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在症状性子宫肌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
作者 张国福 韩志刚 +5 位作者 胡培安 王士甲 田晓梅 周燕 贺蓓仪 王晶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51-953,共3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85例症状性子宫肌瘤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症状包括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和邻近器官压迫为主要症状的子宫肌瘤患... 目的探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85例症状性子宫肌瘤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症状包括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和邻近器官压迫为主要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通过超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插管,以直径500~710μm的聚乙烯醇颗粒和明胶海绵栓塞子宫动脉。结果栓塞成功率达100%,无严重并发症。随访6~36个月,所有病例月经恢复正常;贫血病例,血红蛋白升至正常范围。术后6个月肌瘤平均缩小57.5%。结论子宫肌瘤栓塞治疗创伤小,保留子宫,并发症少,是临床效果确切的一种新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子宫动脉栓塞 聚乙烯醇颗粒(PVA)
下载PDF
颅底高血运脑膜瘤外科手术前栓塞术--有效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13
2
作者 方钦锐 段传志 +4 位作者 何旭英 李西锋 张炘 王泽群 李维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00-403,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颅底高血运脑膜瘤患者外科手术前瘤体供血动脉栓塞术,评估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8年至2015年6月接受全脑DSA检查并证实血运丰富的73例颅底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就外科手术前瘤体供血动脉栓塞及栓塞相关并发症,瘤... 目的回顾性分析颅底高血运脑膜瘤患者外科手术前瘤体供血动脉栓塞术,评估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8年至2015年6月接受全脑DSA检查并证实血运丰富的73例颅底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就外科手术前瘤体供血动脉栓塞及栓塞相关并发症,瘤体切除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进行分析。结果外科手术前31例患者(栓塞组)中接受Glubran胶栓塞16例,聚乙烯醇(PVA)颗粒栓塞14例,Glubran胶联合PVA颗粒栓塞1例;42例患者未接受栓塞(未栓塞组)。外科手术中平均出血量在栓塞组为693 ml,未栓塞组为903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瘤体完全切除率在栓塞组为87.1%,未栓塞组为66.7(P=0.134)。栓塞组无栓塞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颅底高血运脑膜瘤外科手术前栓塞可有效地降低术中出血量,是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脑膜瘤 Glubran胶 聚乙烯醇颗粒 外科手术前栓塞
下载PDF
超声均质微悬浮聚合制备亚微米级聚苯乙烯胶粒 被引量:9
3
作者 戚栋明 赵晓丽 +1 位作者 陈智杰 吴明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44-751,共8页
以苯乙烯St为代表性单体,以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以十六烷HD为助稳定剂,以亚硝酸钠NaNO2为水相阻聚剂,通过基于超声均质化的微悬浮聚合制得了一系列亚微米级聚苯乙烯胶粒。对亚微米级单体液滴的均质化产生及后续聚合过程中分散相尺... 以苯乙烯St为代表性单体,以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以十六烷HD为助稳定剂,以亚硝酸钠NaNO2为水相阻聚剂,通过基于超声均质化的微悬浮聚合制得了一系列亚微米级聚苯乙烯胶粒。对亚微米级单体液滴的均质化产生及后续聚合过程中分散相尺寸的变化进行了考察。发现超声均质化和高分子分散剂的结合有利于制备粒径小、分布窄的稳定微悬浮液滴,而吸附于液滴表面的高分子分散剂、油相内的助稳定剂及水相中的阻聚剂的协同作用能使聚合过程较好地保持分散相原有的粒径大小及分布。因而通过改变超声均质强度,可较容易地在0.5~3.5μm范围内自由调节胶粒的平均粒径。相对于常规的剪切均质微悬浮聚合,超声均质微悬浮聚合可更好地填补(细)乳液聚合与悬浮聚合在粒径分布范围上的间隙,有望高效、高容量地微胶囊化包裹亚微米级目标内容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悬浮聚合 超声均质化 聚乙烯醇 粒径
下载PDF
基于液体射流破碎法制备粒径可控的聚乙烯醇微球
4
作者 赵培 许珂 +5 位作者 吴迪 黄琳静 杨志强 邹方明 赵成如 夏毅然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24年第2期159-165,共7页
