem. The resistant bacterial diseases lead to the high cost, increased occurr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prolonged hospitalization, the exposure to the second- and third-line drugs like in MDR-TB and XDR-TB that leads to toxicity and deaths as well as the increased poor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and animal industry and commercial ethanol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antibiotic GOLDEN Age IRRATIONAL antibiotic Use Medicines MARKETING and PROMOTION Internet Access ANTIBACTERIAL Resistance
下载PDF
氟苯尼考及其与多西环素联合的体外抗菌作用 被引量:33
2
作者 胡功政 苑丽 +2 位作者 刘智明 王升运 王付民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9-383,共5页
对氟苯尼考 (Florfenicol)及其与多西环素 (Doxycycline)联合的体外抗菌活性、杀菌动力学曲线和抗菌后效应(PAE)作了研究。结果表明 :氟苯尼考对鸡大肠杆菌等 9种标准菌株最小抑菌浓度 (MIC)为 0 .2~ 1.6 mg/L ,与氯霉素相似或略低 ,... 对氟苯尼考 (Florfenicol)及其与多西环素 (Doxycycline)联合的体外抗菌活性、杀菌动力学曲线和抗菌后效应(PAE)作了研究。结果表明 :氟苯尼考对鸡大肠杆菌等 9种标准菌株最小抑菌浓度 (MIC)为 0 .2~ 1.6 mg/L ,与氯霉素相似或略低 ,比甲砜霉素低 1/2~ 1/80 ;对耐氯霉素、甲砜霉素的鸡大肠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和猪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仍有较强抗菌作用 ;对鸡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动力学曲线与甲砜霉素相似 ,表现为低浓度抑菌 (小于 4 MIC值 )、高浓度缓慢杀菌 ;对鸡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PAE显著长于甲砜霉素 (P<0 .0 5 ) ,呈浓度依赖性 ,对鸡大肠杆菌的 PAE(1.4 5~ 2 .0 7h)显著长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0 .4 8~ 1.18h)。棋盘法测得氟苯尼考与多西环素联合对鸡大肠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猪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为无关作用 ,对前 3种菌的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值为 1.5 ,联合时的氟苯尼考 MIC值比其单独时减小了 1/2。氟苯尼考以 1∶ 2与多西环素联合时 ,对鸡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速率与氟苯尼考单药相比均有所增加 ,当浓度大于或等于 4 MIC时呈现出协同作用 ;对鸡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PAE与单药 PAE的较大值相近 ,与相应浓度的单药相比均表现为无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苯尼考 多西环素 抗菌活性 联合用药 杀菌动力学曲线
下载PDF
纳米银的抗菌特性及对多重耐药菌株的抗菌作用 被引量:30
3
作者 陈学情 蒋家璇 +4 位作者 任志鸿 李娟 张红英 徐建国 杜华茂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39-549,共11页
【目的】利用革兰氏阴性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和真菌的模式菌株分析纳米银的抗菌特性,并评价纳米银对多重耐药菌株的抗菌作用。【方法】利用生物法合成的纳米银,以微量肉汤法测定3种标准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 【目的】利用革兰氏阴性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和真菌的模式菌株分析纳米银的抗菌特性,并评价纳米银对多重耐药菌株的抗菌作用。【方法】利用生物法合成的纳米银,以微量肉汤法测定3种标准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计算MBC/MIC比值。用系列浓度的纳米银处理3株标准菌株后经平板计数法绘制时间-杀菌曲线。采用菌落平板计数法测定了纳米银对3种标准菌株的"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最后在生物安全II级实验室测定纳米银对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菌株的抗菌作用。【结果】用生物法合成了粒径5–30 nm的纳米银,zeta电位为–19.5 m V。该纳米银制剂对3种标准菌株的时间-杀菌曲线均表现为时间依赖型抗菌作用。纳米银对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抗生素后效应"随着浓度增加而增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明显"抗生素后效应"。纳米银对3种标准菌株的MIC值和MBC值均在1.00–4.00μg/m L之间;对3株人源性多重耐药菌MIC值在6.00–26.00μg/m L之间,MBC值在1.00–32.00μg/m L之间;对14株动物源性多重耐药菌MIC值在4.00–10.00μg/m L之间,MBC值在8.00–16.00μg/m L之间。纳米银对所有测试菌株的MBC/MIC值均小于2。【结论】纳米银是一种时间依赖型的抗菌剂,有不同程度的"抗生素后效应",对人源和动物源性多重耐药菌有杀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silver nanoparticles AgNPs) 最小抑菌浓度(MIC) 最小杀菌浓度(MBC) 时间-杀菌曲线 抗生素后效应
