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源头农业区不同类型水塘中水体沉积物磷吸附容量 被引量:31
1
作者 付强 尹澄清 马允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0-76,共7页
湖泊和湿地沉积物性质受到其所在流域土地利用的显著影响.本实验以一个源头小流域的水塘系统为例,研究了位于不同土地利用中的水塘沉积物磷吸附特征.由于水塘分散于不同土地利用中,接收来自于不同土地利用的径流和土壤颗粒,水塘系统提... 湖泊和湿地沉积物性质受到其所在流域土地利用的显著影响.本实验以一个源头小流域的水塘系统为例,研究了位于不同土地利用中的水塘沉积物磷吸附特征.由于水塘分散于不同土地利用中,接收来自于不同土地利用的径流和土壤颗粒,水塘系统提供了研究磷吸附性质的极好范例.研究表明:水塘沉积物具有强的磷吸附容量.吸附最大值(Smax)为228~974mg·kg-1,平衡浓度(EPC0)为0·004~0·032mg·L-1,平均饱和度(DPS)仅为9·5%.水塘周围土地利用明显影响沉积物物理化学性质和吸附性质.对于Smax,周围土地利用为林地的山塘最大,而周围土地利用为村庄的村塘最小,其顺序为山塘>旱塘>田塘>河塘>村塘.对于EPC0则正好相反,山塘<旱塘<田塘<河塘<村塘.分析表明,草酸浸提态铁(Feox)同磷吸附最大值Smax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r2=0·85,p<0·001),而KCl浸提态磷(KCl-P)同平衡浓度EPC0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r2=0·83,p<0·001).多重回归分析表明草酸浸提态铁(Feox)和KCl浸提态磷(KCl-P)是控制水塘沉积物磷吸附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塘 沉积物 吸附 非点源
下载PDF
主养草鱼池塘底泥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程莹寅 吴山功 +4 位作者 郑英珍 王微微 邹红 李文祥 王桂堂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3-49,共7页
为研究主养草鱼池塘底泥微生物多样性,采用细菌通用引物27F和1492R扩增了湖北石首一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养殖池塘底泥细菌16S rDNA片段,构建了底泥细菌16S rDNA克隆文库,并对该文库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 为研究主养草鱼池塘底泥微生物多样性,采用细菌通用引物27F和1492R扩增了湖北石首一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养殖池塘底泥细菌16S rDNA片段,构建了底泥细菌16S rDNA克隆文库,并对该文库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文库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H')为3.85,Schao1丰富度指数为185,Evenness均匀度指数(E)为0.96。池塘底泥中主要的细菌类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53.66%)、厚壁菌门(Firmi-cutes)(14.63%)、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7.32%)、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7.32%)、绿弯菌门(Chloroflexi)(3.66%)、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3.66%)、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2.44%)和分类地位未知(Unclassifiedbacteria)(7.32%)的种类。其中,变形菌门中的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是明显的优势类群(21.95%)。草鱼养殖池塘底泥中微生物种类丰富,而磷代谢功能菌Enterobacter cloacae和鱼类病原菌Acinetobacter lwoffii的出现表明池塘底泥既是生态修复功能菌的资源库,也是鱼类细菌性疾病的病原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池塘底泥 16S rDNA克隆文库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拟穴青蟹肠道及其养殖环境菌群结构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贤丰 赵艳飞 +6 位作者 宋志飞 钟声平 黄国强 童潼 聂振平 苏琼 杨家林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45-1253,共9页
