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碳硅烷的合成与特性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宋永才 王岭 冯春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0-33,共4页
研究了由聚二甲基硅烷热解制备聚碳硅烷的过程,探讨了合成条件对产物特性的影响。提高反应温度,产物的分子量与熔点随之增高,但同时分子量的分散性增大使可纺性劣化。
关键词 聚二甲基硅烷 聚碳硅烷 合成
下载PDF
反应温度对聚二甲基硅烷高压合成聚碳硅烷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程祥珍 谢征芳 +1 位作者 宋永才 肖加余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51-855,共5页
以聚二甲基硅烷(PDMS)为原料,在高压釜内高温高压合成了聚碳硅烷(PCS)先驱体.研究了反应温度对合成的PCS的Si—H键含量、支化度、Si—Si键含量、分子量及其分布、软化点及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分子量及软化点均明显... 以聚二甲基硅烷(PDMS)为原料,在高压釜内高温高压合成了聚碳硅烷(PCS)先驱体.研究了反应温度对合成的PCS的Si—H键含量、支化度、Si—Si键含量、分子量及其分布、软化点及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分子量及软化点均明显增加,分子量分布变宽,支化度升高,Si—Si键含量明显降低.当反应温度低于460℃时,Si—H键含量及产率随反应温度的升高逐渐升高,当反应温度高于460℃时,由于分子间的缩合及热交联二者逐渐降低.在反应过程中PDMS首先转化为小分子量的PCS,然后是小分子PCS分子间发生脱氢及少量脱甲烷缩合使分子量长大.当反应温度高于450℃时,PCS分子量分布出现中分子量峰,Si—Si键含量较低,在室温空气中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温度 聚二甲基硅烷 高压合成 聚碳硅烷 性能
下载PDF
超疏水棉织物制备及其在油水过滤分离中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维斌 张程 刘军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9-114,共6页
针对目前超疏水材料表面耐久性较差的问题,将十八胺和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的SiO_(2)颗粒与聚二甲基硅烷的混合溶液浸涂到棉织物表面制备超疏水棉织物,对其化学成分、表面形貌、接触角、机械耐久性、化学稳定性和油水分离性能进行... 针对目前超疏水材料表面耐久性较差的问题,将十八胺和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的SiO_(2)颗粒与聚二甲基硅烷的混合溶液浸涂到棉织物表面制备超疏水棉织物,对其化学成分、表面形貌、接触角、机械耐久性、化学稳定性和油水分离性能进行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当聚二甲基硅烷添加量为1.0 mL,改性SiO_(2)颗粒添加3.0 g时,棉织物展现出良好的超疏水性,与水滴的静态接触角为164.5°,其在机械磨损和酸碱环境下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用超疏水棉织物作为过滤材料,其油水分离效率达90%以上。该超疏水棉织物坚固、环保,易于制造,在油水分离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织物 油水分离 棉织物 二氧化硅 聚二甲基硅烷
下载PDF
聚二烷基硅烷的合成及其表征 被引量:5
4
作者 宋恩峰 孙文艳 冯圣玉 《有机硅材料》 CAS 2007年第4期202-205,共4页
以二甲基二氯硅烷、二苯基二氯硅烷为原料,通过Wurtz还原反应合成出聚二甲基硅烷、聚二苯基硅烷,并用UV、1HNMR、FT-IR以及GPC、DSC-TGA等方法进行了光谱分析和结构表征。
关键词 聚二甲基硅烷 聚二苯基硅烷 二甲基二氯硅烷 二苯基二氯硅烷 Wurtz反应
下载PDF
分子设计在聚硅烷合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薛金根 王应德 +2 位作者 李效东 肖加余 宋永才 《有机硅材料》 CAS 2005年第3期13-16,53,共5页
采用分子设计的方法、通过理论计算,从分子结构学的角度解释了聚二甲基硅烷和聚甲基氢硅烷分子结构相似、但特性各异的原因。即聚甲基氢硅烷分子两个相邻扭曲角在势能最低点时的扭曲范围较大,其势能较大的区间较小,在大部分区域内聚甲... 采用分子设计的方法、通过理论计算,从分子结构学的角度解释了聚二甲基硅烷和聚甲基氢硅烷分子结构相似、但特性各异的原因。即聚甲基氢硅烷分子两个相邻扭曲角在势能最低点时的扭曲范围较大,其势能较大的区间较小,在大部分区域内聚甲基氢硅烷分子从一个构象转到另一个构象所需克服的势能很小;因此,聚甲基氢硅烷分子在有机溶剂中的伸展性好,溶解性好。相反,聚二甲基硅烷分子的势能在较大范围内都较高,聚二甲基硅烷分子的构象要到达这样的位置很困难;因此,聚二甲基硅烷的溶解特性较差。通过计算不同聚硅烷的势能面,可初步判断其溶熔特性的好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烷 分子设计 合成方法 分子结构 溶解特性 势能面 溶熔特性 分子模型
