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图书馆多义性空间中展示功能的融入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静 史淑英 +1 位作者 闫晓弟 王元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4-98,共5页
[目的 /意义]以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为例,研究展示功能在图书馆多义性空间中有机融入的设计创意和实施方案,为图书馆空间重构与空间布局的调整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过程]采用案例分析法,对"钱学森科学精神与教育思想展&qu... [目的 /意义]以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为例,研究展示功能在图书馆多义性空间中有机融入的设计创意和实施方案,为图书馆空间重构与空间布局的调整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过程]采用案例分析法,对"钱学森科学精神与教育思想展"在钱学森图书馆空间中的设计思路和布展过程进行分析,概括其与图书馆空间在定位、结构、服务等方面的有机融合。[结果/结论]通过对图书馆原有空间资源的深度挖掘和重组,实现展示功能在图书馆多义性空间的有机融合,以支撑类型更为广泛的学术文化交流活动,有效地推动图书馆服务转型与空间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示功能 图书馆空间 多义性空间 空间融合
原文传递
空间的回溯与期待——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使用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白丽燕 王文慧 +1 位作者 李云伟 谭兴渝 《世界建筑》 2017年第7期20-27,共8页
通过对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设计之初的愿景回溯与如今使用现状的问卷调查,印证其对不同使用者的空间意义,并提出在类似开放多义空间的使用中,多层次领域感的确立,是支持各类交往行为发生的充要前提。
关键词 多义空间 建筑馆 使用 期待
下载PDF
多义性空间的建构机制与方法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琪 《城市建筑》 2021年第29期119-121,共3页
面对不断演变的人居模式,重构人、建筑、城市与自然的关系,成为当代建筑创作的时代命题,本文试图从多义性空间的建构中找寻当代建筑的回应。从单一因素和多因素在设计中的作用方式及相互关系出发,对多义性建筑空间的两类建构机制进行分... 面对不断演变的人居模式,重构人、建筑、城市与自然的关系,成为当代建筑创作的时代命题,本文试图从多义性空间的建构中找寻当代建筑的回应。从单一因素和多因素在设计中的作用方式及相互关系出发,对多义性建筑空间的两类建构机制进行分类研究,即弱控制和重关联。基于其建构机制特质,进而提出了消隐、弹性和间隔三种设计方法。多义性空间强调空间与行为的交互作用,聚焦场所的复杂性关联和行为变化,其建构机制与设计方法注重空间的适应性和开放性,突破传统的建筑观和操作方法,以期为现代空间设计提供新的理解视角和操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义性 空间建构 控制 关联 方法
下载PDF
语义认知模型下的多义识解——以open为例的语义框架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璐 张建理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53-57,共5页
一词多义是语言经济化的产物,词汇的多个义项并非散乱的聚集,而是存在内在联系,并基于人体对自然界及自身的认知。研究显示,open一词的词义由作为动作的实体义,向空间概念,时间概念延伸,并进一步投射到情感域,隐喻和转喻为其词义派生的... 一词多义是语言经济化的产物,词汇的多个义项并非散乱的聚集,而是存在内在联系,并基于人体对自然界及自身的认知。研究显示,open一词的词义由作为动作的实体义,向空间概念,时间概念延伸,并进一步投射到情感域,隐喻和转喻为其词义派生的主要途径。该词还体现句法功能多义,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可解释其句法概念中的中心成员向边缘成员拓展的路径和理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义聚集 词义派生 空间域 情感域 隐喻 转喻
下载PDF
空间多义性视角下乡村公共空间可持续更新——以朱家林村为例
5
作者 刘健 赵静好 +2 位作者 赵鹏飞 陈嘉贝 刘杨杨 《城市建筑》 2024年第5期104-107,共4页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推进,人们对乡村公共空间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并趋向多样化,乡村公共空间的更新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本研究从空间多义性的视角下找寻乡村公共空间持续性更新的回应,基于朱家林村的发展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推进,人们对乡村公共空间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并趋向多样化,乡村公共空间的更新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本研究从空间多义性的视角下找寻乡村公共空间持续性更新的回应,基于朱家林村的发展背景,从居住功能和附属功能、周边环境的作用方式及相互关系出发,分析朱家林村公共空间的发展需求,以空间多义性的模糊性、过程性、关系性设计原则为理论基础,进而提出了边界消隐、弹性预留和功能融合三种更新策略,为当代乡村公共空间可持续更新提供新的理解视角,助力实现乡村公共空间更新,促进乡村建设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多义性 乡村 公共空间 可持续更新
下载PDF
体验消费模式下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策略探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铭 张宗昊 《华中建筑》 2023年第2期57-62,共6页