采用基于Illumina Hi Seq测序平台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肠道及其养殖池塘水体、底泥中细菌种类及丰度进行了研究。测序结果显示,3个样品共获得有效序列234575条,可聚类于2812个分类操作单元(OTUs),归属于... 采用基于Illumina Hi Seq测序平台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肠道及其养殖池塘水体、底泥中细菌种类及丰度进行了研究。测序结果显示,3个样品共获得有效序列234575条,可聚类于2812个分类操作单元(OTUs),归属于拟穴青蟹肠道、养殖水体、池塘底泥样品的操作分类单元(OTU)个数分别为453、706和2547,其中有184个OTU均能在3个样品中检测到,在青蟹肠道和养殖水体、青蟹肠道和池塘底泥中分别检测到197和309个共有OTU。物种注释结果显示,拟穴青蟹肠道中优势细菌种类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9.96%)、柔膜菌门(Tenericutes)(23.09%)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16.58%);养殖水体中优势细菌种类为变形菌门(63.02%)、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24.96%)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8.41%);池塘底泥中优势细菌种类为变形菌门(75.23%)、拟杆菌门(5.72%)和放线菌门(3.83%)。此外,对各样品中丰度最高的前10位OTU分析显示,不同样品中占优势地位的10种细菌在数据库(SILVA)缺乏相关已知序列,并且各样品中的优势细菌种类完全不同。实验结果表明拟穴青蟹肠道与其池塘养殖环境中菌群结构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但肠道菌群同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其优势细菌种类与养殖环境中优势细菌种类无关。本研究旨在为拟穴青蟹健康养殖和微生态调控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穴青蟹 肠道 养殖水体 底泥 菌群结构 高通量测序 微生态调控
下载PDF
鱼池淤泥中参与氮循环的细菌和淤泥活性 被引量:19
4
作者 方秀珍 郭贤桢 +2 位作者 郁桐炳 谢骏 张文优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37-145,共9页
对精养鱼池的淤泥多次采样,经细菌学和化学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淤泥中参与氮循环作用的细菌种类和数量以及它们代谢的底物和产物含量有明显的纵向层次变化。淤泥参与池塘氮循环的活性,主要受细菌数量、优势菌的代谢特性、代谢底物以... 对精养鱼池的淤泥多次采样,经细菌学和化学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淤泥中参与氮循环作用的细菌种类和数量以及它们代谢的底物和产物含量有明显的纵向层次变化。淤泥参与池塘氮循环的活性,主要受细菌数量、优势菌的代谢特性、代谢底物以及氧含量等因素相互作用的影响;认为可将专性好气菌的生长情况作为主要参考指标,判断淤泥的活性,据此,水—泥界面至约9cm深处为活性淤泥层,活性层以下深度的淤泥为非活性淤泥层,池塘氮循环的细菌动力学作用主要发生在活性淤泥层。建议生产上通过适当的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持并挖掘活性淤泥层参与氮循环动力学作用以加速池塘物质循环,提高鱼产量,减缓鱼池淤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池塘 氮循环
下载PDF
巢湖周围池塘氮、磷和有机质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孙庆业 马秀玲 +3 位作者 阳贵德 陈政 伍红琳 宣淮翔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10-1515,共6页
巢湖周围池塘众多,根据池塘位置和地表径流补给差异,池塘可以分为村庄内池塘、毗邻村庄池塘和农田区域池塘(远离村庄的池塘).本研究采集了巢湖周围136口池塘上覆水和沉积物样品,调查巢湖周围池塘中氮、磷以及有机质污染现状.结果表明,... 巢湖周围池塘众多,根据池塘位置和地表径流补给差异,池塘可以分为村庄内池塘、毗邻村庄池塘和农田区域池塘(远离村庄的池塘).本研究采集了巢湖周围136口池塘上覆水和沉积物样品,调查巢湖周围池塘中氮、磷以及有机质污染现状.结果表明,池塘上覆水中总氮、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总磷、溶解态磷和COD平均含量分别为2.53、0.65、0.18、0.02、0.97、0.38和51.58mg·L-1;池塘沉积物中总氮、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总磷、无机磷、有机磷和烧失量平均含量分别为1575.36、35.73、13.30、2.88、933.19、490.14、414.75mg·kg-1和5.44%;90%以上的池塘总氮、总磷含量达到或超过富营养化水平.位于村庄内的池塘上覆水和沉积物中总氮和氨氮的含量显著高于位于农田区域的池塘.上覆水和沉积物中无机氮表现为: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池塘上覆水和沉积物中有机质与总氮、总磷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池塘中氮、磷和有机物质主要为陆源性输入,池塘位置和径流补给方式明显影响其中的氮、磷和有机质含量.通过截留径流中的氮、磷和有机质,池塘能够有效减少进入巢湖的营养盐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 有机质 沉积物 巢湖
原文传递
刺参养殖池塘颗粒悬浮物结构及其沉积作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赵文 张义伟 +1 位作者 魏杰 于晓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749-5757,共9页