下载PDF
聚二甲基硅烷高压合成聚碳硅烷的组成、结构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2
6
作者 程祥珍 肖加余 +1 位作者 谢征芳 宋永才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9-43,共5页
以聚二甲基硅烷 (PDMS)为原料 ,在高压釜内反应制备了聚碳硅烷 (PCS)先驱体 ,并以软化点、元素分析、IR、GPC、NMR、TG -DTG -DTA、XRD等方法对其组成、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 ,推测了PCS的大致结构模型。研究表明 :PCS数均分子量约 15 9... 以聚二甲基硅烷 (PDMS)为原料 ,在高压釜内反应制备了聚碳硅烷 (PCS)先驱体 ,并以软化点、元素分析、IR、GPC、NMR、TG -DTG -DTA、XRD等方法对其组成、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 ,推测了PCS的大致结构模型。研究表明 :PCS数均分子量约 15 90 ,实验式为SiC1.87H7.13O0 .0 3,PCS分子包含Si—CH3、Si—CH2 —Si、Si—H组成的SiC4 、SiC3H等结构单元 ,由NMR知其C—H/Si—H值为 8.84 ,SiC3H/SiC4 为 0 .5 1。热分析表明 ,在N2 气氛中 12 0 0℃裂解后 ,陶瓷收率为 78.9%。XRD分析表明 ,在N2 中 12 5 0℃裂解后转化为 β -SiC ,晶粒尺寸约 3.75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硅烷 聚碳硅烷 高压合成 性能表征 组成 裂解 收率 NMR 数均分子量 元素分析
下载PDF
聚二甲基硅氧烷与聚四氢呋喃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表征与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章琦 魏梦娟 +1 位作者 邓金睿 吴一弦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02-1211,共10页
通过可控/活性正离子开环聚合设计合成一系列不同分子量的聚四氢呋喃活性链,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的双端胺基与反应制备PDMS与聚四氢呋喃(PTHF)的新型三嵌段共聚物(PTHF-b-PDMS-b-PTHF).通过FTIR与1H-NMR表征产物化学结构及共聚组成... 通过可控/活性正离子开环聚合设计合成一系列不同分子量的聚四氢呋喃活性链,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的双端胺基与反应制备PDMS与聚四氢呋喃(PTHF)的新型三嵌段共聚物(PTHF-b-PDMS-b-PTHF).通过FTIR与1H-NMR表征产物化学结构及共聚组成,由TGA、DSC及DMA研究嵌段共聚物热性能与动态力学性能,采用TEM和in situ POM观察嵌段共聚物的微观形态与结晶形态.常温下表征共聚物材料自修复性能及37°C下表征其抗菌性能.结果表明:采用体系引发四氢呋喃可控/活性正离子开环聚合制备预期分子量的,进一步与双端胺基官能化PDMS反应,反应效率可达95%左右,设计合成出一系列不同共聚组成的PTHF-b-PDMS-b-PTHF三嵌段共聚物.该共聚物呈现双连续微观相分离结构和结晶现象,随着PTHF链段的增长,结晶速率加快;与相同分子量均聚PDMS和PTHF相比,所制备的三嵌段共聚物的热稳定性明显提高;三嵌段共聚物链中存在2个―NH―基团,在分子链间形成氢键导致产生物理交联及聚合物网络,使材料具有较好的弹性、柔韧性和强度,同时具有自修复特性,将材料完全切开,常温下24 h后断面发生良好愈合,在应力作用下可被拉伸至原长的1.5倍;原位制备的三嵌段共聚物/银纳米复合材料对大肠杆菌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性能.基于可控/活性正离子开环聚合方法合成的PTHF-b-PDMS-b-PTHF三嵌段共聚物/银纳米复合材料兼具PTHF、PDMS及纳米银的优良性能,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氢呋喃 聚二甲基硅氧烷 聚合物网络 自修复 抗菌
原文传递
聚二甲基硅烷的表征及其热裂解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谢征芳 程祥珍 高庆福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370-373,共4页
聚二甲基硅烷(PDMS)是制备SiC纤维的原料。对PDMS的元素组成、结构、水含量、苯可溶物含量及其热分解产物的组成、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PDMS的化学式为SiC2.01H9.34O0.06,PDMS中水含量约为1.38%,苯可溶物含量约为4.12%(质量分数,下... 聚二甲基硅烷(PDMS)是制备SiC纤维的原料。对PDMS的元素组成、结构、水含量、苯可溶物含量及其热分解产物的组成、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PDMS的化学式为SiC2.01H9.34O0.06,PDMS中水含量约为1.38%,苯可溶物含量约为4.12%(质量分数,下同)。其中苯可溶物为硅氧化合物。在使用前对PDMS进行干燥和苯洗,可降低PDMS的氧含量,提高PCS的质量等级。PDMS在N2裂解后,裂解气体、液态产物LPS、可溶裂解固体剩余物LPCS、不溶裂解固体剩余物三部分的平均产率分别约为7.1%,80.2%,11.1%和1.6%。对LPS,LPCS的红外分析表明,LPS是含有Si-CH2-Si和Si-Si主链段结构的硅碳硅烷组成的混合物,而LPCS则是典型的聚碳硅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硅烷 分析 裂解
