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市主要河流和土壤中全氟化合物空间分布、来源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35
1
作者 武倩倩 吴强 +3 位作者 宋帅 任加国 杨胜杰 吴颜岐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682-3694,共13页
以全氟化合物(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为研究对象,选择渤海湾区域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典型传统工业城市天津为研究区域,系统采集了水体和土壤样品,并通过固相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方法,分析了水体和土壤中的... 以全氟化合物(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为研究对象,选择渤海湾区域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典型传统工业城市天津为研究区域,系统采集了水体和土壤样品,并通过固相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方法,分析了水体和土壤中的PFASs暴露水平.结果表明,12种PFASs在水体和土壤中全部检出,水体中ΣPFASs浓度范围为3.93~357.85ng·L^(-1),土壤中ΣPFASs含量范围为4.60~63.85 ng·g^(-1);PFBA是水体和土壤的主要组分,贡献率分别为37%和67%.天津市土壤和河流水体中PFASs存在空间差异性,河流上游至下游PFASs浓度呈递增趋势,且土壤和水体中ΣPFASs含量都表现为东部滨海区域(均值分别为11.45 ng·g^(-1)和71.36 ng·L^(-1))比西部(均值6.94 ng·g^(-1)和36.08 ng·L^(-1))高,滨海新区ΣPFASs远高于其他行政区,研究结果也表明了该区域全氟化合物的使用正在转向短链产品.来源分析结果表明,橡胶品的乳化、食品包装过程和纸类表面处理和灭火剂使用,以及工业生产中电化学氟化过程是研究区土壤中PFASs主要来源;水体中PFASs主要来源是前驱体发生降解,少数区域的PFASs源于生产的直接排放,然而受大气沉降影响较小.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水体和土壤中PFASs暴露浓度较低,尚处于较低的生态风险水平,但由于其具有远距离传输能力和生物食物链(网)累积性,其长期的生态效应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pfass) 单体特征 空间特征 来源解析 风险评价
原文传递
乌梁素海流域地表水中全氟化合物分布、来源及其生态风险 被引量:10
2
作者 史锐 毛若愚 +3 位作者 张梦 吕永龙 宋帅 赵纪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63-672,共10页
全氟化合物(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在长期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通过多介质扩散和远距离迁移等方式进入环境中.本研究分析了乌梁素海流域丰水期及枯水期采集的地表水样品中17种PFASs,探讨了该地区PFASs的时空分布特征、潜在来... 全氟化合物(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在长期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通过多介质扩散和远距离迁移等方式进入环境中.本研究分析了乌梁素海流域丰水期及枯水期采集的地表水样品中17种PFASs,探讨了该地区PFASs的时空分布特征、潜在来源及生态风险.结果表明,PFASs在所有地表水样品中均有检出,浓度范围为4.00~263.45 ng·L^(-1);研究区地表水中PFASs空间分布格局受当地人类活动影响明显,在空间上表现为两个主要特征:一是PFASs浓度较低的黄河水和干渠水,以全氟丁酸(PFBA)为主要组分;二为接纳了河套灌区的工业、农业和生活等废水的总排干水和湖区水,PFASs浓度较高并以全氟辛酸(PFOA)为主要组分.受到短链PFASs产量增加与引黄河水量变化影响,枯水期水样中PFASs含量较高于丰水期的样品.PFOS/PFOA、PFOA/PFNA和PFHp A/PFOA结果表明,研究区PFASs为大气沉降与点源污染混合来源.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目前PFOA与全氟辛基磺酸(PFOS)的风险值均较低,但由于全氟化合物的累积特性和长距离传输能力,其长期的累积效应依然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pfass) 乌梁素海 时空分布特征 污染源解析 风险排序
原文传递
河流不同分子量溶解性有机质对全氟化合物赋存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杰 赵璞君 夏星辉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058-2066,共9页
目前有关水体全氟化合物(PFASs)赋存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总溶解态,对溶解性有机质(DOM)结合态PFASs的研究较为匮乏,尤其忽视了不同分子量DOM对PFASs赋存形态的影响.为阐明河流上覆水体不同分子量DOM对PFASs赋存形态的影响,本文以长江... 目前有关水体全氟化合物(PFASs)赋存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总溶解态,对溶解性有机质(DOM)结合态PFASs的研究较为匮乏,尤其忽视了不同分子量DOM对PFASs赋存形态的影响.为阐明河流上覆水体不同分子量DOM对PFASs赋存形态的影响,本文以长江干支流为例,分析了河流上覆水体11种典型PFASs(C4~C12)的浓度及组成,研究了不同分子量DOM结合态PFASs的赋存特征.结果表明:①长江上覆水体中PFASs的平均浓度为52.6 ng/L,其中全氟戊酸(PFPeA)和全氟己酸(PFHxA)是最主要的单体污染物;由于受点源污染的影响,武汉段PFASs总溶解浓度及其单体浓度均显著高于其他采样点.