对不投饵刺参养殖池塘的颗粒悬浮物结构及其沉积量和沉积速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各池塘总颗粒悬浮物重量(TS)为(73.1±20.5)mg/L,变动于46.0~132.0mg/L之间;颗粒无机物(IS)含量为(50.6±12.6)mg/L,变动于28.5~76.5mg/L... 对不投饵刺参养殖池塘的颗粒悬浮物结构及其沉积量和沉积速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各池塘总颗粒悬浮物重量(TS)为(73.1±20.5)mg/L,变动于46.0~132.0mg/L之间;颗粒无机物(IS)含量为(50.6±12.6)mg/L,变动于28.5~76.5mg/L之间,占总颗粒悬浮物的69.13%;浮游生物干重(PZ)为(0.675±0.706)mg/L,变动于0.064~2.814mg/L之间,其中浮游植物干重(DWP)为(0.541±0.622)mg/L,变动于0.062~2.582mg/L之间,浮游动物干重(DWZ)为(0.135±0.200)mg/L,变动于0.002~1.160mg/L之间;颗粒腐质为(21.91±19.59)mg/L,变动于4.18~83.86mg/L之间,占总颗粒悬浮物的比例为29.95%。(2)总颗粒物沉积量为(19.44±16.34)g.m-2.d-1,变动于6.33~91.98g.m-.2d-1之间,沉降速度为(0.30±0.30)m.d-1,变动于0.08~1.63m.d-1之间,新生态颗粒有机物沉积量为(5.09±7.30)g.m-.2d-1,变化于0.14~31.27g.m-.2d-1之间,总颗粒物沉积量和新生态颗粒物沉积量均是底层高于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养殖池塘 悬浮物结构 沉积物 沉积量 沉积速度
下载PDF
罗非鱼精养池塘水质变化规律和沉积物产污系数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志波 季丽 +2 位作者 李丹丹 宋超 陈家长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8-174,共7页
试验从水质及沉积物2个方面对罗非鱼精养池塘污染情况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水质指标的时间尺度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都显示为3个子系统类型,因此可把罗非鱼精养过程归分为3个时期,即养殖前、中、后期。水质各指标含量值在养殖前... 试验从水质及沉积物2个方面对罗非鱼精养池塘污染情况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水质指标的时间尺度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都显示为3个子系统类型,因此可把罗非鱼精养过程归分为3个时期,即养殖前、中、后期。水质各指标含量值在养殖前中期较为平稳,后期波动较大。判别分析显示,养殖前期与NO3--N指标正相关性较为显著,与Chl.a、NO2--N成负相关;养殖中期主要与TP成正相关,与TN、NH4+-N成负相关;养殖后期与TN正相关性较为明显。沉积物检测结果表明,罗非鱼精养池塘沉积物中有机质、总氮、总磷、有效磷和氮磷比理化指标含量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5.25%~73.09%、0.269%~0.773%、0.078%~0.219%、3.242~14.540μg/g和2.665~4.175,由面积法计算的罗非鱼精养池塘沉积物中干泥、有机质、总氮、总磷和有效磷产污系数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9.904~47.686 kg/m2、11.068~17.680 kg/m2、0.084~0.151 kg/m2、0.025~0.053 kg/m2和0.070~0.422 g/m2。同其他研究的比较发现,养殖池塘沉积物产污含量与养殖的水产动物种类、养殖模式及所处的环境条件有很大关系。该研究为罗非鱼精养池塘养殖环境的研究提供了基础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精养池塘 水质指标 沉积物 产污系数
下载PDF
Preliminary Study 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leases from Creek Sediments in Shanghai Suburbs 被引量:12
8
作者 HUXUEFENG GAOXIAOJIA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57-164,共8页
A laboratory study was conducted to observe the release of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rom the sediments under both anaerobic andaerobic conditions. The samples used were five creek sediments and afish-pond sediment (as a... A laboratory study was conducted to observe the release of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rom the sediments under both anaerobic andaerobic conditions. The samples used were five creek