下载PDF
聚铝碳硅烷的制备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黎阳 《有机硅材料》 CAS 2012年第1期41-47,共7页
介绍了碳化硅(SiC)陶瓷纤维、含铝SiC陶瓷纤维的特点,综述了用聚碳硅烷、聚硅碳硅烷、聚二甲基硅烷与乙酰丙酮铝反应制备聚铝碳硅烷先驱体的合成方法,聚铝碳硅烷的化学结构及在制备耐超高温陶瓷纤维和发光陶瓷薄膜中的应用,评述了各种... 介绍了碳化硅(SiC)陶瓷纤维、含铝SiC陶瓷纤维的特点,综述了用聚碳硅烷、聚硅碳硅烷、聚二甲基硅烷与乙酰丙酮铝反应制备聚铝碳硅烷先驱体的合成方法,聚铝碳硅烷的化学结构及在制备耐超高温陶瓷纤维和发光陶瓷薄膜中的应用,评述了各种制备工艺的优缺点,提出了当前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硅烷 聚硅碳硅烷 聚二甲基硅烷 乙酰丙酮铝 聚铝碳硅烷 碳化硅 陶瓷
下载PDF
聚二甲基硅烷高压合成聚碳硅烷的组成与结构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程祥珍 肖加余 +2 位作者 谢征芳 宋永才 王应德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23,共4页
以聚二甲基硅烷(PDMS)为原料,在高压釜内450℃下反应6h,制备了聚碳硅烷(PCS)先驱体。对其组成及结构进行了表征,推测了PCS的大致结构模型。研究表明,PCS分子包含Si CH3、Si CH2 Si、Si H组成的SiC4、SiC3H等结构单元,实验式为SiC1.87H7.... 以聚二甲基硅烷(PDMS)为原料,在高压釜内450℃下反应6h,制备了聚碳硅烷(PCS)先驱体。对其组成及结构进行了表征,推测了PCS的大致结构模型。研究表明,PCS分子包含Si CH3、Si CH2 Si、Si H组成的SiC4、SiC3H等结构单元,实验式为SiC1.87H7.13O0.03。与常压高温裂解制备的软化点相近的PCS相比,二者的元素组成基本一致,高压合成的PCS具有较高的分子量和硅氢含量,但支化度略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硅烷 高压 聚碳硅烷 组成 结构
下载PDF
聚二甲基硅烷合成聚碳硅烷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薛金根 冯春祥 徐杰栋 《有机硅材料》 CAS 2001年第4期5-7,共3页
以聚二甲基硅烷为原料 ,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常压高温裂解重排法中反应温度、裂解温度、保温时间对聚碳硅烷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 ,该合成方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反应温度 4 70~ 4 75℃ ,裂解温度 5 60℃ ,保温时间 6h ;3个因素... 以聚二甲基硅烷为原料 ,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常压高温裂解重排法中反应温度、裂解温度、保温时间对聚碳硅烷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 ,该合成方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反应温度 4 70~ 4 75℃ ,裂解温度 5 60℃ ,保温时间 6h ;3个因素对聚碳硅烷的显著性影响顺序为 :反应温度 >保温时间 >裂解温度。从聚二甲基硅烷出发合成的先驱体聚碳硅烷的支化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硅烷 聚碳硅烷 裂解 重排 驱体 纺丝性 合成
下载PDF
电子束辐照聚二甲基硅烷的结构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熊亮萍 许云书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04-407,共4页
在室温、真空条件下,利用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辐照聚二甲基硅烷(PDMS)试样,研究吸收剂量对其结构的影响。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可知,辐照过程中产生了少量H2和CH4,且H2的产率高于CH4。FT-IR、激光拉曼光谱以及XRD分析结果表明,... 在室温、真空条件下,利用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辐照聚二甲基硅烷(PDMS)试样,研究吸收剂量对其结构的影响。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可知,辐照过程中产生了少量H2和CH4,且H2的产率高于CH4。FT-IR、激光拉曼光谱以及XRD分析结果表明,经超高剂量(MGy级)辐照后,聚二甲基硅烷的化学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其晶态结构也未遭破坏。这些结果说明,PDMS具有异乎寻常的耐辐射性能,这可能归因于其主链上规整Si—Si键的σ电子离域运动所形成的σ共轭体系的特殊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硅烷 电子束 辐照 结构分析
