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48篇文章
< 1 2 19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多中心随机对照Ⅱ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43
1
作者 石远凯 何小慧 +15 位作者 杨晟 王华庆 江泽飞 朱允中 克晓燕 张阳 刘云鹏 张伟京 王昭 石庆芝 谢晓冬 张贺龙 王杰军 罗德云 郑青山 孙瑞元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8期3414-3419,共6页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自身交叉对照,初治恶性肿瘤患者接受2个周期相同方案的化疗,其中试验...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自身交叉对照,初治恶性肿瘤患者接受2个周期相同方案的化疗,其中试验周期给予PEG-rhG-CSF100μg/kg皮下注射一次,对照周期每日一次皮下注射rhG-CSF5μg/kg,直至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达低谷后连续两次检查≥5·0×109/L。结果入组104例肿瘤患者,在103个试验周期和100个对照周期中,ANC<1·5×109/L的发生率分别为30·00%和20·00%,持续时间分别为2·39d和2·35d;ANC<0·5×109/L的发生率分别为5·80%和4·00%;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为13·59%和13·00%(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均为0。受试药和对照药的不良反应均为骨骼肌肉疼痛、乏力、发热、头晕等,发生率与严重程度相似。结论PEG-rhG-CSF一次给药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与rhG-CSF多次给药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重组 聚乙烯二醇类 临床试验 Ⅱ期 中性粒细胞 药物疗法 联合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行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的比较性分析 被引量:39
2
作者 叶乐平 杨桂芳 +3 位作者 谷静 王守丽 杨昭云 许建明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8-163,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行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的效果,以及患者的依从性、耐受性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4年7月期间100例进行结肠镜检查的住院患者按当天结肠镜检查时间...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行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的效果,以及患者的依从性、耐受性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4年7月期间100例进行结肠镜检查的住院患者按当天结肠镜检查时间顺序随机分成3组,分别在结肠镜检查当天服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4 L(35例)、2 L(31例)和(2+1)L(34例)。检查时分别对右半结肠、中段结肠和左半结肠的肠道准备效果进行渥太华量表评分,并观察总液体量进行评分,得出渥太华量表综合评分。同时对每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记录3组患者的依从性、耐受性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剔除未能完成全结肠检查病例,纳入分析患者91例,其中4 L 组31例,2 L组30例,(2+1)L 组30例。3组患者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肠道准备的渥太华量表综合评分相似(P >0.05),但4 L 组患者右半结肠清洁质量高于2 L 组患者(P <0.05)。与4 L 组和(2+1)L组比较,采用2 L 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组的患者肠道准备的依从性和耐受性较高,不良反应率较低(P <0.05)。结论结肠镜检查当天服用2 L 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进行肠道准备的清洁效果和安全性较好,适合推广使用。当天服用4 L 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进行肠道准备方案,更适用于高度怀疑右半结肠病变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二醇类 电解质 结肠镜检查 肠道准备
原文传递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安全性的评估 被引量:37
3
作者 徐道振 谢尧 +6 位作者 陆志檬 骆抗先 贾继东 王宇明 赵桂珍 张树林 张大志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21-224,共4页