sediments and afish-pond sediment (as a comparison) obtained from suburban Shanghai.High load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were found in the creeksediments. Total nitrogen of the sediments ranged form 1.17 to 5.95 gkg^-1; total phosphorus from 608.63 to 2 033.95 mg kg^-1. Making upmore than 90/100 of the total nitrogen, organic nitrogen was thedominant nitrogen fraction in the sediments; whereas inorganicphosphorus was the dominant phosphorus fraction, which made up morethan 85 percent of the total phosphorus. Ca-bound phosphorus fractiondominated inorganic phosphorus, which occupied more than 50/100 ofthe tot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EROBIC AEROBIC creek sediments fish-pond sediment
下载PDF
水溶性有机质对土壤及底泥中汞吸附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春羽 王定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2-317,共6页
以重庆市2种耕作土(黄壤和中性紫色土)及鱼塘底泥为试验材料,分别添加提取自腐殖土的DOM(DOMh),提取自稻草的DOM(DOMr)和提取自污泥堆肥的DOM(DOMs),研究DOM对土壤及底泥中Hg的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DOM对土壤及底泥中汞的吸附行为... 以重庆市2种耕作土(黄壤和中性紫色土)及鱼塘底泥为试验材料,分别添加提取自腐殖土的DOM(DOMh),提取自稻草的DOM(DOMr)和提取自污泥堆肥的DOM(DOMs),研究DOM对土壤及底泥中Hg的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DOM对土壤及底泥中汞的吸附行为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与DOM种类和试验材料的性质有关.添加不同来源的DOM,对Hg的抑制作用具体表现为:DOMh>DOMr>DOMs;添加同一种DOM时,对Hg吸附的抑制作用表现为鱼塘底泥>紫色土>黄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底泥 吸附 水溶性有机质(DOM)
原文传递
即墨养虾场虾病暴发前期底质中叶绿素的变化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晖 吴以平 +1 位作者 高尚德 张志南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5-69,共5页
本文在测定养虾池底质中叶绿素的变化时,比较了在30℃、40℃、50℃、60℃条件下烘干与不烘干底质样品叶绿素a的测定结果。表明随烘干温度上升测定结果的偏差增大,各温度梯度偏差分别为30℃13.24%、40℃34.93%、50℃57.19%、60... 本文在测定养虾池底质中叶绿素的变化时,比较了在30℃、40℃、50℃、60℃条件下烘干与不烘干底质样品叶绿素a的测定结果。表明随烘干温度上升测定结果的偏差增大,各温度梯度偏差分别为30℃13.24%、40℃34.93%、50℃57.19%、60℃76.03%。而不经烘干处理的样品结果偏差为1.23%。运用不烘干法对5、6、7月份养虾池底质叶绿素a及脱镁叶绿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虾病暴发前虾池底质中叶绿素a及去摸叶绿素含量逐月下降,叶绿素a与两种色素总量的比值却在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虾池 底质 叶绿素A 虾病暴发前期
下载PDF
投放双齿围沙蚕对虾池底质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12
11
作者 邓锦松 马甡 +2 位作者 牛化欣 田相利 苏跃朋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99-104,共6页
在养殖中国明对虾的围隔投放不同密度(0.4,0.8,1.2 kg.m-2)双齿围沙蚕,定时监测了底质总氮(TN)、总磷(TP)、硫化物、氧化还原电位(Eh)等指标。结果显示:所有实验组氮均有积累,对照组(未投放沙蚕)氮累积速率为17.4 mg.kg-1.d-1,沙蚕处理... 在养殖中国明对虾的围隔投放不同密度(0.4,0.8,1.2 kg.m-2)双齿围沙蚕,定时监测了底质总氮(TN)、总磷(TP)、硫化物、氧化还原电位(Eh)等指标。结果显示:所有实验组氮均有积累,对照组(未投放沙蚕)氮累积速率为17.4 mg.kg-1.d-1,沙蚕处理组氮累积速率平均为13.1 mg.kg-1.d-1,实验结束时对照组与处理组TN差异显著(p<0.05);TP在沙蚕处理组和对照组均为先下降后回升趋势,且各组差异不明显;各处理组硫化物均有积累,0.8 kg.m-2和1.2 kg.m-2沙蚕处理组硫化物累积速率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沙蚕处理组Eh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实验期间降幅平均比对照组小44.7 mV。底栖动物双齿围沙蚕通过生物扰动和摄食影响沉积物环境,综合污染指数评估结果表明在对虾池引入双齿围沙蚕可有效改善池塘底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池 双齿围沙蚕 底质 生物修复
