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8篇文章
< 1 2 1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84
1
作者 孙培养 储浩然 +5 位作者 李佩芳 王颖 李飞 夏建国 杨娅 郭铁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7,共5页
目的:比较通督调神针法与西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针刺组采用通督调神针刺法,取督脉穴百会、风府、神庭、水沟、大椎、神道为主穴,每日1次,每周6次,连续治疗4周;药... 目的:比较通督调神针法与西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针刺组采用通督调神针刺法,取督脉穴百会、风府、神庭、水沟、大椎、神道为主穴,每日1次,每周6次,连续治疗4周;药物组予以口服百忧解20mg,每日1次,连续服药4周。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末运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MES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分,比较两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4周后,针刺组HAMD评分(18.93±6.49)、MESSS评分(17.47±6.56)均低于药物组(26.07±8.66,22.43±8.26),BI评分(65.67±8.97)高于药物组(49.67±8.6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针刺组抑郁症总有效率96.7%(29/30)、神经功能缺损总有效率93.3%(28/30)、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有效率100.0%(30/30),均优于药物组的83.3%(25/30)、80.0%(24/30)、80.0%(24/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不仅能改善PSD患者抑郁症状,同时能够改善PSD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疗效优于西药百忧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针刺疗法 通督调神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通督调神针刺干预对药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 被引量:68
2
作者 孙培养 储浩然 +6 位作者 李佩芳 王涛 浦芳 吴杰 刘霞 罗春梅 刘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53-757,共5页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结合百忧解与单纯百忧解相比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起效时间和总体疗效差异。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通督调神针刺干预组(针药组)33例和对照组(药物组)30例。药物组予以口服百忧解20mg,每日1次,早上7:00服药,连...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结合百忧解与单纯百忧解相比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起效时间和总体疗效差异。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通督调神针刺干预组(针药组)33例和对照组(药物组)30例。药物组予以口服百忧解20mg,每日1次,早上7:00服药,连续服药4周;针药组在口服百忧解基础上予以通督调神针刺干预,取督脉穴百会、风府、神庭、水沟、大椎、神道为主穴,每日1次,每周6次,连续治疗4周。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时运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MES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分,比较两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2周时,针药组HAMD评分、MESSS评分显著下降,BI评分显著上升(均P<0.01),而药物组各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时,两组HAMD评分、MESSS评分均显著下降,BI评分均显著上升(均P<0.01);治疗2周、4周时,针药组HAMD评分、MESSS评分均低于药物组,BI评分均高于药物组(P<0.01,P<0.05)。针药组抗抑郁总有效率97.0%(32/33)、神经功能缺损总有效率90.9%(30/3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有效率97.0%(32/33),均优于药物组的80.0%(24/30)、80.0%(24/30)、83.3%(25/30,均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能缩短抗抑郁药物治疗PSD的起效时间,且能提高总体疗效,从而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通督调神 针刺疗法 起效时间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治疗效果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66
3
作者 于晨 刘欣娟 +1 位作者 黄菊 周宇彤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6期670-680,共11页
目的系统评价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疗效。方法检索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Joanna Briggs Institute Library,1980~2010.6)、Cochrane图书馆(1980~2010.6)、PubMed(1966~2010)、CINAHL(1982~2000.5)、CBM(1... 目的系统评价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疗效。方法检索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Joanna Briggs Institute Library,1980~2010.6)、Cochrane图书馆(1980~2010.6)、PubMed(1966~2010)、CINAHL(1982~2000.5)、CBM(1978~2010)、CNKI(1979~2010)中所有关于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9个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心理干预结束后的即刻效果,干预组比对照组更能有效降低抑郁评分,亚组分析显示干预组4周、6周、8周及12周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对心理干预的长期效果,干预组比对照组更能有效降低抑郁评分,亚组分析间隔8周、24周、48周评价,干预组均优于对照组;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和支持性心理治疗单用或者联用,干预组比对照组更能有效降低抑郁评分;按文献质量高低进行亚组评价,不同级别均显示干预组比对照组更能有效降低抑郁评分。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开展心理干预,尤其是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和支持性心理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状态,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干预 脑卒中后抑郁 认知行为治疗 支持性心理治疗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通督调神”针刺对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保护作用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65
