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YKL-40、CEA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王成军 邱邦东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20期2608-2611,共4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4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传染一科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82例,采用随...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4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传染一科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BVDNA转阴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YKL-40、CE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肝功能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YKL-40[(26.62±19.51)ng/mLvs(36.55±20.61)ng/mL]、CEA[(1.13±0.07)μg/Lvs(1.20±0.09)μg/L]、TNF-α[(59.18±7.38)ng/Lvs(80.37±10.06)ng/L]、ALT[(60.07±8.38)U/Lvs(72.48±9.08)U/L]、AST[(52.09±6.48)U/Lvs(73.28±9.19)U/L]水平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BVDNA转阴率为4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腹水、肺部感染、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及胆囊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乙肝可提升治疗效果,同时抑制患者YKL-40、CEA、TNF-α的表达,可能是改善肝功提高患者转阴率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乙型病毒性肝炎 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 癌胚抗原
下载PDF
聚乙二醇修饰干扰素α2b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姚文兵 林碧蓉 +1 位作者 沈子龙 吴梧桐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57-461,共5页
目的 :运用同位素示踪法 -1 2 5I标记和 SDS-PAGE研究聚乙二醇修饰干扰素 α2 b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以大鼠为研究对象 ,分别按 1 ,3,5μg/ kg的剂量股静脉注射给药 ,颈动脉采血。利用 SDS-PAGE测定血液中原形药物放射量与总放射量的百... 目的 :运用同位素示踪法 -1 2 5I标记和 SDS-PAGE研究聚乙二醇修饰干扰素 α2 b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以大鼠为研究对象 ,分别按 1 ,3,5μg/ kg的剂量股静脉注射给药 ,颈动脉采血。利用 SDS-PAGE测定血液中原形药物放射量与总放射量的百分比 ,以校正全血血药浓度。用小鼠测定1 2 5I-干扰素 α2 b和 1 2 5I-单修饰干扰素α2 b的组织分布和尿粪排泄 ,用大鼠测定其胆汁排泄。结果 :1 2 5I-干扰 α2 b和 1 2 5I-单修饰干扰素 α2 b静脉注射给药符合一级消除动力学的二房室模型。按低 ,中 ,高三个剂量组 ,1 2 5I-干扰素α2 b的消除半衰期 ( t1 / 2 β)分别为 1 .0 2 0 ,0 .91 4 ,0 .6 6 5 h,1 2 5I-单修饰干扰素α2 b的消除半衰期 ( t1 / 2 β)分别为 2 .72 ,3.1 7,2 .6 9h,1 2 5I-单修饰干扰素α2 b在肾中的分布明显减少 ,在肝中的分布明显增加。结论 :聚乙二醇修饰能够显著延长干扰素 α2 b的体内半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2B 聚乙二醇修饰干扰素α2b 药代动力学 组织分布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冰 陈国凤 +4 位作者 韩萍 邵清 纪冬 张健 李梵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496-498,共3页
目的观察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解放军302医院2007年~2010年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共51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此51例患者均采... 目的观察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解放军302医院2007年~2010年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共51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此51例患者均采取了起始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90μg,皮下注射,1次/周,利巴韦林片,口服,900 mg/d。根据耐受程度不同可将上述药物剂量稍作调整。观察其4、12、24、48周疗效,并观察用药期间的安全情况。结果 51例患者,33例为基因lb型;18例为基因2a型。43例患者完成1年疗程,丙型病毒性肝炎核糖核酸平均下降(2.1±3.3)log10,其中12例出现快速病毒学应答,23例为早期病毒学应答,至48周时仍有8例应答不佳。51例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且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肝硬化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利巴韦林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洪旗 肖璐 +3 位作者 孙曦 龚一竹 孟海波 刘庆德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30期5887-5891,共5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外周血Th1及Th2细胞比值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聚...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外周血Th1及Th2细胞比值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恩替卡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治疗期间临床相关指标的变化以及治疗前后机体Th细胞免疫应答的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12个月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P<0.05),治疗1个月后ALT复常率(22.5%,50.0%,67.5%,87.5%)显著高于对照组(5.0%,20.0%,42.5%,62.5%)(P<0.05),治疗3个月后血清HBV DNA转阴率(45.0%,80.0%,90.0%)显著高于对照组(17.5%,45.0%,55.0%)(P<0.05),治疗6个月后HBe Ag转阴率(52.5%,72.5%)显著高于对照组(30.0%,50.0%)(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Hbe Ag血清转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外周血CD3^+CD4^+IFN-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CD3^+CD4^+IL-4^+在治疗3个月后显著上升(P<0.05),联合组则在治疗6个月后显著上升(P<0.05);而联合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CD3^+CD4^+IFN-γ^+(36.7±8.2,34.8±7.9,32.1±7.5,23.7±7.3)显著高于对照组(34.2±7.6,31.4±8.2,29.3±8.1,19.8±7.7)(P<0.05),联合组治疗后6个月CD3^+CD4^+IL-4^+(0.7±0.4,1.1±0.2)则显著低于对照组(0.9±0.3,1.3±0.6)(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抑制HBV复制,可能通过调控Th细胞免疫应答,协同抗病毒效应,从而清除HB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慢性乙型肝炎 疗效 免疫应答
原文传递
聚甲酚磺醛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a在微波治疗宫颈炎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萍花 林仲秋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8期895-898,共4页