下载PDF
深圳湾红树林湿地不同生境类型沉积物的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3
12
作者 程珊珊 沈小雪 +1 位作者 柴民伟 李瑞利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15-425,共11页
在深圳湾红树林的鱼塘、白骨壤林和光滩3种生境中采集沉积物样柱,分析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和重金属(Cd,Cu,Zn和Pb)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并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3种生境的沉积物在整个沉积深度(0~50 cm)... 在深圳湾红树林的鱼塘、白骨壤林和光滩3种生境中采集沉积物样柱,分析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和重金属(Cd,Cu,Zn和Pb)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并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3种生境的沉积物在整个沉积深度(0~50 cm)范围内,p H从高到低依次为光滩>白骨壤林>鱼塘;盐度、电导率和总有机碳(TOC)的高低顺序均为白骨壤林>光滩>鱼塘。整体上重金属的含量分别为Zn 103.45~214.14μg/g,Cu 70.92~133.50μg/g,Pb 54.90~84.65μg/g,Cd 6.57~7.25μg/g。3种生境沉积物中的4种重金属含量分布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Zn,Cu和Pb在3种生境中的含量高低顺序均为白骨壤林>光滩>鱼塘,Cd含量为白骨壤林≈光滩>鱼塘。其中,鱼塘沉积物的重金属含量最低(P<0.05);Zn和Cu含量随深度变化差异显著(P<0.05),仅Cu含量随样地和深度变化表现出显著的交互效应(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TOC在鱼塘重金属Pb积累中起一定的作用(P<0.05),鱼塘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同源性。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E ir)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Cd>Cu>Pb>Zn。各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从高到低均为白骨壤林>光滩>鱼塘。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显示,3种生境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达到高潜在生态风险级别,主要来自Cd污染,Cu污染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湾 鱼塘 红树林 沉积物 重金属 生态风险
下载PDF
河塘底泥与岸边土壤粒径分形维数及与其性状关系——以海南岛南渡江下游塘柳塘为例 被引量:11
13
作者 卓志清 刘永兵 +5 位作者 赵从举 李翔 吴军 巴特尔 吴喆滢 徐文娴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2-67,共6页
以海南省南渡江下游塘柳塘为研究对象,采集52个河塘底泥和6个沿岸农田土壤样品,依据美国制土壤粒级分组与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应用分形理论计算了58个样品的质量分形维数,探讨河塘底泥与邻近农田土壤在粒级组成上的差异,并揭示底泥粒径分... 以海南省南渡江下游塘柳塘为研究对象,采集52个河塘底泥和6个沿岸农田土壤样品,依据美国制土壤粒级分组与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应用分形理论计算了58个样品的质量分形维数,探讨河塘底泥与邻近农田土壤在粒级组成上的差异,并揭示底泥粒径分形维数与粒级组成及有机质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河塘底泥与沿岸农田土壤各粒级组成非常相似,均以极细砂、粉砂为主,土壤质地类型多为壤土;底泥粒径分形维数略高于沿岸农田分形维数,前者均值为2.662,后者为2.591。(2)底泥粒径分形维数与其黏粒和粉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其砂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底泥粒径分形维数与其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3)塘柳塘底泥理化性状表明,南渡江下游河塘清淤底泥可用于周边土壤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径分布 分形维数 河塘底泥 南渡江
原文传递
鱼塘沉积物中氯霉素的超声萃取、净化与测定 被引量:6
14