从体验消费模式入手,归纳总结体验消费模式的发展特点并以空间“多义性”作为理论依据,分析在体验消费模式下以传统设计与经营为主导的商业建筑面临的相关问题。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将商业建筑按功能进行分类,从空间平面、对外界面、竖... 从体验消费模式入手,归纳总结体验消费模式的发展特点并以空间“多义性”作为理论依据,分析在体验消费模式下以传统设计与经营为主导的商业建筑面临的相关问题。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将商业建筑按功能进行分类,从空间平面、对外界面、竖向空间、装修语言四个维度进行体验消费模式下的具体案例分析。通过对体验消费模式总结及商业建筑空间设计案例分析,进行体验消费模式下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策略探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具体商业建筑进行“多义性”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消费模式 商业建筑 多义性 空间设计
下载PDF
产业融入下的乡村公共空间设计 被引量:3
7
作者 邓毅 谢威 蔡凌 《住区》 2021年第2期7-15,共9页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许多乡村出现原有产业衰落,新型产业未能找到好的融合发展方式和恰当的空间载体。产业衰落加上人口大量外流,乡村公共空间也有陷入衰败和荒废的趋势。通过把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创造新型公共空间和激活村落有机结合起来,...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许多乡村出现原有产业衰落,新型产业未能找到好的融合发展方式和恰当的空间载体。产业衰落加上人口大量外流,乡村公共空间也有陷入衰败和荒废的趋势。通过把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创造新型公共空间和激活村落有机结合起来,以公共空间作为产业发展的新型空间载体,建构了从宏观层面的产业策划与空间规划、中观层面的建筑空间功能,以及微观层面的材料构造的整体设计框架。重点探讨了基于产业策划的空间模式和融入产业的空间功能体系,提出了以服务业为纽带的产业融入模式和以空间多义性为指导的设计方法,以期为乡村公共空间的设计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公共空间 产业融入 产业策划 多义空间 空间模式
下载PDF
建筑创造时间 被引量:2
8
作者 唐克扬 《艺术管理(中英文)》 2021年第3期126-135,共10页
哲学话题的时间有关无始无终的"存在",而科学却一再试图证明时间如何开始。时间貌似线性流动,时光总是一去不复返;人类却创造了建筑,由空间彰显出时间的存在。人类是同时基于时间与空间关系的建构。建筑体验让时间沉淀,空间流... 哲学话题的时间有关无始无终的"存在",而科学却一再试图证明时间如何开始。时间貌似线性流动,时光总是一去不复返;人类却创造了建筑,由空间彰显出时间的存在。人类是同时基于时间与空间关系的建构。建筑体验让时间沉淀,空间流动,创造出景观化的时间,也塑造出时间的具体的形状,让我们有了穿越时间的可能性。知觉渗透并且融解建筑,时间赋予空间复合的含义,带来空间的悖谬。因此,建筑设计中的"时间",总是一瞬与永恒的合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与时间 时空关系 知觉的空间 空间的多义
原文传递
拓展未来建筑设计的先锋领域——哈迪德与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岚 曾坚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8-140,73,共4页
从分析英籍建筑师扎哈.哈迪德的创作核心思想体系入手,对哈迪德的经典作品———美国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进行深入剖析。以现代设计学的视角分析该建筑形态的形成动因、特点及视觉效果,展现"动态构成"设计手法在建筑中的运用... 从分析英籍建筑师扎哈.哈迪德的创作核心思想体系入手,对哈迪德的经典作品———美国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进行深入剖析。以现代设计学的视角分析该建筑形态的形成动因、特点及视觉效果,展现"动态构成"设计手法在建筑中的运用,体悟建筑设计的多义性与模糊性。该设计打破了传统空间形式与观念的束缚,拓展了未来建筑设计的先锋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抽象 多义模糊 空间 先锋
原文传递
基于空间多义性的既有建筑改造设计简析——以苏州石湖东路76号某空间改造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潇潇 《城市建筑》 2019年第20期33-35,共3页
本文分析了空间多义性在既有建筑改造设计中的应用,并针对空间功能的多样性和变化性,提出了中立、均质和灵活构件等设计策略,并结合实践案例进行了具体阐述,为建筑空间改造设计提供了一些参考。
关键词 多义性 空间改造 室内设计
下载PDF
概念合成理论对英语多义现象的解释
11
作者 庄丽丽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11期181-182,共2页
概念合成理论是认知语言学关于意义构建的重要理论,对多种语言现象具有很强的阐释力,为我们研究语言意义提供新的视角。并将个人经验、语义语境等词汇层面之上的各因素考虑在内,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语言和思维... 概念合成理论是认知语言学关于意义构建的重要理论,对多种语言现象具有很强的阐释力,为我们研究语言意义提供新的视角。并将个人经验、语义语境等词汇层面之上的各因素考虑在内,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内部机制。本文以概念合成理论对多义现象的解释为基础,阐述英语多义词的意义构建和生成机制,并指出该理论在对多义现象进行解释时存在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词多义 心理空间 概念合成理论
下载PDF
《雪夜林边驻足》的多义性探析
12
作者 马若飞 周清 《云梦学刊》 2007年第3期151-152,共2页
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简短的诗中往往深含哲理的复杂性和所指的丰富性。运用概念图式和空间合成理论,对弗罗斯特的短诗《雪夜林边驻足》进行探讨,可了解此诗的多义性阐释的成因。
关键词 多义性 概念图式理论 空间合成 隐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