目的 以干扰素α 2a(IFNα 2a ,罗荛愫 ,罗氏 )为对照 ,评估聚乙二醇干扰素α 2a(FEG IFNα 2a ,派罗欣 ,罗氏 )治疗中国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及其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和对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 ,将 2 0 8例慢性丙型... 目的 以干扰素α 2a(IFNα 2a ,罗荛愫 ,罗氏 )为对照 ,评估聚乙二醇干扰素α 2a(FEG IFNα 2a ,派罗欣 ,罗氏 )治疗中国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及其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和对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 ,将 2 0 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PEG IFNα 2a组 (10 6例 )和IFNα 2a组 (10 2例 ) ,两组治疗前HCVRNA、基因型等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 ,以病毒学应答和生化应答作为疗效的主要评价指标。同时观察患者药物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PEG IFNα 2a组持续性病毒应答率 (SVR)显著高于IFNα 2a组 (分别是 4 1.5 1%和 16 .6 7% ,P <0 .0 0 0 1)。PEG IFNα 2a治疗HCV基因 1型和非基因 1型的SVR显著高于IFNα 2a组 (P =0 .0 0 3) ,PEG IFNα 2a治疗高病毒载量慢性丙型肝炎的SVR明显高于IFNα 2a组 (P =0 .0 0 0 3) ,但是低病毒载量的SVR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9)。PEG IFNα 2a与IFNα 2a有相似的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间差异无显著性 ,两组患者均无发生不良事件。结论 PEG IFNα 2a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优于传统干扰素IFNα 2a ,在中国慢性丙型肝炎人群中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NΑ 慢性丙型肝炎 治疗 干扰素Α-2A 患者 不良反应 疗效 差异 对照 目的
原文传递
乳果糖口服液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结肠镜肠道准备效果临床观察 被引量:33
4
作者 刘方旭 许乐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75-377,共3页
目的对比乳果糖口服液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单纯使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效果。方法采用开放式随机对照方式,将121例拟行结肠镜检查者分为试验组61例(服用乳果糖口服液及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对照组60例(单独服用聚乙二... 目的对比乳果糖口服液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单纯使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效果。方法采用开放式随机对照方式,将121例拟行结肠镜检查者分为试验组61例(服用乳果糖口服液及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对照组60例(单独服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结果参照波士顿肠道准备评分标准,试验组为(7.07±0.79)分,对照组为(6.18±1.03)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到达回盲部所用时间:试验组(8.80±1.74)min,对照组(9.22±1.94)mi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0)。大肠息肉检出率:试验组22.95%,对照组15.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直径≤0.5cm的小息肉发现率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8)。试验组及对照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乳果糖口服液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其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可提高小息肉的检出率,并且其安全性好,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检查 肠道准备 乳果糖 聚乙烯二醇类
原文传递
肠道准备方案对结肠镜检查质量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2
5
作者 江晓红 丁伟群 +2 位作者 罗忠光 黄欣华 钟良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84-389,共6页
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术前肠道准备方案对肠道清洁度和息肉检出率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镜中心2018年3月至8月拟行结肠镜检查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肠道准备方法。观察患者自身因素和不同肠道准备方案的... 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术前肠道准备方案对肠道清洁度和息肉检出率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镜中心2018年3月至8月拟行结肠镜检查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肠道准备方法。观察患者自身因素和不同肠道准备方案的肠道准备质量和息肉检出率,采用波士顿肠道准备量表(BBPS)对肠道准备质量进行评分。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或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 008例结肠镜检查患者中,男506例,女502例,年龄为(57.3±13.7)岁。不同BMI、有无帕金森病和有无腹部手术史患者的BBP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319,t=-2.060、-2.544;P均<0.05)。