②长江上覆水体中DOM的浓度范围为0.08~3.84 mg/L(以C计),将水体DOM按分子量分离为<1 kDa、1~3 kDa、3~5 kDa、5~10 kDa和>10 kDa五种组分,各采样点中<1 kDa的溶解性有机碳(DOC)浓度(1.56~3.84 mg/L)显著高于其他分子量的DOC浓度.③对于所检出的PFASs,<1 kDa DOM结合态PFASs(含自由溶解态)的浓度亦显著高于其他分子量DOM结合态PFASs的浓度,且其占水体总溶解态PFASs的比例均在85%以上,说明水体DOM结合态PFASs具有较高的生物有效性.研究显示,水体不同分子量DOM结合态PFASs的赋存特征存在差异,因此对水体PFASs进行生态风险评价时需综合考虑不同分子量DOM结合态的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全氟化合物(pfass) 溶解性有机质(DOM) 分子量 赋存形态
下载PDF
饮用水处理过程中全氟化合物的分布、转化及去向 被引量:3
4
作者 钟婷婷 林涛 刘威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613-2621,共9页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存在于地表水、自来水甚至商业饮用水中,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在以太湖为源头的某大型饮用水处理厂(DWTPs)中研究了14种PFASs的检出和转化.结果表明,共有10种PFASs在水样中被检测到,说明PFASs在饮用水中分布广...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存在于地表水、自来水甚至商业饮用水中,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在以太湖为源头的某大型饮用水处理厂(DWTPs)中研究了14种PFASs的检出和转化.结果表明,共有10种PFASs在水样中被检测到,说明PFASs在饮用水中分布广泛.原水中的PFASs总浓度为127.4ng·L^(-1),其中最高浓度为全氟辛酸(PFOA,49.8ng·L^(-1)).预臭氧会导致PFASs的浓度反向升高,这可能是由于前体物的存在或由短链向长链进行转化导致.常规处理工艺无法有效去除PFASs,O_(3)-BAC在DWTPs的处理过程中对PFASs的去除(20.74%)具有主导作用.O_(3)-BAC作为DWTPs的主要去除工艺,其反冲洗水中含有浓度较高的PFASs,分布特征与原水相似.利用中试装置,对比了5种常见的滤池反冲洗水处理工艺,结果表明,GAC-超滤可以在保证浊度较高去除率(99.08%)的基础上,吸附并截留一定量的PFASs.从三维荧光分析可得,GAC-超滤也可去除大部分荧光微污染物,对于原水含有较高浓度的PFASs的DWTPs来说,将其作为滤池反冲洗水回用处理工艺是实际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处理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 滤池反冲洗水 超滤 三维荧光(3D-EEM)
原文传递
电镀企业周边环境中全氟化合物残留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
5
作者 郭婧 刘梦 +4 位作者 刘金林 张秀蓝 刘承友 薛军 张利飞 《实验与分析》 2024年第4期54-61,共8页
选择电镀企业周边作为典型区域,于2016–2018年采集区域环境中的水体、土壤和沉积物样品,通过WAX净化富集,LC–MS/MS分析的方法检测样品中9种PFAS(PFBA,PFHxA,PFOA,PFNA,PFDA,PFUnDA,PFDoDA,PFHxS,PFOS),进行残留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 选择电镀企业周边作为典型区域,于2016–2018年采集区域环境中的水体、土壤和沉积物样品,通过WAX净化富集,LC–MS/MS分析的方法检测样品中9种PFAS(PFBA,PFHxA,PFOA,PFNA,PFDA,PFUnDA,PFDoDA,PFHxS,PFOS),进行残留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各类样品中的PFAS污染物均以PFOS和PFOA为主,距离电镀企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排口较远的入海口附近样品浓度水平低于或接近方法检出限,远低于电镀企业周边样品。电镀企业周边水样中PFASs浓度的年际变化不明显,沉积物中的PFAS则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并且PFOS浓度显著高于PFOA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企业 全氟化合物 残留特征 变化趋势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纺织品中7种多氟化合物 被引量:2
6
作者 唐士会 陈秀 《云南化工》 CAS 2018年第8期86-87,90,共3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以DB-WAX色谱柱(30 m×0.25 mm×0.25 um)测定纺织品中含氟醇类和含氟丙烯酸酯类。7种目标化合物方法最低检出限、线性范围和加标回收率为:0.006 mg/kg~0.010 mg/kg、10 ug/L~100 ug/L和80.25%~92.64%。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有机氟化合物 纺织品
下载PDF
全氟/多氟化合物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7
作者 贺思思 史亚利 +1 位作者 蔡亚岐 张春晖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7-296,共10页
