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子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婉彤 童梅 +2 位作者 林福玉 高向东 刘金毅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20年第2期240-250,共11页
分子诊断技术主要包括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核酸扩增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基因测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比如在肿瘤疾病中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乳腺癌中HER-2基因扩增,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胃癌进程中基因拷贝数变化,应... 分子诊断技术主要包括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核酸扩增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基因测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比如在肿瘤疾病中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乳腺癌中HER-2基因扩增,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胃癌进程中基因拷贝数变化,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HTS)检测肺癌中的EGFR基因突变;在遗传病中应用FISH技术针对唐氏综合征进行产前诊断,应用数字PCR技术进行无创产前筛查,应用HTS技术进行Hermansky-Pudlak综合征的诊断;在感染性疾病中应用RT-PCR试剂盒进行新冠肺炎的检测,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抗生素抗性基因,应用HTS技术进行耐药基因的筛选等。本文主要介绍分子诊断技术在这三大类疾病领域的临床应用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诊断 荧光原位杂交 聚合酶链式反应 基因芯片 基因测序技术
下载PDF
荧光PCR熔解曲线法在非结核分枝杆菌菌种鉴定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2
作者 李爱芳 谈小文 +4 位作者 崔晓利 康磊 党丽云 张耀辉 杨翰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7期664-669,共6页
目的探讨荧光PCR熔解曲线法对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菌种鉴定的价值,为临床NTM肺病的快速准确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西安市胸科医院2020年4—10月经BA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阳性、MPB64快速抗原检测阴... 目的探讨荧光PCR熔解曲线法对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菌种鉴定的价值,为临床NTM肺病的快速准确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西安市胸科医院2020年4—10月经BA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阳性、MPB64快速抗原检测阴性的71例疑似NTM临床分离株。每例患者临床分离株采用同一标本进行荧光PCR熔解曲线法、基因芯片法及16SrRNA基因测序法菌种鉴定。以16SrRNA基因测序结果为参考标准,评价荧光PCR熔解曲线法菌种鉴定的检测效能。结果荧光PCR熔解曲线法检出67株NTM菌株,其中以龟/脓肿分枝杆菌(37.3%,25/67)和胞内分枝杆菌(25.3%,17/67)为主。荧光PCR熔解曲线法检测龟/脓肿分枝杆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100.0%(24/24)、97.7%(42/43)和98.5%(66/67);检测胞内分枝杆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94.4%(17/18)、100.0%(49/49)和98.5%(66/67)。荧光PCR熔解曲线法与16SrRNA基因测序法一致率达97.0%(65/67);基因芯片法与16SrRNA基因测序法一致率为83.6%(56/67)。结论荧光PCR熔解曲线法与16SrRNA基因测序法菌种鉴定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能够用于分枝杆菌菌种的快速鉴定,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聚合酶链反应 微阵列分析 基因测序
下载PDF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物战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刘玮(综述) 路颖 于庆潭(审校)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3期2927-2930,共4页
随着未来战场上生物战暴发的可能性不断增大,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发展现状,以分子生物学最常用的核酸探针技术、聚合酶链反应、微流体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及下一代测序技术作为研究对象,对未来生物战相关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进行剖析,为... 随着未来战场上生物战暴发的可能性不断增大,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发展现状,以分子生物学最常用的核酸探针技术、聚合酶链反应、微流体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及下一代测序技术作为研究对象,对未来生物战相关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进行剖析,为我军对生物战相关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检疫提供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战 病原微生物 核酸探针技术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芯片技术 下一代测序技术
下载PDF
液滴微流控系统在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范一强 王玫 +3 位作者 高峰 庄俭 唐刚 张亚军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00-1307,共8页
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与以实时荧光定量PCR为代表的传统PCR技术相比,数字PCR技术显著提高了定量分析的精确度和灵敏度。数字PCR的快速发展与近年来微流控技术在数字PCR技术中的广泛应用有着密切的联系。早... 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与以实时荧光定量PCR为代表的传统PCR技术相比,数字PCR技术显著提高了定量分析的精确度和灵敏度。数字PCR的快速发展与近年来微流控技术在数字PCR技术中的广泛应用有着密切的联系。早期的研究和商业化产品使用的是大规模集成流路微流控芯片,加工过程复杂且价格高昂。近年来,液滴微流控芯片被应用到数字PCR技术中,它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10^2-10^7个微液滴,每一个微液滴都是最多只含有一个目的基因片段的PCR反应器。 PCR扩增后,通过对单个微液滴的观察计数,就可以获得绝对定量的分析数据。本文综述了不同种类的液滴微流控系统在数字PCR技术中的应用,以及液滴数字PCR微流控芯片在生物、医药、环境等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 液滴微流控芯片 基因检测 基因测序 评述