作者 吕玄文 梁敏思 +1 位作者 党志 杨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95-1200,共6页
通过对鱼塘沉积物中氯霉素的提取、净化洗脱和测定方法研究,尝试了以甲醇为萃取剂,利用超声萃取鱼塘沉积物中的氯霉素,然后再以层析柱净化,甲醇作洗脱液洗脱,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氯霉素含量。结果表明,当用甲醇超声萃取3次(30、1... 通过对鱼塘沉积物中氯霉素的提取、净化洗脱和测定方法研究,尝试了以甲醇为萃取剂,利用超声萃取鱼塘沉积物中的氯霉素,然后再以层析柱净化,甲醇作洗脱液洗脱,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氯霉素含量。结果表明,当用甲醇超声萃取3次(30、10和10min),并用甲醇作层析柱净化洗脱液时,提取效果比较理想。利用HPLC分析氯霉素含量的色谱条件为:HpersilODS色谱柱4.6mm×250mm,进样量10μL,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75nm,流动相为乙腈:水=60:40(V/V)。此方法的检测限为7μg·kg-1,平均回收率为82.74%~88.38%,精密度RSD为0.4%~3.3%。应用该方法检测得到食用鱼塘和金鱼鱼塘沉积物中氯霉素的残留量分别为0.1716和0.1224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霉素 鱼塘沉积物 超声萃取 净化 HPLC
下载PDF
固定化微生物在凡纳滨对虾养成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金春华 陆开宏 +2 位作者 郑忠明 蔡惠凤 王扬才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5-291,共7页
通过监测池塘水体藻类群落组成、多项水质指标、底泥总有机碳(TOC)和底泥异养细菌数等指标值,研究了固定化微生物对凡纳滨对虾生产性养殖池塘水质调控和污染底泥的修复能力,微生物固定所用载体为改良沸石和生物活性炭(相应的固定化微生... 通过监测池塘水体藻类群落组成、多项水质指标、底泥总有机碳(TOC)和底泥异养细菌数等指标值,研究了固定化微生物对凡纳滨对虾生产性养殖池塘水质调控和污染底泥的修复能力,微生物固定所用载体为改良沸石和生物活性炭(相应的固定化微生物分别记为ZE-M组和BE-M组)。试验结果显示,处理组(ZE-M组和BE-M组)池塘水体中藻类组成呈多元化,隐藻、蓝藻和绿藻数量比较接近,而对照组则是蓝藻占绝对优势。试验过程中,对照池的氨氮浓度和COD呈直线上升,而处理组氨氮浓度和COD的增长幅度缓慢,ZE-M、BC-M载体微生物的使用是产生差异的直接原因。对照组和处理组的其它水质指标变化规律及差异性不明显,可能是由于池塘水体由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所致。固定化微生物对池塘底泥TOC含量和异养细菌数的影响显著(P<0.05),试验过程中,试验组和对照组池塘底泥TOC含量随着养殖时间均有增加的趋势,但对照组这一趋势更加明显;试验初期,各组表层底泥中的异养细菌数量在3.367×105~8.60×105CFU/g范围内,试验结束时增长到85×105~393.7×105CFU/g。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异养细菌差异显著(P<0.05),其中ZE-M处理组最低,仅为对照组的21.59%。试验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生产性养殖池塘中应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能显著改善池塘水质、稳定水体藻相结构和提高微生物对污染底质的生物修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固定化微生物 池塘养殖 藻类群落结构 污染底质
下载PDF
哈尔滨地区养殖池塘中除草剂类农药残留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9
16
作者 黄晓丽 高磊 +5 位作者 黄丽 吴松 汤施展 王鹏 陈中祥 覃东立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7-43,共7页
2016年5—10月,利用GC-MS和LC-MS方法检测了哈尔滨市郊区的淡水养殖池塘表层水体、底泥和周边土壤中7种除草剂的浓度。结果表明:池塘表层水体中除草剂分布在N.D.~1671.30 ng/L,莠去津的残留量最大;池塘表层底泥和周边土壤中除草剂分布... 2016年5—10月,利用GC-MS和LC-MS方法检测了哈尔滨市郊区的淡水养殖池塘表层水体、底泥和周边土壤中7种除草剂的浓度。结果表明:池塘表层水体中除草剂分布在N.D.~1671.30 ng/L,莠去津的残留量最大;池塘表层底泥和周边土壤中除草剂分布在N.D.~270.43μg/kg。莠去津、丙草胺、丁草胺和乙草胺在三种环境介质中的检出率为100%;嗪草酮和乙氧氟草醚检出率较低,2,4-D丁酯在水体中部分检出,在底泥和土壤中的检出率为100%。不同环境介质中除草剂残留量整体表现为:池塘周边土壤中最高,其次为池塘表层底泥,池塘表层水体最低,且养殖水体中除草剂的残留随时间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养殖池塘 表层水体 底泥 有机污染物
下载PDF
浑水灌溉下土壤水分变化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曹惠提 卞艳丽 +1 位作者 张会敏 韩金旭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9,共7页