在工业生产中,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微球多采用机械搅拌法制备,得到的微球粒径不可控、粒径分布宽、小粒径(100~300μm)微球产率低。为改善上述问题,本研究将液体射流破碎法应用于油包水(W/O)微球制备体系,制备了粒径可控、... 在工业生产中,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微球多采用机械搅拌法制备,得到的微球粒径不可控、粒径分布宽、小粒径(100~300μm)微球产率低。为改善上述问题,本研究将液体射流破碎法应用于油包水(W/O)微球制备体系,制备了粒径可控、粒径分布窄的PVA水凝胶微球。本研究系统研究了分散相流速、PVA浓度、加料装置内径及稳定剂浓度对微球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最终,采用分散相流速为40 mL/min、PVA浓度为7.0%、加料装置内径为400μm及稳定剂浓度为11.5%的条件,制备了平均粒径为146.00μm,粒径分布为1.63的PVA微球。该方法得到的小粒径微球产率高、批次间重复性良好、装置简单,可实现微球的规模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栓塞 液体射流破碎法 聚乙烯醇微球 加料装置 粒径分布
下载PDF
聚乙烯醇颗粒栓塞脑膜中动脉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价值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牛胤 蒋周阳 +3 位作者 鲜继淑 朱刚 冯华 陈志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2-148,共7页
目的初步探讨聚乙烯醇颗粒栓塞脑膜中动脉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安全性及手术经验。方法选择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5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初次治疗25例、阿托伐他汀治疗无效19例、钻孔... 目的初步探讨聚乙烯醇颗粒栓塞脑膜中动脉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安全性及手术经验。方法选择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5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初次治疗25例、阿托伐他汀治疗无效19例、钻孔引流术后复发7例)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行三维时间飞越法(3D TOF)MRA评估脑膜中动脉特征,无手术禁忌后于局麻下行单侧或双侧聚乙烯醇颗粒栓塞脑膜中动脉治疗。以术后血肿复发率及术后2个月血肿最大厚度减少>50%的患者比例为主要指标评估疗效,并观察并发症及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回顾性总结手术经验。结果51例患者术前3D TOF MRA所示的脑膜中动脉特征均与术中造影所示一致,其中16例单侧血肿患者术前3D TOF MRA示双侧脑膜中动脉增粗,经术中造影证实为双侧供血后行双侧脑膜中动脉栓塞。5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单侧栓塞19例、双侧栓塞32例,总栓塞脑膜中动脉83侧。48例患者治疗后血肿吸收、症状改善,3例(5.9%)患者术后血肿复发,治疗成功率为94.1%。除复发患者外,共有39例患者完成术后2个月的随访,其中血肿最大厚度减少>50%的患者比例达100%。本组无死亡病例,患者无并发症及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聚乙烯醇颗粒栓塞脑膜中动脉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安全有效。若单侧血肿患者术前MRA发现双侧脑膜中动脉供血可能,术中需考虑行双侧脑膜中动脉造影并行双侧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脑膜中动脉 聚乙烯醇颗粒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国产聚乙烯醇助分散剂对悬浮法聚氯乙烯树脂颗粒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李锦平 杨肃宁 《聚氯乙烯》 CAS 2012年第9期28-30,共3页
在聚乙烯醇/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复合主分散体系基础上加入聚乙烯醇助分散剂,对比研究了国内外同类型聚乙烯醇对分散体系界面张力、保胶能力和聚氯乙烯树脂颗粒形态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聚乙烯醇助分散剂含量增加,分散剂水溶液-三氯乙烯... 在聚乙烯醇/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复合主分散体系基础上加入聚乙烯醇助分散剂,对比研究了国内外同类型聚乙烯醇对分散体系界面张力、保胶能力和聚氯乙烯树脂颗粒形态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聚乙烯醇助分散剂含量增加,分散剂水溶液-三氯乙烯界面张力和保胶能力降低,聚氯乙烯树脂平均粒径和增塑剂吸收量增加,初级粒子聚集程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悬浮聚合 聚乙烯醇 分散剂 颗粒形态
下载PDF
DSA引导下多水平栓塞在子宫肌瘤栓塞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卢伟 马军朋 +6 位作者 张嘉诚 杨剑 杨超 解鹏 王强 王斌 郭新洪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4年第12期60-63,共4页