原文传递
环丙沙星和二氟沙星对大肠杆菌和金葡球菌的体外抗菌后效应 被引量:16
4
作者 段传可 吴文蓉 +1 位作者 雷军 王浴生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76-378,共3页
采用常规活菌落计数法观察环丙沙星和二氟沙星在3种不同浓度(4MIC、2MIC和0.5MIC)下对大肠杆菌ATCC25922和金葡球菌ATCC25923的体外抗菌后效应(PAE)。结果表明所试药物对两种细菌均显示不同程... 采用常规活菌落计数法观察环丙沙星和二氟沙星在3种不同浓度(4MIC、2MIC和0.5MIC)下对大肠杆菌ATCC25922和金葡球菌ATCC25923的体外抗菌后效应(PAE)。结果表明所试药物对两种细菌均显示不同程度的PAE(0.50~3.25h),且其PAE时间与药物剂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喹诺酮 大肠杆菌 金葡球菌 抗菌后效应
下载PDF
利奈唑胺组织穿透性及在感染组织中的药效学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春杏 付强 朱珠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3期349-355,共7页
利奈唑胺对革兰阳性(G+)菌抗菌作用强,具有较好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组织穿透性好,血浆或血清中>50%利奈唑胺可以穿透到感染组织,在不同感染组织针对不同病原菌PK/PD参数有所不同,中国人群利奈唑胺敏感菌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 利奈唑胺对革兰阳性(G+)菌抗菌作用强,具有较好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组织穿透性好,血浆或血清中>50%利奈唑胺可以穿透到感染组织,在不同感染组织针对不同病原菌PK/PD参数有所不同,中国人群利奈唑胺敏感菌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5~2μg/mL,对特定病原菌具有抗生素后效应,是治疗G+菌感染的糖肽类多重耐药的最后防线。本文就利奈唑胺针对G+菌感染治疗的组织穿透性及在感染组织中的药效动力学作一综述,为临床合理选用利奈唑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组织穿透性 最小抑菌浓度 抗生素后效应 PK/PD参数
下载PDF
奈替米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纪树国 王睿 +1 位作者 王岳松 宋艳红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54-357,共4页
目的研究来替米星每日1次投药法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药代动力学、抗生素后效应和药物毒性。方法48例患者分为三组:(1)单一组14例,使用奈替米星,每天总量为6mg·kg-1·h-1;(2)合用组16例,使用头孢唑啉每12小时... 目的研究来替米星每日1次投药法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药代动力学、抗生素后效应和药物毒性。方法48例患者分为三组:(1)单一组14例,使用奈替米星,每天总量为6mg·kg-1·h-1;(2)合用组16例,使用头孢唑啉每12小时1次投药3g,奈替米星每天200mg;(3)对照组18例,使用头胞唑啉每12小时投药3g,与阿米卡星每天200mg联合使用,分别观察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临床疗效;应用荧光偏振分析仪(TDX)药物浓度自动分析仪研究其药代动力学;应用AVANTAGE生物分析仪研究奈替米星抗生素后效应,观察了奈替米星的肾、耳毒性。结果每日1次单用奈替米星组疗效较头抱叹批及阿米卡星组好。平均血药浓度为27.23mg/L谷浓度为0.23mg/L,半数药物消除相时间为5.095小时,药时曲线下面积为70μg·h-1·ml-1。奈替米皇0.5、1及4倍最低抑菌浓度(MIC)对4种细菌均显示不同程度的抗生素后效应。本组研究未发现耳、肾毒性。结论奈替米星每日1次投药法有较高血清浓度,较大药时曲线下面积,作为浓度依赖性杀菌药,此药临床效果较好,而且其抗生素后效应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替米星 药代动力学 抗生素 毒性
原文传递
后抗生素时代生物饲料添加剂研发状况与对策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瑞珍 高沂 +2 位作者 宋献艺 李向阳 赵亮 《山西农业科学》 2011年第2期170-173,共4页
通过分析饲用酶制剂、饲用肽、饲用微生态制剂及植物提取物4类重要生物饲料添加剂产品研发技术和国内外生产应用现状,提出了我国主要生物饲料添加剂研发的目标与对策:重视微生物和基因资源研究,鼓励源头创新性研究;重点支持以生物技术... 通过分析饲用酶制剂、饲用肽、饲用微生态制剂及植物提取物4类重要生物饲料添加剂产品研发技术和国内外生产应用现状,提出了我国主要生物饲料添加剂研发的目标与对策:重视微生物和基因资源研究,鼓励源头创新性研究;重点支持以生物技术为主的饲料添加剂研制平台建设,扶持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团队;主攻关键产品研制技术,引导生物饲料添加剂技术与产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抗生素时代 生物饲料 添加剂 研发现状 对策
下载PDF
氟苯尼考在鸡体内的药动学及其体内抗菌后效应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旭 薛克友 +2 位作者 王大菊 赵芬琴 谢欣梅 《中国兽药杂志》 2008年第12期39-42,共4页