检查3 d前持续低渣饮食准备者BBPS评分高于未准备者[(6.04±2.50)分比(5.54±2.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4,P=0.010)。2 000 mL单次服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PEG)与2 000 mL分次服用PEG、3 000 mL单次服用PEG、3 000mL分次服用PEG的BBPS评分分别为(5.06±2.88)、(6.11±2.44)、(5.94±2.32)、(6.10±2.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42,P<0.01)。不同年龄、性别、BMI,以及有无便秘、高血压和糖尿病史患者的息肉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3.170、8.489、12.024、4.034、26.790、10.381,P均<0.05)。辅以口服西甲硅油患者的息肉检出率高于未口服西甲硅油患者[52.6%(30/57)比29.7%(221/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34,P<0.01)。年龄(OR值为1.328,95%CI为1.162~1.517)和BMI(OR值为1.412,95%CI为1.115~1.787)均是息肉检出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BMI、帕金森病和腹部手术史是影响结肠镜术前肠道准备质量的相关因素。年龄和BMI是息肉检出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 聚乙烯二醇类 肠道准备 西甲硅油
原文传递
低剂量聚乙二醇联合硫酸镁用于肠道准备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1
6
作者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林炜炜 +4 位作者 顾立扬 任玲 宋燕 戈之铮 李晓波 《胃肠病学》 2012年第1期10-13,共4页
背景:聚乙二醇(PEG)为临床常用肠道准备清洁剂,但仍存在一些缺点。笔者等设计了一种低剂量PEG联合低剂量硫酸镁的肠道准备方案,以期能减少PEG溶液摄入量,提高肠腔清洁程度,减少气泡,缩短结肠镜检查时间。目的:以标准剂量PEG方案为对照,... 背景:聚乙二醇(PEG)为临床常用肠道准备清洁剂,但仍存在一些缺点。笔者等设计了一种低剂量PEG联合低剂量硫酸镁的肠道准备方案,以期能减少PEG溶液摄入量,提高肠腔清洁程度,减少气泡,缩短结肠镜检查时间。目的:以标准剂量PEG方案为对照,评价新方案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有效性、耐受性、安全性以及合适的给药时机。方法:连续收集拟行结肠镜检查者18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服用标准剂量PEG(68.56 g/包×2包)、B组连续服用低剂量PEG(1包)和硫酸镁(25%,60 ml)、C组间断服用低剂量PEG和硫酸镁行肠道准备。内镜医师单盲行Boston肠道准备量表(BBPS)和肠腔内气泡评分,记录结肠镜检查时间。问卷调查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记录服药后不良反应。监测用药前后心率、血压和实验室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肠道准备和全结肠镜检查。B、C两组BBPS总分显著高于A组(P<0.05),结肠镜检查时间显著短于A组(P<0.05),B组肠腔内气泡评分显著低于A、C两组(P<0.05)。B、C两组药物口感评分、完全服用率和愿意再服率均高于A组。三组间总体不良反应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与标准剂量PEG方案相比,连续服用低剂量PEG和低剂量硫酸镁用于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更为有效,耐受性更高;两种方案安全性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类 硫酸镁 结肠镜检查 肠道准备
下载PDF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老年患者肠道准备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赵莉 许乐 +1 位作者 刚锐 李琪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4-166,共3页
目的:评估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Ⅱ)对老年患者肠道准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20例老年患者分成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Ⅱ)组(试验组)和口服洗肠盐组(对照组)各60例,比较2组患者肠道准备评分结果、胃肠道不良反应、患者服药的... 目的:评估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Ⅱ)对老年患者肠道准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20例老年患者分成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Ⅱ)组(试验组)和口服洗肠盐组(对照组)各60例,比较2组患者肠道准备评分结果、胃肠道不良反应、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及安全性。结果患者肠道清洁效果评分,试验组(7.42±1.05)分明显好于对照组(5.87±1.05)分(t =8.10,P =0.00);肠道清洁有效率,试验组95%明显高于对照组65%(χ2=16.88,P =0.00);肠道准备服药的依从性,试验组亦好于对照组(χ2=7.67,P =0.01)。2组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8,P =0.08),2组均无心、肺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老年患者使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Ⅱ)清洁肠道效果好,在药物口感及肠道耐受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且服用安全,能够替代传统肠道准备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二醇类 电解质 安全 肠道准备