下载PDF
鲁西南地区13家医院213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流行病学及耐药基因特征
5
作者 刘利华 刘元元 +5 位作者 申爱华 孟秀娟 陈明凯 李伟霞 陆书华 周建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1-806,共6页
目的 了解鲁西南地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耐药基因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收集鲁西南地区13家医院2020年1月—2022年7月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到的CRE菌株,采用VITEK-MS质谱鉴定仪、VITEK-2 Compact全自动药敏仪,改良碳青霉烯灭... 目的 了解鲁西南地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耐药基因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收集鲁西南地区13家医院2020年1月—2022年7月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到的CRE菌株,采用VITEK-MS质谱鉴定仪、VITEK-2 Compact全自动药敏仪,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及碳青霉烯酶免疫层析法,最后筛选出213株菌株,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耐药基因,并对10株携带双基因型菌株进行分析,对医院83株CRE菌株进行方法学之间的比较。结果 213株CRE主要分布科室在重症医学科、急诊监护室等;标本主要来源痰液、尿液、血液等;耐药率统计显示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高于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分布特点:主要以bla_(KPC-2)、bla_(NDM-5)基因为主,其次为bla_(NDM-1)基因,10株双基因型CRE菌进行凝胶电泳分析,结果显示6株大肠埃希菌产不同bla_(NDM)基因同时携带mcr-1耐药基因,1株阴沟肠杆菌产bla_(NDM-1)同时携带mcr-9基因。对方法学的比较显示:mCIM+eCIM、免疫层析方法检测耐药基因型,KPC基因型两种方法无差异,对NDM基因型前者敏感度更高。结论 鲁西南地区CRE菌分离率最高的是产bla_(KPC-2)基因的肺炎克雷伯菌,其次是产bla_(NDM-5)基因的大肠埃希菌及产bla_(NDM-1)型阴沟肠杆菌。值得关注的是双基因型及少见基因型的检出,应引起感控部门的注意,以防耐药菌的传播和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 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 mcr基因 免疫层析法检测 聚合酶链基因测序 凝胶电泳分析
原文传递
抗生素抗性基因检测方法发展历程及应用现状
6
作者 孙凌涛 刘子述 胡宝兰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91-2609,共19页
耐药性的传播已引起全球广泛关注,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检测技术的开发是研究ARGs在环境-动植物-人群中迁移传播的关键。本文梳理了现有核酸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及首次应用于ARGs检测的时间节点,并从检测原... 耐药性的传播已引起全球广泛关注,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检测技术的开发是研究ARGs在环境-动植物-人群中迁移传播的关键。本文梳理了现有核酸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及首次应用于ARGs检测的时间节点,并从检测原理、应用优缺点、开发潜力等方面对各技术进行分类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以等温扩增结合CRISPR/Cas技术为核心的ARGs原位快速检测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前景展望。本综述旨在回顾各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为ARGs新检测技术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为耐药性传播的研究及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抗性基因 聚合酶链式反应 基因测序 等温扩增 原位快速检测
原文传递
河豚鱼16S rRNA基因部分DNA序列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陈文炳 翁国柱 +4 位作者 陈融斌 缪婷玉 邵碧英 江树勋 彭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140-144,共5页
应用16S rRNA基因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通用引物,对3属13种福建省搜集的河豚鱼样品与9个未知物种的河豚鱼样品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中的部分片段进行PCR扩增与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 应用16S rRNA基因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通用引物,对3属13种福建省搜集的河豚鱼样品与9个未知物种的河豚鱼样品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中的部分片段进行PCR扩增与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碱基序列测定,各物种序列长度在611~614 bp之间。应用DNAMAN V6软件进行样品间DNA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建立样品间系统关系同源树。供试13个样品被划分为4个类群组,群间的同源率为87%,群内同源率为94%~100%。根据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9个未知种名的样品被归类到3个类群组中,推测9个未知种名的样品为东方鲀属或腹刺鲀属。探讨了16S rRNA基因部分DNA序列测试及同源性分析技术在河豚鱼种属鉴别中应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豚鱼 聚合酶链式反应 16S RRNA基因 DNA测序 物种鉴定
下载PDF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患儿PKLR基因新的杂合突变 被引量:3
8
作者 夏忆 梁琦 +7 位作者 史宏 高钰 徐倩 金晟娴 贺钰磊 李蕙 李丹 周敏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9年第5期547-553,共7页