为探讨氟苯尼考的药动学特征及抗菌后效应(PAE),制订临床给药方案,用微生物法测定鸡血清中氟苯尼考浓度。建立鸡组织笼感染模型,以菌落计数法测定氟苯尼考的体内PAE。结果显示内服给药后药-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式模型,其药动学... 为探讨氟苯尼考的药动学特征及抗菌后效应(PAE),制订临床给药方案,用微生物法测定鸡血清中氟苯尼考浓度。建立鸡组织笼感染模型,以菌落计数法测定氟苯尼考的体内PAE。结果显示内服给药后药-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式模型,其药动学方程为C=4.7804(e-0.1096t-e-2.5858t),主要药动学参数:t1/2Ke=(6.42±0.83)h、Cmax=(3.96±0.42)μg/mL、AUC=(42.41±7.50)(μg/mL).h-1、Vd=(6.63±0.68)L/kg;氟苯尼考浓度在2MIC、4MIC和8MIC时,作用1h的体内PAE分别为0.35、1.20和1.48h,同时测定的体外PAE为0.23、0.93和1.17h。鸡内服氟苯尼考的给药方案为1日1次,维持剂量30mg/kg体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苯尼考 多杀性巴氏杆菌 药动学 抗菌后效应
下载PDF
氟苯尼考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抗菌后效应 被引量:9
9
作者 张旭 王大菊 伍金娥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8-410,共3页
采用菌落计数法测定氟苯尼考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体外抗菌药后效应(PAE)、抗菌后亚抑菌浓度效应(PA-SME)及亚抑菌浓度效应(SME)。结果显示:氟苯尼考在2~8MIC(μg/mL)范围内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PAE为1.31~5.01h,PA-SME... 采用菌落计数法测定氟苯尼考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体外抗菌药后效应(PAE)、抗菌后亚抑菌浓度效应(PA-SME)及亚抑菌浓度效应(SME)。结果显示:氟苯尼考在2~8MIC(μg/mL)范围内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PAE为1.31~5.01h,PA-SME为1.66-24.20h,SME为0.05~1.31h;其PAE受药物浓度、细菌接触时间及接种量的影响。结果提示:临床应用氟苯尼考治疗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时,应结合药代动力学参数和MIC及PAE,制订给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苯尼考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multocida) 抗菌药后效应(PAE) 抗菌后亚抑制浓度效应(PA-SME) 亚抑菌浓度效应(SME)
下载PDF
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抗生素后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梁蓓蓓 王瑾 +3 位作者 白楠 周家军 裴广胜 王睿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研究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抗生素后效应(PAE)。方法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不同接触浓度、不同接触时间的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MRSA的PAE;用扫描电镜观察两药PAE期间MRSA形态学的变化。结果利... 目的研究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抗生素后效应(PAE)。方法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不同接触浓度、不同接触时间的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MRSA的PAE;用扫描电镜观察两药PAE期间MRSA形态学的变化。结果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MR-SA均能产生中度PAE,且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接触浓度的增加,PAE延长。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在体外PAE期间没有观察到两药MRSA形态有显著的变化。结论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在体外对MRSA均能产生中度PAE,两药在体外PAE期间MRSA形态无明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万古霉素 抗生素后效应
原文传递
康替唑胺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朱德妹 叶信予 +3 位作者 胡付品 吴湜 郭燕 吴培澄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1-135,共15页