原文传递
聚羧酸型梳状共聚物超分散剂的构性关系 被引量:24
8
作者 公瑞煜 李建蓉 +5 位作者 肖传健 胡明慧 石朝周 官文超 王洛礼 刘景民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143-1147,共5页
以聚氧乙烯甲基烯丙基二醚 (APEO -n)、顺丁烯二酸酐 (MAn)、苯乙烯 (St)等为共聚单体合成了一系列聚羧酸型梳状共聚物 ,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构、组成等对分散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接枝链的长度和密度影响超分散剂的性能 ,当接枝链长度为... 以聚氧乙烯甲基烯丙基二醚 (APEO -n)、顺丁烯二酸酐 (MAn)、苯乙烯 (St)等为共聚单体合成了一系列聚羧酸型梳状共聚物 ,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构、组成等对分散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接枝链的长度和密度影响超分散剂的性能 ,当接枝链长度为 2 0~ 6 0、St摩尔分数为 5 %~ 2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性关系 聚羧酸型梳状共聚物 聚氧乙烯基醚 超分散剂 高分子设计
下载PDF
不同剂量西甲硅油行结肠镜检查术前肠道准备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8
9
作者 陶海燕 李鹏 张澍田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4年第10期579-582,共4页
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术前使用不同剂量西甲硅油的肠道准备效果。方法150例结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成3组,各组50例,A.组使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西甲硅油5ml进行肠道准备,A:组使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西甲硅油10ml进行肠道准备,... 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术前使用不同剂量西甲硅油的肠道准备效果。方法150例结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成3组,各组50例,A.组使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西甲硅油5ml进行肠道准备,A:组使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西甲硅油10ml进行肠道准备,B组(对照组)单纯使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比较各组在肠道清洁程度、祛泡效果、结肠镜检查操作时间、操作者对结肠镜检查的满意度以及患者对结肠镜检查的耐受程度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A,组、A:组和B组祛泡满意率分别为98.0%(49/50)、100.0%(50/50)和80.0%(40/50),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855,P=0.000)。而各组在肠道清洁满意率(x^2=1.500,P=0.472)、结肠镜检查平均操作时间(Z=-0.333,P=0.765)、操作者对结肠镜检查的满意度(x^2=6.303,P=0.178)以及患者对结肠镜检查的耐受程度(x^2=8.238,P=0.083)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肠镜检查术前肠道准备中常规使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的同时联合使用西甲硅油,在不明显影响肠道清洁程度和患者术中耐受程度的前提下,可显著提高祛泡效果,5ml西甲硅油的剂量基本可以满足临床祛泡需要,而10ml剂量的祛泡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检查 术前用药法 西甲硅油 聚乙烯二醇类
原文传递
以丙酮作溶剂合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羧酸盐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李宜坤 赵福麟 王业飞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3-38,共6页
提出了用丙酮作溶剂 ,由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OP 4 )与氯乙酸 (CEA)和氢氧化钠 (NaOH)反应合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羧酸盐 (APEC m ,m为氧乙烯聚合度 ,分别为 2、 4、 6、 8)表面活性剂的方法 ,认为其反应历程是先碱化 ,再进行SN2亲核取代反... 提出了用丙酮作溶剂 ,由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OP 4 )与氯乙酸 (CEA)和氢氧化钠 (NaOH)反应合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羧酸盐 (APEC m ,m为氧乙烯聚合度 ,分别为 2、 4、 6、 8)表面活性剂的方法 ,认为其反应历程是先碱化 ,再进行SN2亲核取代反应。采取原料配比n (OP 4 )∶n (CEA)∶n (NaOH) =1∶2∶4和溶剂比n (Acetone)∶n (OP 4 ) =5∶1,在 4 5℃下反应 4h ,APEC 4产率达到 85 %。此方法与不加丙酮的方法相比 ,其APEC 4的产率提高了 15 % ,反应温度降低了 4 0℃ ,反应时间减少了 4h。模拟驱油实验结果表明 ,APEC 4具有较好的抗盐、降低油 水界面张力的能力 ,大幅度地提高了原油的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 溶剂 合成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羧酸盐 反应历程
