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用电解质溶液作添加液制备汇集少白细胞血小板 被引量:4
1
作者 黄成垠 蔡莉 +4 位作者 肖建宇 蒋昵真 史广耀 唐荣才 胡政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673-676,共4页
目的采用医用电解质溶液作添加液(PAS),建立1种白膜法制备添加液汇集少白细胞血小板(PAS汇集BC-PCs)的方法。方法从400ml全血中分离白膜层,容量35—40ml,放(22±2)℃静置过夜,将ABO同型的6袋白膜汇集,加220g添加液(90%复方电解质注... 目的采用医用电解质溶液作添加液(PAS),建立1种白膜法制备添加液汇集少白细胞血小板(PAS汇集BC-PCs)的方法。方法从400ml全血中分离白膜层,容量35—40ml,放(22±2)℃静置过夜,将ABO同型的6袋白膜汇集,加220g添加液(90%复方电解质注射液、8%ACD-A血液保养液和2%含量为50g/L的碳酸氢钠注射液的混合液)稀释白膜,汇集后的白膜在(22±2)℃中,以300×g离心10min,将上层的富含血小板悬液再经白细胞滤除器过滤去除白细胞,并转移到血小板保存袋内,即制备成1个成人治疗量的PAS汇集BC-PCs,制备过程在一个特制的密闭系统内完成。结果共制备30个成人治疗量的PAS汇集BC-PCs,其容量为(270±32)ml、血小板含量为(2.96±0.31)×1011、WBC混入量为(1.3±0.2)×106、RBC混入量为(5.8±1.1)×109、CD62P表达率为(22.5±10.6)%。保存8d后的pH为7.14±0.04、低渗休克反应率(HSR)为(54.0±8.2)%、CD62P表达率为(45.7±13.8)%。结论由复方电解质注射液、ACD-A保养液和碳酸氢钠注射液的混合液为添加液汇集血小板的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添加液 医用电解质溶液 浓缩血小板 制备 汇集白膜层法
下载PDF
3种不同模式汇集白膜层法制备浓缩血小板质量和保存效果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舒莹 李晓明 +1 位作者 刘震岳 张建民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1-453,共3页
目的比较3种不同模式汇集白膜层(PBC)法制备浓缩血小板(PC)的质量及保存效果。方法使用3种不同模式PBC法制备PC,依据获得PC的模式不同分为即时PBC组、白膜法(BC)室温过夜组和全血(WB)室温过夜组,所有制备的PC过滤白细胞用血小板添加液(2... 目的比较3种不同模式汇集白膜层(PBC)法制备浓缩血小板(PC)的质量及保存效果。方法使用3种不同模式PBC法制备PC,依据获得PC的模式不同分为即时PBC组、白膜法(BC)室温过夜组和全血(WB)室温过夜组,所有制备的PC过滤白细胞用血小板添加液(2/3PAS-ⅢM+1/3血浆)保存。比较3组PC在(22±2)℃保存7d内血小板含量、红细胞残留量、血小板聚集功能、CD62p阳性表达率、抗低渗休克(HSR)能力、pH值及细菌生长等指标。结果与即时PBC组相比,在保存期7d内BC室温过夜组血小板含量更高且能改善血小板聚集功能,而红细胞残留量、CD62p阳性表达率、HSR能力、pH值及细菌生长等指标无明显差异;与即时PBC组相比,在保存期7d内WB室温过夜组血小板含量更高且血小板HSR能力也更强,而红细胞残留量、血小板聚集功能、CD62p阳性表达率、pH值及细菌生长等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C室温过夜、PBC法和WB室温过夜PBC法均能安全、可靠、方便地制备PC,且均可代替即时PBC法制备P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血小板 汇集白膜层法 质量分析
下载PDF
混合手工与机采血小板聚集反应和体外激活程度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卢发强 赵士刚 刘景汉 《北京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比较混合手工浓缩血小板与机采血小板聚集反应性和体外激活程度的差别。方法分别用血小板聚集仪和流式细胞仪测定混合手工血小板组与机采血小板组血小板对血小板聚集反应诱导剂ADP的最大聚集率与膜表面糖蛋白分子CD62p和PAC-1的表... 目的比较混合手工浓缩血小板与机采血小板聚集反应性和体外激活程度的差别。方法分别用血小板聚集仪和流式细胞仪测定混合手工血小板组与机采血小板组血小板对血小板聚集反应诱导剂ADP的最大聚集率与膜表面糖蛋白分子CD62p和PAC-1的表达率。结果两组血小板对ADP的最大聚集率分别为(84.1±9.0)%和(87.9±11.1)%,P>0.05;两组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分子CD62p和PAC-1的表达率分别为CD62p(13.4±4.6)%,(11.6±2.9)%,P>0.05及PAC-1(9.3±3.7)%,(8.1±2.9)%,P>0.05。结论混合手工浓缩血小板与机采血小板的聚集反应性和激活程度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集白膜 单采血小板 聚集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少白细胞汇集浓缩血小板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夏爱军 穆士杰 +5 位作者 张献清 张秋会 王晓娟 李娅 张小了 刘丽娜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0年第4期313-315,共3页
目的观察少白细胞汇集浓缩血小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8例血小板输注患者分为2组,A组包括血液病及肿瘤放化疗患者38例;B组包括产妇及外科术中出血患者50例。均于输注前及输注后1h和24h检测血小板计数,并计算CCI值,观察其有效率和不良反... 目的观察少白细胞汇集浓缩血小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8例血小板输注患者分为2组,A组包括血液病及肿瘤放化疗患者38例;B组包括产妇及外科术中出血患者50例。均于输注前及输注后1h和24h检测血小板计数,并计算CCI值,观察其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88例患者输注少白细胞汇集浓缩血小板总有效率94.32%。其中A组有效率为86.8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3%。B组有效率为100.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B组。结论少白细胞汇集浓缩血小板临床输注安全有效,可作为单采血小板用量不足的补充,对临床术中出血患者的抢救治疗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白细胞浓缩血小板 汇集血小板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复方电解质注射液作添加液汇集血小板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成垠 袁克宇 +5 位作者 肖建宇 蒋昵真 史广耀 蔡莉 魏鹏 唐荣才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9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电解质注射液作添加液(PAS)汇集多人份混合血小板的可行性。方法从400ml全血中分离白膜层(BC),容量40~45ml,于22℃±2℃静置过夜,将ABO同型的6袋白膜汇集,加200ml复方电解质注射液稀释白膜,稀释后的白膜在温度22℃... 