随着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erfluoroalkyl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被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名录,各国对于该类物质的关注逐步升高。该类物质在环境中的广泛检出,使得其环境行为研究不断扩展和加深。目前... 随着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erfluoroalkyl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被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名录,各国对于该类物质的关注逐步升高。该类物质在环境中的广泛检出,使得其环境行为研究不断扩展和加深。目前,针对不同类型PFASs的样品前处理方式与检测方法也在不断发展中,而从中选择最合适的前处理和分析方法是开展PFASs环境科学、管理和污染控制研究的前提。该文针对传统PFASs及其异构体、PFASs前体物和新型PFASs等的样品前处理方法、色谱-质谱分析方法进行归纳总结,认识其现状和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 质谱 样品前处理 全氟/多氟化合物 综述
下载PDF
典型岩溶区水环境中全氟化合物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13
8
作者 乔肖翠 赵兴茹 +4 位作者 郭睿 汪星 郝姝然 李雪 刘琰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148-2156,共9页
为探究典型岩溶区PFASs(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全氟化合物)分布特征及生态环境与健康风险,采用超高相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都安县地下水、地表水及污染源中PFASs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①PFPeA(Perfluoropentanoic acid,全... 为探究典型岩溶区PFASs(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全氟化合物)分布特征及生态环境与健康风险,采用超高相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都安县地下水、地表水及污染源中PFASs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①PFPeA(Perfluoropentanoic acid,全氟戊酸)是该地区检出率最高的PFASs污染物,检出率为100%,ρ(PFPeA)检出范围为0.067~1.021 ng L.ρ(PFASs)平均检出情况满足污染源(2.592 ng L)>地表水(0.737 ng L)>地下水(0.340 ng L),污染物检出种类的平均值满足污染源(7.1个)>地表水(4.4个)>地下水(2.9个).②研究区内仅有G2、S9、S13、P3采样点ρ(PFASs)可能受点源类污染源的影响较大,整个研究区PFASs分布特征及质量浓度受大气沉降影响较小.地表水及地下水ρ(PFASs)较高的采样点基本集中在人类活动聚集区;由于岩溶作用影响,东南部地下水中ρ(PFASs)相对较低.③地下水、地表水及污染源中PFASs的来源均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PFOS(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全氟辛烷磺酸)为主产物的五金电镀、消防、采矿、电子等行业,另一类可能主要与农业活动相关,来源于农用塑料品及其降解产物.④在利用当前已有参数进行评价时,都安县水环境中ρ(PFOA)(perfluorooctane acid,全氟辛酸)和ρ(PFOS)尚未达到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风险的水平.研究显示,西南岩溶区水环境中ρ(PFOA)和ρ(PFOS)尚未达到对环境及人体健康具有风险的水平,但鉴于岩溶区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仍需加强产氟工矿企业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pfass) 岩溶区 水环境污染特征 风险评价
下载PDF
黄河中游(渭南—郑州段)全/多氟烷基化合物的分布及通量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琦路 程相会 +5 位作者 赵祯 郭萌然 袁梦 华夏 方祥光 孙红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8-238,共11页
本研究收集黄河中游(渭南—郑州段)表层水样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的方法分析了水相和颗粒相中的28种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结果表明,水相和颗粒相中Σ28PFASs的含量分别为18.4~56.9 ng·L^(-1)和26.8~164ng·g^(-... 本研究收集黄河中游(渭南—郑州段)表层水样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的方法分析了水相和颗粒相中的28种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结果表明,水相和颗粒相中Σ28PFASs的含量分别为18.4~56.9 ng·L^(-1)和26.8~164ng·g^(-1)(以干重计).水相和颗粒相中以全氟己酸(PFHx A)为主要污染物,分别占总含量的27%和16%,且3H-全氟-3-(3-甲氧基丙氧基)丙酸(ADONA)、氯代多氟醚基磺酸(6∶2和8∶2 Cl-PFESA)在颗粒相均有检出,表明PFASs替代品的生产和使用逐渐增多.PFASs在水相-颗粒相中的lg Kd变化范围为2.95±0.553(PFPe A)~3.85±0.237(8∶2 FTUCA),颗粒物吸附氟调聚羧酸(FTCAs)和不饱和氟调聚羧酸(FTUCAs)的能力随碳链长度的增长而增加,全氟烷基磺酸(PFSAs)较全氟烷基羧酸(PFCAs)更容易被颗粒物吸附.黄河郑州—渭南段PFASs的通量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表明该河段接纳了来自上游及支流的污染输入.此外,结果表明水相中的PFASs通量大于颗粒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 黄河 替代品 分配系数 通量