下载PDF
聚二甲基硅烷分温度段热裂解产物结构表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景明 余煜玺 +2 位作者 程璇 张颖 郭亚涤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7-110,共4页
将一定量的聚二甲基硅烷置于烧瓶中进行热裂解,从室温升温至420℃,采用自制馏分收集装置分别收集320℃~330℃,330℃~360℃,360℃~390℃,390℃~420℃,420℃五个温度段的液态馏分,同时收集裂解烧瓶中的融熔部分。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 将一定量的聚二甲基硅烷置于烧瓶中进行热裂解,从室温升温至420℃,采用自制馏分收集装置分别收集320℃~330℃,330℃~360℃,360℃~390℃,390℃~420℃,420℃五个温度段的液态馏分,同时收集裂解烧瓶中的融熔部分。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波谱(NMR)技术对上述五种馏分和融熔样品分别进行了结构分析与比较,通过液态凝胶色谱(GPC)测量了各馏分的相对分子量及其多分散系数,发现聚二甲基硅烷在320℃左右开始大量裂解重排,不同温度段馏分的结构和分子量存在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硅烷 热裂解 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波谱
下载PDF
聚二甲基硅烷质量的评估方法
14
作者 叶江雷 弓振斌 +1 位作者 朱尔一 陈立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2-104,108,共4页
聚碳硅烷(PCS)是生产碳化硅陶瓷和碳化硅纤维的先驱体,由聚二甲基硅烷(PDMS)经高温热解重组获得。文中采用在线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对PDMS热裂解碎片进行分离和结构分析。通过将不同的PDMS谱图与标准样品谱图进行对比,定量确定不同PDM... 聚碳硅烷(PCS)是生产碳化硅陶瓷和碳化硅纤维的先驱体,由聚二甲基硅烷(PDMS)经高温热解重组获得。文中采用在线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对PDMS热裂解碎片进行分离和结构分析。通过将不同的PDMS谱图与标准样品谱图进行对比,定量确定不同PDMS的相似度,然后根据PCS的纺丝性能评价PDMS的质量,从而建立PDMS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图与PDMS质量等级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建立以Pearson相关系数为定量指标、评估PDMS质量等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硅烷 定量评估 在线热裂解GC-MS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聚二甲基硅烷(PDMS)生产工艺反应安全风险评估
15
作者 王晓明 吕颖 +1 位作者 李俊 高岳毅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90-92,共3页
聚二甲基硅烷(PDMS)生产工艺涉及多种易燃易爆物料,且该生产工艺属于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为了指导相关安全设施设计,并为过程安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对该生产工艺进行反应安全风险评估,从而制定并完善安全控制措施,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关键词 聚二甲基硅烷 反应安全风险评估 安全设施设计
下载PDF
石墨烯/聚二甲基硅氧烷涂层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联用测定环境水和果汁中菊酯农药残留 被引量:19
16
作者 崔艳华 姚伟宣 +2 位作者 张素玲 王海栋 钟芳芳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5-380,共6页