下载PDF
PET膜的接枝改性及其血液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建伟 陈元维 +2 位作者 唐昌伟 熊艳芳 万昌秀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1-44,共4页
对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进行表面改性,以提高材料表面亲水性和抗凝血性能,采取紫外共辐照方法和逐步偶合接枝方法,先在PET表面接枝聚乙二醇,然后通过化学偶合方法在聚乙二醇末端接枝抗凝血药物肝素。改性后PET材料的表面亲水... 对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进行表面改性,以提高材料表面亲水性和抗凝血性能,采取紫外共辐照方法和逐步偶合接枝方法,先在PET表面接枝聚乙二醇,然后通过化学偶合方法在聚乙二醇末端接枝抗凝血药物肝素。改性后PET材料的表面亲水性和抗凝血性能得到很大改善。PET表面亲水性随着接枝PEG的分子量和反应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使用亲水性高聚物PEG作为空间臂,可以很好地保持肝素的生物活性。通过紫外改性成功地在材料表面接枝了PEG和肝素,很好地改善了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膜 接枝改性 血液相容性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表面改性 亲水性 抗凝血性能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住院患者结肠镜诊治肠道准备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孙畅 何文英 +2 位作者 王策 马俊骥 田慧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2期3932-3938,共7页
背景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发展,结肠镜已成为结肠癌筛查的金标准,患者的肠道准备是否充分与结肠镜诊治是否成功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外对住院患者的肠道清洁现状、清洁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较少,而相关研究表明住院患者相比门诊患... 背景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发展,结肠镜已成为结肠癌筛查的金标准,患者的肠道准备是否充分与结肠镜诊治是否成功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外对住院患者的肠道清洁现状、清洁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较少,而相关研究表明住院患者相比门诊患者肠道准备质量差,因此如何提高住院患者肠道准备质量尚待研究,且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的了解住院与门诊患者结肠镜诊治的肠道准备差异,并分析住院患者结肠镜诊治肠道准备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8年1-4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拟行结肠镜诊治的住院患者220例(住院组)与门诊患者227例(门诊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基线资料调查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采用肠道准备影响因素反馈表了解患者肠道准备的影响因素,采用渥太华肠道准备评分量表(OBPS)对两组患者肠道准备质量进行评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住院患者OBPS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门诊组肠道准备不充分率为23.3%(53/227),住院组肠道准备不充分率为49.5%(109/220),门诊组右半结肠、横结肠、左半结肠、全结肠液体量OBPS评分及OBPS总分低于住院组(P<0.05)。两组间诊治前2 d进食低纤维饮食时间、开始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EG)至排出水样便运动步数、服用PEG后排便总次数、服用PEG后首次排便时间、末次服用PEG至诊治时间间隔、服用PEG后出现残渣样便次数、诊治前一晚睡眠时间、服用PEG时水温、诊治前2 d运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开始服用PEG至排出水样便运动步数(β=0,P<0.001)、服用PEG后排便总次数〔β=-0.042,95%CI(-0.078,-0.007),P=0.019〕、服用PEG后出现残渣样便次数〔β=0.136,95%CI(0.033,0.238),P=0.010〕、诊治前2 d运动量〔β=0.302,95%CI(0.100,0.504),P=0.004〕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胃肠道 住院病人 肠道准备 聚乙烯二醇类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复方聚乙二醇分次与单次给药用于早晨结肠镜肠道准备效果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吴东 韩伟 +3 位作者 冯云路 李景南 杨爱明 钱家鸣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42-846,共5页