原文传递
全氟及多氟化合物在土壤中的污染现状及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雷 戴玙芽 +8 位作者 陈晓婷 周顺怡 林洁颖 刘韵 林庆祺 晁元卿 汤叶涛 仇荣亮 王诗忠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11-1622,共12页
全氟及多氟化合物(Per-andpolyfluoroalkylsubstances,PFASs)是一类备受学界关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难降解、可长距离迁移、易生物蓄积等特点,已在土壤和水体等环境介质中被广泛检出。本文综述了PFASs在土壤中的污染现状、吸附、... 全氟及多氟化合物(Per-andpolyfluoroalkylsubstances,PFASs)是一类备受学界关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难降解、可长距离迁移、易生物蓄积等特点,已在土壤和水体等环境介质中被广泛检出。本文综述了PFASs在土壤中的污染现状、吸附、迁移等环境行为与影响因素,以及由食物链蓄积所产生的毒害效应,并指出了目前针对土壤-作物系统中PFASs研究的不足以及发展趋势,以期为系统评估PFASs的环境行为与归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及多氟化合物 吸附机理 迁移 作物吸收 毒性效应
下载PDF
贵州草海湿地溶解性有机物的光谱特征及其与PFASs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彭洁 王娅南 +3 位作者 林绍霞 郭峰 李军 杨鸿波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85-892,共8页
为描述草海湿地DOM(dissolved organic matter,溶解性有机物)荧光特征,探究其对PFASs(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全氟及多氟化合物)环境行为造成的影响,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平行因子分析... 为描述草海湿地DOM(dissolved organic matter,溶解性有机物)荧光特征,探究其对PFASs(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全氟及多氟化合物)环境行为造成的影响,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平行因子分析,开展DOM光谱学特性研究,分析ρ(DOM)与ρ(PFASs)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草海湿地中共解析出3类4种荧光组分,分别为类腐殖酸〔λEx(360 nm)λEm(450 nm)〕、长波段腐殖质〔λEx(400 nm)λEm(510 nm)〕、类富里酸〔λEx(330 nm)λEm(400 nm)〕和类色氨酸〔λEx(280 nm)λEm(350 nm)〕,贡献率分别为48.6%、23.6%、22.9%和4.9%,其中类腐殖质总贡献率高达72.2%.在农业生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总荧光强度大致呈现从入湖区向出湖区逐渐降低、湖心区略高的趋势.②在草海湿地表层水中共检出了12种PFASs,ρ(PFASs)为233.18 ng L,每种平均值为19.43 ng L,PFBA(perfluorobutanoic acid,全氟丁酸)是主要污染物;草海湿地入湖区点源影响特征明显,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用水是主要的潜在污染源.③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荧光组分含量均与ρ(PFBS)(potassium perfluorobutanesulfonate,全氟丁烷磺酸)负相关;类色氨酸含量与ρ(PFHpA)(perfluororoheptanoic acid,全氟庚酸)负相关,与ρ(PFTriDA)(perfluorotrideanoic acid,全氟十三酸)则显著正相关.研究显示,草海湿地水体腐殖化程度高,外源特征明显,共检出12种PFASs,初步揭示了草海湿地水环境中ρ(DOM)与ρ(PFASs)的相关关系,其受水体性质及化合物结构等差异的影响,有待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物(DOM) 荧光特征 草海湿地 全氟及多氟化合物(pfass) 相关性
下载PDF
全氟和多氟烷基类物质在大气环境中的存在和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史亚利 张博钠 +1 位作者 郑哲 蔡亚岐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037-2046,共10页
全氟和多氟烷基类物质(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含有至少一个碳氟键的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因其特殊的理化性质具有广泛应用,其生产和使用历史至今已有70余年,多数此类物质具有生物累积性、毒性和长距离迁移性,... 全氟和多氟烷基类物质(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含有至少一个碳氟键的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因其特殊的理化性质具有广泛应用,其生产和使用历史至今已有70余年,多数此类物质具有生物累积性、毒性和长距离迁移性,因此其环境污染问题备受关注.