目的:评价应用直径300-500μm的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颗粒单纯子宫动脉栓塞与采用直径300-500μm及500-700μm PVA颗粒的多水平子宫动脉栓塞对子宫肌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0例症状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A、B 2... 目的:评价应用直径300-500μm的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颗粒单纯子宫动脉栓塞与采用直径300-500μm及500-700μm PVA颗粒的多水平子宫动脉栓塞对子宫肌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0例症状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A组应用300-500μm直径的PVA颗粒栓塞至子宫动脉血流停滞、螺旋状动脉不显影;B组应用300-500μm直径的PVA颗粒栓塞至子宫动脉血流变慢后再应用500-700μm直径的PVA颗粒栓塞子宫动脉,直到子宫动脉主干血流停滞、螺旋状动脉不显影,并比较2组症状缓解、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1)临床症状变化情况比较:A、B 2组的临床症状(经期时间、月经量、贫血、痛经、下腹坠胀、尿频和排尿困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疗效比较:栓塞治疗后6个月复查,结果显示A组肌瘤平均体积由87.45 cm3缩小为48.65 cm3,B组肌瘤平均体积由91.87 cm3缩小为38.25 cm3,组内术前与术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01),组间术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3)并发症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单纯应用直径300-500μm的PVA颗粒相比较,应用直径300-500μm及500-700μm PVA颗粒的多水平子宫动脉栓塞,可显著提高子宫肌瘤坏死缩小程度,而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性,提示子宫肌瘤的多水平栓塞治疗技术是有效、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平滑肌瘤 子宫动脉栓塞术 聚乙烯醇
下载PDF
聚乙烯醇接枝微粒对黄酮类物质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妍妍 高保娇 门吉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00-1006,共7页
以硅胶表面接枝有聚乙烯醇(PVA)的接枝微粒PVA/SiO2为固体吸附剂,对槲皮素和芦丁2种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吸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接枝微粒PVA/SiO2表面含有高密度的羟基,使得该接枝微粒与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之间可形成多位点的常规氢键和π... 以硅胶表面接枝有聚乙烯醇(PVA)的接枝微粒PVA/SiO2为固体吸附剂,对槲皮素和芦丁2种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吸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接枝微粒PVA/SiO2表面含有高密度的羟基,使得该接枝微粒与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之间可形成多位点的常规氢键和π型氢键,溶剂的竞争吸附对黄酮化合物的吸附容量产生很大的影响.以弱极性的1,2-二氯乙烷(DCE)为溶剂时,几乎不存在溶剂的竞争吸附,槲皮素和芦丁具有最高的吸附容量,分别为0.32 mmol/g(96 mg/g)和0.23 mmol/g(140 mg/g);而在质子溶剂乙醇中,强烈的溶剂竞争吸附使两者的吸附容量降至0.22 mmol/g(65 mg/g)和0.14 mmol/g(87 mg/g).升高温度会减弱氢键作用,甚至使氢键断裂,导致吸附容量减小.质子溶剂中电解质的存在,对吸附作用产生负性影响.功能微粒PVA/SiO2对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为放热过程,且为焓驱动的吸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接枝微粒 黄酮 氢键作用 吸附
下载PDF
超选择性子宫动脉上行支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2
9
作者 赵仰光 王栋 +5 位作者 景晓春 张如梅 于悦 李学通 鲁媛媛 周桂萍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4年第11期1386-1388,共3页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子宫动脉上行支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间就诊的43例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动脉上行支栓塞术,通过选择性双侧或单侧子宫动脉上行支插管,以500~710μm的聚乙烯醇微粒栓塞子宫动脉上...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子宫动脉上行支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间就诊的43例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动脉上行支栓塞术,通过选择性双侧或单侧子宫动脉上行支插管,以500~710μm的聚乙烯醇微粒栓塞子宫动脉上行支。随访6~24个月。结果栓塞成功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随访发现所有患者月经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肌瘤平均缩小50%~70%。结论子宫肌瘤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上行支栓塞治疗的创伤小,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子宫动脉上行支 栓塞 聚乙烯醇微粒
原文传递