目的评价噁唑烷酮类新药康替唑胺对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收集全国19所医院1321株的临床分离菌,以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康替唑胺对分离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与有关抗菌药物进行比较,测定康替唑胺的杀菌活性、抗菌药物后效应(P... 目的评价噁唑烷酮类新药康替唑胺对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收集全国19所医院1321株的临床分离菌,以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康替唑胺对分离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与有关抗菌药物进行比较,测定康替唑胺的杀菌活性、抗菌药物后效应(PAE)以及不同培养条件对康替唑胺抗菌作用的影响。结果康替唑胺对革兰阳性菌中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和肠球菌属等临床常见分离菌均显示良好的抗菌活性,包括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萄)(MRSA)、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和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等多重耐药菌株。康替唑胺对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和MRSA的MIC90均为0.5 mg/L,对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敏感株(PSSP)和不敏感菌株(PNSP)的MIC90亦均为0.5 mg/L,对其他链球菌属包括化脓链球菌等β溶血链球菌和草绿色链球菌的MIC90均为1 mg/L,对肠球菌属细菌包括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的MIC90亦均为1 mg/L。康替唑胺对包括金葡菌在内的葡萄球菌属细菌的抗菌活性较利奈唑胺略高或相仿、亦略高于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对链球菌属细菌的抗菌活性与利奈唑胺相仿,略低于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对肠球菌属细菌的活性亦与利奈唑胺相仿,对万古霉素敏感株的抗菌活性与万古霉素相仿,略低于替考拉宁,但对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的活性则明显优于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与利奈唑胺相仿。康替唑胺对受试的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属有良好的杀菌活性,尤其对肺炎链球菌具有良好的杀菌活性,但对肠球菌属细菌与利奈唑胺一样仅具抑菌活性。康替唑胺对金葡菌和肺炎链球菌的PAE均值分别为(1.56±0.42)h和(1.77±0.99)h。培养基中pH的改变对康替唑胺体外抗菌作用无明显影响,但细菌接种菌量的改变和血清蛋白含量的增高对康替唑胺的抗菌活性有一定影响。结论康替唑胺作为一种新型的噁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替唑胺 药物敏感性试验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抗菌药物后效应
下载PDF
后抗生素时代饲料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莎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7-120,共4页
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的长期使用给动物生产、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饲用抗生素在饲料生产中的禁用代表着后抗生素时代的来临,这也符合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国策。在后抗生素时代,饲料行业面临着成本与无抗效果不平衡、从业人... 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的长期使用给动物生产、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饲用抗生素在饲料生产中的禁用代表着后抗生素时代的来临,这也符合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国策。在后抗生素时代,饲料行业面临着成本与无抗效果不平衡、从业人员“无抗”意识薄弱、替抗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本文对这些现状提出增强饲料行业监管力度、完善动物精准营养供给、提高饲料生产工艺水平、加大替抗产品研发投入的要求,旨在为饲料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抗生素时代 饲料行业 发展现状 未来展望
下载PDF
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89-07抗生素后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烨 李家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29-433,438,共6页
选用活菌记数法测定抗生素89-07体外抗生素后作用,对照药为庆大霉素,实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ATCC25922、90-020和绿脓假单胞菌ATCC27853、93-374对抗生素89-07和庆大霉素均敏感(MIC范围为... 选用活菌记数法测定抗生素89-07体外抗生素后作用,对照药为庆大霉素,实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ATCC25922、90-020和绿脓假单胞菌ATCC27853、93-374对抗生素89-07和庆大霉素均敏感(MIC范围为0.5~2mg/L)。抗生素89-07对4株实验菌2个药物浓度(4MIC,1MIC)的PAE分别为2.38±0.09和0.65±0.06、1.87±0.07和0.36±0.09、2.93±0.15和0.45±0.11、1.26±0.09和0.45±0.06h,庆大霉素分别为1.84±0.17和0.31±0.04、1.85±0,08和0.24±0.04、2.56±0.11和0.27±0.05、1.04±0.11和0.38±0.06h。两药相应的PAE值相比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根据细菌不同而不同,与MIC无明显关系;两药高低2个浓度的PAE值则均有显著差异(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糖苷 抗生素 抗生素 89-07 后作用