全球各环境介质均存在PFASs的普遍污染,其相关研究尤其是水环境中PFASs的行为和归趋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然而,PFASs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中的研究却相对较少,目前研究显示,大气也是PFASs迁移和转化的重要媒介,对PFASs长距离传输及风险等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对大气环境中PFASs的存在、来源、分布以及人群通过室内外空气、灰尘途径摄入PFASs引起的人体暴露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大气中PFASs环境行为和风险评估研究提供参考,最后对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分析发现,PFASs大气研究多数集中在其相关产品的生产、使用和处置等重要点源的释放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方面,离子型PFASs(i-PFASs)和中性PFASs(n-PFASs)分别是大气颗粒相和气相中存在的主要PFASs,其中氟调聚醇是主要的n-PFASs;i-PFASs的污染因场所、地区等的不同有所差异;近年来大气中短链PFASs对总PFASs的贡献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大气中的PFASs可通过干湿沉降去除,其中湿沉降对去除的贡献更大;与饮食摄入相比,灰尘摄入和呼吸等途径对于普通人群暴露PFASs产生的健康风险较低,但儿童通过灰尘以及某些职业人群通过呼吸摄入PFASs的较高风险应该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基类物质(pfass) 空气污染 环境行为 人体暴露
下载PDF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的危害及在食品中的污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丁林玉 雷素珍 曾红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336-341,350,共7页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erfluoroalkyl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作为一类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在食品接触材料中被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食物可以作为PFASs的载体,使PFASs进入人体,在血液和器官中积聚分布,从而导...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erfluoroalkyl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作为一类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在食品接触材料中被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食物可以作为PFASs的载体,使PFASs进入人体,在血液和器官中积聚分布,从而导致各类健康问题。本文对PFASs的危害及在食品中的污染研究进行了概述,综述了PFASs在饮用水、乳及乳制品、肉类、蛋类、水产品及果蔬等食品中的污染情况,分析了PFASs通过大气、水源、土壤等进入食物的途径,总结了PFASs对人体的危害:导致心肌发育毒性、使细胞膜病变和改变人体胆固醇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少食品中PFASs的应对措施。减少食品包装中PFASs的过度使用,寻找新的PFASs替代物,减少PFASs经食品摄入,正成为我国食品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 pfass) 食品污染 食品接触材料 途径 危害
下载PDF
地表水中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的污染现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柳青 王雯冉 +6 位作者 张浴曈 徐翊宸 王新皓 俞学如 陈森 谷成 陈张浩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3-710,共18页
近年来,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的大量生产使用,使得其在自然水体中的浓度日益升高.由于PFASs的生物毒性及强稳定性,环境中的PFASs严重威胁到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目前,多个国家及相关国际组织... 近年来,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的大量生产使用,使得其在自然水体中的浓度日益升高.由于PFASs的生物毒性及强稳定性,环境中的PFASs严重威胁到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目前,多个国家及相关国际组织开始对地表水中的PFASs展开检测,但目前的监测基本属于点源监测,大范围、长时间维度的监测依然缺乏,从而无法准确揭示PFASs的时空赋存特征.本文概述了PFASs在地表水中的赋存水平,同时阐述了地表水环境中PFASs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特征,并揭示了地表水中PFASs污染水平与组成的时间变化规律,总结了影响PFASs污染的主要因素,对后续PFASs监测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准确评估水环境中PFASs的污染状况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 地表水 污染特征 时空差异性
下载PDF
人血清中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及典型异构体的暴露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1
15