Embosphere微球与PVA颗粒栓塞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及对宫颈局部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丽 刘莉娟 周玉飞 《中国实用医刊》 2021年第12期31-34,共4页
目的:比较三丙烯明胶(Embosphere)微球与聚乙烯醇(PVA)颗粒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对宫颈局部微循环的影响。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于洛阳市中心医院行子宫动脉插管栓塞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 目的:比较三丙烯明胶(Embosphere)微球与聚乙烯醇(PVA)颗粒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对宫颈局部微循环的影响。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于洛阳市中心医院行子宫动脉插管栓塞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mbosphere微球组(35例)和PVA颗粒组(35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子宫体积、瘤体体积、宫颈局部微循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3、6个月,临床治疗有效率、子宫体积、瘤体体积比较,P>0.05。Embosphere微球组治疗后宫颈局部微血管管径、毛细血管管径小于PVA颗粒组(P<0.05);Embosphere微球组治疗后血流灌注量少于PVA颗粒组(P<0.05);Embosphere微球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43%)低于PVA颗粒组(31.43%),P<0.05。结论:Embosphere微球与PVA颗粒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效果相当,但Embosphere微球可以缩小患者宫颈局部微血管、毛细血管管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三丙烯明胶微球 聚乙烯醇颗粒 栓塞 子宫肌瘤
原文传递
TACE术中应用聚乙烯醇微粒栓塞治疗肝细胞癌并发肝动-静脉分流患者疗效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琳 刘国华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297-298,共2页
目的探讨在TACE过程中应用聚乙烯醇微粒(PVA)栓塞治疗肝细胞癌(HCC)并发肝动-静脉分流(AVS)患者的效果。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2月我院诊治的HCC并发AVS患者156例,根据经动脉注入造影剂到达门静脉或者肝静脉显影时间的长短,将患者分为A... 目的探讨在TACE过程中应用聚乙烯醇微粒(PVA)栓塞治疗肝细胞癌(HCC)并发肝动-静脉分流(AVS)患者的效果。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2月我院诊治的HCC并发AVS患者156例,根据经动脉注入造影剂到达门静脉或者肝静脉显影时间的长短,将患者分为A组(慢速型)43例、B组(中速型)61例和C组(快速型)52例,在TACE治疗过程中分别给予300~500μm、500~710μm和710~1000μm PVA对AVS进行栓塞治疗。结果快速型、中速型和慢速型患者在Child-Pugh分级、甲胎蛋白水平和肿瘤大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3月,A组、B组和C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27.9%、26.2%和2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1a和2a生存率分别为67.7%和34.9%,B组分别为65.6%和36.1%,C组分别为65.4%和32.7%,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PVA栓塞治疗HCC并发AVS患者疗效确实,可能有助于提高TACE治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肝动-静脉分流 聚乙烯醇微粒
下载PDF
聚乙烯醇微粒联合平阳霉素治疗子宫腺肌症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毅 蒋忠仆 +5 位作者 王海亭 蒋强 张燕军 王军 任丽君 谢斌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15期26-27,共2页
目的通过运用聚乙烯醇微粒联合平阳霉素对子宫腺肌症患者用介入法进行治疗,探讨该方法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运用导管、导丝技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监视下,将5F子宫动脉导管... 目的通过运用聚乙烯醇微粒联合平阳霉素对子宫腺肌症患者用介入法进行治疗,探讨该方法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运用导管、导丝技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监视下,将5F子宫动脉导管送至对侧髂内动脉造影,将子宫动脉导管分别超选插入双侧子宫动脉,A组34例注入聚乙烯醇微粒(PVA)和平阳霉素混合液、B组32例注入超液化碘化油和平阳霉素混合液完全栓塞双侧子宫动脉。结果本组治疗66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全都成功栓塞双侧子宫动脉,其中13例用了微导管。术后随访6~36个月,66例中有48例(72.7%)术后月经恢复正常;66例中有45例(68.2%)痛经完全消失;66例中有57例(86.4%)子宫体积缩小。有13例在术后12—36个月正常怀孕并分娩健康婴儿;A组末出现并发症;B组一例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一例出现卵巢性闭经。结论聚乙烯醇微粒联合平阳霉素介入治疗子宫腺肌症优于超液化碘化油联合平阳霉素,是一种安全、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症 介入治疗 子宫动脉栓塞 聚乙烯醇微粒 碘化油 平阳霉素