目的探讨分次服用聚乙二醇(PEG)能否提高次日上午结肠镜检查的质量。方法分次给药法指在结肠镜检查前一天下午或晚上服用1—3LPEG,当日早晨服用剩余的PEG,而单次给药法于前一天晚上服用全部PEG。对相关研究进行荟萃分析,比较两种... 目的探讨分次服用聚乙二醇(PEG)能否提高次日上午结肠镜检查的质量。方法分次给药法指在结肠镜检查前一天下午或晚上服用1—3LPEG,当日早晨服用剩余的PEG,而单次给药法于前一天晚上服用全部PEG。对相关研究进行荟萃分析,比较两种给药方法的肠道清洁度、腺瘤检出率和患者接受度。结果共纳入10篇随机对照研究,总计3222例患者(分次给药组1481例,单次给药组1741例),分次给药组的肠道准备满意率显著高于单次给药组(OR=3.37,95%CI:2.37—4.79),服用PEG总量为2~3L的低剂量亚组也是如此(OR=3.88,95%CI:2.39~6.29)。分次服用PEG未能显著提高腺瘤检出率(OR=0.94,95%CI:0.71~1.24),但降低了恶心(OR=0.56,95%CI:0.42~0.74)和呕吐(OR=0.51,95%CI:0.30—0.88)的发生率。结论分次服用PEG有助于提高清肠效果,并改善患者的依从性,但腺瘤检出率无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瘤 结肠镜检查 腺瘤检出率 肠道准备 聚乙二醇
原文传递
快速和早期病毒学应答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持续病毒学应答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9
14
作者 于建武 孙丽杰 +1 位作者 李晓光 李树臣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快速病毒学应答(RVR)和早期病毒学应答(EVR)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酶免疫方法检测10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基因型。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在治疗第4、12、24... 目的探讨快速病毒学应答(RVR)和早期病毒学应答(EVR)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酶免疫方法检测10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基因型。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在治疗第4、12、24周和随访24周时检测患者的HCVRNA,观察不同时期的病毒学应答率以及对SVR的影响。结果105例患者中,HCV基因1型44例,占41.9%;2型46例,占43.8%;3型15例,占14.3%。基因1型患者的RVR为51.2%,明显低于基因2或3型患者的73.8%(Χ^2=5.460,P=0.019);基因1型患者的EVR为73.2%,明显低于基因2或3型患者的96.7%(Χ^2=12.220,P=0.000);基因1型患者的SVR为43.9%,明显低于基因2或3型患者的75.4%(Χ^2=10.413,P=0.001)。获得RVR的患者SVR为80.3%,明显高于未获得RVR的30.6%(Χ^2=24.662,P=0.000)。RVR的阳性预测值均高于EVR,RVR的阴性预测值均低于EVR,但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因1型患者的RVR、EVR和SVR均明显低于基因2或3型患者,RVR、EVR和SVR与基因型相关;RVR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SVR预测价值与EVR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基因型 干扰素Α-2A 聚乙烯二醇类 利巴韦林 预测
原文传递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罗端德 易建华 +5 位作者 蔡淑清 张继明 张树林 王耀宗 韦嘉 杨玉秀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评价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9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0.5μg/kg每周一次联合利巴韦林750~1050 mg/d,或普通干扰素α-2b 3 MIU每周3... 目的评价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9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0.5μg/kg每周一次联合利巴韦林750~1050 mg/d,或普通干扰素α-2b 3 MIU每周3次联合利巴韦林750~1050 mg/d。疗程48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结果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为53.8%,而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为58.1%,两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相当(P=0.966)。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组的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而普通干扰素α-2b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3)。但是没有与干扰素α-2b聚乙二醇化相关的特有的新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与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聚乙烯二醇类 干扰素Α-2B 利巴韦林
原文传递
核苷(酸)类似物加干扰素延长疗程对HBeAg阳性患者HBsAg转换的初探 被引量:19
16
作者 陈新月 马丽娜 +8 位作者 陶明玲 吴亚松 马冰 张立洁 李海英 黄云丽 张永宏 汪俊韬 李宁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97-603,共7页
