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拟黑多刺蚁药材DNA分子鉴定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何丽丹 赵开军 +2 位作者 彭雲 黄芳 王海丽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140-3146,共7页
本研究以拟黑多刺蚁的COⅠ基因序列为基础设计特异性引物,优化基因组DNA提取方式和扩增条件,建立了一种高效、专属性强、准确性高的拟黑多刺蚁药材DNA分子鉴定方法。在该方法下拟黑多刺蚁药材扩增出长度为294~308 bp的目的片段,其他伪... 本研究以拟黑多刺蚁的COⅠ基因序列为基础设计特异性引物,优化基因组DNA提取方式和扩增条件,建立了一种高效、专属性强、准确性高的拟黑多刺蚁药材DNA分子鉴定方法。在该方法下拟黑多刺蚁药材扩增出长度为294~308 bp的目的片段,其他伪品均无目的条带。本文建立的拟黑多刺蚁药材基原专属性鉴定方法可准确鉴定拟黑多刺蚁药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黑多刺蚁 双齿多刺蚁 DNA分子鉴定 特异性引物 COⅠ基因
原文传递
不同产地拟黑多刺蚁质量评价研究
2
作者 何丽丹 赵开军 +2 位作者 彭雲 黄芳 王海丽 《海峡药学》 2024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 通过比较浸出物、蚁酸和金属元素含量,系统研究7个产地21批拟黑多刺蚁药材的质量差异,建立一个多元的拟黑多刺蚁药材质量控制体系。方法 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测定拟黑多刺蚁浸出物含量;乙醇衍生-顶空气相色谱(GC)法测定拟黑... 目的 通过比较浸出物、蚁酸和金属元素含量,系统研究7个产地21批拟黑多刺蚁药材的质量差异,建立一个多元的拟黑多刺蚁药材质量控制体系。方法 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测定拟黑多刺蚁浸出物含量;乙醇衍生-顶空气相色谱(GC)法测定拟黑多刺蚁中蚁酸的含量;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拟黑多刺蚁中Mg、Ca、Na、K、Fe、Cu、Zn、Mn、Cr、Co、V、Se 12种元素的含量;采用SPSS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多元统计学分析,评价不同产地拟黑多刺蚁的质量差异。结果 GC测定法显示蚁酸在0.2 mg·mL^(-1)~10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1.000),加样回收率为99%~103%;ICP-MS测定法显示12种元素精密度良好(RSD=2.07%~5.09%),重复性良好(RSD=2.58%~7.49%),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6~0.999);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1批样品可分为3大类:S4~S15、S19和S21聚为一类,S1~S3和S16~S18聚为一类,S20单独为一类;经主成分分析,主成分1、主成分2、主成分3是影响药材品质质量评价的主要因子,3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1.339%,以S20的主成分综合得分最高,S21的主成分综合得分最低。结论 基于浸出物、蚁酸和金属元素含量,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的多元统计学分析能够评价不同产地拟黑多刺蚁质量,为优质拟黑多刺蚁的产地筛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黑多刺蚁 蚁酸 多元素 GC ICP-MS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质量评价
下载PDF
傣药黑蚂蚁挥发油和脂溶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罗建蓉 刘姗 +1 位作者 尚文宏 李文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第1期50-53,67,共5页
目的:研究傣药黑蚂蚁(学名双齿多刺蚁)挥发油和脂溶性成分,为科学利用黑蚂蚁资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回流提取并用石油醚萃取得脂溶性成分,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从黑蚂蚁脂溶性... 目的:研究傣药黑蚂蚁(学名双齿多刺蚁)挥发油和脂溶性成分,为科学利用黑蚂蚁资源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回流提取并用石油醚萃取得脂溶性成分,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从黑蚂蚁脂溶性成分中鉴定39个成分,其中油酸(25. 1%)和6-十八碳烯酸(17. 93%)相对含量居高;从挥发油中鉴定41个化合物,以油酸(6. 15%)和二十五烷(5. 85%)较多。结论:油酸、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胆甾醇和3,5-胆甾二烯为黑蚂蚁油脂的特征性成分;黑蚂蚁的脂溶性成分以脂肪酸类为主,而挥发油则以烃类物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药 双齿多刺蚁 脂溶性成分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双指标融合Box-Behnken设计优化广西特产拟黑多刺蚁提取工艺
4
作者 祝明辉 裴世成 +2 位作者 陆玉婷 陆苑 伍善广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21期54-57,84,共5页
本研究以广西特产拟黑多刺蚁为原料,提取浸膏及水溶性蛋白含量。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采用浸膏得率、浸膏中水溶性蛋白含量为优化指标,考察以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 本研究以广西特产拟黑多刺蚁为原料,提取浸膏及水溶性蛋白含量。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采用浸膏得率、浸膏中水溶性蛋白含量为优化指标,考察以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19.924,提取温度48.04℃,提取时间60 min,在此最优提取条件下浸膏得率为53.112%、浸膏中水溶性蛋白含量为77.164%。优化拟黑多刺蚁水溶性蛋白提取的工艺条件,对拟黑多刺蚁的研究开发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黑多刺蚁 响应面法 超声辅助提取 水溶性蛋白 浸膏得率