目的探讨聚甲酚磺醛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a在微波治疗宫颈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三亚市吉阳镇卫生院治疗的宫颈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微波治疗,术后第2天起应用重组... 目的探讨聚甲酚磺醛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a在微波治疗宫颈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三亚市吉阳镇卫生院治疗的宫颈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微波治疗,术后第2天起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a治疗,阴道上药,1粒/次,1次/d。治疗组于术后第2天给予浸有聚甲酚磺醛的消毒纱布敷于宫颈表面,1次/d,其余同对照组。两组均连续治疗6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铜蓝蛋白活力、IL-2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9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铜蓝蛋白活力和IL-2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这两项检测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甲酚磺醛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a在微波治疗宫颈炎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更好的改善临床症状和降低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酚磺醛 重组人干扰素α-2A 宫颈炎 微波治疗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FN-γ、IL-10水平及肝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如幸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第3期293-294,共2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ETV)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10(IL-10)水平及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70例CH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ETV)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10(IL-10)水平及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70例CH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ETV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PEG-IFNα-2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FN-γ、IL-10水平及肝纤维化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IFN-γ、IL-10、PCⅢ、HA、LN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L-10、PCⅢ、HA、L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ETV联合PEG-IFNα-2a治疗CHB患者可有效提高其血清IFN-γ水平,降低IL-10水平,并缓解肝纤维化,利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血清IFN-Γ IL-10 肝纤维化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在慢性丙肝治疗中的疗效 被引量:5
7
作者 潘微微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15期155-156,共2页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肝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02例慢性丙肝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重组人干扰素α-2a。观察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利巴韦林。结果观察组ALT复常率、病毒学应答率及持续...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肝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02例慢性丙肝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重组人干扰素α-2a。观察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利巴韦林。结果观察组ALT复常率、病毒学应答率及持续病毒学应答率等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肝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巴韦林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慢性丙肝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王亚玲 郑晓玲 +1 位作者 肖萍 胡波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2年第28期2661-2663,共3页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112例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3组:长效干扰素治疗组(40例)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每次180μg,每周1次;阿...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112例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3组:长效干扰素治疗组(40例)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每次180μg,每周1次;阿德福韦酯组(36例)服用阿德福韦酯片,每次10mg,qd;对照组(26例)继续服用拉米夫定片治疗。3组疗程均为6个月,且均积极给予护肝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肝功能、乙肝标志物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肝纤维化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时,长效干扰素治疗组与阿德福韦酯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6个月时,长效干扰素治疗组ALT复常率较对照组和阿德福韦酯组均有显著升高(P<0.01或P<0.05)。长效干扰素治疗组较阿德福韦酯组能更好地抑制HBVDNA复制,促进HBeAg/HBeAb转换,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无显著变化,而阿德福韦酯组和长效干扰素治疗组治疗前后玻璃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均有显著差异(P<0.01),且治疗后长效干扰素治疗组HA、LN、PCⅢ较阿德福韦酯组显著降低(P<0.01)。长效干扰素治疗组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不严重,均未影响治疗。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拉米夫定耐药 慢性乙型肝炎
原文传递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低HBeAg水平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性及疗效预测因素
9
作者 宫雪莲 王鹏雁 +4 位作者 李卫 田昊 张艳 孙英华 陈锡莲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6期2771-2776,共6页