4
作者 孙培养 蔡荣林 +6 位作者 李佩芳 朱艳 王涛 吴杰 李难 刘辉 储浩然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41-747,共7页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对卒中后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组织结构以及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的影响,探讨"通督调神"针法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清洁级SD大...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对卒中后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组织结构以及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的影响,探讨"通督调神"针法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清洁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通督调神组和非经非穴组,每组12只。模型组、通督调神组、非经非穴组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和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性应激法复合制备卒中后抑郁模型;假手术组仅切开皮肤,分离筋膜肌肉,暴露动脉后不进行结扎直接缝合切口。假手术组、模型组不予干预,通督调神组选取"百会""水沟""神庭""大椎"穴,针刺40 min,20 min行针1次,每日针刺1次,每周6次,连续治疗4周。非经非穴组选取大鼠前肢足背侧第3、4跖骨间隙凹陷处为"非经非穴"干预,针刺方法同通督调神组。观察干预后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海马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NE、5-HT和D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Zea Longa神经行为学评分提高(P<0.01),蔗糖水饮用量降低(P<0.01),敞箱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次数降低(均P<0.01),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损伤,海马组织中NE、5-HT和DA含量降低(均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通督调神组大鼠Zea Longa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P<0.01),蔗糖水饮用量增加(P<0.01),敞箱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次数增多(均P<0.01),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损害减轻,海马组织中NE、5-HT和DA含量升高(P<0.01,P<0.05);与非经非穴组相比较,通督调神组大鼠Zea Longa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P<0.01),蔗糖水饮用量增加(P<0.01),敞箱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次数增多(均P<0.01),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损害减轻,海马组织中NE、5-HT和DA含量升高(P<0.01,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能改善卒中后抑郁模型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督调神针法 脑卒中后抑郁 海马 单胺类神经递质
原文传递
炎症指标对缺血性脑卒中卒中后抑郁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1
5
作者 胡佳 周伟 +4 位作者 周志明 杨倩 韩剑 颜燕 董万利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65-671,共7页
目的探讨患者入院时静脉血白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PLR)值以及发病后2周外周血细胞因子IL-17、IL-6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卒中后抑郁(PSD)发生的相关性。方法贯序性纳入2015年3月~2017年9月就诊于皖南医学院... 目的探讨患者入院时静脉血白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PLR)值以及发病后2周外周血细胞因子IL-17、IL-6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卒中后抑郁(PSD)发生的相关性。方法贯序性纳入2015年3月~2017年9月就诊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内科卒中病房首次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记录患者入院时的人口学资料、临床基线资料、影像学资料,并与入院14d后抽取静脉血,随访3个月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按照美国精神病治疗协会发布的美国心理疾病诊断标准第五版DSM-Ⅳ(SCID-I-R)诊断标准诊断抑郁,分为卒中后非抑郁障碍组和卒中后抑郁障碍组;并根据Hamilton抑郁量表(HAMD-17)行抑郁程度的评价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SD与入院时NLR和PLR值、以及病后2周外周血细胞因子IL-17、IL-6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受教育年限、BMI、独居、卒中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认知功能障碍(MMSE评分)、神经功能恢复程度(mRS评分)、实验室指标(NLR、PLR、IL-17、IL-6)与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相关因素进行调整后,NLR第三四分位数(即NLR≥4.02)(P<0.001)、PLR第三四分位数(即PLR≥203.74)(P=0.002)、IL-17(P=0.025)、IL-6(P=0.016)与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症状的发生具有独立相关性。对重度抑郁患者(HAMD≥24)的亚组分析中,调整相关因素后发现此4组实验室指标仍是其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入院时静脉血NLR、PLR水平、发病2周后外周静脉血IL-17、IL-6是缺血性脑卒中后3个月PSD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中性粒细胞 血小板 淋巴细胞 白介素
下载PDF
杵针疗法结合情志护理对中风后抑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1
6
作者 周群 蒋运兰 +2 位作者 郭秋月 王蓉 唐晴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34-537,共4页
