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斑岩铜金成矿系统中黄铁矿的元素含量与热电性特征研究
1
作者
王蓓琪
宋扬
+1 位作者
李发桥
孙豪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93-194,共2页
黄铁矿广泛分布在铜金矿床及其蚀变带中,其热电性、主微量元素等成分特征不仅可反演成矿流体的演化过程,而且可记录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细微变化(申俊峰等,2021)。斑岩铜金成矿系统是世界上铜、金资源最重要的来源之,斑岩型铜金矿床与浅...
黄铁矿广泛分布在铜金矿床及其蚀变带中,其热电性、主微量元素等成分特征不仅可反演成矿流体的演化过程,而且可记录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细微变化(申俊峰等,2021)。斑岩铜金成矿系统是世界上铜、金资源最重要的来源之,斑岩型铜金矿床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常构成两个不同就位深度的统体系(Sillitoe,2010)。本文通过系统对比斑岩铜金成矿系统中低位域斑岩型铜金矿床和高位域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中的黄铁矿主微量元素特征和热电性特征,取得了些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金成矿系统
黄铁矿
主微量元素
热电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中亚造山带东部多宝山矿田斑岩铜浅成低温金系统成矿特征与矿床模型
2
作者
柏铖璘
谢桂青
+2 位作者
赵俊康
李伟
朱乔乔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0-198,共29页
多宝山矿田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是目前我国东北地区规模最大、成矿时代最老(477~470 Ma)的斑岩铜钼浅成低温热液金成矿系统,已探明铜、钼、金储量分别可达5 Mt、0.16 Mt和130 t。从成矿系统角度,其成矿特征和矿床模型尚不清晰。本文系...
多宝山矿田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是目前我国东北地区规模最大、成矿时代最老(477~470 Ma)的斑岩铜钼浅成低温热液金成矿系统,已探明铜、钼、金储量分别可达5 Mt、0.16 Mt和130 t。从成矿系统角度,其成矿特征和矿床模型尚不清晰。本文系统分析了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时代,发现该成矿系统存在两期成矿事件,以第一期为主,发生在早奥陶世;第二期为叠加成矿,发生在晚三叠世。成矿作用具有下部为隐爆角砾状铜矿化、中部为脉状铜矿化、上部为金矿化的空间结构特征,围岩蚀变从中心向两侧依次为钾化黑云母化带、青磐岩化带、黏土化带、碳酸盐化带、绢英岩化带和硅化带。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从多宝山斑岩铜矿到争光浅成热液金矿床呈现大气水加入比例增大的趋势。根据第一期成矿斑岩具有高Ce^(4+)/Ce^(3+)(174~461;均值约290)、高f_(O2)埃达克质岩浆特征,进一步得出主成矿期与古生代古亚洲洋俯冲作用相关的壳幔混源岩浆作用有关。成矿受古火山机构所制约,其北西到南东成矿深度增大与剥蚀程度相关,受铜山逆断层作用效应,暗示铜山断层以南为较好的找矿靶区。最后,本文建立了该区古生代斑岩铜浅成低温热液金成矿系统的矿床模型,以期为该区进一步矿产勘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浅成低温热液金成矿系统
古生代大规模成矿
成矿特征
成矿模型
多宝山矿田
中亚造山带东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斑岩铜金成矿系统中黄铁矿的元素含量与热电性特征研究
1
作者
王蓓琪
宋扬
李发桥
孙豪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93-194,共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2172100)
自然资源部杰出青年人才项目(编号:KY-BR-XZ-202006)联合资助的成果
文摘
黄铁矿广泛分布在铜金矿床及其蚀变带中,其热电性、主微量元素等成分特征不仅可反演成矿流体的演化过程,而且可记录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细微变化(申俊峰等,2021)。斑岩铜金成矿系统是世界上铜、金资源最重要的来源之,斑岩型铜金矿床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常构成两个不同就位深度的统体系(Sillitoe,2010)。本文通过系统对比斑岩铜金成矿系统中低位域斑岩型铜金矿床和高位域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中的黄铁矿主微量元素特征和热电性特征,取得了些新认识。
关键词
斑岩铜金成矿系统
黄铁矿
主微量元素
热电性
Keywords
porphyry
copper
-
gold
metallogenic
system
pyrite
main
trace
elements
thermoelectricity
分类号
P618.51 [天文地球—矿床学]
P618.41 [天文地球—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中亚造山带东部多宝山矿田斑岩铜浅成低温金系统成矿特征与矿床模型
2
作者
柏铖璘
谢桂青
赵俊康
李伟
朱乔乔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战略性金属矿产找矿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矿产地质勘查院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0-198,共2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C2903601)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925011)。
文摘
多宝山矿田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是目前我国东北地区规模最大、成矿时代最老(477~470 Ma)的斑岩铜钼浅成低温热液金成矿系统,已探明铜、钼、金储量分别可达5 Mt、0.16 Mt和130 t。从成矿系统角度,其成矿特征和矿床模型尚不清晰。本文系统分析了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时代,发现该成矿系统存在两期成矿事件,以第一期为主,发生在早奥陶世;第二期为叠加成矿,发生在晚三叠世。成矿作用具有下部为隐爆角砾状铜矿化、中部为脉状铜矿化、上部为金矿化的空间结构特征,围岩蚀变从中心向两侧依次为钾化黑云母化带、青磐岩化带、黏土化带、碳酸盐化带、绢英岩化带和硅化带。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从多宝山斑岩铜矿到争光浅成热液金矿床呈现大气水加入比例增大的趋势。根据第一期成矿斑岩具有高Ce^(4+)/Ce^(3+)(174~461;均值约290)、高f_(O2)埃达克质岩浆特征,进一步得出主成矿期与古生代古亚洲洋俯冲作用相关的壳幔混源岩浆作用有关。成矿受古火山机构所制约,其北西到南东成矿深度增大与剥蚀程度相关,受铜山逆断层作用效应,暗示铜山断层以南为较好的找矿靶区。最后,本文建立了该区古生代斑岩铜浅成低温热液金成矿系统的矿床模型,以期为该区进一步矿产勘探提供借鉴。
关键词
斑岩铜浅成低温热液金成矿系统
古生代大规模成矿
成矿特征
成矿模型
多宝山矿田
中亚造山带东部
Keywords
porphyry
copper
epithermal
gold
metallogenic
system
Paleozoic
large-scale
mineralization
metallogenic
characteristics
ore
deposit
model
Duobaoshan
ore
field
eastern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分类号
P611 [天文地球—矿床学]
P618.41 [天文地球—地质学]
P618.5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斑岩铜金成矿系统中黄铁矿的元素含量与热电性特征研究
王蓓琪
宋扬
李发桥
孙豪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试论中亚造山带东部多宝山矿田斑岩铜浅成低温金系统成矿特征与矿床模型
柏铖璘
谢桂青
赵俊康
李伟
朱乔乔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