建立了石墨烯/聚二甲基硅氧烷涂层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在线联用测定环境水和果汁样品中6种菊酯类农药的检测方法。该涂层的萃取性能优于商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Polydimethylsilane)及聚丙烯(PA,Polypropylene)涂层。对影响... 建立了石墨烯/聚二甲基硅氧烷涂层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在线联用测定环境水和果汁样品中6种菊酯类农药的检测方法。该涂层的萃取性能优于商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Polydimethylsilane)及聚丙烯(PA,Polypropylene)涂层。对影响萃取性能的因素(如萃取温度、离子强度、萃取时间及解吸时间)依次进行了优化。在最优条件下,丙烯菊酯与联苯菊酯的线性范围为0.02-5μg/L,甲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的线性范围为0.1-20μg/L,溴氰菊酯的线性范围为0.2-20μg/L,其相关系数均高于0.99,检出限为6.8-58.2 ng/L,定量下限为18.2-154.9 ng/L。同一涂层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不高于9.2%,3根涂层之间的RSD为6.7%-10.8%。将该方法用于河水、鱼塘水、苹果汁和橙汁中6种菊酯残留的分析,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1.6%-92.9%,82.3%-96.1%,78.2%-92.8%和79.9%-91.7%。方法简便、灵敏,能够满足环境水样及浓缩果汁样品中痕量农药残留的分析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聚二甲基硅氧烷 顶空固相微萃取 菊酯 水样 果汁样品
下载PDF
聚二甲基硅烷高温高压合成聚碳硅烷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程祥珍 宋永才 +2 位作者 谢征芳 肖加余 王应德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39-43,共5页
以聚二甲基硅烷 (PDMS)为原料 ,在高压釜内高温高压反应制备了聚碳硅烷 (PCS)先驱体 ,研究了合成条件对反应终压、 Si- H键含量、产物产率、软化点、分子量及其分布及可纺性的影响。研究表明 ,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 ,反应时间的延长 ,反... 以聚二甲基硅烷 (PDMS)为原料 ,在高压釜内高温高压反应制备了聚碳硅烷 (PCS)先驱体 ,研究了合成条件对反应终压、 Si- H键含量、产物产率、软化点、分子量及其分布及可纺性的影响。研究表明 ,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 ,反应时间的延长 ,反应终压逐渐增大 ,产物的分子量与软化点增高 ,但同时分子量的分散性增大使可纺性变差。当 PDMS在高压釜内 4 6 0℃下反应 4~ 6 h,或 4 5 0℃下反应 6~ 7h时 ,可以制得软化点约为 2 0 0~ 2 2 0℃的 PCS,其高分子部分含量约 5 %~ 10 % (质量分数 ) ,Si- H键含量大于 0 .9,可纺性较好 ,适合于制备 Si C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硅烷 聚碳硅烷 合成
下载PDF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改性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性能 被引量:3
18
作者 董月本 裴克梅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4期532-536,共5页
为了提高羟基封端的聚二甲硅基烷的热稳定性,采用三聚氰胺甲醛乙阶预聚体对羟基封端的聚二甲硅基烷进行改性,以热重和红外分析改性前后的聚二甲硅基烷,同时考察三聚氰胺与甲醛物质的量比、pH值、温度以及催化剂种类等因素对改性产物储... 为了提高羟基封端的聚二甲硅基烷的热稳定性,采用三聚氰胺甲醛乙阶预聚体对羟基封端的聚二甲硅基烷进行改性,以热重和红外分析改性前后的聚二甲硅基烷,同时考察三聚氰胺与甲醛物质的量比、pH值、温度以及催化剂种类等因素对改性产物储存稳定性以及游离甲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三聚氰胺/甲醛物质的量比为1∶3、pH值为8.5、温度为80.0℃及催化剂为乙醇胺时,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失重率由改性前的350.0℃完全失重,降低至改性后的370.0℃失重50.00%,且改性物的溶液稳定,游离甲醛的含量仅为0.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封端甲基硅氧烷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乙阶预聚体 热稳定性 游离甲醛含量
下载PDF
聚二甲基硅烷的合成及光谱分析
19
作者 李春华 董占能 郭玉忠 《有机硅材料及应用》 1999年第6期4-6,共3页
以二甲基二氯硅烷( (CH3)2SiCl2) 为原料, 通过Würtz 还原反应合成出聚二甲基硅烷。实验表明: 纯度高的原料使产物产率大幅提高, 用UV 和FT- IR 对聚二甲基硅烷的结构进行表征。
关键词 聚二甲基硅烷 合成 光谱分析 硅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