目的探讨杵针疗法结合情志护理对中风后抑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杵针组和杵针情志组,3组均给予中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杵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杵针疗法,杵针情志组在中风护理常规基础上采... 目的探讨杵针疗法结合情志护理对中风后抑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杵针组和杵针情志组,3组均给予中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杵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杵针疗法,杵针情志组在中风护理常规基础上采用杵针疗法结合情志护理措施进行干预。3组均于干预前和干预6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巴氏指数评定量表(BI)、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进行评价。结果 3组患者干预后HAMD评分、BI指数和SIS得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杵针组和杵针情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杵针情志组HAMD评分和SIS得分与杵针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杵针疗法结合情志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中风后抑郁患者的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杵针疗法 情志护理 中风后抑郁 康复效果
下载PDF
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1
7
作者 唐启盛 裴清华 +1 位作者 侯秀娟 曲淼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36,共4页
目的 建立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Wistar成年大鼠 ,去除大鼠脑左侧皮层血管建立脑缺血模型 ,在此基础上加用孤养法和慢性不可预见的温和性应激方法 ,造成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动物模型。结果 造模后即予行为学测试 ,模型组... 目的 建立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Wistar成年大鼠 ,去除大鼠脑左侧皮层血管建立脑缺血模型 ,在此基础上加用孤养法和慢性不可预见的温和性应激方法 ,造成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动物模型。结果 造模后即予行为学测试 ,模型组大鼠蔗糖水饮用量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减少 ,有显著差异 (P <0 0 1) ,反映模型组大鼠兴趣和快感缺乏。旷野试验中模型组大鼠水平及垂直得分均小于正常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反映模型组大鼠活动性减少 ,兴趣缺乏。模型组大鼠游到终点的时间延长 ,错误次数增加 ,与正常组相比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或 0 0 1) ,反映模型组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动物模型快感缺乏 ,活动减少 ,能充分模拟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核心症状 ,实验重复性较好 ,是研究脑卒中后抑郁的理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动物模型 建立
原文传递
中风后抑郁74例分析 被引量:49
8
作者 何小英 《现代康复》 CSCD 2000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 :了解影响中风后发生抑郁的因素 ,尽可能及早消除可干预因素。方法 :评定中风后抑郁 ,并观察其发生与年龄、性别、病因、病情、病前性格、文化程度、心理社会因素、病灶部位的关系。结果 :126例中风患者中74例有抑郁状态 ,发生率为... 目的 :了解影响中风后发生抑郁的因素 ,尽可能及早消除可干预因素。方法 :评定中风后抑郁 ,并观察其发生与年龄、性别、病因、病情、病前性格、文化程度、心理社会因素、病灶部位的关系。结果 :126例中风患者中74例有抑郁状态 ,发生率为58.5 %,其发生与年龄、病程、病情、性格、文化程度、心理社会因素及病灶部位有关。结论 :年龄大、病情重、病程长、性格内向、文化水平低、经济条件差、与家人不和及病灶在左侧半球的中风患者 ,抑郁发生率高。尽早有效治疗 ,减轻病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中风后抑郁 病因 心理社会因素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情绪、睡眠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7
9
作者 何予工 李鹏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61-364,共4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抑郁情绪、睡眠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PSD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及综合康...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抑郁情绪、睡眠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PSD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及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治疗组给予rTMS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rTMS治疗,疗程8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中国脑卒中量表(CS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的抑郁情绪、睡眠质量、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HAMD、CSS、PSQI、MBI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治疗后),3组患者HAMD评分、PSQI评分、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M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治疗后HAMD、CSS、PSQI、MBI评分均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联合治疗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HAMD[(9.76±4.59)分]、CSS[(7.65±2.35)分]、PSQI[(16.13±4.12)分]、MBI评分[(52.61±9.26)分]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可显著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症状、睡眠障碍及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有效提高其ADL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后抑郁 睡眠障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原文传递
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2
10