目的 探讨丙酮酸激酶缺乏症(PKD)患儿的临床与基因检测特点。方法 选择2016年4月7日,因“发现贫血2+个月”,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例PKD男性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例资料,包括本次住院情况、确诊经过及随访... 目的 探讨丙酮酸激酶缺乏症(PKD)患儿的临床与基因检测特点。方法 选择2016年4月7日,因“发现贫血2+个月”,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例PKD男性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例资料,包括本次住院情况、确诊经过及随访情况。在知情同意情况下,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采用疾病相关基因目标序列捕获和二代测序技术,筛选患儿及其父母基因突变类型,再采用Sanger法测序进行验证。以“丙酮酸激酶”“溶血性贫血”“hemolyticanemia”“genesequencing”等为关键词,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对建库至2019年1月各数据库中,关于PKD并有基因检测结果的文献进行复习。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结果 ①本例患儿此次入院年龄为2+个月,目前对其随访至2岁11个月。其主要临床表现:生后即出现严重黄疸,多次血常规检查均提示重度贫血、网织红细胞比例明显升高,提示溶血性贫血。实验室检查排除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地中海贫血等其他溶血性贫血相关疾病可能。针对初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激素治疗无效,故临床考虑本例患儿为PKD,但是丙酮酸激酶(PK)活性检测结果正常。②基因检测结果:患儿父亲PKLR基因第10外显子c.1437-1G>A突变,患儿母亲PKLR基因第6外显子c.848T>C突变。患儿存在上述2处杂合突变,分别遗传自其父母。其中,患儿及其父亲共同存在的基因异常信息,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中尚未见收载。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基因检测结果,对患儿的PKD诊断明确。③PKD相关文献检索结果显示:PKD临床表现多样,并且PK活性受很多因素影响,因此迄今诊断并报道的PKD病例数较少。目前,我国已报道并且有基因检测结果的PKD患者共计12例(包括本例患儿),其基因检测结果均为PKLR基因突变,83.3%(1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激酶 贫血 溶血性 先天性非球形红细胞性 PKLR蛋白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测序 儿童
原文传递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Two Strains of Dermatophytes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力 史国友 +7 位作者 王梅梅 赵琳琳 黄园勇 陈霄磊 袁丽杰 熊亚南 司道文 朱丽华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3年第6期917-922,共6页
In this study, we used traditional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methods to preliminarily identify two strains of dermatophytes. The two strains were observed under the micro- scope. And then the dermatop... In this study, we used traditional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methods to preliminarily identify two strains of dermatophytes. The two strains were observed under the micro- scope. And then the dermatophytes were cultured on Sabouraud's dextrose agar (SDA). The 18S rRNA regions of the two dermatophyte strains were amplifi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d the PCR products were sequenced and compared with GenBank data. BLAST tools and DNAMAN soft- ware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sequences. To further determine highly homologous sequences, a phy- logenetic tree was constructed using the Neighbor-Joining method. The two strains of dermatophytes were identified by traditional morphological identification as Epidermophyton floccosurn and Micro- sporum ferrugineum. The 18S rRNA sequence analyses showed high similarities to 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 isolate Cll5LM-UFPR and Ascomycete sp. LB68A1A2. Epidermophyton and Cladosporium belong to dermatophyte, while Microsporum ferrugineum and Ascomycete belong to mi- crosporum. The two novel strains of dermatophytes were therefore identified as 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 isolate C115LM-UFPR (JN650537, Cladosporium ) and Ascomycete sp. LB68A1A2 (AY770409, Ascomycete 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RMATOPHYTE IDENTIFICA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gene sequencing
下载PDF
Cloning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ene
10
作者 余云开 华仲慰 +2 位作者 郭建荣 李玉书 汪家政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4年第5期435-439,共5页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 is a small basic protein of 119amino acids, which is synthesized mainly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t is foundthat BDNF affects various kinds of neurons in the nervous syst...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 is a small basic protein of 119amino acids, which is synthesized mainly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t is foundthat BDNF affects various kinds of neurons in the nervous system. In vivo and invitro observations show that BDNF can support the survival of various kinds o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gene CLONING DNA sequencing.