作者 崔建升 杨瑞 +5 位作者 于玉洁 杨臣强 何礼 王占辉 金航标 刘大喜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2-440,共9页
为探究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及典型异构体在人血清中的暴露特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分析检测了60个人类血清样本中包括全氟辛烷羧酸(PFOA)与全氟辛烷磺酸(PFOS)异构体在内的16种PFASs.结果表明,除PFOA的异构... 为探究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及典型异构体在人血清中的暴露特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分析检测了60个人类血清样本中包括全氟辛烷羧酸(PFOA)与全氟辛烷磺酸(PFOS)异构体在内的16种PFASs.结果表明,除PFOA的异构体4m-PFOA与5m-PFOA外,所有目标PFASs均被检出.ΣPFASs的血清浓度为2.15~77.22 ng·mL^(-1),n-PFOS是血清中贡献率最高的PFASs,其次为3+5mPFOS、4m-PFOS、n-PFOA及全氟己烷磺酸(PFHxS),PFOS所有的异构体与PFHxS、PFNA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探究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的人类血清的PFASs发现,男性血清中的PFASs浓度显著高于女性,高年龄段人群血清中的PFASs浓度高于低年龄段人群.健康风险表征显示,血清中所有的PFASs单体的风险熵值HQ均小于1,PFASs的总和危险指数HI也小于1,血清中的现有浓度的PFASs对造成人类肝毒性和生殖毒性的风险程度较低,肝毒性与生殖毒性HI的主要贡献者均为n-PFOS,其次为3+5m-PFOS与4m-PF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 异构体 人类血清 浓度水平 分布特征 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典型氟工业园周边河流沉积物中全(多)氟化合物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孙琳婷 赵祯 唐建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069-4075,共7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MS)分析了我国重要的氟化物工业园区周边河流——辽宁细河(阜新段)、山东小清河(淄博段)和长江(江苏常熟段)表层沉积物中全(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的污染状况.细河表层沉积物中,PFASs含量范围(以...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MS)分析了我国重要的氟化物工业园区周边河流——辽宁细河(阜新段)、山东小清河(淄博段)和长江(江苏常熟段)表层沉积物中全(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的污染状况.细河表层沉积物中,PFASs含量范围(以干重计,下同)为15.8~2770 ng·g^-1,全氟丁烷磺酸(PFBS)和六氟环氧丙烷二聚酸(HFPO-DA)是主要污染物;小清河表层沉积物中,PFASs含量为12.2~7853 ng·g^-1,全氟烷基辛酸(PFOA)和HFPO-DA为主要污染物;长江表层沉积物中,PFASs含量为9.20~35.9 ng·g^-1,全氟十四酸(PFTeDA)和6∶2氟调磺酸(6∶2FTS)为主要污染物.工业园区废水排放(点源污染)是本研究中3个区域PFASs的主要来源.3个区域PFASs含量及组成差异明显,与工业园区生产规模和产业类型有关.PFASs含量及各组分含量与TOC、沉积物粒径没有显著相关性,PFASs各组分间相关性也有差异,说明PFASs在沉积物中的富集过程与多种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MS) 全(多)氟化合物(pfass) 河流 沉积物 氟化物工业园区
原文传递
孕期多种环境污染物暴露现状——基于山东莱州湾出生队列的生物监测数据 被引量:5
17
作者 秦凯丽 刘安明 +7 位作者 袁崇刚 施蓉 姚谦 蔡辰 周义军 田英 张妍 高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1-427,共7页
目的·阐明孕妇体内传统污染物(铅、汞、有机磷农药)和新型污染物(全氟化合物和三氯生)的暴露水平并分析各污染物间的相关性。方法·于2010年9月至2013年12月间在山东莱州湾地区建立出生队列,收集孕妇的生物样本进行污染物检测... 目的·阐明孕妇体内传统污染物(铅、汞、有机磷农药)和新型污染物(全氟化合物和三氯生)的暴露水平并分析各污染物间的相关性。方法·于2010年9月至2013年12月间在山东莱州湾地区建立出生队列,收集孕妇的生物样本进行污染物检测。将149例同时完成问卷调查及以下指标检测的孕妇纳入研究:血铅、血汞、尿有机磷农药代谢产物[包括磷酸二甲酯(dimethylphosphate,DMP)、二甲基硫代磷酸酯(dimethylthiophosphate,DMTP)、磷酸二乙酯(diethylphosphate,DEP)、二乙基硫代磷酸酯(diethylthiophosphate,DETP)等]、血清全氟化合物[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尿三氯生。描述各污染物的暴露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余弦聚类分析研究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铅、DMP、PFOA和PFOS的检出率均为100.0%;汞、DMTP、DEP、DETP和三氯生的检出率分别为89.3%、81.2%、97.3%、96.6%、59.1%。铅、汞、PFOA、PFOS、三氯生的浓度中位数(范围)分别为28.40(11.30~65.70)μg/L、0.85(<LOD~10.98)μg/L、39.54(1.16~273.68)μg/L、4.56(0.55~15.38)μg/L、0.58(<LOD~58.01)μg/g。