作者 张朝辉 宋景贵 +2 位作者 王振英 王夏红 穆俊林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 探讨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及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1 例,对照组41例。研究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入组前停服其他抗抑郁剂,并进行1w清洗期后服用氟西汀,未服用 抗抑郁剂者直... 目的 探讨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及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1 例,对照组41例。研究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入组前停服其他抗抑郁剂,并进行1w清洗期后服用氟西汀,未服用 抗抑郁剂者直接服用氟西汀,给药剂量为20~40mg·d-1;对照组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两组均在治疗第1w内、第6w末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P300电位进行测定。结果 治疗第1w内两组抑郁自评量表分值及P300电位测定无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第6w末研究组抑郁自评量表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P300电位成分中N2、P3波潜伏期缩短和 P波幅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氟西汀是一种较理想的抗抑郁药物,对改善卒中后抑郁及认知功能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西汀 卒中后抑郁 认知功能 抑郁自评量表 P300电位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盐酸帕罗西汀对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52
11
作者 朱宁 赵伟丽 +2 位作者 朱洪山 刘海朋 李晶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12期2431-2434,共4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联合盐酸帕罗西汀对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HAMD评分及血清神经肽Y(NPY)、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1月至2017年2月...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联合盐酸帕罗西汀对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HAMD评分及血清神经肽Y(NPY)、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1月至2017年2月PSD患者6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帕罗西汀,观察组采用盐酸帕罗西汀+r TMS,两组均持续治疗2个月。入院时及治疗结束后统计对比两组抑郁评分(HAMD、MARDS、SDS)、血清NPY、BDNF、CRF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两组治疗后MARDS、HAMD及SDS分值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 <0. 05);(2)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4. 12%(32/34)较对照组64. 71%(22/34)高(P <0. 05);(3)两组治疗后血清CRF水平低于治疗前,BDNF及NPY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P <0. 05);(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14. 71%(5/34)与对照组8. 82%(3/34)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联合采用盐酸帕罗西汀及r TMS治疗卒中后抑郁症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清NPY、BDNF、CRF水平,降低HAMD评分,减轻患者抑郁程度,提高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具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盐酸帕罗西汀 卒中后抑郁症 HAMD评分 神经肽Y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
下载PDF
关于卒中后抑郁发病机制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50
12
作者 刘增雪 陆静珏 周一心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期24-28,共5页
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其发病机制复杂多变,国内外学者主要认同生物学机制和社会与心理学机制两种学说,生物学因素包括神经递质、炎性细胞因子、病灶部位、同型半胱氨酸、基因突变、神经生长因子等,均与卒中... 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其发病机制复杂多变,国内外学者主要认同生物学机制和社会与心理学机制两种学说,生物学因素包括神经递质、炎性细胞因子、病灶部位、同型半胱氨酸、基因突变、神经生长因子等,均与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密切相关。社会与心理学因素包括人口学因素、失眠、社会支持系统、家庭关系、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不良事件等,可影响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发展。中医对脏腑、气血阴阳病因病机的阐述也与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卒中后抑郁的形成机制目前尚无明确结论,人们仍需进一步研究相关因素对于疾病发生的作用与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生物学机制 社会心理学机制 病因病机
下载PDF
帕罗西汀和盐酸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49
13
作者 李小明 胡爱虹 顾群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15-817,共3页
目的比较盐酸帕罗西汀与盐酸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8例和对照组32例。试验组给予盐酸帕罗西汀20 mg·d-1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舍曲林50mg·d-1口服治疗,疗... 目的比较盐酸帕罗西汀与盐酸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8例和对照组32例。试验组给予盐酸帕罗西汀20 mg·d-1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舍曲林50mg·d-1口服治疗,疗程均为1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12周后的临床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巴塞尔指数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89.29%,对照组9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2组HAMD、NIHSS及巴塞尔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但是2组治疗12周末上述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1.43%,对照组1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帕罗西汀与盐酸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均较为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盐酸帕罗西汀 盐酸舍曲林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缺血性脑卒中NIHSS评分与卒中抑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8