目的探讨使用IFN和核苷(酸)类似物联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获得HBsAg血清转换患者的临床特点和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07年5月使用IFN和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后出现HBsAg转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32例,转阴... 目的探讨使用IFN和核苷(酸)类似物联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获得HBsAg血清转换患者的临床特点和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07年5月使用IFN和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后出现HBsAg转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32例,转阴后定期随访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HBVDNA于治疗后3~6个月转阴,初治和复治(包括拉米夫定耐药)患者治疗2年均未见病毒学反弹或新的临床耐药出现。HBsAg转换后平均随访13.2个月,2例出现HBsAg复阳,其中1例抗病毒治疗重新获得HBsAg转换,另1例未再治疗,维持在HBeAg转换状态。余30例患者均维持在HBsAg转换状态。7例治疗后(其中3例治疗前、后两次)行肝穿刺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6例肝内HBsAg及HBcAg均阴性,1例HBsAg免疫组织化学阳性者复发;3例治疗前、后对比肝组织炎性反应和纤维化程度均减轻,其中1例由G2S4变为G1S2~3,该例停用IFN后AI。T仍异常,余4例有轻度炎性反应和纤维化。转阴模式有三种,转阴顺序为HBVDNA—HBeAg—HBsAg,占59%(19/32例);HBeAg和HBsAg同步转阴,占31%(10/32例);HBsAg先于HBeAg转阴,占9%(3/32例)。治疗1年时血清HBsAg滴度71.4%(15/21例)〈100COI;63.6%(7/11例)〈250IU/L。联合治疗的不良反应基本上同IFN单药治疗。结论联合治疗和延长疗程是获得HBsAg血清转换的关键。肝组织内HBsAg阳性和血清抗-HBs低水平者易复发。疗程1年时血清HBsAg滴度〈100COI或〈250IU/L,可能是HBsAg易转阴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E抗原 乙型 肝炎 乙型 慢性 干扰素类 聚乙二醇类 核苷酸类 抗病毒药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原文传递
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莫沙必利用于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代秋颖 张书信 +9 位作者 刘子号 姬慧茹 曹敏然 李诗莹 屈映 傅丽元 芦煜 刘娜 董妍 李慧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778-1784,共7页
背景肠道清洁对于结肠镜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有重要意义,部分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认为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莫沙必利可提高结肠镜前肠道准备的清洁效果和安全性,但此类研究结果不一致且存在一定争议性,有必要对此类研究进行系统评价。目... 背景肠道清洁对于结肠镜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有重要意义,部分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认为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莫沙必利可提高结肠镜前肠道准备的清洁效果和安全性,但此类研究结果不一致且存在一定争议性,有必要对此类研究进行系统评价。目的旨在系统评价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莫沙必利对比单纯应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肠镜检查前行肠道准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B)、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到2018年6月,全面收集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莫沙必利用于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人员各自独立完成文献阅读,按照文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GRADE profiler 3.6软件对Meta分析结局指标进行证据分级。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肠道准备有效性方面,两亚组观察组肠道准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RR=1.15,95%CI(1.06,1.25),P=0.0008;RR=1.03,95%CI(1.01,1.06),P=0.02〕;在安全性方面,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RR=0.54,95%CI(0.44,0.67),P<0.00001〕、恶心发生率〔RR=0.48,95%CI(0.39,0.60),P<0.00001〕、呕吐发生率〔RR=0.46,95%CI(0.32,0.65),P<0.0001〕、腹胀发生率〔RR=0.36,95%CI(0.26,0.50),P<0.00001〕均低于对照组。两组腹痛发生率和息肉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9,95%CI(0.58,1.08),P=0.14;RR=0.90,95%CI(0.74,1.10),P=0.32〕。结论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莫沙必利行肠道准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优于单纯应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未来需要高质量文献纳入以进一步证实本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检查 肠道准备 莫沙必利 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META分析