目的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低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水平慢性乙型肝炎的安全性,并探讨预测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于烟台市奇山医院首次接受PEG-IFNα-2b治疗的188例HBeAg阳性且定量<... 目的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低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水平慢性乙型肝炎的安全性,并探讨预测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于烟台市奇山医院首次接受PEG-IFNα-2b治疗的188例HBeAg阳性且定量<50 S/CO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7例,女51例,年龄(35.04±7.13)岁,PEG-IFNα-2b每周给药剂量(122.45±27.59)μg。正在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的患者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PEG-IFNα-2b,每周注射1次;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仅注射PEG-IFNα-2b,每周1次。若治疗48周前HBeAg转阴则巩固治疗12周,否则延长治疗至72~96周。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HBeAg转阴组和HBeAg未转阴组。统计治疗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其基线特征、生化指标及病毒学标志物。采用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EG-IFNα-2b疗效的早期因素,并以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估相关影响因素对疗效的预测效能。结果188例患者中,治疗12周、24周、48周、96周时分别有41例(21.81%)、58例(30.85%)、74例(39.36%)、89例(47.34%)患者实现HBeAg转阴;治疗过程中,有151例(80.32%)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经干预后119例(78.81%)患者得到好转。HbeAg转阴组和未转阴组的给药方案、入院时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HBeAg、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HBV前基因组RNA(pgRNA)、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HBcrAg)水平及治疗时间、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给药方案(OR=0.536,95%CI=0.348~0.826)、治疗依从性(OR=0.461,95%CI=0.256~0.831)、治疗时间(OR=0.546,95%CI=0.315~0.948)、HBeAg(OR=1.876,95%CI=1.537~2.289)、pgRNA(OR=2.070,95%CI=1.256~3.412)、HBcrAg(OR=1.602,95%CI=1.134~2.263)均是PEG-IFNα-2b治疗低HBeAg水平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早期影响因素(均P<0.05);ROC分析显示,上述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安全性 疗效 预测因素
下载PDF
Peg-IFN治疗NAs经治HBeAg阴性CHB患者的疗效分析及预测
10
作者 高明健 胡琴 +2 位作者 郭皓宇 李倩 侯周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5-673,共9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联合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NAs经治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阴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以及白细胞介素(IL)-28B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联合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NAs经治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阴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以及白细胞介素(IL)-28B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干扰素治疗应答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HBeAg阴性的CHB患者,以Peg-IFNα-2b联合NAs治疗为研究组,NAs单药继续治疗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的第12、24、48周的临床疗效,以及第72周患者持续应答及复发情况,并采用PD-1及IL-28B单核苷酸多态性评估HBeAg阴性CHB患者对干扰素治疗应答的价值。结果在治疗的第48周,研究组HBeAg阴性CHB患者应答率[52.05%(38/73)]高于对照组[1.64%(1/61),P<0.05];研究组HBeAg阴性CHB患者中基线HBsAg<100 IU/mL相较于HBsAg≥1000 IU/mL、HBsAg<1000 IU/mL相较于HBsAg≥1000 IU/mL的患者治疗第48周应答率均更高(均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研究组HBeAg阴性CHB患者中HBsAg基线水平(OR=1.004,95%CI:1.001~1.006)和治疗第24周HBsAg下降幅度(OR=0.111,95%CI:0.034~0.362)是干扰素联合NAs治疗应答的影响因素(均P<0.05);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HBeAg阴性CHB患者中PD-1 rs10204525 C/T杂合突变型在应答人群占比更高(66.67%VS 16.67%,P<0.05),而IL-28B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NAs经治的HBeAg阴性CHB患者联合Peg-IFNa-2b治疗可达到更高的HBsAg清除率和血清学转换率,治疗第24周HBsAg下降幅度可较好地预测治疗第48周的应答。低HBsAg基线水平患者及携带PD-1 rs10204525C/T杂合突变基因的患者接受Peg-IFNa-2b的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单核苷酸多态性 白细胞介素-28B 程序性死亡受体-1 PD-1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sAg清除率影响分析
11
作者 武婷 欧宏杰 高海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0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CHB)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 Interferonα-2b,Peg-IFN-α-2b)联合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ide Analogues and Nucleotide Analogues,NAs)治疗对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CHB)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 Interferonα-2b,Peg-IFN-α-2b)联合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ide Analogues and Nucleotide Analogues,NAs)治疗对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清除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48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研究组(n=74)与对照组(n=74),对照组采用NAs治疗,研究组采用Peg-IFN-α-2b联合NA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HBsAg血清转阴率与转换率、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含量、肝功能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12个月后,研究组HBsAg血清转阴率与转换率分别为35.14%、27.03%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95、17.299,P均<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含量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13、2.089,P均<0.05)。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20、7.032,P均<0.05)。结论CHB患者采用Peg-IFN-α-2b联合NAs治疗,可提高HBsAg血清转阴率与转换率,降低HBV-DNA含量,降低肝功能指标,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核苷(酸)类似物 乙肝表面抗原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蒋桂华 姜春梅 张俭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24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采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于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感染科门诊和住院的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根据用药将其分成单药组(n=40... 