14
作者 袁波 谭莉 +1 位作者 李鑫 万芳超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30-432,461,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10—2018-10期间在湖南省脑科医院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0例,收集病史资料及NIHSS评分,并跟踪观察1个月,以中国精神障碍诊...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10—2018-10期间在湖南省脑科医院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0例,收集病史资料及NIHSS评分,并跟踪观察1个月,以中国精神障碍诊断和分类标准第3版(CCMD-3)的抑郁诊断标准诊断PSD,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版本)评估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将研究对象分为非PSD组(HAMD评分≤6分)和PSD组(HAMD评分>7分),再将PSD组进一步分为轻度抑郁亚组(HAMD评分>7分且≤16分)、中-重度抑郁症亚组(HAMD评分≥17分)。计算PSD患病率,并分析影响PSD患病率的相关因素(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房颤、吸烟、饮酒、既往有无脑卒中史),以及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HAMD评分)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脑卒中后1个月内PSD的患病率为34.0%(51例),其中轻度抑郁症状患者占64.7%(33例)。PSD组既往脑卒中史的构成比(83.3%)显著高于非PSD组(30.3%;P<0.05)。PSD组NIHSS评分与HAMD评分具有相关性(OR=5.231,95%CI=1.204~10.154,P=0.01)。结论 PSD以轻度抑郁症状为主,既往有脑卒中病史者患病率高,且NIHSS评分与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NIHSS评分越高,PSD患病几率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HSS评分 卒中后抑郁 相关性
下载PDF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与血浆多巴胺、5-羟色胺及HAMD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7
15
作者 郦铮铮 丛文杰 +1 位作者 郑晓露 张楠 《中华全科医学》 2019年第3期384-387,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与血浆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脑卒中后抑郁患者57例、脑卒中无抑郁患者55例,体检健康...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与血浆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脑卒中后抑郁患者57例、脑卒中无抑郁患者55例,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各组上肢正中神经、下肢胫后神经SSR潜伏期与波幅、血浆DA、5-HT水平以及HAMD评分,以及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组患者的上、下肢SSR潜伏期、波幅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上、下肢SSR潜伏期均显著高于脑卒中后无抑郁组(均P<0.05);脑卒中后无抑郁组患者的上肢SSR潜伏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上、下肢SSR波幅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脑卒中后抑郁组血浆DA、5-HT水平显著低于脑卒中无抑郁组与正常对照组(均P<0.05)。脑卒中后抑郁组HAMD评分与上、下肢SSR潜伏期呈正相关(均P<0.05),与DA、5-HT呈负相关(均P<0.05)。脑卒中后抑郁组上、下肢SSR潜伏期与血浆DA、5-HT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正常对照组上肢SSR潜伏期与血浆DA、5-HT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下肢SSR潜伏期与血浆DA呈负相关(P<0.05)。结论对SSR、血浆DA、5-HTshui进行检测并将其和HAMD评分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更为严谨、准确地判断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将可靠的诊断依据提供给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多巴胺 5-羟色胺
原文传递
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5
16
作者 范文涛 闫咏梅 +1 位作者 别玉龙 王倩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05-1311,共7页
目的通过检测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粪便标本的微生物种群分布变化情况,分析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情况与抑郁状态之间的相互联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使用Roche/45高通量测序平台对32例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大便标本中的16S RNA V3区进行... 目的通过检测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粪便标本的微生物种群分布变化情况,分析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情况与抑郁状态之间的相互联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使用Roche/45高通量测序平台对32例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大便标本中的16S RNA V3区进行定性分析,与30例正常健康成人粪便标本统计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健康成人对比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粪便中细菌菌群中细菌物种OTU信息量明显增加(P<0.01),多样性指数(Shannon)增大(P<0.05)和物种均一度指标(Evenness)也有所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肠道菌群丰度在门水平上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梭杆菌门均较正常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厚壁菌门数量明显减少(P<0.05)。在科水平上Acidaminococcaceae,Rikenellaceae,Sutterellaceae,Fusobacteriaceae,Porphyromonadaceae,Enterobacteriaceae,比例明显增加(P<0.05),Bacteroidaceae,Ruminococcaceae,Prevotellaceae,Lachnospiraceae,Erysipelotrichaceae细菌比例明显减少(P<0.05)。在属水平上Phascolarctobacterium,Clostridium XIX,Escherichia/Shigella,Roseburia,Lachnospiracea incertae sedis,Blautia,Oscillibacter,Parasutterella,Megamonas比例明显升高(P<0.05),Bacteroides,Prevotella,Faecalibacterium,Ruminococcus,Dialister细菌比例明显减少(P<0.05)。结论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肠道微生态环境中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均衡性与正常人群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症 肠道菌群 多样性