目的探讨复方电解质注射液作添加液(PAS)汇集多人份混合血小板的可行性。方法从400ml全血中分离白膜层(BC),容量40~45ml,于22℃±2℃静置过夜,将ABO同型的6袋白膜汇集,加200ml复方电解质注射液稀释白膜,稀释后的白膜在温度22℃±2℃的离心机中,以900r/min离心10min,上层富含血小板悬液经白细胞过滤器去除白细胞,并转移到血小板保存袋内,即制备成1个成人治疗量的PAS汇集BC-PCs。结果共制备10个成人治疗量的PAS汇集BC-PCs,其容量、血小板含量、WBC混入量、RBC混入量分别为:(293±22)ml、(3.01±0.29)×1011、(1.1±0.2)×106、(5.9±1.3)×109。保存8d后的pH、低渗休克反应率(HSR)、形变能力(ESC)、CD62P表达率、AnnexinV结合率分别为7.10±0.05、(65.6±7.1)%、(7.1±1.6)%、(27.4±3.3)%、(12.0±1.4)%。结论复方电解质注射液作为添加液汇集血小板的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添加液 复方电解质溶液 浓缩血小板 汇集白膜层法
下载PDF
白膜汇集法制备混合浓缩血小板的质量分析
6
作者 刁荣华 王泽蓉 +4 位作者 阮潜瑛 付蕾 刘奇 陈寒梅 王世春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2023年第5期435-441,共7页
目的探讨采用白膜汇集法制备混合浓缩血小板的质量。方法选择2021年3至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血液中心制备的30份混合浓缩血小板为研究对象。根据混合浓缩血小板制备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15,采用白膜汇集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和对照... 目的探讨采用白膜汇集法制备混合浓缩血小板的质量。方法选择2021年3至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血液中心制备的30份混合浓缩血小板为研究对象。根据混合浓缩血小板制备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15,采用白膜汇集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和对照组(n=15,采用浓缩血小板汇集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用于制备混合浓缩血小板的全血来源于147例健康无偿献血者。2组献血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以及2组全血的容量、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WBC)等一般资料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比较2组用于制备混合浓缩血小板的白膜、混合浓缩血小板、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的质量,以及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用于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临床输血后的疗效。2组定量资料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制定的标准,经过该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KY2021140)。结果①本研究2组白膜的体积、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WBC及血小板回收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本研究2组混合浓缩血小板质量均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12。研究组混合浓缩血小板的血小板计数、中位红细胞混入量、白细胞混入量、血小板回收率、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血小板比例(P-LCR)分别为(3.3±0.6)×10^(11)、0.04×10^(9)个、(1.0±0.5)×10^(8)个、(69.0±5.7)%、(11.1±1.0)fL、(9.8±0.5)fL、(23.4±4.3)%,分别高于对照组的(2.6±0.6)×10^(11)、0.02×10^(9)个、(0.5±0.3)×10^(8)个、(55.8±4.3)%、(9.2±1.0)fL、(9.0±0.5)fL、(16.7±3.6)%,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8、P=0.007,U=26.5、P<0.001,t=3.55、P=0.001,t=7.16、P<0.001,t=5.16、P<0.001,t=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混合浓缩血小板 白膜汇集 血小板汇集 血小板回收率 红细胞混入量 白细胞残留量
原文传递
不同模式制备浓缩血小板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舒莹 李晓明 +4 位作者 吴艳青 华正祥 孙志强 刘震岳 王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0期1321-1323,1327,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汇集白膜层(PBC)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在输血患者中的输注疗效以及血小板质量。方法选取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每... 目的分析不同汇集白膜层(PBC)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在输血患者中的输注疗效以及血小板质量。方法选取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A组使用全血室温过夜PBC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B组使用白膜室温过夜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C组使用即时PBC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比较3种模式制备浓缩血小板的质量以及患者临床应用效果,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3组红细胞混入量、血小板数量、血小板容量以及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输注1、24h后血小板计数(PLT)均较输注前显著升高,输注24h后PLT均较输注1h后降低(P<0.05);3组患者输注1、24h后PLT以及PLT校正增加值(CC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模式制备的浓缩血小板质量以及患者的输注疗效、安全性均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集白膜层法 浓缩血小板 血小板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