原文传递
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液标本快速方法的建立及其在ADRB1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龚如涵 李佳 黄凯峰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4期402-406,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血液标本的快速方法,并将其应用到ADRB1(1165G>C)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型检测中。方法:建立可直接利用血液样本进行荧光PC... 目的:建立一种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血液标本的快速方法,并将其应用到ADRB1(1165G>C)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型检测中。方法:建立可直接利用血液样本进行荧光PCR扩增法,与传统血液样本的基因SNP检测方法不同,本所建立的方法无需进行血液基因组DNA的提取。选取1051份临床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抗凝全血样本,利用本研究建立的采用血液标本直接扩增的荧光PCR方法,进行ADRB1的SNP分型,并将分型结果与Sanger测序法这一"金标准"进行对比,评估两者之间的符合率和一致性。结果:本研究建立的方法与传统DNA提取加荧光PCR方法相比,具有较好的扩增性能;与Sanger测序法相比,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在ADRB1(1165G>C)基因SNP分型检测中的总体符合率达到98.98%,Kappa一致性系数达到0.971,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省略基因组DNA提取步骤,其操作简便、成本较低,且准确率高,适合在基因分型相关临床检验工作中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聚合酶链反应 直接扩增 ADRB1基因 Sanger测序
下载PDF
山西省一起家庭聚集性百日咳病例的实验室诊断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红霞 韩吉婷 +2 位作者 光明 王慧 高源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17-1221,共5页
目的分析山西省一起百日咳家庭聚集性病例的实验室诊断情况,总结百日咳鲍特菌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疑似百日咳病例进行病例资料收集,采集病例(患儿)及其密切接触者(母亲)的鼻咽拭子样本进行百日咳鲍特菌分离鉴定及核酸检测,... 目的分析山西省一起百日咳家庭聚集性病例的实验室诊断情况,总结百日咳鲍特菌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疑似百日咳病例进行病例资料收集,采集病例(患儿)及其密切接触者(母亲)的鼻咽拭子样本进行百日咳鲍特菌分离鉴定及核酸检测,并对菌株进行基因测序分析。结果患儿及其母亲鼻咽拭子样本百日咳鲍特菌培养均为阳性,患儿鼻咽拭子核酸检测阴性,母亲鼻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菌株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多位点序列分型均为ST-2型,属于ST-2克隆群,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数据库中890株百日咳鲍特菌基因组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与25株百日咳鲍特菌遗传进化关系较近。结论对该起百日咳家庭聚集性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确诊,提供了准确的病原学信息,为百日咳的诊断及疫情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日咳 家庭聚集性 聚合酶链式反应 基因测序 基因组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聚合酶链反应联合直接基因测序快速诊断感染性眼内炎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崧 庞秀琴 刘毅 《北京医学》 CAS 2008年第7期418-420,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联合直接基因测序技术检测感染性眼内炎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为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快速诊断寻求一种新的检测方式。方法对我院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手术治疗的感染性眼内炎患者47例47眼,手术取材进行PCR联... 目的探讨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联合直接基因测序技术检测感染性眼内炎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为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快速诊断寻求一种新的检测方式。方法对我院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手术治疗的感染性眼内炎患者47例47眼,手术取材进行PCR联合直接基因测序检查并与细菌涂片、细菌培养、真菌培养、厌氧菌培养检查结果对比。结果PCR联合基因诊断方法检查时间较传统方法耗时少。PCR病原菌检测阳性率高,为25例,25例阳性者中经直接基因测序出病原体类型19例。与病原体培养相比,敏感性为91.67%,特异性为77.14%,Kappa值为0.577。结论对于感染性眼内炎,PCR联合直接基因测序技术是一种快速﹑有效的临床检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炎/感染性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测序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海南株STARP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基因结构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单志新 余新炳 +3 位作者 马长玲 李学荣 吴忠道 方建民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30,共6页