下载PDF
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头孢米诺、氨曲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奈替米星的体外抗生素后效应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晓陶 雷振之 鞠长德 《中国抗生素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20-224,共5页
测定了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头孢米诺、氨曲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奈替米星在5MIC药浓度下与金葡球茵、大肠杆菌作用1~2h的体外抗生素后效应(PAE)。抗菌药物的去除采用稀释法,细菌生长情况的监测采用菌落计数法。所测... 测定了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头孢米诺、氨曲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奈替米星在5MIC药浓度下与金葡球茵、大肠杆菌作用1~2h的体外抗生素后效应(PAE)。抗菌药物的去除采用稀释法,细菌生长情况的监测采用菌落计数法。所测试的β-内酰胺类药物(氨曲南除外)对金葡球菌均有PAE,对大肠杆菌仅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有PAE。环丙沙星、奈替米星对金葡球菌、大肠杆菌均产生PAE。利用PAE的特点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环丙沙星 头孢他啶 体外试验 PAE
下载PDF
喹诺酮类抗菌药给药方案的选择 被引量:6
15
作者 孙德清 王荣梅 张颖 《中国药事》 CAS 2003年第6期389-390,共2页
文章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并结合临床用药经验 ,对喹诺酮类抗菌药合理的给药方案进行了论述 ,认为临床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必须从药动学特性、抗生素后效应及联合用药等方面予以考虑 ,选择合理的给药方案。
关键词 喹诺酮 药代动力学 抗生素后效应 联合用药
下载PDF
红霉素对菲降解菌GY2B的毒性及抗生素后效应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祎毅 杨琛 +2 位作者 郭楚玲 农任秋 党志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21-1228,共8页
为了解抗生素对环境污染物高效降解菌的生态效应,通过红霉素对菲高效降解菌GY2B的毒性实验以及抗生素后效应(PAE)的测定,研究了菌体细胞在红霉素作用下的生理、毒理指标以及后效应期间菌体的变化。结果表明,GY2B对红霉素的最高耐受(9... 为了解抗生素对环境污染物高效降解菌的生态效应,通过红霉素对菲高效降解菌GY2B的毒性实验以及抗生素后效应(PAE)的测定,研究了菌体细胞在红霉素作用下的生理、毒理指标以及后效应期间菌体的变化。结果表明,GY2B对红霉素的最高耐受(99.9%死亡率)浓度为25μg/mL,长期接触低于25μg/mL的红霉素可降低GY2B对药物敏感性,使其产生耐药性;当红霉素浓度高于最低抑菌浓度(0.25μg/mL)时,能显著降低菌体细胞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引起活性氧对菌体的损伤,亦能显著降低乳酸脱氢酶(LDH)活力,但对菌体细胞有氧呼吸水平的影响会随着时间逐渐减弱;GY2B在短暂接触红霉素后2~3 h即可复苏生长(菌密度增加10倍),但红霉素能对GY2B产生明显的后效应,诱发细胞SOS修复机制和自溶现象,使得DNA含量发生显著变化。因此,环境中抗生素对污染物降解微生物的生态效应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 鞘氨醇单胞菌 生物降解 最低抑菌浓度 超氧化物歧化酶 乳酸脱氢酶 抗生素后效应
原文传递
氟苯尼考对鳗鲡常见致病菌体外抗菌后效应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忠琴 关瑞章 +2 位作者 汪黎虹 骆曼娜 刘宏伟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0年第4期40-43,共4页
采用试管液体二倍稀释法测定氟苯尼考对鳗鲡养殖中常见主要致病菌(肠杆菌B01、克雷伯氏菌B12、豚鼠气单胞菌B15和嗜水气单胞菌B20)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用菌落计数法分别测定氟苯尼考在0.5、1、2、4倍于各菌MIC时对... 采用试管液体二倍稀释法测定氟苯尼考对鳗鲡养殖中常见主要致病菌(肠杆菌B01、克雷伯氏菌B12、豚鼠气单胞菌B15和嗜水气单胞菌B20)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用菌落计数法分别测定氟苯尼考在0.5、1、2、4倍于各菌MIC时对鳗鲡致病菌株B01、B12、B15、B20体外抗菌后效应(PAE)。结果氟苯尼考在0.5、1、2、4倍MIC值时对鳗鲡致病菌株B01、B12、B15、B20均具有一定的PAE,且PAE与药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0.5-4倍MIC)呈剂量依赖关系,当药物浓度达4倍MIC时,PAE明显延长,分别为2.5±0.165、3.0±0.038、5.0±0.090和5.0±0.232h;氟苯尼考对B01、B12、B15、B20的PAE值在2倍MIC时差异较显著,在4倍MIC时对致病菌株B15和B20的PAE几乎无差异。相同浓度氟苯尼考对致病菌株B01和B12的PAE值明显低于B15和B20。结果提示在养殖鳗鲡病害防治中设计投药方案时,对常见致病菌B01、B12、B15和B20感染所造成的细菌性败血症、烂鳃、肝胆肿大等疾病,除了考虑药代动力学和MIC指标外,还需考虑PAE因素,可适当延长给药间隔时间,降低药物对鳗鲡的副作用及对其摄食量和生长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苯尼考 鳗鲡 致病菌 最小抑菌浓度 抗菌后效应