下载PDF
粒径可控的高比表面积交联聚乙烯醇微球的制备
13
作者 刘康 张军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6-121,共6页
以醋酸乙烯酯(VAc)为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通过悬浮聚合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粒径(0.1~0.5mm)的交联聚醋酸乙烯微球,经过醇解,制得了交联聚乙烯醇微球。研究发现,搅拌速度对微球粒径大小影响较大,重点考察了搅拌速度对平均粒径和... 以醋酸乙烯酯(VAc)为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通过悬浮聚合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粒径(0.1~0.5mm)的交联聚醋酸乙烯微球,经过醇解,制得了交联聚乙烯醇微球。研究发现,搅拌速度对微球粒径大小影响较大,重点考察了搅拌速度对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转速的逐步提升,微球的平均粒径明显减小,粒径分布变窄。通过在聚合过程中引入适当的致孔剂,获得高比表面积的微球,最高可达494.1m2/g,探讨了致孔剂种类和交联剂用量对比表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增加交联剂的用量或者加入与共聚物溶度参数相近的致孔剂时,微球的比表面积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聚合 聚乙烯醇 粒径 粒径分布 比表面积
下载PDF
微球加碘化油栓塞治疗肝癌疗效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军喜 李发中 +2 位作者 柴健 马颖辉 董玮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95-197,203,共4页
目的观察微球联合碘化油栓塞化疗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1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随机分为单纯碘化油栓塞组(单纯组,n=44)和微球加碘化油联合栓塞组(联合组,n=57),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后肿瘤缩小率、肝功能损害程度及术后不... 目的观察微球联合碘化油栓塞化疗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1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随机分为单纯碘化油栓塞组(单纯组,n=44)和微球加碘化油联合栓塞组(联合组,n=57),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后肿瘤缩小率、肝功能损害程度及术后不同时段的累计生存率。结果联合组平均治疗(3.11±1.06)次,少于单纯组(4.25±1.4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5,P=0.001);两组术后6、12、24个月肿瘤缩小总有效率分别为71.9%、75.0%、70.4%和72.1%、64.9%、57.9%,联合组12、24个月瘤体缩小率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2个月时联合组肝功能损害程度明显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发热、肝区疼痛的发生率均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x2=6.381,P=0.009);联合组和单纯组6、12、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8.25%、84.21%、47.37%和97.73%、86.36%、54.55%,经Log-rank检验,两种治疗方法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36,P=0.188)。结论 PVA微球+碘化油联合栓塞治疗HCC效果好,但造成肝功能损害较严重,应注意栓塞剂的用量及肝功能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 碘化油 聚乙烯醇微球
下载PDF
微乳聚合制备聚苯乙烯-聚乙烯醇纳米粒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刚森 王红霞 张高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26,共3页
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水微乳体系中进行苯乙烯和乙酸乙烯酯共聚并水解,得到了粒径在30-55nm之间、多分散系数小于0.2的聚苯乙烯-聚乙烯醇微球。用红外光谱法(IR)表征了产物的化学结构,用zetaplus表征了反应过程中粒径... 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水微乳体系中进行苯乙烯和乙酸乙烯酯共聚并水解,得到了粒径在30-55nm之间、多分散系数小于0.2的聚苯乙烯-聚乙烯醇微球。用红外光谱法(IR)表征了产物的化学结构,用zetaplus表征了反应过程中粒径大小和多分散性,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了水解后粒子的形貌、大小和多分散性。研究了反应时间、CTAB浓度、加料方式对产物粒径及单分散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聚苯乙烯-聚乙烯醇共聚 粒径及分布 单分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