通过开展不同含沙量和粒径组成浑水测坑入渗试验,对灌水过程中(120min内)含沙量和粒径组成因素对不同土层土壤水吸力变化率及变化响应时间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认为:灌溉浑水含沙量越大,泥沙粒径组成越细,水分在土壤中的运动速度... 通过开展不同含沙量和粒径组成浑水测坑入渗试验,对灌水过程中(120min内)含沙量和粒径组成因素对不同土层土壤水吸力变化率及变化响应时间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认为:灌溉浑水含沙量越大,泥沙粒径组成越细,水分在土壤中的运动速度越缓慢;同时,泥沙粒径越细,含沙量变化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越明显,可认为,细颗粒泥沙较粗颗粒泥沙能够更有效地充填土壤孔隙,阻断土壤水下渗通道,从而减缓土壤水分运动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水灌溉 测坑 含沙量 粒径 土壤水吸力
下载PDF
农业流域中不同类型水塘沉积物磷素状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洋 付强 +4 位作者 陆海明 尹澄清 王为东 单保庆 毛战坡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307-2314,共8页
通过对安徽巢湖六叉河小流域的多水塘系统进行采样和分析,测定了流域中不同类型水塘沉积物磷素赋存形态与分布特征,并对其环境意义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水塘周边土地利用对沉积物磷含量具有重要影响,水塘沉积物全磷(TP)含量在286.3—651... 通过对安徽巢湖六叉河小流域的多水塘系统进行采样和分析,测定了流域中不同类型水塘沉积物磷素赋存形态与分布特征,并对其环境意义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水塘周边土地利用对沉积物磷含量具有重要影响,水塘沉积物全磷(TP)含量在286.3—651.3 mg·kg-1之间,村塘T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水塘,基本表现为村塘>河塘>山塘≈旱塘≈田塘;在TP中,铁铝结合态磷(Fe/Al-P i)和惰性磷(Residual P o)占主要地位(Fe/Al-P i,44.28%;Residual P o,37.74%),钙镁结合态磷(Ca/Mg-P i)和活性有机磷(Hu/Fu acids-P o)比例相对较小(Ca/Mg-P i,8.50%;Hu/Fu acids-P o,9.37%),易解吸磷(Exch-P i)所占比例最小,各水塘均不到0.20%;TP中的活性组分如Exch-P i、Fe/Al-P i、Hu/Fu acids-P o以及有效磷(Olsen P)、草酸浸提态磷(Ox-P i)等同TP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其他组分如Ca/Mg-P i和Residual P o与TP相关性不显著,水塘沉积物活性磷组分主要受控于外源输入,在水塘沉积物富磷化的同时,沉积物磷素的流失风险和潜在的生物可利用性均显著提高,因此在多水塘系统中,对水塘尤其是村塘的及时挖掘和疏浚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塘 沉积物 磷形态 多水塘系统 富营养化
下载PDF
生物膜“细菌-藻类”协同系统改良淡水池塘养殖水质与沉积物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江兴龙 邓来富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03-610,共8页
采用池塘中设置生物膜净水栅对比实验的方法,在8口土池开展生物膜"细菌-藻类"协同系统改良池塘养殖水质与沉积物的效果、对苗种培育效果的影响及其相关机理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42d的养殖期间,处理组比对照组节水减排达65.... 采用池塘中设置生物膜净水栅对比实验的方法,在8口土池开展生物膜"细菌-藻类"协同系统改良池塘养殖水质与沉积物的效果、对苗种培育效果的影响及其相关机理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42d的养殖期间,处理组比对照组节水减排达65.1%,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处理组水质的p H、总氮和亚硝酸盐氮分别极显著低于对照组3.7%、31.3%和38.7%(P<0.01),氨氮、总磷、活性磷和硫化物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25.6%、41.6%、37.8%和27.9%(P<0.05);弧菌数和藻类密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63.1%和51.3%,硅藻相对密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93.7%;细菌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50.8%,蓝藻相对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16.6%;处理组的藻类生物均匀度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8.9%;生物膜上的细菌总数高达1.30×109 CFU/g,而弧菌数为零;处理组池塘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电位显著高于对照组30.5%,硫化物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47.0%;草鱼苗种起捕规格、成活率、产量和生长速度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24.6%、4.3%、29.8%和28.6%,饲料系数极显著低于对照组15.6%,处理组每公顷池塘培育草鱼大规格鱼种可增加净利润约1.92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 生物膜 生物修复 水质改良 底质改良