下载PDF
有机凝胶法制备掺杂铬酸镧的纳米粉体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邦强 李胜利 +3 位作者 孙良成 李德辉 刘如伟 李静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7-451,共5页
以柠檬酸作络合剂,硝酸盐作起始物,采用有机凝胶法制备掺杂铬酸镧的纳米粉体。用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分析研究纳米粉体的凝胶结构和分解过程。用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凝胶燃烧后的纳米粉体进行表征。实验表明:在前驱体... 以柠檬酸作络合剂,硝酸盐作起始物,采用有机凝胶法制备掺杂铬酸镧的纳米粉体。用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分析研究纳米粉体的凝胶结构和分解过程。用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凝胶燃烧后的纳米粉体进行表征。实验表明:在前驱体溶液中加入适量乙二醇后,用有机凝胶法得到粒径为50 nm左右的LaCrO3粉体。乙二醇在胶凝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使干凝胶分步分解。另外,实验证实了干凝胶煅烧向LaCrO3转变过程中存在过渡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酸镧 有机凝胶法 纳米粉 燃烧合成
下载PDF
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G—CSF预防淋巴瘤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一项前瞻、多中心、开放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黄慧强 白冰 +22 位作者 高玉环 邹德慧 邹善华 谭获 宋永平 李振宇 金洁 李薇 苏航 龚玉萍 钟美佐 双跃荣 朱军 张金巧 蔡真 滕清良 孙万军 杨瑜 夏忠军 陈海林 化罗明 鲍扬漪 吴宁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25-830,共6页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预防淋巴瘤患者化疗后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开放、单臂、Ⅳ期临床试验。纳入410例淋巴瘤患者接受多周期化疗并预防性使用PEG-rhG-CSF。...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预防淋巴瘤患者化疗后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开放、单臂、Ⅳ期临床试验。纳入410例淋巴瘤患者接受多周期化疗并预防性使用PEG-rhG-CSF。主要观察患者各化疗周期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FN)的发生率,同时观察患者整个化疗期间抗生素的使用率。结果①410例患者中,违背人选标准8例(1.95%),失访35例(8.54%),发生不良事件19例(4.63%),出现符合终止研究标准者12例(2.93%),疾病进展或复发15例(3.66%),故最终321例(78.29%)进入符合方案集。②在第1~4个治疗周期,初级预防给予PEG-rhG—CSF后,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9.14%(49/256)、12.50%(32/256)、12.18%(24/197)、13.61%(20/147),FN的发生率分别为3.52%(9/256)、0.39%(1/256)、2.54%(5/197)、2.04%(3/147);次级预防给药后,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从61.54%(40/65)降至16.92%(11/65)、18.46%(12/65)、20.75%(11/53),FN的发生率从16.92%(11/65)降至1.54%(1/65)、4.62%(3/65)、3.77%(2/53)。③整个化疗期间接受抗生素治疗的受试者比例为34.39%(141/410)。④与PEG-rhG-CSF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63%(19/410),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痛[3.90%(16/410)]、乏力(0.49%)和发热(0.24%)。结论在淋巴瘤患者化疗过程中,预防性使用PEG-rhG-CSF能够有效降低化疗过程中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FN的发生率,确保淋巴瘤患者接受标准剂量化疗,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聚乙烯二醇类 淋巴瘤 中性粒细胞减少 预防和防护用药
原文传递
肠道通透性试验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20
作者 董红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5期562-563,共2页
肠道对大分子物质的通透性试验是评估肠道粘膜屏障功能的方法之一.肠粘膜通透性是指某一特定物质在肠粘膜表面通过非易化扩散方式渗透的能力.肠道对大分子物质的通透性增加,意味着肠道结构有变化,肠道内的细菌或毒素有可能通过肠道屏障... 肠道对大分子物质的通透性试验是评估肠道粘膜屏障功能的方法之一.肠粘膜通透性是指某一特定物质在肠粘膜表面通过非易化扩散方式渗透的能力.肠道对大分子物质的通透性增加,意味着肠道结构有变化,肠道内的细菌或毒素有可能通过肠道屏障进入血循环,引起败血症或毒血症.自从20世纪70年代引入非代谢性寡糖类物质作为肠道通透性试验的示踪物以来,检测肠道粘膜屏障功能的肠道通透性试验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粘膜 渗透怀 放射性同位素 聚乙烯二醇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