目的探讨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采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于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感染科门诊和住院的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根据用药将其分成单药组(n=40)与联合组(n=40),前者采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后者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清学及病毒学应答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V 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HBeAg转阴率及HBeAg转换率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T、AST及TBIL等指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用药12周,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48周,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采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较单一恩替卡韦治疗效果相同,均可改善患者肝功能,然而联合治疗患者HBeAg转阴率及HBeAg转换率更高,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EAG阳性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下载PDF
医用臭氧自体血回输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HBsAg及FibroScan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康海燕 董江龙 +5 位作者 李健 陈蕾 叶立红 王艳 王晓静 王晨雪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5年第33期3675-3677,共3页
目的观察医用臭氧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 Ag、HBs Ag及瞬时肝弹性测定(Fibro Scan)的影响,评估医用臭氧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抗病毒、抗纤维化作用。方法将120例HBe 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给予医用臭氧自体血回输治... 目的观察医用臭氧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 Ag、HBs Ag及瞬时肝弹性测定(Fibro Scan)的影响,评估医用臭氧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抗病毒、抗纤维化作用。方法将120例HBe 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给予医用臭氧自体血回输治疗(采集患者静脉抗凝全血100 m L,在其中缓慢注入100 m L 30μg/m L医用臭氧,然后再回输到静脉),每周3次;对照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观察2组治疗4周、8周、12周时血清HBs Ag、HBe Ag定量及Fibro Scan的变化。结果 2组在治疗4周、8周、12周时血清HBs Ag、HBe Ag定量及Fibro Scan均逐渐下降(P均<0.05);2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血清HBs Ag定量、HBe Ag定量与Fibro Scan之间呈正相关(r=0.764,0.779,P均<0.05)。结论医用臭氧自体血回输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效果相当,其抗病毒、抗纤维化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医用臭氧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HBEAG定量 HBSAG定量 FIBROSCAN
下载PDF
国产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袁春晖 李春雨 +4 位作者 李红丽 赵红娜 王文红 孟庆旭 张中学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353-356,共4页
目的观察国产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血清HBe 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纳入血清HBe Ag阳性的CHB患者500例,被分为A组150例,给予国产peg-IFN-α-2b治疗,和B组350例,给予peg-I... 目的观察国产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血清HBe 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纳入血清HBe Ag阳性的CHB患者500例,被分为A组150例,给予国产peg-IFN-α-2b治疗,和B组350例,给予peg-IFN-α-2a治疗。两组均治疗24~48 w。在治疗结束后,随访24 w。结果治疗前,A组血清HBV DNA定量为(6.1±0.7) lg cps/ml、谷丙转氨酶(ALT)为(81.1±29.8)u/l、体质指数为(22.1±2.9)、血清HBe Ag定量为(3.1±0.6) lg s/co和HBs A定量为(4.4±0.6) IU/ml,与B组的(6.2±0.67) lg cps/ml、(80.7±27.9) U/L、(21.9±2.9)、(3.1±0.1) lg s/co和(4.4±0.5) IU/ml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24 w结束时,A组血清ALT复常率为64.0%,血清HBV DNA阴转率为60.0%,与B组的66.9%和62.9%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无显著性相差(P>0.05)。结论应用国产peg-IFN-α-2b治疗血清HBe Ag阳性的CHB患者能获得与peg-IFN-α-2a治疗相似的疗效,但价格便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HBEAG阳性 疗效
下载PDF
PEG-IFN 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常晋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29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CHB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独治疗组,各30例。...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CHB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独治疗组,各30例。联合治疗组采用PEG-IFN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单独治疗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的HBV抗原抗体检测结果、肝功能指标、免疫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的HBsAg、HBeAg转阴率,HBV DNA转阴率,抗-HBs、抗-HBe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ALT、AST、GGT、TBIL水平均降低,且联合治疗组低于单独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CD3^(+)、CD4^(+),补体C3、C4水平均升高,CD8^(+)均降低,且联合治疗组优于单独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单独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G-IFN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CHB的效果比单独采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效果更好,更能有效提升患者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恩替卡韦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6