DMP、DMTP、DEP、DETP的浓度中位数(范围)分别为36.33(0.55~1 331.04)μg/g、2.65(<LOD~128.84)μg/g、14.70(<LOD~585.05)μg/g、1.84(<LOD~86.21)μg/g。DMP和DEP的暴露水平总体高于发达国家;PFOA的水平高于国外其他研究数据,而PFOS和三氯生的水平低于国外其他研究数据。对各污染物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结合余弦聚类分析后发现,汞与PFOA(r=0.36,P=0.000)和PFOS(r=0.42,P=0.000)呈正相关。结论·孕妇体内各污染物暴露普遍,汞与全氟化合物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在关注传统污染物的同时,也应对全氟化合物和三氯生等新型污染物多加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重金属 有机磷农药 全氟化合物 三氯生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质谱技术在食品及食品接触材料的典型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安乾 于振花 王振聚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 2024年第4期43-47,共5页
食品及食品接触材料有机污染物种类繁多,给环境和消费者健康带来诸多影响。质谱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等特点,在分析检测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近年来比较关注的全氟多氟化合物(PFASs)、双... 食品及食品接触材料有机污染物种类繁多,给环境和消费者健康带来诸多影响。质谱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等特点,在分析检测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近年来比较关注的全氟多氟化合物(PFASs)、双酚类化合物(BPs)、季铵盐类化合物(QACs)3类典型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 食品及食品接触材料 全氟多氟化合物 双酚类化合物 季铵盐类化合物
下载PDF
水中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的去除研究进展
19
作者 汪利德 汪宝岩 +1 位作者 张蕾 刘玉灿 《市政技术》 2024年第4期228-236,269,共10页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被广泛用于农业和杀虫剂,以及航空业的水性成膜泡沫(AFFFs)、润滑剂、表面活性剂、涂料添加剂和侵蚀抑制剂的制造等。近年来,不断有研究发现PFASs出现在土壤、饮用水、地下水、湖泊和海洋之中。传统的水处...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被广泛用于农业和杀虫剂,以及航空业的水性成膜泡沫(AFFFs)、润滑剂、表面活性剂、涂料添加剂和侵蚀抑制剂的制造等。近年来,不断有研究发现PFASs出现在土壤、饮用水、地下水、湖泊和海洋之中。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常用于处理难降解有机物,但部分工艺对PFASs去除能力有限。因此,对不同方法去除水中PFASs进行了综述,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去除效率进行了汇总。简言之,物理方法操作简便、不产生多余反应副产物且经济效益高,但无法从根本上实现对水中PFASs的去除;生物降解可以实现完全降解,并且具有成本低、环保和可持续性等优点,但难以被应用到实际工程中,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化学方法虽然可通过破坏C—F键实现对水中PFASs的有效去除,但成本相对过高,且可能生成毒性更强的氧化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ass 物理吸附法 生物降解法 高级氧化法
下载PDF
中国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环境污染、健康风险及监管现状
20
作者 孙梦颖 胡君 +3 位作者 李想 彭九妹 何益得 张永军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5-47,共13页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是一类具有抗水、抗油、抗污等良好特性而被广泛使用的化学品。PFASs在环境中具有极强的持久性及稳定性,已经严重威胁到生态环境平衡及人类健康。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氟化合物制造和消费大国,虽然环境介质中PF...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是一类具有抗水、抗油、抗污等良好特性而被广泛使用的化学品。PFASs在环境中具有极强的持久性及稳定性,已经严重威胁到生态环境平衡及人类健康。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氟化合物制造和消费大国,虽然环境介质中PFASs赋存浓度并不比欧美国家高,但PFASs在我国居民人体内的暴露水平较美国高,对人体免疫、代谢、生殖及心血管系统带来健康威胁,并通过生殖系统影响胎儿发育。欧美发达国家在20年前就开始关注PFASs,并逐步出台了一系列的监管措施,并对饮用水中PFASs的含量设定了推荐值。中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监管措施有待完善。本文通过总结欧美日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政策,为我国相关部门制定监管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 污染现状 健康风险 毒性效应 监管政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