下载PDF
陕南蚂蚁富硒保健茶的研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洋 赵欣 袁芳娟 《商洛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8-17,共10页
以双齿多刺蚁、菊花和茶为主要原料,添加冰糖进行调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分析,依据感官综合评分指标,开发研制陕南蚂蚁富硒保健茶。研究结果表明,绿茶、红茶和乌龙三款不同茶型保健茶的最佳配方分别为:双齿多刺蚁0.20 g、菊... 以双齿多刺蚁、菊花和茶为主要原料,添加冰糖进行调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分析,依据感官综合评分指标,开发研制陕南蚂蚁富硒保健茶。研究结果表明,绿茶、红茶和乌龙三款不同茶型保健茶的最佳配方分别为:双齿多刺蚁0.20 g、菊花0.20 g、绿茶1.40g、冰糖2.00 g;双齿多刺蚁0.20 g、菊花0.15 g、红茶1.20 g、冰糖1.00 g;双齿多刺蚁0.20 g、菊花0.15 g、乌龙茶1.40 g、冰糖1.50 g。此时该产品的汤色清澈明亮、有光泽,茶香浓郁,口感顺滑、协调,是一种天然的保健茶饮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齿多刺蚁 富硒茶 感官评分 单因素试验 响应面法
下载PDF
红火蚁与双齿多刺蚁竞争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梓悦 杨鑫 《热带农业科学》 2020年第3期76-81,共6页
为探明入侵生物红火蚁的竞争能力,本文围绕双齿多刺蚁与红火蚁之间的干扰竞争现象进行观察实验;通过记录两种蚂蚁之间的攻击级别(攻击级别由弱到强分为Ⅰ、Ⅱ、Ⅲ、Ⅳ四级),并运用攻击指数公式与两者之间相对抗的死亡率来评价红火蚁与... 为探明入侵生物红火蚁的竞争能力,本文围绕双齿多刺蚁与红火蚁之间的干扰竞争现象进行观察实验;通过记录两种蚂蚁之间的攻击级别(攻击级别由弱到强分为Ⅰ、Ⅱ、Ⅲ、Ⅳ四级),并运用攻击指数公式与两者之间相对抗的死亡率来评价红火蚁与双齿多刺蚁在个体与群体水平上的攻击强度。结果表明:个体水平攻击测试中,双齿多刺蚁与红火蚁的总体攻击级别占比多为Ⅱ、Ⅳ级,并且随着红火蚁工蚁体型大、中、小的改变,Ⅳ级的攻击级别占比逐渐升高,分别为25.00%、45.00%、60.00%;群体攻击测试中,红火蚁与双齿多刺蚁的数量比例依照5∶1、3∶1、1∶1、1∶3、1∶5进行处理可发现,随着双齿多刺蚁数量的增加,红火蚁的死亡率逐渐升高,当两者数量比例为1∶1时,双齿多刺蚁死亡率为12.00%,红火蚁死亡率为27.33%(t=5.50,p<0.01),可见在同等数量比例的对抗下双齿多刺蚁的死亡率低于红火蚁。综合试验结果可知,双齿多刺蚁对红火蚁的攻击程度较为激烈,该蚁在抑制红火蚁的扩张中起到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双齿多刺蚁 干扰竞争机制 生态管理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度法的药用蚂蚁品质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朱莹莹 郭巧生 +1 位作者 赵开军 于尚平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4期804-811,共8页
目的: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建立不同基原与产地蚂蚁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方法对药用蚂蚁的杂质、水分、灰分及浸出物含量进行测定;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凯氏定氮仪、气相色谱... 目的: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建立不同基原与产地蚂蚁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方法对药用蚂蚁的杂质、水分、灰分及浸出物含量进行测定;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凯氏定氮仪、气相色谱法(GC)、氨基酸分析仪对药用蚂蚁微量元素、总氮、蚁酸和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以灰色关联度分析中的相对关联度为测度,建立灰色关联度模型,对蚂蚁药材质量进行初步评价。结果:12批药用蚂蚁样品的相对关联度为0.296~0.576,其中有2个产地药用蚂蚁样品的相对关联度>0.500,有4个产地药用蚂蚁样品的相对关联度为0.400~0.500。贵州凯里市的叶形多刺蚁样品、江西上高县的双齿多刺蚁样品、广西博白县的双齿多刺蚁样品相对关联度排名居前3位,说明其药材质量较优。结论: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可综合评价药用蚂蚁药材质量,为药用蚂蚁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质量评价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齿多刺蚁 叶形多刺蚁 灰色关联度分析 质量评价
下载PDF
不同温度对双齿多刺蚁养殖及其保护酶系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刘缠民 马捷琼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72-74,共3页
在不同温度下长期养殖双齿多刺蚁,观察其存活率和活动状况,测定了不同温度对其SOD,POD,CAT活力的影响,并进行了保护酶活性和存活率的相关分析.实验表明,在较低和较高温度下其存活率明显低于10-40℃测定值.在40-45℃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 在不同温度下长期养殖双齿多刺蚁,观察其存活率和活动状况,测定了不同温度对其SOD,POD,CAT活力的影响,并进行了保护酶活性和存活率的相关分析.实验表明,在较低和较高温度下其存活率明显低于10-40℃测定值.在40-45℃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急速下降;在-5-10℃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降低而下降.保护酶活性和存活率密切相关.10℃以下的低温和40℃以上的高温对其有不同程度的伤害,其适宜温区为10-40℃,最适温度为2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齿多刺蚁 温度 养殖 存活率 保护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