作者 邱锋 魏书德 《吉林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ɑ-2a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20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ɑ-2a治疗,而对照组给予普... 目的:分析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ɑ-2a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20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ɑ-2a治疗,而对照组给予普通干扰素药物治疗,然后对比二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ALT的复常率及HBV DNA的阴转率均比对照组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随访48周,研究组患者ALT(+)以及HBV DNA(+)的复发率均比对照组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ɑ-2a对于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其具有较为持久的病毒学及血清学的应答率,且每周只给药1次,有助于提升患者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干扰素ɑ-2a HBEAG阴性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高病毒载量1b基因型丙型肝炎患者无病毒学应答的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亮 耿庆山 郑俊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6年第7期805-810,共6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高病毒载量1b基因型HCV患者无病毒学应答的预测因素。方法选取于2010年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接受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HCV基因1b型感染的慢性HCV初治患者72例。治疗3周...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高病毒载量1b基因型HCV患者无病毒学应答的预测因素。方法选取于2010年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接受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HCV基因1b型感染的慢性HCV初治患者72例。治疗3周后检测病毒学应答状态,无应答组患者23例,有应答组患者49例。回顾性统计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相关指标,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有应答组患者HCV病毒RNA水平及HCV病毒核心抗原水平均明显下降,在第1天到第14天的每个时间点上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最高的HCV病毒RNA水平HCV病毒核心抗原水平曲线下面积均在第2周发生。第2周HCV病毒RNA消耗及耗损准确性均最高,其准确性与白细胞介素-28B minor+C区氨基酸70替代突变的准确性一致。结论从治疗开始后2周内的病毒动力学分析,特别是IL-28B基因多态性和病毒突变,2周时的病毒应答情况是最有效的无病毒学应答的预测因素。因此,在2周时病毒下降有可能作为重要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利巴韦林 高病毒载量1b基因型HCV 无病毒学应答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艾米替诺福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瑜 梁丽丽 +4 位作者 邱炯标 李研 胡秋宁 阿晓玲 曹海芳 《科技与健康》 2023年第24期1-4,共4页
探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与艾米替诺福韦联合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期间于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18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 探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与艾米替诺福韦联合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期间于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18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9例患者。对照组选择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实施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艾米替诺福韦治疗,以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治疗前后肝功能为观察指标。研究发现,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与艾米替诺福韦联合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艾米替诺福韦 HBEAG阳性 慢性乙型肝炎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光俊 潘志敏 +1 位作者 王军 王兴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第5期394-396,共3页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α-1b干扰素(IFN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9例CHB患者随机分为PEG-IFNα-2a组(观察组26例)和IFNα-1b组(对照组2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肝...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α-1b干扰素(IFN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9例CHB患者随机分为PEG-IFNα-2a组(观察组26例)和IFNα-1b组(对照组2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HBV-DNA水平、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8周时,观察组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及HBeAg/抗HBe血清转化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48周随访时,观察组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及HBeAg/抗HBe血清转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1,P<0.05)。结论:PEG-IFNα-2a治疗CHB的疗效优于IFNα-1b,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α-1B干扰素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及安全性
20
作者 唐述霞 黄建平 刘训乾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期99-101,共3页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联合恩替卡韦(ENT)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监利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ENT组与PEG+ENT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联合恩替卡韦(ENT)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监利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ENT组与PEG+ENT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不良反应、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CD3^(+)、CD4^(+)及CD8^(+)细胞差异。结果:PEG+ENT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及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均显著高于ENT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G+ENT组患者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消化道症状及皮疹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于EN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ENT组和PEG+ENT组患者治疗后ALT、AST、TBIL、CD3^(+)、CD4^(+)及CD8^(+)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G+ENT组患者治疗后的ALT、AST、TBIL均显著低于ENT组患者,CD3^(+)、CD4^(+)及CD8^(+)均显著高于ENT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EG联合ENT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高于ENT,可显著改善肝功能及免疫功能,具有高效安全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恩替卡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