下载PDF
Using ^(137)Cs Tracing Methods to Estimate Soil Redistribution Rates and to Construct a Sediment Budget for a Small Agricultural Catchment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China 被引量:7
20
作者 JU Li WEN An-bang +2 位作者 LONG Yi YAN Dong-chun GUO Ji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3年第3期428-436,共9页
Soil erosion and associated off-site sedimentation are threatening the sustainable use of the Three Gorges Dam. To initiate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to reduce sediment yields, there is an increasing need for reliable i... Soil erosion and associated off-site sedimentation are threatening the sustainable use of the Three Gorges Dam. To initiate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to reduce sediment yields, there is an increasing need for reliable information on soil erosion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TGRR).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se 137Cs tracing methods to construct a sediment budget for a small agricultural catchment in the TGRR. Cores were taken from a pond and from paddy fields, for laTCs measure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sedimentation rate in the pond since 1963 is 1.50 g cm-2 yr-1 and the corresponding amount of sediment deposited is 1,553 t. The surface erosion rate for the sloping cultivated lands and the sedimentation rate in the paddy fields were estimated to be 3,770 t km-2 yr-1 and 2,600 t km-2 yr^1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estimated erosion and deposition rates, and the area of each unit, the post 197o sediment budget for the catchment has been constructed. A sediment delivery ratio of 0.5 has been estimated for the past 42 years. The data indicate that the sloping cultivated lands are the primary sediment source areas, and that the paddy fields are deposition zones. The typical land use pattern (with the upper parts characterized by sloping cultivated land and the lower parts by paddy field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ducing sediment yield from agricultural catchments in the TGRR. A 137Cs profile for the sediment deposited in a pond is shownto provide an effective means of estimating the land surface erosion rate in the upstream catch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nd deposition Soil erosion rate sediment budget 137Cs sediment delivery ratio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