下载PDF
郁金治疗卒中后抑郁的药理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17
作者 马建福 王豆 +4 位作者 李涛 陈灼 范明东 李焱 闫咏梅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76-282,共7页
卒中后抑郁是中风后最常见的精神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安全,是临床治疗的一大难点。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目前较为认可的机制包括炎症机制、神经递质机制、内分泌机制等。中医认为患者卒中后,气滞、血瘀、痰浊上蒙清... 卒中后抑郁是中风后最常见的精神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安全,是临床治疗的一大难点。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目前较为认可的机制包括炎症机制、神经递质机制、内分泌机制等。中医认为患者卒中后,气滞、血瘀、痰浊上蒙清窍则发为情志病,而郁金作为临床常用的传统中药,功可活血止痛,行气解郁。通过总结邓铁涛、张学文等多位国医大师及其他医师的用药规律,发现郁金是临床上治疗郁证、卒中、卒中后抑郁用药频率最高的单味中药之一,现代药理研究也发现郁金含有β-谷甾醇、莪术二酮、姜黄素等多种药用成分。该文首次对郁金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及其治疗卒中后抑郁的药理机制进行综述,并创新性地对各种基源郁金的炮制方法进行归纳梳理,以明确郁金对卒中后抑郁的重要作用及郁金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最佳药用选择。结果发现郁金所具有的调节神经递质、抑制神经炎症、保护神经元、调节神经内分泌、抗血栓等作用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对卒中后抑郁起到防治作用,其中以黄丝郁金酒制品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金 卒中后抑郁 姜黄素 药理机制 神经系统
原文传递
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18
作者 孟宪良 赵娜 +2 位作者 张宁 王倩 孔令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18期2082-2088,共7页
卒中后抑郁(PSD)是指在明确的脑卒中事件(包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后出现的抑郁症状。PSD发生率高,诱因众多。PSD目前有短暂性抑郁、持续性抑郁状态和抑郁复发三种发作形式。PSD的发生机制具有多元论、多样化特点,目前主要集中于... 卒中后抑郁(PSD)是指在明确的脑卒中事件(包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后出现的抑郁症状。PSD发生率高,诱因众多。PSD目前有短暂性抑郁、持续性抑郁状态和抑郁复发三种发作形式。PSD的发生机制具有多元论、多样化特点,目前主要集中于神经解剖学说、神经生化学说和神经基因遗传学说三个方面,且更倾向于上述几种发病机制共同作用出现的结果。PSD的治疗以脑卒中及其二级预防为首要治疗,专科医师积极心理辅导、家庭成员及社会关怀等不可或缺。新型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阻滞剂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新的物理治疗方法及改良的红细胞生成素,也给卒中后抑郁的治疗带来新的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发病机制 神经递质 5-羟色胺 临床治疗 神经康复
下载PDF
音乐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作用 被引量:40
19
作者 朱建中 周兆新 张恒 《中国康复》 2010年第6期437-438,共2页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同时配合音乐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护士观察量表(NOSIE)评分。结果:治...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同时配合音乐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护士观察量表(NOSIE)评分。结果: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HAMD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NOSIE总分明显提高;2组间比较,观察组HAMD总分低于对照组,NOSIE总分及各单因子分中社会功能、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易激惹及抑郁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0.01)。结论:音乐治疗作为精神科的辅助治疗方法具有临床实践意义,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全面康复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疗法 脑卒中后抑郁 康复
下载PDF
卒中后急性期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被引量:37
20
作者 吴卫文 顾青 +1 位作者 黄屏娟 姚景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6-358,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急性期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39例住院诊断为脑卒中的急性期患者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进行调查及评分。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5.97%...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急性期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39例住院诊断为脑卒中的急性期患者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进行调查及评分。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5.97%,抑郁的发生与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及病灶部位没有关系,与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依赖有密切关系。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依赖等有密切关系,为预防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脑出血 脑梗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