目的 构建恶性疟原虫海南 (FCC1/HN)株STARP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STARP ;分析STARP基因结构 ,并了解FCC1/HN株与其它分离株STARP基因序列的差异。方法 根据STARP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两对引物 ,用PCR技术从FCC1/HN株基因组DNA... 目的 构建恶性疟原虫海南 (FCC1/HN)株STARP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STARP ;分析STARP基因结构 ,并了解FCC1/HN株与其它分离株STARP基因序列的差异。方法 根据STARP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两对引物 ,用PCR技术从FCC1/HN株基因组DNA中扩增两个部分序列重叠的STARP基因片段 ;将两基因片段分别双酶切后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 ,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酶切 ,PCR扩增鉴定筛选重组质粒阳性克隆 ;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序 ,应用软件辅助分析基因结构及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 分别PCR扩增获得 10 78bp ,10 92bp的两个STARP基因片段 ;经双酶切及PCR鉴定表明获得正确重组质粒 ;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T9/ 96株STARP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 92 .2 % ;推测编码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 90 .9% ;在STARP蛋白中部重复区推测有多个明显的抗原表位区段。结论 从FCC1/HN株恶性疟原虫基因组DNA中获取STARP基因 ,并成功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STARP ;FCC1/HN株与其它分离株STARP基因有高度的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子孢子苏氨酸 重组质粒 天冬酰胺富集蛋白 聚合酶链反应 克隆 基因测序 STARP基因
下载PDF
天然植物成份抗癌抗突变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
15
作者 李佳慧 高爱玲 +2 位作者 付松滨 李璞 刘志诚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6期430-432,共3页
以天然植物成份麦芽提取液为受试物,以肿瘤抑制基因P53 为靶基因,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用已知序列P53 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特定的DNA片段测序,从而对麦芽提取液抗癌抗突变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麦芽提取液 植物成分 抗突变作用 分子机制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海南株CTP基因测序重组质粒及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
16
作者 陈慧红 余新炳 +1 位作者 吴忠道 徐劲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24,共3页
目的 构建恶性疟原虫CTP基因的测序重组质粒和真核表达重组质粒 ,以便进一步研究CTP基因的结构与功能。方法 根据已发表恶性疟原虫CTP基因的序列〔1〕,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将扩增的CTP基因的PCR产物连接于测序载体pUC19上 ,经测序反... 目的 构建恶性疟原虫CTP基因的测序重组质粒和真核表达重组质粒 ,以便进一步研究CTP基因的结构与功能。方法 根据已发表恶性疟原虫CTP基因的序列〔1〕,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将扩增的CTP基因的PCR产物连接于测序载体pUC19上 ,经测序反应确定无误。用HindⅢ和BamHⅠ双酶切将CTP基因从测序载体中切下 ,构建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上。 结果 构建了恶性疟原虫CTP基因的测序重组质粒 ,并对其进行了测序。并将恶性疟原虫的CTP基因从测序重组质粒中切下 ,克隆进真核表达重组质粒 pcDNA3。 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恶性疟原虫CTP基因的测序重组质粒和真核表达重组质粒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聚合酶链式反应 基因克隆 基因测序 CTP基因 真核表达重组质粒 疟疾
下载PDF
PCR-DNA序列测定法检测脊柱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的研究
17
作者 司建炜 王自立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778-780,I0001,共4页