下载PDF
阿莫西林纳米粒对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体外PAE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雪峰 欧阳五庆 +1 位作者 孙江才 李向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共6页
【目的】研究阿莫西林纳米粒(AMX-NP)对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ATCC25923及其临床分离株、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标准株ATCC25922及其临床分离株的体外抗菌后效应(PAE)。【方法】制备AMX-NP,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其对乳... 【目的】研究阿莫西林纳米粒(AMX-NP)对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ATCC25923及其临床分离株、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标准株ATCC25922及其临床分离株的体外抗菌后效应(PAE)。【方法】制备AMX-NP,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其对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采用细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于AMX-NP PAE期的不同时间点分别测定其在0.5×MIC、1×MIC、2×MIC和4×MIC时的体外PAE。【结果】当AMX-NP质量浓度分别为0.5×MIC、1×MIC、2×MIC和4×MIC时,其对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均产生一定的PAE,PAE值与AMX-NP质量浓度(0.5×MIC^4×MIC)呈剂量依赖性,且该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产生的PAE值均较大肠杆菌长。【结论】临床应用AMX-NP防治奶牛乳房炎时,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和无乳链球菌性乳房炎,可适当延长给药间隔时间,对于大肠杆菌性乳房炎,宜缩短给药间隔或持续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莫西林纳米粒 抗菌后效应 金黄色葡萄球菌 无乳链球菌 大肠杆菌 给药间隔
下载PDF
抗生素后效应与合理用药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记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09年第5期543-544,共2页
目的介绍抗菌药物的PAE对临床合理用药的指导作用,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参考有关文献,结合临床用药实际论证给药方案。结果抗生素后效应的存在使药物的有效性得以延长,PAE对确定用药剂量、给药时间和次数具有指导作用。结论... 目的介绍抗菌药物的PAE对临床合理用药的指导作用,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参考有关文献,结合临床用药实际论证给药方案。结果抗生素后效应的存在使药物的有效性得以延长,PAE对确定用药剂量、给药时间和次数具有指导作用。结论结合PAE现象制定的用药方案,既提高了抗菌药物的疗效,又减少了药物费用和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抗生素后效应 合理用药
下载PDF
铜离子-氧化锌/十六烷基铵基吡啶-蒙脱石复合材料的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玉龙 杨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9-32,40,共5页
以大肠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为试验菌株,比较研究了铜离子-氧化锌/十六烷基铵基吡啶-蒙脱石复合材料(Cu2+-ZnO/CP-MMT)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Cu2+-ZnO/CP-MMT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和杀菌质量浓度分别为80μg... 以大肠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为试验菌株,比较研究了铜离子-氧化锌/十六烷基铵基吡啶-蒙脱石复合材料(Cu2+-ZnO/CP-MMT)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Cu2+-ZnO/CP-MMT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和杀菌质量浓度分别为80μg/mL和160μg/mL,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和杀菌质量浓度分别为40μg/mL和160μg/mL。Cu2+-ZnO/CP-MMT对所试菌均产生抗菌剂后效应和持续抑菌效应。320μg/mL的Cu2+-ZnO/CP-MMT能在12h内杀灭大肠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而640μg/mL的Cu2+-ZnO/CP-MMT能在6h内杀灭大肠杆菌,4h内杀灭鼠伤寒沙门氏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离子 氧化锌蒙脱石 十六烷基铵基吡啶抗菌活性抗菌剂后效应持续抑菌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