目的研究聚合酶链反应、DNA序列测定在脊柱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对25例脊柱结核病例脓液、干酪样坏死组织,采用PCR法扩增样本的耐药基因rpoB、rpsL、katG片段;以PCR-DNA序列测定法检测扩增产物,利用DNATools(5.1)软件... 目的研究聚合酶链反应、DNA序列测定在脊柱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对25例脊柱结核病例脓液、干酪样坏死组织,采用PCR法扩增样本的耐药基因rpoB、rpsL、katG片段;以PCR-DNA序列测定法检测扩增产物,利用DNATools(5.1)软件、NCBI/BLAST公共数据库对耐药基因比较分析。结果 73份耐药基因片段,检测出15份基因突变,其中rpsL基因突变4份,rpoB基因突变5份,katG基因突变6份,平均报告时间6d。结论脊柱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序列检测具有快速、灵敏和特异性高等特点,与细菌学等方法相结合,能为脊柱结核临床治疗提供有利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聚合酶链反应 耐药基因 DNA序列测定
下载PDF
mtDNA Cyt-b、ATPase6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突变及意义
18
作者 周宪春 张默函 +2 位作者 李良昌 金映杉 金东洙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48期4-6,共3页
目的检测线粒体DNA(mtDNA)Cyt-b、ATPase6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突变情况,寻找特异性位点。方法采用PCR结合基因测序方法,对延边朝鲜族地区浸润性乳腺癌患者(30例)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进行mtDNA Cyt-b、ATPase6基因测序,对照人... 目的检测线粒体DNA(mtDNA)Cyt-b、ATPase6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突变情况,寻找特异性位点。方法采用PCR结合基因测序方法,对延边朝鲜族地区浸润性乳腺癌患者(30例)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进行mtDNA Cyt-b、ATPase6基因测序,对照人线粒体DNA剑桥修定序列,分析其突变情况。结果在研究对象的乳腺癌mtDNA中共发现Cyt-b基因区有6个高突变发生率位点,即A15326G、C14766T、G15301A、G15043A、T14783C、C15402T,其中A15326G、C14766T突变率最高;而ATPase6基因区共发现3个高突变发生率位点,即C8673T、A8729G、T8955C,其中C8673T、A8729G突变率最高。结论 mtDNA Cyt-b、mtDNA ATPase6高突变发生位点可为浸润性乳腺癌的诊断及乳腺癌细胞线粒体功能评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线粒体DNA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测序
下载PDF
应用基因扩增转录测序技术诊断乙型血友病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敬忠 向华 +6 位作者 刘亮 周航 张纪平 石奇珍 陈怀华 曾淑燕 S.S.Sommer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599-601,共3页
作者运用基因扩增转录测序技术(GenomicAmplificationWithTranscriptsSequencing,GAWTS)完成36例中国人乙型血友病患者第九因子(FIX)基因突变类型的研究,发现中国人与美... 作者运用基因扩增转录测序技术(GenomicAmplificationWithTranscriptsSequencing,GAWTS)完成36例中国人乙型血友病患者第九因子(FIX)基因突变类型的研究,发现中国人与美国白种人等该基因胚系突变图谱具有不同特点;并检出17位女性缺陷基因携带者。证明GAWTS是适用于乙型血友病基因诊断与携带者检出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 乙型 基因诊断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苏州市一起聚集性人感染柯萨奇病毒A组4型基因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董泽丰 徐智慧 +4 位作者 王笛 吴学飞 雅雪蓉 夏瑜 沈强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3-367,共5页
目的 对苏州市一起人呼吸道感染不明病原的聚集性疫情病例咽拭子样本进行初步病原分子鉴定,为疫情处置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采集该起疫情病例咽拭子标本,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 目的 对苏州市一起人呼吸道感染不明病原的聚集性疫情病例咽拭子样本进行初步病原分子鉴定,为疫情处置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采集该起疫情病例咽拭子标本,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可引起聚集性呼吸道感染疫情的常见病原(甲/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鼻病毒、偏肺病毒和腺病毒)核酸,同时采用FilmArray全自动医用PCR分析系统进行多病原筛查。对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高通量测序,并用特异性引物探针检测柯萨奇病毒A组4型(coxsackievirus A4, CV-A4)进行验证。结果 该起疫情采样送检的18份咽拭子样本经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其中14份样本柯萨奇A4型病毒检测阳性。Real-time RT-PCR和高通量基因测序方法在病例咽拭子标本中均检出柯萨奇A4型病毒特异性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苏州该起疫情病毒株全基因组序列与NCBI数据库的MN964082病毒核酸一致性最高,为98.11%;VP1蛋白氨基酸序列与原型株AY421762一致性为98.03%,发现6个位点突变(T23V、A34T、S102A、A200T、I262V和Y285H)。结论 CV-A4可引起聚集性呼吸道感染疫情,对学龄儿童等免疫力较弱的人群应加强健康监测以便疫情早期处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突变 基因测序 柯萨奇病毒A组4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